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必备15篇
  •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08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必备15篇。

    我希望我写的“等边三角形的教案”能够成为您的首选,诚邀各位读者浏览,但请注意这仅作为参考资料。教案课件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教师天天都必须编写自身的教案课件。学生的反馈准确度可以展现教学的专业水平。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磁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课前谈话引入:

    板书:认识三角形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出三角形吗?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二)探究

    1.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黑板摆三角形。

    (1)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动手画一个吗?

    师:这里有同学们画的一些三角形,老师在黑板上也创作了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点吗?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个角、3条边分别在哪里?跟同桌说一说。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出示未首尾相连的图,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了吗?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并板书)

    2.

    试一试:

    刚才同学们都很厉害,你会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吗?先让学生说一说任选三个点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画一画。尽可能多画几个。

    思考: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1)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量的是哪一条线段,和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3)测量人字梁的高。学生在书上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画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变化动画,让学生说一说高是如何变化的)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课件出示概念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5.

    学生做作业纸,不同的边做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条底对应三条高)

    (三)巩固

    1.

    填空

    2.

    判断

    3.

    书本量高

    4.

    书本作高

    (四)总结延伸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好,同学们请看,老师将三角形的一条边变化一下,还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3条边

    (底)

    3个顶点

    3个角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85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量角器、正方形、剪刀、各类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引思

    1、 分小组分别量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

    2、 每小组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已量的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老师迅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 设问: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 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呢?

    三角形还有许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索、

    二、 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 量一量:每个学生将自已刚才量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相加,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 折一折:将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使之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发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正方形4个角内角和的一半,也就是360的一半,即180度, 初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3、 拼一拼:学生先动手剪拼所准备的三角形,进一步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4、 师利用课件演示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的过程、

    5、 验证:FLASH演示三种三角形割补过程

    发现1: 通过把直角三角形割补后,内角∠2,∠3 组成了一个()角,等于()度,∠1等于90度。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度。

    发现2:通过把钝角、锐角三角形割补后,三角组成了一个( )角,而( )角等于( )度。所以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6、 小结:刚才能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三、 应用练习,拓展提高

    1、书例5后”做一做”

    思考:为什么不能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两个钝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的三角形?)

    2、下面哪三个角会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1)30、60、45、90

    (2)52、46、54、80

    (3)61、38、44、98

    3、走向生活:

    (1)那天,老师去买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我拿着玻璃,刚到校门,一不小心,碰在门上了,摔成这几块(撕),哎,只有再去买一块,但尺寸我记不得了,该怎么办,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我凭哪块碎片能再去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吗?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演示:延长两条边,交于一点,形成原来的三角形。所以:两个角确定了,三角形玻璃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四 作业:作业本

    五 全课总结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根,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图上这些地方你们都熟悉吗?

    (我们的学校、鼓楼商场还有学校后门的建设银行。)

    师:如果把我们学校大门到建行看成一条直路的话,把这三个地方连接起来,就成什么图形?

    师:老师从学校大门口到建行去取钱,有几条路可走?猜一猜我会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师:老师在银行取了钱后,现在要去鼓楼商场购物,又有几条路可走?我会走哪条路?

    师:老师现在要回学校,我又有几条路可走?我又会选择哪条路呢?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在三角形的线路中走其中一条边的线路比走另外两条边组成的线路近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大多数的同学都是从生活经验中发现走两条边的线路比走另一条边的线路远。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证明我们的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呢?

    (学生困惑,沉默不语.)

    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在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设疑激趣,动手探究

    师:(设疑)用小棒代替线段。请看,老师这儿有红、蓝、黄色的小棒若干根,任意拿三种颜色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色的三角形吗?(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

    师:有两种意见,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动手操作后再谈自己的发现。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任意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看。)

    师:这位同学围成三角形了吗?(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数据填在表格中)你们想不想试试?

    师: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要求用三种颜色的小棒围三角形。看看哪些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长度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同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围三角形,然后读出小棒上标出的长度;另一个同学作记录。

    (单位:厘米)

    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红、蓝、黄)的长度分别是:

    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红、蓝、黄)的长度分别是:

    你的重大发现

    三、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让每组同学汇报围成和围不成三角形的数据。

    师:同样用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课件演示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不能围成又有两种情况: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

    师:到底什么样长度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结论一: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同学们都同意这个结论吗?有不同意见吗?

    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用不能围成的一组数据,如“3、7、10”举一例:3+10>7,那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师:看来同学们发现的这个结论不够全面.还能怎么修改一下呢?

    进一步得出结论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这个结论全面吗?是否适合任何一个三角形呢?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或摆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边的长度,验证一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发现了一个有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重要结论,那就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解释老师所行路线的原因。

    2.判断。

    3.(课件演示)小猴盖新房,他准备了2根3米长的木料做房顶,还要一根木料做横梁,请你们帮他想一想,他该选几米长的木料最合适呢?

    五、全课小结。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的名称,感知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2.能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出与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三角形每人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正方形,引出三角形,并利用蒙层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自主探究如何将正方形变成三角形。

    教师: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试一试用正方形如何变成一个三角形?

    幼儿操作、讨论、分享发现。

    小结:通过操作,我们发现对折正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变成三角形。

    二、分组操作,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标志把自己发现的三角形记录下来。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用一个正方形对折变成了三角形,那这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呢?请小朋友自由选择操作材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标志记录你的发现。

    小结:三角形都有3条边和3个角。

    三、通过希沃白板以游戏的方式,复习和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游戏一:通过七巧板拼成的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中藏起来的三角形宝宝。引导语:请小朋友小眼睛认真观察并找出下面图片中藏着的三角形宝宝。

    游戏二:通过蒙层擦除,让幼儿分别辨别三角形,最后出示完整小动物。

    游戏三:帮助三角形找家。

    游戏四:比比谁能够快速的找到三角形宝宝

    引导语:大家说说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过哪些像三角形的东西?

    引导幼儿观察、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游戏五:在各种图形中找出三角形。

    教师:请找出图片中的三角形,并把它放到三角形的家里。

    活动延伸:

    到幼儿园、家里再找一找三角形宝宝。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5】

    学习 目标

    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学习重点

    1、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

    学习难点

    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

    疑难预设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教学器材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 个案补充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

    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 个案补充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例题:△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活动二: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

    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

    ∴BD=DC= BC,

    或:BC=2BD=2DC.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 个案补充

    巩固练习:

    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AD=_______= ______.

    △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例题评讲

    例:△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三.活动: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课时小结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

    (1)如图(1), 是 的三条中线,则 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__.

    (2)如图(2), 是 的三条角平分线,则 ,

    , .

    4.如上图, 中, 为中线, 平分 ,则 ,

    如图, 是 的角平分线,DE∥AC,DE交AB于E,DF∥AB,DF交AC于F,图中∠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三角形(3)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

    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

    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学反思 值得记忆的

    细节 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但是在较复杂一点的题目中也会出现以下错误:

    (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C;值得思考的环节

    (2)有部分生会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混淆.

    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D=CD.

    对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运用有待真正的提高.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质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

    能力目标: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因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础,也是今后论证角、边相等的重要依据,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推理应用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我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也符合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学法: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我认为通过直观演示,得到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由学生自己发现感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学生自己看、想、议、练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而不是老师灌输几何图形的性质,这样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探本求源,让每位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

    能力目标: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自己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二)直观演示,大胆猜想

    观察含有等腰三角形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学生自己动手折纸游戏,演示等腰三角形轴对称变换,大胆猜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种直观的低起点的方式引入新课更能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每位学生都涌跃参与,领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1△ABC中,AB=AC,求证:∠B=∠C

    思考:1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讲述一种证明方法:作顶角的平分线〕

    2有其它的方法吗?试试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

    让学生4人一组分组合作,在组与组之间合作,通过作辅助线,共同寻找全等三角形,相等的角,相等的边,体现学生组内合作,组与组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自己主动证明猜想,同时有也有利于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巩固,既运用以旧引新的推理方式,又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识规律。采用这种探索发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猜想,实验证明去揭示定理。同时也展示了猜想--证明这一数学认知基本方法。

    2交流反馈,共同完成本节重要知识点的证明。

    通过看幻灯片,让学生感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既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表述水平。

    3小结: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填空。

    (1)如果AB=ACAD是角的平分线那么......

    (2)如果AB=ACAD⊥BC那么......

    (3)如果AB=ACBD=CD那么......

    总结,积累知识点,从理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形成知识体系。

    (三)应用举例,强化训练

    为进一步深化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转化成技能,在教学中我遵循由线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以下练习,以求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环节的题目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养成灵活运用新知识,敢干运用新知的跳跃精神。

    四、归纳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系统的认识,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谈收获,让学生自己结合本节教学目标,发现在学习中学会了什么及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后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安排一课时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很大,本课教学后,有很多方面需要总结。

    在证明性质时,不再有同学直接用性质证明性质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用三种方法研究性质的证明,要用到小组交流,比较发现有三种方法:取中点,用“SSS”证明全等;作垂线,用“HL”证明全等;作角平分线,用“SAS”证明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体会了辅助线不同的作法,就有不同的证法;另一方面,为性质2“三线合一”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不足的是,课堂交流的面可以更宽些。

    性质2的应用比较多,初学者往往不能灵活应用这条性质优化证题途径,因此要解读这条性质,由图形训练和规范符号语言,把性质一句话改写成三句话或者六句话,一句话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句话是“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垂直于底边,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垂直于底边,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六句话是“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底边,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4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6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结合图形概括起来就是:在△ABC中,AB=AC,下列论断①∠BAD=∠CAD,②BD=CD,③AD⊥BC中,有一条成立,另外两条就成立,分六句话,写出推理语言。这里设计了一组填空题,有利于性质2的应用。学生能够整齐地叙述,但还需进一步巩固。

    性质在计算中的应用,涉及到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课堂上的训练不是太充分的,没有安排同学在黑板上板演,主要培养了学生讨论和自觉纠错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两个性质全部是由学生折纸,自主猜想出来,老师几乎没有提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本节课的PPT制作效果好,能准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在展示性质证明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学习热情高,课堂氛围好。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

    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

    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课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

    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延伸阅读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p.22、23、24(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22页的例题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页的例题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学具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做三角形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

    交流

    (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三、三边关系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摆完后交流:(1)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那为什么会围不成了呢?

    2、探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

    (1)说说你用一红两绿三根小棒怎么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

    (两根绿的太短了,碰不到。)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 不能围成三角形

    (2)想象:如果把一根绿的换成长一点的,和原来那根绿的合起来正好和红的一样长,行不行?画一画(图略)

    在图上分别标出三边为a、b、c,a+b=c 不能围成三角形>

    (3)那究竟什么时候能围成三角形呢?

    可能会有学生会猜想,a+b>c

    再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再比一比,是不是符合a+b>c?

    结合画图,指出: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小于第三边的时候,这两条边根本就不能碰到,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边的长度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就变成了3条线段重合在一起的一条线段,不是三角形;只有当两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那它们就会在第三边上面的某一处碰到,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3、练习巩固

    (1)有这样两根小棒,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多长那么它们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说说理由。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先可考虑最短的,如果是2厘米,那么和6厘米的合起来正好是8厘米,只能重合在一起,变成线段,所以至少要比2厘米长一点,在整数范围里,那至少就得3厘米。再从最长的角度考虑,6厘米和8厘米的合起来要14厘米,不能有14厘米长,那样也是重合后变成了线段,应该要比14厘米稍微短一点,即13厘米。)

    (发现:比两边之差多1,比两边之和少1)

    (2)继续练习,如:6厘米和6厘米,3厘米和4厘米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三角形

    指出:画的时候,要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点子重合。

    2、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后追问第一种情况:那如果老师把2厘米的加上6厘米的,不就变成大于4厘米,那就可以围成三角形了。这样的判断对不对?为什么?

    (6厘米是其中最长的一条边,它单独一条就比别的两条都长,所以,要用比较短的边合起来,然后和最长的比。)

    3、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

    请你用今天学得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三角形的认识(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

    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

    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课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

    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折叠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能力目标:进行操作、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事实验证事物的能力,而不是用主观臆断事物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反馈作业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大家回家也做了探究型作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

    2.师:刚才也有同学谈到其实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对称图形。老师说它们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

    二、新课探究

    1.师:你能不能把一个等腰

    三角形折一折分成2个部分,使这2部分完全重合?

    2.师:大家都可以这样做到,那么谁能指一指我们是沿着哪一条线对折才能使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吗?(学生指)

    师:我们把这条能使图形对折

    后重合的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我们通常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学生用虚线表示)

    3.学生探究

    师:你能不能用找到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方法来找一找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学生尝试)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找的?你找到几条?

    (图形对折,是否完全重合)

    3.小结: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却一条对称轴也没有。

    三、探究作业

    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也有对称轴,我请同学们回家去找一下,用剪刀和纸把它剪出来,看谁剪得最多。

    2.想不出的同学可以问问现在5年级的同学,他们会给你们帮助的。

    《《三角形的认识》微课教案》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新知,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

    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几根冰糕棒?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2个、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1)活动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表述的质量。

    (2)活动二:探究新知

    师:两个三角板它们都是三角形,都有几个内角?

    量一量它们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组合作进行,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60+30+90=180,第二个内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室60+60+60=180。

    小结:这山种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

    关注学生的结论。

    (3)活动三:操作验证

    师: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哪个小组性的方法多。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进行验证,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小组探索,全班交流并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参入活动中。

    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

    (4)活动四:探究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摆一摆,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同桌俩合作进行,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指名交流,集体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关注学生的验证方法。

    (5)活动五:巩固练习

    师:做教材45—46页的6、7、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公主学生交流的质量,给予一定的评价。

    (6)活动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创意作业:在自己周围找一找与课本类似的铁塔,并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七、板书设计: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八、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说规范话、说普通话的水平。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

    2、找到所有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单、广泛地适用性。

    7、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准备

    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明胶等(师生同备)

    五、学生情况及教学构思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出发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

    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在一起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 认识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悉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同学们发言积极)

    师:为了方便通常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记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大写字母前面加上符号“△”。如图中可记作“△ABC”,(并在黑板上板书 △ABC),同时规定每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所对边就用它的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屋顶框架图中至少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并用三个大写字母记出相关的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11】

    1、知道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

    2、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重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难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一、三角形的高

    1、复习:过点A做BC的垂线,垂足为D

    2、在黑板上做△ABC,过点A做对边BC

    的垂线,垂足为D,我们

    就将线段AD称为△ABC的高

    3高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与垂

    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例如在上图中,我们从△ABC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它对边BC所在

    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D,线段AD就是三角形的高

    注:1)三角形的高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高必过顶点垂直于对边

    3)三角形有三条高

    为了将这三条高加以区别,我们把AD称为BC边上的高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高

    1锐角三角形:

    可由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

    其余两个

    2直角三角形

    由于∠C等于900,说明AC⊥BC,那么BC

    边上的高即为AC,AC边上的高即为BC,

    3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引入:一知△ABC,做∠A的平分线AD交BC与点E,线段AE就称为△ABC的角平分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如上所示,△ABC的角平分线AE平分∠A,即∠BAE=∠CAE=∠BAC

    3)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

    为了将这三条角平分线加以区别,我们把AE称为∠BACD的角平分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中线

    1引入:如右所示,取BC的中点F,连结AF,那么线段AF就称为△ABC的中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上所示,线段AF就是△ABC的中线

    3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如上所示,线段AF是△ABC的中线

    必有:BF=CF=BC

    3)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素材A:

    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

    BE是中线,∠BAD=400,则

    ∠CAD=,

    若AC=6cm,则AE=

    素材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三角形的三条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答案:1400、6㎝2C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2.认识常见的几种角,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师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表达,使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获得充分训练,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德育目标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度量角的方法及角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

    角的度量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小黑板、大板纸、量角器

    五、学具准备:

    纸板、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我们今天你去施工工地参观好吗?这是一幅施工工地忙碌的图片,想欣赏吗?(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内容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够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铲车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小组讨论,并用准备的活动角演示,集体交流并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角,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角。

    谁能够告诉大家(1)是锐角,(2)是直角,(3)是钝角,(4)和(5)是什么角?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角和周角并用活动角进行演示。

    (2)总结: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如图(1)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3)师出画出两个角1和2大家观察两个角,谁大谁小?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回答。角2比角1大多少?要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就要知道角2和

    备注:角1各有多大,那就要对这两个角进行度量,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3.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和1的角

    教师:同学们知道,度量线段的长度要用直尺和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米、厘米等。同样,度量角的大小也要用到一种工具,那就是量角器。(学生看一下量角器)常用的`计量角大小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板书:度)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大家知道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的,这个半圆的中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它是一个点。同学们试着找一下量角器的中心,找出0刻度线,大家想一想在量角器上怎样找到1的角?(小组讨论并交流,是总结):以半圆的圆心为中心,把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也就是半圆边上的一个小格,记作1

    (2)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小

    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度的角。师演示。

    4、角的分类

    量一量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然后今集体交流,是总结:直角是9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锐角小于90,钝角小于18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

    三、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做自主练习的第1、3、4、5、10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做练习的第9、1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

    一个平角=两个直角

    一个周角=四个直角

    角的度量和分类

    1、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角的画法: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3、角和表示:用符号表示。

    4、角的度量:计量单位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八、课后反思: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量角器上有内刻度和外刻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找出这样的规律:如果角的顶点在左边用内刻度,在右边用完刻度;在量的过程中遇到了角的边短从量角器上没有办法看到是多少度,学生能够想到把角的边延长这种方法量出角的大小,我进行了表扬,这时我们班的李伟涛举起手了说:老师我还有个办法,比这个更简单,就是用三角板对准角的边可以直接从量角器上读出角的度数。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平时学习并不太好,可是能够想到怎么好的办法,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从这以后上课比较喜欢发言,学习比以前也有了进步。

    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考。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13】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之后,由线至面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角。本节知识不仅是对前面“角”知识的升华与综合运用,也是研究多边形中角的问题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发现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使学生体验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辨证关系,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验证—逻辑证明—应用拓广—归纳概括”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命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推理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体验。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二、说教法

    本节课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依赖直观图形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用拼图法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证明方法,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极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课本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说学法

    课堂中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在本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

    2、和同桌交流你前面学习了哪些三角形中的线段?三角形的角有怎样的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操作活动回顾旧知识,并将操作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实现数学思考的内化,避免了传统的问答式回顾、参与人数少、顾及不到各层面学生、用时较多等问题。

    【环节二】猜想发现

    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2、你能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拼图实验,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我先示范图(1)的拼法,分析拼图,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第二步:每个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内角剪下,和第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学生展示自己的拼法。

    在拼角时,如果让学生剪下三角形的内角,学生很可能会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剪下,把这个三角形分成四块,虽然三个角拼在一起构成了平角,但从这种拼法中寻找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取了先示范图(1)的拼法(即剪下三角形两个内角的拼在第三个内角的两旁),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下两个角,拼在第三个角的一旁。

    在本环节中,我还有一点困惑:如果在图(1)把∠B拼在∠A的右边,把∠C拼在∠A的左边;或者在图(2)中把∠B拼在中间,能找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吗?

    【环节三】逻辑证明

    从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能发现证明的思路吗?

    小组活动流程: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你的证明思路;

    3、选出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第一,通过作平行线“搬两个角”,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证明。启发学生过△ABC的顶点A作直线∥BC,指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规范证明格式;第二,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搬两个角”来说理。如果只“搬一个角”行吗?“搬三个角”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在课后研讨。

    【环节四】应用练习:

    1、求出图中x的值。

    2、在△ABC中,∠A︰∠B︰∠C = 1︰2︰3,则最小的内角为x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对于第3题的讲解,我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分析,根据题意,找到图形中∠1、∠1+∠2、∠4的度数;

    第二步:板书解答过程,师生共同完成;

    第三步:寻找其他的解法,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老师点评。学生说了一种解法,我补充了另一种解法的思路,解答过程留给学生课后完成。

    其他解题思路:

    (1)如图1,过点C作AD的垂线,交直线AD于点M,交直线BE于点N。

    (2)如图2,过点C作CF∥AD。

    设计意图:1、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3、培养学生的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的创新精神。

    【环节五】课堂小测

    1、如图,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A=150°,∠B= ∠D=40 °,则∠C的度数为。

    2、如图:从A处观测C处时仰角∠CAD=30°,从B处观测C处时仰角∠CBD=45°,从C处观测A,B两处时视角∠ACB是多少?

    测验结束,汇报交流,老师及时点评。

    【环节六】回顾反思

    分三步完成:

    1、学生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研究这些问题时,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教师补充本节课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新知;转化、数形结合、一题多解等数学思想方法。

    3、你还有哪些感受?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学生的知识反馈,教师可以得出本课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知识的补救。

    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P76习题7.2第1、4、7题。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

    五、说板书设计

    分为三大块:

    第一块是三角形的拼图方法;

    第二块是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第三块是例题的解答过程。

    六、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合情推理,强调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演变,重视演绎推理的教学过程,本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探索,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二、活动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小木凳,(课件出示木凳)用得时间久了,经常会不牢固,你们有办法修修它吗?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并能有条理地把操作过程及呈现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结合生活中物体的直观形象,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好处。

    三、活动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谈话:每个小组里都有几根小棒,请你试着用它们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了解三根小棒是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明白围成的含义,并能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结合自己摆出的三角形进一步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四、活动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各种三角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五、活动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

    (学生自读了解)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反馈、订正)

    练习:再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书45页第4题)在地板砖图案中,你能找到哪些三角形?还能找到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知道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丰富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以结合名称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两个特殊三角形。

    六、活动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

    (学生板书)

    谈话:今天我们就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边画边讲解)任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看清楚了吗?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新知,既复习巩固,又使得新知的出现没那么突然,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记忆深刻。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和推理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它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准备】

    课件。四组教学用三角板。铅笔。大帆布兜子。固体胶。剪刀。筷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炼学习方法

    1.课程开始,教师耳朵上别着一根铅笔,肩背大帆布兜子,里面装着一个量角器和几把缺了直角的三角板,手拿一张不规则的白纸,以一位老木匠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自述:“你们好,我是一个有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木匠了。我收了三个徒弟,他们已经从师学艺三年了,今天我想让他们下山挣钱,可又不放心,想出几道题考验考验他们,又不知我的题合不合适,大家想不想先当一会我的徒弟试试这几道题呢?”

    2.继续以老木匠的身份说:前几天我造了一架柁,徒弟们能不能用我手中的工具验证一下横木和立柱是不是成直角的。

    3.选择工具,总结方法。

    让选择不同工具的同学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教师随机板书: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徒弟,那么请听好师傅的第二个问题。

    4.导入新课。

    图中有很多三角形,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个角,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徒弟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或者你喜欢的方法求一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新知

    1.分组活动,探索新知

    根据学生的选择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采用量一量、折一折和拼一拼的方法探索新知。

    量一量组同学发给以下几种学具:

    折一折组同学发给上面的三角形一组。

    拼一拼组同学发给上面的三角形一组、剪刀一把还有下面这样的白纸一张。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适当给予引导。

    2.多方互动,交流新知

    师:请我的大徒弟(量一量组)的同学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1)首先要求学生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2)说出你们组的探究结果怎样。(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结论,因为这是知识的形成过程。)

    (3)请学生说说通过探究活动你们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师:大徒弟就是大徒弟,汇报的真不错。二徒弟(折一折组)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引导这一组从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老师交流。

    师:别看小徒弟(拼一拼组)这么小,方法可能是最好的。快来把你们的方法给大家汇报汇报。

    同样引导这一组从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老师交流。

    3.思想碰撞,夯实新知

    师:三个徒弟你们能说说谁的方法最好吗?

    学生都会说自己的方法最好,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量一量的方法可能由于量的不够准确,所以结果可能比180大一些,或小一些。而其他两种方法没有改变角的大小,所以他们的是正确的。)

    师:不论你量的怎样认真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这就叫误差。而其他两组同学的方法更准确。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走进生活,提升运用能力

    1.出示课前那架柁标出它的顶角是120,求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2.给你三根木条,能做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吗?

    五、总结

    师:徒弟们你们经过三年的苦学,终于学有所成了。今天,能说说你们在我这里都学到了什么手艺吗?

    六、拓展新知,课外延伸

    师: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你们下山后还要继续探索,所以我要把我毕生都没有完成的任务交给你们去研究。

    大屏幕出示:

    能用你今天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探索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等边三角形的教案必备1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