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三角形教案集合
  • 三角形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05

    三角形教案集合。

    编者已为您准备了一系列关于“三角形教案”的最新范文,相信在阅读完本篇文章后,您会有所得益。教案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认真设计好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规范化的重要象征。

    三角形教案【篇1】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第24页“想想做做”第1~3题。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与方法。例题1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并抽象出图形,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型概念。例题2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教材还安排来“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更多的是关注它是什么,而忽视它为什么是这样。因此在教学中添加了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角”中引出三角形,找到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后,回过来让学生给三角形取名,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名称存在的理由。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1、图形王国里有许多图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板书:认识)

    2、你想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这个新图形的哪些方面呢?

    1、同学们,赵老师要来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谁的记性最好,准备好了吗?

    2、多媒体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锐角三角形、圆。(2秒后隐去)提问:刚才出现的图形中哪种图形最多?再看一遍

    4、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补充板书:三角形)

    5、(出示例题1的图片)你能在这张图片中找到三角形吗?

    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三角形吗?(指名说)在教室里你能找到三角形吗?

    6、谈话:生活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一起来看看。

    1、感受三角形的边角特征。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三角形,,那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小组活动)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③沿三角尺的边画的。(你画了几条首尾相接的线段?)(板书:3条线段)

    ④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的。(你画了几条首尾相接的线段?)(板书:3条线段)

    (3)同学们真棒,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三角形。请看黑板,这个图形认识吗?请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你能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吗?(指名到黑板上画)

    (4)你会把角变成一个三角形吗?由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能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5)通过刚才的做一做和现在的变一变,你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征?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三角形了吧?

    不过啊,我们生活中还是习惯叫它三角形。

    (1)同学们会做三角形了,下面我们要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拿学生作业交流:你是怎么画的?(画三角形时我们可以先确定它的三个顶点。)

    (2)这三个点能画在同一条直线上吗?看来啊,只要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两相连就能够画出三角形,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

    3、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长度分别为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任意选三根围一围,看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可以把每一次所用小棒的数据记录在作业纸的表格中。

    (2)交流:谁来说说你选了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3)同学们每次都是选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这里面又有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先来观察这个三角形(6cm5cm10cm)。

    (4)仔细观察,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引导学生发现:6+5>106+10>55+10>6

    (5)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这个三角形(4cm5cm6cm)的三条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

    (6)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出示6cm4cm10cm)

    (7)出示(4cm5cm10cm):指出:再次说明两条边的长度和要大于第三边,但现在有两条边的长度和等小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请同学们思考:在判断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时,是不是要把所有的两边之和都算出来和第三边作比较?

    1、老师这里还有几组线段要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下面我们要采取抢答的形式,老师说开始,你就可以站起来回答,看看哪位同学的反应最快。好吗?

    2、放学后老师还要去趟少年宫,请看(出示地图),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呢?你是怎么想的,能用今天的知识来解释吗?

    (1)有一个活动角,已知这条边是2cm,这条边是5cm,请问第三条边可以是几厘米(填整数)?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是5cm,另外两条边可以是几厘米?

    (3)如果三条边的和是5cm,三条边分别是几厘米?

    刚才同学们都想了解新图形的名字、样子、特征,现在都了解了吗?谁愿意把你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听一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教案【篇2】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的三角形。

    3.引入。

    教师: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

    (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

    (2)订正: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预设:学生会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说画法的过程中体会“围成”。

    (3)课件出示:

    教师:大家看,这两个是三角形吗?为什么?(有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上)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这样相连的三条线段就是“围成”。

    (4)教师总结: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1)教师: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标在图上。

    (2)汇报:

    教师:大家画的三角形样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3)教师: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教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说、指、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中,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表象。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三角形除了有3个顶点、3个角和3条边以外,它和平行四边形、梯形一样,也有底和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底呢?请打开教材阅读第60页上的内容。

    教师指定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画三角形的高。

    教师:在刚才画的三角形内,画出一条高,比一比,看谁画得最规范。

    订正:画好了吗?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画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这样画对不对?

    教师:正确的高怎样画呢?谁愿意画出黑板上这个三角形的高?边画边说怎么画。

    学生:以BC边为底画一条高,先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BC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A点,然后从A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用虚线表示,标出直角符号,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写上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写上底。

    教师:仔细观察你画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互相垂直)

    教师: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画三角形的高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段。

    教师:还能在你的三角形中画出其他的高吗?还能通过哪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画高?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你画出了几条高?

    预设:锐角三角形有3条高,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都只有1条高。

    预设1: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在三角形内,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课件演示),所以,直角三角形还有两条高在三角形边上。

    预设2: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在三角形内,还有两条高的垂足落在钝角两边的延长线上(课件演示),所以,钝角三角形还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面。

    【设计意图】通过自已阅读教材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知识,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再尝试的过程中,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画三角形的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1.填一填。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个顶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三角形教案【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三角形》。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新知识。

    学法: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方格纸以及围钉子板等手段,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以下5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课开始,首先呈现例1的场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场景图中有学习过的哪种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在场景图中找出三角形,并沿着三角形的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学生继续列举一些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的例子。

    简洁的开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架起了生活和学习的桥梁。

    (二)动手操作,概括特征

    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后,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三角形,预设:用小棒摆、钉子板上围、利用三角尺画等,然后展示交流学生的成功作品,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场景图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围成一个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间应该怎样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指生说说想法,再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相邻两根小棒端点和端点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画一个三角形,强调围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再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并自学书上第22页下面的图,了解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结合图形讲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名称。最后再次组织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提问有什么相同之处,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指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要求多名学生说说三角形的特征和围法,加深印象。

    操作让直观图形给学生留下丰富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深刻体验,强化围法,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探索规律

    这部分,我分为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选三根围一围,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然后进行展示与交流,在交流中明确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长度有关。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提问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小组合作探究,并提出要求:①请组长将组内的4中情况填写在记录纸上。②小棒的长度不同:红(10cm)、白(6cm)、黄(5cm)、绿(4cm)。③每种情况多次实验,确定是否能围成后再记录。学生操作填写并3汇报操作结果:10厘米、6厘米、5厘米的能围成,还有6厘米、5厘米、4厘米的也能围成,10厘米、5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然后提问你觉得小棒的长度怎样变化就可以围成呢?让学生自主验证,集体交流总结得出把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与第三边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条边长长度的和第三边。

    3.推广验证,得出结论

    根据学生上面的回答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分别从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中选一种情况写出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的式子?指生回答,教师就其中一种进行板演5+610,5+106,6+105;4+6=10,4+106,6+104,接着要求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先在小组中讨论,全班交流,在指生交流得出结果: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于。出示三组数:2cm、4cm、6cm;5cm、2cm、5cm;6cm、2cm、5cm,要求学生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生先独立操作思考,指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深化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让学生在矛盾和困惑中,产生探究的欲望,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在认知失衡后实现顺应,达到新的平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四)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对于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放手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误,教师强调画法,再要求学生说说画出的三角形分别是用几条线段围成的、各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强化三角形的特征。接着是第3题,在图中找最近的路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所有路线,接着独立思考从中找到最近的路线,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学生发表意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通过练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回顾反思,总结延伸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三角形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新知,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

    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几根冰糕棒?

    三角形教案【篇5】

    1、知道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

    2、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重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难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一、三角形的高

    1、复习:过点A做BC的垂线,垂足为D

    2、在黑板上做△ABC,过点A做对边BC

    的垂线,垂足为D,我们

    就将线段AD称为△ABC的高

    3高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与垂

    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例如在上图中,我们从△ABC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它对边BC所在

    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D,线段AD就是三角形的高

    注:1)三角形的高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高必过顶点垂直于对边

    3)三角形有三条高

    为了将这三条高加以区别,我们把AD称为BC边上的高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高

    1锐角三角形:

    可由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

    其余两个

    2直角三角形

    由于∠C等于900,说明AC⊥BC,那么BC

    边上的高即为AC,AC边上的高即为BC,

    3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引入:一知△ABC,做∠A的平分线AD交BC与点E,线段AE就称为△ABC的角平分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如上所示,△ABC的角平分线AE平分∠A,即∠BAE=∠CAE=∠BAC

    3)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

    为了将这三条角平分线加以区别,我们把AE称为∠BACD的角平分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中线

    1引入:如右所示,取BC的中点F,连结AF,那么线段AF就称为△ABC的中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上所示,线段AF就是△ABC的中线

    3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如上所示,线段AF是△ABC的中线

    必有:BF=CF=BC

    3)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素材A:

    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

    BE是中线,∠BAD=400,则

    ∠CAD=,

    若AC=6cm,则AE=

    素材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三角形的三条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答案:1400、6㎝2C

    三角形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三角形、支直尺、不同长度的小纸条若干、分组操作记录表、双面胶、自制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看到同学们: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失败,特别是敢失败,因为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说过:失败里包含着成功的因素。你们能帮助老师实现愿望吗?(课件出示)

    2、复习旧知:

    (1)(欣赏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那你能说一说,你对三角形都有哪些了解?

    (3)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那么到底什么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分析这句话突出“围成”。

    3、质疑: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拼成三角形呢?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分组操作: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上的小纸条来围成一个三角形,你们能完成吗?

    操作要求:

    1、每6人一组。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测量员一人、其余的是操作员

    2、测量员量出你所选择的纸条的长度;

    3、记录员做记录;

    4、操作员动手拼三角形,把你拼出来的图形贴在下面;

    5、组长汇报结果。

    注意:相邻的两条线段要端点相连。

    (二)汇报结果:按顺序组长分组汇报结果(本组选择的纸条的长度、能否拼成三角形)。

    展示操作结果:

    试验次数三边长度(cm)结果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1)3、5、9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边3+5

    (2)3、6、9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3+6=9

    (3)3、5、7是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3+5>7

    (4)5、6、7是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边5+6>7

    (5)5,8,13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5+8=13

    (6)7,11,12是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7+11>12

    (7)18,7,5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小于第三边5+7

    (8)11,4,15否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之和等于第三边4+11=15

    (三)引导学生发现特性:(课件演示)

    1、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的长度不能围成三角形

    2、较短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能围成三角形

    3、学生自由讨论、总结: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揭题、板书)

    4、读一读,说一说关键字词是什么?你怎样理解(任意和大于)?

    三、精彩练习、拓展提升。(课件出示)

    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5)1cm2cm3cm()(6)4cm2cm3cm()

    (7)3cm4cm5cm()(8)3cm3cm5cm()

    四、学以致用。

    (一)、课件出示: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他可以怎样走?

    2、为了描述方便,我们把这几条路线分别标上颜色,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3、归纳汇报:请同学看一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因为这三条路正好形成两个三角形,而中间的这条路相当于三角形的一条边,而在三角形中,其他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所以中间的这条路最近。得出结论: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板书)

    (二)完善表格。

    小棒长度(厘米)能否围成三角形

    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1.发现并理解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找出到达一个地方最短的路线。

    2.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了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

    2、找到所有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单、广泛地适用性。

    7、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准备

    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明胶等(师生同备)

    五、学生情况及教学构思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出发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

    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在一起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 认识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悉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同学们发言积极)

    师:为了方便通常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记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大写字母前面加上符号“△”。如图中可记作“△ABC”,(并在黑板上板书 △ABC),同时规定每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所对边就用它的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屋顶框架图中至少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并用三个大写字母记出相关的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

    三角形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初步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经历操作、发现、应用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和兴趣,培养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应用数据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理解“任意”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操作、自主估猜、自主探究、自主迁移,深入认识三角形。通过课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交流合作,学生自然、自主、自由地发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发质疑,提出问题。

    1、 出示各种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什么是三角形?)

    2、 出示三根纸条红、蓝、黑。

    师:我们把这三根纸条看成三条线段,你能把它围成三角形吗?

    生代表上来围。师:你们觉得他围得怎么样?生补充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纸条要顶点对着顶点,首尾相连,这样才能真正用上了这三根纸条的长度。

    3、围三角形比赛,(看来同学们都会围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从信封拿出纸条1号袋红3cm,蓝6cm,黑11cm。2号袋红3cm,蓝6cm,黑5cm。

    4、讨论

    为什么有些能围成有些围不成,板书(围不成) (围成)它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猜想一下,你说:

    生1:可能跟边有关。

    生2:跟边的长短有关系。

    师:那么三角形三边长短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课题:出示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活动二:探索发现,总结归纳

    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用蓝6㎝,红3㎝,黑11㎝,不能围成三角形,请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同学上来展示(看来不是操作不当,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11厘米太长了,那两根太短了。

    师:上面这两根和下面这根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两根小棒之和小于第三根。

    师:从你的回答,我听到了智慧的声音,以前我们总是考虑一根和另一根去比长,而现在却考虑用两根的和去与第三根进行比较,真了不起!

    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

    生;3+6﹤11。

    师: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就可以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

    (过渡)同学们有不同的猜想,生活当中许多重大发现都从猜想开始,但是光猜还不行,我们还得从实践中加以验证,接下来我们从探究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把3cm和6cm两边的和不变缩短黑边的长度,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移到整厘米,注意刻度线对刻度线。一边围一边想,这两个结论是否正确,找到规律就可以不用每个刻度都要试,即动手又动脑,才是高效的探究。现在小组一起,可分工不同移动的刻度,要有一个同学作记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的操作结果。

    请不同的学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中输入数据和结果。

    第二层: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边的性质。

    师:长度是9厘米时,有争议,图形有些特殊我们重点研究它,请不能围成的'同学上来说说不能围成的原因。

    生:只要将纸条3cm或6cm稍微抬高一些,纸条3cm和6cm就不能首尾相连了。师:利用课件演示。问能围成的同学此刻的想法。(善于思考能接纳同学的建议很会学习)

    生: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能围成,用3cm、6cm和7cm展示。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这些能围成三角形的边是不是具备这样的关系?3+6﹥7还有谁也得出这样的结论?指名说。

    师:是不是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用不能围成和围成对比看看。有谁改变主意了?

    第三层:引发矛盾,突破难点

    生:用3cm、6cm、11cm不能围成三角形,它也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3+11﹥6)

    师:那这个结论正不正确,除了这两个算式还能写出第三个算试吗?

    生:6+11﹥3 围成的呢,3+7﹥6 7+6﹥3。

    师:还有别的算式吗?(没有)在围成三角形当中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而不能围成的只有两组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在数学中,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的,叫做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师:什么叫任意?

    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结论,再来验证一下3cm、6cm、4cm,是不是都具备这样的关系?

    第五层:找出判断能不能围成的简捷方法。

    师:在判断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时候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计算三组啊?在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因为较小的两边的和都大于最长的边了,那么用最长的边加一条较短的边,就一定大于另一条短边了,所以呢?只要把较小的两条边,加起来与第三边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三角形教案【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和推理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它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准备】

    课件。四组教学用三角板。铅笔。大帆布兜子。固体胶。剪刀。筷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炼学习方法

    1.课程开始,教师耳朵上别着一根铅笔,肩背大帆布兜子,里面装着一个量角器和几把缺了直角的三角板,手拿一张不规则的白纸,以一位老木匠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自述:“你们好,我是一个有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木匠了。我收了三个徒弟,他们已经从师学艺三年了,今天我想让他们下山挣钱,可又不放心,想出几道题考验考验他们,又不知我的题合不合适,大家想不想先当一会我的徒弟试试这几道题呢?”

    2.继续以老木匠的身份说:前几天我造了一架柁,徒弟们能不能用我手中的工具验证一下横木和立柱是不是成直角的。

    3.选择工具,总结方法。

    让选择不同工具的同学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教师随机板书: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徒弟,那么请听好师傅的第二个问题。

    4.导入新课。

    图中有很多三角形,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个角,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徒弟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或者你喜欢的方法求一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新知

    1.分组活动,探索新知

    根据学生的选择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采用量一量、折一折和拼一拼的方法探索新知。

    量一量组同学发给以下几种学具:

    折一折组同学发给上面的三角形一组。

    拼一拼组同学发给上面的三角形一组、剪刀一把还有下面这样的白纸一张。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适当给予引导。

    2.多方互动,交流新知

    师:请我的大徒弟(量一量组)的同学先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1)首先要求学生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2)说出你们组的探究结果怎样。(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结论,因为这是知识的形成过程。)

    (3)请学生说说通过探究活动你们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师:大徒弟就是大徒弟,汇报的真不错。二徒弟(折一折组)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引导这一组从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老师交流。

    师:别看小徒弟(拼一拼组)这么小,方法可能是最好的。快来把你们的方法给大家汇报汇报。

    同样引导这一组从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老师交流。

    3.思想碰撞,夯实新知

    师:三个徒弟你们能说说谁的方法最好吗?

    学生都会说自己的方法最好,再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量一量的方法可能由于量的不够准确,所以结果可能比180大一些,或小一些。而其他两种方法没有改变角的大小,所以他们的是正确的。)

    师:不论你量的怎样认真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这就叫误差。而其他两组同学的方法更准确。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走进生活,提升运用能力

    1.出示课前那架柁标出它的顶角是120,求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2.给你三根木条,能做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吗?

    五、总结

    师:徒弟们你们经过三年的苦学,终于学有所成了。今天,能说说你们在我这里都学到了什么手艺吗?

    六、拓展新知,课外延伸

    师: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你们下山后还要继续探索,所以我要把我毕生都没有完成的任务交给你们去研究。

    大屏幕出示:

    能用你今天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探索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三角形教案【篇10】

    1. 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能够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关知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欣赏的意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演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仔细观察:看看这些事物中都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欣赏两遍)

    (2)(准备小棒)现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听要求:请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摆一个三角形。(生动手摆三角形,同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

    (2)拉一拉刚才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刚才我们动手摆了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认识三角形了吗?

    根据刚才的学习谁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猜测: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什么?(边)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3条边)

    每两条边线段的交点叫什么?(顶点)三角形一共有几个顶点?(3个顶点)

    2. 刚才大家表现非常棒,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那现在看看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么样?

    (1)给每类三角形取个名字。

    (2)小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取名?

    生运用学具小组合作,老师巡回指导。

    猜角游戏 师只露出一个角,生猜这是什么三角形?

    说说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判断:

    (1) 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里都有两个锐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直角。

    (4) 有位同学看到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就说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三角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小组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模型;一条红领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2、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以下四种折法:

    4、引出课题。

    师:看来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很乐意表现自己,老师真为你们而高兴。如果我们从桌子上任意取一个三角形,(师拿起任意一个三角形模型)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玩游戏,小组内交流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一次折一折的游戏,想不想再继续玩?(想)好,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请听好要求: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同时在拼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A、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B、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C、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2名学生,1人汇报,1人演示)(生1边演示)生2边汇报:我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请把掌声送给刚才这两位小老师。

    师:刚才这个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来拼组的。你们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

    (点用直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报的过程略)

    师:汇报得真好!还有吗?

    (点用直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报的过程略)

    (注明:每一种拼组学生汇报后都贴在黑板上。在老师小结时,故意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拿掉,并用画虚线表示。)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

    师: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追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任意拿起一个三角形和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让学生对比进行引导)

    销售汇报: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才对。

    同学们现在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大家拼图形的过程。

    老师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

    师:看来,我们通过玩一玩,拼一拼,知道了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了。那谁来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老师板书)

    师追问: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

    生:“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学生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后,让学生齐读公式)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板书)

    4、介绍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P85页的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数学家固然伟大。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更了不起!他们年纪很大了才发现的,而咱们年纪轻轻的不也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来,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咱们自己!(响起掌声)好,接下来我们是不是更有信心继续展示自我?(是)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1、

    计算生活中的三角形的面积

    (1)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红领巾,(举起实物)如果想求它的面积有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需要三角形的底和高。(课件出示例2)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

    (2)计算三角形标志牌的面积

    师:我们经常见到类似以下标志的标志牌(课件出示,注明:“4.8分米”是边提问边出示),你知道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吗?谁口算一下。

    生:3×4÷2=6(平方分米)

    师:都是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用3×2.5÷2呢?

    生:因为2.5分米不是3分米对应的高。

    师:如果与2.5分米对应的底边是4.8分米(课件出示)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2.5×4.8÷2

    师: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们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必须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才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3)认识道路交通警示标志。

    师: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

    师:你们认识这些交通警告标志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边小结,课件边出示板书)

    向右急转弯

    注意危险

    减速慢行

    注意行人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门口到人民路口这段路,在放学时经常出现交通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交警大队准备用铁皮制作其中两块这样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铁皮吗?(课件同时出示标有底是9分米,高7.8分米的数据的图形)

    (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订正时主要关注”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小结。)

    (4)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小精灵也给大家带来了问题,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

    师:上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学生打开书87页,在书中画一画,完成第6题)

    师: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生:无数个

    师: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形状无关。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三角形教案【篇12】

    学习内容:

    第9页的例4、例5、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中相关题。

    学习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另见《补充习题》、《当堂反馈》相关练习,有记号标明)

    1、出示一个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平行四边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

    ■学情预判: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有点困惑,这一点要加强教学。

    二.交流共享

    ■后教预设:出示二个板块的挂图,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板块一】学习例4:

    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你是怎样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应当如何计算?

    【板块二】学习例5:

    (1)出示例5:

    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小组交流: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 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2)你是如何想的。

    3.判断。

    (1)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三角形面积大.……

    (3)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三角形的2倍.………

    (4)底和高都是0.2厘米的三角形,面积是0.2平方厘米…….

    4.完成课本第17页第6题。

    5、拓展练习

    量出你的三角板(两个任选一个)的底和高,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6、课外延伸:阅读第16页“你知道吗”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三角形教案集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