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分享7篇
  •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3-10-08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分享7篇。

    在新的学期开始前,教师们需确认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每一个人也应着手设定自己的教案课件。在编写课堂教学教案时,则需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考量。希望这篇《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能够帮您解决相关的疑惑,欢迎您的阅读,并期待这篇文章能在您的生活中带来积极的影响,也请将其与你的粉丝们一同分享!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现象以及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探究并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辅助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言]一天,福尔摩斯像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他的助手华声问道“敬爱的神探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重吗?”请同学们来回答神探助理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并板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展示]多媒体展示本专题考情分析以及中考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课前回顾]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板书“一、基础回顾”),对相关问题加以强调,如:对内容中“参加”一词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应于化学变化;只是质量守恒,不能扩大到其他物理量;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特别注意有气体或沉淀参与的化学反应。

    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知识延伸]引导学生回顾并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的变量,不变量,以及可能变量。即从微观角度理解并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2 .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 解释生活或实验中的一些现象

    4. 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

    5.化学计量数的待定

    6.表格数据分析

    多媒体展示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问题的一般方法。

    [板书]三.直通中考

    分析近五年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考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

    倾听并思考,举手回答解决引言中问题的方法。

    观看

    思考,并积极配合老师,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回顾思考

    积极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

    归纳总结

    思考,讨论

    小结归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复习目标,准确把握中考动向,做到有的放矢。

    使相关基础知识条理、系统化,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实现宏观到微观的跨越,更加透彻的认识并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明确相关知识考题类型,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中考动向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2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原子的观点讲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本节教学目的:         1、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正确观察分析有关的实验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的"、"生成的"、"质量总和"、一方面要注意到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中,未参加反应的或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驳斥伪科学的错误论点、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化学式.

        核心知识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参加反应P和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P2O5的质量.        2.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质量守恒.        3.实质: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过程.

       典型例题          例1  若有a克KClO3与 b克 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克,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        克,同时会生成氯化钾        克.               分析  KClO3在 MnO2催化作用下生成KCl和O2,而MnO2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剩余固体是KCl和MnO2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O2=MKClO3-MKCl               解答  (a+b-c)克  (c一b)克          例2  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后,生成MgO的质量与镁条相比,是不变,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分析  Mg在空气中与O2化合生成M,遵循质量守恒定律.Mg+O2  MgO   

         解答  增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MgO的质量,必定等于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所以MgO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大了.         例3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各物质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  选C.            例4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可能含有C、H、O元素              分析  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          解答  应选(C)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抽象,枯燥。如果直接讲授,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设置分组实验,以竞赛的方式探究试验结果。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试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大大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四、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CuSO4 溶液、 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AgNO3溶液、白磷、锥形瓶、玻璃棒、单孔橡皮塞、烧杯、小试管、天平、酒精灯。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上课之初、以一则诱人的邮寄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言,从而留下问题和悬念

    让学生写出白磷燃烧,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 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发问: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此时学生被难住了,于是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面中激发学习动机。

    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

    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1)提出假设。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实验探究。

    引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有同学说改变,有同学说不变,意思不统一,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设计实验:在充分假设基础上,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②NaOH溶液与CuSO4 溶液反应;③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④NaCl溶液和AgNO3溶液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哪些方案是科学合理的,哪些需要改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设计过程。

    实施实验:

    同学们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1.依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3.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内容,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汇报:

    1.实验内容

    2.实验结果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3.演示实验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科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无数实验都证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这是化学反应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板书课题)

    (3)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然后我写出以上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介绍以上各种溶液的成分。接着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参加了反应?哪些成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中哪些是反应生成的?

    ②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

    ③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其实质上是什么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

    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组际间交流,共同得出以下关系(略)

    在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模型后,教师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要求学生用化学式表达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 Cu+H2O。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⑥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际间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教版上册第五章课题一(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控制。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测定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培养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难点: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3、疑点: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镁条燃烧质量增加",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五、学法的指导

    本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实验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形成初步科学探究意识。

    六、教学突破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教师可先讲解并演示一个实验,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后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

    七、教学过程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知识线索为: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引入: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问题1: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2: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只知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但是没有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这样设置学生感觉惊愕、意想不到,就会积极的思考由此产生了学习动机。

    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教师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规律呢?学生通过做分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从而由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①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先做演示实验可以缩短探究的时间,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意识。②学生再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自己探究知识的乐趣;通过不同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让学生知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同时也体验质量守恒的存在。

    (三)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原因]设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先由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通过讲解磷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中粒子的微观变化。学生再小组讨论,进一步探究质量守恒的本质。结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达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质量实恒定律的应用]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问的化学现象,大家共同讨论,使学生真正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现象,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达到突破疑点的目的。

    (五)归纳小结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活动探究的心得,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再一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和顺应。

    (六)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设计意图:使本节课的知识能得到延续、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板书设计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1、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2、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3、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三、质量守恒质量的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5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关于化学反应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的。本节课是学生从定性角度向定量角度过渡的第一站。同时,他又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情分析:

    现在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那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1)知识状况:学生已经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能力状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探究实验学习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在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好奇和兴奋的状态,往往渴望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分组合作法、讨论法等作为辅助方法进行教学,整个的课堂以实验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原则,通过“激疑—探究—形成”这条教学思路,最终让学生自主形成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到底这个定律是如何形成在学生头脑中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我的课堂!

    四、教学过程:

    该过程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堂之初,我会给我的学生举两个生活小例子: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让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是否变化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分歧,引发了思维冲突,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阶段。

    (二)合作探究,解决课题

    整个探究环节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我向学生介绍课本上未曾涉及的,对化学反应定量研究作出贡献一位科学家—波义尔,他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质量不相等了,而另一位科学家是拉瓦锡,他用较精确的实验法在密闭的条件下测得反应后总质量相等。这样通过化学史料的矛盾将学生的思维冲突推向一个新高度。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小亮点。

    接着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我准备的演示实验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在做实验之前,我会强调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现象及天平的'平衡状态,最终得出结论: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相等。本环节的目的是使质量守恒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

    接着乘胜追击,第三部分学生的探究实验。我为学生准备的探究实验共有两组,探究实验一“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在反应容器是敞口和密闭的两种方案下进行,结果相同;实验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这个实验反应在两种方案下前后质量不相等。这样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自主建构了:反应在密闭条件下总质量相等。到此质量守恒思想形成。接下来我会给学生重点讲一下质量守恒定律需注意点,完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带领学生继续探究质量相等的原因。我以电解水微观动画过程为例,学生会观察到在整个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按一下ppt)。学生讨论得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之所以守恒是因为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到此,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观察讨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得以解决,质量守恒定律也真正的建构在学生的脑中。

    (三)归纳概括,小结课题

    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对本节课做了归纳小结。读

    (四)反馈练习,巩固课题

    准备几道小题使学生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教学反思

    总体上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贯穿“激疑—探究—形成”这样一条教学主线,体现了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教学理念。正如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的一句话“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首先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相等的关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实验事实,总结实验规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

    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天气炎热,化学课外小组的三位同学想自制酸甜可口的汽水解暑,他们查阅到了一份“汽水配方”如下:

    在约500毫升的饮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约1.5g小苏打(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1.5g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个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注:实验中应使用食品级的碳酸氢钠和柠檬酸。)

    可是,三位同学在制作汽水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播放教师自制的学生制作汽水的视频)

    【提出问题】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倾听,思考。

    观察视频,并针对三位同学的问题提出猜想:(1)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应该不会发生变化;(2)因为是制汽水,所以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可能会有气体产生,质量可能会发生变化。

    用学生自己的家庭小实验来创设学习情境,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是我们人类生活服务的,更加热爱化学学习;另一方面,利用情境中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变化”的思考和猜想。

    环节二、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那么,小苏打与柠檬酸混合后质量到底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口说无凭,实验为证。下面老师为各小组提供了天平、烧杯、矿泉水瓶、小试管等仪器,还有小苏打与柠檬酸两种药品。

    【提出问题】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倾听,查看桌上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

    给学生提供零散的仪器,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

    【讲述】我们的目的是要研究混合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实验的关键首先是“如何称量”。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认为应该进行几次称量?具体说明。

    思考,讨论,交流。

    开始时,学生的思路是分布称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整体称量”的思路。

    建立“整体称量”的实验思维方法,既培养学生一种实验研究方式,也为后面的小组实验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

    【布置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刚才的任务“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请各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讨论、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方案一】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后质量变小。

    【方案二】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

    【发现问题】不同的装置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学会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利用提供的多种仪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同时,由于实验结果的不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两种不同的装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教师将学生发现的问题作为新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交流,得出:方案一由于是敞口容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被称量,所以造成反应后质量减小了。而实际上,反应前后的质量是没有变化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反应后的容器,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啊?

    观察实验容器,发现容器底部还有没反应完的白色柠檬酸固体。

    培养学生实验中,必须认真观察现象,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讲解】利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通过实验体会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规律。

    通过规律必须具有普遍性的论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录像】红磷燃烧实验

    【讲述】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环节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倾听,思考

    引发学生思考

    【模拟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

    (1)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拟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2)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学生动手模拟、观看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建构“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

    Flash模拟可以更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微观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微观模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学生分析、交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原子的质量、原子的个数、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交流表达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建构有体系的知识结构。

    【提供资料】教师给出历史上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两位科学家的“争论”的历史史料。

    【提出问题】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你支持哪位科学家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课后思考

    一是利用史料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道路是充满曲折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二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以致用的思想。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分享7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