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十三篇
  •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15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十三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 教案课件是课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对待,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今天小编整理了“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希望本文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料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1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一学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稿的基本特征 ;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史实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树立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章法结构:历史结合现实的写法和“饺子式”结构 教学难点 标题的含义;作者的情感分析 教学思路 从课文结构入手分析新闻特点,在文本细读中把握作者的感情。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国外媒体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报道;

    “神舟”五号发射视屏;

    图片:“嫦娥奔月”、“飞天壁画”、“万户”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ppt展示相应图片和视屏)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再次回顾这段历史!

    2.(ppt展示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解放报》一篇报道写道:“神舟”五号的成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伟大,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在未来空间站的探索中独自行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中国记者又是怎样报道这一伟大事件的。

    1.在图片展示和视屏观看中,感受中国的航天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阅读课文,对比国外媒体的报道。

    1.用图片和视屏导入,非常的直观,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有一个了解。

    2.将这篇新闻报道与国外媒体的新闻进行对比式阅读,从中发现出不同之处。

    1.(探究新闻结构)同学们读了这篇新闻,一定发现了这篇新闻并没有按照事件顺序简单的记录“神舟”五号发射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梳理全文,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大意。

    2.(小结新闻结构)这篇新闻的结构非常有特点: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同时这种由现实回顾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的“饺子式”结构,不仅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而且使得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都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xx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xx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wwW.jK251.Com

    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1—3段):20xx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3、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 析结构

    段落 结构 内 容 1-3 导语? ?“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主

    体 新闻

    背景?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27-29 新闻

    事实? ?“神五”发射成功 ?30 结尾?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点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出示幻灯片一、中中)

    一、导入

    有一个人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有一个人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就是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出示幻灯片二、标题)

    二、向学生展示“飞天”组图

    (出示幻灯片三)飞天梦之一龙在九天我们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那是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在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翱翔天宇的渴望。

    (出示幻灯片四)飞天梦之二嫦娥奔月嫦娥奔月让飞天梦具有了浪漫色彩,更引发了后人无数的幻想。

    (出示幻灯片五)飞天梦之三敦煌飞天甘肃敦煌地区的大量的飞天形象,是飞天梦走向现实的一种体现。

    (出示幻灯片六)飞天梦之四万户飞天六百多年前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

    (出示幻灯片七)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三、写作背景

    飞天梦终于变为现实,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四、(出示幻灯片八)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导语:第1~3段主体:第4~26段结语:第27~30段

    五、(出示幻灯片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思考:

    1、本则新闻的标题包含了几层信息?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喻指中国飞天梦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探索过程。

    (出示幻灯片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3、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梦想将变为现实,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欣喜的心情。

    六、(出示幻灯十一)导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朗读)

    明确:1、点明时间、地点、带读者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围中。

    2、指明这一事件的意义,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意义:第三自然段。

    (出示幻灯十二)主体(4—26段)回顾重大意义的事件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第四自然段的作用:过度,承上启下。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出示幻灯片十三)研究探讨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最新发生的事件,本文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中国的航天史?

    (出示幻灯片十四)一、可以了解中国航天工程经过的艰辛历程,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二、可以使飞天梦圆的意义更加突出。

    三、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四、让读者明白:征天路任重道远。

    (出示幻灯片十五)结语(27—30段)(朗读)

    (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七、(出示幻灯片十六)课文结构(板书)

    (出示幻灯片十七、十八)请欣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出示幻灯片十九)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品,他说这是他看到的地球最美的画面。

    (出示幻灯片二十、二十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首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费俊龙拍摄0作品,照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出示幻灯片二十二、二十三)20xx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计划绕月飞行一年。

    (出示幻灯片二十四)20xx年9月25日21时10分许,“神七”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出示幻灯片二十五)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

    (出示幻灯片二十六)翟志刚走出航天舱,五星红旗太空飘扬,太空从此印下中国人的足迹。

    (出示幻灯片二十七)20xx年10月1日18时57秒,“嫦娥二号”腾空而起,中国人探月梦想更进一步!

    八、(出示幻灯片二十八)研究探讨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中国要在20xx年之后登上月球还需要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分析)

    (出示幻灯片二十九)明确:

    1、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

    2、后继有人——技术人员、航天员的团结协作。

    九、(出示幻灯片三十)

    “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无论是谁去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一理想。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飞行程序和操作,以及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次任务。”————在谁将担任首飞航天员的谜底尚未最后揭开时,回答记者“你们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的提问时表示。

    (出示幻灯片三十一)正因如此,杨利伟被评为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看颁奖词(朗读)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出示幻灯片三十二、朗读)21世纪的神奇之旅,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神舟”五号的胜利凯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绩属于全体航天人,光荣属于伟大的祖国!飞天梦圆的今日,预示着中国强国梦圆的明天!

    十、观看“神五”发射前后录像,感受祖国的力量!

    (结语)21个小时的征天之旅成就了飞天梦,当浩瀚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问天路永无穷尽,浩瀚深邃的太空必将留下中华儿女更加灿烂辉煌的足迹!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5

    一、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二、问题研究

    1北疚谋晏庥惺裁春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毙挛疟ǖ狼康骷笆毙裕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三、关于练习

    一、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课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你还见过什么好的标题?介绍给大家,并就此谈谈标题对于新闻的价值。

    设题意图:标题是新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鉴赏好的标题。

    参考答案:

    参见“问题探究1”。

    二、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本文,总结一下。

    设题意图:旨在由这一典范的文章了解一般新闻作品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本文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篇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国人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三、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设题意图:一方面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参考答案略。

    四、教学建议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6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1、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2、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新闻通讯的标题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所以记者在写新闻标题时下力气很大,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同学们请想一想,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过飞天梦想了,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怎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

    本文的导语不仅于此,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

    这样,文章一开始的导语就把读者引到了这样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同时,又对这次发射的意义作了评论,大张了中国人的志气。所以说,这个导语写得很到位,很精彩,既把最重要的东西用不多的文字告诉了读者,又写得生动感人,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7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优秀的新闻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结构构严。文章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把握文章的结构。

    本课是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新闻的相关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明晰新闻的内容、分析结构特点。但大部分学生对新闻阅读的学习还留表面,不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把握新闻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

    知识与能力:1.巩固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通讯的特点,了解并能划分本文的脉络层次。

    过程与方法: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通过提前预习,充分了解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引导学生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情感与态度: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巩固新闻写作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通过阅读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用神舟五号飞船飞入太空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下收集整理我国航天发展的背景资料;通过合作探究法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飞天”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已绝非难事,但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做起了飞天揽月的美梦。我们所熟知的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屈原仰望宇宙发《天问》,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际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了第一次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只有到了这一天,国人才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并安然返回。让我们通过视频一同回顾这个历史的瞬间。

    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特点:详细深入,过程完整; 生动形象、具体感人;议论抒情并用,感情充沛

    (思考):回顾所学知识点,比较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的异同。

    (明确):

    相同点:都强调真实性、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报告文学较弱)。

    ②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的文学色彩更浓。

    ③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作出评论。

    段落 结构 内 容 1-3 导语? “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主

    事实? ?“神五”发射成功 ?30 结尾?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四、问题探究

    1、导语部分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点拨:点明时间(年10月15日清晨)、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带读者进入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围中。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标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主体部分:

    ①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请概括第二部分内容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点拨:一、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8

    1、准确而有气势的词语: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句中“九时整”“橘红色”体现了新闻词语的准确性。“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火箭点火、发动机工作、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过程,这些词语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十分有气势,传神地写出了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

    2、内涵丰富的语言:

    ⑴20xx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写中国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成功,也预示着共和国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

    ⑵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段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3、充满鼓动性的语言:

    这篇通讯,不只是报导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通过这一事实鼓舞全体中国人,所以文中的语言充满鼓动性。

    ⑴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这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中国”两字隔开,意在强调,读毕此句,中国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⑵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全体中国人的斗志。

    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这是本篇通讯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9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课程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展现科学美的文章)《科学是美丽的》《南州六月荔枝丹》《飞向太空的航程》

    2.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顾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导语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特别之处,并且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史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其次,当老师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思考四个问题:文章第20自然段中提到“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说“几乎是从零开始的”?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文中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文章标题有哪两层含义?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和中国航天历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6、作业布置: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一、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现“双向”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一、应特别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继续努力锻炼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二、继续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行学习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二、整体把握

    (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20xx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中国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三、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

    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作业

    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11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段落 结构 内 容 1-3 导语? ?“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主

    事实? ?“神五”发射成功 ?30 结尾?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⑵了解中国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⑶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

    自读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提问,神州xx的情况(学生自己介绍)。

    二、字词闯关(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三、自读课文,分析课文

    1、结构分析:

    导语:(1~3)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主体:(4~26)飞天航程。

    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

    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

    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自豪、赞美。

    4、本文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是描述,也是评论。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

    生动感人,有情感。

    5、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6、中国人飞天航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7、“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天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主要有哪些困难?

    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安全返回技术。

    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理文章线索

    文章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五、写作特点

    1、以倒叙为主要叙事结构。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晰,首尾呼应,这是本文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

    2、语言凝练,具体生动。

    六、作业布置

    编写中国航天大事纪(世界航天大事纪做参考)。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汇总十三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