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十三篇
  •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04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十三篇。

    栏目小编专门为你推荐一份值得阅读的文章题目叫“小学图形认识教案”,我相信这个网站可以为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的智慧可以通过教案和课件的制作体现出来。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学情

    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的活动,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这些学习方法我将它们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孩子们定会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立体图形)请同学们找一找熟悉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同时介绍三棱柱,扫清学前障碍。

    2、师:去图形家族认识新的朋友。(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

    1、(利用平面图形学具)请同学们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图形。

    2、你能叫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3、概括: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演示分类过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在黑板上逐一粘贴的繁琐,方便快捷,一目了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动态过程会与多数学生猜测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从新课开始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

    1、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里找他们?(利用实物找一找)

    2、(出示实物立体图形)摸一摸立体图形的每个面,说说摸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3、(演示)“面”在“体”上滑下的过程,并概括:“面”在“体”上。

    【设计意图】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这几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了解的不透彻,通过多媒体演示“面”从“体”分离的过程,能够直观的、生动的体现出体和面的关系,即“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点,从而化难为简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活动三 :给新朋友画像

    1、小组讨论,看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新朋友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

    2、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

    【设计意图】经过交流,学生想到折、印、画、圈等方法,再一次深化了教学难点,体会到“面在体上”。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四:寻找新朋友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学生自由说后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中,只能是一名学生说,其他同学在脑中想象,但是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学生能够真实的看到生活中的图形和交通标志,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在生活中普遍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知识与生活间精心搭设了一座桥梁,生动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连一连。 2、涂一涂。 3、画一画。 4、数一数。

    【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四项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此外,这一环节也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效果最佳的环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完美整合。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你打算怎样把这些图形介绍给爸爸妈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平面图形各自的基本特征,初步渗透图形特征,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凸显本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 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

    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些图形,并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让幼儿运用视觉、运动觉等来感知它们的特点,使幼儿对这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入,并得以巩固。

    活动目标

    使幼儿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说出图形

    教学难点:说出图形特点

    活动准备

    1、 在周围环境中布置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

    2、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可容纳全班幼儿)。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手指操稳定幼儿情绪

    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在室内找。如正方形的玻璃窗、圆形的钟面、三角形的搁架等。

    2、启发幼儿在自己身上找。如圆圆的扣子,衣服上的几何形图案,放在口袋里的正方形的小手绢等。

    3、启发幼儿动脑想一想,说一说在日常生活总还有那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

    4、鼓励幼儿在活动区找一找。

    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方法: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地边拍手跳边念《找朋友》的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我要找个好朋友。找到谁,谁就是我的好朋友。”念完后,老师接着说:“找图形,圆形是你的好朋友。”然后小朋友就赶快跳到圆形里面。游戏反复进行。老师可以分别说找正方形或三角形,幼儿跳到相应的图形里。(高分范文网 wWW.977139.CoM)

    活动延伸:请幼儿用火柴棒、细电线拼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几何图形”》摘要:。为此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让幼儿运用视觉、运动觉等来感知它们的特点,使幼儿对这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入,并得以巩固。 活动目标 使幼儿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篇4】

    一、说教材(包括4个部分)

    1、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书小学数学第一册第34—35页的内容。

    2、教材编写意图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并为后面学习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呢?我主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采用愉快式教学法、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在课堂中多鼓励学生,不论回答是否令我满意,都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体验新知,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说教学准备

    教具:10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个。

    四、整体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按照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部分展开,其中认识图形采取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具体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家里收集了许多小时候你们玩过的玩具和见过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想。

    教师展示篮球、魔方、水杯、牙膏盒、包装盒、橡皮、桂圆八宝粥包装筒、墨水瓶盒、小皮球、色子、肥皂、铅笔盒、茶叶桶、乒乓球、玻璃球、纸巾盒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师激励评价并媒体展示图片。

    师:看这么多的物品,同学们都认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能把它们根据形状分一分类吗?

    学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和研究这些物体。

    这时孩子们的情绪迅速高涨,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民主导学,自主探究

    (这部分是整堂课的重头戏,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看一看、分一分,揭示概念

    (1)、让学生分成9个4人小组,先仔细观察袋子里的礼物,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的按有角和没角分成两类,有的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分4类,这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结果,让学生看得一目了然。

    (3)、揭示概念,教师依次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让学生为其取名,并说说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名称。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这4种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认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摸一摸,感知特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说,这样安排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心情轻松了,没有任何压力,思维也迅速活跃起来了,不一会儿就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发现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个平平的面;有的发现正方体正正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并且6个面都一样大(这一点可能有些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及时加以引导)有的发现圆柱四周圆圆的,上下一样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有的发现球圆溜溜的。

    教师这样放开让学生亲自尝试,加深了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认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化。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首先进行设疑,问:“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穿着花衣服,如果去掉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顺势将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做第一次尝试,依次从袋子里拿出相应的实物,完成后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接着进行第二次尝试,教师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进行辩认。这一节由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到脱去外花衣以后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过渡非常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4、融入生活,寓教于乐

    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后,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这样形状的物体。例如:长方体有文具盒、数学书、药盒子……正方体有魔方、化妆品盒子、骰子……圆柱有蜡烛、灯管、铅笔……球有皮球、足球、玻璃球……这样举例,学生的思路开放了,思维拓宽了,并且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了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5、活动巩固,进一步体验特征

    我安排了3个环节:

    (1)、滚一滚,比一比,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放在桌上滚一滚,比比看,谁滚得最快?学生很快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不会滚,而圆柱只能前后滚,球可以四周滚,最会打滚。教师马上追问,谁站得最稳?让学生明白正好是相反的,最不会滚的也就站得最稳。

    (2)、猜一猜,抽学生上台摸大箱子里的礼物,把摸到的感觉说一说,下边同学猜是什么。也可以让下面同学先描述图形的样子,上面学生按要求摸出实物。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都想知道到底藏了什么好东西。

    (3)、搭一搭,让小朋友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想象,自由发挥,用学具搭出各种美丽的造型。

    以上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并且感受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区别,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三)、检测导结,效果反馈

    (一)检测设计:

    1、下面图形中,正方体的是(),长方体的是()。

    ①②③④⑤

    2、

    (1)从左边起,第()个是球,第()个和第()个是正方体。

    (2)说一说圆左边的一个是(),右边的一个是()。

    (3)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

    (二)、集体讲评批阅,反馈信息。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物体都立体图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们认识和了解它们了吗?有什么收获,同桌相互说说。

    五、说板书设计

    我整个板书设计的特点是运用鲜艳的欢快的色彩吸引学生,引起注意,把美渗透于数学教学中,图文并茂,形象鲜明,充分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

    附板书:认识物体和图形

    长方体:长长方方、6个面、不易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6个面一样大、不易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细、上下底面是圆、易滚动

    球:圆圆的,易滚动

    立体图形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点、线、面)

    长方体

    顶点

    有八个顶点

    线

    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2.教师总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继续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正方体:

    1.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它又是从那几方面进行总结的呢?

    2.教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

    长方体

    正方体

    顶点

    有八个顶点

    有八个顶点

    线

    有十二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十二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对比.

    共同讨论:

    (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

    a.“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分别是相对的4条棱相等,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b.“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复习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继续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圆柱体:

    1.请同学共同讨论圆柱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提问:

    (1)这两个底面有什么特点?(圆柱体的两个底面积相等)

    (2)侧面又有什么特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是一个正方形)

    (3)底面与侧面又有什么联系?

    (当底面周长=圆柱体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当底面周长≠圆柱体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2.出示圆锥体:

    请同学共同回忆圆锥体的特点:

    教师提问:同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四)分类,建立知识网络.

    我们所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四个立体图形中你能够给他们进行分类吗?

    三、练习.

    1.填空:

    (1)一个长方体有 ( )条棱,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2)一个长方体有( )组长度相等的棱.

    (3)一个正方体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4)正方体有( )个相等的面.

    (5)圆柱体有( )条高,圆锥体有( )条高.

    (6)圆柱体有( )个面,这些面中有( )个相等的面,它们分别是圆柱体的( )面与( )面.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其中长5厘米,宽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分米,如果把这样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米?

    4.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

    分类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

    特征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篇7】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汇报: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探究新知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

    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有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 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 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小学图形认识教案十三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