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教案六篇
  • 四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07

    四年级数学教案六篇。

    这份独特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定会给您带来全新的体验。教师的工作中,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制作个人教案和课件,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投入认真的努力。教案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教材的有效手段。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也请不吝将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1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策略”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办法。”

    生2:“列表。”

    师:“这里的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些方法、手段。”

    “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很多同学都踊跃报了名(展示以文字方式记录的报名情况),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整理这些信息,让人很容易看出各个项目都有谁参加了?”

    生:“可以列表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后的结果)。

    师:“现在看起来怎么样?”

    生:“更加清楚,更有条理。“

    师:“列表的好处是方便我们对一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今天我们来看看列表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帮助。”

    二、新授

    1、出示场景图

    师:“这一天,几位小朋友来到文具店,他们要买一种笔记本(呈现教学情景:小明:我买3本笔记本用了18元;小华:我买了5本;白菜老师:小华用了多少元?小军用42元能卖多少本?)”

    师:“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小明我买3本笔记本用了18元;小华买了5本不知道用了多少钱;小军用42元求能卖多少本?”师:“怎样摘录这些信息?”(学生说,老师用文字简要摘录数学信息:小明:3本18元;小华:5本?元;小军:42元?本)

    师:“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使这些信息更有条理?(确定用列表整理)”

    生:“可以列表。”

    师:“同桌商量这个表可以怎样列。”

    学生自己列表整理信息。

    2、展示整理的结果,探讨怎样列表更合理。

    “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同学是这样整理的: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42元?本

    师:“这个表格能把题目的信息反映出来吗?”

    生:“可以把题目的信息反映出来。”

    师:“大家对这个表格有什么意见?”

    生1:“把小军那一栏的‘42元和’‘?本’的位置交换;”

    生2:“在第二列中加一条竖线把整个表格分为三列。”师:“列表格要注意分类和对应。”

    3、比较。

    师:“认真阅读整理好的表格,表格和文字叙述相比,你觉得用表格整理怎样?”

    生:“表格整理更家简洁清楚。”

    师:“要解决小华用了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可以怎样想,跟同学说说。”

    生1:“‘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用6乘5等于30元。”

    生2:“‘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利用这个结果解答后面的问题;或者从问题入手:‘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师:“同学们都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在表格里列

    上小明的信息吗?作用是什么?”

    生:“根据‘小明的3本18元’求出一本的价钱,才能求后面的问题。”

    5、学生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然后集体评价。

    6、提取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师:“我们题目的数量关系提取出来用箭头表示它们的对应关系:

    3本→18元

    5本→ ( )元

    ( )本→42元

    填一填,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左边是3、5、7,一个比一个多2本;右边是18、30、42,一个比一个多12元。”师:“为什么右边会一个比一个多12元?”

    生:“左边每一次多2个6元,所以右边每次多12元。”

    生:“本数越多,对应的总价越多。”

    生:??

    7、小结:

    师:“回顾整个解题的过程,说说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生1:“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整理信息。”

    生2:“帮助我们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生3:“有利于我们检查。”

    三、练习。

    1、展示想想做做1的情景:(6本字典高168毫米。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这一摞的高度是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师:“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列表整理这些信息,并列式解答。”

    (展示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结果和解答的算式,请几个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考过程。肯定学生能正确列表和解答。)

    2、这一天,老师来到了体育用品店,(出示想想做做2的情景:足球每个56元,篮球每个48元。老师: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一个排球多少钱?都买篮球可以买多少个?)

    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这里的信息真多,怎么办?”

    生:“可以用表格进行整理。”

    师:“先列表整理。”

    (展示整理结果,并结合表格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带的钱刚好能买6个足球,也刚好能买8个排球。”

    师:“结合表格,哪些条件可以求老师带了多少钱?”

    生:“每个足球56元,买6个。”

    师:“要求‘一个排球多少钱?’可以怎样想?跟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师:“‘可以买多少个篮球?’又可以怎样想?”

    列式解答,集体评价。

    四、总结全课

    师:“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解题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先求一本?元3本→18元

    18÷3=6(元) 1 8÷3×5=30(元)5本→( 30)元

    6×5=30(元) 42÷(18÷3)=7(元)5本→( 30)元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念。

    经过学校领导陈再锋老师的点拨以及同事们给我的宝贵意见,现将我的教学反思反馈如下:

    首先,课前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虽然我有自己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物体,但是还缺少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准备,以致于在课前导入就与课堂内容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准备这部分如果把老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结合起来,我相信在导入时应该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渲染气氛。

    其次,在巩固练习这部分中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够丰富,这部分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教学中,我只采用了一种小游戏,让学生拿着一个物体说说自己看到的正面、侧面以及上面是什么东西,再加上教材中的练习来巩固加深,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在教学语言上还有待加强。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语言是我努力奋斗的方向。比如,在上课前,我采用体育课上的“立正”来整顿纪律,其实这种语言不适合出现在教室里上课,显得比较粗俗,还有鼓励性语言还不够丰富,只采用“棒、棒、你真棒”这种形式,不够新颖、创新。当然,有以上的不足之处,也有几个好的方面。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实际上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这堂课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学得有声有色。他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研讨,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其次,我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们在课堂上乐学、敢学;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地知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验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

    总之,我时刻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我有方向,努力奋进,前方的路一定是亮着的。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原理。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练习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难点:积末尾的“0”比因数末尾的“0”的多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秋游,简要的说一说

    2、引入光明小学也去秋游,引入主题图。

    3、教学例1的每一小题。

    ①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②出示“10人要多少钱?”

    要求学生列式,并四个小组讨论: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修改后的第二小题

    ①坐碰碰车每人3元,2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说出表示几个几是多少,教师用电脑演示用算珠演算的过程。 ②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3×2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③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0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3×20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5、把3道算式板书一起,提出要求: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加以引导:你用了什么乘法口诀?乘完后在哪里添“0”?你是根据什么来添“0”的?

    从而总结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先按表内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20×7=200 ×7=20xx ×7=

    20 ×4=40 ×6=60 ×8=

    600 ×5=500 ×4=500 ×8=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先问用了什么乘法口诀,再问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最后一行的题目结果出示时,把添上的“0”用红色标出,在做完题目后反问学生:为什么这里的“0”有不同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发现有的“0”是在做表内乘法时产生的,并非全是添上去的“0”。

    2、提高练习

    40×( )=1201 ×( )=210

    80 ×( )=24050 ×( )=250

    700 ×( )=4900600 ×( )=3000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①出示神舟六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然后出示题目:神舟六号的飞行速度大约每秒8千米,1分钟它大约飞行有多远?

    请班里的男同学作答。

    ②出示嫦娥一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之后出示题目:它的飞行速度大约是每秒9千米,半分钟大约飞行多远呢?

    请班里的女同学作答。

    4、游戏

    以刚才做完的两个题目为男生命名――神州队,为女生命名――嫦娥队。指名选取队长各一名。各队代表从袋子里先抽一张数字卡片(1~9的数字卡片各有两张),任意放在其中的一个因数上;再抽一张放在另一个因数上。所得的积较大的队获胜。

    游戏一共进行两到三次。

    三、课堂总结

    教师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在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时你会注意什么问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9-13题。

    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做第9题。

    这是接近整百数的口算,口算时着重让学生思考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了的要加上。

    二、求未知数

    1.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让他们说一说各根据加、减法中哪个关系式来计算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做第11题。

    这道题既可以直接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也可以把要求的数用未知数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

    三、简便算法

    做第12题。

    在计算前,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解答应用题

    做第13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几个条件,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订正时,提问: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怎样?[相等。]

    哪种方法简便?[用265-(35+100+85)比较简便。]

    在计算(35+100+85)时应用了什么知识?[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区别?[例1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这道题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三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三个减数的和。]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较大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想.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

    3.课件或投影仪展示84页体育场的画面。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说并提出方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体育场.林场.首都天安门广场面积都很大,测量这种较大的土地面积时,我们常常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单位,那就是公顷和平方千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平方千米(板书:公顷.平方千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公顷:

    师:公顷是较大的面积的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生: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

    师: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大呢?(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如果我们的教师是50平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的面积才是1公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中议一议。

    2.认识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请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面积呢?

    生1: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生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板书: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3.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师: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师: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那么1平方千米里有多少个1公顷呢?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生:100个,即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

    如果画面上的体育场约是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4.课件展示:

    我国的陆地面积是( 960万)平方千米。

    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是(40)公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用( )作单位。

    2.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3. 5公顷=( )平方米 10平方千米=( )公顷

    20000平方米=( )公顷 10000公顷 =( )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 )公顷 50000平方米=( )公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公 顷、平 方 千 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2、难点:罗马数字的特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情景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有认识的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读史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生产劳动中开始对数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绍三种计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3、介绍记数符号(数字)

    介绍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比较每一种数字的特点,重点介绍罗马数字,并分析罗马数字的特点。

    4、出示各国的数字,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5、听录音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6、教学自然数的概念。

    思考:

    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1、读书第16页、第17页。

    2、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的感想。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6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用的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1千克的物品,投影仪,重量单位表、时间单位表的投影片;将练习十八的第6题制成卡片。

    教学过程:

    一、归纳总结重量单位

    1.导入课题。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要想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需要用长度单位来计量;要想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需要用面积单位来计量。那么要想知道物体的轻重需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学生回答出需要用重量单位来计量后,教师导入课题。

    我们今天就来归纳一下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

    板书课题:重量单位

    2.复习重量单位。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

    引导学生答出吨、千克(公斤)、克。

    现在我给你们一些东西(包括两分硬币),大家相互传着掂量一下,自己手里拿的东西大约有多重?

    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感受其重量再说出大约有多重,以加深对1克和l千克的感知。

    掂量物品,可让前后两排的四名学生为一组,相互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物品的重量。 掂量后,教师指名一些学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然后问:你们以前称过体重吗?谁能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7此时若发现有的学生用多少斤回答,应及时予以纠正,以强化学生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指名两、三个学生回答后,可继续问:那么比千克重的单位有哪个呢?学生会答出吨。

    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1吨重的东西吗?由此向学生说明:1吨是比较大的重量单位,我们人体是无法直接感受其重量的,只能凭经验估量或用衡器测量。

    不过,我想问问大家1吨等于多少千克?(1000千克。)

    请大家想想,假若你们每人的体重平均是40千克,那么多少人的体重加起来才能达 到1吨呢?(25人。)

    现在请大家将进率填写在教科书第86页上。

    同时让一学生填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可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填写的结果,并用投影映出正确的进率表。

    3.做一做。

    做教科书第86页重量单位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可以指名一学生念自己的答案,由教师在投影片上写,全体同学判断正确与否。

    二、归纳总结时间单位

    l.导入课题。

    下面我想问问大家,你刚才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大约用了多长时间?

    (一分,两分。)注意分不要表述为分钟。

    你用到了什么计量单位? (时间单位。)

    那么,我们要想知道时间的长短,是不是要用到时间单位来计量呢?

    板书课题:时间单位

    2、教学日、年的来历和世纪。

    同学们以前听爸爸妈妈讲过日和年的来历吗?

    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方面它要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这就是自转;另一方面它还要绕着太阳旋转,这被称为公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不过,由于公转一周的时间不是整天数,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就规定1平年有365天,这样每4年大约少算l天,从而又规定每4年加1天,这年叫做闰年,有366天。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只有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

    在时间单位中,比年大的单位是世纪。通常是100年为一个世纪,比如,从公元1801年到1900年是十九世纪,20xx年到2100年是二十一世纪。

    3.复习时间单位表。

    1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

    1个月有多少天?引导学生按月叙述,二月应分平年闰年叙述。

    l天有多少小时?(24小时。)再次强调小时在作为单位名称时应按规定记作 时。

    1小时等于多少分?(60分9)

    1分等于多少秒?(60秒。)

    让学生将进率填写在书上。

    填写快的同学可继续完成教科书第87页做一做的两道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八的第6题。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让学生抢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师读题目要求,再说出各个年份,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

    3. 做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师读题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4.做练习十八的第13、19、11题。

    先做第13题,让学生自己填写在教科书上。

    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然后再集体订正,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四、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7、8、10题。

    第10题,要告诉学生本月的1号是星期几。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八的第15*题和思考题。

    第15*题,因为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只是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而其它月份的天数都是一样的。所以第二、三、四季度都不变,分别是91天、92天和92天,而第一季度平年为90天,闰年为9l天。

    思考题的解法是:要盛出5千克水,关键是如何盛出1千克水、可以这样做:分3次把小水桶倒满,再倒进大水桶中,3小桶水是12千克,倒满大水桶后正好剩1千克水。然后把大水桶的水例掉,把l千克水倒入大水捅,再用小水桶盛满水倒进大水桶就得到5千克水。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总结、归纳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路程、速度、时间的意义,知道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综合运用只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速度、行驶时间、路程的实际含义,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教学难点:

    自己举例子并总结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认真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信息的机会。

    提出蓝灵鼠的问题: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那个城市到北京的铁路短?

    学生先看示意图直观估计一下,在用加法实际计算。

    郑州到北京:412+283=695(千米)

    青岛到北京:393+360+137=890(千米)

    二、自主探究行程的数量关系式

    1、提出教材上两个问题,给学生时间,把算式列在本子上,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

    此时,教师板书两个算式:

    115×5=590(千米)

    98×7=686(千米)

    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让学生找一找哪个是速度、时间、路程,标在相应的数据下面。

    115×5=590(千米)

    98×7=686(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

    2、同学交流讨论,总结出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提出议一议,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举例说明,总结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3、介绍速度的特殊表示方式,并举例让学生练习。

    师:速度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示方式,你们想知道吗?

    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还可以记作:118千米/时,读作:118千米每时。

    生读一读,写一写。

    普通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可以记作什么?怎么读?

    亮亮每分钟走72米,怎样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3题:学生先认真读题、审题,再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一练第2题:课前布置,课上交流。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学准备

    1一架天平、砝码、标有重量和没标重量的实物若干

    三、教学过程

    1、认识方程

    (1)认识等式

    ①观察桌上有许多实物和一架天平,请用标有重量的实物若干放入天平左右两边托盘里,使天平两边保持平衡,并写出算式。

    ②汇报结果

    ③引导等式,并加深理解

    提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根据回答(板书:等式)

    (2)认识方程

    ①把标有重量的一个实物换成没有标重量的实物,天平发生什么变化?再用砝码去使天平平衡,并写出算式。不知道重量的实物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②汇报结果

    ③讨论:两次所写的等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汇报结果:第一次写的等式中等号两边的数都是已知的。第二次写的等式等号两边的数有的是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引导得出方程:这些等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指第二次写的等式)根据回答指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方程)

    2、练习与反思

    判断题。(是方程的画)

    8-2ⅹ=6()6+ⅹ13()

    143ⅹ=286()40ⅹ=2()

    30-20=10()ⅹ+y=15()

    看图列出方程(书上练一练)

    3、引导学生小结和质疑

    引导: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习新知识后有什么新想法?

    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

    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教学过程:

    一、在歌手大赛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探究算法

    小朋友们,在电视里看到过歌手大赛吧?示图—这是一次歌手大赛的比赛现场,来看看选手们的得分情况吧,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估计谁的总分会比较高呢?

    交流

    高多少分呢?我们还需要来算一算。能用算式说明你的想法吗?

    列式为

    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于0.1

    9.43-(8.65+0.40)

    8.65+0.40=9.05

    9.43-9.05

    9.43-8.65-0.40

    这样的小数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试算一下。

    组内交流

    刚才在与小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或者,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给大家提个醒。

    练习

    试一试1

    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异同吗?

    二、重点探究小数混合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整数的运算定律一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运算。

    完成19页2

    三、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出示购物清单——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乐买超市购物清单

    20××.02.14 15:41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小计

    面包 2 2.70元 5.40元

    酱油 1 4.85元 4.85元

    应收:10.25元

    客付额:20元

    找零:9.75元

    请你选择三个问题解决一下。

    2、完成18页2,19页134

    四、总结

    谁来用一句话为我们今天这节课做一下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统计在数学中的意义,理解条 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条形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及单位的意义,能看懂统计图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统计 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细心运算,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体会由数字规律得到相关结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字的分布规律,体现数学 的美感和对于实际问题的探 究型研究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奥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小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请每一位小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黑板上列出春、夏、秋、冬的图表,请每一位小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与黑板上一样的图表,请班干部在讲台前统计各个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老师在黑板上、同学们在坐标纸上同时完成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讲解:做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认真纪录每一个数据;第二步,统计每一个范围内的数据个数;第三步,在方格纸上认真画出条形图;第四步,由统计图对数据进 行分析。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数学涵义及单位量的大小。

    重点:细心、准确、无误、美观。

    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理解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本例题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班级内同学们的生日分布条形统计图,旨在要同学们在缜密的数学思维背景下理解统计的涵义,基于一组相关 数据的数理分析过程,了解通过统计的方法掌握某一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内涵, 进行科学的分析。 掌握条形统计图当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学意义与单位量与数据量的大小关系及单位。

    四、习题巩固。

    习题一: 四年级举行的特色运动会,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些特色体育项目。

    习题二:班级要设立图书角,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类图书。

    习题三: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

    五、拓展及小结。

    1.基于某一类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 行数据的表示,本节课仅利用条形统计图作例,说明对于数据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更有效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采 取相应措施,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

    2.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 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统计图有很多种,后续课堂还会学习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先有一个印象。

    【四年级数学教案六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