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项羽之死》教案
  • 《项羽之死》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06

    《项羽之死》教案。

    很高兴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项羽之死》教案”的文章。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编写完整的教案是完成授课任务的保障。你绝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指南!

    《项羽之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2.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教学重点】

    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高一上学期学过一篇节选自《史记》的文章——《鸿门宴》,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项羽,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思考: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成语概括)

    骁勇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围的全过程以及项羽生命的最后时刻。上一节课,我们对文章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司马迁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的项羽形象。

    二、根据故事情节,将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垓下之围。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东城快战。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乌江自刎。

    三、了解多维透视法

    多维透视法,即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形象,“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血肉俱全,丰满立体。

    四、运用“多维透视法”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1.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项羽被围垓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展现了他悲情英雄的一面。同美人、宝马的诀别,显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力能扛鼎、能征善战、曾号令天下,现如今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人生的境遇变化之快,让他始料未及。此时最能表现他这种复杂心境的动词是什么?“泣”,极其传神地写出了项羽内心难以言表的情感。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更何况是西楚霸王?“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的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

    2.东城快战中的项羽

    在“东城快战”中,司马迁围绕“项羽”一共写了三个事件:溃围南出、误信田父、三战三胜。

    (1)溃围南出,“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而“汉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兵力反差极大,透视出项羽的身处绝境。

    (2)误信田父,田父为何故意给项羽指错路?

    补充资料:《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元年,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秦二世二年,巨鹿之战后,项羽因疑秦降卒思归,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汉元年,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汉三年四月,项羽大破汉军,杀汉卒十余万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民心者失天下。司马迁委婉地表达了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失去了民心。

    (3)快战中的“突围、斩将、刈旗”,这三者在古时的交战中都是难以做到的事情,你从中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仿佛看到一个英姿飒爽、骁勇善战、逞匹夫之勇的赳赳武夫形象。

    那为什么在文中项羽又数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复杂心理?死,并不可怕;承认失败,那才可怕。这句话暗示了项羽的自负和不醒悟,他从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暗含着司马迁的批评态度。

    那你认为是什么造成了项羽的失败?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残暴凶狠;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命运的捉弄:鸿门宴错失良机,误信田父走错路。

    3.乌江自刎中的项羽

    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五、总结归纳项羽的性格特征

    坦诚直率 心地善良 光明磊落 知耻重义 视死如归 刚愎自用

    不善用人 有勇少谋 多愁善感 优柔寡断 自矜功伐 妇人之仁

    六、讨论:项羽能不死吗

    结论:项羽必须死。

    1.性格悲剧

    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2.历史悲剧

    (1)军事力量垓下之战前,项羽的十万大军受到三十万汉联军的长期围困,而汉军布下的十面埋伏使楚霸王的军队受到了重创,几乎全军覆灭,楚霸王已经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基础与条件,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即使项羽力能拔山也无济于事。

    (2)政治形势。汉王刘邦进入关中后,废除了秦朝人人痛恨的苛刑酷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楚霸王却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与深谋远略。

    (3)起义的环境与条件。即使他能过江回到家乡,形势也与起义前大相径庭。当时之所以能够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是因为强秦刚灭六国,人心不稳,而又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实施酷刑厉法,伤民过多过重,可以说是官逼民反,所以,不管是陈胜吴广也好,还是刘邦项羽也好,只要义旗一竖,便如星星之火,绵延不绝。而经过连年战乱后,人心思定,当时已经不再具备项羽东山再起的政治环境。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4)生存机会。刘邦从安天下的角度出发,不会给项羽留活路的。楚霸王即使有幸过江,汉军也会继续追杀,不除掉这个眼中钉,刘邦是不能安然入睡的。从以后除掉韩信、英布等做法看,项羽也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机会和可能性。

    七、评价: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失败了,我们还能称其为英雄吗

    1.李清照: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易中天: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3.王立群: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但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他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八、课后作业

    假如项羽被活捉,写一段项羽在押解途中的心理活动。字数:300字左右。

    小编推荐各科教学设计:

    、、、、、、、、、、、、

    《项羽之死》教案【篇2】

    《项羽之死》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五单元的一篇史传性散文。在讲解本课时,我采取了一种自己没有尝试过的讲授方式,两个课时全部自己讲解,按照最古老的方式上课,这也算是一次实验吧。

    教学目标设定为2个,即:

    1、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项羽的鲜明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

    最后就其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设定导入部分,是文学常识即什么是史传性散文,然后引入课文《项羽之死》是司马迁描写的最为悲壮的场景。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对文意的疏通,一段一段翻译讲解课文,同时提醒重点词句。值得注意的是本课分的段落分别是三个场景,所以在讲完一个段落后都会进行总结在这个场景中体现了项羽什么性格,怎样表现的,然后进行总结。最后分析项羽的性格,确定他的死有必然性。

    本课是最古老的讲授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但是教师也有时间讲解更多的内容。对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结合值得自己多加尝试。

    《项羽之死》教案【篇3】

    [教学目标叙写]

    1、通过本文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学生能够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重点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联系已学过的《鸿门宴》,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讲项羽起兵灭秦、鸿门宴的历史故事。

    提问:在起兵抗秦、灭秦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项羽?

    能征善战、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在鸿门宴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述了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的过程以及项羽生命中最后的时刻。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文字疏通,这节课我们要跟随着太史公的笔触继续勾画描摹自己心目中项羽的形象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情节)

    太史公叙写历史的细腻生动自不待说,但如果要求只用三个短语来记录垓下之战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怎么概括?

    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此时的项羽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们在初读文本时,一定对他有初步的认识。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表现项羽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不同的场景着重刻画了项羽形象的不同侧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使心中的项羽血肉丰满起来。

    讨论:任选一个场景结合文本原句,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评论其在此场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教师补充:场景一四面楚歌——英雄之侠骨柔情

    (①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选择同一场景的其他小组补充。

    ②①全班齐读《垓下歌》,想象项羽的形象,感受项羽的心境。

    ③教师明确要点:

    A.欣赏细节描写展现的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项羽之泣的复杂心境;

    B.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疼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

    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抓能字意味的理解。)

    场景二:东城快战——英雄之勇猛豪壮

    (①的步骤同上。

    ②全体男生齐读第二、三节。

    ③教师明确要点:A.欣赏通过语言刻画形象。引导解读战前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三种心绪——回顾战斗历程且说是天之亡我时的极度自负;明知无法脱身时还说愿为诸君快战的大勇;复聚其骑时一问何如的豪迈。

    B.欣赏项羽大呼、驰下、目、叱之动作神态的细节和敌方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项羽盖世的勇武神威。

    c.阴陵迷道这一细节展现的项羽性格的另一侧面。)

    场景三:乌江自刎——英雄之视死如归

    (①的步骤同上。

    ②分角色朗读。

    ③教师明确要点:A.从江边的慷慨陈词,语言的角度赏析。B.从项王笑曰的笑,神态的角度解读笑的丰富内心。)

    教师小结: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赐马赠头的豪侠意气。正如古人云: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四、读完《项羽之死》,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和感受如何?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以及司马迁传写人物的杰出功力。同时感受全文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体会美的都是悲的美学境界。)

    五、结课

    全班齐读《垓下歌》,祭奠英雄的华美落幕

    板书设计:

    垓下之围——英雄之侠骨柔情

    东城快战——英雄之勇猛豪壮

    乌江自刎——英雄之视死如归

    《项羽之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一. 导入:

    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听没听过这首“老歌”--“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作词作曲--项羽。我知道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去年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项羽西入咸阳杀子婴烧宫室,掠夺财宝、美女东归。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迁义帝到长沙郴县,击杀义帝于江中。有的诸侯认为封的不公平,开始反叛。沛公平定三秦,东进伐楚,离间君臣关系,项羽渐渐处于劣势。后刘邦和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但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继续攻打项羽,一直追到阳夏以南,会和韩信、彭越,大败项羽。

    《项羽之死》教案【篇5】

    《项羽之死》教案

    目标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运用所学文章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重点

    片段写作训练;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及“以读促写”,既增加学生积累,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课文中选用事例”和“如何运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一、导入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同样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项羽之死》,来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项羽的了解,进一步学习如何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二、朗诵全文

    1、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3、结合学案相关内容,共同讨论解决基础问题。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4.小组推荐展示,老师及时点评讲解。三.写作训练

    要求: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例如: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名言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名言)士可杀,不可辱。学生练习分组展示 例句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示例三: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问题: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修改:(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四、小结

    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惊——起——饮——歌——泣)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 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杀数十百人”展现项羽勇猛少敌,势不可挡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2、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五、板书设计 项羽之死

    基础知识

    写作训练 反思:

    《项羽之死》教案【篇6】

    1、 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第一课时)

    2、 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重难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三、教辅工具:

    一导入:

    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下面我们就去体验下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就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就是创造人物形象的。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品味那些语言特别的形象。并且动笔讲你们品味到的 形象写下来。

    (此情节主要是学生来做,从文章情节或者人物语言中分析历史人物的形象)

    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是:

    (提问)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提问):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提问):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明确: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论: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历史人物要有理有据;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六、板书设计:

    垓下之围--多愁善感----惊、起、饮、歌、泣--动作、语言、映衬

    东城快战--勇猛、自负----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遂”--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知耻重义----笑答、“吾为若德”“遂自刎”--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项羽之死》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