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等差数列教案
  • 等差数列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03

    等差数列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有效手段,教案教案会包含哪些部分?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等差数列教案”网络文章大家一定要看看,本报告仅供参考不代表实际情况一定如此!

    等差数列教案 篇1

    A、知识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运用。

    B、能力目标:

    (1)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利用以退求进的思维策略,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3)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公式的发现反映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熏陶。

    (2)通过公式的运用,树立学生“大众教学”的思想意识。

    (3)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等差数列教案 篇2

    等差数列教材(教案) 课  题:等差数列 教  材:(苏教版数学第二册)§子1.2  等差数列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an,a1,d,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解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方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其组合 教  具:多媒体 内容分析:前面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等,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具备这些知识后,为本节课探索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创造了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小明昨天背记了1个英文单词,从今天开始,他背记的单词量逐日增加,依次为:6,11,16,2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以上数列有什么特点?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来源于生活 2、提出问题:多少天后他背记的单词量达到301? 表明自己观点 让学生大胆猜想,引发思考,引出新课 二、探索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交流与发现:(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注意 ①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②对于数列{an},若an-a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学生与同桌交流后回答           探索、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例题讲解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解:(1)由a1=8,d=5-8=2-5=-3 N=20,得a20=8+(20-1)×(-3)=-49 (2)由a1=-5,d=-9-(-5)=-4 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既-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a20,an 解法一:∵a5=10,a12=31,则     a1+4d=10  a1=-2   a1+11d=31 d=3 ∴an=a1+(n-1)d=3n-5 a20=a1+19d=55 解法二:a12=a5+7d 31=10+7d d=3 ∴a20=a12+8d=55 小结:第二通项公式an=am+(n-m)d 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为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解:设{an}表示梯子自上而上各级宽度所成的等差数列,由已知条件,可知:a1=33,a12=10,n=12 ∴a12=a1+(12-1)d,即110=33+11d 解得:d=7 因此,a2=33+7=40,a3=40+7=47,a4=54,a5=61, a6=68,a7=75,a8=82,a9=89,a10=96,a11=103, 答;梯子中间各级的宽度从上到下依次是40cm,47cm,54cm,61cm,68cm,75cm,82cm,89cm,96cm,103cm。   先让学生发表观点,后喊两名中等生板书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表观点并积极上黑板板书               发挥学生优势,画出图形,讨论先求什么   会用通项公式,学会用方程思想解题     做好“条件”转化:学会列方程组解决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学会应用,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与应用能力   三、巩固练习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练习: 1、(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   (2)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2、在等差数列{an}中,(1)已知a4=10,a7=9,求a1与d; (2)已知a3=9,a9=3,求a12。   a1+3d=10  a1+6d=19     点拨:(1)由题意得:  (2)解法一:由题意可得: a1+2d=9 a1=11 a1+8d=3 d=-1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1+(n-1)×(-1)=12-n, ∴a12=0 解法二:由已知得:a9=a3+6d, 即:3=9+6d, ∴d=-1 又∵a12=a9+3d, ∴a12=3+3×(-1)=0   喊4名中等学生板书   喊2名中等学生板书: 令7n-5=100,解得:n=15, ∴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     喊2名中等学生板书       喊2名中等学生板书,注意对照   会用通项公式     会判断一数是否为某一数列的其中一项,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会由an,a1,d,n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一题多解能力与创新解题能力 四、反思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本课涉及哪些数学知识、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及时总结,授之以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 一、情境创设,自然有效。 实践证明,通过问题发现问题,符合职业中学学生的认知特点,自然有效。 二、自主探索,惊喜不断。 本课从多层面开展课堂活动,既有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式活动,更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演练、小组讨论、观察,发现,总结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得灵活、踏实、轻松、愉快,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 三、夯实基础,提高效益。 本课以课本例题、练习为原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层层推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特性,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极大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四、新的思考。 1、要注意an=am+(n-m)d和an=pn-q(p、q是常数)的理解与应用; 2、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中,应突出它与一次函数的联系,这样就便于利用所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从图象上看,为什么两项可以决定一个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教案 篇3

    等差数列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3、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普通高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的学习生活,已经慢慢习惯的高中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逐渐加强。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从教法、学法两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通过引入实例来启发学生,挺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更加形象、愉快的去学习这堂课。下面是我教学设计: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在南北朝时期《张邱建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宫赐金以等次差降之,上三人先入,得金 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金三斤,持出,中间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 给,问各得金几何,及未到三人复应得金几何“。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由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___,___,___,___,?

    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 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理水库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 为18c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18,15.5,13,10.5,8,5.5

    思考: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这两个数列: 0,5,10,15,20, ① 18,15.5,13,10.5,8,5.5 ② 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倾听和观察分析,发表各自的意见。

    对于以上几组数列我们称它们为等差数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等差数列的特征,尝试着给等差数列下个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那么对于以上两组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5,5,-2.5。

    提问: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

    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中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看来,

    等差数列教案 篇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在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所考虑的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是创造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理念。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的情境,让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二节,等差数列,两课时内容,本节是第一课时。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且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他们的思维正从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需要依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同时思维的严密性还有待加强。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数学猜想、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学会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其主导思想是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主导,由教师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即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和传统黑板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而保留使用黑板则能让学生更好的经历整个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建立等差数列模型,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师—把上面的数列各项依次记为 ,填空:

    师—上面这个规律还有其他形式吗?

    师—你能用普通语言概括上面的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最恰当的语言。

    上面的数列已找出这一特殊规律,下面再观察一些数列并也找出它们的规律。

    (1)20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共设置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2)水库的管理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下降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

    时间 年初本金(元) 年末本利和(元) 第1年 10000 10072 第2年 10000 10144 第3年 10000 10216 第4年 10000 10288 第5年 10000 10360 例如,按活期存入10000元,年利率是0.72%, 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本利和分别是:如下表(假设5年既不加存款也不取款,且不扣利息税)

    学生—(1) , ,

    (2) , ,

    (3) , ,

    师 —满足这种特征的数列很多,我们有必要为这样的数列取一个名字?

    师—给出文字叙述的定义(学生叙述,板书定义):

    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d为公差,a1为数列的首项。

    对定义进行分析,强调: = 1 GB3 ① 同一个常数; = 2 GB3 ② 从第二项起。

    师—这样的数列在生活中的例子,谁能再举几个?

    52,50,48,46,44,42,40,38.

    21,21.5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1,2,4,6,8,10,12,……

    0,1,2,3,4,5,6,……

    3,3,3,3,3,3,3……

    2,4,7,11,16,……

    -8,-6,-4,0,2,4,……

    3,0,-3,-6,-9,……

    设计意图:概括等差中项的概念。总结等差中项公式,用于发现等差数列的性质。

    师生活动:

    师—想一想,一个等差数列最少有几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至少三项,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概括等差中项的概念。

    设三个数 成等差数列,则A叫a与b的等差中项。同时有A-a=b-A,

    (2)等差数列中的任意连续三项都构成等差数列 ,反之亦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数列的通项公式,总结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生活动:

    师—对于一个数列,我们最关心的是每一项,而这就要求我们能知道它的通项公式。下面一起来研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先写出上面引例中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再推导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若一个数列 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是d,那么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启发学生:(归纳、猜想)可用首项与公差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

    学生—第二项,所以n≥2。

    师—n=1时呢?

    师—很好!

    等差数列教案 篇5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2。 0。70,0。71,0。72,0。73,0。74……;√ d=0。01

    4。 1,2,3,2,3,4,……;×

    5。 1,0,1,0,1,……×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 ,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 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此时指出: 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C a1= (n―1) d即 an= a1+(n―1) d (1)

    当n=1时,(1)也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

    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n―1个等式相加。证出通项公式。

    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JK251.cOM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1+(n―1)×2 , 即an=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同时要求画出该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在第一问中我添加了计算第30项和第40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项a1与公差d。

    建造房屋时要设计楼梯,已知某大楼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为3米,第三层离地面5。8米,若楼梯设计为等高的16级台阶,问每级台阶高为多少米?

    这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注意每级台阶“等高”使学生想到每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等差数列:(学生讨论分析,分别演板,教师评析问题。问题可能出现在:项数学生认为是16项,应明确a1为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a2表示第一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而第16级台阶离地面高度为a17,可用展示实际楼梯图以化解难点)

    设置此题的目的:

    1。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书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最低一级宽110c,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3、若数例{an} 是等差数列,若 bn = an ,(为常数)试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等差数列教案 篇6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职数学第二册第11章第2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中职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列这一章是中职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函数知识的延伸,而且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同时数列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题材。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本章的第二节,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对提高学生分析、猜想、概括、归纳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这一章中两个最重要的数列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研究和解决集中体现了研究《数列》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对提高学生分析、猜想、概括、归纳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在问题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情况我将

    教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大部分中职生基础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学生认为数学难,枯燥理解不了。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采用了问题、类比、发现、归纳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精讲多练。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另外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①创设情境—引入问题②分析归纳—解决问题③例题研究—运用新知④分组训练—巩固新知⑤总结归纳—提高认识⑥课后作业-自主探究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我经常在想: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由生活中的实例一招聘信息引入:A公司月薪20xx元;B公司第一个月800元,以后逐月递加200元。你愿意到哪家公司上班?为什么?在A、B公司一年各共领多少钱?五年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给学生讲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1+2+3+…+100=

    同学们,如果你是小高斯,你会怎么向老师解释算法呢?

    让学生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类似m+n=s+t am+an=as+at m,n,s,t∈N+

    ——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

    例1、(1)求正奇数前100项之和;

    (2)求第101个正奇数到第150个正奇数之和;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0-3n,求其前65项之和;

    例2、某长跑运动员7天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分别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他在7天内共跑了多少米?

    例3、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d=,,前n项之和Sn=。求a1及n

    课堂上让学生用两种公式解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板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想,例题过后,我特地设计了一组检测题,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2、等差数列{an}中,(1)a1=2,d=-1则Sn=

    3、2c+4c+6c+…+2nc=

    4、一堆圆木,每层总比上一层多一根,顶层4根,最底层21根,这堆木料有多少根?

    5、一只挂钟,遇整点就敲响,钟响的次数是该点的时间数,从1点到12点共响几次?

    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巩固新知识。

    让学生通过所学内容的小结,对知识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清晰的线索,把课堂所学知识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求和,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我将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三列,一列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一列为例题,一列为讲解。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我认为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向学生展现了所学知识的框架,突出重点难点,清晰直观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课后及时总结,不断改进,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等差数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

    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研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

    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

    二。主体设计

    通项公式 反映了项 与项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 求 )。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公差 ,求 。”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

    1。方程思想的运用

    (1)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公差 ,则-397是该数列的第______项。

    (2)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 则公差

    (3)已知等差数列 中,公差 , 则首项

    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 , 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1)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的值。

    (2)已知等差数列 中, , 求 。

    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最好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等差数列是确定的,由 和 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条件(等式)化为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 和 , 和 称作基本量。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这是一个 和 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已知等差数列 中, …

    由条件可得 即 ,可知 ,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

    (3)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 ; ; ;…。

    类似的还有

    (4)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的值。

    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断?引出

    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考察 随项数 的变化规律。着重考虑 的情况。 此时 是 的一次函数,其单调性取决于 的符号,由学生叙述结果。这个结果与考察相邻两项的差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4。研究项的符号

    这是为研究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值所做的准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

    (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问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小于0?

    (2)等差数列 从第________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数。

    三。小结

    1。 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2。 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四。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 方程思想的运用

    2。 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3。 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4。 研究项的符号

    等差数列教案 篇8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的学习既能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又为后面学习数列有关知识提供研究的方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且等差数列求和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还蕴涵着倒序相加、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等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方面: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了函数、数列等有关基础知识,并且在小学和初中已了解特殊的数列求和。

    能力基础: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方面:学习目标

    依据课标,以及学生现有知识和本节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ⅰ) 初步掌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

    (ⅱ) 当以下5个量(a1,d,n,an,Sn)中已知三个量时,能熟练运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求其余两个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重、难点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体现了方程(组)思想,所以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简单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但由于高二学生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上。

    第四方面:教法学法

    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幺,而是我们怎幺知道什幺。”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学生的学法以发现式学习法为主。

    教学手段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方面: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为此,我设计如下(情境引入、公式探索、公式推导、公式应用、归纳总结和发展作业)六个环节

    1.情境引入

    上课伊始,先给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回顾学校建校60年的光辉历史,然后跟同学们共同欣赏照片,提出

    问题1:学校为了庆祝建校60年,在校园里摆放了一些鲜花,最前面一行摆了4盆,后面每行比前一行多一盆,共八行,一共摆放了多少盆鲜花?

    这样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有的学生会选择直接相加,教师提出问题: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自然进入第二环节。

    2.公式探索

    发现公式的推导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先引导学生明确上述问题的本质是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提出:

    问题2:如果每行的花都一样多,则花的总数易于求得,我们怎样能把这些花补成每行都一样多呢?

    此时,学生会想到如下几种拼凑形式,我们选择最易于解决原问题的第1种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结:

    对于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已知a1,an,n时,可选择公式(1);已知a1,d,n时可选择公式(2);

    设计意图:例1是等差数列前项和两个公式的直接应用,对于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不同的公式,帮助学生完成对公式的记忆和巩固,例1的第(2)问由教师板书解题步骤,起到了示范教学的效果。

    例2由学生板书,师生共同完善给予评价,变式由学生互评,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已知等差数列如下a1,d,n,an,Sn五个量中三个可求其余两个,即等差数列“知三求二”。

    设计上述题目,实现对公式的简单应用这一教学目标。

    5.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师生共同完善,对本节内容整体把握。

    6.布置作业

    我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基础性作业的安排是为巩固课堂内容,发展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结构,通过开放性作业,帮助学生关注课堂,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件打出(1)课本第41页练习B 1,2题

    (2) 思考与讨论:自主探讨公式(2)并思考: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Sn=an2+bn+c(a,b,c为常数),那幺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请同学们给予证明。

    六、设计说明

    1.设计特色

    (1)在探求公式推导思路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

    (2)公式推导和应用阶段,借助问题台阶,创造性使用教材,符合认知规律,体现教学科学性。

    2.是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由a1,d,n,an“知三求一”,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3)通过作等差数列的图像,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应用,渗透方程思想。

    教学重、难点: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知识结构:一般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法

    递推公式法

    等差数列表示法应用

    图示法

    性质列举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观察下列数列:

    1,2,3,4,……;(军训时某排同学报数)①

    10000,9000,8000,7000,……;(温州市房价平均每月每平方下跌的价位)②

    2,2,2,2,……;(坐38路公交车的车费)③

    问题:上述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会发现很多规律,如都是整数,再举几个非整数等差数列例子让学生观察)

    规律: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引出等差数列。

    (二)新课讲解:

    1.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

    问题:(a)能否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或.

    (b)例1:观察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1)1,-1,1,-1,…

    (2)1,2,4,6,8,10,…

    意在强调定义中“同一个常数”

    (c)例2:求上述三个数列的公差;公差d可取哪些值?d>0,d=0,d

    (d有不同的分类,如按整数分数分类,再举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观察d的分类对数列的影

    响)

    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数列)的单调性:为递增数列,为常数列,为递减数列。

    例3:求等差数列13,8,3,-2,…的第5项。第89项呢?

    放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求a89,从中找出合适的方法,如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累加法,然

    后引出求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求.

    (1)由递推公式利用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

    ∴,,,……

    所以,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验证n=1时成立)。

    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导方法,不能代替严格证明。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

    (2)累加法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让学生体验推导过程。(验证n=1时成立)

    3.例题及练习:

    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追问:(1)-232是否为例3等差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

    (2)此数列中有多少项属于区间[-100,0]?

    法一:求出a1,d,借助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a20。

    法二:求出d,a20=a5+15d=a12+8d

    在例4基础上,启发学生猜想证明

    练习:

    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1cm,最低一级宽119cm,中间还有3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请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观察图像特征。

    思考:an是关于n的一次式,是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什么条件?

    课后反思:这节课的重点是等差数列定义和通项公式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公式的应用,有些应试教育的味道。有时抢学生的回答,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活动太少,课堂氛围不好。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出乎设计的意料时,应该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等差数列教案 篇10

    《等比数列前n项和》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也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公式推导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等在各种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也经常涉及到.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在认知结构上已经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在能力方面已经初步具备运

    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在情感态度上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但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尚有待加强。并且让学生在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能够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

    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这一章的重点,其中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多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学生难以想到,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如下6个阶段: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西游记后传的情景,即高老庄集团,由于资金短缺,决定向猴哥进行贷款,猴哥每天给八戒投资1万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1万,连续30天,但有一个条件:第一天返还1分,第二天返还2分,第三天返还4分后一天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决策.这是一个悬念式的实例,后面的“假如”又把学生带入了实例创设的情境,营造了积极、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并进一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2、探究问题,讲授新课:

    根据创设的情景,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建立起两个等比数列的数学模型。提出如何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通过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类比观察等比数列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则每一项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式子有许多相同的项的特点,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把两式相减,进而突破了用错位相减法推到公式的难点。教师再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启示,正式引入本节课的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请学生用错位相减法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出公式后,学生一起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当q=1时Sn又等于什么,引导学生对q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完整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是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3、例题讲解: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设置如下两种类型的例题:

    2)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的填空题,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能力.

    4.形成性练习:

    练习基本上是直接运用公式求和,三个练习是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练习时,教师巡查,观察学情,及时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独到解法提出表扬和鼓励,对其中偶发性错误进行辨析、指正。通过形成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2)推导公式的所用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并可布置相应的研究作业,思考如何用其他方法来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等差数列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