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五太阳能【精】
  • 五太阳能【精】

    发表时间:2022-02-17

    【www.jk251.com - 太阳能大棚花卉】

    无论何时,撰写教案都是我们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老师可以通过教案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如何才能写好高中教案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五太阳能【精】,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五、太阳能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能的优点.

    2.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二)教具有关挂图、录像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人类利用的常规能源是什么?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呢?

    学生: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力、水力资源等等,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教师:回答得很好,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用铀做燃料的反应堆虽然能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但是铀的储量也是有限的,而且使用时要产生放射性污染;轻核的聚变虽然比裂变干净,还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但是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决和平利用的问题,所以还要开辟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太阳不但一直间接地向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能量,而且还是可能为人类长期地直接提供巨大能量的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能.

    2.进行新课

    板书:<第五节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①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同学们想想,太阳能有什么优点呢?

    板书:<(一)太阳能的优点>

    学生:太阳能非常巨大,从前面表中可见,太阳能向周围空间辐射的总功率达3.8×1026瓦.

    板书:<1.太阳能十分巨大>

    教师:说得很好,太阳能十分巨大.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的总功率是多少吗?(通过查看课本答:l.7×1017瓦)

    教师: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每小时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有多少?(学生上黑板计算:1.7×1017瓦×3600秒=6.1×1020焦)

    教师:地球每小时从太阳获得的太阳能量有6.1×1020焦,这比目前全世界在一年内能源生产的总量还多,可见太阳能有多么巨大.

    ②太阳能供应时间长久.

    那么太阳能会不会用完呢?根据科学家推算,太阳像现在这样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还可以维持60亿年以上,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所以太阳能的第2个优点是:

    板书:<2.太阳能的供应时间十分长久>

    ③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教师:我们到哪里去取太阳能?怎样获取呢?(只要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有太阳能,不用专门去寻找;只要用东西接收就行了,不需要挖掘开采)

    教师:很好,所以太阳能的第3个优点是:

    板书:<3.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无需挖掘开采和运输>

    ④使用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太阳能是最干净的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给我们带来污染.所以,太阳能的第4个优点是:

    板书:<4.太阳能安全、不污染环境>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条途径

    教师先请同学议论:如何利用太阳能?然后总结.

    板书:<(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条途径

    1.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以供利用>(讲解:例如用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把太阳能转化成内能来做饭、烧水等等,也可用集热器把水加热,产生水蒸气,再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就叫太阳能热电站.)

    <2.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讲解:例如用硅光电池——也叫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很广泛,像人造卫星上的电源、太阳能汽车上的电源,小型电视机、计算器上的电源,城市道路路灯的电源等等都可用太阳能电池,我国还用太阳能电池做航标灯的电源,铁路信号灯的电源等等)

    (3)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教师:既然太阳能有那么多优点,为什么不大量推广、大范围应用呢?目前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三)广泛利用太阳能的困难

    1.太阳能虽然十分巨大,但它太分散>(讲解:经计算,垂直投射到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的太阳能只有几百瓦,所以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必须设置庞大的收集和转换能量的系统,目前造价还太高,影响推广.

    <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地使用造成困难>

    <3.目前太阳能转换器的效率不高>(讲解:光热转换的效率为50~60%,而光电转换的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还要下大力气研制高转换效率的材料)

    (4)结束语

    要大规模地直接利用太阳能还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已取得一定成果,只要不断努力,必将会不断有新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有人预言,到21世纪,太阳能将会成为人类的重要能源之一.

    JK251.com延伸阅读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推荐】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二、自学预习------导读单1.读p12图1-7分析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太阳辐射能集中的波长范围?2.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球,主要成分是和,其表面温度约为k。3.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太阳辐射对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反应。4.地球获得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1)地球大气上界获得的太阳辐射由向递减。(2)由赤道至两极地表自然景观是否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地区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5.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里分为、、。6、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太阳活动既有规律性又具有随机性,其种类有很多,例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谱斑、太阳风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和,它们是的重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年。概念特点评价位置黑子太阳光球上暗黑的斑点温度比周围低,显得暗些耀斑太阳球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突然增亮斑块,短时间释放巨大能理太阳风日冕层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的影响,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2)对地球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3)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与降水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太阳抛出的高速带电粒子和两极高空大气磨擦,出现美丽的三、课后巩固------训练单1.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c.煤、石油等化工燃料d.“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2.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的是()a.沼气b.煤炭c.石油d.核能3.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珥c.黑子和日珥d.耀斑和黑子2.太阳的能量来源于()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b.强烈的太阳风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3.太阳大气层的结构自内向外分别为()a.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c.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4.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b.太阳辐射的能量由质量转化而来,所以太阳的质量一直处于消耗中c.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因而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d.太阳辐射能量大而集中,易利用来大规模商业性发电5.关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纬度均呈正相关b.不同纬度相关性不同c.北半球极地地区呈负相关d.两者变化周期均为6.太阳活动对下列哪个地区影响最严重()a.赤道b.低纬c.中纬d.高纬我国古书记载有:“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5—7题。7.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a.耀斑b.x射线c.紫外线d.黑子8.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内部9.这种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表现为()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b.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产生“磁暴”现象c.在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d.使地球高空大气高速散逸到宇宙空间

    硝酸【精】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使学生了解的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情感目标:

    通过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的一些性质。教材从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和稀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本节教学重点: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的氧化性。

    教法建议

    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一、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二、的化学性质

    1.的不稳定性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实验结论问题(受热分解)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的化学性质①浓、稀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金属与稀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介绍王水时,可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的化学性质并了解其用途。

    能力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及类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三、教学难点的氧化性。

    四、实验准备浓、稀硫酸、铜片、锌片、铁片、铝片、木炭、烧杯、试管、滴管、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无色透明塑料袋。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掌握法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三大强酸中的盐酸、硫酸我们已学过,今天来学习,除了具有酸性外,还有些我们所不了解的性质,这些我们所不熟知的性质就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板书】第三节

    【展示】两瓶不同浓度的(一瓶浓,

    一瓶稀)。

    【板书】一、的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要知道“发烟”及常用浓的质量分数,并比较三大强酸的物理特性。

    【投影】右边表格

    【实验】一位同学上台,通过实验(闻气味,打开瓶塞观雾,与水混合放热)总结、归纳。

    【分析、总结】

    硫酸

    盐酸

    挥发性

    (易)

    (难)

    (易)

    沸点

    (低)

    (高)

    (低)

    【过渡】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出和。因为有,所以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二、的化学性质

    1.酸性

    【书写】

    【设问】从来看,推测具有哪些性

    质?

    【质疑】浓硫酸能氧化Cu和C等,是否也可以?

    【演示实验1-7】的氧化性。观察实验现象。推测产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讲述】Cu与浓、稀在常温下都可发生化学反应,说明具有强氧化性。

    【分析、讨论、回答】

    在中,氮元素呈现其最高价态+5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氧化性。

    【观察、回答】

    加浓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加稀的试管,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进入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Cu与稀反应生成了无色NO,NO遇空气后又生成了红棕色NO2。

    【板书】2.强氧化性

    【质疑】由于的浓度不同,反应产物就不同,说明了什么?

    【演示Zn、Al、Fe分别与浓反应】(增加)将Zn片插入一盛有少量浓的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放出,立即拿出。再将Al片、Fe片放入浓中。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物质的量变能引起物质的质变。

    【观察、分析、回答】

    无明显变化。像浓硫酸能使Al、Fe钝化一样,在常温下浓也能使之钝化。

    【讲解】大多数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都可被氧化,由于浓度不同,被还原为NO2或NO。

    【指导阅读】浓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后的混合物,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阅读课本(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

    【阅读、领悟】

    【演示木炭与浓反应】(增加)

    在烧杯里盛10mL浓,用酒精灯加热。把一块烧红热的木炭浸入热的浓中。

    【提示】观察加热浓和加入红热木炭后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板书】3.不稳定性

    【展示】一瓶久置而发黄的浓,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板书】3.不稳定性

    【观察、回答】

    加热浓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加入红热木炭后,木炭继续燃烧,同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分析、书写】

    【讨论、总结】

    ①进一步证明有强氧化性。

    ②不稳定,分解。

    【分析、讨论、回答】

    可能有NO2产生,并溶于中。

    【启发】有NO2生成,那么的分解产物还有什么物质?

    【分析、讨论、回答】

    【追问】应如何保存?

    【强调】应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在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为+5价,均为其最高价态,氧元素为-2价,又因为生成NO2,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了,只有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因而有O2产生。

    【回答】

    隔热、隔光处。

    【指导阅读】的用途

    【板书】三、的用途

    【阅读、归纳】

    (1)化工原料

    (2)化学试剂

    【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

    的性质,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课堂练习—投影】

    1.如何洗净内壁有铜附着的试管?

    2.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

    3.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铜:(1)铜跟浓反应;(2)铜跟稀反应;(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途径(3)>途径(2)>途径(1)

    D.所消耗的物质的量:途径(1)>途径(2)>途径(3)

    4.在反应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A.3:5B.5:5C.5:3D.5:8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挥发。

    二、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三、的用途

    化工原料化学试剂

    【五太阳能【精】】相关推荐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

    关于电流教案示例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的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二)教具验电器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带座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干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