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9的加法教案7篇
  • 9的加法教案

    发表时间:2023-06-27

    9的加法教案7篇。

    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必备的教学资料,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的重点不被遗漏,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计划和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本文的重点是讨论与“9的加法教案”相关的议题,相信您在阅读本文后会有所收获!

    9的加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求未知数 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填空

    ( )+20=50

    300+( )=360

    50+( )=86

    ( )+200=7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板书: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4)教师板书:

    60-25=3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一个数?

    教师板书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60-35=2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二个数?

    教师板书: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7)归纳

    提问:第(2)题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

    教师板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8)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验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练习: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学例2

    教师:过去我们学过填括号的题,如:( )+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0-15=25,所以括号里填25)

    教师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 表示,变成例2.(板书: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数 )

    介绍x是拉丁字母,读作〔eks〕,用汉字注音读“爱克斯”,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提问:(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么数?

    (2)怎样求出 是多少?

    (3)根据什么用减法计算?

    教师板书:

    强调:等号要对齐

    检验:把25代入原式中的中 ,看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练一练:求 +48=62中的 .

    3.教学例3

    例3 270加上什么数得700?

    提问:(1)所求问题是什么?

    (2)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3)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270+ =700

    =700-270

    =430

    练一练:(1)18加上什么数得60?

    (2)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用减法检验下面加法的得数对不对.

    1265+7426

    =8591 3758+298=4056

    2.填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加数

    8

    270

    36

    31

    加数

    57

    440

    90

    24

    62

    100

    820

    62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 )+18=37 80+( )=530

    4.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一个加数?利用加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干什么?

    求未知数 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1.(1)18加上什么数得60?

    (2)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527=1002 625+x=1500

    198+x=225 x+37=101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2米,宽8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课件演示三幅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别总结出关系式,再归纳出一个求加数的关系式。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导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验算加法,使学生掌握两种验算加法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层次,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加法中的未知数。教学中注意利用已有知识推导新知识,着重介绍了书写格式,为以后正式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

    9的加法教案(篇2)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数加法和减法”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了通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依据教材的特点,遵循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瞄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其提供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探求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从而主动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迁移、类推、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为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在此基础上理清算理,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进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为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去创造,因此,我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点拔引导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

    五、说学法:

    课标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六、说过程: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接着出示 + 和 — 这两道题,让学生观察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旧知识,运用迁移规律,进入学习新知识的阶段。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复习了旧知,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又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jK251.cOm

    二、自主探究 理清算理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探究计算方法。

    2,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3,观察对比,优化方法。

    3、尝试探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三、应用新知 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个层次:

    (1)基础练习 照顾全面。

    (2)寻找规律 提高能力。

    (3)激活思维 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评价体验 归纳提升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结合板书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既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9的加法教案(篇3)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本单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就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重视对口算思路的分析,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2、例题呈现贴近学生生活,设计了坐船出游鸟岛的情境,提出了“两个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和“还能上几人?”等问题,需要学生自己从中寻找条件,列出算式,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由学生在开放的情景图中寻找条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中学习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即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

    3、新教材练习形式多样,活泼有趣。

    二、对学生的分析:

    学生的基础: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一年级上册学习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一年级下册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二年级上册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具备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

    口算一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题,实际上是多道口算题的组合,最初学生计算速度会比较慢,而且要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头脑中,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学生容易出错。因此,最初的练习要注意正确,适当的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不强求速度,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让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数学问题,看看大家是否能解决呢?

    1、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8+30= 26+40= 52-10= 37-20=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6+3=

    8+56=

    37-8=

    44-6=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今年春游你们想去那里玩?我们一起看看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准备去哪里?出示主题图认真观察画面,图中提供了那些数学信息?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什么叫“限乘68人”?(不能超过68人)】

    2、有4个班,可以怎样坐船?(学生提出建议,可以两班合乘)如果两个班的同学坐一条船,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3+31 39+32 39+31 39+23 32+31 32+23【进入第二个环节,在例1的教学中要突出2个要点,一个是利用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口算思路。第二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这么多种方案都合适吗?学生会提出总数不能超过68人,怎样才能知道这些方案是否合适呢?(计算出结果)

    2、独立思考:请你试着口算23+31和32+39的结果,(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小组交流: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全班汇报:

    23+31:

    (1)一个加数先加另一个加数的十位,再加上个位【★】

    ① 23+30=53

    ② 31+20=51

    53+1=54

    51+3=54

    (2)一个加数先加另一个加数的个位,再加上十位

    ①23+1=24

    ② 31+3=34 24+30=54

    34+20=54

    (3)相同数位相加

    ① 3+1=4

    ②20+30=50

    20+30=50

    3+1=4

    50+4=54

    50+4=54 32+39:(口算过程和前面相似,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算法,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2+40=72 72-1=71【★】

    【算法学生能说出几种就是几种,不追求多与全。】

    3、比较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都是加法等。

    不同点:后一道题,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其他几种方案,看看还有哪些方案不合适。(学生根据“限乘68人”以及计算出的得数加以判断。)说说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或者你觉得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渗透择优思想,有★的算法要充分肯定】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通过算式验证,我们的最佳乘船方案通过。可是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并没有听咱们的。他们让二(1)(2)班同乘一条船,板书:23+31=54,指名直接说得数。

    2、出示例2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限乘68人,二(1)(2)班只坐了54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提出:

    (1)二(3)班还能上多少人?

    (2)二3班还剩多少人?

    3、解决第(1)个问题。

    (1)组织学生列式,板书:68-54=

    (2)同桌互说算法。

    (3)汇报交流,强调对位。

    4、解决第(2)个问题。

    (1)你会列式吗?板书:32-14

    (2)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学生独算,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师板书口算结果32–14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1)竖式

    (2)拆分法,即把减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如:32-10=22 22-4=18

    (3)拆分凑整。如:32-12=20 20-2=18 。

    5、小结:

    (1)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说明:在以后的计算中,可以用你喜欢的算法进行口算。

    6、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口算方法

    (1)今天学的什么?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2)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形式多样

    1、游戏:和小动物交朋友。猜猜小动物后面是几?(猜猜得数的十位上是几?)

    23+35= 8 25+38= 3 33+52= 5 67+18= 5 54-15= 9 54-38= 6 52-24= 8 39-26= 3 2、找错误

    34+23=66(看错数位)

    45+33=75(忘加另一个加数的个位)

    26+57=83(正确)

    68+14=72(个位满十,没有进一)

    3、57+36=93 57-36=21

    从图中你能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吗?说一说(培养学生看图理解的能力)

    4、小小商店,分小组,分角色进行实践,让学生体会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的价值。

    (五)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9的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二)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图。

    代表团

    金牌数

    中国

    51

    美国

    36

    俄罗斯

    23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一、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51-23=

    【设计意图:复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计算能力的平台,这个展示过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知识经验,也是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做好铺垫,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①11-6=5,40-30=10,5+10=15

    ②10-6=4,4+1=5,40-30=10,5+10=15

    问: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2)十位: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2):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减3。

    3.比较51-36和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背景,体会减法的意义;借助学具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有效地沟通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着重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轻轻松松做数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9的加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9的加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购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通过感受生活,明确数学就在身边,并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过对这节课的研究,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明确目标定位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讲故事比赛”为主线,创设“购书”与“比赛”两个情节,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在设计时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一开始,就创设“购书”的情境,让学生估算、猜测、计算,在练习中又创设故事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探索,逐步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学生自己。这样的设计,其目的是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始终关注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从新课导入到练习设计,教师不但要求学生估一估,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将估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到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星期天小明去新华书店买书,其中有4本书,小明看了之后特别喜欢,但是小明身边只带了16元钱。

    ①想一想:小明最多能买几本书?为什么?

    ②猜一猜:小明可能会买哪两本书?怎么计算?

    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①有这么多情况,但又都是用加法计算的,为什么?

    ②以7.82+7.11为例研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A、独立思考、计算。

    B、同桌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C、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D、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E、小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③计算其他几种情况的价钱,并解决小数末尾有0的处理方法。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按学生的猜测计算应找回的的钱。

    A、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B、讨论整数减小数的解决方法。

    ②小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

    3、总结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4、试一试。

    ①计算:

    4.36+2.6410.2-8.7515.4+2.9619-8.47

    ②添数字:

    □.□□10

    -4.28-□.□

    0.926.86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讲故事比赛的情境:

    小明:普通话得分:8.50分、内容得分:0.88分

    小丽:普通话得分:8.85分、内容得分:0.45分

    ①根据这两个信息,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列式计算。

    ②同时冲进决赛的还有10号选手:小芳同学,她的内容得分是0.63分,她的普通话得多少分才能赶上或超过小明?

    四、课后延伸拓展运用

    实践活动:如果家长一周给你10元钱,你会怎样安排你的开支,请你把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最后算一算,还剩下多少钱或超出多少钱,再向你的家长说说能想到些什么?

    五、师生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9的加法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加减法也是刚开始学习。为了巩固加深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动手能力,已有经念和数学水平设计了这节活动。帮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

    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二)、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

    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如:一个小朋友要买铅笔和饭碗,售货员就要收取他6元钱,1+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6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物体列出6的加法,减法算式,口述应用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操作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交流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呈现儿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9的加法教案7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