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锦集
  •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22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锦集。

    这篇文章标题为“下载小学课件教案”,是我们在网上偶然发现的。对于教师们来说,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好教案课件。教案不仅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希望您能仔细阅读并收藏这篇文章!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篇1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口答)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锥的高?请拿出一个同学们自己做的圆锥讲一讲。

    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

    师:很好,因为圆锥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

    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请同学们拿出一对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组中交流,再分工进行实验。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

    出示小黑板:

    1、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同样实验请同学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请看电视。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重要。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这几个字特别重要。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么为什么这几个字特别重要?如果底和高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有没有三分之一这个关系呢?我们也来做个实验。大家还有两个是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请同学们用刚才做实验的方法试试看。

    师: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1/3。师: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键条件是等地等高。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个关系来解决下列问题。

    例l :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那么这位同学做错在哪里呢?(指那位做错的同学做的)

    生:他漏写了1/3。用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还要再乘以1/3。

    师:对了。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1/3sh。我们在用这个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要特别注意,1/3不能漏掉。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体积是多少?

    (2)、求圆锥的体积(看图)

    (3)、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体积是多少?(图)师:三题都填对了。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看是不是掌握了今天的知识。

    2、填空。

    (1)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平方分米,高( )分米、。(2)圆锥形的容器高12厘米,容器中盛满水,如将水全部倒入等底的圆柱形的器中,水面高是( )厘米。

    3、选择

    (1) 两个体积相等的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高的( ) 。

    (2) 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棒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对,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锥,并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回去以后,先回忆一下今天学过的内容,想一想,在运用v=1/3sh这个公式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课外作业:有一个高9厘米,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圆柱内装满水,用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挤压,最多能挤出多少水?圆柱内还剩多少水?(边做实验边讨论)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圆锥的体积计算。

    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多媒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水若干。

    空心圆锥和圆柱实物各一个,沙土若干。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荷兰如诗般的美景,草原、风车、郁金香都充满了浓浓的异域田园风情,而成群的牛羊、骏马则让人感受到荷兰这片自由土地上的勃勃生机。一幅幅精彩画面的展示,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激发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再通过感受这首田园诗,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感觉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再进行学习。

    然后让学生逐段深入的品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读出自己喜欢的景色,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

    用赛读,配乐读等方式,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悟出新的见解。鼓励学生对语句的个性感悟。避免烦琐的分析而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并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

    最后,让学生回归整体,真正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要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具准备:

    荷兰风光的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抒情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心中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田园)

    是的,同学们心中的田园充满了诗情画意(板书:诗情)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田园诗情来自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着课文一睹那独居特色的域外风情吧.

    二、 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1、播放荷兰风光的视频,师抒情配画面解说.

    2、欣赏完后,你认为荷兰是一首怎样的田园诗呢?(板书:这是一首_____的田园诗!)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有自己初步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2--4自然段,说出自己的感受.

    3、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田园诗呢?(根据生回答板书: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等)

    4、再读2--4自然段,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5、指名交流.

    重点体会的句子

    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和比喻)把它们当作人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评: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呀!)在这大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做什么呢?(引读前两句,谈感受)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镶嵌”的意思是(生查字典)——(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用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评:荷兰的低地和运河相互交错,也说明了荷兰运河多,面积广。)“随风飞扬”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骏马飞奔时的情景,强壮的原始生命力,自由的向往和热爱)

    3)“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它们是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没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和谐”。)

    4)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得。

    6、指导学生美读品味.配乐朗读。

    7、教学5--6自然段

    白天的荷兰牧场是一首如此生动和谐的田园诗,那么傍晚、晚上呢?这又是首怎样的诗呢?请你读读5-6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这份诗情画意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板书:宁静美好)

    (1)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分别从时间、空间、动物的状态营造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方面反衬出夜色的宁静美好,一方面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生气。

    8、配乐朗读。

    三、总结课文

    1齐读板书;

    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

    田园诗情

    花之国 水之国 牧场之国

    这是一首_________的田园诗!

    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

    宁静美好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留给我》。

    2、通过演唱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对于我没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类、对地球的责任。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音乐。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老师面带微笑,站在学生中间。)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乐园

    二、教具激趣,解决难点。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出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让学生通大屏幕能清楚直接地看到问题,并一起开动脑筋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打击乐器来解决问题。)

    师:谁来读读,拍拍,或用你身边的乐器敲击出节奏?

    生1:(很自信的)有节奏地读。(其中符点处节奏不准确)

    师:(给予肯定)你真勇敢,第一个挑战难点。(指出符点处的错误继续提问)谁来帮帮他?

    生2:有节奏地读。

    师:(肯定的)你太棒了,读得完全正确。

    (然后男生读、女生读、分小组读等等)

    师:同学们齐读节奏。

    (反复读,熟悉难点节奏)

    师:谁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段节奏?

    生2:有节奏地拍手。(生齐拍)

    生3:有节奏地跺脚。(生齐跺)

    生4:有节奏地用响板敲击。(生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碰钟等乐器敲击和齐奏。)

    三、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太棒了,所以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叫《留给我》,同学们边听歌曲边看大屏幕上的歌词,听听这首歌曲唱了些什么?(播放歌曲《留给我》的录音范唱)

    生1:歌曲告诉我们应该注意不要主空气污染,这样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的蓝天,主树木更好地生长。

    生2:歌中唱了留下小河,很多的小河就可以汇成大海,留下大海给沙漠。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首歌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

    师:(这是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发自内心地表述)同学们说得真好!歌曲中唱到“留下太阳、留下森林、留下小河、留下草原”,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为什么?

    生:应该用祈求的口气演唱。因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师:(培养美读,感受歌曲情绪)请同学们带着你真实的感受,把歌词当作一首诗,伴着歌曲伴奏来读一读。

    生:按要求自由读歌词。

    生:几名学生读歌词。

    生:然后齐读。

    师:(肯定的)同学们读得真好,把自己真实的感情完全投入到歌曲里了。再次欣赏歌曲,听完后说说歌曲情绪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范唱)

    生:优美、抒情。

    师:你喜欢歌曲的哪一句?老师弹琴,你能加上歌词唱一唱吗?

    生1:(很自信的)我来唱唱“留下太阳……给沙漠给沙漠”。

    师:请你带领大家一起唱。

    生:齐唱本乐句。(熟悉乐句旋律)

    生2:(特别自信的)老师我喜欢“留下星星……留下绿草”这句,我来唱唱。

    师:唱得真棒,请我带领大家一起唱。

    生:齐唱。(熟悉乐句旋律)

    师:再次听歌曲,你能在歌曲中找到和大屏幕上的节奏相同的乐句吗?(找歌曲中的难点乐句)(播放歌曲《留给我》范唱)

    生:“留下小鸟,留下鲜花”这句节奏与屏幕上的节奏相同。

    师:老师弹琴谁能唱唱?

    生:试唱难点乐句。

    师:指导。

    生:先读节奏,再按节奏读歌词,最后弹琴加歌词。(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增加难度,解决难点乐句)

    师:同学们真棒,歌曲的最难点已经解决啦!下面大家跟着音乐一起唱唱。(播放歌曲范唱)

    生:齐唱歌曲。

    师:同学们真棒,带着最真实的.感受跟伴奏演唱歌曲。(播放歌曲《留给我》伴奏)

    四、合作探讨,实现创新。

    师:《留给我》这首歌中运用了两种演唱形式,领唱和齐唱。你能听出哪部分是领唱,哪部分是齐唱吗?

    生:“留下太阳吧……给沙漠给沙漠”是领唱,“留下绿洲……留给我和妈妈”是齐唱。

    师:再听歌曲,判断他回答得是否正确?(播放歌曲范唱)

    生:(肯定解答)回答正确。

    师:小组合作讨论、创编,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然后随着音乐即兴演奏、表演。

    (小组讨论并展示)

    生1组:一个领唱,四人齐唱,三人伴奏。

    生2组:两人齐唱,四人伴舞,二人伴奏。

    师:(肯定的)同学们表演的真棒,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而且能把最真实的感受融入到歌曲里。全体同学一起表演,谁来领唱?

    生:(大声自信的)我来领唱。其他同学表演伴奏。

    (播放伴奏,师生共同演唱)

    师: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吗?

    生1: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生2:我要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时时宣传环保,处处宣传环保。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希望大家能赶快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

    生:伴着歌曲《留给我》优美的旋律走出教室。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

    教学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出新课:

    1、导入:我们的家乡在下沙,作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个来下沙参观旅游的游客要你介绍下沙,你会怎么来介绍,我们都知道有下沙开发区,那么还有吗?(钱塘江大潮)

    你们看到过钱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没有)

    2)播放录象。(创设情境,想象我们已经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们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迟迟不肯来,同学么着急么?)

    3、过渡:看完之后,请你来谈谈感受?(真壮观;真雄伟;真有气势;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学习“潮来之时”部分:

    1.我们小作者把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用他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2.3自然段.

    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2.学生自由朗读。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课件演示“闷雷滚动” )

    ▲顿时人声鼎沸……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鼎沸→人声鼎沸)

    ▲过了一会儿…一条白线…沸腾起来。(借助图片理解“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江面”。指导朗读)

    ▲再近些……白色城墙。(通过对比理解比喻句,知道知道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师范读、个别赛读、齐读)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词语,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

    ▲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3.理清写作顺序,

    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边演示边练习说话)

    4.根据提示,创设情景,练习说话。(课件出示(图片):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看看作者

    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 千万匹战马 )

    5.小结: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认识的钱塘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声音 气势 )

    三 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观看录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动手写几句想对钱塘江大潮说的话)

    2.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现在钱塘江大潮还没有被科学家利用,等你们长大后可以去研究)

    3.课外延伸:介绍书籍,网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篇5

    【预设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朗读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整体感知,体会童趣,领悟童心。

    【教材解读】

    《童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蚊子、丛草、土砾、癞虾蟆,并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又奇特的图景,充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学好本文,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初学文言文,以激趣为主,不机械地文白对译,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学方法】

    朗读法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儿歌《数鸭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师生竞读:

    ⑴ 范读。

    ⑵ 生读。

    ⑶ 评议。

    明确:读好文言文,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音节停顿、语气、语调。

    2、疏通再读:

    ⑴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交流。

    ⑵ 全班交流。

    ⑶ 指名读、集体读。

    3、探究诵读:

    合作探究:

    ⑴ 课文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你怎么知道的?

    ⑵ 课文写了哪些“物外之趣”?

    ⑶ 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些“物外之趣”的呢?还需要什么?

    独立感悟:

    这些联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从本课学习中有什么感悟?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熟读、背诵全文。

    3、小练笔: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字数不限。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因此,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主情境图中提供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式对“倍”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99%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98%的学生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15个圆形磁扣。

    学生: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

    老师拍2下,请你拍出3个2下,要让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拍的是3个2下。

    (拍完后师提问:你拍了几下?)

    生:拍了6下。

    老师拍3下,请你拍4个3下。

    师: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表现,迎来了许多快乐的动物,(板书:快乐的动物)它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生鼓掌,课件显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拍手游戏”的情境入手,通过拍出“几个几”,既复习了旧知,巩固了知识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为后面环节的学习做良好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快往这看,请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鸭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和小鸡。

    师:观察的真仔细,请认真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只?并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书第70页“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方格中吧。(课件出示“数一数,填一填。”相应的内容。)

    学生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老师巡视指导填写,指名汇报交流。

    师:写完的孩子请用优雅、帅气的坐姿告诉老师。谁来说一说答案?

    生:小鸭子有6只,小鸟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鸡有8只。

    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加以确认后教师板书动物的只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体会“倍”的意义。

    (1)画一画。

    师:同学们数得非常认真!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请坐直。请看挑战内容。

    (课件显示:如果3只猴子,用3个圆圈来表示,6只鸭子,用6个圆圈来表示,请试着画一画并且一眼就能让我们发现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动手画一画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明了。

    学生在本上画,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找一名画的快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画完的同学请用坐姿向老师示意。请看我们班这位小老师画的,你认为他画的怎么样?

    猴子:○○○

    鸭子:○○○○○○

    生:很清晰,整齐。

    师:如果你也是这样画的请自己鼓鼓掌。谁能说一说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关系?

    生:鸭子的只数比猴子的只数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数比鸭子的只数少3只。

    师: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2)圈一圈。

    师:同学们,看,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圈在一起(边说边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几个几?

    生:1个3;

    师:鸭子有6只,6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呢?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试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练习本上完成。

    师指黑板图问:你圈出了几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师:他正好圈出了2份,说明鸭子的只数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数那样多。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板书:6里面有2个3。)这时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师: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

    生:6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

    师边听汇报边板书。鸭子的只数猴子的只数

    师: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所以我们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板书生齐读: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我们刚才3个一份,3个一份圈,实际上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怎么列式呢?

    生:6÷3=2

    师:2是指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数后面不写“倍”字。

    师:你们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谁想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生:6表示鸭子的只数,3表示猴子的只数,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鸭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师:说得真清晰。同学们,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现在你们知道了吗?

    师:对,它们的只数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即: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3、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松鼠和小鸡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它们想挑战同学们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样的!请看挑战内容,一起读一读。(课件显示:小鸡数是松鼠的倍。请“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师: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后同桌两人1组,互相说一说做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用2个圆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我先把松鼠的两个圆片圈起来,然后再2个2个地把小鸡的8个圆片圈起来。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8÷2=4。

    师:和他办法相同的同学请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画了2个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数,又画了8个小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我把8个小星星每2个分成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我知道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8÷2=4。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看,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除法算式。

    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小动物们可不太相信,它们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题想考考同学们,请看内容:(课件显示:“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的内容。)

    师:一起读一读要求和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做对吗?打开书第70页最下面动手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画2个三角形,把它们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个2,鸭子有6只,我画6个三角形,2个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个2,

    6÷3=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老师真佩服你的语言组织能力!掌声送给他!如果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请你这样坐(老师示范坐直的姿势)。

    师:谁来说一说下一题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画1颗五星来表示,把它圈起来,看成1份,猴子有3只,画3颗五星来表示,1个1个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个1,,3÷1=3,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

    师: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已经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请为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实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寻找倍数关系,拓宽思维。

    师:在这些小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一说。

    生1:小鸟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师:你还能说出除法算式来,真了不起!

    生2:小鸭子的只数是孔雀的8倍,8÷1=8。

    师:看到同学们敢于发言,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样,同桌2人一组,一个做老师提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另一个做学生来回答,如果有困难请举手问老师,说完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快!开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师: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又迎来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来了?

    (课件出示书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

    生:第二幅图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数是蝴蝶的几倍?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1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

    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学生交流,根据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表扬。)

    2、看星星,找倍数。

    (1)总结各小组得星情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为我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快来看看吧。

    (课件显示以下内容:1、师生一起总结各小组的得星情况。2、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出一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对方口头列式解答。3、完成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吗?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找2组同学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本环节力求通过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通过练习体验,加深对“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数”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回顾。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关倍数方面的问题,你能说说吗?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想夸夸谁?

    找3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师: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数的问题,用你灵巧的小手在A4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吧。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

    5.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9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最令人羡慕的时期,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绿油油的田野深处那件装满作者整个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1.小屋里都有什么?体会小屋的简陋。

    2.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的快乐童年。

    3.离开小屋时,作者的心情如何?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4.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要背诵的段落,适时给学生背诵的机会,引导学生交流背诵的技巧,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便于学以致用。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

    五、小结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积累内化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巢、蹈、躁、睬、傻、蜗”的写法。

    3.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练一练

    蹈、躁、睬

    滔、噪、踩

    四、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与同学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五、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写生字。

    2.预习12课。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度 ┈┈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 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板书设计)略

    【下载小学课件教案锦集】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