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计划
  • >导航
  •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收藏十二篇
  •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

    发表时间:2024-03-24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收藏十二篇。

    马上新的一学期就要到来了,学校教师们可以将新学期的教学做一份计划。教学计划有助于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写好学科教学计划呢?根据您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内容谢谢您的支持!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五单元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2)

    一、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有学生28,其中男生比例较大,有20人。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日期 内 容

    1 9.1-9.5 始业教育 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9.8-9.12 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

    3 9.15-9.19 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

    4 9.22-9.26 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

    5 9.29-10.3 国庆节假期

    6 10.6-10.10 机动 光和影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3-10.17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光与热

    8 10.20-10.24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10.27-10.31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1.3-11.7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11.10-11.14 土壤中有什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12 11.17-11.21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11.24-11.28 机动

    14 12.1-12.5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12.8-12.12 测量力的大小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

    16 12.15-12.19 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12.22-12.26 机动

    18 12.29-1.2 复习

    19 1.5-1.9 复习

    20 1.12-1.16 复习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3)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第二单元是“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第三单元是“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第四单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最后两个单元是“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在加上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整体学习状况:从与本班四年级科任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九、教学进度:

    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校工作,机动安排,

    计划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继续加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为培养会学习,懂生活,有责任心的新世纪一代新人打下基础。

    四年级73班学生较多,年龄偏小。最小的未满九岁,对知识掌握程度不一,两极分化相当眼中,特别是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有待加强与提高。

    本册教科书仍然以学习板块的形式组成。全册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暗含相对集中的主题,信息量大,每单元四篇课文,全册32篇课文。

    每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具有整体性。课后题注重忒样阅读能力,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注重对课文类容的初步把握,同时也注意设计结合课文和儿童生活的思考拓展性的题目。课后还安排了“我的词语库”,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习惯,课后的`“信息窗”提供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语文乐园仍分散打板块,“语海拾贝”重在语文基础只是的整合与训练。“阅读欣赏”重在增加阅读量,忒样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语文生活”继续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使学习语文生活化活动化,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口语甲级能力,习作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1、 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10个,其中180个要求会写。

    3、 能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与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朗读优秀诗文,注意在朗读过程中提样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局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颖感的语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够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够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言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积极创造条件,知道学生多读书,并用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2、课外让学生自办板报,活动课时间进行故事演讲比赛。

    3、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

    1、要突出重点、训练、巩固地训练。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2   9、7-----9、11        种子发芽实验(一)

    7   10、12-----10、16       光是怎样传播的

    9   10、26-----10、30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0   11、2-----11、6        期中复习,考试

    11   11、9-----11、13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2   11、16-----11、2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3   11、23-----11、27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4   11、30-----12、4      像火箭那样驱动火车

    18   12、28-----1、1        备课(下个学期)

    19   1、4-----1、8         备课(下个学期)

    20   1、11-----1、15        备课(下个学期)

    21   1、18-----1、22        备课(下个学期)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1、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2、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4、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5、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5、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6、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五、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2、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逐渐放开。

    3、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

    4、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课,落实能力训练重点。

    5、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6、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

    7、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六、课题研究:

    以《在科学小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为课题,采用调查法、评价法、系统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培养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一方面总结出可推广运用的教法、模式。

    七、教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

    1 《我们在呼吸》

    2 《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

    3 《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

    4 《和谐统一的身体》、国庆节休假

    5 《生活中的“好帮手”》、《他能撬动地球吗》

    6 《轮轴》、《滑轮兄弟》

    7 《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

    8 《地球的故事》

    9 《风光无限的地貌》、《地球的内部》

    10 《地球仪》、《地图》

    11 《漂移的大陆》

    12 《电池》、《怎样控制电路》

    13 《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

    15 《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6总复习

    17总复习

    18期末考查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7)

    一、全册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三单元:电和磁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第五单元:解释与模型

    二、全册教学目标及教材简析:

    1、学生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3、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4、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5、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6、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通用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7、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认识各种各样的光源;让学生联系各种光现象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并且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8、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知道有凸透镜放大物体、会聚光线和使物体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多种用途。作为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知道还有一种中间薄、四周厚的,知道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及作用;能够连接基本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9、运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盒子里安装了什么样的电路。利用一个检测工具检测盒盖上的触点,根据外面的小灯泡亮、灭来判断盒子里电路是怎样连接的。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很多科学之谜就是“打不开的黑盒子”。

    10、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

    1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1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14、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1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画图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的制作原理。

    3、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4、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5、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6、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7、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8、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9、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10、学习接连一个简单电路。

    11、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2、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13、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14、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15、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16、认识飞、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17、认识心脏。

    18、对证据进行解释。

    19、认识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连续一天的观测记录。

    2、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3、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5、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6、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7、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8、制作简易望远镜。

    9、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10、画简单电路。

    11、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12、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13、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14、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15、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6、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17、认识心脏的功能。

    18、区分解释与事实。

    19、建立模型。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

    2.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交替变化的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

    3.通过组织学生看月亮,坚持给月亮记日记,来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4.综合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变化和反应,植物的花开花落,人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昼伏夜出等。

    5.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五、全册课时划分:

    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第三单元:电和磁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

    第五单元:解释与模型

    全册课时安排共26课时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8)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密切联系的,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作为老师,也非常关注同学们的玩。如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

    一、观察交流,直奔主题。

    (可以结合课前谈话引入新课)通过刚才的交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你可别小看玩,因为我们玩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发现很多科学道理。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玩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位老朋友。(出示条形磁铁)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

    (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师:你们玩过磁铁吗?你是怎么玩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玩法)

    师:看来大家对磁铁都不生疏,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学生交流自己玩过的磁铁,教师将学生描述的磁铁的形状或名字板书到黑板上)

    【磁铁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将给磁铁形状命名的权利放给了学生,按照学生的理解给磁铁命名,这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教师将一条形磁铁放到实物展台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磁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板书:SN。如学生不能说到“磁极”,教师可直接讲解给学生)

    【科学课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并不是说什么都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本环节教师在处理“磁铁”名称及“磁极”时,如学生不能说出,就可采用“讲授”的方式,直截了当的“传授”给学生,做到“该讲的就讲”。】

    二、开放空间,自由探究。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磁铁。

    (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

    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表示出来。

    (学生自由探究2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发现,摒弃了模式化的记录方式,为研究结果的呈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用“☆”标注自己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重大发现”由学生自己确定,自己评价研究发现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实验证明,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充足的实验证据,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研究,切忌走马观花,华而不实。本环节教师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尽情地“玩”20分钟,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时空中,每组学生至少能充分地参与到一个探究磁铁特性的活动中,找到磁铁的两个特性,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把材料放回实验盘,并提示学生把没记完的记录抓紧时间填完,记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

    (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详细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充裕,就是没有组织整理的时间,在热火朝天的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一旦给了他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它就会自然地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思一思”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这一策略,也为学生从“玩”磁铁的探究活动环节过渡到表达与交流环节创设了一个“缓冲区”,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激动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然后再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掀起下一个活动高潮,使课堂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体现了课堂学习的节奏感。】

    师: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重大发现?交流的时候,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的发现,其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

    【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下面是一段学生交流的课堂实录。)

    生:我们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这是我们的重大发现。

    师:“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两块磁铁不同颜色的两端。

    师:颜色不同,说明什么不同?

    生:说明磁极不同。

    师:颜色相同呢?

    生:说明磁极相同。

    师:磁极相同,我们可以说“同极”(板书),磁极不同我们可以说“异极”(板书)。能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再说一遍吗?

    生: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教师随即板书“推”、“吸”)

    师:“推”也就是“排斥”,我们可以简写成“斥”

    (师完善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师的疑问“‘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指出了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疏漏。这一简单的质疑,却有三层意义:一是为学生学会倾听树立了一个榜样,暗示学生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二是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三是为学生间的质疑问难提供了一个“激发点”。另外,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课探究发现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选择了“引导”,因为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将结论归结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上来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只是不能科学、规范的加以描述,教师巧妙地“拉”一把,这是明智之举。】

    生:用磁铁吸铁屑的时候,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这说明两端的力量大,中间的力量小。

    生:是磁力大,不是力量!

    师:真棒,你听得很认真!

    (师板书: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及时地鼓励、渲染,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观点,轻松地将课堂推向高潮。】

    生:把磁铁用线吊起来,静止后,磁铁会指向南北。

    生:我们把磁铁放到水里的泡沫上,磁铁也会指南北。

    生:旋转的小磁针静止后,也会指南北。

    (师板书:指南北。)

    生:磁铁只吸铁的东西,不吸铜、铝的东西。

    (师板书:吸铁)

    生:把曲别针放到盛水的玻璃杯里,隔着玻璃杯也能把曲别针吸上来。

    ……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的好多秘密,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一些性质,好多的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可我们一节课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么多性质,而且都是“重大发现”,太了不起了。

    (学生为自己的重大发现鼓掌)

    【看看学生的发现,就不难想象课堂活动的效果。只要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探究氛围,学生就能把“蛋糕”做大,把“雪球”滚大。】

    三、生活应用,课后拓展

    举例说明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举例)

    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生活中好多物品都用到了磁铁,而且磁铁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垃圾处理场用大磁铁分离出垃圾内的废铁、废钢等金属。课下要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板书)

    师:这么多的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解决的,不如大家课后亲自去研究,有了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体会与反思:

    1、身边的科学是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

    身边的科学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平时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研究,本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磁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和进行探究的特点,学生通过亲历活动,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

    在科学课教学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有什么发现?可能会得出什么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测,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是多个层面的,有材料准备、也有知识储备方面的准备,更有课堂预测方面的准备。本堂课要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首要的是要准备充分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断裂磁铁、铁屑、细绳、铁器、铜器、、铝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小车、泡沫塑料、水槽等,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伟大的发现者。

    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越成功。“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三年级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探究过程就要从学生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入手,制造矛盾、困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本课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玩磁铁的活动中,期望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较多的发现,因此,课堂中留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投入“玩磁铁,找发现”的课堂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现。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学生在这种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情境中不仅发现了磁铁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端磁力大、指示南北、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还发现了磁铁对电视屏幕、收音机信号的影响、磁力线的形状、断裂磁铁磁极的变化、磁化现象、磁偏角现象,有的学生还利用自己带来的废旧马达、喇叭等提出了有关电磁铁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科学课应该达到和实现的目标,也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伟大的发现者这一客观事实。

    4、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传统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问题解决了,课也就圆满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到最后,学生已没有了问题,只有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学生成了问题的奴隶,课堂的附属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对于课堂而言,40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堂课的教学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课堂在结束之时,教师提出问题:“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在学生进行了充分、自主的探究与交流研讨之后,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兴奋与活跃状态,在这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如“火上浇油”,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在这里被提出来,课堂在这时结束,学生的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拾到芝麻的同时,而不至于丢掉西瓜”。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10)

    一、全册教学内容:

    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

    二、全册教学目标及教材简析:

    1、学生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3、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4、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5、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6、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通用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7、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认识各种各样的光源;让学生联系各种光现象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并且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8、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知道有凸透镜放大物体、会聚光线和使物体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多种用途。作为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知道还有一种中间薄、四周厚的,知道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及作用;能够连接基本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9、运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盒子里安装了什么样的电路。利用一个检测工具检测盒盖上的触点,根据外面的小灯泡亮、灭来判断盒子里电路是怎样连接的。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很多科学之谜就是“打不开的黑盒子”。

    10、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

    1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1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14、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1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画图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1、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的制作原理。

    3、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4、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5、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6、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7、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8、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9、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10、学习接连一个简单电路。

    11、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2、根据现象推测暗盒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13、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14、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15、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

    状态。

    16、认识飞、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17、认识心脏。

    18、对证据进行解释。

    19、认识模型的作用。

    2、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3、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5、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6、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7、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8、制作简易望远镜。

    9、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10、画简单电路。

    11、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12、有顺序地进行测试和记录,不遗漏。

    13、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14、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和磁极变化的因素。

    15、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6、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17、认识心脏的功能。

    18、区分解释与事实。

    19、建立模型。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

    2.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交替变化的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

    3.通过组织学生看月亮,坚持给月亮记日记,来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4.综合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变化和反应,植物的花开花落,人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昼伏夜出等。

    5.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五、全册课时划分: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篇12)

    一、 教材分析:

    “生物生长的需要”是本册书的第一个单元。本单元从探究动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生物与环境”单元继续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及平衡的方式。教材从学生熟知的葵花向阳入手,探究生物与阳光、生物与温度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平衡)的生活习性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生物自身的结构与其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人与环境”单元通过思维游戏、角色表演、模拟体验、科学畅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冷和热”单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而研究保温和散热的问题,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地表剧烈变化”是本册书的第五个单元,在学生学习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平衡、相互联系之后,继续学习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质、能量的作用与平衡,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地震、火山等现象入手,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作用与平衡的方式及关系。

    “环境保护”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教材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对自然环境影响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又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作用,引起了环境中的生态失衡,从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习惯。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所教的年级共有三个班,共有学生115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两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

    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五年级上册综科学教学计划收藏十二篇】相关推荐
    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

    即将迎来新学期的工作,紧跟学校的步伐,我们要对新学期的工作进行计划。只有规划好新学期教学计划,才能使新学期的教学更加有序!教学计划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师德师风建设个人计划幼儿园范文简短 4篇,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为了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科学规范地带好班、上好...

    [热]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

    马上就要迎接新的学习了,根据我们自身的要求,我们需要着手撰写一份教学计划。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未来教学才会更有干劲!那么如何写一份教学计划?小编为你推荐《幼儿园春季中班学期工作计划集锦450字》,希望您喜欢。春季新学期开始了。我们中班,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有所变动,转走5人,新来4人,共有48人。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