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8篇
  •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8篇

    发表时间:2023-01-02

    教学原理设计。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专题:“教学原理设计”。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1)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直观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的过程中,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13枚“金币”和5个杯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研究新课之前得先请同学们见见自己的老朋友,看看谁还认识他?

    出示图片——鲁滨逊画像。

    二.创设平台,合作探究。

    一).探索比抽屉数多1的至少数。

    话说鲁宾逊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一天拂晓,当他所乘坐的正驶向加那利群岛时,被一艘土耳其海盗船袭击,所有船员全部被俘。鲁宾逊被海盗船长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留了下来,成了船长的奴隶。这一日,海盗们没有出海,懒洋洋的在岸上休息,船长命令鲁宾逊给海盗们传授些文明人的知识,让海盗们变得像鲁宾逊一样富有智慧。看着桌子上闪闪发光的金币,鲁宾逊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两个盒子:

    出示例一:

    1.把3枚金币放入2个盒子里,有几种放法?

    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学具做实验,小组讨论后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果每个盒子里最少放一枚,要使所有金币都放进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枚金币?

    2.师:把4枚金币都放进3个盒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 用最不利原则设想,如果我们先让每个笔筒里放1枚金币,最多放3枚。剩下的1枚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枚金币。

    二).探索比抽屉数多几的至少数。

    师:那么把13枚金币放进3个盒子里呢?

    (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把13枚金币放进5个盒子里呢?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师: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请同学们观察板书,小组研究、讨论。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小结:至少数等于数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

    (板书:至少数=商+1)

    三).解析原理,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作“鸽巢原理”。

    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两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学生回答后观看演示。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一).巩固应用一——扑克牌游戏

    16世纪的海盗们哪能摸得清什么抽屉原理呢?一听原理二字便昏头涨脑,不知什么时候早在下面玩起了扑克牌。这时,鲁宾逊灵机一动,将大家正玩的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掉,说:每人抽五张牌,不管怎么抽取,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牌,你们相信吗?说着,给坐在旁边的海盗甲海盗乙每人任意抽取了5张牌。“如果有一个人手里的牌都不是同一花色,任由船长处置;如果每个人手里最少有2张花色相同的牌,请船长允许我回故乡赫尔去吧。”船长眼珠一转,同意了鲁宾逊的要求。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相信鲁宾逊的话吗?

    教师发扑克牌,学生回答。

    二).巩固应用二——分宝1

    鲁宾逊虽然证实了自己是正确的,可是狡猾的船长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放他回家。鲁宾逊只好跟着海盗首领到处掠夺杀戮。

    有一次,他们获得了很多宝贝,海盗首领非常高兴,对手下8个小海盗说,这些宝贝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处理吧,没想到小海盗平时都抢惯了,一拥而上,有人拿得很多,有人很少,甚至有人一件宝贝也没拿到,看到小海盗们乱哄哄的样子,海盗首领非常生气,就想惩罚一下那些贪婪的海盗,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海盗们又获得了73件宝贝,海盗首领又叫8个小海盗自己分。且规定:1、必须分完。2、若某人拿10件或10件以上的宝贝,说明他是个过分贪婪的人,就把他扔进大海喂鲨鱼。

    海盗们是否都能逃过这一劫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说想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无论怎样分,总有一个海盗至少会拿到10件,这个海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谈看法。

    师:正在海盗们担心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聪明的鲁宾逊趁着天黑偷偷地把一件宝贝扔进大海,现在只剩下72件宝贝,大家都平安无事。

    三).巩固应用三——分宝2

    师:海盗们终于逃过一劫,海盗首领回到自己屋里,闷闷不乐,夫人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海盗首领如实相告,夫人说是不是有人把一件宝贝扔到海里去了,海盗首领如梦方醒,决心下一次不再上当,又是在一个风急天黑的夜晚:海盗们获得了79件宝贝,首领还是要8个小海盗自己分,规则不变,还警告,79件宝贝已数得清清楚楚,谁要是作弊,也要受到惩罚。

    师:小海盗们大惊失色,心想这下可能真的逃不过去了,只有聪明的鲁宾逊镇定自若,站出来对海盗首领说,既然宝贝比上次增加了6件,能不能把限定的10件提高1件?海盗首领心想,宝贝增加这么多,而限定只提高1件,还是肯定有人会受到惩罚,就同意了小海盗的请求。你认为首领的想法对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再叫几个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以上我们所碰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他的解答或证明的方法是怎样的?你能否找到被分的物品数和抽屉数?

    师:靠着鲁宾逊的聪明才智,事情终于风平浪静,在以后的日子里鲁宾逊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海盗首领的信任,有了独自驾驶小艇的权利,借着海盗首领拜访朋友的机会,鲁宾逊驾着小艇逃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并搭救了一个野蛮人,起名“星期五”,有一天,他们俩无所事事,玩起了游戏。

    四).巩固应用4——摸球游戏

    他们用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同样大小数量相同的红、黄、蓝球各若干个,两人各自摸到自己的盘子里,想一想,最少要摸几次,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

    让学生讲讲思路,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四.拓展延伸

    鲁宾逊的故事今天先讲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每人编2道抽屉类问题作为今天的作业,让自己的同桌来证明或解答。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2)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媒体播放大树)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呢,大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条,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是吗?

    生:是!

    师:围绕着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读!

    生:去年的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读,如果你想搬个凳子到讲台前来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让我们尽情地和课文交流、对话,看看待会儿你会有哪些收获。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师:咱们先停会儿好吗?读着读者,你有什么话想说了吗?你的感受,你的疑问,你的收获都可以.

    生:树为什么要被锯掉?

    师:你有问题.

    生:我有收获,我觉得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鸟儿从南方回来后,发现树不见了,就千里迢迢来寻找树,他通过各种方法,最后找到了树,变成了火柴,最后火柴被点燃了。

    师:你是被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情感动了,是吗?

    生:是。

    生:我想对作者提问,为什么把这篇课文取名为《去年的树》呢?

    师:你读着读着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吗?

    生:我发现了,鸟儿是一只十分守信的鸟。

    师:这是你自己读出来的,真了不起。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树做成火柴,点燃后,鸟儿还会对灯火看那么久,还要唱起那首去年的歌?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感受很多,你们真了不起啊,第一次与课文进行亲密的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了。让我们继续与课文交流,对话.也许你刚才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你的感受,还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呢!同学们,你们说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以什么为主呢?

    生:对话。

    师:以对话为主是吗,你快速地读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组对话?

    (学生默读)

    师:你数出来了?有几组?

    生:有四组。

    师:分别有哪四组?

    生:小鸟和大树,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小鸟和小女孩。

    (教师板书)

    师:

    共有四组.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冬天到了,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

    (齐读)

    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会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

    鸟儿回答

    生:(齐读)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

    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是怎么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好朋友,来练这组对话。

    (学生自由找朋友练说)

    师:

    有些同学朝盛老师看了,

    举手是表示你们想表演,想来读,是吗?哪对朋友先来?

    (一组学生对话)

    师:

    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

    我明年一定回来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读吗?

    生:

    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语气非常坚定。

    师:

    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证,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

    (一组学生练读,男生模仿了大树的语气)

    师:

    你真像大树啊!你在模仿大树的语气是吧?

    生:

    因为大树的语气非常粗,是那种很成熟的感觉。

    师:

    不错,你的感受非常独特。从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感觉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

    生: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的,像刚才的那个同学一样,读出自己的个性来,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对话,好吗?

    生:好!

    师:准备.

    再见了,小鸟

    (学生男女分角色读,学生模仿语气)

    师: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呀,坚定些,再坚定些!读!

    (学生再次分角色读,女孩子语气坚定)

    师: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让同学们在四人组里合作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开始吧。

    (学生四人小组练读)

    师:这回哪一组想先向我们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对话)

    师: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好。

    师:都觉得好,这样吧,你们有意见可以提,你们觉得好可以夸夸他们,跟他们直接对话,好不好?

    生:我说小鸟应该读得更加焦急些,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师:这是你的意见,好,还有别的同学有问题,有意见提的?

    生: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更加活泼一点。

    师:活泼是吗,哦,情感上要焦急,样子要活泼。还有吗?

    生:树根应该读得更加悲伤点。因为树根和树是命运相连的,他们两个就像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是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师:这是你独特的体验,真了不起.好,刚才从同学们的意见中,都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是这个意思吗?那么就这样,让我们先来重点练读小鸟问的这三句话。(媒体播放小鸟的三句话)这样吧,你先一个人在位子上,看着屏幕自己练一练,感觉一下,体会一下该怎么读。

    (

    学生自由地练读)

    师:想读了是吧,谁先读?任选一句读。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我听出有点焦急了。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我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那份焦急。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同学还要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你在为大树担心呢。

    生: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老师听出了你心中的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

    生:好。

    师: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老师感受到,大伙儿都焦急起来了。再读一次。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你们看这边的孩子,眉头都皱起来了。老师体会到了他心中的焦急。再读第一句。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师:读下去。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

    您知道吗?他多么想知道呀。再来一次。

    生: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师:再读下去。

    生: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那一声声急切的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学生举手示意)这样吧,谁来做一回小鸟好吗?(请两位同学)别拿书,出来.你们在教室里面,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

    你在谁的跟前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来跟你对话,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你们也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好,你们去问吧。

    (两位学生,在教室里随机寻找朋友对话)

    师:小鸟,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

    生:找到了.

    师:找到了?你知道了(笑)但是还没找到,是不是?找不到朋友大树,小鸟都快急疯了。让我们再来读这三句话,体会小鸟的这份焦急。齐

    生: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___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

    师:(随机采访)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情很焦急。

    师:你焦急,你呢?

    生:哦,你紧张,为大树担心。

    师:我为小鸟感到悲伤。你悲伤了,你就是小鸟.

    生:我也感到非常的伤心。

    师:

    你感到伤心,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朋友大树呀?

    生:是.

    师:你们是怎么呼唤的?

    生:大树,你在哪儿啊?

    师:你在哪儿,还有谁?

    生:大树呀,大树,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呀?

    生:大树你去哪了?

    生:大树,你快回来吧,小鸟正在等着你呢!

    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有约定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

    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关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份情。

    (出示图片)

    师:(低沉地)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小节)

    师:

    小鸟,睁大眼睛读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问题了?有那么多问题呀!

    生: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师:好,还有那么多问题,这样吧,让我们互相之间尽情地交流对话,可以提问题,也可以解答别人的问题。你可以站起来就说。

    生:我能够解答**的问题,因为在一年前,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也天天听鸟儿唱歌。可见他们是那么友好,他们简直成了一对知心朋友。然而冬天过去了,鸟儿却见不到大树,只看到残留下来的树根。他费劲了千辛万苦,终于在油灯里找到了大树的化身。这时他不禁想起了,当年他和树的一幕幕.他看到了灯火,仿佛看到了大树的身影.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去年的歌。

    师:你说得真好,你说了那么长长的一段话.还谁有什么问题?

    生:(同上)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觉得小鸟就是在歌颂了大树,因为灯火照亮了别人,给人间亮光,所以他在歌颂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你觉得在小鸟的歌声声中,还有那种为朋友自豪的心情在里面。

    生:是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还有谁有问题?

    生:我想问一下,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后来要飞走了,他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你从两个看当中,你品出什么来了?

    生:灯火是火柴点燃的,火柴是大树做成的,鸟儿可能把火柴看成是灯火的孩子,他要看看大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师:他要看看清楚是这个意思吗?不同的说法可以发表,来说吧。

    生:因为他对大树的友情十分深,而现在大树的生命就要到尽头了,所以要看了一会。

    师:他不忍心。他饱含着深情看了一眼,是这个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小鸟想念大树,他才会对着灯火看。

    师:对呀,他们多少时间没见面了?

    生:(齐)一年。

    师:(动情地)一年过去了,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能不伤心,不忍心。他看了一会,

    他看了一会,他用目光在和朋友交流感情。那同学们,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鸟儿在沉思,因为灯火就是大树,他觉得大树当时被伐木工人砍掉的那一刻,大树心里会是怎么想的,他大树变成灯火,独自照亮别人的时候,又会是怎么想的。我觉得他是在沉思。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

    生:他可能第一眼看到灯火,他可能不相信灯火就是大树变成的。他第二眼看到灯火,好像就感觉到,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师:对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他那么熟悉的朋友___大树,所以他

    生: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

    师:当他认出来的时候,他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后来他为什么看了一会儿,要飞走了又看了一会。

    生: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的火烧完了,就证明大树的生命结束了。他想对他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一眼。

    师:你说得真好。两个看当中包含了小鸟多少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经过你们刚才尽情的交流和对话,你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同学们,这回你们就是小鸟了,你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读

    (出示改写的最后一小节:把小鸟改成了我)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师: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你们这两个看字,读得盛老师的情感随着你们的朗读在波动。能再读一次吗?

    生: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动情)

    师:(深情地)亲爱的小鸟,你看见朋友了,你盯着灯火,深情地盯着灯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去年的树》教学实录盛新凤,附设计说明,去年的树,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总结: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

    2.完成课下“做一做”,学习解决问题。

    问题:6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1)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总结: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表扬后并总结:

    总结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总结2:“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问题: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用“商+2”可以吗?(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学生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总结: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学例题3并进行自主交流,试着用手中的用具模拟演示场景。

    三、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4)

    导学内容:P70——71例1、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二1、2题

    导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导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预习学案

    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

    导学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

    把3本书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放一放,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3,0)(2,1)(1,2,)(0,3)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①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②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放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3÷2=1(本)……1(本)

    ③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呢?(学生交流)

    ④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呢?还用摆吗?板书:4÷3=1(本)……1(本)

    ⑤课件出示:把6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把7本书放进6个抽屉呢?

    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呢?

    把100本书放进99个抽屉呢?

    板书:7÷6=1(本)……1(本)

    10÷9=1(本)……1(本)

    100÷99=1(本)……1(本)

    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③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至少数=商+1)

    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畅谈感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三、解决问题

    1、现有5把锁的各1把钥匙混在一起跟锁对不上号了,请问最少试几次就可能全部对上号?

    2、六、一班四组有男女同学各5名,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用10个数字代替,至少要点几个数字,才能保证叫到两名男生或两名女生?

    课后拓展

    1、六、二班有学生35人,李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本练习本,才能保证有一个人的练习本在两本或两本以上?

    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5÷2=2……1至少有3只

    7÷2=3……1至少有4只

    9÷2=4……1至少有5只

    11÷2=5……1至少有6只

    至少数=商数+1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5)

    读了《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学生如何学习更有效和教师如何教学更有效。

    有效学习可用九个字来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听说”。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多听常说,提倡学生多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这样就打破了旧式的“哑巴英语”。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英语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

    有效教学也可用六个字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发展及学习过程,才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才会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着重探讨拉如何使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进入课堂之中。通过介绍西方课堂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策略,总结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之前,我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大概念较模糊,通过学习,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概念有了清晰理解。教学模式往往都包含内在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效果评价等几部分。一般来说,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它不同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通过“调控”来指导教学活动,比起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其内涵更丰富。

    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它有一定的实现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之相比,教学策略则相对比较灵活,它能根据目标的变化而调整,有时甚至会根据情境的变化,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并做出改变。同时,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策略的建构和使用也有助于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活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的方式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大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看完《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后,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也深感以前所熟悉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越来越难以应对教育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发展挑战着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学习着的角色。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因此,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观念,应该自觉、自主、自动的学习。终身学习不仅应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只要在教学上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变革,才能使教育过程成为个人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学会教学的各种策略,如提问策略、练习策略、评价策略等,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6)

    《春晓》欣赏教学案例设计

    学习内容:《春晓》选自人音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

    《春之歌》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第六册

    学习主体:初一年级学生

    学习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2、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3、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学习重点:

    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学习难点

    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春:营造学习氛围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生配乐齐诵一、二自然段)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充满着生机。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生:春天到了,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

    (点评一:从文学的角度,运用诵、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天来了的氛围。并且为后面的音乐欣赏作了情感铺垫,学生急切地想聆听春天的音乐。)

    二、品春:感受春天的意境

    1、以《春天来了》的片段音乐作为欣赏序曲,利用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此段音乐的情绪及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此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吗?

    生:冰雪融化的情景。

    生:万物复苏的情景。

    生:人们愉快的心情。

    师:生动地表现了大地回春、春意盎然的景象及其带给人们的那种惬意、舒适的内心

    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哼唱其中的主要旋律。

    (师生用轻柔声演唱,还可用竖笛或口琴演奏)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观看风景录相,复听)

    (点评二: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段,优美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春之美,大自然之美。并采用欣赏与演唱、演奏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美的体验。)

    2、以春为主题进行活动交流

    师:你看到春天的景色了吗?请同学们画画春天的画,背背春天的诗歌,唱唱春天的歌曲。

    生:各自活动后展示、评价

    (点评三:音乐教育如果与其他艺术能相互连通,互相迁移,就能提高其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体验。此活动旨在加强音乐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联系,通过画画、唱唱、诵诵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并将它表现出来。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3、欣赏《春晓》,听辨人声,学习图形谱。

    师:刚才我们齐诵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洞天。整首诗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却悠远深厚,给人无穷的想象。青年作曲家陈怡把此诗谱写成了一首出色的无伴奏合唱曲。它充分发挥人声的表现力,不仅用歌声,还用不同的词,以似谈非谈、似唱非唱的声音造成音色变化来描绘意境和场景。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它用人声模拟了哪些声音。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

    生:风雨声。

    生:京剧伴奏的声音。

    生:鸟鸣声

    师:除了人声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乐器声或生活中一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声音来描绘意境和场景。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图形谱,并模仿)

    (点评四:音乐是非语义的信息,它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此段教学先从文学的角度评析《春晓》,再简介歌曲并欣赏,使学生逐步进入其悠远的意境之中。通过欣赏,感受人声、乐器声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并学习用形象简易的记谱方法把它记录下来。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三、戏春:创作春天的音乐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素材进行以春为主题的音乐创作,并且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点评五:基础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本环节把欣赏与表现、创造充分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演才能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悟春:揭示春天的内涵

    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

    师: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请同学们在课后邀上朋友一二,一起去踏青。并且收集有关春的艺术作品,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雕塑等,举行一个交流会。

    (点评六:欣赏音乐还应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赞春,使学生感受春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课外延伸的内容,把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受春天给人带来的美感,并得到更深的感悟。)

    点评:

    提倡学科综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旨,它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内容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音乐欣赏中倡导综合的理念不仅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课堂形式,使音乐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提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春晓》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中的欣赏曲目,《春之歌》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课本第六册。本案例设计者不仅注意了学科综合,而且在教学中以春为主线,把这两个内容组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唱歌曲、听音乐、看画面等综合活动,多方位地来感受和体验春之美,进而进行有关春的音乐创作来表现和创造春之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jk251.coM

    教学准备: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对吗?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张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那就请5位同学上来各抽一张,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师: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又可以怎样放?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师: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怎样验证猜测的结果对不对,你又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不再一一列举,用平均分的方法来找答案。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6÷5=1……1

    师: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师:我们发现了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引导:先平均分,每个杯子里分得1根小棒,余下的2根小棒又该怎么分呢?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把15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3、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4、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5、师:开课时我们做的游戏还记得吗?为什么老师可以肯定地说:从52张牌中任意抽取5张牌,至少会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学的抽屉原理来解释吗?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3页练习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 商……余数 至少数 =商+1

    小棒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3 2 2

    4 3 2

    6 ÷ 5 = 1……1 2

    5 ÷ 3 = 1……2 2

    7 ÷ 4 = 1……3 2

    9 ÷ 4 = 2……1 3

    15 ÷ 4 = 3……3 4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设计了从52张扑克牌(去掉2张王牌)中任意抽取5张,老师肯定地说: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学生半信半疑时,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奥妙,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体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余下的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数量多1。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并做了记录,但对学生的有序思考重视不够,导致课堂检测时,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对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还有两个差一点的学生由于思维无序,因此没能正确列举出来。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有学生出现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的结论,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的错误:用商+余数。这时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同学思维中的错误制造思维矛盾,因此感觉学生对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商+1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在用“抽屉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时,书写格式教师指导不到位。有些题目是要先说结论,再说理由。那么说理由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还有的同学先列算式,再回答问题。在区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导下,我才明白这类题目的书写格式是:因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总的说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引导学生用操作枚举或假设的方法探究“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

    3、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从具体的抽象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提高学生又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体会比较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抽屉原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游戏,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位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二、实验探索

    第一步: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你们又能从这些方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出示)师:把4枝笔放进3个文具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请一生示范)你们又能从这些放法中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放法和发现填在记录卡上。

    放法

    文具盒1

    文具盒2

    文具盒3

    最多放几枝

    A

    B

    C

    D

    我们的发现

    3、小组汇报交流。

    (4,0,0)、(3,1,0)、(2,1,1)、(2,2,0)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2枝,可能是3枝或4枝。

    生小结: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最多有2枝或2枝以上)

    4、师:把4枝笔饭放进3个文具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找出至少数呢?

    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学生操作演示)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文具盒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文具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几枝笔了。

    把笔尽量每个文具盒里都放,还要尽量平均放。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4÷3=1……11+1=2

    5、那照这样的思路: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怎样想?(用铅笔操作演示)6÷5=1……11+1=2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怎样想?……

    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师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结,师整理: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同桌之间说一说)

    第二步:研究铅笔数比文具盒数不是多1的现象。

    1、师:研究到这儿,还想继续研究吗?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生自主提问:如不是多1,什么是抽屉原理等等。)

    2、师: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不是多1,而是多2、3……,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会有几枝铅笔?

    (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会有几本书呢?)

    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师:许多同学都没有再摆学具,用的什么方法?

    生:平均分。把5本书平均分到2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放2本书,还剩一本书,无论放在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生:5÷2=2……12+1=3

    (出示:5本书放进3个抽屉呢?8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5÷3=1……21+1=28÷5=1……31+3=4

    师:至少数为什么不是“商+余数”?(小组讨论,汇报)

    4、对比观察算式,你能发现求至少数的规律吗?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

    5、总结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的关键是什么?(找准物体数和抽屉数),阅读相关资料。

    a÷n=b……c(c≠0)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个物体。

    三、应用原理。

    1、请你试一试。(口答,指出什么是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数)

    (1)6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鸽舍,为什么?

    (2)把13只小兔关在5个笼中,至少有几只兔子要关在同一个笼里?

    (3)有5袋饼干,每袋10快,发给6个小朋友,总有一个小朋友至少分到几块饼干?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向东小学6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

    A、六年级里至少有2名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

    (370个物体,366个抽屉)

    B、六(2)班只有5名学生的生日在同一月。

    (49个物体,12个抽屉,“只有”就是一定)

    C、六(2)至少有25位学生是同一性别。

    3、玩“猜扑克”的游戏。

    抽掉大小王,抽出5张牌,至少几张是同花色?5÷4=1……11+1=2

    抽15张至少有几张数字相同?15÷13=1……21+1=2

    4、学生把学生生活中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现象写下来。

    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伟大发现

    四、全课总结。

    【关于教学原理设计模板8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