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记叙文课件合集十五篇
  • 记叙文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27

    记叙文课件合集十五篇。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记叙文课件合集十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叙文课件(篇1)

    文学类文本阅读《取景器里的人》

    张华

    教学设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必考题。一模考试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较低。规范答题是一个增分点。

    教学目标:

    1、针对学生的失分和得分情况讲评试卷11题到14题。

    2、总结归纳方法,规范答题,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快速浏览文本,思考:文中写了哪些人?都是属于取景器里的人吗?(关注标题)

    生回答: 师追问,生回答:第一小节提示和关注主旨,得出白领除外。

    二、讲评试卷题目

    1、请学生先看第13小题。作者的取景器里摄取了哪几类人?请分别概括他们在面对镜头时的心理。(5分) 此题平均得分,得分率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 C 师问:审题注意点。生:“概括”。并回答问题。(“乞丐”概括不到位。“心理”不完整)学生评分。 师出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l)有乞讨者、拾荒者和民工三类人。(1分)(2)乞讨者有时平和安详(1分),有时警觉、害怕,甚至是愤怒、憎恶的(1分)。拾荒者面对镜头时有一点局促不安(1分)。民工面对镜头时大多是坦然的(1分)。

    2、请学生看第11题。第(3)节和第(6)节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请选择一小节分析其主要表达技巧及作用。(6分) 此题平均得分,得分率 考纲

    要求:鉴赏语言表达的艺术和内容的思想性。 D 师问:审题注意点。“分别”“选择以一小节”。

    此类的答题规范模式:是什么,为什么 效果怎么样? 生回答。生打分。问为什么扣分? 师点评。出示答案,评分标准。

    11.第③小节:主要运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1分)作者根据经济地位、„生活状 况将乞讨者和城里人分别比喻(类比)成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和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2分)形象地刻画出乞讨者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出贫富悬殊和情绪相悖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3分) 第⑥小节:主要运用了反衬(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作者以美丽的花墙反衬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2分)逼真地刻画了贫富悬殊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 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3分)(如表现手法答为“细节描写”并作能恰当分析亦可)

    3、请学生看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6分)

    (1)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2)在按下快门的同时,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此题平均得分分,得分率 考纲要求:重要句子的理解,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D 此题是这部分得分最低的题目,主要是用词不恰当。语境意不强。

    师:注意审题:作者的感情。

    解题步骤:

    1、在原文中找到划线句,在第五和第九小节。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追问:为什么害怕?如果你是那个作者,在那种情况下那样做(摄取镜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会不会害怕?为什么?学生回答:怕伤害他人自尊,内疚。

    3、学生齐读第八小节,师接着读第九小节“在按下快门的同时,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问:这句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生:城市与民工的隔阂和距离,对民工的拒绝,不让他们融入城市。 师追问:注意审题干要求“作者的情感”。

    生: 愤怒。师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对伤害老人自尊(或“人格”)的愧疚之情;(“伤害老人自尊”1分,“愧疚之情”2 分)(2)对现代文明(或“城市文明”、“城市人”)拒绝建设者(或“民工)融入的愤怒之情。 “拒绝建设者融入”1分,“愤怒之情”2分;如答“不满”,给1分)

    4、请学生看第14题。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提到的“特别的意义”的内涵。(6分)

    此题平均得分分,得分率 得分率较低。

    考纲要求:探究 F

    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发掘作品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感悟和体验文本。

    解析步骤:

    1、把“特别的意义”放回语境:(1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伸出手来,绘一条路,将让我们人类的一些动作拥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2、什么的“特别的意义”? 生:一些动作。师:什么动作?生:伸出手来,绘一条路。师:什么路?怎么絵?生:点到心灵的路。取景, 摄像,感动,同情,帮助,关注。。。师:请生齐读第10小节。

    3、重新审题:结合全文,伸出手来絵一条从点到心灵的路(帮助同情关注弱势群体)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4、生回答。

    5、师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关注、同情、帮助弱势群体将会:(1)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2)消除隔阂、歧视和对立;(3)促进社会和谐;(4)提升自身的心灵境界。(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三、小节反思。

    1、审清题干语言,试卷命题者设计题目题干是明确的,考生做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语言,就是抓住关键词。如:

    2、关注题目考点,中考记叙文考题仅5到6题,涵盖面却很大,考查知识和能力,既存在一定适度,也存在一定梯度,因此我们如果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考点考试时就会从题目中看懂考点根据考纲要求准确答题。

    3、留心分值的设置,也不失为一个答题的方法,

    4、学会依赖原文归纳总结答案,如:题22基本都是成品答案,在文中找到关键词语,然后串联起来即可。

    1、请学生看自己的答卷,哪些地方不应失分,为什么?

    2、总结答题方式,答题模式。 当堂检测 课后反思:

    1、第14题因时间关系,只解释了一下题干,得出关注帮助弱势群体的特别含义是什么?就给出了参考答案。欲速则不达,把一篇文章好好消化胜过匆匆读完一本书。 要慢慢引导。

    2、让学生知道评分标准很重要。结合评分标准让学生给同学回答的答案打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得分意识,有利于规范答题。 附讲评部分试卷: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取景器里的人 李梅

    (1)在常人眼里,乞讨者脸上流露出来的大多是卑微哀求的表情。那表情的背后是什么?我不禁把镜头对准了他们。

    (2)一老妪在乞讨的空档,坐在花坛的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与一老翁聊天。两人不知 聊些什么,但我的镜头中老妪一脸的平和安详。仿佛是坐在自家地头上,说着田里的青苗瓜果,让你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3)许多在路边的乞讨者,都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类动物羚羊,弱者的地位使得它 们的警觉神经尤为发达,像是一个永远在岗哨的士兵。那根比发丝还纤细的神经,被撕成两条,一条用来正常的活动,一条用来警戒。或许在乞讨者的眼里,我们这些在周围走来走去的城里人,就如同羚羊眼里看到的在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危险时刻在潜伏中。

    (4)步行街出口处,一位白发老者经常坐在那里乞讨。他举着钱缸,带着哀求的目光不停地向过往的行人作揖。

    (5)一心想拍近景特写,想清晰地拍出他那种无助哀怜的目光。小相机的焦距有限,一步步地走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他害怕地看着我,我也害怕。知道他害怕什么:堡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他的眼神被恐怖淹没,刹那间,忽地从地上爬起,朝我抡着拐棍,那架势就是在乡村通常所见的打狗架势。一脸的怒不可遏,完全不是刚才的卑微委琐状。

    (6)垃圾桶旁边的围墙上,开满了红红粉粉的蔷薇,公寓的楼房被鲜花环绕,长长的花墙堆积无数的娇艳,美丽得几近奢侈。几个头戴围巾的农村妇女拿着大大的蛇皮袋来到这里,她们把桶里盛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拿出来,抖掉垃圾,积攒起来。然后,她们在垃圾桶里翻拣一些认为合适的东西,放到蛇皮袋里。转脸间看到我的镜头,赧然。以花墙为背景,拍下了在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

    (7)那天走在步行街,路过一豪华写字楼,湖蓝色的玻璃幕墙,大理石廊柱的拱形门厅。这样的写字楼在城市里不胜其数,让我停下脚步的是,廊柱门厅台阶前,几个民工或立或坐在吃着盒饭,偶然间传来一阵笑声,他们有着明亮的快乐。

    (8)写字楼前的步行街上,每到白领们午餐后“放风”的时间,常常会看到一些衣冠楚楚的职业男女。可是,在写字楼前的门厅台阶上,看到这些吃饭的民工,突然就有了异样的感觉。巍峨气派富丽堂皇的写字楼,一下子就无情地把这些民工与一座城市剥离开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边缘另类。他们虽然在这里做着与那些白领同样用以维生的活计,但他们的笑容不属于这里,就像他们的普通话无法扎根城市的方言。 (9)在按下快门的同时!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力。

    (10)相机是我们的一双眼睛,忠实记录下我们瞬间看到的内容。但瞬间只是一个点,一个具有发散性的点,许多镜头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都在那个点之下延伸发散着,直抵心灵的最深处。我们能看到许多的点,却往往无法看到由点到心灵之间的路。

    (1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伸出手来,绘一条路,将让我们人类的一些动作拥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11。第(3)节和第(6)节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请选择一小节分析其主要表达技巧及作 用。(6分)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6分) (1)知道他害怕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

    (2)在按下快门的同时,第一次体会到背景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势利。 13.作者的取景器里摄取了哪几类人?请分别概括他们在面对镜头时的心理。(5分) 1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提到的“特别的意义”的内涵。(6分)

    一、以《我的农民父亲》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回答记叙文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一)、小组讨论,解决能讨论解决的问题。

    (二)、师生共同回顾现代文阅读三读法:

    一读,整体感知。 辨析体裁,快速了解文章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主旨是什么。

    二读,深入文本,带着问题跳读课文,从文章中筛选文后问题的答案。 三读,总结完善,组织语言。在二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答题内容,合理组织语言,准确表达。

    (三)、提出有困惑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⑴、关于记叙文的线索: A、知识辨析:

    线索是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脉络,有的文章一条线索,有的文章两条线索,即明线和暗线。明线是叙事线索,暗线是感情线索。 B、典型举例:

    比如《藤野先生》一课,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作为明线,以“我”的爱国热情为暗线。《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这些课文中,线索的使用都非常典型,有代表性,遇到考查线索的问题,应该想到这些课文中的名篇进行比照。如果拿这些课文比照一下,第8小题的答案就非常明白了:明线是父亲到我家的行踪,暗线是我对父亲的感情。 ⑵、关于人物刻画的方法及作用分析 A、题型辨析:

    此类题答题有规律可循,一般3分,答出刻画人物的方法1分,答出作用2分。作用分析又包括结合文本内容的分析和一些套话,所以一个完整的答题内容应该是:刻画人物方法+内容分析+套话,三部分中较难的是结合文本的分析,灵活多变且需要深入阅读,需要反复强调。以第10小题为例,先答出第一部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然后结合文本说作用:生动形象的揭示了父亲为儿子一家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胸襟博大、体贴入微的真挚情感,最后再说些套话: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富。或者说使人物更生动、更感人等。 B、举一反三:

    说明文阅读中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议论文阅读中对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均与此相同。 ⑶ 难点追踪:

    关于“行文”作用:让学生明白,“行文”即结构,“行文中的作用”即结构上的作用。

    (四)、师生归纳答题注意事项:

    1、审读题干的语言。试卷命题者设计题目,题干语言一般是明确的,科学的。考生做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语,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2、关注题目的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考题一般5—6题,涵盖面却很大,考查知识和能力,既有一定的适度,又讲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考点,那么在考试时就会从题目中看懂考点,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答题。

    3.留心分值的设置。根据分值大小确定答案也不失为一个答题的方法。

    4、要学会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依据原文归纳组织问题的答案。如第9题,基本是都是成品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关键字词,然后串联起来即可。

    5、总结规律:

    端正态度 深入文本 筛选信息 组织语言

    (五)、反馈练习:

    《说明与检测》27页的记叙文阅读《不要欺负那个爱你的人》

    记叙文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课文,知道作者是抓住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动物写得很有情趣、有顺序。

    2、学习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把动物的特征写出来(外形、动作、声音等)。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课文,把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详、写清。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同学们是不是见过很多动物?(是)如天上飞的鸟,地上的爬虫,水里的游鱼,动物园里的猴子大象,家里养的小猫小狗等。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小动物。在这之前呢,请同学们先回想,我们学过的课文《白鹅》,是怎样来写的?

    (一) 抓住了特点“高傲”

    (二) 有顺序:从叫、走、吃三个方面来写,一个特点一段,如果长的话,可以分几段来表达一个特点。

    (三)具体: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特点。

    (四)正确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

    二、 小结归纳,写小动物要害是描写它们的特征,并用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个特征,才会使人明白。

    老师:一般写小动物应该描写它们的哪些地方?

    (板书:外形、动作、声音、生活习性、事件。)

    三、 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

    1、要有顺序

    2、抓住特点,详略得当。

    3、 重点要突出,(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这种动物的每一个特征都写出来,如果都写出来,就太长了,所以要重点写好一个方面。)写好过渡句。

    四、共同构建作文框架(以一种动物为例,学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构思其它动物的写法。)

    【注:本环节,最好是说一段,写一段。免得学生最后一下子不能记得清。】

    (1)家里有猫的同学举手。你们家的猫,你的感受是什么?用“我们家的猫真让人感到( )”来描述;或者用“我们家的( )真是一个( )的家伙。”(开头如何写:要总写猫的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样子、睡、吃、玩……)

    〖写开头。

    (2)为什么这样说?你能用具体的事例一个个说清楚吗?(中间部分的写作内容。先用口语来表达。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表演一下。)

    样子:包括颜色、大小、耳朵、鼻子、眼睛、尾巴……什么样子的?

    A: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B:连起来说一说。

    〖描写动物的样子。【注:你可以不写猫,也可以写出狗、猪、蚂蚁等。】

    (3)睡:常常睡在什么地方?一天睡多长时间?怎么睡的?你家里的人看见了,说什么?表达了人们对猫怎样的感情?

    A: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B:连起来说一说。

    〖描写动物的“睡”。

    (4)吃:爱吃什么?其他的东西是怎样吃的?他为什么爱吃肉?现在还逮老鼠吗?为什么?怎么办呢?他偷吃家里的东西吗?你怎么发现的?怎么说的?赶走了吗?为什么?

    〖每说完一个,再连起来说一遍。争取说的连贯通顺。在说的时候,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用词、句子。

    五:其他同学,是不是也知道怎样写了呢?如何来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写完后,可以让学生读一下,评价。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习作。

    要求:1 写出特点。2 先总后分,一个一个表达,把每个特点写清楚。3注意分段。4 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表示,不必。

    二:大声读一读,看看哪里还需要修改。然后仔细地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

    三:学生展示,老师指导。

    四:把修改后的作文,写在作文本上。(课下完成,课堂上,尽量多的让学生展示。展示的文章,要分层次,最好是优中差各一,指出优点,不足,和学生一起修改,学生在听的时候,一般能听出哪里不通顺,哪里觉得别扭,用词不合适,从中,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一部分,也单独一课时,时间更充足。最好是在第三课时完成。要不,一个星期二节作文课,二个星期四节呢,省下哪两节干吗?)

    记叙文课件(篇3)

    富丽中学 周 锋

    课 型:专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的要点;

    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第一课时

    一、明确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 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结合课内部分文章温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材料组织特点: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线索及作用: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情景交融······

    7、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

    8、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重点复习描写与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描写:

    按对象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细节; 按角度分:正面、侧面 按风格分:白描、细描 抒情:直接、间接

    9、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1)表达时最好有标志性语言;(我认为„„ 比如„„)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富丽中学 周 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结合例文掌握并运用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1、写作手法烘托的运用及作用;

    2、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3、记叙文中心、主题的提炼;

    4、语段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5、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一、探讨归纳语段阅读答题的总原则: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和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结合文章《感恩雨》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按要求阅读文章,理清思路,先不动笔,讨论分析后再动笔答题。探讨:第1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起“衬托”用。明确: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景物描写或次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投影显示)

    归纳答题:作用:突出水的珍贵,从而反衬出小比利用如此珍贵的水来抢救小鹿的童真、善良和最美丽的心灵。

    探讨:第2题考查对重点语句中词语的理解。

    明确: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归纳答题:‚奇迹‛指比利喂水给小鹿喝,在旁边的大鹿能感受到他的好意,并没有伤害他。‚分享的意义‛指比利与小鹿分享宝贵的水,既帮助了小鹿,自己也获得了快乐。探讨:第3题中第(1)小题考查对第③自然段的理解,第(2)小题对句意的理解。

    明确:第(1)小题可结合小比利的行为动机来理解。第(2)小题要在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相关的段落,归纳答案。归纳答题:(1)‚缓慢‛是因为他要保护手中珍贵的水,‚坚定‛是因为他觉得用这些珍贵的水营救另一个生命是非常值得的。(2)‚他‘身负重大使命’‛是指比利用小手掬成杯状运水营救小鹿的善举;‚不需要妈妈的过问‛是因为小比利上星期玩弄水管而遭到处罚,得到了不能浪费水的教训,并且他想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探讨:第4题是二选一的自主性考题。第(1)小题考查对主人公的判断及中心思想的把握,能突出文章中心,与中心关系最密切的人物是主人公。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应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等分析。

    明确:(1)要注意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了„„抒发了„„赞美„„突出了„„揭示„„等。

    (2)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归纳答题:

    (1)主角是比利,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写比利用宝贵的水营救小鹿的过程,来突出比利美好、善良的心灵,从而引导人们善待动物,善待自然。比利的母亲在文中起到侧面烘托突出比利精神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我认为文中母亲是一位关心孩子成长,又能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的聪明的母亲(提观点)。例如:她没有制止儿子运送宝贵的水,而是悄悄跟随,弄清缘由,还为维护他美好的心灵,加入了营救行列,让儿子独立完成救护工作,充分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心、尊重。

    三、小结

    近几年来,中考选文的内容侧重于亲情的感恩、人生的思考、价值观念的培养等方面。你想在中考阅读中夺冠吗?那你可要注意平时多读多练,善于动脑思考,善于总结答题经验哟,相信你能行!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结合《阅读感悟》中的文段分析,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1、记叙文语言特色的赏析;

    赏析=修辞、重点字词、描写+对象+特点

    2、修辞方法及作用;

    3、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辩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4、记叙文中事例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品析; 事例概括要素:人物+事情

    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5、记叙文中的议论;

    涉及篇目:《月光启蒙》、《闲读梧桐》、《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人生的阳光》,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交流探讨答题思路和技巧。

    记叙文课件(篇4)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帛书?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4.5

    (4)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2、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

    (3)、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5)、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

    (6)、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 )

    (7)、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

    (8)、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阅读题常见考题

    一、说明文语段(11分)

    1、明确说明对象(尤其是事理说明文)。

    2、概括说明的内容。

    3、概括说明对象的几个特点。

    4、说出全文或某段的说明顺序。

    5、找出文中所有或主要说明方法或列出的说明方法的正误,并说出它的作用。

    6、就文中几个词语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或能否去掉及作用。

    7、抽去一些关联词或其他重要词语要求放归原位。

    8、概括文段的内容。

    9、说出某句话的作用。

    10、说明文中新词的理解。

    11、依据文章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12、说出文章或某段的结构形式。

    二、记叙文语段(12分)

    1、给文中常见字注音、或给出注音写汉字。

    2、找出表现人物某个特点或某种情感的原句或归纳概括。

    3、根据典型词语或句子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

    4、记叙顺序及作用。

    5、给文章拟一个符合条件的标题。

    6、说出文中句子的作用。

    7、找出文中某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8、说出记叙要素中的某一要素或小说中的某一个情节要素。

    9、概括文章或段落。

    10、说出某个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和作用。

    11、抽出某句放归原文。

    12、抽出某一个或某几个词放归原文。

    13、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14、说出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15、文章线索。

    16、人称及作用。

    17、谈阅读启示。

    18、标题的含义。

    三、议论文语段(12分)

    1、判断、归纳最准确的论点。

    2、概括文章中事实或道理论据论据及作用。

    3、论证方法的准确辨别(注意运用术语)。

    4、归纳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点的。

    5、说出全文或某段采用了什么论证结构。

    6、判断文章的论证方式。

    7、以典型语句为例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

    8、抽出某句放回原位。

    9、解释文言性质的句子。

    四、文言文(15分)

    1、古诗句、文句默写填空。

    2、古诗文文学常识归纳。

    3、句子的节奏划分训练。

    4、给文段中的文言字注音。

    5、词义。

    6、译句。

    7、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简要概括的训练。

    8、对文言中描写的人物性格分析

    9、从景物描写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10、找出文中符合条件的句子。

    11、概括问意。

    12、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和作用。

    13、找出成语并解释。

    14、阅读感受或启迪。

    一、复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常识。

    2、归纳近年来说明文的题型。

    3、准确判断说明对象并能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4、概括说明文内容。

    5、判断采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方法。

    6、用规范的答题模式解答出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复习重点:

    1、引导学生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规范对说明方法的表述。

    2、引导学生判断说明对象并能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尤其是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3、引导学生用规范的答题模式解答出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复习难点:

    1、全面准确地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2、用规范的答题模式解答出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说明文常识,准备08、09 中考试卷,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印发检测题。

    四、复习过程及活动环节:

    (一)谈话引入本课、让学生们意识到复习说明文的重要性。1分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说明文阅读已经成为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开始说明文阅读的专题复习。

    (二)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出示板书如下:2分钟

    1、复习说明文常识。

    2、归纳近年来说明文的题型。

    3、准确判断说明对象并能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4、判断采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方法。

    5、用规范的答题模式解答出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复习巩固说明文常识。5分钟

    1、活动目标:巩固说明文常识,并注意区分记叙文常识相混淆的概念。

    2、活动方法: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3、活动过程:

    提问以下知识点。

    第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

    主?(记叙)

    第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第三、说明文的顺序有哪几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第四、说明文从对象的不同分为哪两种?(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又分为哪两种?(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第五,总的来说说明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第六、谁能背背说明方法,至少五种: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打比方在记叙文中叫什么?摹状貌在记叙文中叫什么?

    第七、说明文的结构有哪两种:

    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等。

    4、检测与反馈:学生完成《四川中考》109页的考点记要。2分钟

    (四)归纳近年来说明文的题型。

    1、活动目标:明确考题类型,有的放矢的复习。

    2、活动方法: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3、活动过程:分析试卷,找出共同的考点,发放资料,归纳总结。

    4、活动小结:说明文考点(说明文语段(11分)

    1、明确说明对象(尤其是事理说明文)。

    2、概括说明的内容。

    3、概括说明对象的几个特点。

    4、说出全文或某段的说明顺序。

    5、找出文中所有或主要说明方法或列出的说明方法的正误,并说出它的作用。

    6、就文中几个词语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或能否去掉及作用。

    7、抽去一些关联词或其他重要词语要求放归原位。

    8、概括文段的内容。

    9、说出某句话的作用。

    10、说明文中新词的理解。

    11、依据文章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12、说出文章或某段的结构形式。)

    (五)回顾复习目标,明确本节课解决的复习点。

    1、明确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对象的几个特点。

    3、说出全文或某段的说明顺序。

    4、判断说明方法并说出说明方法的作用。

    (六)明确说明对象。

    1、活动目标:掌握判断并准确表述说明对象的方法。

    2、活动方法:复习旧知识,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方法,学生练习巩固。

    3、活动过程:

    (1)说出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三四单元文章的说明对象。《优化设计》31、33页。

    (2)说说概括的方法: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3)老师补充: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的……(对象加内容) 。(板书 事物说明文标题事理说明文开头结尾的总结句(表述格式 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4)学生练习:《四川中考》109页《“长信宫”灯》《我国的太空植物》中考试卷中的说明对象。

    4、活动小结:我们掌握了说明对象的判断,还要注意表述时要怎样,规范,简洁。

    (七)找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1、活动目标:掌握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2、活动方法:复习旧知识,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方法,学生练习巩固。

    3、活动过程:

    复习《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特征,归纳总结方法,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A、看 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练习《四川中考》109页《“长信宫”灯》的说明对象特征,归纳总结方法: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4、活动小结:当我们找到了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后,我们能不能归纳说明文的内容了?

    记叙文课件(篇5)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1、什么是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的。

    2、 什么是教学案例?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与论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论文是理多事少,案例是事多理精。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 1

    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它有主题,有讨论,有诠释说明,这是教学实录所不具备的。

    即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 案例的特征有哪些?

    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些戏剧性的冲突; 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学生围绕—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此外,案例还从下列五个方面区别于其他教学材料:

    1)来源

    每一个案例的来源,都涉及到实际情境中的一项决策或一个疑难,这种情境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可以存在于师生之间,也可以存在于 师师之间或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可以存在于学校,也可以存在于社区。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基于这种情境,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设计,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索。

    2)搜集的过程

    案例必须要有其实际的来源这样一个事实,要求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获取有关信息。因为案例的撰写者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他会从教学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所需要的信息。在这其中,没有一个预先规定好了的标准,

    告诉研究者应该搜集什么,应该放弃什么;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案例在用于教学之前,应该得到其来源单位或个人的确认。

    3)内容

    案例的内容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大相径庭,但大体都包括一项决定或决策。案例的长与短、宽泛与具体,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界限,不过,在案例中应有足够的信息让学生认识到案例中所涉及的组织、情境和人员。

    4)测评

    测评是案例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一大特色。一般地说,最终的测定依赖于学生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决策、解决问题方

    法等的运用,它不以卷面测试为唯一形式,而是涵盖个人准备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参与程度等在内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正是由于测试方式的 多样化,因而对于案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就成了所有案例中必须要经常面对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5)适时

    每—个案例,都应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为着眼点。支撑案例的管理、决策以及教学的原理,可能是稳定的、恒常的,但展示的事实材料应该是与整 个时代相应的。

    这五个关键性的因素,使得案例与练习、问题、说明、阅读等材料区别开来,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材料。

    4.为什么要写案例?

    其一,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你职业生涯中的—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你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时期、每—阶段处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方面可以作为

    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其二,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你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你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你认识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你对案例的写作形成为—种习惯,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逐渐会发现你自身工作中的难点到底在哪里,你以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其三,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许多教师只有在期末或年终学校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会有意识地加以探讨。而案例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它虽然不是与教师职位的升迁相关联,但它通过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

    促进其专业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案例写作如果能够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只是—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也就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了。 其四,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

    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案例,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

    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案例?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大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提升到意识阈当中来。

    案例总是贴近现实的,要能反映出当前的实际。西方某些长期从事案例教学的人认为,如果每年能够更新三分之一左右的案例,就可以保证你所教的

    课程相当不错地反映教育教学实际;如果你5年都不更新案例,那么你的学生接触的就是5年前的老情况,处理的可能是5年前才存在着的老问题。他们 认为更新案例是保持课程活力的血液。

    5.案例撰写的—般程序

    ⑴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国内或国外),对其内容进行分析;⑵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形式上的分析;

    ⑶运用头脑风爆发。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的故事;

    ⑷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

    ⑸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

    ⑹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

    5.案例撰写的规范

    ⑴使用过去时态

    ⑵尽量用表格来表示有关材料

    ⑶事实反映要充分

    ⑷必要时列出实际采取的决策

    ⑸注明所引用材料的出处

    ⑹核对有关数据

    记叙文课件(篇6)

    一、复习目标:

    1、梳理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体系。

    2、梳理一般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二、复习重点:

    品味重要词语、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计划:

    一课时

    五、复习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同学们能说说都学过那些记叙文吗?

    (二)中考中记叙文的考点: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2、归纳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4、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落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6、对文章的某一方面提出疑问并有自己的看法。

    (三)记叙文知识体系:

    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概念)

    一般来说,记叙文就是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来分:

    (1)写人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3)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4)状物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

    3、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4、记叙的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阅读时注意标志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2)倒叙,即以回忆的形式先把事情的结局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如: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5、记叙的线索: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一般分为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就清楚地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6、记叙的人称通过辨析相关标志,予以确定。

    第一人称:通常以“我、我们”的身份或语气叙述事件,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确凿。

    第二人称:通常以“你、你们”的称谓来叙述事件,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通常以“他、他们”的称谓或直接出现人物姓名来叙述有关第三者的事件。

    7、记叙的详略

    与主题有关者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者略写。如《散步》一文,对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笔带过,而着重写解决的过程,详细描写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一场面,其原因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

    (1)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2)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3)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4)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5)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

    (1)象征: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2)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故乡》中,通过“我”回乡搬家时的见闻和感想,运用大量的对比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历史真实,深刻揭示了帝、封、官压榨下的旧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

    (3)夸张:通过对“事件”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

    (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评极端势利的菲利普夫妇对自己亲弟弟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5)、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6)、抑扬: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变”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7)白描: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10、品味重要词语、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1)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例句: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本是贬义词,用在这儿怎么理解?这样的用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狡猾”本是贬义词,含有“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儿童”和“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再结合文章的主题是为了刻画一位温柔、可亲、慈爱、公正、热爱学生的女教师形象,抒发“我”对启蒙老师无限敬爱的真挚感情。则可以推断出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②“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无非的本意是“只不过”的意思,如果不联系上下文,很难确定这句话的意思,可能误解为指东京的风光与中国的差不多,或误以为作者指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跟国内学生差不多,都盘辫子。如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来东京探求救国救民之道,而看到清国留学生花天酒地不学无术的丑态,十分失望,此句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绪。

    结论: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联系词语的本意,借助上下文和主题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

    语言表述:原指……,这里指……,起到了(表达了)……作用(感情)

    (2)理解关键句段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关键语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如《社戏》结尾写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其实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美好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或结尾,起到深化中心、烘托心情、表达情感、点明主旨的作用。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四段在叙述我到医院后总理打来电话询问我的伤情后写道“周总理真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工人阶级的贴心人哪!”用这样抒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写道:“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过渡句):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九段写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一句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归纳解题方法: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关键语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文章开头的段落。

    2、文章中间的段落。

    3、文章结尾的段落。

    关键语句、段落的作用: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点明主旨(画龙点睛),表达作者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和段落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设伏笔、作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作用、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在文章中间: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3)从表达效果看:起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作用。

    记叙文课件(篇7)


    记叙文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教师导入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并有步骤的进行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记叙文这种文体,是我们经常写作的。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写作记叙文首先要了解记叙文应具有的特质 ,在把握记叙文特质的基础上再去精巧的构思内容。

    首先要体现“记叙”性质。

    即记人或叙事。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当然,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所以,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看它是否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或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情。

    其次要强化“背景”和细节的设置。

    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事情的叙述也不宜直来直去,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行文缺乏波澜。好的记叙文,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同样,人物活动,情节推进,也离不开细节,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思想,往往就是靠几个细节来完成的。因此,强化典型的细节也非常必要。

    再次要挖掘典型意义。

    记叙文,记人或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挖掘出人与事中的典型意义。

    最后要突出中心。

    记叙文的写作必须围绕中心叙事,因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全篇的始终。动笔之前,要先确立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选择组织材料,文章的每一段、每一节都应紧扣中心。

    (二)学习技巧

    记叙文的写作有很多的技巧,本节课我们从开头和结尾,中间写作内容构思,写作手法等方面来学习。

    1、凤头豹尾法

    “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

    开篇的方法有:可以设置悬念,吊起人们的胃口;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结尾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二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像,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三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四是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2、冰糖葫芦法

    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文章的线索种类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以时空为线索。

    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如孙犁的《荷花淀》就是按时间与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线索的。

    二是以问题为线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

    三是以因果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如鲁迅的小说《药》写华家小栓因痨病得不到正确冶疗难免一死的结果。从深层看,写夏瑜等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没能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之因,而导致牺牲失败为其结果。这是双层因果关系的层次安排线索。

    四是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事写人。杨朔的《荔枝蜜》是很典型的按作者情感和认识线索来叙事的。那么如何确定文章的线索呢?

    一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满地表达主旨,忠实地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要选用使用起来顺手,不牵强的线索,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勾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三要选择能有始有终的线索。

    3、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在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是行文的曲折应适当

    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4、抑扬生变法

    所谓“抑扬生变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如《琐忆》一文,文章旨在通过对有关鲁迅关怀青年的几件小事记叙,歌颂鲁迅的伟大人格。然而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写了自己“不敢去接近他”,因为之前作者道听途说了许多关于鲁迅的议论,如“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不容易接近”等等。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记叙自己与鲁迅交往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事,作者得出的结论正好与道听途说的相反,鲁迅恰恰是一个心胸广阔、人格伟大的人物,他对青年无限关心和爱护,对敌人无限仇恨,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人格的体现。文章采取这种“欲扬先抑”的叙述方法,既更好地凸现和歌颂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又增添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摇曳多姿。

    在正确运用抑扬生变法应注意两点:一是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不论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为了扬,重点在扬;后者扬是为了抑,重点在抑。切不可详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例置,喧宾夺主。二是要掌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转换不自然,就可能虚假而不能令人信服。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事。

    5、烘托艺术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 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三)写作中注意事项

    学会了以上方法,我们还要掌握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2、要有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

    三、作文训练

    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要求: 1 、字数在 600 字以上。

    2 .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

    3 .叙述事件要生动、具体。

    4 .书写工整。

    记叙文课件(篇8)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练习8

    教学要求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教学第一部分。

    ⑴录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

    ⑵学生查字典。

    ⑶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⒉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⑵再指名读对联,说说感受。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⒈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⒉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⒊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⑷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⑸: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⒋反馈。

    ⑴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的予以表扬。

    ⑵小组汇报朗读。

    ⑶自由熟读,背诵。

    ⑷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⒊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⒋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⒌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⒍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⒈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习“钩”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

    ⒉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

    学生练习书写横钩。

    ⒊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

    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

    学生练习书写竖钩。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⒈审题

    ⑴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

    ⑵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⒉指导。

    ⑴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⑵指名说。

    ⑶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然后讨论出请假条的格式。

    ⑷汇报,教师总结。

    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请假条”。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自第二行空起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在请假条的右下角要署上请假人的姓名,在下面的一行要写清楚写请假条的时间。

    ⑸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⒊练习。

    ⑴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练写。

    ⑵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

    ⑶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二、总结。

    记叙文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记叙文阅读中的主要题型分类;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记叙文中三类主要题型的典型答题误区,明确正确的答题思路与方法;

    3、学以致用,完成另一篇记叙文阅读中同类型的三道题,“以学带练,以练固学”。

    教具:

    多媒体

    重点

    通过读、思、评、练,明确记叙文阅读中三个典型题类的答题注意点,并学以致用。

    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三类主要题型的典型答题误区,明确正确的答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复习过说明文、写景散文的阅读方法及注意点,今天我们则将步入记叙文阅读的复习。

    二、基础概念梳理

    何为记叙文?

    (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

    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明确。

    记叙文六要素?记叙顺序?

    (1.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弄清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序”与“顺叙”的辨析

    下面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记忆力怎么样?记叙文阅读中会有哪些题型?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结构,揣摩其谋篇布局之妙处

    3.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把握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5.表达方式的作用

    6.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7.发展性考题:如仿写、评价人或事、谈感受等)

    积极思考并举手发言(可结合具体题目做解析)

    三、例题剖析

    看来同学们对记叙文阅读的题型还是比较熟悉的,下面结合我们刚做的一篇记叙文阅读,对几个典型题类做下具体解析。

    阅读《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回答15~19题:

    15.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2分)

    教师提问:这类的题目我们应该怎么答?

    (教师点拨:其实这个题目就是问我们:第二段中描写樱桃花开之盛与“我”樱桃花的憧憬这部分内容对全文有何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考点及答题方法:

    考点——文章谋篇布局之妙处

    同学们的答题思路很清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位同学的回答,说说你最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A)作者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与“我”对樱桃的憧憬主要是为下文做铺垫,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花开之盛”写出了樱桃树旺盛之美,“我”对樱桃的憧憬更体现除了我对樱桃树的喜爱之情。

    (C)写出了我对樱桃树的喜爱,为下文作了铺垫,解释了我为何不许母亲抽打樱桃花的原因。

    学生打开记叙文阅读复习卷,结合试卷具体题目仔细思考。

    ①明确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②联系上下文,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考虑。

    明确,出示参考答案:

    答:作者这样写表现了“我”对樱桃树的浓烈的喜爱之情(1分);为下文母亲“抽打”和“我”“护花”作铺垫(1分)。语言组织(1分)

    16.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各不超过40个字)(3分)

    “我”:

    母亲:

    教师提问:做这一类题目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考点及答题方法:

    考点——推敲关键句在语境中的含义,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要先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词,细细品读人物内心世界;

    ②回答要符合人物的特点。

    ③用第一人称回答。

    明确此类题型考点及答题要点:

    考点——把握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方法——

    (1)语句的深层含义

    ①抓中心词,体会深层或双关意义。

    ②抓修辞或写作手法。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从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

    ②结构上,从总领、过渡、铺垫、照应、总结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19.阅读课文《错过》选段,结合上文内容答题。(4分)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不能错过预定的站台!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刘心武对“错过”的体悟告诉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对《抽打心中的樱桃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

    这一类题目我们要注意哪些?

    明确考点——发展性考题:谈感受、启示

    学生思考,结合题目回答。

    ①感受启示要由原文引出。

    ②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

    出示参考答案:

    1、无论是“错过”还是“舍弃”,我们心中都要有明确的目标;(2分)

    2、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主动适当地放弃。(2分)

    完成《别踩疼了雪》中的相关题目。

    13.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4分)

    14.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7.文中第⑩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微软用户第4页20xx-12-21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50字左右)(4分)

    记叙文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能在夜空观察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能自拟题目,开展想象,编写故事,学写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述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2.描述,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思,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操: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编撰故事。

    三、激情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的?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故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指名口述故事。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3.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4.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记叙文课件(篇11)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

    (1)妈妈给儿子穿上棉衣。

    (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发抖。

    (3)两个小朋友为小树捆稻草。

    (4)小树也穿上了棉衣。

    4.师生共同观察第二幅图上的景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观察画面,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分别观察这两组图,说说每组三幅图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2.观察组图中第一幅图: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组图中第二幅图:他们做了什么,想象他们可能会说什么,适当描述人物的表情。

    三、积累词汇,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对

    (1)指名读

    (2)师生共同理解

    (3)指名说说这些词的意思或用法

    (4)齐读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记叙文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的方法。

    2、理清说明文结构,掌握说明文顺序。

    3、作文如何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教学方法;教授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付出才会有收获

    课前预习.导学

    一.知识概说

    说明文的分类:

    1. 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说明文.

    2. 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物本身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复习指路

    (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2.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

    (二)如何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2.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

    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二.课内学习.研讨

    经典范例:

    中国古代的书籍

    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

    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an 细绢)帛(bo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17.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 ..

    A.才高八斗 B.汗牛充栋 C.连篇累牍 D.罄竹难书

    18.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书籍,它们是:甲骨

    书、 、 、 、 。(5分)

    19.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20.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

    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2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

    A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B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三.课后练习.巩固

    轻体育——世界体育新潮

    ①大家知道,轻音乐能解除疲劳,愉悦心情,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运动锻炼,可否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像轻音乐那样愉悦心情,调节心理,培养乐观精神呢?完全可以。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兴起“轻体育”,这是大众体育不断适应人们需求和不断科学化的必然趋势。

    ②“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它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轻体育有自己的特点。除了运动规则和运动技术简单外,其主要特点是使运动锻炼轻松化。运动锻炼者能以愉悦的心情参加自己所喜爱的运动。比如跑步,可以慢跑,也可以边跑边说笑;可以单人跑,也可以全家老少一起跑,还可以在音乐伴奏下跑步。轻体育重视的是让参加者心情舒畅,力所能及。因此,轻体育往往多与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相结合,老年人早晨跳交谊舞就是轻体育的一种形式。③轻负荷,不追求大运动量,是轻体育的又一特点。传统体育观念,往往注重运动负荷,认为每周要锻炼5次至7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锻炼时要倾注全力,要让身体感到疲劳。体育界还有个口号:“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在发达国家,70年代兴起跑步热,成千上万人跑马拉松。美国的詹姆斯?菲克斯是马拉松运动员,曾获万米跑冠军,然而竟猝死在跑步途中。尽管他因潜在性心脏病发作而死亡,同跑步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毕竟跑步量过大是个诱因。

    ④体育学者的研究证实,为了增进锻炼者的身心健康,低负荷的锻炼同样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相反,高负荷的锻炼,往往是造成身体伤害的原因。

    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医学家认为:精神紧张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年龄在52岁到70岁的30名中老年人

    分成两组,这些人都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暴躁等疾病。试验时第一组15人,服用镇静药,另一组不服任何药物,只是每天进行15分钟轻体育活动。试验结果表明:轻体育比镇静药效果好。

    ⑥轻体育既可解决缺乏运动问题,又可解决精神紧张问题。让我们像热爱轻音乐那样热爱轻体育吧!

    1.本文中介绍的“轻体育”有哪些特点?(3分)

    答:

    《火线100天》第109页考点精练,《扇子》

    四.中考链接

    记叙文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清楚自己性格、兴趣爱好、品质等方面的一个特点。

    2、在交流中,初步学会欣赏、评价别人的习作,同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如何选取典型的事例说明自己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把一件事写具体。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猜猜我

    1、上节课,我们对自己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人物竞猜的游戏。(出示照片)这是咱们班的集体照,你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猜,也可以看着照片猜。

    请问:你是怎么又快又准地猜出他们的?(抓外貌特点)

    2、外貌特点是别人能够看到的,要想让别人深刻地了解你,光介绍自己长什么样行吗?还得向别人介绍你的、、、、、(性格、兴趣等方面的特点。)那你猜猜我们这节习作课要写什么?一起看习作要求。

    3、明确习作要求

    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这次习作,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写完之后再加个题目,还可以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改一改。

    我们今天的习作写的就是——我。这里有个关键的词语你注意到了吗?——真实,即真实的我。写自己性格、兴趣等方面的真实的特点。

    二、说说我

    1、在口语交际中,大家已经罗列了自己的特点和相应的事例,这是我选择的几个内容,是谁的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2、分类:

    我的性格:

    我是一个胆小的孩子。起床后发现外面的风在吹、草在动,心理害怕极了。(余子硕)

    我是一个热情的孩子。家里来了朋友我热情招待。(王淇)

    我是一个马虎的孩子。好多题都是不认真做错了。(武胥佐)

    像胆小、暴躁、认真、马虎、粗心、活泼、善良、好动、淘气等都是性格方面的特点。

    我的爱好:

    我爱读书。一次,奶奶要出去,让我看一下火,结果我看书入了迷,忘记关火,把饭糊了。(闫雅琪)

    我喜欢骑自行车。我跟朋友骑车,忘了回家的时间,奶奶叫才回家。(张佳琦)

    我喜欢跳绳。我和余子硕去崇文广场跳绳,累得满头大汗,直到天黑才回家。(余娜)

    爱看书、学习、打球、画画、跳舞、唱歌、运动、下五子棋都是兴趣爱好方面的特点。

    我的品质(优点):

    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售货员阿姨多找了钱,我回家发现后给阿姨送回去。(代璇)

    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妈妈开着小餐桌,有十多个孩子,我经常帮妈妈干活。(郭子娴)

    勤奋、谦虚、诚实、懂事、乐于助人等都是品质方面的特点,也是自己的优点。

    3、大家用一件事说明了自己的一个特点,可是,一句话的文章行吗?得把一句话变成一段话。你有什么办法?我们来看这两个例子。你看看人家是怎样把一句话变成一段话的?

    片段一:

    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母亲节那天,我帮妈妈剪指甲。

    片段二:

    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记得母亲节的那天晚上,吃完晚饭,我想:妈妈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回到家还要忙个不停,今天是母亲节,到底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这时,妈妈端着一盘水果走了过来,突然,我看到妈妈的指甲长了,我脑子一转,心里暗暗地说:“要不就给妈妈剪指甲吧。”于是,我赶紧把妈妈拉到沙发上坐,拿出指甲刀,学着妈妈平时给我剪指甲的样子,左手轻轻地握住妈妈的一根手指,右手拿着指甲刀,慢慢地帮妈妈剪指甲。妈妈坐在沙发上,一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我剪好了,便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感动极了,把我抱起来,还吻了我一下,说:“宝贝,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说具体

    小结: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把这件事写完整,就是写出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接着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果?在这件事发生的过程中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特点

    事例

    怎么发生的

    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想了什么

    接着怎么了

    最后的结果

    三、写写我

    以“我是一个()的孩子。”或“我喜欢()。”为开头,用一件具体的事写出自己的一个特点。提示:把事情写完整,重点写我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有困难的同学举手。

    四、评评我

    1、选取范文朗读。共同评议。

    谁先来介绍自己?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否把事情写完整,是否重点写我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再次修改。

    3、刚才我们用一件具体的事介绍了自己的一个特点,如果把上节课你的外貌描写放在开头,再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再写写自己的另外一个特点,就可以变成一篇完整的习作——《这就是我》。

    记叙文课件(篇14)

    记叙文的复习复习要点及目标:

    ①概括情节

    ②把握人物形象

    ③分析环境描写

    ④理解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知识点拨)

    一、导入: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式样。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在近年的中考中作为叙事类现代文阅读材料被屡屡采用。

    二、知识梳理:

    1、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

    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常见的题型是: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三、课堂练习:

    记叙文课件(篇15)

    议论文阅读的知识点复习

    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提出,有的文章在引述一段话或一件事后才提出论点,出有的文章全文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

    2、论据。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论据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一类是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理论,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理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议论文中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必定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都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充分地理解这些无可辩驳驳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这些理论所阐明的道理,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论点。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同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正确的最好验证。

    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直接影响着议论的说服力。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更有力,更生动,更形象。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事实论证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使观点得到有力的支撑。引用论证是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道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和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常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对比论证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和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结构。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式结构,即“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模式。也有的议论文是“总——分”式或“分——总”式结构的,这样的议论文较为少见。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并列式”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以表达方式的变化划分为“记叙——议论”两部分的结构等。

    5、语言。议论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感情鲜明。要重视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议论文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中心论点,要注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及反语、感叹、祈使、反问、双重否定等句式的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的语言,更重要的还在于注意理解和分析句间、段间的联关和联系。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因此对句子的理解和搞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对段落理解的基础。名段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又都是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所以对文中重点段落的阅读,搞清重点段落与其它段落之间的关系,就带动了对全文的阅读理解。

    【记叙文课件合集十五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