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机械课件汇集
  • 机械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27

    最新机械课件汇集。

    我相信这份“机械课件”能够满足您对作品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根基。只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决策请自行做出判断!

    机械课件 篇1

    一、教学目的:1.知道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确定。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3.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4.为后面定量地描述动能和势能及机械能做好准备

    二、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2.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本节的难点。3.能源问题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 滚摆、皮球、重物、弹簧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于能的初步知识,请说出学过哪几种形式的能?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由什么量来量度呢?

    板书课题:第三节 功和能

    进行新课: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物体能够做功的例子。(1、流动的河水能推动水轮机做功--流动的河水能做功。2、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把木桩打入地里--被举高的重锤能做功。3、风吹着帆船航行--流动的空气能对帆船做功。4、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能把木块推走--运动的钢球能做功。5、把弓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拉弯的弓能够做功。)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能够做功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做功的本领-----能

    (一)、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提问:我们知道,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那么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讨论:

    1.只有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把一个滚摆悬挂在框架上,用手捻动滚摆使悬线缠在轴上,滚摆升高到最高点,放开手,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滚摆升高到最高点,下落中,滚摆的动能增加,同时滚摆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对滚摆做了功.重力对滚摆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同理,上升中,滚摆克服重力做功,滚摆的重力势能就增加,滚摆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2.只有弹力做功时,弹性势能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

    [演示]拿一根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另一端上放一小球并压缩.待静止后放手,小球将被弹出去.观察小球离开弹簧前弹簧的形变及小球的运动情况,并思考弹性势能和动能的变化.

    分析说明:被压缩的弹簧放开时把小球弹出去,小球的动能增加,同时弹簧的势能减少.弹簧对小球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小结:物体转化了的能量的多少可以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3.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一物理功教学教案”

    机械课件 篇2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一)

    功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初中理学的难点,但教材编排时将该内容放在了这一章的第一节,先认识功,再学习机械能,让学生的学习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在借鉴了以往授课的经验中,将机械能的学习置于本章的开始,先认识了能量,然后引出物体具有了机械能,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使概念的出现有章可循。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二)

    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一起把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一遍,让学生能强化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对第十五章综合练习题的分析讲解,以达到对本章知识的巩固,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课后,感觉有些累,学生仍感觉不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因此,要对自己的期末复习思路进行调整。如,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明确知识的梳理要求,再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然后对本章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并通过个别实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训练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复习可能对学生的帮助更大些。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三)

    《功和机械能》本章考查的重点是对功、功率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对机械能的理解,以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在进行本 章复习时,我准备只利用一节课时间,所以借助了课件进行教学,主要以复习知识点和大量的练习为主,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教师准备不够充分,在课件的制作和检查方面存在纰漏,表现在速度公式编辑错误,还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应该是25:27,结果搞成了5:27,导致学生做题困难,延误了复习进度。

    二、对功和功率两个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不到位,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题型,没有提高层次的题型,学生对于公式的熟练程度也没有我预想中的好。

    三、教学方法上比较老套,没有创意和革新,主要采用的是讲练结合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在清醒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深挖考纲考点,提高课堂效率。

    机械课件 篇3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钢球,木块,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沙,小木桩、铁架台等。

    一. 引入新课:提问:为什么在高速路上,要限制汽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车的最大行驶速度?运动员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 什么会越来越快?----展示多媒体. 二.新课教学

    演示:A玩具小车拉木块;B举高的钩码拉木块(通过铁架台和滑轮)C伸长的橡皮筋拉木块。

    归纳:(1)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能量?看它能否做功。 2. 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决定动能大小因素

    演示实验:图1-1 (3)___图中的小车对木块做的功多,它具有的动能____。

    计的思路。

    (1)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上时,速度的大小相同吗? (2)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相同吗?

    (3)速度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 。 2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时下滑,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的距离较 质量大的小车动能较 。

    A.

    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

    B.

    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

    和 有关。物体的 越大, 越大,货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比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举例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

    列举生活中动能变化的事例,并分析。

    轿车严重,

    ①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用手把卡片反过来压在水平桌面上,使橡皮伸长,总结结论:影响弹性热迅速松开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不将卡片压平放能的大小因素 手后情况又看样?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能对卡片做功,因此说明 它具有 能,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大,形变 的物体的 能就越大 。

    举例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

    列举生活中动能变化的事例,并分析。 (2) 重力势能:

    可以用投影设备辅助展示真实的交通事故现场的录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机械课件 篇4

    一、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多层次教学

    首先,对原来专业的划分转变为根据社会岗位细分的专业模块。比如机车车辆检修专业,可以根据铁路不同层面的需求,将它分为货车检修模块、客车检修模块、空调检修模块等。其次,根据分好的模块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各模块的特点实施具体教学。多层次教学是指安排课程的关联与衔接,使学生多方向多领域的掌握专业技能。模块化指所有的课程按照模块的方式组织,便于各专业方向的调整和组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就是把该课程分成若干训练项目,针对上述不同岗位需求有重点的教学。

    2.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来培养人才,尽量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及学习模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需施教则是按照岗位需要来培养学生。

    3.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受到影响

    凡事都有利弊,对于高铁学院的学生,首要目的是培养他们铁路岗位的动手能力,模块化教学正是加强这一点,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会较为弱势。针对此种情况,主要采取模块化知识交叉方式来弥补。

    二、课程模块设计

    1.认识机器

    主要学习的内容为机器的组成及机构的功用。该模块课程的学习标准是为了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特点、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了解设计机构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有一个初步认识;掌握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

    2.传动件

    传动件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和齿轮系。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了解各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识别带和带轮齿轮的结构;能进工作能力分析;列举安装及维护方法;联系实际设计普通V带和齿轮传动。说出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成过程及变位齿轮的概念,掌握齿轮啮合原理、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区别直、斜、锥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的受力及转动方向。熟练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当然,由于车辆专业自身特点和专业群的需求,教师将根据各岗位群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讲解。

    轴承、传动的箱体

    轴与轴承使用最为广泛,每个专业都普遍使用,故也是学习重点。在本模块中,学习轴的结构(含分类、结构设计、材料)、轴的基本设计方法、滚动轴承尺寸选择的基本方法。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识别轴的功用与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轴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轴承的功用、类型和结构以及选择材料,说出滚动轴承的组成、特点,解释滚动轴承的代号。通过现场观察能说出铁道车辆中轴承的使用。

    4.连接件

    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轴毂连接、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复杂的连接包括运动副及机构运动、简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该模块的课程学习的标准为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说明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了解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掌握螺旋传动相对运动判断及运动量的计算。识别键、销联接的特点和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平键联接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说出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方法。认识制动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认识弹性连接的主要类型、结构。通过现场教学能对铁道车辆的制动装置和弹性连接有一简单认识。辨认机构的组成,说出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理解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区别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特性。

    5.课程大作业――综合训练

    通过减速器基础设计这个综合的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或协同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传动系统的动力参数分配、传动比分配,完成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独立完成减速器装配图及从动轴、从动齿轮的图纸设计,建议采用二维软件完成设计;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等。值的注意的是由于我院专业毕业学生都从事铁路一线工作的特点,对于该模块教学并不是要求突出学生的设计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解决事物、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能力;通过作图,更加掌握典型零件的结构和领悟铁路工人刻苦严谨、半军事化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教学不可忽略

    实验内容主要有:常用机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械零件现场教学、齿轮减速器拆装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不仅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而且还要主动参与实验,需要每个学生动手对零件观察和装拆,并且对零件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为以后该课程和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形成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课程的环节中学到相应技能,所以仅用最后的试卷来评判学生的成绩是不合理的。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来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判。机械设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所以在评价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如由平时表现、实验、作业、理论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结束语

    模块教学的改革除了得到高职学院的政策支持和相关考试政策支持外,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也应该得到重视。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课程改革能力和熟悉高职教学理论同样重要。教学改革这条路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努力,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其职业性,才能为职业教育和国家的产业建设做贡献。

    机械课件 篇5

    (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 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机械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

    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

    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

    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

    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

    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在脑中初步形成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为新课讲授做好充足准备。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典型练习:

    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做的功是有用功,对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功,对水做的功是功。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搬沙子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通过典型习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三个概念。

    二、引入机械效率

    测定:把重G=2m的高度时,

    ①通过一定一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②通过两定两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每个实验的记录结果选1~2组,在投影仪上映出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做实验,既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又为引出机械效率做好铺垫。

    2、讨论与分析

    教师提问:(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提问:(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教师提问:(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学生回答:(越少越好)

    教师提问: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学生回答:有用功多。

    教师提问: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二)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三)机械效率的公式:

    练习:

    1、计算课本例题中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计算学生分组实验中所用的简单机械效率。

    师:由计算结果推知。

    板书:

    (四)机械效率η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三、小结

    师:以上我们讨论了机械的效率,其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效率”的含义很广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效率问题。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我们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学习的效率,特别是提高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把机械效率和学习效率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同时还渗透学习要讲究效率的方法。

    四、内容深化:

    老师适当指导讨论如下问题:

    1、功率大的机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机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总功是否即可提高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初步区别功、功率、机械效率这三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从而对全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布置作业

    1、认真复习课文。

    2、预习下节教材,做好分组实验准备。

    机械课件 篇7

    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本节课我是按以下六个步骤逐一进行:

    (一)知识回顾 图片导入(预设时间

    观看PPT(

    (二)提出问题 引出概念(预设时间

    图中小孩的目的是什么?——引出对沙子做的功是有用功。

    图中小孩还对什么做了功?——引出额外功的概念。

    三次将沙子运送到三楼分别要对什么做功?——引出总功的概念。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的.提出紧扣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并知道有用功,额外功的,总功的概念。此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分清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键)

    (三)演示计算 强化记忆(预设时间

    将小孩对沙子,自身,桶,口袋,动滑轮做的功分别计算出来

    结合概念,对此图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进行计算,强化概念的记忆

    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算出图中的机械效率,对比后加强记忆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进一步突出重点和难点,也促进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的记忆,并且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对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有正确的认识)

    (四)合作探究 分组实验(预设时间

    1提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探讨斜面的机械效率,让学生自主探究

    2将学生分组,选用实验器材,画出表格,并记录所需的实验数据

    (设计意图:此次探究实验体现出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并且使学生能团结合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分析表格 归纳结论(预设时间

    让学生将实验数据归纳,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越不省力,其机械效率越高。

    (设计意图: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六)作业设置 巩固提高(预设时间

    课外练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进而拓展课上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水平。对此节课我预设了二方面的内容

    1思考并完成课本第2,3,4题。

    2 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

    机械课件 篇8


    机械原理是工程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和机械力学等内容。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内容,课堂教学通常会配备相应的课件。


    一、课件的作用和意义


    机械原理课件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通过图像、动画、示意图等多媒体形式,对机械原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课件更加直观、生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课件还能够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机械原理课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机械结构:介绍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通过课件,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部件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机械运动:介绍机械设备的运动方式和特点。课件通过动画展示机械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机械结构的协调运动,以及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


    3.机械力学:介绍机械原理中的力学概念和定律。通过课件,学生可以学习到质点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力的作用等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件的设计要点


    为了确保机械原理课件的效果和效益,设计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内容的准确性:课件中的内容应该准确、清晰地呈现机械原理的基本原则和知识点。避免模糊表达或错误指导,以免给学生带来误导和困惑。


    2.图像的直观性:机械原理课件中应该包含大量的图像、动画和示意图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些图像应该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能够清晰地展示机械设备的结构、运动和力学原理。


    3.案例的实用性:机械原理课件中可以加入一些实际案例和实例。这些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规律和问题解决方法。


    四、课件的使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使用机械原理课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预习课件:在上课前,学生应该提前预习相应的课件内容。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机械原理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了解,对课堂上的讲解和演示更易于接受。


    2.听课和笔记: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件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思想应该被及时记录下来,以备复习之用。


    3.课后复习:在课后,学生应该对机械原理课件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对于难点和重点内容,可以多次重复阅读和查看相关的动画和图像,加深认识和记忆。


    机械原理课件在机械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学生只有系统地学习和使用机械原理课件,才能在工程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机械课件 篇9

    ⑴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⑶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⑷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 ⑸通过学习

    本节主要内容有: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测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机械效率是在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等基础知识上构建起来的新概念,既是前面这些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热机效率等概念的基础。它和功率一样,也是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非常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建设高效率、低消耗的节约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质。

    本节课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分析,可用多媒体展示滑轮组提升重物和挖掘机挖掘泥土的场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并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这两个情景中,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⑵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⑶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答出:

    ⑴对于教材图13-16a,拉力对滑轮组做功时,拉力对重物、动滑轮、绳子以及克服各部分之间的摩擦力都做了功;其中,提升重物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动滑轮、绳子以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⑵对于教材图13-16b:挖掘机对泥土、挖斗以及克服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都做了功;其中,提升泥土所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挖斗以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提升物体时,

    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然后向学生指出:在实际用机械做功时,总功也等于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可让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并说明这样分析的理由:

    ⑴用桶从井中提水。(答: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升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桶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和水桶做的功是总功。)

    ⑵桶掉到井里,把桶从井中捞起。(答:目的是把水桶捞上来,所以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桶和水做的功是总功。)

    ⑶用水桶把水提到楼上去。(答:目的是把水提到楼上,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桶和人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水桶和人做的功是总功。)

    可用下面的问题引出机械效率的定义:

    (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答:选择轻质塑料水桶,因为提同样多的水,用塑料桶需要做的额外功较少。)

    (2)当你用动滑轮提升一只箱子时,你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滑轮?为什么?(答:希望选择一只又轻巧又坚固的动滑轮,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额外功。)

    通过这两题的回答,要使学生意识到:我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总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至此,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

    为了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高低。)

    (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答:机械效率是两个功(W有用、W总)的比值,没有单位。)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使用机械做功时,一般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做一部分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但理想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不考虑摩擦时,机械效率可等于1,这种机械称为理想机械。) 此时可增加一道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题,通过计算,一帮助学生从具体应用中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感受机械效率的意义;二熟悉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找到解答此类问题关键,为下面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三可规范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

    例题:如图13-6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如果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了6m,则泥桶上升了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工人对泥桶做的有用功:W有用=G桶h=220N×2m=440J。

    工人对动滑轮做的额外功:W额外=G动滑轮h=20N×2m=40J。

    所以总功:W总=W有用+W额外=440J+40J=480J。

    答:泥桶上升了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1.7%。

    (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W有用=G桶h,要测量物重G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

    (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答:克服绳重、滑轮的摩擦、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都是额外功;显然,这些额外功很难直接测量。)

    (3)因为滑轮组的额外功不便直接测量,所以,用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求总功不方便。那么,还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有。测出绳端的拉力F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根据W总=Fs计算出总功。)

    (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器材?(答: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做好实验的注意事项:

    (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

    (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

    (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该实验从组装滑轮组到测出各个量,要进行的活动和记录的数据都比较多,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学生实验完毕,汇报实验结果,他们会发现: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在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所做的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答:动滑轮的重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越重,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滑轮自身部件的摩擦也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出以下讨论题:

    (1)在以上实验中,还有其他方法测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吗?(答:有。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n,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nh,h为重物上升的高度。)

    (2)如果不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还能不能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能。因为s=nh,则机械效率。)

    最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些设备的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一些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还可以将此问题进一步升华,谈谈工作和经济建

    设中的效率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

    机械课件 篇10

    八年级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明确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知道使用机械就要做额外功。

    2.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有用功和额外功”“机械效率”两部分构成,机械效率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使学生真正认识机械效率的含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如让学生经历组装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

    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难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学策略

    以“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为背景,提出问题:动力对绳子做功等于动滑轮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吗?让学生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经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动力对绳子做的功总是大于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进一步分析讨论,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效率的概念。通过理解、运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两种方法:减小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在讨论了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之后,把效率问题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明白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动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家在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图1

    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1种是人直接提着沙子上楼;第2种是把沙子放进桶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第3种是把沙子放进质量较小的`袋子里,人通过动滑轮把沙子拉上楼。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讨论,比较优缺点。

    经过讨论明确第一种方法太不方便。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它比第二种方法用的力小。提升相同高度做的功少。

    创设真实的情景,容易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进入教学。

    通过讨论,为下面学习有用功与额外功做好铺垫。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结合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过程的视频。思考:

    1.在把沙子从一楼运上三楼的过程中,每种方法中各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无论他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是他对什么做的功?

    3.在几种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般来说,机械对外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机械克服自身部件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为总功。

    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指出:前面实验中,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总功最少。

    讨论:不使用机械直接提升物体做的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一样吗?(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沙子做的功相等吗?)怎样探究这个问题?

    1.设计实验方案:用手通过一只弹簧测力计拉一个动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提起重为G的钩码。

    2.为了探究上述问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h。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测量。

    4.设计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次数

    手的拉力F/N

    手移动距离s/m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1

    2

    3

    5.分析实验数据:

    (1)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2)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

    (3)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进一步思考并回答。

    边实验边填表。

    分析实验误差,指出要使重物重一些,误差就会小一些。

    (1)不相等

    (2)手拉绳做的功多

    (3)有摩擦,在提起重物时还要提起动滑轮。

    进一步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并会测量有用功和总功。

    二、机械效率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

    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对于实际机械,由于总是有额外功存在,η<1。

    组织学生讨论:

    1.机械效率有单位吗?

    2.为什么机械效率没有大于1的?

    3.用小数和百分数来表达机械效率,你认为那种表达更好?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

    利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2

    (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计算

    (2)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总结、评价

    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2m的细绳。

    3.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 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G  (N)

    h(m)

    W有用(J)

    F (N)

    s (m)

    W总(J)

    η

    1

    2

    3

    4

    结论:

    1.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高。

    2.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后得出:

    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经过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 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学生动手实验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

    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分小组发言,教师对学生归纳发言较好的给予表扬,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机械课件 篇11

    机械原理课件详解:探索机械世界的奥秘


    导言:


    机械原理课件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机械运动和力学原理,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从课件的编排结构、内容要点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具体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


    一、课件编排结构:


    机械原理课件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编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本概念、运动学、力学、力学性能分析、动力学、机械传动与力学设计等。这个结构安排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下面将结合几个重要章节,逐一详细介绍。


    二、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部分主要介绍机械工程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介绍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力、质量、力矩等力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理解和分析机械原理的基础,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举例说明。


    三、运动学:


    运动学部分是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这一部分通常包括直线运动学、曲线运动学和相对运动学等内容。举例来说,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中的动画和图表分析一个物体在直线或曲线上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深入理解物体运动的本质和特点。


    四、力学:


    力学部分是机械原理课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力的作用和力的平衡条件。通过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基本特性,并掌握力的平衡条件,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和实践应用打下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三角形法则等知识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五、力学性能分析:


    力学性能分析是机械原理课程的重点之一,通过对不同结构的机械零部件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设计师可以确定其使用寿命、安全系数等重要参数,从而确保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分析杆件的受力状态,如何计算关键零件的强度和刚度等。


    六、动力学:


    动力学是机械原理课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介绍了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动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掌握力的作用时间和作用路程等重要参数。例如,通过课件中的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并通过计算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七、机械传动与力学设计:


    机械传动与力学设计是机械原理课程的最后一个章节,它介绍了机械设备中常用的传动方式和设计原则。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带传动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力学设计,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机械零部件的尺寸、位置和间隙等参数。


    通过对机械原理课件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机械原理课程,通过课件中的知识点和案例,逐步理解和运用机械原理,探索机械世界的奥秘。只有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够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新机械课件汇集】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