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诗词五首课件精品
  • 诗词五首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25

    诗词五首课件精品。

    如果您正在寻找“诗词五首课件”相关内容请看看下面的推荐,将这篇文章标记为重要的收藏请方便查看。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创新的教学课件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诗词五首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2.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介绍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有“_________”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古文_______。

    (2)《赤壁》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______”。

    (3)《过零丁洋》作者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诗人。

    (4)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____”,世人称其为“苏东坡”。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弟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______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5)张养浩(1269~1329年),字_______,号______,___代著名散曲家,(“山坡羊”是______)兼长诗文。初为山东东平学正,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等职。直言敢谏,曾因上书议论时政遭贬黜。至治元年(13)弃官还乡,以词曲诗文自适,朝廷数召而不就。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应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救灾,劳瘁而死。

    2.文体、背景介绍

    宋词简介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典雅,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如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元曲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背景介绍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年)--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以此诗明志节。

    (4)《水调歌头》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词作于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失意,妻子亡故,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时值中秋苏轼作词怀之。

    (5)《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3.字音、字形、词语

    (1)注音或写字

    闻笛fù折jǐ()干gē()寥落()风piāoxù()

    hànqīng宫què()huáng()恐qióng楼()

    绮户()chánjuān()fēngluán()chóuchú()

    (2)解词(注意黑体字字形)

    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干戈寥落四周星()

    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

    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似在人间()

    千里共婵娟()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反复吟诵这五首诗词,对照注释理解五首诗词曲的大意。

    2.试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3、《赤壁》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过零丁洋》中颔联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起舞......在人间。”体现了诗人的什么人生态度?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转朱阁......照无眠。”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7.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怒”二字的妙用。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富有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概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①这一词是悼念亡妻去世10周年所作,抒发了对妻子________的感情。词在感情上显得________。

    ②上半阕多用________(表达方式),是作者在梦醒之后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悲痛之感。下半阙多用________(表达方式),写了作者梦中的情景。

    四、布置作业:背诵五首诗词,完成下列填空题

    1.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

    ①词中能够表达词人豁达胸襟有寓含哲理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词中表达词人想远离仕途,又担心寂寞难遣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诗写道:“隔千里兮共明月。”《水调歌头》中由此脱化而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词中化用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词中表明作者由矛盾中得到解脱,要面对现实,虽身处逆境,但仍热爱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酬乐天扬州初事、情、景、理相融

    逢席上见赠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前两句----兴感之由

    赤壁非凡的史知

    后两句------借题发挥豪爽的胸襟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颔联:国破家亡

    过零丁洋

    追忆过去 丹心垂史

    颈联: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明志-------激情慷慨

    把酒问天------不知何年

    上阙 叙思想矛盾

    欲归又恐-----起舞弄影

    水调歌头

    月照无眠--------不应有恨

    下阙抒怀念之情

    人有离合------千里婵娟

    雄伟气势写景

    山坡羊(潼关怀古) 所见所感怀古

    深沉感慨感慨

    韩三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五首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诗歌所表现的作者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一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杜牧的《赤壁》是咏史诗,作者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利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出了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现不幸被俘,决心以死明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学习古代诗词曲应该根据其特点,首先应以诵读为主。应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要求。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变换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防学生产生枯燥感。落实背诵要求,要让学生完成默写训练,以使学生切实识记。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鉴赏。品读就是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鉴赏,就是引导学生对名篇佳句进行赏析,领悟其精妙。要注意从整体上鉴赏作品的优美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不要过细分析,以免破坏其完整的特点。

    本课教学可用2课时。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千百年了脍炙人口。通过学习和吟诵,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范读。听录音读或教师范读,也可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读。

    2、朗读,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⑴ 教师导学:这是一首赠答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应诏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⑵ 理解诗意: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⑶ 品评全诗,可按以下问题进行赏析:

    ① 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②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③ 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④ 结合诗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参考答案:

    ①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心情痛苦而又寂寞。

    ② 用“闻笛赋”和“烂柯人”典故,描写了自己被贬二十余年老友已逝,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景况,抒发自己对老友的怀念和无限悲痛惆怅之情。

    ③ 这两句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 ?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但这两句诗客观上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

    ④ 点明酬赠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4、齐读这首诗并背诵。

    〖《赤壁》

    1、范读。(同上)

    2、朗读,(同上)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⑴ 教师导学:这是一首咏史诗。名为咏史,实是咏怀。学习这首诗,要注意诗中杜牧一传统看法的诗句。

    ⑵ 参照注释理解诗意。

    ⑶ 思考探究:

    ① 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 诗人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③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

    ①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②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③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过零丁洋》

    1、范读。(同上)

    2、朗读,(同上)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⑴ 教师导学: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这首诗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次年过零丁洋是所作,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次诗以明志节。

    ⑵ 参照注释理解诗意。

    ⑶ 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① 首联写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② 颔联“风飘絮”和“雨打萍”比喻什么?上下两句有何联系?

    ③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双层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④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要点提示:

    ①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历时四年。

    ②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③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心情。表达了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④ 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4、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默写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继续赏析

    〖《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 (chán)

    2、教师导学: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费。”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的名作。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轼任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当时他政治上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丙辰(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即1076年)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词。

    3、参照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4、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阕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见月而问天,追月而迟疑,在“天上”与“人间”徘徊不定。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向往,又感受到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词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阕从矛盾中宕出,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头三句实写月色照人之形。转、低、照三字写足月光移动之神韵。“无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怀”弟之意隐约而出。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下两句向月发问,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怀念谁? 弟弟子由,接着又转为自我安慰,不仅慰己,更是慰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煞拍两句用月光的普照唯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也是对自己政治失意的安慰,更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使词的境界陡然提升。

    5、背诵这首词。

    〖《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师讲解。

    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2、范读,学生自由散读,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3、教师导学。

    这首曲是作者在潼关的路上所作。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本曲就是凭借潼关怀古

    4、参照注释理解曲的意思。

    5、思考探究。

    ⑴ 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⑵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⑶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⑴ 分三层: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感慨。

    ⑵ 表现了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⑶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背诵这首曲。

    三、布置作业

    1、默写这节课学的词和曲。

    2、完成课后练习。

    诗词五首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2.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有“_________”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古文_______。

    (2)《赤壁》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______”。

    (3)《过零丁洋》作者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诗人。

    (4)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____”,世人称其为“苏东坡”。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弟_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______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5)张养浩(1269~1329年),字_______,号______,___代著名散曲家,(“山坡羊”是______)兼长诗文。初为山东东平学正,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等职。直言敢谏,曾因上书议论时政遭贬黜。至治元年(1321年)弃官还乡,以词曲诗文自适,朝廷数召而不就。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应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救灾,劳瘁而死。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典雅,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如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2)《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年)--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以此诗明志节。

    (4)《水调歌头》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词作于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失意,妻子亡故,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时值中秋苏轼作词怀之。

    (5)《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绮户()chánjuān()fēngluán()chóuchú()

    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反复吟诵这五首诗词,对照注释理解五首诗词曲的大意。

    2.试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3、《赤壁》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过零丁洋》中颔联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起舞......在人间。”体现了诗人的什么人生态度?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转朱阁......照无眠。”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7.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怒”二字的妙用。

    A.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富有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概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上片和下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一词是悼念亡妻去世10周年所作,抒发了对妻子________的感情。词在感情上显得________。

    ②上半阕多用________(表达方式),是作者在梦醒之后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悲痛之感。下半阙多用________(表达方式),写了作者梦中的情景。

    1.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诗写道:“隔千里兮共明月。”《水调歌头》中由此脱化而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词中表明作者由矛盾中得到解脱,要面对现实,虽身处逆境,但仍热爱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重点难点

    1、品析诗歌

    2、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电教方式多媒体

    德育要点

    学习古人良好的生活态度及爱国爱家的思想

    教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饮酒》

    (一)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一)导入新课

    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

    (二)朗读明义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三)感悟抒情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参考理解: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3、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四)比较赏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一)解题及作者简介

    1、解题: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

    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3、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4、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

    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诗,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学习《雁门太守行》

    (一)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二)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三)分析课文

    1、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来被称为易水的不止——处,诗人借用,不一定实指,使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歌》。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

    3、问题探究

    理解重点句子

    首联开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就交织了古战场特有的悲壮。以一个“压”字,点明边塞风云突变,恶战甫临或刚过。再用“甲光”去印证“城欲摧”,表现出边塞将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压愈坚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字最为传神,直陈了战争的残酷、持久。“临易水”三字巧妙地升华了将士们慷慨抗敌的情感。人们由此可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这是何其悲壮、惨烈!

    (四)全文小结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三、学习《天净沙·秋思》

    (一)作者及体裁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曲”: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放第3框)

    (二)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朗读。

    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感受它的意境美

    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

    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乐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而行。)

    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

    3、拓展

    (1)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

    a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月之故乡(余光中)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月亮在水里/一个月亮在天上//

    (三)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

    完成课后练习。

    诗词五首课件【篇5】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五首诗,理解诗歌中的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媒体:白板、ppt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饮酒》

    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学生朗读检查预习(分组找学生展示生字词)

    四、结构解析:《饮酒》(1、2句):写作者对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喜爱。

    2、(3、4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现作者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3、(5—8句):写田园的美好景色。4、(9、10句):全诗的总结。领悟人生真谛,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五、名句解析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剖析:“采菊东篱下”是写实,诗人在东篱下俯身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一抬头,南山秀色映入眼帘,此种情韵妙不可言;其中菊花是傲霜挺立的象征,同时也是诗人安贫乐道的风骨的写照。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之情性,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六、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以“饮酒”为题,借酒抒情言志,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出陶醉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是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情趣的流露。

    《行路难》(其一)

    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曾官翰林供奉,人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之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今人陈寅恪先生以其先为西域胡人)。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坦国托克马克附近),诗风尚天真自然,豪放飘逸,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创作上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后人以他与杜甫并举,视之为唐诗的最高峰。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三十卷传世,存诗约一千首。

    四、学生朗读检查预习(分组找学生展示生字词)

    四、结构解析:《行路难》其一1、(1—4句):朋友设宴为自己饯行,美酒佳肴无心品味。2、(5、6句):写人生道路多险阻,无法实现理想。3、(7、8句):借典故表达被起用的愿望。4、(9、10句):回到现实又感到道路多阻。5、(11、12句):唱响锐意进取的最强音。

    五、名句解析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剖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我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人壮思飞扬,豪情逸兴,充满对前途和理想实现的乐观信念,使这首悲歌顿时充溢着豪迈进取的激情,喷发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气象。现在经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第二课时

    一、导入:背诵前两首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个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著有《杜少陵集》

    三、学生朗读检查预习(分组找学生展示生字词)

    四、结构解析:第一节:写秋风破屋。

    第二节:对“群童抱茅”的感叹。第三节:长夜沾湿的痛苦。

    第四节:写诗人的愿望,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五、名句解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剖析:这句话强烈地呼喊出了诗人的愿望,使作品有深广的意义。这里运用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当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希望。

    《己亥杂诗》

    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自珍全集》。

    三、学生朗读检查预习(分组找学生展示生字词)

    四、结构解析:1、(1、2句):写浩荡离愁,写作者对京城的眷恋和离别情绪。2、(3、4句):表明心迹,要为国出力。

    五、名句解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剖析: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地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纵观龚自珍的生平和为人,他这样的话绝不是一时的即兴之谈,而是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整理的诗词五首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

    诗词五首课件【篇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目标:

    1、知道古诗中典故的作用

    2、知道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3、体会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

    2、知道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感情真挚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到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充分显示出结构的巧妙,又恰当用典,含义十分丰富,耐人寻味。诗中借用景物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人生哲理。做到了景、情、理三结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片源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学生分析:

    对古诗文可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古诗的分析能力还比较的薄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篇比较复杂的古诗,结构内容分析上涉及到典故和借景抒情两个知识点,情感体会上诗人的情感也是不断地变化。所以,需要通过对这首诗细致的分析,使学生具备能从诗歌的结构上分析出诗人情感的能力。还有对于学生来说,新的知识必须从概念上加以解释清楚,使他们能识别典故和借景抒情,并通过对两者作用的分析,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媒体:笔记本电脑、多媒体

    教学策略:

    自由诵读法:反复朗读诗句,体会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美和音乐美。

    教学过程:

    板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情感变化 凄凉地(地点)二十三年(时间)弃 愤慨 伤感 苦闷 典故 空 翻似 (世态变迁、物是人非) 生疏 惆怅 无奈 借景抒情 沉舟 (残破) 千帆 (生机勃勃) 昂扬 乐观 积极 病树 (旧) 万木 (新)

    长精神 与友人共勉 哲理/现实意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3

    赤壁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情况。

    2.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昔日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枕还酹江月。

    写作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介绍赋的有关知识。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诗词五首课件精品】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