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城市化课件
  • 城市化课件

    发表时间:2024-03-07

    城市化课件。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市化课件,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城市化课件(篇1)

    本节用2课时

    第一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

    (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课件]一、资源开发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 (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① 分布广② 煤种全③ 质量优④ 开采易

    3、 (在指导学生阅读图3.1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与之参照,这样更能反映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

    2、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对于图3.2,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和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今后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教师:说到能源结构,我觉得在这里同学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大家认真阅读一下教材47-48页的“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你觉得哪一点对你的触动?(课堂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发言)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作点评。要特别注意,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要保障能源尤其是保障石油的可靠稳定的供应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是为何广东会闹“油荒”的原因),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二、能源基地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实施教材49页活动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在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正因为它们各有利弊,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并存的。)

    学生阅读教材50页资料,有条件的播放有关“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的影视片。

    [课堂小结]

    [学生形成性练习]

    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2、没有从山西经过的铁路线是( )

    A.京包线 B.包兰线 C.太焦线 D.同蒲线

    3、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 )

    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

    B.大同煤矿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C.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D.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答案:1.C 2.C 3.B

    第二课时

    (引入)教师:“正如我们上节课讨论的那样,山西省的煤炭既有直接向外省运出的,也有建设坑口电站向外输电的,所以对煤炭是综合利用的,在开发利用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引出本节课)[展示课件]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请同学们读图3.7。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可以看出,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间有所上升,但在1995~2000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业始终在增加,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加工工业1985~1995年间比重下降,到2000年几乎停滞不前。这说明山西省虽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还是限于初级加工阶段,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山西省只是一个能源大省,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山西省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资料)《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的山西经济》(山西日报1999年11月25日)

    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屡屡发生的矿难,以及背后隐藏的“官煤勾结”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新闻报道,教师在课前应该专门搜集一些,或者让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建立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2、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

    其中,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在山西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山西本身就缺水,在采煤和使用煤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水,大量引用黄河水,又不可避免的造成黄河下游缺水更加严重。

    学生阅读54页“山西安太堡煤矿生态环境建设”,有条件的播放有关影视片。

    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

    教材中列举的只是山西省目前已经摸索出来的部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探讨,其他地区还有哪些成功做法可以在这里实施。

    [教师小结]

    [学生形成性练习]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4、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的水利工程是( )

    (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C.井矿巷道的建设D.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3)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答案:1.C2.C3.B4.(1)万家寨(2)D(3)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课后反思]

    教学预测和教学反馈

    1、教学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环境保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教学反馈:基本达到预测的效果,根据板书归纳内容,强调其他自然资源和煤炭资源利用相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析学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能源开发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3、课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讨论也积极热烈,有些学生甚至争辩得相当激烈,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一个是明显感到课时紧;第二个是班级人数多,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第三个是当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如“矿难频发”,“官煤勾结”等,个别学生的观点有些过激,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流域

    1、几个基本概念

    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

    ⑵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②整体性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殊性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一个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图3.15)。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⑵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思考

    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点拨: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2、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点拨: 第一问从灌溉不足、资源浪费、农业减产等方面思考;第二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等方面考虑。

    ⑶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图3.17)。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⑷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思考

    田纳西河水量的变化对航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

    点拨: 在径流量小的季节影响航运的顺利进行。第二问从修建水库和大坝等方面进行调整河流的径流量。

    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环境较好。

    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1、土地退化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棉花是一种对地力消耗较大的作物,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致使老棉花带衰落。

    2、植被破坏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矿山开采也破坏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3、环境污染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活动

    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不断增加。根据图3.18,总结灌溉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点拨:图3.18给我们的信息是:生态系统是个整体,其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其他诸多因素的改变。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任意对自然环境加以改变,最终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图中,农业需要灌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灌溉引起了自然界一系列因素的变化,最终造成了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种种灾难:牲畜质量下降、鱼类减少、土地盐碱化。其实,这幅关系图还远未把许多影响表示出来。比如,湿地的减少,会造成鸟类减少;鸟类减少,会造成虫灾增多;人类如使用杀虫剂则又会加剧环境的污染……

    2、图3.19为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我们从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

    点拨:从图中可以分析出:由于降水量多的东部和东南部水库众多,拦截了大量河水;该区分布的大片灌溉区消耗掉了支流的大部分径流。这样,汇入干流的流量大量减少;加上部分干流流经干旱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又消耗掉部分河水;而下游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上游来水减少,必定导致河水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极度干旱时,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对水资源的数量掌握不清。导致引用过多的河水灌溉,使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发生海水倒灌现象。

    板书设计

    城市化课件(篇2)

    要体现出怎样的城市个性?如何真正用‘大城市’、‘大市区’的理念谋划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尽快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近段时间以来学习《城市化》后思考的问题,尤其结合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要注意的几点体会。

    一、 丰富的中心城市内涵:所谓中心城市,不仅仅是指高楼宽路、也不仅仅是指人口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内涵即城市的质量。在经济结构的质量上,体现在人均GDP、三产比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而学历构成、科技人员比重等人口质量,人均消费、公共交通、社会消费、网络普及率等社会生活质量,建成区面积、绿化等城市建设质量,也同样重要。丰富的中心城市内涵并不仅仅是外延扩张和硬件投入,更主要的还有软环境建设和软实力的提升,包括大力改善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提高居民素质等。

    二、 强大的城市经济支撑:城市要发展,必须充分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了解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化,模式上可以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发展二级城市,首要是发展城市经济,它是基础也是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强势支撑,县级城市就会外强中干。

    因此,我们要积极引进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建立现代城市商务核心区和总部经济等。

    三、 吸引人才的创业宝地: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但人才不一定必须要有文凭和资本。一个没有文凭和资本的人,在城市中总是要消费的,只要消费,就是支援了城市建设。如果他不能生存,他会离开;如果他能生存,就证明他是人才。因此对外来人员要逐步取消限制,本地的城乡分界也要逐步消除。总之,一个城市如果要超常规发展,就必须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兴办一流企业。资本跟着人才走,要发展中心城市,吸纳各方人才是重要一步。人才是中心城市健康肌体的‚动脉‛,不能破坏而要保护。

    四、 城市扩容循序而进: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连结几区的交通网络逐渐完善,来往趋近方便,为彼此之间的有机对接奠定了良好基础。令人高兴的是,在承接中心城市的房地产业开发日益兴旺,县城区域与市级城市实现有机对接有了可能,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的实现成为可能,这正是城市化巨变的第一个临界点。

    五、 学习美国的为经济增长而规划城市:一要加强城区路网与外部高等级公路主框架的联结,力求做到城区任何一

    点到达高等级公路主框架在短时间之内。二要强化区域内部高速公路成网,发挥高速路网的功能。三是强化宜良‚旅游兴县‛的战略地位,马上建成的宜九公路等旅游专线。道路交通在推进中心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明白,只有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繁荣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着力打造创新活力最足、经济结构最优、创业环境最佳、集聚带动能力最强、社会和谐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建设才能成为具有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功能和交通枢纽作用的中心城市,才能体现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灵魂和魅力!

    城市化课件(篇3)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导入新课]

    对比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图片,提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是深圳发展如此之快?深圳发展成功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合作探究:对比P66图2-35和2-36,与1983年相比,到20xx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这种变化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读下列资料,获取、提炼并归纳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

    良好的区位: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等条件。

    思考:在以上优势条件中20世纪80年代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活动3:阅读P6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完成下表。

    放初期 城乡一体化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活动4:自主学习:阅读P6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完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表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多种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高新技术工业获得发展。

    结合课本材料和图片思考:“三来一补” 企业的特点;企业性质;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发展这种企业的好处是什么?这种企业大量建立以后会给珠三角带来怎样的变化?

    活动6:阅读并总结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的表现:

    第一,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第二,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民工潮)。

    第三,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教师引申]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我们的启示: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率先推进工业化;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及时根据区位条件的变化因时制宜进行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因时制宜);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2.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2)我国加入WTO以后,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

    3.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4.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5.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6.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工业发展有何特点?试分析造成如此特点的原因?

    城市化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贵州浦东“么?它就像上海浦东新区一样从一片田园风光变成一个如今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它,就是我们贵阳的新区——金阳,经过短短的10年的时间,金阳实现从“百草园”到“贵州浦东”的大转变(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些城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用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就像一轮金黄的太阳冉冉升起,越升越高,越升越亮,城市的发展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地理现象就是——城市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化呢? 它经历了哪些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它有些什么特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板书 第二节 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板书)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板书:1、城市化的概念)

    (过渡)一个地区是否在发生城市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判断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思考:城市数量和城市地域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数量增加,地域扩大,城市等级提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伦敦市建设用地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随着伦敦城市地域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域变为城市地域,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在这个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就是城市化的三大标志。(板书:2、城市化的标志)

    (强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承转)那么,促进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呢?

    读图思考——讨论——归纳(调查学生)

    (板书)3、城市化的动力——推力、拉力(完成学案)

    (小结)城市化也是人口迁移的一种方式,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举例深圳)

    (活动)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板书:4、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2、带来聚落形态变化;

    3、带来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过渡)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板书)

    世界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情况(%)

    我行我秀: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画完学生用投影仪进行展示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自己所绘的图

    合作探究:1、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点?

    (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考虑)

    2、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

    (承转)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简单补充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自己绘制的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就城市化的整个过程而言,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先慢后快又慢

    展示曲线图,

    (评价)同学们真的好厉害,美国著名学者诺瑟姆研究了好多年才发现这个规律。 (过渡)刚才同学们动手画的这曲线仅仅代表的是世界城市化的变化趋势,那么,

    发达国家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城市化的国家——英国的案例。

    阅读案例,和学生一起归纳“英国的城市化道路”(点击课件,展示结果)。对比发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张了的“S”形态。

    引导分析:

    引导读图城市化进程“S”形曲线示意图

    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图中两条界线对应的人口比重是多少?(学生回答:初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30%,70%)。不同阶段特点不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出现什么问题?

    自主探究:完成P34页活动(提示:从速度和水平高低两个方面分析。)

    (承转)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不仅有着不同的特点,而且会出现不同的城市化现象,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中期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到底什么是郊区城市化?什么是逆城市化?让我们通过这个简单的示意图来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击课件)

    (承转)城市化进程不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也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提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曲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高手竞答

    合作读图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哪些不同?

    小组竞答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设计表格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课堂总结】

    工业在发展,城市在进步,社会在飞越,我们身边的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那城市化是不是越快越好,是不是有力而无害呢,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你所在

    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数据,分析今年来的城市化及带来的影响。

    城市化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课件展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两幅图相对照,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有何特点?

    3.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

    问题1:两幅图相比较,可以总结得出,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该区域1985年只有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城市,而到了20xx年,特大城市已达到了5个,即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

    问题2: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速度快,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问题3: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问题4: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南美国家的“虚假城市化”使城市化进程过快,超越了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滞后城市化”又延缓了城市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综上就是整理的《城市化进程与特点》教案,希望可以给您的教学思路提供帮助。

    城市化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本课

    同学们,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等,所以,要了解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必须先了解宇宙。今天我们将在宇宙中找到地球的位置。

    【讲授】学习新课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性)

    天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例如:恒星、星云、行星、月亮、流星、彗星等

    所以:天体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2)宇宙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运动性)

    ①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见P4读图思考题):

    所以:a、物质的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

    b、作为整体的宇宙也在不断演化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学生活动,教师总结】P4—6活动题

    活动题1:证明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活动题2:从八大行星的一系列物理参数看,地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特别是与类地行星没有大的区别,即地球在物理特征或(结构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

    【过渡】地球为什么会存在生命呢?先从地球本身来找一找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1)适宜的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拥有合适的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够吸引住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了原始海洋,孕育了生命。

    【过渡】再从宇宙环境来找原因。

    (2)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认识到两点:①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②地球生命的出现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化离不开宇宙环境。同时也说明了宇宙中的天体只要具备了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才可以形成生命

    板书

    1.1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宇宙环境的特点

    (1)物质性(2)运动性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二、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

    城市化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课件展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两幅图相对照,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有何特点?

    3.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

    问题1:两幅图相比较,可以总结得出,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该区域1985年只有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城市,而到了20xx年,特大城市已达到了5个,即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

    问题2: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速度快,而且城市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

    问题3: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问题4: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南美国家的“虚假城市化”使城市化进程过快,超越了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滞后城市化”又延缓了城市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综上就是整理的《城市化进程与特点》教案,希望可以给您的教学思路提供帮助。

    城市化课件(篇8)

    教材分析: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教材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本届高一学生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但是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的动力;

    (运用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图片、表格和数据,让学生思考:深圳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引入]一首歌,一个伟人,一座城市。便成了《春天的故事》。故事中的城市就是深圳。30年过去了,故事依旧,而城市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一组图片,大家感受深圳发生的巨变。观察图片:1982年的边陲小镇—老深圳、流光溢彩的深圳、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图片中总结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大家看课本城市化还有那些表现?

    ?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

    结合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思考:

    (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

    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城市化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城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掌握不同地区城市化的时空差异及其原因。

    2、综合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动力机制、时空差异之间的内在关系。

    3、地理实践力:通过乡土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4、人地协调观:通过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分析,了解不同阶段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综合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动力机制、时空差异之间的内在关系。

    2、地理实践力:通过典型例题的解决,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应用该思路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教法方法】

    案例教学法、构建思维导图、典型例题剖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图1

    这是一张反映哪里的图片?大田县城景观图。大田之美,美在岩城!可谓:“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我们再看一张图片,这又是一张反映哪里的图片?

    图2

    这两张照片反映了一个时代变迁,反映着岩城儿女用他们用他们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双手,创造着大田一个又一个古老的誓言和美丽的神话,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大田翻天覆地的`城市传奇。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城市化,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字就是“化”,“化”就是“变化”。因此,我们复习这一节时,就要思考:城市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这种变化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也是我对高考大纲要求的一种解读: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以大田城市化为例,复习城市化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一看大田是如何进行城市化的?

    材料一:图1和右图2分别是1977年和2019年大田县城局部景观图

    材料二:截止1997年末,华兴人口约1.3万。近年来,华兴主动接受城区辐射,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兴乡”战略,大力发展城郊经济,乡镇企业也从无到有,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初步形成了水电、造纸、机械制造、矿业采选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效应逐年增强。截至2016年末,华兴总人口21049人,其中常住人口16081人,非农业人口10790人,外来人口6523人,从事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1.3%。2017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华兴乡,设立华兴镇。自2017年以来,大田撤乡设镇共有4个。

    (1)据材料指出大田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撤乡设镇;……

    (2)说出华兴能够撤乡设镇的理由。

    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总数增加;非农业人口数量激增;……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建构思维导图】

    【教师】通过案例的分析,大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批人口涌向城镇,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总人口比重增加;还乡改镇,有些地方还通过县改市的途径进行城市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总人口比重增加又是判断城市化的标志。这个思维导图也是我们解题的思路,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典型例题1】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问题。

    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上图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

    【典型例题2】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D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教师】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越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镇,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典型例题3】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题。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教师】农村人去哪里呢?为什么这些人要离开农村?城市有什么吸引力的地方?这也就是城市化的动力。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教师】城乡之间经济水平差距是大批人口涌向城镇根本原因。大批人口涌向城镇,也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那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材料三:《大田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指出:严格按照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发挥县城的核心引领功能,稳步推进县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南进、东拓、北扩、西延”战略,将县城向北扩至后华一带,向西扩至上京互通口及海西机械铸锻集中区,向南扩至屏山、吴山、谢洋、武陵部分区域,形成以现城区为中心,东、西两个工业集中区,南部生态旅游区,若干个宜居组团组成的“一中心、二园区、三景区、多宜居区”的新城区构架,规划面积达 8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以山水生态为主,产业体系完善,城市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关。

    (3)据材料推测未来几年大田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郊区城市化

    【教师】世界其它地方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不是和大田一样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表格。

    三、城市化进程

    根据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表格:

    【教师】曲线图的判读方法:一看关键点——起止点、转折点(分阶段)、最值点;二看斜率。

    【概念辨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我有一个疑问,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定低于发达国家么?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典型例题4】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下题。

    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典型例题5】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B)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典型例题6】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B)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解法指导】

    【课堂总结——构建思维导图】

    城市化课件(篇10)

    从容说课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附件下载

    相关知识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及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一、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

    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为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⑤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三、城市化特点

    1、阅读教材P37-38阅读材料,回答活动问题1、2、3、4

    ⑴其原因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

    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

    ⑵不合理。理由是: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早晚

    目前速度慢快

    城市化水平高低

    所处阶段后期中期

    与经济发展关系相适应不相适应

    主要原因经济发展

    和工业化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后果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⑷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虚假城市化)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滞后城市化)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3、阅读教材P39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如何?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速度慢,而且不稳定。城市化进程不仅受到经济发展长期低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经济体制与政策以及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出现振荡、波折和停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拉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完成教材P40活动第一、二、三小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起步早④出现逆城市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经达到70%左右②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③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④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3题。

    5、四个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37.6∶17.4∶45.0B.31.6∶30.5∶37.9

    C.15.5∶24.5∶60.0D.37.6∶24.5∶37.9

    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9、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

    B.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D.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0、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1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

    12.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13、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

    A.苏南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地迁往苏南地区

    B.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

    C.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D.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14、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

    A.城市规划还没有经验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人口的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一、城市化

    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①______地区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城市人口占②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③不断扩大

    3.意义

    过程意义

    城市创造出较多的④______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交流,缩小⑤________________差距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⑥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城市化有助于提高⑦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现代大城市成为⑧____________基地和⑨________________中心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⑩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乡村的______________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主要动力: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____________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特点目前已推进到相对__________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______地带发展较快;出现高水平的______________总体水平较____,推进迅速;城市化水平很____________;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

    问题大城市过度扩张,________________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了“______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城市生态破坏严重,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解决

    措施建设__________和工业区;营造高质量的______________大力发展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向城市转变

    2.中国城市化

    (1)特点

    (2)过程

    (3)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城市化

    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2.读“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下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减小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考查点2城市化特点

    3.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发展图”。则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的国家是()

    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

    B.美国、英国、日本、中国

    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

    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1)~(2)题。

    (1)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

    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

    (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方法技巧

    活动思考

    1.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郊区和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这种逆城市化现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2.不合理。理由是:(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不是随着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起许多社会问题。(2)工业生产和城市扩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比较。

    国家

    类型城市化特点原因

    发达

    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变缓工业化早,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发展

    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国家独立较晚,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

    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的现象,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P39)

    活动探究

    1.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

    变动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

    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环境生态

    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2.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城市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当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积极

    影响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

    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总之,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东西、城乡经济差距;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P40)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城市②总人口③用地规模④就业⑤城乡发展

    ⑥产业结构⑦工业生产⑧科技创新⑨信息交流⑩扩散和渗透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支柱经济繁荣成熟边缘大都市带低不平衡市中心区虚假卫星城人居环境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

    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化与工业化自然资源大、中、小城市以人为本

    基础达标练

    1.A[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C[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可首先判断丁对应的国家是中国,甲和乙对应的英、美两国城市化水平较高,但目前发展缓慢。]

    方法技巧练

    (1)D(2)C[(1)我国城市化水平(45%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从图中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但城市化速度并不快。(2)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与题干不符,我国东部城市化速度快于西部,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但大城市人口并未向乡村回流。]

    【城市化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