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系列
  •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19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系列。

    我们为您整理的“党员纪录片观后感”启发您思考,希望这些应用程序能为您提供更便捷的工作方式。看影视剧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观后感是理性和感性迸发后的结果。作品中那些引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忍不住倾诉,观后感可能激发一些决心和理想。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1】

    根据办机关党委和党支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安排,为提升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今年休假期间,我专程去了甘南和宁夏,沿着红军的足迹,分别参观了甘南迭部县的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旧址和宕昌县的哈达铺革命遗址及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俄界会议确定了红军新的战略路线、保证了党中央北上方针的贯彻实施;腊子口战役突破国民党重兵扼守的由川通甘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通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胜利通道;哈达铺则是决定中央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在这里做出了到陕北去重大战略;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以中央红军长征时间和路线为重点,展示了整个长征的历程。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跨越万水千山,翻越雪山草地,于1935年9至10月先后到达甘南和宁夏,在六盘山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冲破敌人围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迈情怀。这些会议、战役、路线在红军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一路走来,我深刻体验了因海拔高氧气稀薄产生的高原反应,也见到了当年人迹罕至、气温变化无常的高山草地。通过参观长征路上的这些遗址、遗物、文物、图片资料等,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真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红军“长征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魄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对自己的灵魂是一次深深的触动、精神是一次洗礼和升华。我们要铭记长征这段历史,铭记长征留给我们的信念和长征精神。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征程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要走好新的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我们必须继承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革命先辈们不屈不饶的长征精神,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牢记宗旨,坚定信念。作为财政战线的一名战士,我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推进中央重大政策落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在新长征路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足迹。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有幸在五月底跟随上海作协的老师们沿着过往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福建、江西、湖南三省,体会那段坎坷艰难的长征岁月。

    作为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90后,对于长征,我的感受无疑是模糊的。两万五千里的距离,很长时间里只等同于历史课本上几笔单薄的记述——我无法想见,更很难体验当时的种.种。今年正巧在结束毕业论文答辩的第二天,我跟随上海作协的老师们有机会亲历长征。地点多是些偏远的山城、山区,路上时间较长。在未抵达目的地前,我长久地望着车窗外面,眼见城市逐渐消失,远处磅礴的山形逐渐隐现,心知这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旅程。取代观光客的闲情逸致的,应是我,这一个对革命事业知之甚少的小学生的一次潜心学习。

    这次重走长征路,参观了很多历史展馆,其中大量影像和实物资料陈列其中,每一件都是当时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隔着玻璃窗,细心辨认那些经由岁月磨蚀已变得昏黄老旧的的器物,有许多是当年的长征战士自发捐献的。这些器物初看来平平无奇,有行军用过的水壶、草鞋,还有家书。可就是这些年代已远的日常用具,令我的目光久久逡巡其上,因为裹挟了特殊历史的记忆,这些器物上不约而同都带有一份特殊的气质。我拍了其中几件的照片,后来再看时便常独自幻想,这些东西当初是为什么人使用过,又以它们的视角见过怎样一场人生……这些思考,伴随了一路行程。

    有一个关于草鞋的故事是我久久难忘的。那一双草鞋安静地陈列在展馆中,与众不同之处是鞋子前端缝有两个毛茸茸的线球。我当时好奇,这样一双鞋子怎么会出现在红军长征的展馆里呢?当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很多时候长征战士不得已只能光着脚板前进,拥有一双草鞋已是好运气,有哪来其他毛线缝制装饰物呢?何况,这一点心思也太女儿气了。后来,听了讲解,才知原委。这双草鞋也是出于一个长征老兵的捐赠。他离开家乡时,妻子做了一双草鞋给他,长征路遥,他一直舍不得穿,唯有一次横渡江水时情况紧急,他以为再无可能回还,才穿过一次。后来革命胜利,他回到家乡,经年过去了。他的妻子早已在等待中耗尽生命,却也没能等到他回来。

    感于妻子的深情,也怀揣一份对家人的歉疚,这名老兵将妻子送他这双草鞋前头另缝上两个绣球,使它从此独一无二。导游说,他的妻子名中带个“秀”字,想是为此吧。离开展馆后很多天,我都一直在想这个故事。说它是故事,其实也是实情,甚至很可能是万千实情中的一个——拥有这样多心碎故事的长征路,带有这样多鲜血牺牲的革命史,它进行下去最终取得胜利,原因和结果殊途同归,也是最令我感动——皆因是自发自愿自求的一条路。这是信仰的力量,跨越人间爱欲生死。时隔多年,我们已很难去完全还原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人的心理活动。我想,对于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行军的意义,或许唯有从这些人类普世价值的相通上才能体会吧。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他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江西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来,走好新长征路。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的这些父老乡亲们。”

    61岁的谢金俊当时在场,他的外公林守辉是红军战士,1933年在战斗中牺牲,总书记的讲话,让谢金俊倍感温暖。

    饮水思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赣南苏区振兴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对口支援机制越发完善,广大群众感受到的是满满获得感。

    这里是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一场蔬菜种植的技术指导课正在进行。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棚,了解当地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两年前,梓山镇的六个村子合力建起了这个蔬菜产业园。现在,产业园每年可提供时鲜蔬菜6万吨,不少村民也回乡打工,户均年增收近万元。村民黄五秀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总书记。

    离开大棚,总书记来到了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潭头村,这个村以前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大都住在土坯房里。这几年,党和政府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帮助村里发展产业,建起扶贫车间。,潭头村实现整村脱贫。

    村民孙观发是红军烈士后代,一家老小现在住在二层小楼。这次,他们家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也是总书记一直关心的,这次考察,他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稀土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从企业到农村,从缅怀革命先烈到看望红军后代,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落实好总书记要求,走好新长征路。

    发自于“从哪里来”的坚信不疑,迸发出“到哪里去”的坚定不移。80年前那场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惊心动魄、波澜壮阔,不仅因其艰苦卓绝,还为世人留下了“人类精神典范”的史诗传奇,更因为由此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卓越之辉煌,成为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 “精神密钥”。时光流逝,“路标”永恒。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步入“关键一跃”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之际,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这绝非历史的重复与巧合,而是新一代共产党人在时代考题面前的接力“赶考”,引领民族走向复兴所赓续的使命延伸。

    “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歌德先生两个多世纪前的断言,被一支军衣褴褛、缺粮少弹的红色军队所印证。曾在长征中与红军官兵朝夕相处18个月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道:“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位来自异国的神职人员,在另一种信仰面前所表露出的惊叹与感佩。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理想信念从来不是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存在于现实的精神引领。“后追前堵路崎岖”的征途多艰、“兵饥弹少更艰危”的战事频仍,使得4支长征红军由出发时的20余万人,锐减至胜利会师后仅不足6万人。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战士倒下……从根本上说,正因为有着崇高的理想在感召、坚定的信念作支撑,红军官兵才能踏破万水千山,战胜千难万险。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都始终坚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抚今追昔,是什么让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转危为安?是什么让一个政党走向波澜壮阔的时代潮头?是什么让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曙光?时至今日,理想信念仍然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之源”与“精神之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铺开之当下,坚守“初心”,就能拥有直面一切挑战的豪迈气概。凝聚“初心”,必将迸发出无往不胜的信念伟力。

    长征之苦,艰巨的难以想象,艰险到无以复加。横亘在红军官兵面前的,不仅有着防卫森严的险关座座,更存在路线之争的迷雾重重。走不对,每条路都可能指向死地;走不好,每一步都招致灭顶之灾。但是,仅靠毡布御寒、野菜果腹的红军官兵,以惊人毅力战胜艰难险阻,用顽强作风征服人类生存极限,并由此愈战愈勇、愈斗愈坚,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的坦途。正如毛泽东说过的那样:“野菜味道虽苦,但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吃下去,干革命就不怕苦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都是在矛盾的不断运动中形成的。发展就会有矛盾,奋斗就会有艰辛。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年轻共和国由弱变强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艰辛就是困难,矛盾就是斗争。迎着困难上,积极化解矛盾,才能前进发展;见困难就退缩,遇到矛盾就绕行,只能停滞倒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办成任何一件事情,非有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历来就是激情勃发的事业,岗位从来都是激情燃烧的疆场。身处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改革岁月,面对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节拍,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思想上的“雪山”、“草地”亟待跨越,现实中的“大渡河”、“腊子口”需要征服。用艰苦奋斗这个传家法宝来接续传统,靠坚持不懈地纠“四风”去正本清源,才能让广大党员保持“状态满弓、激情满格”的精气神,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风貌在变革的潮头上奋楫中流,时代的重任前展现担当。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大众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宗旨,肩负起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使命,并在长征中得到充分体现——艰苦转战之际,红军看见群众就找到了继续前进的依托;长征途径之地,群众迎来红军就得到了翻身解放的新生。正是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汇聚出披荆斩棘、无往不胜的强大合力,生成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红色密钥”。

    初夏,走进灾区的外国友人面对令人震撼的“汶川奇迹”,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中国道路”来自哪里?来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困难险阻的承诺,更来自万众一心、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对于更多的人而言,离开“人民”这一核心价值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无法洞察蕴藏在“中国奇迹”背后的力量,无法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现实奥秘。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们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每到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都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环顾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铭刻于鲜红党旗上的“人民利益”,不仅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信念,更成为我们党最为根本的政治优势。

    长征以战斗之频繁、路途之艰险、补给之困难、霜雪与病疫之侵袭,时刻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一分钟都在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一有空闲便拿起马列著作,跳起《红军舞》,法语《马赛曲》与俄语《国际歌》的歌声此起彼伏……这种在极端艰难困苦条件下,敢于藐视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使他们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

    诗史合一,是谓史诗。长征这部史诗涵盖了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磨难与觉醒,一个政党矢志不移的奋斗与探索,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崛起与进步。司徒雷登在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翻开党史便不难发现:从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从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无数先烈从不叫苦、永不言败,总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这种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面前展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不源自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也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路。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但也挑战万千重、艰难多险阻,依然需要我们发挥红军官兵那种对待理想热情坚定、遇到困难乐观主动的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能够让人民铭记的业绩和贡献。

    从湘西到川黔边,再到川西、川陕甘……最后抵达陕北,长征是苦战图存的战略转移之路,也是苦干图新的发展寻路之旅。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这是长征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被讥笑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到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从一个曾经山河破碎、几近亡国灭种的国家,到势不可挡的崛起,开辟出一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这同样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充满各种风险和挑战。“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的改革新特点,要求我们弘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发扬思想解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的激情和活力,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不懂得长征,就无法解读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铭记“初心”,就无从焕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念伟力。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灿烂的未来。广大党员一定要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坚决当好改革的促进者,创新的实践者,发展的捍卫者,努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大光荣。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2】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

    在今天的社会中,党员担当着特殊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和先锋队。在这样的背景下,观看一部名叫《党员》的纪录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部纪录片中,强调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义务,以及党员应该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本文将以自己的观影体验作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来谈论这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纪录片。

    首先,这部影片极为真实的反映了共产党员的日常工作,以及党员的状态和生活。他们的工作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奋斗,每个人都在努力的为人民服务。其中,影片中出现了一个名字叫马莉的女党员,在几分钟的时间内,通过她的言谈举止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展现出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形象。这位女党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力都非常出色,不仅为了党和国家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而且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其次,影片表现出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党员,他们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奋斗并不断追求卓越。在电影中出现了一个农民党员讲述了他的经历,通过他的亲身经历,他成了一个与周遭群众走近的农民党员样板,他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和打通民心、民情,真正做到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是我们需要向往和学习的。

    第三,影片充分强调了党员必须保持廉洁自律的原则。作为党员,他们必须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定,自觉摒弃贪欲和污染。影片中展示的几个党员都是干干净净的人,他们以严谨的心态处理工作上的一系列问题。影片通过这些党员身上的例子来告诫现在的观众,应听从党的要求和党的领导,不做渐渐地消退的未红之人。

    总之,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共产党员形象。他们在肩负的历史纪录中,在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不断的承受着压力和挑战,不断地为心中的目标奋斗,寻求更好的表现,并担负着更加沉重的历史责任。同时,电影中也启示了我们:要着重充实自己和锻炼自己,增强自身的能力素质,用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而感到感动和鼓舞。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为自己的行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同身受,认真对待工作,尽力以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3】

    有人说,“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走好每一个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从红军长征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

    这种精神动力,源自“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在长征最艰难之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将士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跟着理想信仰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看齐追随。“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对党忠诚的信仰不能变。惟其如此,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路上续写荣光。

    这种精神动力,体现于“坐第一船”的勇气担当。大渡河边,萧华问红一营官兵:“谁愿意坐第一船去?”话音刚落,全营官兵争先恐后,共产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从而夺取了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对红军而言,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牺牲自我、顾全大局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凭着敢于“坐第一船”的精神,红军逐渐威名远扬、无敌于天下。今天,精准扶贫脱贫“攻城拔寨”,全面深化改革“爬坡过坎”,更需“坐第一船”的勇毅。像红军那样不畏强敌、不惧艰险,勇挑重担、勇于牺牲,改革之船方能渡过激流险滩,抵达胜利的彼岸。

    这种精神动力,离不开“战苦军犹乐”的战斗豪情。长征艰苦卓绝,但大家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行军途中,在背包上贴着字条学文化;半路休息,打起竹板唱山歌鼓舞士气;露宿营地,贴告示、刷标语宣传革命……红军“记忆着过去的黑暗,但更面朝着太阳”,一次次在绝境中杀出希望之路、胜利之路。尽管早已告别了长征那般的艰苦条件、恶劣环境,但在新的长征中,各种挑战与考验仍然不容低估。方此之时,我们尤需保有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不断成就“全新的自我”。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从八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今天汲取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还要坚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永远不会过时: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科学的,能指导我们解决很多难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平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第二是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坚信这个理想,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当年老百姓跟着党走,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第三是信念。过去我们是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坚持什么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和成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经过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就有理由自信。

    第四是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成立就抱定了这个宗旨,我们党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宗旨。坚持这个宗旨,老百姓就会认同你。我们党成立95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靠的是什么?就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4】

    为庆祝和庆祝建党97周年,南岳区文体广新局党支部于7月23日-26日,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赴贵州遵义,参观了娄山关、遵义会议纪念馆会址、息烽集中营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23日,参会人员用如火的激情踏上了这次追寻红色革命信仰之旅。首先他们来到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陈列馆《娄山关简介》、《红军长征进军黔北》、《占领娄山关保卫遵义城》、《回师贵州二渡赤水》、《遵义战役首战娄山关大捷》、《乘胜追击二战遵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展出部分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等。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厅里镌刻着当时战斗场景,详细的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胜利的伟大转折,重现了当年娄山关红军战斗的历史背景、战斗状况和将士风范。第一次是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于1935年1月上旬击溃和歼灭娄山关国民党黔军守军一部后,在桐梓、松坎一带地域布防。第二次是2月下旬,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一、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下,于25日晚,与黔军激战后攻占娄山关;26日,黔军从关南向我反攻,妄图夺回娄山关红军在关口附近山头与敌鏖战竟日,多次击退敌军反扑,相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乘胜连夜兼程疾进,于28日凌晨次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成为真正彪炳史册。

    走出陈列馆,大家在党旗下拍下了具有活动纪念意义的合影,再沿着寻访红色足迹一路高歌攀登抵达西风台。在山顶,他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工农军红旗迎风飘扬,纵观历史俯仰古今忆峥嵘岁月娄山关,那道道石墙破壁,那每一个工农革命红军铜像的神情和战斗精神,永久屹立在人民面前,为大家留下了历史极为光辉的一页。

    接着他们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二站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移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征服雪山草地》、《遵义会议精神永存》展出的相关史料、图片、文物,并观看了采用现代化的弧幕电影《遵义会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短片,重温昔日经典声光电沙盘等手段模拟还原了当年会议场景。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会议室、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历史照片,让后人对革命先烈勇于斗争、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有了认识,更深刻了解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出奇兵等红色历史来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大家寻访了红色主题活动第三站息烽集中营,也是本次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墙上文字这样写到:“这是一座人间的地狱,是禁锢的世界,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为了使关押者“投降”,军统特务曾在这里使尽了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看到这断文字让人心里发麻,看到残酷刑讯手段图片资料让人揪心,看到那么多中国革命先烈被关押遇害不怕牺牲的倒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我们拖着珍重的步伐观看历史的昨天,行走在国民政府息烽集中营那“抬起头来”反省四字格外惹眼醒目让人深刻,这里曾关押过的每一处铁窗黑牢都是革命先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地狱青梁勇于奋斗,敢于牺牲斗争的地狱生活真实写照。走着,走着,我的脚步越发沉重,踏寻历史的足迹仿佛自己身同感受其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为人民、为国家、勇敢面对一切,决不投降;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新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争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一次红色文化之旅,这是一次革命历史见证,这是一次红色文化精神教育。铭记历史,塑造未来,红色记忆赶超动力。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更加了解党的这段历史,更加深刻对革命先辈崇敬之情,并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站在“猫洞”外,置身于遵义会议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昨日的危机和今日的锦绣中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大家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南岳文化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回首长征,赞叹生命之奇迹。

    长征历时两个寒暑,纵横十几个省份。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队伍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饥寒交迫、缺衣少药,九死一生,奇迹般地对抗超出生命极限的残酷生存条件,血战湘江、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了远超两万五千里的征程。

    这支队伍武器简陋、弹药奇缺,始终面对装备精良且十倍于己的敌军的围追堵截,队伍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以慨然赴死的精神穿行于十倍敌人之间。战斗激烈而残酷,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五百多次遭遇追击和堵截,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长眠,上演了许多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

    这支队伍很年轻。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残酷的环境、艰苦的生活和频繁的战斗,没有使队伍变得冷酷麻木,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惜。队伍的大多数人永远地停留在征程中,最终只有三万人活着到达了陕北。他们牺牲的时候还那么年轻,甚至我们无法知道其中很多人的名字。

    牢记长征,感受信仰的力量。

    长征面临的艰难和困苦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生存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之悬殊、武器装备之差异,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甚至是绝无仅有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是什么使他们慨然赴死,让他们如此不屈、顽强、不惧命运,是什么让他们在饥饿、寒冷、劳累和死亡的威胁下永不放弃,是什么支撑他们一次次地在绝境中突围、在绝望中重生,是什么让他们在生命临危时仍保有纯净的信念、让他们在朝不保夕时仍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充满向往?又是什么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改天换日、达成梦想、实现奇迹?

    一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长征告诉我们,个体的力量虽然渺小,个体的生命虽然卑微,但当这些渺小的生命集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时,会焕发出奇迹般的精神力量,可以突破人类力量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当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灵魂不会摇摆、理想不会丧失、心灵不会犹豫、梦想不会放弃。

    长征告诉我们,无论在发展顺利之时,还是身处逆境之时,只要保有理想、坚持信念,就会获得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的巨大力量,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可以让血肉之躯超越生命极限,可以在绝望中重启希望、在绝境中重获新生。

    长征告诉我们,当一群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同时被唤起,其作用和威力是无穷无尽、难以想象的。有了坚定的信仰,会知道当一个人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时候,生命的浩瀚与信仰的光荣。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出发,拉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会师,标志长征的结束。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的本质?怎样才是读懂了长征精神?是带领劳苦民众求生存得解放的坚强意志?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精神?还是坚持信仰、严守纪律的伟大信念?

    我想,长征起初唤醒了中国广大社会最底层的赤贫民众,带领他们走上了一条黑暗中追寻光明、改天换日迎来新世界的艰苦征程。使他们从开始的“跟红军走可以吃饱饭”的单纯,到“我要活下来!一日不死,一日跟队伍走!”的进步,到“仗打胜了,公平的世界就来到了”的坚定,到“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的坚守,再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不屈和顽强。

    长征队伍中,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普通战士,长征传递给他们的是以前从未接触过、从未想象过的美好信念,让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可以改变命运、掌握命运,打碎这不公平的旧世界,为这世间迎来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世界。

    长征带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是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和考验,长征磨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意志,历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及军事智慧,促使他们在困境甚至绝境中,永不放弃信仰,一次次地自我纠正、自我修复,战胜自身错误、获得新生。

    传承长征精神,砥砺前行。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永葆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读懂长征精神,是对思想的涤荡,更是对灵魂的洗礼,给人强大的信念和力量。因为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党员的信仰。

    长征精神永不消逝,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我们应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循履而上,踏迹前行,重新踏上征程,始终走在路上。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宏伟战略目标,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过程中,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长征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全党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在迈向新长征的征途中,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正在走新的长征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当年,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为主力的各路部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各路红军部队经过了十几个省,经过的地区往往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翻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件事。80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重温伟大长征精神,非常有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有多种解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的革命理想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想一想,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跟着红军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就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打天下,是要救国救民,是要北上抗日,共产党是要解放老百姓,带领老百姓逐步过上好日子。

    当年,从红军指挥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比如,当年朱德把名利全部抛却,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所以,在红军指战员身上,我们今天最应该记取的就是革命理想、革命精神。

    记得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人人皆知,这背后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精神、信念、理想。可以说,这种理想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5】

    20__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西吉县的将台堡是总书记此次考察的第一站。在这里,总书记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将台堡缅怀先烈,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长征精神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意义。十年前,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参观“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时就强调了长征精神,讲道:“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可见,总书记非常重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长征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广大红军将士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蕴含着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红军长征过程中能紧密团结,贯彻党的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正是依靠这种精神的力量。红军在克服险阻,度过艰难,战胜敌人的长征中处处体现出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征精神则不仅仅只属于革命年代,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尤其是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更加需要长征精神,这是时代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的斗争和宏伟的事业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发扬长征精神。正如总书记在缅怀先烈时强调的那样:“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在新时期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始终处在进行时。当年的红军在长征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自然天险,再加之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克服万重困难,取得长征胜利,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也面临着有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此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定程度地影响着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发扬不怕险阻、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长征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长征精神是我们党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精神要求;也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带着长征精神去“赶考”,我们党才能把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新时期呼唤长征精神,正是因为我们要永远保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奋斗精神。我们不能忘记长征路上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新时期,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才能走好新的长征路。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时至今日,80年岁月飞逝,长征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奇迹,更是一个常研常新、价值无限的宝库,它所铸就的民族精神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不断传承。

    1934年至1936年的短短两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跨越中国15个省份、翻越20多座巨大山脉、渡过30多条河流、走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转战大半个中国,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下,最终行程远超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红军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递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唤醒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他们所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长征精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今依然应当代表着当代中国价值取向的文化主流。长征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长征告诉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的前提下,中国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长征中的每一次战略转变,都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硕果,为日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这次图生存的艰苦远征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具有并将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

    长征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影响力,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应当被永久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忘长征精神,就是不忘古而知今、就是以古事而鉴今,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的向导,留给了每个人攻坚克难的巨大财富。不忘长征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中走过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健康向上的素质以及坚韧不拔的人格,在各自岗位上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谈起人民,习近平的话语是如此深情。他说:“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初心”。

    80多年前,带着这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红军集结出发北上。

    习近平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他讲了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一个故事: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千言万语抵不过这一句话。这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人民不拥护这样的党拥护谁,不支持这样的军队支持谁?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理想信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厚土沃壤,又在人民群众的心田中播撒了理想信念的种子。因此,“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而理想信念,正是长征的精神瑰宝。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及肖华将军在1965年创作的《过雪山草地》一诗。

    这首诗真实反映了当年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饥寒交迫、艰难困苦的处境。长征到底有多艰辛,习近平在讲话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

    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数字,尽显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难、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

    80多年前,中国革命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年轻弱小的红军队伍义不容辞走上长征路,顽强生存、英勇战斗,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没有理想信念,就不可能纠正错误路线,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铺开了一幅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的画卷,长征行走中的红军手中有火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凭借理想信念,走向胜利之巅。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6】

    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__月14日,常德市农机事务中心组织全体机关在职干部和推广站班子成员观看市纪委监委制作的首部本土版反腐警示教育片——《越界》,片中悉数亮相的都是近年被查处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还原他们的沦落轨迹,回放他们是如何使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道德观扭曲变形,如何一步步越界突破道德高线、思想防线、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对依法行政的我们有更加深刻的警示性和启示性意义。

    作为一名在农机业务科室的普通干部,交流与接触最多的就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合作社,宣讲国家支农政策,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办社经验,通过他们来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速度,强化对分散农户的管理,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在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如何依法行政,通过影片,我想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知敬畏、明底线、守法纪。

    知敬畏。“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认真,不懈怠”。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态度。公务员知敬畏就是在党纪国法面前严肃、谨慎,不能犯错。影片中的常德市人民医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陈能志从一名业务骨干走上领导岗位后,丧失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一步步走向深渊。我们要思想上绷紧敬畏之弦,行动上才会自觉遵守,才会严格依法办事、廉洁从政,才能对权力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明底线。底线基本意思是最低的限度,亦指事情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安乡县原副县长、县公安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黄淳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等都“一言堂”,丧失党员干部底线,用权力谋私利,没有守住用权的底线,最后被“双开”。鲜活的例子无不警戒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守法纪。“守”就是遵循,遵守。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抵制住各种诱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树立民主意识,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守廉洁纪律,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和清醒头脑,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篇7】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同志都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我们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934年10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灵活机动,英勇作战,在川黔滇等地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奔袭昆明,抢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而后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先后在陕北、甘肃完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我们党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熔铸了光照千秋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我军排除万难走向胜利的特有优势,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研究中心党总支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长征精神,领会长征精神,并将其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程主任强调,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居安思危,努力学习,创新工作,为冶金渣综合利用工作作出贡献。

    居安思危,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口号,而是根据我们工作实际所作出的重要指示。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幸福的新时代。然而正是这种安逸的生活环境消磨了我们的毅力,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消磨了我们自己的吃苦耐劳的能力。实际上,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前途的艰辛与风险我们无法预知,我们急切需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满足于现状。这次研究中心组织的长征精神的学习活动,不仅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且教导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的有必要发扬长征精神。我们要汲取当年红军战士长征精神中的精华——惊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我觉得在安逸稳定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自身的惰性,寓长征精神于学习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队伍为我们创建了新中国,创造了幸福生活,我们现在有责任接下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责任,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的使命!

    居安思危,创新工作,重点在创新工作。伟大的长征实际上是一成功的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是我们党军事理论的创新。长征的胜利终于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前进开辟了道路。

    长征是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伟大胜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可以回顾冶金渣公司的发展建设历史,实际上也是一次技术上、思想上伟大的创新。冶金渣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终于使“十里渣山”变成了园林式的工厂,使为钢厂倾倒废物的倾倒地变成了拥有几千人工作的环保型企业。jk251.cOM

    我们研究中心也是深刻领会了长征的创新精神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单位。研究中心的前身为冶金渣公司分流性的部门——开发分公司,当时各个部门下来的人员都集中到开发分公司来“养老”,工作秩序混乱,人心涣散。研究中心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这种状态,研究中心领导创新工作,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各人实际的情况,对原开发分公司的原有组织机构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划分,突出了项目开发和质量检测的职能,为公司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承担了公司战略研究的职能。这种创新性的工作使研究中心焕然一新,改变了研究中心被“边缘化”的局面,同时也为研究中心的职工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

    我自己作为一个从事冶金渣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也需要创造地开展工作。冶金渣的利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冶金渣的处理、加工和利用等多个环节。鉴于目前冶金渣特别是钢渣利用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我们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几个: 1)钢铁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发展,钢渣成分日趋复杂,难以利用;2)钢厂的扩能导致钢渣总的产量逐年增加,钢渣的综合利用率逐年下降而且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不平衡,高附加值的利用途径不多;3)钢渣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富矿冶炼后对原料要求严格,钢渣中含P、Si高,给钢厂带来成本增加,难以返回烧结;4)钢渣热焖粉化技术推广困难,导致钢渣性能不稳,难以在建材上大规模使用。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钢渣前期粉化技术,不断研究并尝试钢渣新的综合利用途径。

    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伟大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半个多世纪。然而长征所赋予的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却让我们不断思索,不断总结,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处于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虽然并无法深刻体会那种革命情怀,但是通过理解长征精神,我们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坚持;学会了谦让,也学会了团结;学会了节俭,也学会了严谨。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精神,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我,创新性地工作,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汲取长征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在建党之初就确立了,指导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还要坚持、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永远不会过时: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科学的,能指导我们解决很多难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平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并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第二是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坚信这个理想,努力实现这个理想。当年老百姓跟着党走,就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第三是信念。过去我们是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坚持什么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什么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和成就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们的理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制度经过改革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强大生命力。所以,我们就有理由自信。

    第四是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一成立就抱定了这个宗旨,我们党从过去走到今天,还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宗旨。坚持这个宗旨,老百姓就会认同你。我们党成立95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靠的是什么?就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人民为什么支持我们党?就是因为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回顾长征历史,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非常好地、非常深刻地佐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不忘初心”的极端重要性。

    “长征不仅仅是‘走过荒草地,翻越大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简单描述,它是实实在在的路,一条心怀信仰、努力向前的路。”长安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查映川表示,要把长征精神融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坚定法律信仰,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人民法官新的长征路!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周至县委宣传部苏明表示,总书记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永远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汇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伟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更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市委政法委宣传教育处干部田丰说,作为一名政法干部,要把责任担当、勇于奉献、服务人民作为自觉的行动,融入到日常的政法工作中,努力为平安西安、品质西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鹏是陕西普达盈信公司总经理,作为民营企业负责人,他认为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首先就是要担负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龚云)

    【党员纪录片观后感系列】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