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国学课件(范本十四篇)
  • 国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2-06

    国学课件(范本十四篇)。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国学课件(范本十四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国学课件 篇1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一、教学内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二、教学目标

    1、教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四、课前准备

    1、录制配乐故事:《盘古开天地》。

    2、《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

    3、古琴乐曲。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正文“经典链接”中《盘古开天地》(见《千字文》第14页)的故事。

    (2)故事听懂了吗?有意思吗?古人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读起来也非常动听,老师请大家听一听好吗?

    (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

    (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

    2、初读正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自己练习一下,读得好的同学等会儿老师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玄”、“洪荒”、“盈”、“昃”、“辰”、“宿”的.意思。

    (5)指名领读。

    (6)齐读。

    (7)(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同桌的两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8)同桌对读。

    (9)指名开火车轮读四句。

    (10)全班齐读。

    3、再品读韵律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字音全都读准了,但要读得再好一点儿还要注意四个小标点呢!逗号和句号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停顿,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呀!如果读音准确,声音响亮,注意停顿,这样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全班齐读。

    (3)发现“黄、荒、张”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韵母都是ang,这四句都是押ang韵。大家把古文的声韵美读出来了!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

    ①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②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

    ③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④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拍手拍手踏脚踏脚/拍手拍手踏脚踏脚)

    (4)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有规律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

    4、三读解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2)出示“经典解说”,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我们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后的情景。老师和你们一起背一背这四句话,好吗?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5)指名背诵四句。

    (6)全班齐背。

    5、练习延伸

    (1)“天”、“地”、“日”、“月”、“星”这五个字常常出现在成语里,比如“开天辟地”、“日积月累”、“披星戴月”。

    (2)学生思考练习。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

    6、作业布置

    (1)把今天学的四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千字文》第14—15页“经典链接”:《女娲》、《太阳系出现重大变化》。

    (3)结合平时了解到的宇宙知识,把脑海中宇宙的样子画下来。

    国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影响,正确感知5~10的数。

    2.能理解数的意义,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数卡、实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贴有动物头像和数字5一10)。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活动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公园里的小动物想请我们去玩,你们高兴不高兴?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带什么礼物给它们呢?

    春姐姐手捧信封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前天我在动物园听动物们说,它们最想看你们把数与实物配对的本领,瞧,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准备的是什么礼物(信封)。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与实物的配对1.这个信封上有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信封上是几个三角形就放数卡几)请一幼儿到前面来操作。

    2.我们再来看这个信封,上面是数字.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它要我们做什么呢?请小朋友动脑想一想,幼儿相互讨论。(数字是几就放几个实物)3.哟.这个信封上有数字,里面放了笔和纸,要我们做什么呢?(要我们看数在纸上画上相应数量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1.介绍做法及要求:幼儿每人拿一封信,先看清信封上是几个图形就放几的数卡,是数字几就放几个实物卡。

    2.教师个别辅导。(教师可用抽卡片形式帮助幼儿将数与实物配对)3.幼儿互相交流、检查。(说说信封上是数字几或是几个实物卡,里面就放几个实物卡片或数字几。)4.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测。(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讲讲为什么这样放,其他幼儿帮助检测操作得对不对,如不对帮助纠正。)5.奖励每人一颗五角星。

    四、游戏:送信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

    2.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4.全体幼儿随音乐《逛公园》,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对周围的一切环境和物品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喜欢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比如一张彩色的小纸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连一根短短毛线头也会成为他们喜欢玩的物品。总喜欢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还要与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羡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会跑到老师的跟前告状: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状是经常性的行为,他们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几次的来到老师的面前,直到老师出面解决,没收小朋友的东西为止。

    在操场上活动或者是课上,他们会将看到的东西,如整理时丢落的小积木,玩具,纽扣,小朋友家中带来的东西等物品捡起来交到老师手里。作为老师,把小朋友拿过来的东西不理睬,幼儿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跟老师说,马上处理的话就防碍活动的开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让幼儿觉得老师太不当回事,那只能课后或者活动接束时再做处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捡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动完后再进一步的处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不会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将他们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处理没有用的物品,这样既让小朋友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又不会打扰到正常教学活动。

    我的口袋就成为了专装幼儿小东西的场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觉得特不顺,好象缺了什么。

    当然我的口袋也不是专门装小朋友捡到的物品,里面也会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儿感冒的多发季节,孩子们的鼻涕不断,我就会从口袋中拿出柔软的纸巾,让孩子们把鼻涕擦干净;做数学练习时当一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时,我就会递上橡皮,让小朋友及时改正错误;教学活动中,为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时突然的跳出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孩子们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宝宝会将家中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有的从家中带了食品,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的拿出来品尝,带得多的会给好朋友分享。口袋中还有好多。有的会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弹珠、夹针等,我们发现立即处理。还有的会带钱,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发现一块带硬币等,一经发现我们都会没收,暂时由老师保管,来接送的时候给他们的父母,提醒家长来幼儿园的时候检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让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会把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回家,碰到此类事情,我们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告诉小朋友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会越来越少了到没有,大家以后就没有玩具可玩了。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事事处处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每一个细节。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幼儿间的个性和品质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儿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细微处关注孩子的成长,细微处才能见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幼儿的不足。在教师宽容、欣赏、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发展。

    国学课件 篇3

    教育活动设计意图: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首要前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唱歌,而且对音乐已有初步的概念及欣赏能力,能逼真形象地扮演其中的角色。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设计本次活动,目的是即能激起孩子参与的热情,并能初步懂得合作游戏的快乐,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能享受到合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温柔的声音来演唱歌

    曲,唱准附点音符。

    2、初步学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仿编歌词。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内容,引导孩子们跟随教师边唱边做律动。

    活动难点:

    帮助孩子们初步体验说唱歌曲的兴趣,激发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大信封一个、一封画有三颗心和四个小猫脚印的信。

    2、自制的《小猫咪写信》图谱。小鸭、小猪、小狗、小鸡、小羊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封信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 引导语:今天丽春老师收到了一封信,封面上写着:康康(2)班小朋友收。原来这封信是寄给你们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寄来的吗?想知道信上说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2、教师将信打开(信上画着三颗心和四个小猫脚印),师:这封信上有什么?有几颗爱心,有几只脚趾印,一起来数一数,1234。你们认为这封信是谁写的?猜一猜小猫咪想对小朋友说些什么话?(将图谱展示出来)

    二、引导幼儿理解、熟悉歌词。

    1、结合《小猫咪写信》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教师念图谱一遍,问:小猫咪想对你们说什么?小猫咪,学写信,想说我爱你,是怎么做的?谁来告诉我?(就画三颗心; 123,三颗心,表示我爱你)这个办法好不好?你们看这支笔是用来写小猫咪的名字的,小猫咪想告诉大家这封信是他写的,但是小猫咪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不会写自己的大名,他就想出了什么办法?(哦,就盖上四只脚趾印)小猫咪的信就写成了!

    2、引导幼儿按音乐节奏读歌词3遍

    小猫咪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封信,学一学这个好方法吧。(鼓励幼儿边看图谱学歌词)

    三、组织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学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唱准附点音符。

    1、导语:小猫咪写的这封信还被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小猫咪写信》(幼儿齐读)今天老师就要教小朋友学唱这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师结合图谱清唱一遍)好听吧,你们也来学一学吧!

    2、教师逐句教幼儿唱

    3、导语: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小猫的信唱出来吧。(视情况提示)

    4、引导幼儿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歌曲。

    导语: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这首好听的歌曲?

    四、引导幼儿进行对歌词进行初步的仿编。

    1、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唱得真好听,让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师:刚刚我这里又来一位客人小狗,她听见了小朋友的歌声,也想学一学这个好方法,我们一起来教教它吧!

    2、幼儿唱:小狗,学写信,想说我爱你,就画三颗心,不会签大名,就盖上四只脚趾印。

    3、出示各种小动物图片请个别幼儿上台边唱边表演。

    4、让幼儿起立,根据各种小动物头饰唱出仿编歌曲。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真棒,不仅唱好了小猫咪写的这封信,还会教其它小动物写信,如果这只小猫咪知道了肯定很高兴,说不定明天还会有礼物送给你们呢!那我们现在出去看看还有那些小动物,想要学习吧!

    五、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国学课件 篇4

    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麒麟阁

    临春乐

    鹡对鸠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鱼对(),鹡对(),翠馆对()。

    七贤对(),爱日对()。虎类()蚁如(),列辟对()。陈唱临春()。隋歌清夜()。

    空中事业(),地下文章()。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

    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

    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教学法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

    1、出示小黑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于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简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出示小黑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

    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寝不语,食不言。生:„„

    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书共20篇,每篇包括基于章,共有500多章。(出示《论语》的目录及一篇的内容安排)

    三、指导诵读

    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要求做到:读准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环节: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请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计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请同学们看到第二页,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

    师:这些语段全是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哪句话让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

    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按“镂空指示法”练习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今为用——格言美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语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我们今天仍然在用,请画出来。(学生用笔画)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这已成为一个成语,如果要表示自己谦虚好学的态度,就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成语不一定是四个字。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师:这是典型的四字成语。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这已成为格言警句。生:„„

    师:我们不难看出《论语》中凝练,思辨的语言是我们今天现代汉语的源头,我们在平常的说话中,作文中,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格言警句,就会增加你语言表达的魅力。

    四、总结

    老师最后还要把孔子老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请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弟子:年纪细小的人。弟(tì):同“悌”弟弟对哥哥的爱。师:今天的“弟子”指学生、徒弟,而《论语》中“弟子”指年纪细小的人。孔子老师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从这句话看出,孔子老师特别看重做人。同学们,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5.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6.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字

    “庭”字共()笔,第七笔是(),第八笔是()。“亭”字共()笔,第九笔是(),组词()。

    三、理解古诗意思

    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理解的意思是:()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

    1.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

    ,” 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2.假如你是“诗仙”李白,你会怎么吟诵《独坐敬亭山》—— 假如你是“诗豪” 刘禹锡,你会怎么吟诵《望洞庭》—— 这两首诗都描写的是(),要将它们背下来,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四、课后作业

    1、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默写古诗。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

    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初读古诗,并会填:

    (1)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2)通过朗读,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是“”句子导 学 设 计 或长或短”,叫(),也叫()。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3)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谙”的意思是:。

    “红胜火”的意思是:

    。“绿如蓝”的意思是:

    3.熟读古诗,知道:

    (1)《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

    (2)结合注释,想一想课题的意是:

    。(3)结合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联系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诗意。吟诵这首词,边读边体会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三、熟读成诵,体会诗意:

    1、在《忆江南》中,诗人把杭州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一句“

    ”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对昔日江南的美好回忆,成为了千古绝唱。

    2、其实,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我们都能感受到(),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积累下了名诗佳句:

    四、拓展阅读: 其二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课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五、课外积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清)王士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设计之 《弟子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做到。教具准备:音频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弟子规》总序。

    2、询问昨天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音频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 应勿缓;老师呼 应勿缓 ;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4、“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 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课外作业

    1、背诵“父母呼”。

    2、帮父母 收拾餐桌。

    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 【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 文化的热爱之情。

    2.加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的参与意识,在全校形成公共场合、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的风气。

    【活动准备】 古诗词朗诵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前辈们的悠悠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

    二、诵读经典 1.《迢迢牵牛星》 2.《春江花月夜》(配乐)3.《陋室铭》《爱莲说》

    4.苏轼的《水调歌头》

    5.(师)刚才咱们欣赏了这么美的诗词,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咱们开展一个竞赛好不好?咱们四个组,每组要说一个我限定内容的诗句,看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

    第一个题目由第一组说:谁能说出含有春夏秋冬字眼的诗来。第二个题目由第二组说:谁能说出含有动植物字眼的诗来。第三个题目由第三组说:谁能说出含有亲情意思的诗来。第四个题目由第四组说:谁能说出含有离别意思的诗来。

    三、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子孙代代无穷已,诵完经书唱诗词。

    美好的人生是文采人生,美好的人生是诗意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文采,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意吧!

    国学课件 篇5

    一、 教学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

    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

    2、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A、交流展示

    1 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

    2 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3 学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建议]

    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建议]

    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

    4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

    B、答疑解惑

    1 《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两则。

    2 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

    ① 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② 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③ 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

    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无论是何种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教学经典著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自己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但《论语》这部经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自己解决问题,势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们的这套丛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则都标有拼音,每一则后都有“经典注释”和“经典解说”环节,一定程度上已经帮助学生扫清了认读和理解的障碍,所以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消除了理解的顾虑,这样为放开教学、鼓励学生充分自学奠定了基础。

    3 交流汇报

    ① 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

    ② 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

    [建议]

    除了理解《论语》中的每一则的意思外,文字训练也可以适当地贯穿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达到知识的迁移。

    ③ 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④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画面:

    师:通过借助书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学习,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齐答:没有了。

    师:真的没有了吗?那么下面请大家做小老师了。这里有个问题你们思考过吗:“为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生1:说明这个人聪明,有创造精神。

    师:这种解释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还不够充分。

    生2: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说明是获得了过去连老师也没有讲到的知识,如果把这新知识告诉别人不就是老师了?

    师:嗯,有道理。虽然这则《论语》是我们刚刚学的,不过这个同学已经可以“为师矣”了,因为你已经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诠释。这就叫温故而知新。

    [建议]

    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为学生所吸收,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⑤ 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

    4 “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 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建议]

    本书每篇后都有相应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些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学生接受。

    “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

    ①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

    ② 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

    [建议]

    既然教材本身的语言文字就有和本则《论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当然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随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认知。

    5 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

    C、总结延伸

    1 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

    2 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

    3 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建议]

    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联系实际,自我提炼,说明他们已不仅仅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能被学生自由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经典才能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

    六、 教学随感

    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学经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

    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而言,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相反,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起点更高。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而在我们那一部部国学经典中积淀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髓都蕴含于此:其中有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对学生审美的熏陶。所以,我觉得国学经典教学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读经典著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国学课件 篇6

    【设计理念】

    《百家姓》都是由孤立的单字组织起来的,相互之间没有意义联系,要让二年级的学生诵读百家姓,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百家姓,以中国人有百家姓而自豪,设计采用了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对百家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对百家姓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诵读百家姓,感受传统文化的深远,产生当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准备】

    查找百家姓的有关资料。了解姓氏来历。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百家姓

    1.像老师这样来介绍你的姓,我姓......

    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自己的姓氏。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在古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姓氏,宋朝有一位书生将我们中国人常见的姓氏编成了一本书,叫《百家姓》。

    2.百家姓里一共收集了多少姓氏呢?其中里面还有单姓和复姓。百家姓收集441个姓,后人增加到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如:司马、欧阳、诸葛。

    板块二:背诵百家姓

    1.百家姓录音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后,齐读,一边拍手一边读,男女生对读,配乐朗读。

    5.整体背诵百家姓。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氛围中轻松地熟读成诵,化难为易,学生不再有危难情绪。)

    板块三:姓氏趣谈

    1.我们的姓氏是由我们的老祖宗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一直传到我们这里,我们的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们知道你姓氏的'来历吗?比如,我姓慕,说起慕姓的来历,还有一段历史呢。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

    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2.你的姓氏又有什么来历呢?与同桌说一说。

    3.派代表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姓氏。

    (学生知道自己姓氏来历,饶有兴趣地介绍自己的姓氏来历。) 板块四:了不起的中国人。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让中国人骄傲的英雄、名人、伟人。说说和你同姓的名人、伟人,说说他们的故事(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人、名人,同时生起一股敬意。)

    板块五:中国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

    1.出示“姓”字,猜猜“姓”是什么意思?

    “姓”是由一“女”、“生”组成,同一个女的生的即同姓,所以同姓的是亲人。

    2.我们的姓氏由祖先传到了我们这里还会传下去吗?你的姓会传给谁?

    3.教师小结:对,我们的姓会传给我们的儿子、女儿,再由你的儿子传给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只要有中国人,就一定会有百家姓,只要一叫出我们的姓名,世界上的人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国学课件 篇7

    时 间:20xx年x月x日。

    班 级:x年级(x)班。

    主讲人:xxx。

    活动目的

    1.通过宣传教育使学生懂得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的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民族振兴工程。

    2.进一步提高学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学会感恩。

    3.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饭菜好习惯,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营养餐也有一段时间了。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营养餐”吗? 学生交流。

    2.讲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由来。

    在20xx年x月底召开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厨房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餐计划”)的学校已全部“开餐”,近xxx万农村学生吃上营养午餐。全国已有上千所农村贫困学校,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建起了较为规范的学校厨房,能够为学生供应热食正餐。

    二、讲勤俭节约的故事

    1.指名讲自己知道的勤俭节约的故事。

    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

    三、学会感恩

    1.说议议,感受党恩。

    现在国家为我们每个同学免除学杂费、书费;还给每个同学提供营养餐,十年前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的?二十年前爷爷奶奶又是怎么样的?三十年前,四十年前呢?告诉我们你了解的情况。

    2.总结过去,鼓舞。

    xxx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沧海桑田,天翻地覆。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0多年的光辉历程,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富裕、幸福,都是党领导的好,都是党的政策好的结果。我们要心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今天的一切,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更加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3.齐唱《感恩的心》、《红星闪闪》。

    四、活动总结

    营养餐,对于改善学生营养结构、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享受营养餐的过程当中,要学会知恩、懂恩开始,学会感恩、报恩,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来自于长辈们的无限付出与努力。今天的营养餐也是社会发展、党对学生无限关怀的结果。因此,学生要学会感谢党的关怀,只有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的内心才有可能充实,人生才尽可能有更多的幸福。

    国学课件 篇8

    设计意图:

    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电影院,在餐厅,在商店。同样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排队或游戏时都会牵涉到序数,可幼儿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以《纲要》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地感知5以内事物的排序,体验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对于刚升上中班不久的幼儿来说,序数有点抽象,于是我们选择了给小区里的动物送信为题材,结合简单的二维坐标,让孩子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同时也对二维坐标有了初步的感知。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5以内的序数,并能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找到相应的楼层。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送信的快乐。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课件、每人三份任务卡、画笔、动物卡片、信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楼层。

    师:小朋友们,你们家住在哪一楼呢?今天有位小客人(小兔)想请你们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它住在第5层,我们一起帮它送回家吧。

    二、认识小区里不同屋顶的楼房。

    师:这是一个快乐小区,小区里的楼房有什么不一样?屋顶的形状和颜色不一样。

    三、帮邮递员叔叔送信,感知5以内序数。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们跟他一起去送信。

    (1)邮递员叔叔分别掏出六封写着地址的信,小朋友一封一封帮他找到收件人并送到指定的楼房。

    (2)邮递员叔叔掏出第七封信,信上只有收信人,没有地址,请小朋友帮忙找到收信人的地址,并将信送过去。

    四、布置任务,巩固练习。

    师:邮递员叔叔很满意大家的表现,他说小朋友们都很能干,他有三项任务想请你们帮忙一下。

    (1)出示三张任务卡,并讲解如何操作

    ①请你找出楼房里的动物住在第几层,仔细数好后标上数字。

    ②请你给小动物写信,把地址写到信封上。

    ③这是一个住宅联系表,请你把小动物送回家。

    每个小朋友带着三张任务卡,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认真把它完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做完后,请举手示意老师帮你检查。

    ②做完后,请把材料放到原来的位置。

    五、师幼一起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六、游戏:找信封。

    师:老师在柜子里也整理了许多信封,这些信是老师送小朋友的礼物。

    出示地址纸条,请小朋友根据地址纸条寻找自己的信封。

    师:每个小朋友的礼物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密码纸条,请小朋友按照自己的纸条来寻找自己的礼物。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上这节课,让我感到上课很轻松,不知不觉中在快乐声中度过了一节课但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提前下很多功夫,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这节课,每个幼儿都做到了积极快乐地参与,我很开心。我和幼儿配合的这么好,互动性好。幼儿喜欢做游戏,所以我将数学的概念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更为浓厚,对序数更容易理解。幼儿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以游戏方式生活的,应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3、要想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老师应该花更多精力来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这样才能构思更多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

    国学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领会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3、学习理解对比在论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民本思想和对比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提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句疏通与文段朗读

    一、教学导入:

    由孟子的“王道”思想,谈到“民本”思想,引入到本课教学。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然后齐声朗读课文。

    三、词语点读:

    1、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

    2、直好世俗之乐耳 直:同“只”,只是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第一、第三两个“乐”读yue,意思是欣赏音乐;第二、四、五三个“乐”读le,意思是快乐。

    4、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 举:全都

    5、兄弟妻子离散 妻子:妻子和儿女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第一个是“大王”,第二个是“行王道一统天下”的意思。

    四、一词多义理解:

    1、见

    A庄暴见孟子 拜见

    B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接见

    C父子不相见 见面

    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看见

    E居有日,扁鹊复见 进见

    F诚恐见欺于秦 被

    2、以

    A暴未有以对也 来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把

    C以啮人,无愈之者 如果

    D无以,则王乎 同“已”,停止

    E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用来

    F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凭

    3、直

    A直好世俗之乐耳 同“只”,只是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与“曲”相对

    C而直为此廪廪也 竟然

    D半皮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价格

    E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挺直

    4、举

    A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 全都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起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推荐,选用

    D举数人以训汝 列举

    E举大计亦死 发动

    F戊卒叫,函谷举 占领

    5、夫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句首助词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成年男子

    D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丈夫

    五、判断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情况。

    1、王语暴以好乐 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2、独乐乐,与人乐乐 前一个“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3、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4、今王鼓乐于此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演奏

    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疾病:生疾病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后一个):名词作动词,行王道。

    六、自读自译全文,然后解译下面的文段。

    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上》)

    2、与民同乐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优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大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4、为民父母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

    (这几段文字均较简单,容易翻译。翻译后,让学生说说每一段文字中,孟子的说理技巧。)

    七、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分析内容

    一、再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二、分析课文:

    本文记述了两次有关齐王“好乐”的谈话,表现了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庄暴与孟子的谈话。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齐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但这一部分的对话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冶,也许是孟子根本没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切有力。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这种以对话形式切入论题,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见手法。下文中孟子向齐王阐述自己的观点,仍是用对话方式切入。

    第二部分,孟子与齐王的谈话。这部分才是正文。这一部分又分为三层,前两层只是为了把齐王引入自己设计好的论题中,最后一层才是本文的重点。

    第一层(从“他日,见于王”至“今之乐犹古之乐也”),紧承与庄暴的谈话,再次提出论题。孟子与齐王的谈话,也从齐王好乐开始。但话不投机,齐王变了睑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是先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脸色,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承认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的立场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气氛并不融洽。如果此时孟子顺着齐王的话题去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雅俗高下,谈话气氛必然更为紧张,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也不可能达到。所以孟子转换谈话内容,再提前文与庄暴谈话时已提到的论题:“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不仅迎合了齐王,引起了齐王的兴趣,改变了谈话的气氛,而且巧妙地把谈话由音乐引入政冶领域。然后再补充一句“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既是承接齐王“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之言而来,又改变了原来的概念,进一步转换话题。先王之乐、世俗之乐和“古之乐”“今之乐”既相同又不同,前者雅俗的区分明显,后者无论今乐古乐,都有雅有俗。在偷换概念中,孟子巧妙地转换了话题。“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朱熹《孟子集注》)避开容易引起齐王反感的音乐的雅俗问题,借题发挥,巧妙地把音乐话

    题转为政治话题,既不丧失自己对音乐的一贯立场,又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

    第二层(从“曰:‘可得闻与?’”至“不若与众”),孟子果然改变了齐王的情绪,激起了他的兴趣,忍不住主动问道“可得闻与?”向齐王进说的时机似乎已成熟,但孟子并未就此开始阐发他的道理,而是再以两问进一步加重谈活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感情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既然齐王同意独乐不如与人同乐,与少数人同乐不如与多数人同乐,那么自然也就容易接受与民同乐的观点。

    第三层(从“臣请为王言乐”至篇末),经过前两层的铺垫,齐王在不知不觉中,终于说出了“不若与众”时,谈话条件已完全具备,孟子滔滔不绝“为王言乐”,但仍不是谈音乐本身,而是谈齐王的音乐和田猎活动在老百姓心中可能引起的不同感受,由此引出与民同乐的主题。这里,孟子没有讲枯燥的大道理,而是以两幅生动形象而又截然不同的画面的对比,来揭示是否与民同乐的不同政治效果:国君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造成人民“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局面,人民对国君怨声载道。国君在享乐时,也能考虑到人民的疾苦,人民能有安宁的生活,他们就会“欣欣然有喜色”,就会祝福国君身体健康。孟子在以两幅画面展现两种不同的政治局面时,分别结以“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和“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说明了造成两种不同政治局面的原因,点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最后以“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作结,进一步升华主题,与民同乐,推行仁政,人民归附,便能统一天下。

    三、分析写作特点

    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显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

    1、循循导人,借题发挥。

    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在与庄暴的谈话中,孟子只有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点出了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在与齐王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与齐王两问两答,从谈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齐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主题。

    2、对比和重复。

    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首……相告”和“举欣欣……相告”),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之音”和“今王田措……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论题。

    3、生动形象的议论语言。

    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的“变乎色”,写老百姓“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等。孟子在正面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完成课后练习一。(略)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略)

    六、完成课后练习三。(略)

    七、结合当代我国社会实际,提出“以德治国”的号召,这和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关系?(讨论)

    八、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

    国学课件 篇10

    国学培训教案:优秀国学经典课堂展示:《笠翁对韵》之《十二侵》

    一、提问引入课题

    师:“白对?”“红对?”(投影出课文内容)

    生答:

    二、揭示课题:

    1、生读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打开书本

    三、新授过程:

    1、听朗读(看书听录音)用铅笔勾画不认识的生字。

    2、重复一遍

    3、学生自读不认识的生字。(生没明白意思,齐读了课文)

    4、师拿出生字卡片,学生读,第二次重复,要求学每字读三遍。

    5、生听录音小声跟读(可惜学生没跟上,全大声读,且读得差)

    6、师教读(也不理想)

    文中“卞和三献宝”学生读成“三献玉”,并提出来说是“玉”而不是“宝”,师由此讲“卞和三献宝”的故事。

    7、一句一句读,读出对子的韵味(生读,读第一句)。

    8、全班齐读第一句。(一字对)

    9、读第二句(师范读,生学读)(二字对)

    10、读第三句(三字对)

    11、师由此讲欧阳修好学的故事,陶侃抓紧时间学习的故事。(勤三少,惜寸阴,茂树对平林)(个别读,齐读,男女分读)

    12、听“光阴”的由来(日晷,……

    13、讲杨震的故事(生读)

    14、由北京的冷引出春的意景(读这一句)(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

    15、由此想起《春晓》、《》,再读此句。

    16、自由读下一句

    国学课件 篇11

    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 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诗导入:

    师: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背诵几首名篇(慕剑青、蔡兴辉领诵)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

    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 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

    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3、听故事: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人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

    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

    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二、录音范读,学生倾听。

    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四、自由背诵

    五、总结:集体背诵。

    国学课件 篇12

    国学培训教案:《老子》之《处世》

    课前热身:1、师生互相简介

    2、了解课外知道的老子知识

    3、水字的演变过程

    4、含水字的成语:水道渠成、自相水火……

    一、揭示课题,由水引入课题《处世》

    1、生读课题

    2、自悟“处世”的意思

    二、新授

    1、师范读课文(配乐、投影)

    2、生齐读课文

    3、生自荐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

    5、生自荐朗读

    6、默读课文,按要求学习(投影)

    (1)第八章,老子希望人们拥有怎样的品性,怎样处事?

    (2)第六十三章中,老子提出了哪些处事原则?

    (3)借助文中的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7、生回答以上内容。(相互交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的七善)

    生答内容:(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插入课外延伸中找到的相关句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积足跬步,无以致千里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熟读成诵(投影)

    9、配乐背

    三、拓展

    1、欹器(看剪辑画片)

    2、抽生回答:你看了,觉得欹器是个什么东西,说明什么道理?(生答:谦受益,满招损)

    3、格言:上善若水(见前面画横线处)

    4、原班学生画的画:(1)上善若水,(2)水利万物而不争,(3)四名格言全画出来了。

    5、老子的格言不仅记在脑里,还要用于生活,学会处事哲理。(提出希望)

    国学课件 篇13

    活动七 灿烂的童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 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 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 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六: 无价的亲情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 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 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 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活动五: 感受秋意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 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四:美丽的祖国风光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 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 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三:风光无限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 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 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 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活动二:品读名诗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 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 诗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b.江碧鸟逾白,________。c.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 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 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 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活动一:春意诗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春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大家知道吗?对前面我们刚学习过一首 他写的秋天的诗,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色。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来表 达自己的情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沐浴在春光中,我们感到分外的惬意;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获颇丰。让我们大 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国学课件 篇14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下面是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日有所诵》中的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老子》、《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的选萃;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等。)以及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0首;优秀儿歌童谣30首。

    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15首;《三字经》选萃。

    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优秀中外现代诗文10首;《老子》选萃。

    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5首;现代诗文10首;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十则。

    五年级:《诗经》4首;《陋室铭》;《短歌行》;《礼记》:《学记-教学为先》、《不食嗟来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现代诗文10篇。

    六年级:《木兰诗》、《满江红》、《岳阳楼记》、《劝学》(前三节)、《师说》、《大学》选萃;现代诗文10首。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晨间背诵。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诵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跟踪性评价的方式。依照“熟读成诵”的特点,评价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采取“每周评价”、“每月评价”、“每学年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

    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二晨会。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全班或小组齐诵通过。

    2、每月评价

    评价时间是每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的阅读课。依托全校少先队大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3、每学年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每学年一级,共6级。由语文教研组长组织老师考核六年级,由年级负责人组织部分优秀学生考核其他年级,如:六年级考核五年级,以此类推。

    4、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鼓励学生跳级考级。(提高:为7—9级)

    各级测评内容:

    一级:

    1、古诗:《咏鹅》、《草》、《静夜思》、《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清明》、《锄禾》、《一去二三里》、《画鸡》。

    2、自主背诵5篇。

    二级:

    1、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迟日江山丽》、《

    赠刘景文》、《江南春》、《悯农——春种一粒粟》、《忆江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寻隐者不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

    2、《三字经》从开始至“此十义,人所同”。

    3、自主背诵5篇。

    三级:

    1、古诗:《游子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日》、《咏柳》、《回乡偶书》、《小池》、《山行》、《竹里馆》、《江雪》。

    2、《老子》从“道可道”到“道法自然”。

    3、自主背诵5篇。

    四级:

    1、古诗:《游园不值》、《乐游原》、《村居》、《春夜喜雨》、《七步诗》、《滁州西涧》、《浪淘沙》、《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

    2、《诗经》(关雎)、《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一、四、六、十四、十五、十六章)。

    3、自主背诵5篇。

    五级:

    1、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梅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别董大》、《赠汪伦》、《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宿建德江》、《长歌行》、《望天门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赠花卿》。

    2、《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九章》(1、5、8、9、10、14、17、24、25章)、《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3、自主背诵10篇。

    六级: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渔歌子》、《寒食》、《竹枝词》、《乌衣巷》、《望洞庭》、《元日》、《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夏日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论语》——《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3、自主背诵10篇。

    七级:

    1、古诗:《示儿》、《四时田园杂兴》、《题临安邸》、《墨梅》、《石灰吟》、《竹石》、《己亥杂诗》、《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望》、《过零丁洋》。

    2、现代诗文:《鸽子》、《西湖的女神》、《雾》、《等了许久的春天》、《深闭的园子》。

    3、寓言故事五则:《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拔苗助长》、《鹬蚌相争》、《自相矛盾》。

    4、神话故事两则:《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5、自主背诵10篇。

    八级:

    1、古诗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望岳》、《乌衣巷》、《初春小雨》、《卖炭翁》、《如梦令》、《西江月》。

    2、现代诗文:《春晨》、《荷塘月色》、《断章》、《春》、《月》。

    3、寓言故事五则:《愚公移山》、《螳螂捕蝉》、《卖椟还珠》、《曾子杀猪》、《朝三暮四》。

    4、神话故事三则:《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嫦娥奔月》。

    5、自主背诵10篇。

    九级:

    1、现代诗文五篇:《生活是美好的》、《春水》、《笑》、《沙扬娜拉》。

    2、《诗经》——《子矜》、《鸡鸣》、《短歌行》、《陋室铭》、《大学》第一章。

    3、自主背诵20篇。

    【国学课件(范本十四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