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最新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合集11篇)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发表时间:2023-12-07

    最新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合集11篇)。

    笔者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建议您能够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以便随时掌握最新情况。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教案和课件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便草草编写。教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4、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5、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探究文中“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仔细阅读,复述故事情节

    2、难点: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之后,从友情、亲情等多角度引导,让学生得到新的启示

    三、教法、学法:

    1、教法:研讨式、启发式、情感式教学

    2、学法:多角度探究、创造性阅读

    四、教具:

    电脑、电视、课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1)让一个同学读“导语”。

    (2)“导语”补充:“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2、默读:

    默读要注意速度,要求4~6分钟看完。默读后要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3、复述故事情节: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五十七年前的一个夏天)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六个;内德、杰利)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大约二十米高;二十的三分之一米高)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3)根据复述,检查默读的效果。

    4、字词教学:

    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P10)。

    5、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一步一步从山下走下来;面对困难,敢于跨出第一步。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化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那样只会增加你的恐惧丧失信心使你不敢跨出战胜困难的第一步。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P9)

    第二课时

    1、多角度阅读

    (1)学习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探究问题。

    范例引导:(先是角度举例,然后让学生先探讨,再做引导和解说作为举例。)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就孩子,孩子自己的能力将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教训孩子的,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

    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投影)

    (1)时隔年,。

    (2)我一直牢记着叫我不要的训诫。

    (3)向攀爬。

    (4)有人啜泣。

    (5)正纳罕。

    (6)暮色开始四合,。

    (7)暮色苍茫,。

    (8)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9)带着的口气说。

    (10)我小心翼翼地。

    (11)我的信心大增。

    (12)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3、分角色朗读表演。(学生分饰父亲和儿子,要求入情入景色。)

    4、练笔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当堂没有完成的,课外完成。

    三、教学后记:

    本文学生很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很高,对于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活动很成功,单学生还不善于提问,因此,多角度阅读还存在一定困难。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3.把握“我”脱险时的心理变化。

    4.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2.把握“我”脱险时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孤胆英雄》视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孤胆英雄》视频。

    二、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

    四、字词积累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

    瘦骨嶙峋、高不可攀、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五、整体感知

    (一)

    1.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他们一起在这闷热天里做了什么事?

    4.那座悬崖有多高?

    5.“我”遇到了怎样的麻烦?

    6.最后“我”是怎样脱险的?

    (二)归纳复述课文的方法

    1.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六要素。

    (三)复述课文

    的日子,当时和一起的五个,因为了,于是决定去,在这一过程中,我被困在悬崖上,进退不得,后来在的引导下,我一步一步地爬下了悬崖。

    六、研读文本

    研读:认真阅读“脱险”这一部分(16-22段),思考:

    1.“我”是如何在父亲的指点下爬下悬崖时,当时“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明确: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2.“我”从这次冒险脱险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明确: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

    小悬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

    大人生: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取得成功

    七、总结全文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作者通过童年的一段经历阐述了一个人生大道理,实际上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往往也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你们是否注意到呢?

    明确:举学走路、学骑自行车例子互动,让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感悟人生道理。

    八、布置作业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3

    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勾画关键词句,梳理情节,理解文意。

    2、通过细节揣摩典型环境下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形象。

    3、多角度挖掘故事所蕴含的生活道理,积累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细节、关键词句揣摩情感、把握形象、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多角度思考文意,联系生活,积累经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冰心《谈生命》中的形象比喻,引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话题:生命像东流的春水,她勇敢地向前流着,一路上,她享受着所遭遇的一切,大海是她最终的归宿。是的,溪流往前一步是江河,江河再往前一步便是宽广的大海,你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便不一样了。

    二、认一认字词(预习检测)

    附和(hè)、晕眩(xuàn)、、哄堂大笑(hōng)、抽噎(yē)

    恍惚(huǎng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突兀(wù):文中为高耸的样子

    参差不齐(cēncī):高低长短不一,形容水平不一。

    三、说一说故事(预习检测)

    默读、圈划关键词句,组内交流。

    思考:1、找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概述故事内容。

    概述示例:在费城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我和五个小男孩因为游戏玩厌了,决定去爬悬崖;小伙伴们爬上了悬崖丢下我绕道回家,我因为害怕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最后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了悬崖,成功脱险。

    2、圈划关键词句,或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概括,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爬悬崖前:犹豫不决

    开始爬悬崖:紧张恐惧

    父亲鼓励指导后:有了信心

    回到地面时:成就感、骄傲

    3、经历了这件事,作者得到怎样的人生经验?(朗读主题段(末段),圈划关键词)

    ①遥远的岩石有别的深意吗?(巨大的困难,难以实现的目标)

    ②这里的“一小步,再一小步”和作者离开悬崖过程中的“一小步”含义一样吗?

    (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化有为无)

    ③在解决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精神品质?(坚持、自信)

    概括示例:面对困难时,不要被困难吓倒,应该设定轻松容易的目标,逐步把困难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充满信心坚持下去,直至解决困难,这样,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小结:叙议结合、以小见大

    四、品一品句段

    1、默读7—22段,圈划你认为精彩的词句段,做简要批注,组内交流后学生发言。

    思考:①文章是如何逼真地表现我在悬崖上的恐惧?

    (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环境等描写)

    2、默读19—28段,思考问题,圈划词句,批注,组内交流后学生发言。

    ①父亲是如何引领我脱离险境的?找出概括的段落并朗读(27段)

    ②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睿智、沉着冷静、能给予正确建议,善于鼓励)

    ③父亲到来之后,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恐惧绝望—恢复自信---成就感、骄傲)

    小结:细节描写

    五、谈一谈启示

    多角度思考文本,联系生活,各小组交流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1、这个故事还能给你哪些感悟?

    示例:成长路上有个好父亲多么重要;恐惧是最大的敌人,人有时候是自己把自己打败;人保持自信勇敢的生活态度;困难时能伸出援手的才是真正的朋友;对于危险不应贸然尝试;危险来临时应保持镇静,寻找时机摆脱困境等等。

    2、能说说生活中的其他现象或经历给你的启示吗?(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表达)

    六、小结:再次感悟,诵读汪国真《旅程》

    旅程汪国真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七、作业:1、完成练习册习题2、小练笔①设置情境,写一段以心理描写为主的文字,200字左右;②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历,用叙议结合(一叙一议)的表达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生活给你的启示,200字左右。二者任选一题。

    教学反思:2016版的语文教材把《走一步再走一步》更改为自读课文,课堂上所呈现的应该是学生自读成果的展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产生新的成果,进一步养成学生默读圈点勾画作批注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由浅入深,由整体把握到局部品析感悟,由多角度理解文本拓展至感悟生活,老师充当一个主持人,组织、评价学生活动,推进课堂进程。本课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既要让学生学会品读文本,也要学会品读生活,从课堂的讨论交流来看,重难点得到了较好地突破,作业中小练笔的设置意图为学习文本的写作方法,从课后的作业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认真交流,有效讨论,积极发言,且质量颇高,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和生活经验,这得益于日常的阅读习惯和素材积累,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素材积累应坚持下去。

    对初一年学生而言,和本册其他篇目相比,本文篇幅相对较长,内容相对较多,1课时的安排较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进行合理地取舍,比如可以去掉文中父亲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必贪多求全;教学环节的安排亦可以优化,如经由生活中现象或经历谈感悟启示这一环节可置于课后作业来完成,可以腾出时间放缓课堂节奏;碍于时间关系,有的学生发言得不到及时的评价,有的学生已举手却得不到发言机会,错失了许多精彩。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

    一、积累知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道路上也是充满坎坷的。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 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三、检查字词

    给加粗的字注音:

    嶙峋 啜泣 点缀 辍学 呐喊 头晕目眩

    颤抖 训诫 迂回 凝视 耸立 小心翼翼

    四、通读课文

    (学了生字,让我们带到课文中读读。)

    1、如果可以分成两部分,你会把那一竖画在那里。

    2、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继续回答。

    3、划到15节,为什么怎么分?

    五、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准备复述一下遇险这部分。

    (复述时课本应合上。)

    要求:把时间,地点,人物,为什么去冒险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要复述出来。最好是用自己的话来说。

    2、分角色朗读。

    角色准备:我、内德、杰利、母亲。

    ⑴ 母亲这个人物的性格很重要,要把握好,因为她对于说明我的身体状况及性格形成的原因,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表演时应注意通过精神、动作、语调、语气等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把握我、内德、杰利等形象的不同性格特征。)

    ⑵ 对学生遇险表演进行评价。同时侧重对我的形象进行讨论。

    ⑶ 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下脱险经历这一部分。这部分是围绕这样的一个 心理变化来写的。

    ⑷ 请围绕:(毫无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桌互相复述一下。

    ⑸ 要求:和上面的一样。

    ⑹ 通过对本文的复述,作者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人生道理?

    (用自己的话概括。)

    六、课后小节

    这节课我们先学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体会一下人生哲理。

    七、板书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遇险

    脱险:毫无信心──有了信心──信心大增

    八、作业

    完成作业本5~8。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5

    执教:郭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品味描写心理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继续默读,厘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学会积极主动地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品味描写心理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学会积极主动地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单元主题:人生价值)

    二.查:预习

    字音(会读)、字词(会写)、词义(会理解)、作者背景(了解)

    三.问:文章中记叙文的六要素(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导

    1.概括文章大意: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整合六要素)

    2.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层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四部分各是什么?

    3.自主合作探究第一、二部分:抓住人物心理描写的写作特色:环境和动作描写来烘托以及直接描写。

    4.自主合作探究探究第三部分: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5.感悟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包含的人生哲理:自信、走好第一步,坚持下去。

    五.课堂小结

    总结文章主旨:困难就是再大也要“看”小,相信自己,先走好第一步,然后逐步克服困难,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六、知识拓展:托尔泰诗歌《我的祈祷》和诗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引导赏读。

    七、练

    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毫无信心——————信心萌发————————信心大增————————巨大成就感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6

    (一)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文导入:

    心理学家曾做一个实验,将一只饥饿的鳞鱼和一群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鳞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还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烈地进攻,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玻璃挡板拿开,鳞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 来游去,放弃了最后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同学们,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明确】同学们的说法各有所不同,但都说明了当失败和挫折接踵而至时,不要放弃不懈努力,否则,难以求得生存或取得事业成功这个道理。而放弃最后的努力,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机会,这是一个失败的事例。但在我们身上刚刚发生了一个成功的事例,那就是这次的军训,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照片定格的是我们的笑容,那是回头看困难时得意的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美国的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也是一个成功的事例。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泛读课文,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老师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生词的方法练习读准音。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三)研读和赏析

    自由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回答)

    1、 复述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合作探究:(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1﹚、“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2﹚、“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3﹚、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4﹚、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你从中感悟到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6﹚、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明确: ①、“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②、“看见了。”我说。

    ③、父亲说:“下来吧,晚饭做好了!”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

    2、字词作业,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3、领会这件事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听、写训练)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

    2、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

    明确: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

    2、合作探究:(投影显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点评。)

    ﹙1﹚、找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明确: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明确: 最初 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 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 巨大成就感

    ﹙3﹚“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明确: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4﹚、“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三、 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

    板书:

    事 小 实

    理 大 虚

    四、体验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

    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五、拓展与延伸:

    张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躯体瘫痪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坚强的毅力自学完中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且成为医学博士,作家,成为当代青年学习楷模,以此谈谈自己今后如何走出人生之路的困境。(这一题是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教师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寄予的生活哲理。

    2、初步学会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他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

    2、他所采用的方法就跟课文题目一样,采用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把大困难便成小困难,逐一克服,终于取得成功。

    讨论: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联系自己在文峰职业中学的住校生活]

    [明确]

    1、我很想家,很想回家看看爸爸、妈妈。

    2、以前的我对父母依赖性很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衣服要自己洗,生活要自己照顾,现在六天了,我想我会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的!……

    [小结]大家提到了“依赖”,我想雄鹰教小鹰学飞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鹰妈妈为了让小鹰学会飞翔,就把小鹰从悬崖上的窝中推了下来,小鹰拼命的拍打翅膀,重重的掉在地上;鹰妈妈又把小鹰叼到窝中,又一次次地推了下来,终于小鹰也学会了飞翔。

    可见在困难面前,只有知难而进,鼓起勇气和信心,就像同学提到的“不要气馁,坚持到底,成功就在终点等你!”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生字词语。

    2、默读文章,复述内容。

    出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可小组交流,也可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脱险”的过程这个重点。

    3.这件事给你哪些启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你能用一些名言来表达这个哲理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合作探究。

    联系你的生活,讲讲你“吃一堑,长一智”的经历,把你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让大家都变得聪明起来!

    四、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

    [教师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

    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

    1、有感情地朗读脱险部分(分角色朗读)

    2、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这段话中,哪些语句让你得到了启示,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二、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讨论: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或者抗梯子把我抱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三、课堂小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并能复述课文。

    2、在朗读中品味我冒险、脱险时的心理感受。

    3、学会从不同角度阅读,以父亲、小伙伴等为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这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如何脱险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其中蕴含着什么哲理呢?

    二、默读

    要求:

    1、注意速度。

    2、内容:什么险?如何脱险?传递了什么哲理?

    3、要求不看书复述。

    三、复述

    1、复述前的准备。

    (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什么时间?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悬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2、复述:

    ⑴ 自己放声准备。

    ⑵ 班上复述。

    ⑶ 学生评。

    ⑷ 教师评。

    ⑸ 总结经验。

    四、冒险过程中,着力写我的心理感受,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五、脱险过程中则真切得写出了我在父亲帮助下心理变化过程,能找出原句并进行概括吗

    六、理解题意,你能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吗?文中有帮助你理解的关键性语句吗

    第二课时

    一、变标题(理解内容)

    可以从不同角度自拟标题,有如下说法:

    第一次爬悬崖、脱险、永远不能忘记、战胜恐惧、八岁的记忆、最初的那一步、星光下的悬崖、当朋友离我而去。

    二、变语言(体会深意)

    文中许多语言是值得细品的:

    1、那是费城七月里的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至今还能感受得到。将这句中的至今去掉,感受得到换成回想起来,比较一下效果。

    2、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鲜峰,将句中的只有去掉,比较一下效果。

    3、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改为我瘦骨嶙峋,心在胸腔里冬冬直跳效果如何?

    4、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去掉终于,将尽量改为努力,效果如何?

    5、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这句话似乎不合情理,改为我忍不住啜泣起来效果如何?

    6、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将这个句子末尾的感叹号改为句号如何?

    三、变角色(认识人物)

    学生分别以内德、杰利、父亲的口吻讲述这一故事,注意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内德是那些不关心我的孩子们当中的一个,他也是那些无情嘲笑我的孩子眼中,我是一个可笑的胆小鬼,他在这整个事情当中,心理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又是如何做的?事后有没有再反思自己?

    四、变结局(拓展思维)

    如:杰利找的是我的母亲。

    杰利没有找到我的任何亲人。

    杰利在途中劝说伙伴们一起回来帮助我。

    杰利被伙伴们恶作剧地拉走,不允许他去报告我的家人,也不允许他独自来帮助我。

    五、变环境(引发想象)

    我长大后,有一天,又遇见了类似的困境,(这种困境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在那种不同的环境中,我的所想所做又是如何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2、乐于参加说说、演演形式的文学活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蓝色纸条小路,小弟弟图片,小乌龟图片,大白鹅图片,小灰兔图片,大鸵鸟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羊村”吸引幼儿注意,导入活动。

    1.教师:今天施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玩,要不要看看?是哪里呢?

    2.出示“羊村”照片,观察画面内容。

    3.教师:画面里面有谁?喜羊羊的家名字叫什么?羊村里面有什么好玩的?

    4.教师:好,我们准备去羊村啦。你们看,羊村前面有一条路,有一条小路通向羊村。施老师这里呀,你看,也有一条玩具的、蓝色的小路。施老师老师在桌上放了这么多蓝色的小路,你去找一条好吧?找好了赶快站在他面前。赶快,快点去找,桌子面前找到这样一条蓝色的玩具小路,找到了就站在他面前。找到了没有?

    指导策略:问题引发幼儿对PPT图片的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角色。引导幼儿将“小路”放在空处,别做“挤羊羊”,这样的方法幼儿喜欢。

    二、观察画面,模仿不同角色走路的动作,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观察“小弟弟”

    (1)教师:到羊村去,对了,羊村有一条小路,我们要到小路上去。可是,走到小路上一看,小路上来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是谁啊?小弟弟是怎么去的?一步一步走的。小弟弟一步一步走啊走!

    (2)模仿小弟弟走路神气的样子。

    2.观察“路边的花园里”和“小弟弟的脸”。

    (1)教师:现在去羊村的路上有个花园,观察花园里“1”的事物。

    (2)小弟弟的脸上有什么东西是一个的。

    3.观察“乌龟”

    (1)教师:小弟弟一个朋友在路上走,可是走着走着在路上碰到谁了?小乌龟

    (2)教师:爬的,怎么爬的?这样爬的。真像哦。好了,小朋友们,做小乌龟爬回位子。一步一步爬啊爬。小乌龟和小弟弟,他们两个,一路上爬啊爬,模仿乌龟走路。

    (3)教师:现在路上是几个朋友?

    (4)教师:那我们去自己的`蓝色小路上放上小弟弟和小乌龟吧。

    4.观察大白鸭,模仿大白鸭走路的动作

    (1)教师:小乌龟和小弟弟,他们两个,一路上爬啊爬,爬着爬着,看看遇见谁了?谁啊?

    (2)教师:学一学大白鸭走路的样子。是怎么走的?这叫什么?摇着走的。谁会想大白鸭一样的,摇啊摇啊的走路的?会吗?谁来?跟音乐一起试试看哦。像大白鸭一样,摇着走走看。大白鸭走路摇啊摇。谁摇的最厉害?

    (3)模仿大白鸭大步走路的动作,大白鸭走路摇啊摇。

    (4)教师:现在路上的朋友多不多?一共有几个呀?

    5.观察小白兔,模仿小白兔走路的动作。

    (1)教师:现在三个小朋友在路上了,这时又遇见睡了?

    (2)教师:小白兔走路一步一步跳啊跳。

    (3)教师:现在路上的朋友多不多?一共有几个呀?

    6.观察大鸵鸟,观察大鸵鸟的样子。

    (1)教师:这时候又来了一个朋友,是谁呢?

    (2)教师:大鸵鸟的腿长长的,他走路的时候是长长的跨着走的,谁来学学大鸵鸟的样子?跨着走?大鸵鸟一步一步跨啊跨。

    三、将五个朋友尝试有序地排列。

    看看小路上总共来了几个朋友呢?5个

    第一个朋友是小弟弟,第五个是大鸵鸟,第二三四个是谁呢?去你的小路上排好队。

    四、一起去“羊村”结束退场

    1.老虎出现

    教师:五个小朋友就在路上走啊走,他们走到羊村去了,可是走着走着,听,碰到谁了?谁来了?小动物吓坏了,谁来了?“啊呜、啊呜……”这是什么声音?谁来了?怎么办?

    2.教师:原来是一只善良的老虎啊,好,我们跟着老虎一起笑眯眯的,一起去羊村了。我们走,大老虎一步一步爬啊爬,看,到羊村了吗?我们一起到羊村去玩了,跟老师再见。我们可以继续去羊村喽!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10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亦或是迎上去?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二、整体感知,复述故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明确:父亲。

    那是父亲对谁说的呢?

    明确:对儿子说的。

    父亲在什么时候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明确:当儿子在半山腰,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各抒己见,请一个同学小结几个同学的发言。)

    回顾记叙文的六要素,并板书: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根据六要素来复述课文。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三、精析课文。

    1、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那句话体现出来了?

    明确: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3、题目的含义该如何去理解呢?

    4、教师小结: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地走下去。

    四、品读课文。

    1、我之所以能脱险,是因为父亲得帮助,他的帮助使我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课文18-21自然段)

    教师小结,并板书:

    有了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脱险)

    2、“我”被弃悬崖,内心充满的全是害怕,但文中却无这个词,哪些词语表现了“我”的这种感受?读8-15自然段,找出这些词语。

    教师小结,并板书:

    (遇险)毫无信心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文中最生动、最细腻的就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得恐惧感。这种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读课文16-21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如果是生活中你的父亲,他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教子有方的父亲,他深知孩子的路还得靠自己去走,不合适得“扶”是害而不是爱,孩子需要的是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父亲用心良苦边鼓励边指导的做法终于获得了成功。

    4、分角色朗读16-21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指名点评。

    五、小结。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在这人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只要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有收获。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到达理想的彼岸。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坚强与坚持”的文章,摘录或背诵其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示例:这是一位父亲面对自己那陷入困境的儿子说的一番话:“你知道水是怎样流出大山的吗?”“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把它冲垮,不能越过它,就学会转弯,绕道而行,借势取径。记住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是机遇,是希望!”“即使流动过程中遇见了深潭,即使暂时遇到了困境,只要我们不忘流淌,不断积蓄活水,就一定能够找到出口,柳暗花明。”

    遇见困难,努力了,无法消灭它,不如像流水一样,在大山旁边寻找较低处突围,也一样能够走出困境,达到远方,实现梦想。

    最后,让我们以残疾少年吴强一首诗歌共勉: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路尽无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篇11

    1、学会速读,把握记述文六要素,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课文的能力。

    2、学习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生活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二、检查预习

    字音闷热(mēn)玩弹子游戏(dàn)不能动弹(tán)全身颤抖(chàn)着眼(zhuó)

    卜卜乱跳(bobo)连攀带扒(bā)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xún)

    常用词语训诫迂回凝视啜泣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默读课文,复述大意

    1、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默读。默读就是要求带着一定目的,不出声、非常快速地阅读。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就影响阅读速度,“手指”同样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

    回忆故事要点: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的还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4)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

    (5)故事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6)故事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2、我们现在根据归纳的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这个故事,注意复述时在事情的经过部分要详细一些。

    五、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5、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现知识转化、延伸。)

    2、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

    七、作业

    1、积累生字词;

    2、将你的读后感写成一段文字。

    【最新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合集1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