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论坛课件(实用十一篇)
  • 论坛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15

    论坛课件(实用十一篇)。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坛课件(实用十一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论坛课件 篇1

    师:苏东坡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朱熹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有很多。你在平时积累中知道哪些呢?

    师:一代诗圣的经验之谈。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3:因为这里的“见”是“显现”的意思,所以读“xiàn”。

    师:看来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好。还有吗?

    师:这是一个成语。用现代汉语说,是什么意思呢?

    师:好,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从这本书中选取的十则。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刚才大家所说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诗,还有不少成语直接取典于古诗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这些文言古诗和成语都具有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平时我们说话作文能运用成语或引用诗句可谓是一件快事。相信我们能学好古诗及成语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呢?

    师:正如刚才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点评:围绕读书,由学生所熟悉的成语及古诗词导入,将学生的积累带进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时也由学生总结出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作家作品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生2: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响的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其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不朽贡献,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生3: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师:这一个故事正好在我们今天要学到的格言中有一句类似的文言句,一会儿读的时候请大家再来作答。

    生4:孔子因他的刻苦好学,终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现在,人们都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孔子的像身长6.4尺,号称“长人”,给人感觉高大、庄严。

    师:大家可以参看书上插图。我感觉到的不仅是高大、庄严,我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子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点评: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利用资料、资源共享,对于今天的信息时代不失为一种高效之举。对《论语》及孔子的了解也为下面文言文的学习张本。

    1、师: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师:你很会倾听。你刚才说的“关键字”是哪些字?

    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故读“”;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rǔ”。

    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好方法。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了解即可。你能否再举一例?

    生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就是通“现”。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的“强”通“僵”。

    点评:根据学生的朗读及评价归纳出了读准字音的方法,对文言特殊现象的讲解适可而止。

    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

    点评:适时引导学生做读书卡,并及时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学机智。

    2、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的学习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

    生5:前七则比较好懂,第八则的含义我们这一组不太明确。

    师:哪一组的同学来帮他们解决?最好能“授之以渔”。

    生6: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师:请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齐读这一则,读准节奏。

    点评:通过理解文意读准节奏,行之有效。在读中做“难句理解”读书卡,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学生自己交流解难方法。时时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习的人,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一则中还有两个词语被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是哪两个?

    师:像这类成语在《论语》中还有很多。除了这两个,你还知道哪些呢?

    师:看来你的阅读面很广。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

    点评:成语是古今汉语的`桥梁。通过对成语的摘抄,既走进了文言文,又增强了现代语的积累。

    生10:所谓“学习”就是既要“学”(学道理)又要“习”(练习、温习),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

    师:好比游泳,先学游泳知识,再下水实践。谈学习方法的还有哪几则呢?

    生11:“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我们回头再来看看关于孔子被那个七岁孩子拦路的故事,孔子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话呢?

    生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14:我联想到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师:两位同学都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看来是真正理解了。不错,这两句讲的都是随时随地要注意学习。那么由这一句话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哪些成语呢?

    师:其他几则,是关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没有你喜欢的呢?

    生17: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我喜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关于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

    点评: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格言警句当堂背诵,背出韵味,既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又培养了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自然地得以实现。

    论坛课件 篇2

    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所见

    2、指名读题,齐读

    3、解题:寻,寻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所见,亲眼看见的情景。

    4、简介作者:

    贾岛是大家熟悉的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提起他,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了是用推门好,还是敲门好,他费尽心机。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只知道贾岛炼字上的工夫。然而这首诗却句句明白如话,字字平淡无奇,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推敲、玩味的。

    袁枚: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写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灵巧清新,语言明白流畅。

    二、读诗

    1、这两首都是五言绝句。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2、齐读

    三、解意

    1、指名说字词义

    2、连起来说诗歌大意

    四、品境悟情

    1、过渡:两首古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这样还不够,我们还应该细细品味它们的妙处,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你一招:让我们穿越时空,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投影出示画面)想象你现在就已经成为了苦吟诗人贾岛,你一直想去寻访自己的一位隐居山林的好友。在一个深秋的早晨,你骑上心爱的毛驴,悠然行走在曲折蜿蜒的山间小路上,此时此景,让你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杜牧的诗句来:(谁接下去?)

    4、你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想象说话。

    5、不知不觉,你来到了一棵参天古松下,迎面走来一个童子,你赶紧上前询问。(投影出示三问三答的填空)

    同桌分角色进行对话。(三问三答,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几起几落。)

    指名表演

    6、师讲解:

    全诗只有区区20字,却涉及到三个人物:诗人、童子、隐者。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隐者,因为他是寻的对象,是诗歌主要描述的人物。可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我们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气质、品格等。但细心品味,深入一想,又感觉每一句都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救人,他真正的隐者身份,超凡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都隐隐约约地暗藏在每句诗的背后,在画境深处时隐时现。诗人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给我们读者以无穷的想象,这正是它的妙处所在。

    7、再读全诗,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练习背诵。

    五、小结

    告别隐居深山的贤士,下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袁枚一起,去感受田园风光的恬静,乡村生活的闲适。

    论坛课件 篇3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是谁在唱歌?

    背景: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一首古诗《所见》,全文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在此之前,学生学的古诗并不是很多,也较少接触古文,对于一些古诗词理解不清楚。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重在让学生朗读感悟,而不能由教师通堂讲解,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更应把重点放在吟诵上。在小学一年级教学古诗时,不再要求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更多的让学生自己朗读感悟,虽然如此,也并不等于教师对于诗句的意思根本不加指导,而使其放任,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我在课堂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案例描述:

    我教学《所见》这首古诗,学生初读古诗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诗的意思,当然,是一句一句逐句理解的。第一句牧童骑黄牛学生较易理解,虽然他们之前不知道牧童的意思。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学生和我都兴奋了起来。以下是教学片断:

    师让生齐读第二句:歌声振林樾。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生没动静,可能被振林樾三字吓倒)

    我一见状,改从最简单易懂的歌声开始,学生开始活跃了,马上有一生说:是蝉在唱歌,而且声音很大,整个林子到处都是它的声音。(因为我在初读古诗时为了让没见过蝉的学生熟悉蝉而和他们解释,最突出提到的就是蝉在夏天最明显的就是在树上叫,学生则意会为唱歌)

    师问:歌声到底是指牧童的还是蝉在唱歌?

    生:是蝉在唱歌。

    另一生:应是蝉,因为蝉在夏天会唱歌给我们听。

    (经过两位同学肯定,班上同学竟再没异议,可能我讲的蝉叫声太深入人心了。)

    师:不用着急,同学们都认为是蝉在叫,老师却好像觉得更可能是小孩在唱歌。那么到底是你们对还是我对呢,到底谁最后赢,请继续往后读:

    生:意欲捕鸣蝉。

    生:老师,鸣蝉是说蝉在叫,是蝉在唱歌。

    另一生:百鸟争鸣就是和鸣蝉的鸣是一样的。

    生:我们是对的,我们赢了。(学生欢呼雀跃,为自己能找到证据说服我而高兴万分)

    师:不到最后还不知谁输谁赢呢,请继续读最后一句:

    生:忽然闭口立。

    师:请全体同学做闭口立的动作。(生踊跃)

    师:小孩闭口,为什么闭口呀?

    有生曰:因为一开始他没有闭口,他在唱歌。

    师:由此可见了,歌声是谁在唱?

    学生们齐答:牧童。

    在学生们心悦诚服的认输中,我的教学任务也轻松完成。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并没有如此设计,而是想着一句句讲解给学生听或让他们通过朗读自己理解,万没想到看似简单的歌声一词会引起学生质疑,从而牵动全局,把整首古诗都联系在一块了,我马上利用学生喜欢赢老师的心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通过朗读自主理解,引导他们更好地感悟,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不仅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意,更注重了文本的整体性,收到了意外的好效果。

    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总会想当然地把一些问题以自己的观点处理掉,就像我上课时的歌声一样,我根本没有意料到学生会把这么简单的东西混淆,而实际情况是,在孩子们的心里,蝉的叫声并不亚于小孩的歌声,而这些,偏偏被我们忽略了。

    看来,要想做一名好老师,设计好每一堂课,还必须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学会以他们的眼光一起去看待自然的一切,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也只有这样,你的每一堂课才会是好课。

    论坛课件 篇4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住校生,你们经常想家想妈妈吗?

    师:其实啊,同学们不用不好意思,王老师认为想妈妈是世界上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想妈妈的诗,这位想妈妈的女儿就是青年时代的冰心奶奶。那么,冰心奶奶当年是怎样想妈妈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随着朗诵一起走进冰心的情感世界。

    师:1923年,才二十岁出头的冰心第一次离家到美国求学,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非常非常想念妈妈,于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同学们,让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请大家边听边跟着朗诵。

    师:我觉得对“万水千山”的处理不够好,来,四个小组一组读一次,中间不要间断。

    师:有的小组读得慢,有的小组读得快。到底该快还是该慢?

    师:为什么只有慢才能表现思念呢?快岂不更能表达想回到妈妈身边的情感吗?

    生:不。读得越慢越能表现出距离的遥远思念的悠长。

    师:说得真好!来,我们用朗诵把遥远和悠长表达出来。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冰心奶奶是一位世纪老人,她一直活到九十九岁。一九九年,也就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她得知《纸船》将要被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她非常高兴,于是就给全国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叫《又寄小读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师:冰心奶奶是世界上都有声誉的大作家,我们却是无名小辈,修改她的作品同学们怕不怕?

    (多媒体课件激情展示:

    师:好,现在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字斟句酌,争取把《纸船》修改得更漂亮。

    班长: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亮出自我风采。

    生:诗歌第一句是个病句,“我不敢妄弃了”既是将来时又是过去时,这样的表达是矛盾的,应该把“了”字去掉。(众笑)

    师:现在看来确实错了。当时可没有“的地得”之分。

    生:我觉得第一节最后一句中“抛”字用得不够好,有一种随意的感觉,不能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生:我觉得用“放”字比较好。“放”字显得比较庄重,动作也很轻柔,情感韵味儿很浓。

    生:我觉得“抛”字不能改。这个词比“放”字力度上强得多,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急切心情。

    生:“放”字给人的感觉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而在茫茫大洋上,作者的心境和目标一样迷惘。用“放”不符合实际。

    生:“抛”字可以在空中划出一道孤线,有一种动态美。

    生:还可以设想,冰心是一下子抛出去很多纸船,因为第一节的前几句都在强调纸船的多。“抛”字多好啊,有一种天女散花般的美感,而“放”没有。

    生:“抛”这个动作和天风海浪相呼应,表现了一种发泄的情绪,作者哪里是在抛纸船,分明是在抛出一腔孤独,寂寞,一腔思念之情啊!(掌声)

    生:我认为“放”字也能体现出冰心的一往深情,如果是在一条风平浪静的小河上的话。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而且从第二节看来,“天风很大,海浪很急”,作者不是在一叶扁舟上,而是在又高又大的远洋海轮上,怎么可能放呢?只能抛,而且是用力抛。大家想想,站在船头,天风浩荡,冰心满脸泪痕,衣裙飘飘,她双手捧着小船,用力一抛,船在随风飘舞。冰心就以这样的姿势定格船头,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大洋思亲图”啊!“放”能有这样的效果吗?(掌声)。

    生:××同学的发言提醒了我,既然是在远洋轮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舟”就应该换成“轮船”才比较准确。

    生:我不同意,古代的舟就是船,用“轮船”二字,多别扭啊,在语音上就没有美感。

    生:关键不在这里。远洋轮肯定大,象泰坦尼克号(众笑),但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再大的船也是渺小的。而“舟”这个词在中国文学中有独特的内涵。它给人的感觉有点风雨飘摇的味道,和冰心当时孤独寂寞正相称。“轮船”就没有这样的审美感觉。(鼓掌)

    生:是啊,这里的“舟”更有一种象征意义,茫茫的大洋上一叶扁舟正是作者孤寂的心。

    生:从“舟”还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沉寂悲哀,而巨轮显得太喧闹、嘈杂、与诗意不谐调。

    老师(情不自禁):大家说得真好!那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诗句中表现了“舟”、“帆”一类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呢?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和冰心奶奶商量,第二节最后一句中,为什么用“流”呢,我反复读了好多遍,都学得这个词不是味道。

    生:我也是。流的是水,不是纸船啊,冰心这样写有什么诗意吗?

    生:我建议冰心奶奶改成“飘”。“飘”字多美啊,和“抛”字一样,把作者美好而又漂渺的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我不同意。这里不是水之流,而是心之流,冰心的心灵中有一条心之河,这条河是那样明确地流向母亲。

    生:我想问一问冰心奶奶,为什么最后一句不直接用“我的爱和悲哀”,而要用“她的爱和悲哀”呢?

    生:为的是和倒数第二句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相呼应。

    生:我认为这是从母亲的角度来写的,第一句作者直呼母亲,当然后文就以女儿相应,这样才能前呼后应嘛!

    生:变了好。老师不是说行文富有变化总是美的吗?

    生:该变的时候就必须变。诗中这样一变,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动情的呼喊和诚挚的心灵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母亲的胸前痛哭。人称一变情感的距离就缩短了。

    生:我觉得“你”应该换成“您”,这样才更能体现冰心对妈妈的尊重。

    生:我认为不好,用“您”显得太生分了,如果你和你的妈妈亲密无间的化,用得着这样的礼貌吗?

    ……

    师: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问题出课堂吧!王老师也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想请教同学们,老师叉个队怎样?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末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有形的纸船怎么能承载无形的情感呢?这本来就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但我觉得还不够美,还不够形象。有同学对我说,老师啊,我想妈妈想得要命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流泪。于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改呢?载着          归去(老师故意延长语调等待)

    师:妙!同学们,这就叫作诗了。来,我们来欣赏几句王老师以前学生的创造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船泪水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无数个思念的梦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腔愁绪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颗温柔的心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这首流泪的诗归去。

    师:同学们,因为大家有一颗热爱母亲的心,所以你们读懂了冰心奶奶对母亲的爱。那么,除了爱着母亲,你们还爱着一些什么?

    师:冰心奶奶把诗歌折成了一只纸船,那么同学们,你们又可以把你们的爱折成什么呢?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让它们来表达你们心中的爱吧!

    (优美的二胡曲《长相思》响起,依照课件上的仿写要求,学生埋头创作)

    师:心中有爱就要表达。同学们,用你们最真的情朗诵你们的爱吧!

    请不要惊讶,

    那可写满了弟弟的无限思念与爱呀!

    但山长水阔。

    何寄彩签兼尺素?

    生(周路)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支流泪的红烛,

    不要因它无端入梦而惊讶,

    这是海外游子的思乡泪,

    万水千山,它也要点燃心中爱的火花。

    不要惊讶它的特别,

    万水千山,求它在辽阔的星空中永远闪亮。

    这是你相隔千里的挚友深情的凝视,

    不要菲薄它浮躁不安,

    这是你水底年轻诗人的灵魂,

    弹指十年,他在寻找他如诗的青春。

    生(唐F葳):中国足球队,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座金灿灿的大力神杯,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永远支持你的球迷用热泪铸就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你们的期望与激情从赛场归来!

    请不要伤怀,

    这是挚爱您的儿子的信念,

    万水千山,

    多年以后我会载着一腔从未冷却的热血为你归来。

    (师生情不自禁共同朗诵其中的精彩篇目,深情的“万水千山”又一次响彻课堂)

    ……

    师:同学们,你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我,我忍不住想要告诉你们冰心奶奶的信实际上是来自于天堂。信是杜撰的,但老师的感动是真的。老师感动于同学们有一颗感受爱感受诗歌的真诚热烈的童心,更感动于同学们挑战名家挑战自我的勇气与信心。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支很小的彩色小船儿,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亲爱的王老师用爱与诗的精魂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青春。

    (多媒体课件上缓缓展示:

    诗歌是一双灿烂了联想与想象的青春翅膀,

    论坛课件 篇5

    师:上课之间,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各自的身份。你们的身份是什么?

    师: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你们“学”什么?向谁“学”?我“教”什么?“教”给谁?应该是很好回答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你们不仅应该向老师学习,而且更应该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并且不但要学知识,而且更要学方法、学习惯、学做人。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今天的老师已只能作为大家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存在了。希望我们今天能够彼此引导、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好不好?

    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 生齐答:有兴趣。

    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十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生放声朗读)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生4: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誉为“贤人”,文中说到子路、子贡都在72位贤人之列,孔子去世了,这些人为他守了3年的墓。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书,由若干篇组成。全书今本486章,本文选取了10章。虽只是一个零头,但也可看出这本书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1、关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这样写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

    生5: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师:看来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他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可以参看书上的插图。我感觉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应读作“yue”;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作“ru”。

    师:看来同学们还不太理解“通假字”。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的文字是漫漫发展起来的,最初没有这么多字,文字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说话的需要,怎么办呢?就用一个字来表达多种意思。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

    (教师举出“莫--漠--暮”具体讲析)。实际上,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是哪篇课文中的哪个字?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的“强”同“僵”。

    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多媒体出示“难字难词”读书卡)。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例子,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

    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多媒体出示“难句理解”读书卡) (生摇头晃脑地读)

    师:刚才,我看见同学们在下面读得摇头晃脑,听起来很有韵味,谁上台来摇一摇呢?

    生6:(摇头晃脑地)朗读第1则。 师: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镜,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8:前几则比较好懂,第八则意思我不太理解。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帮他讲解一下?

    生9:曾子说:“士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的人,我们要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中的许多词语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常常把它称作什么?

    师: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多媒体出示:《论语》与“成语”读书卡)。《论语》是为现代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网页显示《论语》中的成语。)

    师: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而且谈谈你的感受,提出你的问题。

    生15:(背诵“三人行”篇)这一句让我体会到了凡事都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我还提出一个问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什么意思?

    师:这样理解还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18:(背诵“曾子”篇)这句话是说:人都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如果要你分类摘抄的话,你准备怎么分类呢?

    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读着你最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个自我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 要探究,就应该先找到探究的钥匙。(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人不知”的“人”是谁?“知”意思是“了解”吗? 像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大家可以充分展开讨论。

    生1: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因为我有一些体会。有时候,我不喜欢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学硬要我去做,为了不影响同学间的友谊,我只好顺从了。我真想把这句话送给他。 师:看来,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下来,你可以与他更深入地交流。

    生2:我特别喜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因为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我们校门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我的身体进步了吗?我的品德进步了吗?”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这样问问自己,那我们就会不断进步。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

    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以为题,写一份读书报告。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七、观看网上文献资料片《文化巨人--孔子》第九集《中庸至德》 (网2550/jrkz/)

    论坛课件 篇6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的意思,能准确说出诗句中部分词语的意思。

    4、体会《访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并能写一段话。

    5、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意思。能体会《访隐者不遇》描绘的情景,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读题。

    2、释题。

    寻:寻找,寻访。隐者:隐居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寻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4、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理解不理解的字词

    1、诗中写了哪些人?。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理解字词

    只深

    4、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假想自己是诗人在朋友小屋前的松树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范读,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四、看图理解诗意,练习背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怎样的情景。

    2、结合诗句说说整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指导。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指导完成课后练习3第(1)题。

    六、指导写话

    看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我们仿照第一课中的那位老师,也把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听听。

    先分小组说一说,再写下来。

    寻隐者不遇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从《寻隐者不遇》描写的诗人松下问童子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了解诗人来理解诗意。

    4、初步学会比较朗读诗歌进行诗歌鉴赏。

    5、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学准备

    CAI课件挂图《寻隐者不遇》诗歌板书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家熟悉这首歌曲吗?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精粹,很多诗词千古年来被人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唐诗,学习之前,想请同学们吟诵几首学过的古诗,谁来?

    生:

    2、师:此诗的诗人是谁?追问:还会吟诵李白诗人的诗吗?

    生: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静夜思

    (由个别吟诵引导至齐诵)

    3、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学习《寻隐者不遇》来结识另一位诗人,贾岛。

    板书:贾岛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诗歌(指挂图范读)

    2、学生反复读。师:谁能象老师这样读?

    指名读: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生边读师边划出诗歌的停顿、重音)

    分组读,齐读

    3、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生:1、2、3

    4、师:同学们能从短短的诗中读到这些真不简单,诗人能用二十个字写下来,更不简单,让我们再一次齐读。

    用二十个字写下来,更不简单,让我们再一次齐读。

    生齐读

    三、知诗意

    标题释义

    1、(课件演示)师:我想请教大家《寻隐者不遇》是什么意思?

    生:寻,寻访;隐者:隐居在山中的人;不遇:没有遇到。

    师:这里的隐者可不是普通的山村野夫,古时候不愿做官在山中或偏野居住的知识分子叫隐者。

    2、读诗题

    指名读诗题

    师:你是带着什么感情读的?

    (崇敬、失望)

    齐读诗题

    理解词义读

    1、师:很好,理解词义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诗,大家找找诗中还有不懂的词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2、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词义。

    (课件演示)寻/隐者/不遇

    (寻访)(没有遇见)

    松下/问/童子,

    (未成年男子,书童)

    言师/采药去。

    (说)

    只在/此山中,

    (就)

    云深/不知/处。

    (山高,云雾缭绕)(去处)

    3、理解词义后生自由读

    4、齐读诗歌(男、女生读)

    理解诗句读

    1、师:今天我们要反复读这首诗,争取做到每读一次要有不同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四个人一个小组一句一句的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自由说

    2、生描述师相机(课件演示灯片1、2)。

    师:不错,想象合理,说得也很好。大家看,刚刚读时,你们有没有仿佛看到这个画面。指名学生用诗描绘画面。你们知道吗,你们仿佛看到的苍松和白云是诗人用来衬托靠采药为生的隐者有着松的气节和云的高洁,是隐者生活的写照。松,云,诗人运用多么巧妙!我们把诗句再连起来读读好不好!

    3、齐读诗歌

    理解诗意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2、生先自己练习说,再指名说。

    四、晓诗人

    过渡语:说得很好,贾岛问,童子答,此诗的巧妙就在问与答。(课件演示)

    1、师:你们能通过童子的回答猜出诗人的提问吗?

    问答满怀希望

    (你师傅到哪去了?)(言师采药去)(失望)

    贾岛(你知道他在哪里采药吗?)童子(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具体是在山前,还是山后)(云深不知处)(茫然)

    2、同桌对叙,指名角色扮演

    3、师:诗人寻隐者不遇,望着云雾缭绕的高山,是怎样的情?

    生:失望

    师:是呀,贾岛满情希望去寻隐者,听童子说云深不知处,他一阵茫然,你们能再次通过童子的回答体会到诗人心情的变化吗?

    (课件演示)

    4、再次体会角色扮演(灵活环节)

    5、有关诗人

    师:诗人以答代问,六句话简化成三句,而且一波三折,这是诗人认真推敲得来的。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贾岛推敲的典故。

    (课件演示)

    推敲典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年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师: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一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最开始用推字,思考后又改为敲字,在驴上引手做推、敲,没注意一头撞到韩愈的仪仗队,被随从押到韩愈的面前,贾岛将作诗下字未定的事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立马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做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了朋友。

    6、比较朗读初步完成诗歌鉴赏

    师:贾岛的诗以字句锤炼取胜,为人们所欣赏,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有一大特点,大家比较读下面两首诗就知道了。

    (课件演示)诗歌:望庐山瀑布寻隐者不遇

    生自由读,读后谈感受。(生:读李白的诗,壮丽,读贾岛的诗平谈)

    (有关诗人)师:对了,贾岛的诗歌风格清淡,这也许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贾岛最开始出家为僧,后还俗,多次考进士没有考上,因此诗歌很少有昂扬的气势,但他的诗歌平淡中蕴涵深沉,象这首诗就一波三折,这是很难做到的。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

    生齐读古诗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人风格不同,要读懂诗,就要先读懂诗人。

    五、入诗情

    师:贾岛的这首诗平淡中蕴涵深沉,下面两段音乐,认真听,你觉得哪首乐曲接近这首诗的风格特点。

    (课件演示)

    1、闭上眼睛,边听音乐,边心中吟诵,并做出选择。

    2、配乐、画齐读诗歌。

    3、齐声背诵

    六、出诗景

    师:贾岛寻隐者不遇后是等待,还是扫兴而归,我们不能得知,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首《寻隐者不遇之后》的诗歌。写完的同学试着谱曲吟唱。

    (课件演示)

    展示学生作品。

    七、总结:同学们的诗真是精、雅、美。平时,我们不仅要读诗、赏诗、还要会写诗、唱诗,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诗情画意。

    板书: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唐朝)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牧童立在何处?

    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后两句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备课手册上对这句话的解释为: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跳下牛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而教师用书上则比较隐晦,回避了这个问题,说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

    课间,有老师问我,牧童立在何处呢?我想,应当是立在牛背上。原因很简单,牧童停止歌唱和行走的目的是什么?捕鸣蝉。蝉在何处?蝉在树上鸣。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生活的经验,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长大,这些蝉一般都在高大的树木的躯干或者枝头鸣叫。我不会爬树,往往时候伙伴们用一只竹竿,在竹竿当头绑上一个细铁丝弯成的圆箍,上面套上塑料袋或者网袋,用来捕蝉。因为太高了,我们够不着。所以,从高度的角度来说,跳下牛背的牧童是几乎没有机会捕到蝉的,所以他应当是站在牛背上,凭借牛的高度让自己捉蝉。此外,从整首诗的风格来说,立在牛背上的牧童更符合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

    论坛课件 篇7

    小博士论坛:我家的低碳生活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用电用水等情况,学会节约能源的方法。

    2、渗透节约能源的思想,认识节约水电等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们,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她孕育了万物,养育

    了全部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地球仪),你们看这是什么星球?

    教师:地球上彩色的部分代表的是什么呢?

    教师:“彩色的部分就是我们生活的陆地,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水和电称之为能源。

    (二)互动探究。

    1、了解资源重要性。

    师:地球上可以利用的能源越来越少了,用电也面临着危机。如果我们没有了电的话

    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晚上,峰峰在家里看电视,爸爸在书房工作,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没电

    了。

    a:请幼儿想想你这个时候会怎样?

    b:再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你会怎么做?

    2、如果我们不想过没有电的日子,你会怎么做?

    引导幼儿节约能源,离开时记得把电源关上等。

    3、那么我们每个家庭用电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回忆平时在家有没有做到节约能

    源?

    4、师:老师很想知道,哪个小组用电量最少?(全体幼儿分四组,分别在四个箱里

    找出节约能源的图片。)

    (三)每组幼儿介绍节约用电的方法。

    (四)看图片,师生交流感想

    1、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浪费电能源的现象。(观看VCD)

    2、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从什么地方做起?(节约能源,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做起

    ,从小做起,从平时生活做起。)

    活动延伸:能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节约能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请幼儿为节

    能能源宣传作一幅画,表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论坛课件 篇8

    师:上课之间,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各自的身份。你们的身份是什么?

    师:按照传统的观念来看,你们学什么?向谁学?我教什么?教给谁?应该是很好回答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你们不仅应该向老师学习,而且更应该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并且不但要学知识,而且更要学方法、学习惯、学做人。所以,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今天的老师已只能作为大家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存在了。希望我们今天能够彼此引导、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好不好?

    (点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及彼此引导、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几个词语,点明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一下子拉拢了师生的心灵。为后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

    师: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

    师: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大家有兴趣来了解这本书吗?

    (点评:从中国悠久的历史谈起,点出孔子及论语,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师:好,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部分章节──《论语》十则。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师: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1: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师:《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请大家拿出我们预习时所做的读书卡,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生2: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人,他长期从事私人讲学,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到鲁国。

    生3: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jk251.com

    生4: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誉为贤人,文中说到子路、子贡都在72位贤人之列,孔子去世了,这些人为他守了3年的墓。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徒弟的言行书,由若干篇组成。全书今本486章,本文选取了10章。虽只是一个零头,但也可看出这本书形式上的特点,分为两个方面:

    1、关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

    2、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这样写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

    生5: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师:看来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丰富。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他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可以参看书上的插图。我感觉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贡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点评:注重了方法的指导。用做作家作品读书卡的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地搜集、整理、利用资料,资源共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理解作好了铺垫。 )

    师: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请大家再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读准字音。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你是否读准了字音。

    生1:第一则中的说同悦,应读作 yuè ;第五则中的女同汝,故读作 rǔ 。

    师:看来同学们还不太理解通假字。我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的文字是漫漫发展起来的,最初没有这么多字,文字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说话的需要,怎么办呢?就用一个字来表达多种意思。这种用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文言现象叫做通假。(教师举出莫──漠──暮具体讲析)。实际上,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是哪篇课文中的哪个字?

    生3:《童趣》中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的强同僵。

    师:好,大家不妨将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字的读音专门设置一个门类积累到你的读书卡中去(多媒体出示难字难词读书卡)。刚才大家由一个例子联想到其它例子,这种学习方法叫什么?

    师:好,注意了平时的课外积累。孔子在本文中也提出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秘诀,请大家细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文言的韵味。读准了节奏,文言文就读懂了一大半。大家可分四人为一小组互读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抄写到你的难句理解类读书卡上,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多媒体出示难句理解读书卡)

    师:刚才,我看见同学们在下面读得摇头晃脑,听起来很有韵味,谁上台来摇一摇呢?

    师:很有味道,如果坐在那把椅子上,戴上一幅老花镜,就更像老先生了。

    生9:曾子说:士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解这一句话并不难。这一则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可用换字办法来解释,即刚毅强毅;有的可用加字办法来解释,如任(任务)重(重大)而道(路程)远(遥远)。

    师:会总结的人一定是会学的人,我们要由学会走向会学,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实还可采取会意的方法,读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中的许多词语早已被我们所熟知,我们常常把它称作什么?

    师:有的同学已将这些成语写在了读书卡上。《论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大家下课之后可设置一个《论语》与成语专题进行摘抄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多媒体出示:《论语》与成语读书卡)。《论语》是为现代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下面来看一看。(网页显示《论语》中的成语。)

    师:其实除了成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脍炙人口。下面请就你最喜欢的几则当堂背诵。看谁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韵味来,而且谈谈你的感受,提出你的问题。

    生15:(背诵三人行篇)这一句让我体会到了凡事都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我还提出一个问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什么意思?

    师:这样理解还只是字面上的意思,那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7: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考验,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强。也就是古诗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18:(背诵曾子篇)这句话是说:人都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即使是付出了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师:刚才所背诵的这些格言警句,相信对每位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启示。如果要你分类摘抄的话,你准备怎么分类呢?

    (点评:在这里,既有学生方法的传授,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说、让学生背、让学生读、让学生谈,时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师:在上一节课的自由背诵中每个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为每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读着你最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了一份智慧,读出了一个自我呢?请大家再品读这些语句,联系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要探究,就应该先找到探究的钥匙:

    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

    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3、人不知的人是谁?知意思是了解吗?像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大家可以充分展开讨论。

    生1:我特别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格言。因为我有一些体会。有时候,我不喜欢做一些事,但有的同学硬要我去做,为了不影响同学间的友谊,我只好顺从了。我真想把这句话送给他。

    师:看来,你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共鸣。下来,你可以与他更深入地交流。

    生2:我特别喜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因为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我们校门口的牌子上的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我的身体进步了吗?我的品德进步了吗?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这样问问自己,那我们就会不断进步。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很深,真正读出了智慧,读出了个性。

    (点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及自我体验品味、思辨,读出了更多个性化的理解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展现。 )

    师: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份读书报告。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点评:师生同讲同议,引出争议的话题,留待学生在课外以更高的热情去读《论语》、去读孔子、去读更多的文言文、去背更多的文言名句。观看影片,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孔子及其精神的伟大。 )

    本课是李老师在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工作会上所上的两节示范课,其亮点颇多。

    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定位适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对文章的理解中,教师将发问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引导、指点、促进的作用。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从而避免了文章的一元解读。

    二是教师深得本文主旨,善于营造乐学的氛围。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感到难懂、枯燥,但由于教师创造了一个乐学的环境,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创造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于是放言无忌,妙语连珠,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于是,我们看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这两节课得以实现:知识与技能得到了落实(主要表现为语言的习得,如正确的朗读,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过程与方法得到了重视(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及各种读书卡的呈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了熏陶(如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了解有关孔子的思想、为人、为师、为学的态度,课后让学生写我心目中的孔子的论文等)。

    总之,本课的教学,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与借鉴。

    论坛课件 篇9

    师:这节训练课,是想象表达训练课。请同学们根据一则材料,按训练要求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多媒体屏幕显示文字材料:据说,今天早晨,外星人的飞碟坠落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一丛林深处,外星人逃之夭夭……

    1.假设你是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物,听到这则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你所假设的身份,简明、连贯、得体地给所属单位或有关人员描述事情发生之后的现场情况或想法。

    根据你所假设的特定职业,充分发挥想像,介绍你因这件事所引发的工作或研究的进展情况。

    师:思维要灵活,想像要丰富,表意要清楚。先按口头表达的第一项要求,说说想法。

    生:假如我是电视新闻制作中心的负责人,我会带领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采写新闻,抢先向全世界报道这一消息。

    师:争取第一时间,抢发第一报道。新闻责任感很强,很好。

    生:假如我是影视制作人,我将组织人马开赴现场.从速拍摄(外星人历险记)。

    生:假如我是一个作家,我要迅速前往现场采写纪实小说《外星人飞碟坠落记》,引发人们对外星人及飞碟的兴趣。

    生:假如我是故事大王,我会马上前往现场,编写《外星人地球遇险的故事》。

    师:文化思路宽广,影视、纪实小说、故事纷纷上马,不错。想像思维可再宽广些。

    生:假如我是玩具制造商,我将带着工艺师赶边现场,现场制作飞碟模型,研制玩具飞碟,并批量生产。

    生:假如我是电器大王,我会现场搜集、研究飞碟的技术资料,将飞碟技术应用到电器的设计上。

    生:假如我是旅游资源开发商.我会带上工程设计人员到现场,研究在飞碟坠落现场建造飞碟旅游胜地的可行性。

    师:多路商战英豪的市场意识很强,头脑灵活,有眼力,有气魄。

    生:假如我是飞行器设计师,我要亲临现场考察,研究飞碟的技术优势,将其运用于飞行器的制造上,研制出更先进的飞行器。

    生:假如我是飞行控制中心的'安全员,我会快速赶赴现场,调查飞碟坠落的原因,为航空安全防护提供更充实、更可靠、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师:视野高远,思维层次很高,极富科学精神,祝你们成功。

    生:假如我是一个生理学家,我将想方设法找到外星人,检查、研究外星人的肌体结构功能,了解外星人与地球人的肌体构造有何区别,由此探索外星人与地球人在性格、志趣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师:(惊喜地)这可是科学前沿的重大课题,一项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工作啊:

    生:假如我是中学教师,我会带领我的学生到现场参观,引起学生到太空探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科学动机。

    师:刚才,同学们遐想纷呈.表意清楚,扼要明了,真让老师惊喜,相信第二项训练会完成得更好。但我想问问大家,完成第二项要做到--

    生:描述要活灵活现,让人若亲临其境、感同身受。

    生:新闻部吧?我是小梁,我已飞抵汕头,到达南澳飞碟坠落现场。现在,我把这里的情况介绍一下:外星人的飞碟是于今天早晨6点20分坠落在广东汕头南澳岛西部黄花山森林公园丛林深处的,飞碟外表只见些许撞损。当地有关部门人员于7点10分就赶赴事发地点,采取积极措施:第一,保护现场;第二、火速向上级有关方面汇报;第三,出动直升飞机搜索外星人去向;第四,沿环岛公路全线防范外星人向海上出逃;第五,做好安置、接待外星人的一切准备工作。截止到下午4时,国内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46人先后赶抵现场,但尚未发现外星人的踪迹,外星人来地球的目的和飞碟坠落的原因未明。

    师:想象丰富合理,表达恰切得体,挺有新闻味道,行!

    生:生物工程研究室吗?我是肖剑。外星人已找到,有三人。他们身材高大,约为地球人的两倍,身穿灰色透明宇航服,手、脚粗而长,节骨、筋腱突出,肌肉丰满;上身圆而鼓,脏腑鲜明可见;脑大脸长,五官分明.但眼睛深陷,眼球红中带蓝.闪射白色的亮光;鼻子直而大,喷出烟状白气;嘴巴大而厚。露出尖短白齿;耳朵厚而长,似有双孔。整个长相与机器人颇为相像。有趣的是,外星人丝毫不畏惧地球人,我们吃的东西他们也吃得津津有味,只是他们吃得很快,食量很大。他们不时向人们招手说些什么,说话没有停顿,声音很高,语速很快,说话时,眼睛、鼻冀、耳朵与嘴巴一起抖动,逗死人了。我已从不同角度拍了好多照片,至于能否对他们进行肌体及生理上的检查:还有待于疏通多方面的关系,尤其是征得外星人同意。现在,现场人头攒动,四方仍有人群涌来,都想争相一览这些天外来客的尊容。

    师:不愧是生理学家,描述逼真具体。给人心驰神往的诱惑,真想一睹为快。

    生:顾工,这真是一块旅游宝地。飞碟坠落此处是黄花山森林公园。南澳距台湾仅近二百海里,太平洋主航道从这里通过,历史上是闽南、粤、台三省总兵府所在地,长山岛炮台、烽火台古战场和传说中的“宋并”“金银岛”等多处名胜古迹散布全岛。如果我们能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并通过有关方面征得外星人的同意。买下飞碟.在南澳建起一座集自然、人文、科技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海岛旅游城是完全可以的。这样吧,顾工,你们全面实地勘查一下,搜集有关资料,拟出可行性报告,送交有关部门研究。

    师:以事实为依据,以想像为佐证,想法描述得不无道理,相信你的可行性报告会获得批准的。

    师:我真佩服同学们,都有个聪明的大脑,思维的通道一旦打开,就涌动着川流不息的创造活力。同学们能否说说,你们的创造力具体表现在--

    生:具体表现在能将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说得活灵活现,如“小梁”与新闻部的通话。

    生:都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想像,如假设各种身份的同学们所想像的。

    生:更重要的是,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将经验中的事物加工改造成新事物,如“肖剑”对外星人的描述,就受到了“卡通”与“机器人”的影响。

    生:还有,能运用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想像,如“肖剑”想像的“当地有关部门采取的积极措施”,旅游资源开发商的“现代化国际海岛旅游城”的设想等等。

    师:是啊,为了抒写某种情感,揭示某种意义、起到某种作用,我们既可以调动生活积累,发挥意识活力,把经验中的事物加工改造生成新事物,也可以将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说得活灵活现,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思维活动是表达过程中最富创造性的活动。这些训练无不说明,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运用语文能力,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获得创造的话力。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书面表达,注意把积累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大胆发挥想像。

    论坛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的:

    1、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2、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四、教学准备: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两张、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一盘。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法

    1、指名请学生背诵课内、课外学过的古诗。

    2、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相机小结,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含义。)

    (二)指导学法

    1.抓字眼、明诗意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播。)

    2.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逐词就诗句提出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松树下面?谁问童子?怎么问?问什么?童子什么样?

    (2)就问题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和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图书等进行想象。)

    (3)学生借助投影片,根据想象描述画面。

    3、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

    (2)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总结学法

    (再次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老师适当的点播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1、抓字眼、明诗意

    2、提问题、想诗境

    (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学生填充内容、描述画面。)3、悟诗情、咏诗句

    提问:诗人虽然没没能寻到隐者,但是他并不感到失望,想到隐者的生活那样有情趣,那样逍遥自在,怀才不遇的隐者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样做?童子可能会怎样做呢?

    (播放古曲,配乐咏诗,引学生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从而体会诗人对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羡慕和神往之情。)

    (五)独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布置作业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七)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兴奋)

    言师采药去。(回答)

    只在此山中,(羡慕)

    就这

    云深不知处。(向往)

    (弥漫,缭绕)

    悟诗情咏诗句

    提问题想诗境

    论坛课件 篇11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的意思,能准确说出诗句中部分词语的意思。

    4、体会《访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并能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意思。能体会《访隐者不遇》描绘的情景,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读题。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访: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第三声。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偏假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范读,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看图理解诗意,练习背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怎样的情景。

    2、结合诗句说说整首诗的大意,教师相机指导。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指导完成课后练习3第(1)题。

    六、指导写话

    看图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先分小组说一说,再写下来。

    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指名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二、学习古诗《所见》

    1、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2、观察课文插图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指名简单说说,鼓励指导。

    3、出示小黑板:古诗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4、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三读法来自学一下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5、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6、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播放音乐,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7、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

    8、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9、理解诗意。

    (1)观察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齐读指名读10、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骑、振

    四、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完成课后第3题。

    3、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教后记:

    【论坛课件(实用十一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