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课件14篇
  • 四年级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02

    四年级上册课件1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如果您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建议阅读一下“四年级上册课件”,我相信这些案例可以提高您的情商和智商!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秋——读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环节;在“写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秋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①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文内容

    一、导入

    (出示秋天的风景画)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二、朗读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2.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板书)

    1.读了诗以后,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个非常优美的画面,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2.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3.这几副图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诗人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研究讨论

    1.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2.注意“满披” “飘” “稻香” “饱食” “栖息” “冷雾” “归泊” “游戏”这些词语,并理解。

    五、拓展练习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2、试着背诵

    六、作业

    请同学们总结归纳有关“秋”的古诗词,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 九 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我为第二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3,抓住“涌”,“汇注”,“喷吐”,“冒”,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分别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的流动。

    四、教学过程。( 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我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说说关于泉城,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因为这篇课文是要求背诵的,所以我紧接着让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接着,我用优美的语言导入: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游览那最著名的四大泉水吧。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设置悬疑,初步感知。

    学生在课堂中喜欢挑战,因此,我特设置一个悬疑,让学生的精神一下被我深深地抓住。

    (1)师:老师也被他们吸引了,从网上搜了一些图片,可是这几张图片却不小心把它给搞混了,你们愿意帮老师把他们分清吗 (出示图片)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25自然段帮老师分一下吧。

    (3)指名分,简单说说理由。

    2,自主学习,深入文本。

    学习的本身需要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接着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动手动脑,深入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5自然段,圈圈划划,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感受,说说这些泉水到底什么地方深深吸引了你

    (学生自主学习)

    (2)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泉,和同桌交流交流,也可以把重点词句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学生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体会感悟。

    在集体交流时,我扣住中心句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感悟泉水的美丽。

    如:(1)珍珠泉:我先抓住"在阳光的映射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水面上来。"这句话中的"忽×忽×"体会泉水的姿态变化万千,用动作体会"拎"字的精妙。

    然后通过阅读"泉水从地上往上涌,好象一串串珍珠。"中的"涌"体会泉水的连续不断,多而快。

    最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一起读好这一段,边读边记。

    (2)而五龙潭,则几股泉水"汇注"而成,所以抓住"汇注"一词,给汇注换个词语,体会与珍珠泉的不同。

    (3)黑虎泉则抓住"喷吐"一词,体会水势的大和猛,接着适时出示声音,让学生有更深切的感受,并在朗读中加深记忆。

    (4)趵突泉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我在教学时在体会它大,清,美的时候,抓住一个"冒"字,先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在视频中感悟,一段老舍先生生动的描写让"冒"在学生心中越发清晰。最后在朗读中发出内心的赞美。

    4,当小导游,积累内化。

    背诵的形式有很多,当小导游,既可以吸引学生,又可以创造性的再现文本,一举两得。

    (三)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到济南去欣赏了那各具特色的四大名泉,难怪人们说:(齐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 针对这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作业 )

    1,背诵课文。

    2,模仿课文的描写方式,抓住位置和特点,用一段话介绍 我县文化广场 一处景点。如文化长廊, 音乐 喷 泉 等。

    板书设计:

    珍珠泉 神奇

    8,泉城 五龙潭 泉多

    黑虎泉 喧腾

    趵突泉 大,清,美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

    二、指导练习

    1.回顾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写摘录笔记?

    2.通过写摘录笔记,你都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3.你知道字典里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吗?

    ①②③(转)(引)(喻)

    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结合书上的插图朗读一下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你从古诗中读懂了什么,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5.试着背诵一下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了那些国内或者国外比较着名的桥梁?

    2、你认为人类最需要怎样的桥梁呢?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读一读书中开卷有益中的内容,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5、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与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第三课时

    1放音乐《北京的桥》

    2自读课文

    《北京的桥》是首歌词,简练、押韵,充满感情。

    引导学生诵读《北京的桥》

    3引导学生诵读其他六座桥。

    第四课时

    自读课文《看桥人》

    1、初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提出问题。

    作者详细写了刘老头儿走马上任后都干了些什么?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

    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询问家长、翻阅书报、上网等多种形式了解家乡桥的历史与故事,以及最新的建桥技术。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4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紧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语言生动活泼,意思表达得深入浅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说我教授这节课的过程。

    一、说教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来多。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人们密切的关系。

    2>感悟、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3>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作用,体会起奇妙之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选择了目标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用运多媒体课件。

    语文课,重在通过对语文文字的接触、揣摩,培养学生的语感,积淀语言。如何在说明性文体课上上出语文味,是一大难点。但本设计应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第一特性。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以读代讲,以合作探究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抓住文中重点句子体会互联网的奇妙。通过课前预习、读、疑、想、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到课文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表达。

    三、说教学程序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开火车读)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读了课文,这节我们做什么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出示课题齐读

    4、精读课文感受奇妙

    A、点击学习要求,按要求先自学,后小组合作学。(认真读每一句话从中能看出什么奇妙之处?可在句子边写简单的批注,如:大、快、多等)意在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

    B、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依次出示板书三个特点;大、快、多,学生很快找出相关句段。课件出示这些段落,通过读、想、议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互联网的奇妙,同时了解了互联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C、拓展延伸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往购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说说你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写文章,通缉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丰富知识。

    5、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我总结说: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们有什么关系这几方面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但这只是网络知识的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还有许多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探索。

    6、课外作业巧布置,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这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方式。

    四、说这节课的得失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1、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之处:没能很好利用网络,让学生亲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点明沉溺网络的危害。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探究活动,加强了科学学习的探究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乐趣。

    三、说学法

    1、“操作——发现”的方法

    2、“猜想——验证”的方法

    3、“观察——归纳”的方法

    (一)谜语导入,感受空气

    四、说教学过程

    谜语:

    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

    动物植物都需要。

    关于空气,你都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问题:

    1、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二)动手实验,自主探究

    怎样才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抓住呢?谁能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起来?

    讨论:

    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吹不起来?可能与什么有关?

    怎样才能把瓶中的气球吹大呢?

    方案

    1、剪掉瓶底;

    2、用钉子在瓶底打洞;

    3、将气球从瓶口取下直接吹

    ……

    2、探究空气的流动性

    风吹过湖边的柳树,柳枝被吹动头发会被风吹起风吹风车,风车会转动风吹草原上的风车,风车会转动发电龙卷风会毁灭一切

    3、探究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议一议: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空气能够被压缩这一性质呢?

    蹦蹦床

    轮胎

    跳跳球

    1、今天我们研究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你知道了它的哪些性质?

    2、你能利用今天所探究的空气的三个性质,设计一件物品来让空气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吗?

    (三)总结拓展,学以致用

    (五)、说板书

    空气的性质

    1、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有流动性

    3、空气能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

    本课结束!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6

    知识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感受男孩的男子汉气概。

    学习男孩在失败面前一次次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

    朗读教学法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也会摔许多跤,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站起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问:读了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读连贯。

    2、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并反复读字词。

    3、学生选取自由喜欢的段落朗读,师指导。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的读音:恼 概 训 吼 羞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小窍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理解生词出示生词卡,学生朗读结合课文语句理解词意:苦恼 气概 毫无惧色 羞愧 毅力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3、说说自己在读时有哪些感受?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3.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计算。

    70÷969÷20520÷60

    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用整十数除怎样试商。

    2.口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X()

    40X()

    3.在下面O里填上“>”或“

    32X4O12043X6O260

    51X6O31024X7O155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整十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非整十数的两位数除三位数(不要调商)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除数的个位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题。

    出示教科书第18页教学情境图。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2)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72÷34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4看作30试商?

    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时,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笔算中出现的问题。

    ③交流算法。

    师:你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指名说一说)

    a.提问:用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教师指着下面的算式问学生。)

    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介绍:像这样要改商的叫做“调商”。

    b.提问:为什么要改商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④请学生独立完成竖式。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

    (3)归纳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初商后,必须将商与原来除数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除数,就说明初商偏大,应该把初商调小再试,直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结合例题的计算过程进行归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1~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本订正。

    本题解答过程:184÷23=8(棵)(答略)

    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

    师:刚才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8

    【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本单元生字、词语,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习作读懂习作要求,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样写?

    4、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读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语言的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发展性目标

    1、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内容分析】:

    第五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包括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编者精心地挑选文章,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户。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单元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收集本单元的资料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课时划分】:

    《《长城》 2课时

    《颐和园》 2课时

    《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共9课时

    【问题研讨】

    1、如何将理解课文内容与品味语言领悟写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将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9

    设计理念

    真正的阅读要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本教案本着这样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边读边想画面。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画面。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相关课文的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走进美

    1、教师激情朗诵并演示课件:

    家乡是有名的花果之乡,桑蚕之乡,它有庄重、伟俊的大山,有茂密的森林,有叫不出名字的飞禽。那百草千花之中,有采不完的珍贵药材。山川,如画;流水,似歌。就连那地名也象诗一般对伏,有声有色,你听!青松岭,红石砾;大龙湾,老虎沟;九神庙,三仙洞;人参沟,摆宴堂。

    故乡啊,你像我的眼前花,千姿万态,百看不厌;你是我的心上人,日日思念,意炽情深。

    2、这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诗人——刘章眼里的家乡。你有什么感受?

    3、但是,在他的家乡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一直让他念念不忘。是什么风景?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好吗?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播放乡村课件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山村特有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意境之中)

    (二)、整体感知 发现美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找到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用波浪线画下来。

    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间隔 猛涨 懒惰 谴责 平衡 协调有序 俗语 伏下

    3、同学们发现那道独特的风景了吗?谁来读一读。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什么是搭石?书上有描写搭石的句子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板画:搭石图

    5、其实,搭石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你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能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美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师唤起学生的表象的同时,引出疑问“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这是顺情而导,由情而发,自然衔接。)

    (三)、重点精读 品味美

    1、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风景,细细读,一直读到眼前浮现一幅幅画面。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静静地默读)

    2、反馈:你读出了几幅画面?你取了什么名字

    ◆ 风景美 众人走搭石图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感受协调美。)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风景美)

    (2)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美丽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练读,指名读。

    (3)表演体验。请几名学生模拟课文所写的走搭石,感受协调有序。

    (4)说说感受。(因学生没有训练过,表演走搭石会碰撞、摔跤,通过走搭石的体验,感受体会协调有序的意思。)

    (5)配乐朗诵。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美。(课件出示诗化的课文内容)

    (6)、师小结: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7)、回归主题。填一填,说一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 )的一道风景。

    ◆ 心灵美 敬老谦让图

    (1)、还有让你觉得美的画面吗?谁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交流: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挑出来,先说说自己的感动,再读好它。

    句子一:假如遇上老人来早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透过总要、伏、理所当然这几个词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指名学生和老师共同表演走搭石时互相谦让的情景。)

    预设情景如下:

    师:您好,大叔,上哪儿去?

    生:您好,兄弟,我去隔壁村喝喜酒呢!您呢?

    师:我去农药店买化肥呢?您喝喜酒赶时间,您先过吧!

    生:还是您先过吧!买化肥迟了商店要关门的,您先过。

    师:您先过,……

    ……

    (3)、想象感悟。山里人的淳朴、善良,山里人的谦让、敬老把我们大家都感动了。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读告诉大家。老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假如——。

    假如——还有假如吗?走搭石时还有其他的情景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同桌互相表演。

    (4)、填一填,说一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 )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在精读部分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在交流中体会情味,在畅所欲言中品味自然的美,品味村民们和谐的人性美。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能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对文本的多维解读中,达到相互学习,深入理解。)

    四、感悟情怀 总结美

    1、学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2、填一填:搭石,是 。

    3、 感情朗读最后一小节。

    4、 现在,你觉得作者对家乡的日日思念、情深意切,仅仅是因为家乡的山美、水美吗?师生共同感悟诗人情怀。

    5、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也有实际意义。学生们通过感悟,真切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第二课时

    一、 课文回顾

    你从搭石身上发现了哪些美?

    二、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 小练笔:我发现的美

    只要善于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四、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21、搭石

    家 乡 的 一 道 风 景

    搭 石

    风景美 摆 整 走 心灵美

    清波漾漾 谦让敬老

    人影绰绰 为他人着想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10

    1、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迅速浏览与课文相关的网页,并概括复述一篇。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播放《春天的故事》影视插曲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这位老人是谁吗?这首歌唱的是哪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写的就是深圳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变。

    (二)揭题解题

    1、“昨天”指的是什么?“这儿”指的是哪里?

    2、网上查询。进入深圳政府的网站,点击“历史沿革——地点由来”,了解深圳地名的来历。

    (三)整体感知

    1、播放深圳风景图课件。教师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简介深圳。

    2、说说你看了深圳的风景图后,心里是怎样想的?

    3、朗读全文。

    (四)直奔重点段: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七小节)——深圳的今天

    1、自主学习:快速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并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3、全班探究理解。

    4、进入深圳政府的网站,了解一下深圳如今的基本情况。

    为了减少查询时间,可提供如下网页供学生查询:六区十九镇-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人口构成—港口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经济实力-居民收入—基本建设-国际花园城市—文化设施-国民教育—旅游景区。

    5、把你从网上查询到的,你认为与课文最有直接关联的内容,读一读,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能抓住重点更好)。

    6、说说深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7、指导朗读:深圳的今天是如此的美好,我们应怀着这样的感情来读。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收集深圳及自己家乡改革开放前的一些资料,以备下节课拿出来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一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些什么?

    (二)回忆过去:学习第一部分——深圳的昨天

    过渡语:改革开放后,深圳是如此的美好。改革开放前,深圳又是怎么样的呢?看一看第一部分(课文的第一、二小节)是怎么写的。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一、二小节)

    2、谈谈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学习信息: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深圳的过去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可以是网上了解的,也可以是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到的)

    (1)建市前的人口、土地面积。

    (2)建市前的生活状况。

    (3)中共中央关于建市的时间和决定(网络查询)。

    4、朗读指导:深圳的过去是那样的贫穷。想一想,这一部分,应这样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小节)——想象深圳的未来。

    1、默读这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2、点击“远景目标”——“十五”计划预期目标,抓住重点复述一遍。

    (四)展望祖国和家乡的明天。

    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

    2、谈感想。

    3、小结。

    (五)学习课文出现的三个生字。

    (六)布置作业: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20脳3=7脳50=6脳3=20脳5=4脳9=8脳60=24梅6=8梅2=12梅3=42梅6=90梅3=3000梅5=

    【设计意图】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设计意图】把教材提供的情境改成分彩旗,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80梅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梅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脳4=80,所以80梅20=4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梅2=4,所以80梅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鈥?鈥潱?(80梅20可以想鈥?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鈥?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口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感知,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形成表象,归纳抽象出算理。同时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正确的算出结果的,教师都予以肯定。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而且设计学生自主探索估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

    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

    (三)知识应用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

    你会解决吗?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出示第5题,找条件、问题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年龄小,如果只是单一的让学生做口算练习,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12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送教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3分钟)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2、引出课题。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⑤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附: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课件 篇14

    它为我们描绘未来的一天人们生活的情景,假想地球环境恶化的情况,表达了人类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认识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略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安排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为我们描述的未来一天的生活情形,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在学生对文中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个作学习和讨论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状况,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

    2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什么?

    二、读通课文。

    1指名读读“阅读提示”。

    2自由读课文,遇到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生交流,读懂课文。

    1这篇文章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呢?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在这一天的各个时间里,“我做了些什么事?”在书上画下来。

    3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四、阅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为什么小作者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不同呢?

    3大家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继续学问,边读,边找,边画。

    5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探究。

    (1)把找到的问题带到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并结合课前预习中找到的有关资料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小组讨论。

    (3)交流,每个小组在介绍时,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

    五、课文中哪个词语会说明这篇日记是想象的。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学生可畅所欲言,还可以联系自己身边与环保有关的内容来谈。)

    七、总结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自己家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说说你有什么打算。

    作业设计

    写倡议书。

    板书设计

    28*20xx年的一天

    没有新鲜空气

    温室效应

    环境恶化爱护环境

    水污染

    酸雨

    大暴雨、飓风

    课后小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20xx年的一天》教学设计2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初步了解人类的破坏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并且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尽自己的力量。

    一、板书课题

    二、激趣导入: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觉得20xx年时地球上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希望明天充满绿色,充满了新鲜的事物……)

    好,同学们有那么多美好的设想,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如何介绍未来世界的。

    三、读文、识字解词,探究感悟。

    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来写的课文,复习日记格式。

    1解释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指名分节读文,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有目标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4大气污染,没有新鲜的空气,温室效应,尾气污染。

    5海洋污染。(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学生们在阅读之后形成了自己的想法)

    6难道未来世界就一无可取了吗?不,未来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社会,文章也多处讲明了这一点。(读文,谈话。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a抗辐射服的普及。

    b上课是坐宇宙飞船去,地点在太空上。

    c已发明无铅汽油。

    以上说明即使有了高科技,但由于环境被破坏,人们仍然无美好生活可言。

    7开展一个小型辩论会:科技对环保的利与弊,明确科技发达不是破坏环保的主要原因,而地球遭严重破坏是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造成,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环境污染的理解,在这一设计中,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8学习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明确作者写作目的。

    9指导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开展一次调查活动,调查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或是科技新成果,写成一篇日记。(对日记的格式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发展科技,保护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现实的教育意义很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语言智能的关键在于表达。在“说一说,辩一辩”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智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对表达的内容我又给予了一定的范围,让学生的思维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观点,而且这种表达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本篇阅读课文的学习,学生们都能够了解科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懂得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

    【四年级上册课件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