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伯牙绝弦教案合集11篇
  • 关于伯牙绝弦教案合集11篇

    发表时间:2023-02-02

    伯牙绝弦教案。

    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教案的编写要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以教学目的。高质量的课堂,离不开老师优秀的教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教案?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花时间为你编辑了伯牙绝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伯牙绝弦教案【篇1】

    课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相关诗句:(课堂备用)

    满面春风皆朋友,有缘千里终相会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相识半天下,知音只一人。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知我者,子期也! 士为知己者死。

    教学目标:

    1、正确、通顺、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渗透古文朗读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利用插图、注释等方法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通过朗读感悟、情感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知音深情。

    教学过程:

    导:(板书: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先看看黑板上的四字词语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能不能也说几个这种形式的词语。(生说)如果说一些以景物为主的这样的词语。(生说并板书4个:白雪皑皑 清风徐徐 波光粼粼 杨柳依依 草色青青等)

    一、初读课文

    同学们,咱平时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

    1.练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准两个生字的读音及读好一个易读错的字。第二、三遍将古文读通顺,注意停顿。

    2.指名读。第一个:注意听,每个字都读正确了吗?第二个:注意听,他在句子中是怎么停顿的?并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3.练读。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什么是古文的味道呢,举例平淡的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自由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4.指名读。

    5.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文读了几遍了,这篇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仔细看书上的插图和注解,自己先来学习学习。静静的默读,自己学习。

    2、检查:老师问两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自学得怎样了。

    第一个:伯牙和钟子期分别有什么特点?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问:这两人分别有什么特点?(伯牙喜欢鼓琴,而钟子期喜欢听琴。)

    1.从哪里看出来是“喜欢”——(善)

    2.善字仅仅是喜欢的意思吗?还会是什么意思?

    3.擅长。(一个是鼓琴的高手,一个是听琴的高手)指名读,读出他们的特点来。

    4.鼓字是什么意思,(弹)从哪里知道的?(注释能帮我们很多忙啊!)

    5.再读,读出他们的特点,(突出善字,并注意停顿。)

    第二个:伯牙想弹什么,钟子期都听出来了吗?(想弹高山,想弹流水,都听出来了。板书:高山流水)

    三、句子学习、情感体验

    同学们,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多么诗意动人的画面啊,我们也一同前往感受一下这个场面。投影:插图及高山流水的音乐。

    1.同学们,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牙,一个怎么的钟子斯?(弹得认真入情,听得如痴如醉)

    2.投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此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么的画面?(巍峨高大的泰山)——读出峨峨的感觉

    3.钟子期为什么不以华山或别的什么山来感叹,而选择的是泰山呢?(五岳之尊、皇上祭天的地方,巍峨而神圣)——指名读。

    4.如痴如醉的钟子期听到伯牙这美妙的琴声,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指名读。(激动的、痴迷的、沉醉的、、、、)

    5.善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怎么感叹?(好啊,棒啊,妙啊,强啊、、、、、、)

    6.再读

    7.还有另一个感叹词是——兮。一个句子中一同时出现两个感叹词,此时的钟子期看来是真的听得如痴如醉了,指名读——

    同学们,伯牙表达高山的琴声令钟子期如痴如醉,伯牙表达流水的琴声,钟子期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投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读

    2.此时展现在钟子期面前的又是怎样的画面?( )

    3.再读。

    句式练习:同学们,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啊。如果伯牙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志在白云,钟子期曰——悠悠兮若白云、、、、、、

    这正是投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学们,你对这句话,现在有何感想?——念字的理解,必字的朗读。

    四、补充

    同学们,学到这,我们觉得伯牙钟子期能如此心灵相通,那么他们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朋友、知己等)真是这样的关系吗?轻声快读——投影:伯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听他弹琴的,虽然大都是宫中的达官显贵,可却没有人真正听得懂他的琴声,伯牙甚感孤独。一日外出途中,他在高山流水间弹奏了起来,以抒发内心的苦闷。不想,一个砍柴的樵夫——钟子期,驻足静听,并听出了伯牙琴声中想要表达的意思。(配流水乐曲声)

    板书:(高山流水)巧相遇

    只可惜他们两人相处时间甚短,意犹未尽。于是相约第二年的春天再于此地相会。

    投影:插图及《伤离别》曲。悠远悲伤。叙述:第二年,伯牙兴致勃勃地赶来此地与钟子期相会,再续前缘。不想,天有不测风云,等待伯牙的并不是钟子期的人,而是钟子期冰冷的墓碑。

    同学们,伯牙于茫茫人海中巧遇知音,何等的荣幸。可是此时,当他跪在子期冰冷的墓碑前,昔日的知音已化作一堆黄土。此时的伯牙做了什么?

    投影: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做了什么?(板:破琴绝弦)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2.为什么这样做?(板:谢知音)

    五、结尾

    后人根据这个凄美的知音故事,改编成了一曲优美的乐曲——播放《高山流水》

    让我们在这美妙的琴声中,再读这个故事!

    伯牙绝弦教案【篇2】

    【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俞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欣赏。(俞伯牙)正在用琴声描述泰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过了一会儿,(俞伯牙)又用琴声描述流水,钟子期又说:“妙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浩荡的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俞伯牙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一辈子再没有弹琴,(他)认为再没有值得为他而弹琴的人了。

    【课文】

    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译文】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说明】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教案【篇3】

    音乐:古琴乐(配有流水声)

    当我深情地凝望着大家的时候,你们却深情地凝望着大屏幕。看来我设计的课件比我穿得新衣服还好看啊?

    我今天特意穿了一件花衣服。

    我有一个问题,深深地埋藏在我心里已有两天,你们学校有那么多的六年级,为什么独独选了六零七班?

    生:这还用说吗?当然是我们班优秀了!

    师:面对全体老师再说一遍。

    既然是明星班级,让我想到了明星的演唱会。

    说说周杰仑。喜欢周杰仑的歌词。方文山

    听音乐

    当你听到了这样的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上课

    1、这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

    伯伢绝弦

    2、自读课文

    说说你的感觉

    这些词语不是我们常见的,特难读。很不顺口,要理解意思,如果不理解意思就不好读了。

    3、跟老师一起读这篇古文

    一句一句跟老师读

    伯伢善古琴,钟子期善听……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最后一句再读一遍:子期死,伯伢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自己再读课文。

    请一生读课文。

    第一次读古文就能读得如此通顺、正确,真让我叹为观止。谁再来读。

    第二名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打断了一下,因为洋洋兮若江河没有停顿好,请其他学生能正确地读一读,读后再请那位同学继续读。

    读正确还不算,还读出了古文的味道来了。

    5、请学生再练读,读出古文的停顿来。

    再次齐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个人:伯伢、钟子期

    读句子:伯伢善古琴,钟子期善听

    你了解了他们的什么情况?

    伯伢喜欢弹奏古琴,钟子期喜欢听。

    你怎么看出了他们的喜欢?(善)

    善仅仅是喜欢吗?(善于)

    再读课文,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伢善古琴,钟子期善听。”

    边读边划

    交流:

    第二、三两句话。

    读读第一句,从哪里可以看出

    心中所想,全部意念,你从哪个字当中可以看到?(志)

    读一读这句话。

    钟子期心中浮现了怎样的高山?

    峨峨之泰山

    谁来读读这句,读出这巍峨峻跋的高山。(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请学生朗读

    跟老师读。

    古人用一个峨峨兮若泰山,写出了那巍峨的感觉。

    善哉之哉表示一个赞叹的语气。

    谁来赞叹一下。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我觉得你泰山这个词读得特别有味道,能说说这个词吗?

    泰山非常高,孔子曾登泰山而小天下,可以看出泰山是很高大的。

    谁来读一读这五岳之尊的气势。

    其实这句话当中,能体会这样情感的语气词不止一个哉字,还有哪个字?(兮)

    短短的一句话,为什么用了两个语气词呢?

    情不自禁地用了两个语气词!强烈地感叹

    谁来读一读,读好这两个语气词。

    关注“善”,课文中的两个善一样吗?

    上面的善是指善于,很会做某种事情,下面是指他琴弹得非常好。

    像子期一样来赞美一样伯伢,再读这句话。

    出示另外一句: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后:听出了那种江河的气概,谁再来读一读。

    再请一生来读。

    关注学生读得比较好的地方,讲讲你是怎样理解的。

    请了好几个学生来读。

    小结:伯伢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懂,这真是——伯伢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你有何理解?

    从学生的回答中,回归到文中的“字”。如果,伯伢所想到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伯伢所想到的?——引到“念”字。

    出示课文第二、三两句。

    读一读。

    其实他俩人是偶然的相遇,读读大屏幕中的内容,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补充他俩人相遇时的内容,配古琴和萧的音乐)

    你觉得伯伢此时心情怎样?(非常激动,非常高兴……)

    如果你是伯伢,此时你会向钟子期说什么?把想说的写在纸上。

    交流:

    子期啊,你真可谓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可以听懂我的琴声和心声啊!

    知我者,莫过于子期啊!

    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一个知音足矣啊!)

    ……

    再来读读这高山流水,体会伯伢的志向和胸怀。

    指名读。

    古人常说,仁者见山,智者见水,你分明读出了一个大人大致的伯伢。

    齐读

    伯伢的心声钟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吗?(听懂了)为什么如此的肯定。

    关注:钟子期必得之。(必)

    胸怀也懂,志向也懂,音乐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他们多想永远这样相互理解,他们约定来年再次相会。然而当他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等到的不是钟子期的人,而是冰冷的墓碑。此刻他多想在坟前再为钟鼓一段啊,他内心的痛楚全都化为了琴声。(课件随即播放鼓琴的音乐——显得杂乱,最终断弦而绝)

    你从琴声中听出了什么?

    虽然不如从前好听了,但是我能听出了他好像在说,你为什么不等等我呢?

    我听出了他对钟的思念

    听到了他对钟的诀别!

    师:伯伢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知音了了,能把伯伢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读最后一句。

    断的只是弦吗?绝的只是琴吗?

    道是无情却有琴!让我们记住着千古绝唱!

    伯牙绝弦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等方式学习课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继续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特殊的语言现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比较等方式学习课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

    继续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特殊的语言现象,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音乐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单元导读,了解单元目标

    (1)、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3)、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的表达方法

    (4)、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艺术

    2、感受音乐魅力,揭题导入:

    (1)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感受音乐魅力,引出演奏者(板书:伯牙绝弦)

    (2)人物了解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被尊称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3)解题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3、出示学习文言文方法,学生自学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B借助注释,一句一句读,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

    C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并借助课外搜集的资料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D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共同探讨交流或请教老师

    E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背诵下来

    4、交流自学情况,学习课文

    A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1)自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指导难读的句子

    (3)划分朗读节奏

    B翻译课文

    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请同学来翻译课文,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

    注释:

    绝:断绝。

    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理解句子: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鼓”,弹。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

    ③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广大。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2)翻译全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3)设疑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为什么呢?

    资料引入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宫廷琴师,被人们称为“师仙”。他弹琴,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心里一直非常失落。有一年,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他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这个人又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是个打柴的人,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相谈甚欢,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C蕴含的情感

    ①理解何为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②通过楚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纯真的友谊基础是理解,要珍惜朋友间真挚的感情。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

    D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③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句子拓展

    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皎皎明月善哉,皎皎兮若明月(以下引导学生说出)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潇潇春雨

    ……

    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E拓展,进一步理解课文

    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A如果你是伯牙,遇到钟子期,会有何感想?

    B以后,我们遇到很知心的人,就可以叫他们--知音。(板书)

    C虽然我们都知道知音难求,知音难寻,我们仍然要在生命中找寻我们的知音

    5、课后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把课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文

    ③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绝弦教案【篇5】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和各位考官分享一下我对《伯牙绝弦》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本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二人是知音。当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文章虽然短小简洁,却用寥寥数语写出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感人故事。学习本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从而感悟到要珍惜友谊的道理。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更要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我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了解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认识主人公的交往过程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设置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通读感悟法、圈点勾画法、角色扮演。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从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三个维度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将会设置情境,在上课伊始,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并对其进行介绍,引出曲子背后的感人故事,进而自然而然地导出本课的课题《伯牙绝弦》。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具有交流性和引导性,为接下来学习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首先会进行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标注好朗读技巧,再重点讲解学生不会翻译的字词。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从而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品读文言文,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特点,深入研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问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

    首先,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为两位主人公制作一张名片。以新颖的方式,引导学生先了解文中主人公的个人资料,并意识到二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地位是十分悬殊的。

    接着,请学生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两个主人公是什么关系,学生会找到“知音”一词,这里,我会顺势带领学生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人地位悬殊,却能够成为知音呢?请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文中的具体句子去分析原因,学生在一系列句子的分析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和俞伯牙的默契。

    最后,我将带领学生齐读描写子期死后的句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当子期去世之后,伯牙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找到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会在圈点勾画、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共同解决这三个问题。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培养了学生对重要词句的赏析能力,在交流讨论中共同学习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更体现了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要求。

    (四)穿越古代,开导伯牙

    为了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性质,在本环节,我将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伯牙的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带领学生尝试着扮演伯牙这一人物,从而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以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总结本课所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检查学生本节课所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因此,我将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一份关于“友谊”的手抄报。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又达到了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真正做到了“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教学效果。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提纯的金,琢成的玉,我的板书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将本节课的重点展示如下,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考官批评指正。(鞠躬擦黑板)

    伯牙绝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和powerpoint。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热身:诵读与友情有关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板书)。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了。

    1、理解“绝”的意思

    2、理解课题的意思。

    (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了。)

    3、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

    3、指导读好语气词。

    4、再指名读,注意停顿。

    5、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善”“志”、“念”的意思

    6、再读全文,把握好停顿。

    (生再次齐读课文)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读到这,你能伯牙和子期的关系读成课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

    (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2、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

    俞伯牙钟子期

    衣着衣着华贵,羽扇纶巾青布包头,两截布衫

    国籍晋国楚国

    身份上大夫樵夫

    质疑: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指导朗读。

    3、从哪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生默读、勾画)

    交流。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①说说意思。

    ②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③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旁若无人地赞叹。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④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流水?

    指导朗读。

    4、刚才听的琴声,是《高山流水》的片段,相传《高山流水》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大家自由读一读。

    (出示链接,生阅读: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文学家、艺术家擅长寄情山水,伯牙鼓琴,念在大海,透过大海,他还想表达什么?

    (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宽广胸怀,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的情操)

    5、可是,多少年啊,伯牙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演奏,有人能听懂他的峨峨高山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的洋洋流水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心胸吗?(生:没有)有人能听懂他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吗?(生:没有)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琴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抱负、他的心声,只有、也只有遇到了钟子期,才会得到这样的理解——(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是伯牙和钟子期知音的境界。

    现在我就是伯牙,你们就是子期,让我们在一鼓一听的朗读中,感受这美妙的意境。(师生分角色读)

    琴瑟相和,心心相惜。现在,男同学鼓琴,女同学听琴,让我们再一次在一拨一应中感受这奇丽的境界。(男女生分角色读)

    四、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

    1、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传来子期因病去世的消息,(音乐起——)(出示句子,生读——)

    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你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掊无情的黄土,你会是什么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做了什么呢?(破琴绝弦)

    伯牙可是著名的大乐师,音乐是他的生命,琴是他的至爱,他为什么这么做?

    是呀,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友情哪里找,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谁再读?(一生读)

    古人云:“志哀则音促”,“乃-破-琴-绝-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

    (指几名学生读,教师或示范,或点评)

    五、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

    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交朋的千古楷模,“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中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深情,再一次诵读全文。

    伯牙绝弦教案【篇7】

    【教材简介】

    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交流:

    同学们,古今中外有许多交友的名言名句,谁能说一说?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不可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流传千古,吟诵至今的有关知己朋友的文言文,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特有的语言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

    3、解题质疑:

    (1)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2)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3)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

    (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课始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还起到了牵问题而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步: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随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注意断句停顿。

    2、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如课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预习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第三步:读懂课文,领会文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注释,试着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时,老师相机重点指导文中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和含有“善”的句子意思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意思,弄懂全文的意思。

    (1)课件出示含有“善”的句子:请选择“善”在文中的意思:擅长、善于;表示赞叹。

    (2)换位体验:假如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赞叹的?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伯牙弹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场景,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绵绵细雨等。这时,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

    (4)分角色表演:老师当伯牙,学生是子期。(课件出示)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学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学生:善哉,绵绵兮如()!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学生:善哉,()兮像()!

    ……

    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形成排比句式。再读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知音呀!

    4、探究学习:研究解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初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1)伯牙为什么绝弦?(借助课件出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2)绝弦说明什么?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做到细节饱满才能更好进行语言训练,进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螺旋上升,既弄懂了文意,又领会到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第四步:读好课文,感悟文情

    1、学生练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比赛朗读:读出情感。

    (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把课文读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体会到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第五步:背诵课文,领悟写法

    1、指导背诵:课文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边想象边背诵。

    2、学生练背

    3、指名背诵

    第六步:拓展文本,升华认识

    1、欣赏《高山流水》乐曲,回味动人故事。

    2、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3、搜集有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积累有关朋友情意的语句。

    伯牙绝弦教案【篇8】

    一、文本解读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点评: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从学情方面去精心考虑。"一切为了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已,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在每节课上,落实在每个教学活动中。从上面老师对学生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注重到了教学的基点是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时以学定教。)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有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简单交流,"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让孩子想象出来优美的意境,用心读出这些词语的声音、画面、味道,感受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美读和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点评:教学有时间——课堂时间一般是40分钟;教学无时间——凡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资源对学生都起着教育教学的作用。此时,老师在课前,看似无意却实属有心的安排了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词语交流,用想象意境读"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这些词语,将学生的思绪、情感,学习的氛围带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

    (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

    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师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点评:音乐的引入已逐渐成为了语文的一种教学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此时,学生由课前的读词想意境的美,进入由音乐引进的本课的主题《高山流水》记载的千古佳话——伯牙绝弦,学习的意境非常美。这样的导课非常自然,课前课始美境一体。同时,这样的教学意境潜意识地为本文后面要呈现的悲壮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依法自学,疏通文意: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 "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既抓住了善字同字不同意的特点,又理解了志和念的同意不同字。重复中有对称,凝炼里有变化,古文就是这样简约而不简单。文章不厌百回读,再来读一读这千古绝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点评:1、教学需要的是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老师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中采用了自悟交流法,对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了明确要求,且要求中有方法:"读准字音"是要求,"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是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机辅导。"老师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等。2、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考的引导。学习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然后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理解所念的还有美好动人的事物后,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知音!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视频,读《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后人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谊,谱写了《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

    师:孩子们,再一次来看课文, 全文仅仅77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77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故事千古流传,这就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同学们用心地读吧,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中。

    至此,从开始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唱到今。

    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让人动容,郭老师也特地选了两本描绘朋友间情谊的书送给大家,想读吗?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吧!老师的语言更能荡涤人的心灵,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读、去思、去交流。

    (点评:1、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重点句子时,不仅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前交流词语和此时的句式结合,加以练习运用,可谓是匠心所在,前后照应,教学前瞻后顾,均是为了学生。2、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老师相机进行拓展,补充《警世通言》中的资料。通过补充资料,使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而这也恰恰是此故事流传百世的原因所在。)

    八、说板书

    伯 牙 绝 弦

    善鼓 知 音 情 深 善听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伯牙绝弦教案【篇9】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设计意图: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是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而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练笔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伯牙子期的情感世界,融汇自己的情感入情融境,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学会如何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深情厚谊,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3.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进行练笔。

    课前谈话: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画,(出示伯牙鼓琴图,了解两个人的身份)老师想考考大家,这幅画的名字叫“高山流水”,你知道画中的两个人是谁么?(图中这位入神弹琴,一身长袍,端坐船舷的,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这位凝神听琴,两截布衫,头戴斗笠的,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的樵夫——钟子期。)那么,谁能说说“高山流水”的意思?( 比喻乐曲高妙也比喻知己或知音。)今天我也做一次伯牙,你们愿意做我的知音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合奏一曲“高山流水”——上课!

    教学过程

    一、引题闻知音(1分)

    导入语:常言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古流传、悲壮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音(5分)

    1、齐读标题:注意“弦”字的读音。“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绝”的意思,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请大家自由读两遍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基本意思。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读书效果,提问个别学生,随机点评,要读得字正腔圆,发音完整,吐字清晰。

    4、文言文言简意赅,但是却很有味道,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来它的抑扬顿挫,根据老师的提供出来停顿符号练习有节奏的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5、检查有节奏朗读,老师指导。然后有节奏的齐读课文。

    三、情动遇知音(15分)

    1、在文中哪一句写了他们相识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善”字什么意思?他们的相遇也许只是一种偶然,正是这一个“善”字让他们相识了。【老师板书“因善相识”】

    3、文中哪里又具体描写了他们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呢?(生回答,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并与前一个“善”相比较。

    4、指导朗读(提醒: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两个语气词的含义,注意“善哉”、叠词和“兮”的读法。)师生互动:老师读旁白,学生读钟子期的话。(读出高山屹立于天地之间、江河奔腾于大地之上的气势。)

    5、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师:既然如此,伯牙所念的肯定不只高山流水,他如果想到了“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皑皑白雪、袅袅炊烟、绵绵春雨……”子期能否听出来里面的含义呢?(老师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评价:“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6、师总结:这才能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个所念,一个必得,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7、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出的,只是这些美好的事物么?或者说伯牙的琴声中这些美好的事物蕴含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更是伯牙的心声,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

    8、这几句话里哪一个字可以看出里面有伯牙的抱负?(志)所以我们可以说“因志相知”。【老师板书:因志相知】正是因为子期从音乐中听出来了伯牙的志向,所以说他们是一对——知音。【板书:知音】理解知音的含义。(知音: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

    那就让我们一边聆听这首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一边读出来这段文字吧——(出示课件,配乐配画面感情朗读)先找一生读,再齐读。

    过渡:伯牙也曾经给楚王弹奏过《高山流水》,可是,正当伯牙从自己的琴声中陶醉过后去看楚王的时候,却发现楚王睡着了。那时候,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愤懑,多么的失望。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多少年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偶然间却遇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人,他的琴声、他的抱负,终于有人能懂了,他的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话,他会说什么?(评价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得遇知音,砰然心动;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有说不完的话啊,于是二人约定,明年中秋重相聚——

    四、绝弦谢知音(18分)

    1、离别之后,多少相思,多少期许,这一天终于盼来了。无奈世事难料,遗憾的是子期不幸去世。

    2、(出示句子)找两个学生读,师范读,再齐读,注意停顿。理解句意。

    3、世上再无知音,无人能够听出自己心灵倾诉的痛苦。如今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他不堪承受无人理解的日子。所以“伯牙谓世——”(引导再读结尾)。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向世人宣告,知音不在,我心也死。琴断情也断啊!)【板书:因情绝弦】

    4、此时,面前山水依旧,却已物是人非,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他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掊无情的黄土,他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觉得他此时会想起什么、会说什么呢?(指导方法: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现在的悲痛心情。)

    5、(出示课件画面音乐、练笔)师旁白:伯牙闻听子期已死的消息,如五雷轰顶,眼前高山依旧巍峨,流水依旧奔腾,明月依旧清幽,清风依旧轻柔,杨柳依旧飘浮,往事历历在目,琴犹在,人已去。(子期死……伯牙来到子期的坟前,此情此景会让他想起什么?他又会对子期说些什么?走进人物内心,展开想象,请你替伯牙给子期写一段话。)

    6、学生练笔,老师巡视,从用具体景物表达情感的角度进行指导。(中间可点拨:冯梦龙: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寸土,惨然伤我心!)

    7、作品展示,老师评价。(针对写作内容进行点评。评语预设:痛失知音,黯然神伤,伤心欲绝,破琴绝弦,感人悲壮。半生以来,谁能理解我那份寂寞与孤独?斯人已逝,吾与谁归?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虽隔两界,心却一脉连;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千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去难再寻。冯梦龙: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8、你们都是伯牙、子期的知音啊!全文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而文中的感情之深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请你再看一眼这有着无穷魅力的文字,就让我们闭目去想象着这荡气回肠的故事,有节奏的、用情的背诵下来吧。(先找一生背诵,再齐诵)

    9、后来宋代王安石读此故事,作诗一首,一表对这对知音人的敬仰。(出示课件,找一个学生读: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10、总结:正所谓:(找一个学生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正是:“高山流水传佳话,伯牙绝弦谢知音。”

    五、作业布置

    课后收集关于描写知音、朋友的诗词句,摘录下来。下课。

    板书 伯牙绝弦

    因善相识

    因志相知 知音

    因情绝弦

    伯牙绝弦教案【篇10】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你有朋友吗?你又知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知音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板题,齐读课题)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并指名读学习目标)

    师:能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来看一下自学提示。(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并指名读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朗读课文,将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

    3、默读课文并思考:

    (1)用横线画出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的语句。

    (2)伯牙作为弹琴高手,为什么只把钟子期作为知音?

    (3)当钟子期不幸去世时伯牙有什么样的举动?

    (5分钟之后,比谁学得好)

    师:自学竞赛开始

    三、检查自学效果

    师:完成自学任务的同学请举手。

    刚才大家学的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回答也一定非常精彩。

    1、指名读古文,教师及时纠错。(一至三名学生朗读)

    2、指名说说对古文的理解。

    3、指名读文中能体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的语句。并指名说出句子的意思。

    4、提问:伯牙作为弹琴高手,为什么只把钟子期作为知音?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教师适时引出对“知音”的理解

    5、提问:当钟子期不幸去世时伯牙有什么样的举动?

    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适时引出对“伯牙绝弦”的理解。

    6、回味“绝弦”

    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下面让我们伴随着这首动人的音乐一起来有感情的读读这个故事。

    四、当堂训练题

    1、背诵课文《伯牙绝弦》。

    2、完成字词句第159页的第三题和实践天地。

    五、总结下课

    本节课我们都被钟子期语伯牙的感人故事深深感动,从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知音难寻,希望大家能从你的生活中找的你的知音。

    伯牙绝弦教案【篇11】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文言文《伯牙绝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理念和教学过程等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共四篇课文,都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操和在写作时如何展开想象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表达感受的方法。

    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伯牙绝弦”是篇文言文,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以及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课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学情介绍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读好文章却是一大难题。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为: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语文课会遵循语文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加强学法目标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充分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满语文味道的课堂中品味语言,在理解感悟中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方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五、学习方法

    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六、课前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歌曲《朋友》和伯牙、子期的背景资料。

    七、说教学流程

    (一)古文引路,焕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佳的驱动力。上课伊始,我创设以下的情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意愿。课前,我播放了歌曲《朋友》,然后用高适和王勃关于赞颂朋友情谊的诗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导入课题,学生在愉悦的歌声和充满情谊的古诗中被吸引进了课堂。

    (二)初读感知,读懂文意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表达方式有所区别,学生读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我用课件帮助学生画好断句,并设计了教师配乐范读这一环节,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从而解决了读的难点。我遵循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准则。上课伊始,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把读懂的和不懂的都提出来。接着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章中去品读,去体味,去发现。学生读完一次后,我采访学生初读文章的感受,以及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是不懂的?我根据文言文的文本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把“读课文”变为“学阅读”。当中,我用课件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通—读懂—读好)并引导学生回忆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然后课件出示,让孩子们带着这些方法默读课文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期间对一些特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重点引导。孩子在阅读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意。有了方法,难学的文言文就变得易学了,孩子对学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三)解读文本,深悟知音

    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语文味道的,本节语文课我主要通过换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飞想象, 深悟知音等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1、换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为故事离我们很远,小学生要学生体会当中的知音情谊实属不易。根据学情,在讲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会怎么赞叹呢?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读相关的句子,声情并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钟子期也,子期能听出琴音的内容,更难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这就是知音啊!这样一点拨,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换位思考的同时对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领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精妙之处深入推敲和潜心体悟。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出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关系,并让他们交流收集到关于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资料,接着问:你从哪里知道他们就是知音呢?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词语的意思和在文中体现知音的精妙之处,学生通过品味字词,结合文章背景资料,从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间的心灵相通。

    3、放飞想象, 深悟知音

    接着,我适时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闭眼欣赏,引导: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伯牙是个出名的琴师,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有可能志在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题: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会曰:善哉,( )兮若( )。学生练习用文中的句式说句子,从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时教师小结: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这就是朋友间的心灵相通。我继续引导:那么多人懂音乐,伯牙为什么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呢?当听到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当时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什么呀?他一定在心中无数次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伯牙遇到了知音钟子期,伯牙又是一种怎么的心情?他一定会对伯牙说什么呀?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化了学生对知音的理解。最后我说:知音欢聚你想那会是个怎样的场面呢?用咱们的声音来表现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吧!接着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读书。这样,学生在听音乐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从中体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为突破课文教学难点“伯牙为何绝弦?”铺下了情感的基础。期间,我也利用句式善哉….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有意地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回味绝弦,拓展延伸

    音乐的熏陶感染对小学生的情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当学生还沉浸在知音欢聚的愉快气氛中时,我配乐动情地描述:短暂的相遇让两人成为了知音,之后的离别又那么难舍,两人相约在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见,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见面的日子,却传来子期染病死的消息。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句子。我顺势引导:如果你就是俞伯牙,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什么?做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接着我说:伯牙悲痛欲绝,是因为他鼓琴志在高山,再无人曰…..志在流水,在无人曰……,所以……,学生在回味读书的过程中重温了知音相聚的快乐,同时也就更懂伯牙绝弦的原因 ,接着我拓展引导:孩子们,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他还断绝了什么?同时,我引进了课外知识,子期死后,伯牙写下的一首诗,配上悲惨的音乐,师生共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心情和绝弦的极端行为,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这一环节的设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文章的解读也就更深了。

    作业的设计我采用自主选择的形式,设计了作业超市,目的是巩固拓展本课内容。

    另外,在板书设计上,我努力体现精炼、清晰的理念,板书条理清晰,美观大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

    设计特色

    1、关注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2、增强了学习目标意识。我注重对教材学法的指导,把“讲教材”变为“学阅读”,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3、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古色古香的课件和音乐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充满古文味道的课堂中。

    4、追求“本色语文”和“以读为本”的原则。课堂上扎实、有效地体现语文课所承载的内涵,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味道,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说得不好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关于伯牙绝弦教案合集11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