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平均分课件(锦集15篇)
  • 平均分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22

    平均分课件(锦集15篇)。

    编辑为您提供了以下有关“平均分课件”的最新范文。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要内容被忽略。祝愿这篇文章能够为你提供帮助欢迎访问!

    平均分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经历操作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导语:小精灵聪聪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消息,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引导观察画面,说一说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感知“平均分”。

    师:瞧,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的食品真多啊,他们都手忙脚乱了,我们来帮他们准备准备,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你是如何分配的?突出问题: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操作分物品,教师参与巡视。

    (3)学生汇报分法,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并说一说你们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都知道要给每个小朋友准备的食品一样多,所以你们每份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分份分得同样多的,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深化“平均分”。

    (1)演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指名读题,并说一说题意。强调:“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学生操作:让学生用10根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3)集体汇报订正后,根据分得的结果填空。

    3、应用“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例2

    思考并进行操作问题: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小棒分一分。(讨论进行)

    (3)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表达顺序,把多少,分成几份,一个或几个一份,这样分到完,每份分的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4)教师小结平均分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三、巩固练习

    1、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2、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3、练习三的第2题。

    3、练习三的第3题。

    (1)用小棒当学具。

    先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小棒),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分得,结果怎样?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平均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的“做一做”

    A、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近了“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平均分课件 篇3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 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孩儿们,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你们说说看,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毛老师这里准备了有6个花片,代替6个桃,(教师贴在黑板上)如果让你来分一分,你会怎样分?先不要着急,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听毛老师的要求哦,第一步:拿一拿,拿出6个花片代替6个桃;第二步:分一分,把6个花片分成两堆;第三步:说一说,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听清楚了吗?活动开始!

    把6个桃分成两堆,原来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们能将这3种分法分一分类吗?

    生1:第一种和第二种分成一类,第三种分成另一类。

    生1:因为第一种每份个数不同,第二种每份个数相同。

    师:你说的有理有据,其他小朋友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说的非常好!是的,我们可以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这一类是每份个数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小朋友们,刚刚的6个桃除了这样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同桌两人先讨论讨论,再用花片摆一摆你的分法。

    生2:因为每份都分了2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请看下面两种分法,哪一种是平均分呢?

    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他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他说:有8个桃,每只猴分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呢?

    师: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

    这样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请小朋友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指出: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

    提问:12条果冻条,每2条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

    结果?每3条、每4条一份地分呢?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下来: 每条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成——(6份);第二次每(3)条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4)条一份,结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

    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

    平均分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一、 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动手操作。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瞧!这儿有6块糖,你能把它分成几堆吗?动手分分看,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糖动手分一分)

    (2)学生自由分。

    a、分成2组、3组、4组等几类(不同组别)。

    b、每份都是同样多与不一样多的分类。

    2、发现问题。

    (1)同学们,这么多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2)同学们把刚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那几种找出来,与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3、揭示课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4、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1: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一下春游食品,怎样分配食品才合理呢?

    a.用学具代替食品动手分一分。

    b.请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并说说是怎么分的。

    (2)完成书本第13页的做一做。

    a.让学生动手用10张小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b.说说是怎么分的。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利用新知,解决平均分。

    a.各自用小圆片代替桔子分一分.

    a.让学生在课本圈一圈。

    1、练习三第1、2、3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实物分一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填空: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 )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还可以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请不同分法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者5个小朋友,都刚好分完。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平均分课件 篇5

    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地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14根小棒;教师:小猴图片,8个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果冻图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果冻引发的问题。

    根果冻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呢?(出示问题)大家愿意挑战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学生操作:把6根小棒(代替果冻)任意地分一分。

    (2)全班交流,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分法。

    (3)观察分法,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出示这句话,教读)(同时板书课题)

    (5)同桌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6)小结:同学们通过分一分,不仅帮助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用手势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并说理由。3.教学第30页“试一试”

    (1)出示问题: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2)请学生先各自想一想,再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

    (3)分完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全班交流,教师出示不同的分法。

    (5)为什么这些不同的分法都可以说“把8个桃平均分”?

    (6)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虽然分成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4.教学例2(1)出示问题:如果把这8个桃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小组合作用8根小棒代替桃分一分(找一组到前面来分桃)(3)集体交流,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板书 4)你是怎样分的?(4)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5)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5.教学第31页“试一试”

    (1)让学生按要求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

    (2)集体交流,指名演示分的过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导入: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热情、这么能干,邀请我们去参加闯关游戏呢!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让学生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然后填空。(2)集体交流订正

    (3)让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再说一说一共有几块,每几块一份,分成了几份。(4)真棒,祝贺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2.第二关:“想想做做”第3题

    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小棒代替分一分,也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并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后核对,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太好了,祝贺大家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

    五、布置作业

    1.一课一练P21 1—3题

    2.拓展题:把一根10米长的木头,每2米锯一次,可以锯几段?

    平均分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数学课本第15页的例3及练习三的4-6题

    课前准备: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

    去哪里春游?(学生畅所欲言,课件出示本班学生的春游照片。)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课件显示:春游的场面)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什么信息?重点突出(租船处有24人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4人一条船,可以先让学生每4人站一堆,有几堆就要租几条船。;4个4个的数,24里面有6个4,就可以租6条船。)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

    得出244=6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棒。

    3、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1、第15页的做一做

    (呈现一幅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动物在做什么?(图中的小熊在分筷子。)

    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师:你帮小熊分分看。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筷子,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的。

    2、练习三的第4-6题

    第4题(课件出示分萝卜的情境图。)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香蕉)

    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方法。

    四、聪明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5个方木块

    (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六、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

    平均分课件 篇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14页“平均分”的例1和例2,练习三的第l、2题。

    1.通过活动情境和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活动让学生探讨“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认真听哟,听完后要请你们当公正的法官。有一天,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三兄弟来到一座山脚下,口渴、肚子饿,猪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9个桃子了。“来,沙师弟你3个,大师兄2个,俺老猪肚子大就4个。”(教师边说边贴出卡通图片和桃子图片,同时勾画出大山)“嗨!凭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孙降的,我该多吃”,孙悟空气愤地说。一直站在一旁的沙和尚说:“平时重活儿是我做的,重担是我挑的,我该多吃。” “我该!我该!!我该!!!”他们三兄弟争吵不停。其实他们三个为保护师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劳。

    2.提出问题。

    师: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当当公正的法官,帮他们分一分,让他们别争吵下去了。

    [通过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重要性。]

    1.谁来当法官的活动。

    生:我觉得孙悟空本事大,他该多吃,沙和尚少吃。

    师:同意他的请举手,看来你们这些法官很公正,请你上台分一分。(动手操作)

    请学生上台把桃子个数调整到每人3个。

    师:这样他们每人分得的桃子个数就怎样呢?还会吵吗?

    2.小组活动。

    师:如果有24个桃子,那又该怎么分他们才不会吵呢?请4人小组一起动手分一分。 (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图片,组员合作完成)

    3.展示小组活动结果。

    生:不行,每人分得的不一样多,他们会吵的,应该每人分8个桃。

    生:这样他们三兄弟每人分8个,一样多,很公平。

    4.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像刚才,把9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3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 (同样多)把24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人8个,每人分得的个数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并教读两遍)

    提问:刚才有的组给猪八戒分7个,沙和尚分5个,孙悟空分12个,这是平均分吗?

    5.初步理解概念。

    练习:填空,把9个桃子______分给3个人,每人______个。

    师:刚才我们把9个桃子怎么分给3个人,每人几个(师伴手势),请3个同学来说。

    师:谁来说说刚才你们把多少个桃子怎么分给几人,每人几个。

    [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第二个活动把数字由9扩大到24,有了一定难度,有些组每份同样多,有些组每份没有同样多,在认知上产生了冲突,有了比较,此时顺势引出新知“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构建概念,再用概念口述,这样概念的`导出就不单薄也不抽象,而是有血有肉。]

    1.第16页练习三的第1题。

    师:听完了故事,老师再带你们去逛逛花店,花店里的阿姨要把这些花分插在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应该插几枝?(出示第1题)

    请学生回答并说想法。

    师:谁来说说把多少枝花怎么插在几个花瓶里,每瓶插几枝?(请两个学生说)

    2.第16页练习三的第2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出示题目,师读题)

    学生所持观点不一致。请三种不同观点的代表展开辩论,其他学生做补充说明。得出正确答案(第二种)。

    [判断题的处理形式很新颖,辩论符合二年级小学生好表现自我、好胜的心理特征,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咱班有40个人,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再比如:有16个同学参加接力赛,平均分成2个队,每队几个人呢?(8人)那你们能举一些吗?请说给同桌听听。

    [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们生活中。]

    1.师: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看来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下面我们就把这些橘子拿来平均分。(教师出示橘子图片和盘子)看看把多少个橘子平均分成几份?

    小组长拿出橘子图片小组合作完成。

    3.展示。

    师:请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边分边说。

    4.小结。

    师: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有多种不同分法,不管是哪种,每份都有几个呢?

    师:我们知道平均分有多种不同分法,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吧!

    [充分给学生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探索平均分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送给你们几种水果图片。不过要亲自动手分一分才能得到。(出示图片:20个苹果,16个桃子,12个橘子,8个草莓排列在一张8开纸上)

    生:有脆脆的苹果,酸酸的橘子、甜甜的草莓、软软的桃子。

    师:因为老师很公平,爱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所以每人都要得到这四种水果,而且这些水果是平均分给小组里的4个人,请小组长带领你们组想办法动手分一分。

    2.动手活动。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展示。

    师: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动手分,看看你们分得怎样呢?把你们组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看,介绍给大家听听。

    生:我用圈的办法,5个苹果圈在一起, 4个桃圈在一起,3个橘子圈在一起,2个草莓圈在一起,然后把5个苹果、4个桃、3个橘子、2个草莓用一个方框框起来,这就是一个人分到的。(边说边展示)

    生:我们组把这些图片撕下来,一个人分一种水果,最后我们每人分得5个苹果、4个桃、3个橘子、2个草莓。

    生:我们组把4个人的名字写在旁边,用连线的方法来分,比如分给我的5个苹果就与我的姓名连起来。

    师:小朋友们很能干,想了很多办法,但不管哪种办法,都是把这些水果怎么分给4个人的?

    师:你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几个桃?几个橘子?几个草莓?(生齐答)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环节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拓展,向生活拓展,给学生思维留足了空间,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想出圈一圈、连线、撕、写等办法,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分物品,也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平均分的例子很多,请你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分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来平均分。

    [回顾全课内容,提出要求。把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平均分课件 篇8

    设计理念:

    平均分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动中,我遵循《新纲要》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创设了去小熊家参观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

    (1)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点心若干。

    (2)活动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次接触平均。

    1.参观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数量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来,坐6组,要求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二、初步操作,学习分配。

    1.集体操作,感知平均分配

    (1)小熊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点心,我们看看是什么呀,数数有几个?

    (2)请小朋友将这些点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样多?

    (3)幼儿讲述。

    2.逐一添加,体验平均分配

    (1)小熊发现这么多点心太少了,再给你们添一点,让你们吃得更饱一些!(教师添加点心)

    (2)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3)我再添一些点心给你们,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

    (1)小熊除了邀请我们来做客,还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把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给他们,用不同的分法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集体交流

    2.分享糖果现在我们就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配的意义,也能对人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使幼儿理解更困难。而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更明了的学到知识,理解平均分配。最后以操作题的方式,让幼儿对平均分配进行巩固练习。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由于家长在孩子旁边,孩子们就会有一定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还不是很够理解,平均分配还不够着重突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不足,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平均分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

    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详细讲解一遍)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平均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变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结果(用乘法口诀得出)

    四、教师讲评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实际上是从8里连续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余,0为止。)

    2、在平均分时,你怎样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

    3、在平均分时,明确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4:第10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2页第5——9题.

    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平均分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平均分课件 篇11

    (一)认识平均分 师:老师手中有一些盘子,是一会儿上课时要用到的,现在要把这些盘子分给同学们。 如果先分给你,你想要几个?如果先分给你呢?(指名问2至3名学生) 生:2个,4个...... 师:他们想要盘子的个数不一样,全班这么多名同学,每人要的个数都不一样,可是一共只有这么多个盘子,老师应该怎样分这些盘子才合适呢?(一个一个分)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一样多) 为什么要分得一样多呢?(公平) 老师一个一个分给学生盘子,分给最后一名同学时,老师手中的盘子正好分完了。(重点强调一下正好分完) 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老师把多少个盘子分给全班多少名同学,正好分完? 生:刚才老师把37个盘子分给全班37名同学,正好分完。(老师奖励小印章,印在盘子上) 谁能像他回答得那样再答一遍?(指名2至3名答) 全班一起答一遍。 师:分得的结果怎样? 生:每人一个。 师:每人分得一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人分得同样多。 谁来说说为什么要每人分同样多? 生:公平(板书) 师:怎么就公平了? 生:每人分同样多(板书) 小结:老师以公平为原则,把盘子分给全班的同学们,每人分得结果是同样多的。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要分给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投影出示) 生观察后答:有桔子,果冻,水,肠。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帮老师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 活动要求:请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任选其中的一种分给自己组的成员.以公平为原则,每人分得结果同样多.时间3分钟.(4人一小组,3人一小组,2人一小组不等)小组进行活动,边分边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汇报(以分水为例) 师:哪位组长愿意来说一说刚才分什么东西给大家了? 生:刚才我分了水给大家.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把多少瓶水分给你们组多少个人了吗? 生:我把6瓶水分给了我们组3个人. 师演示(贴卡片,画3个盘子) 师:说一说刚才你是怎么分这6瓶水的? 生到台前来演示,将6瓶水分到3个盘子中(此时不深究分法) 师板书:把6瓶水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2瓶. 全班齐读 其他组长说一说你分得什么东西. 师板书:把16个果冻分给4个人,每人的得到4个. 刚刚每组的组长都分了其中一样东西给大家,每个人手中的东西都是一样多的,我们就可以说每人都得到一份(板书). 小结:像这样把东西分得每份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 师:一开始老师分盘子就可以说成把37个盘子平均分成37份,每份分1个. 把6瓶水分给3个人就可以说成把6瓶水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2瓶.(板书) 把16个果冻分给4个人就可以说成? 生:把16个果冻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4个. (二)平均分的'分法 师:现在请各组的组员们,每人选一样东西,把这样东西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成员. 生活动,要求:平均分,活动时间5分钟,边分边说一说你将什么东西,怎么分,分给谁,结果怎样. 活动完毕以坐姿告诉老师你们组已经完成. 奖励完成快的组,组内成员都可以得到一枚印章 汇报 生1:我把4根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1根.(板书) 到台前来进行投影演示 请同学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生:一个一个分的(板书) 生2:我把12个桔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板书) 到台前来进行投影演示 请同学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生:一个一个分的 师:还有谁刚刚分的桔子,但是分法和他不同? 生3:我是2个2个分的.进行演示(先两个两个分,再一个一个分,这时容易出错) 师:还有谁的分法和他们都不同? 生4:我是3个3个分的,一下就分完了. 师:看来同学们很聪明,虽然分法不同,但是结果都是相同的,每份分得都是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1 把12瓶水平均分成3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样将这12瓶水平均分? 2 3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画对钩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分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以参加春游活动的情境引入,触题自然有趣,学生充满兴奋,上课伊始便以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投入学习,这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开场白。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

    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分一份一份的,面包有5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

    生3:我还发现每份食品都是2个,2个面包一份,2瓶矿泉水一份……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通过对食物排列情况的观察、研究,自主地发现分食品的秘密,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而后老师适时的一句问话既强化对“每份同样多”的感受,又为“平均分”的引出做伏笔。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教师十分明确动手操作,对由“每份同样多”到“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操作分食物(操作、小组交流、过程展示)使之体验到“分”,“每份同样多”从而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概念。这种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亲身实践的学习活动是解决数学概念的最有效的办法。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生1:一个一个地分……生2:先两个两个地分剩下的再一个一个地分……生3:三个三个地分……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不仅要求能自悟、会理解,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把对“平均分”的领悟表达出来,同时在此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亦是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③如果老师又拿来3瓶矿泉水,这时应怎么分呢?如果老师又拿来的是4瓶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样解决?(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做发展学生思维的有心人。此处一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依据对“平均分”的逐步理解,此时学生就会围绕“平均分”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策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失为学生搭建展示思维个性舞台的好办法。

    ②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③评选,谁插的花最漂亮(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做答认真的习惯)

    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平均分

    ②评析,你想对第1、第2题说句什么话?(第1题: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题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以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开发智力的目的。“你想说什么?”、“联系生活实际”等活动发生于对“平均分”知识的有趣问题,探究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生命的数学,此例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什么?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准备春游食品这一具体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知道每份同样多。再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平均分课件 篇13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呢?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二年级1班去春游,同学们分发食物),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发铅笔,如3个人分9支笔如何做到公平;或12本作业分给4名同学等等。学生在我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了平均分的初步概念,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我认为本教学有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生动手分发实物的过程中建立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平均分”,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如“把15支粉笔、或15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基本是5个5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

    3、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铅笔,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平均分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谈话引入出示“份”字:小朋友认识“份”字吗?它由哪两个部件组成的?(人和分)这节课我们就人人来分东西。

    师:昨晚老师去喝喜酒了,分到了一些糖。老师想把这6块糖分给两个小朋友。看谁的分法多。(板书:把6块糖分给2个小朋友)

    师:(指着33),这份是3个,这份也是3个,每份都是3个,(板书:每份都是3个)(补充板书:把6块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3个)齐读

    这种分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平均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平均分的概念,在潜意识里都有平均分的思想。设计让学生分6块糖,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分法,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每份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师:这节课就来研究平均分。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的每份不一样多。)对,只有每份同样多我们才叫它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同样多”。

    它是怎样平均分的?手势圈一圈,说一说。

    B图:(两个两个的,再两个两个的,再一个一个的分,把10个梨平均分成2份。也先判断,再说说,再出示表述句。

    C图:(1个、3个、5个)不是平均分。哦,每一份是不一样多的。那你有办法使它也变成平均分的吗?(移多补少)小朋友真能干。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更清晰平均分的特点。同时一个一个,几个几个的出示。为下一个环节“操作”打好基础。

    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随处可见,小朋友会不会真正的平均分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一起分一分。

    A.感受分的过程。

    老师带来了一盒小礼物,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想要把它平均分给我们班的3个小朋友。你想怎么分?(学生可能说没法分,不知道每人几个。或者说需要先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想到先一个一个的分,或先分几个再分几个。)小朋友,真聪明,就算老师不告诉你一共有多少个,也能想出办法进行平均分。

    B.说说是怎么分的。用表述句说,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学生已学过乘法口诀,在“分”之前就能用乘法口诀知道“分”的结果,这个设计环节当不知道“分”的物品总数时,就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冲突。不得不激起学生去思考“分”的策略。同时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一个一个分的必要,而不是由老师强加给他。也能更好的理解分的过程虽然不一样,但是分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本质意义。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一共有12个,你还一个一个地分吗?你是怎么想的?请你用小圆片代替来分一分。汇报。分别用12个磁铁展示。并说说你是几个几个分的。

    (3)抽象平均分的概念师回顾分法,并圈出份数。重点理解份数与每份的意思。

    师拿掉磁铁,让学生说说刚才是怎么分的,请生用圆圈来表示。

    板书: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个。

    A画一画刚才我们摆了小圆片将12颗糖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4个。如果不摆小圆片,你能想象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又是几个吗?(指名几个)

    你能用水彩笔把分的结果画下来吗?如果有困难的也可以先分一分再画。

    B.反馈。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说一说是怎么平均分的?说说表述句。

    C.小结:为什么这些同学分的过程不一样,份数也不一样,我们都说他是平均分呢?(因为每一份的个数都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理解份数与每份的意思,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模型。充分感知分法多样化,并发展数学语言。强化理解平均分的本质是每一份同样多,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全面性。

    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里打钩。

    2、变式练习,拓展思维昨晚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了,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 )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还可以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

    3、结合实际,扩展概念外延把下面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大小各两个)

    4、知识延伸,形成系统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者5个小朋友,都刚好分完。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四、总结反思,突显重点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在分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不同的分发?

    平均分课件 篇15

    活动目标:

    1、经历按数量平均分配物品的过程,感知生活中平均分配的现象。

    2、在游戏中初步感受平均分配的含义。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过河;2张小猴卡片,10张桃子图片;

    2、学具准备:糖果、玩具若干。小猴、小狗、小猫、大象、桃子、骨头、小鱼、香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走线,走成U形队形。玩线上游戏:听口令跳圈。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听口令跳圈。游戏的玩法:场地上有四个方形,当老师说:跳圈圈,抢圈圈,三个小朋友挤圈圈时,小朋友们开始跳进圈,每个圈中只能允许前三名小朋友留下,如果你看到圈里已经有三个人了,就不能再跳进去了。所以动作一定要快。然后数数一共圈住了多少个小朋友。

    游戏开始,反复进行三次。

    第一次游戏:三个小朋友挤圈圈。游戏前强调规则。

    第二次游戏:四个小朋友挤圈圈。

    第三次游戏:五个小朋友挤圈圈。

    游戏结束,请幼儿自选位置坐好。

    二、集体活动

    1、学习平均分配。教师出示2只小猴、10个桃子的卡片,创设情境:猴弟弟过生日。

    师:小猴皮皮有一对双胞胎弟弟,今天是它们的生日,皮皮摘回了10个弟弟们喜欢吃的桃子,怎样分才公平呢?才一样多呢?我们来帮帮它。教师将2只小猴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用你一个我一个的方法将10个桃子依次分给2只小猴。(按图示)

    教师小结:把一堆东西分成几份一样多的,叫平均分配。

    2、幼儿练习平均分配。

    师:现在宴会还没开始,皮皮请小朋友先玩玩具。!.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5人,每组15个玩具。要求每组中每个小朋友分的玩具一样多,看看怎么分?

    教师启发示范平均分配的方法。(先按顺序给每个幼儿发一个玩具,直到发完小组中所有幼儿,再接着给每个幼儿发一个玩具,直至发完所有玩具)看看分完后每个幼儿分得几个玩具。

    师:这个好方法就是平均分配。现在你们就用平均分配的方法来分玩具吧。

    幼儿操作,练习平均分配。

    教师小结、点评:先按顺序每人发一个,再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发,直到发完为止,这就是平均分配的方法,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就可以把东西分成一样多的几份。

    3、分组活动。

    师:宴会开始了,小朋友帮忙给每组客人配送不同的食物吧。

    第一组:小狗吃骨头。

    师:第一组客人是5只小狗,请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将20根骨头平均分给它们。

    第二组:大象吃香蕉。

    师:第二组客人是5只大象,请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将20根香蕉平均分给它们。

    第三组:小猫吃鱼。

    师:第三组客人是5只小猫,请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将20只小鱼平均分给它们。

    第四组:小猴吃桃子。

    师:第四组客人是5只小猴,请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将20个桃子平均分给它们。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操作结束,每组请一名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动物数量、食物数量、平均每个动物能分到几个)。

    教师小结:平均分配的方法可以把各种物品平均分成一样多,我们平时也可以用平均分配的方法来分东西。

    师:小朋友帮了小猴的忙,皮皮准备了感谢的礼物糖果。请你们用平均分配的方法来给自己分糖果吧。看看每位小朋友能分到多少颗糖果。

    4、纸面操作活动。

    教师出示挂图小动物过河,创设情境:宴会结束了,我们送小动物们坐船回家吧!教师示范讲解操作方法,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册》的活动。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教师教态自然,思路较清晰,选材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交待游戏规则的语言不够简练,教具的准备较充分,但给幼儿操作探索的机会较少。教学活动设计需再进行修改。

    【平均分课件(锦集15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