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矛盾课件(经典六篇)
  • 矛盾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14

    矛盾课件(经典六篇)。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矛盾课件(经典六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矛盾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体)

    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

    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

    (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

    4、“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

    (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

    (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5、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

    (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4)他为什么张口结舌?他敢试给大家看吗?为什么?

    (5)拓展思维练习: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的结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盾不______,这跟他说的哪一句话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说明矛不________,这跟他说的哪句话相抵触,这两种结果,最终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剧小表演。

    四、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2、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五、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六、质疑提问。

    七、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2—3个成语故事。

    矛盾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一、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

    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二、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二环节〗

    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以“摘苹果”、“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

    1、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2、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想法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3、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4、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

    ⑴ 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⑵ 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

    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

    5、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

    “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6、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

    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记忆词语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的词语等)

    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四环节〗

    1、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

    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第五环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矛盾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中拿了两样古代的武器,你们知道这长长的叫什么吗?(矛)那圆圆的叫什么?(盾)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盾又用来干什么?(相机板书:进攻,自卫)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矛而没有盾,会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盾而没有矛,又会怎么样呢?现在就有一种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样进攻也能像盾一样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书:坦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其它同学吗?(自由说)

    3、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要提醒大家读好。(出示词语卡片,带读)

    4、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齐读课文。读完了,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矛可以进攻,盾可以防守。发明家为什么还要去发明坦克呢?书上是如何介绍的?着重指导“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同桌之间用动作演示。一手拿书当盾,一手拿笔当矛。

    3、就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那对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对盾的不满,后来想到盾可以改变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好办法吗?

    6、发明家的主意确实很不错,盾经过改进成了一个“铁屋子”,发明家钻到了解铁屋子里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戳不破铁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比赛场上,对方见他缩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还会用别的办法来对付他!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7、是啊!这样下去发明家一点儿获胜的机会也没有!

    8、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理解句意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发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从洞里伸出的“枪炮”,可以进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讲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结:经过发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过渡:这辆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辆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

    3、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坦克是发明家根据矛和盾造出来的。可它却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为什么呢?(板书:合二为一)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带橡皮头的铅笔的发明过程。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由此可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东西有它的不足之处,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动动脑,想想你想发明什么?

    2、想发明的写成一篇短文。

    五、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在这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好,被评为“朗读明星”、“智慧明星”、“积极发言明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明星”们的优点集合到自己的身上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加出色的。

    矛盾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启迪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育学生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热爱科学。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2、要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发明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进新型坦克。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怎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培养学生学会集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发明家如何讲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

    2、理解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新课。

    1、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需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出示各种坦克图片,引导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交流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莱特兄弟研究鸟儿飞翔的奥秘发明出飞机;从鱼儿在水中上潜下游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本文中的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来看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抽读生字卡片,指导字形。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明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熟读课文,巡视自学情况。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找出相关段落记句子,指读——品读。

    (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找出相关段落。指读——品读——带感情读。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是无法进攻,行动不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者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

    a、先看坦克在战场上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b、引出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让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展示:

    1、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汲取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人们汲取空调和风扇的优点,制成了冷风机。

    3、在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运用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总结构,适当的运用了另一篇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我得了一等奖。

    ......

    五、小结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坦克

    枪口、炮口、轮子、履带铁屋子——坦克

    教学反思:

    1、可以在课后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把现在的坦克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的兴趣。

    2、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3、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4、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完善。

    矛盾课件 篇5

    一、 设计思想:

    围绕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专题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思考问题。《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四、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识字量比较大,教学先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再指导学习和讨论,着重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子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五、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六、课前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乡镇意见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3、

    学写生字“矛、盾、集”。板书课题。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图合适的位置写一写“矛”和“盾”。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矛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 生字、生词卡片,认读。

    指导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巩固新词。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1)默读思考后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教师随机归纳概括板书:矛-进攻-枪或炮口;盾-自卫-铁屋子;

    (2)概括成一句话,提供词语:自卫 进攻 坦克 战场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教学中要着重倡导在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下感悟语言。只抓孤立情节理解课文,学生常常会出现被动跟随的状况。先从整体入手,再重点关注情节,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A、学生观察这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演示这7 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作业:

    生字、抄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说明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这儿有一些字词,你们能读准字音吗?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长处

    大显神威 乱成一团

    合二为一 胜利者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坦克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导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多厉害的坦克啊。

    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二)学习14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再读读2——4自然段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渴望学习本文的情境,为后面深入领悟文章的内容、情感打下基础。)

    3、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怎么样呢?你能找到有关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吗?

    4、 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雨点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样的雨点吗,如春雨般温柔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

    (2)在引导学生读这段话的过程中,理解“左抵右挡”的意思。

    (在这里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

    (3)自己比划比划什么是“左抵右挡”,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比赛多么激烈啊。你能把当时的场面通过读再现出来吗?

    (5)自由读,指读。

    (要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在理解“难以招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三年级学生,在教学中还是要培养学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5、 如果是你,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做呢?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发散思维,说一说大家的想法,这样更能体会出发明家思维的活跃。)

    发明家此时却是突发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关的内容进行默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给出提纲: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6、交流讨论。

    (1)谁先来说说,他想到了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

    你读读书,把这个办法好的地方读出来、

    (2)这是他先想到的,后来他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据他想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如果在铁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导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补充这句话、(补充出两句完整的话、)

    那么现在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卫,又可进攻)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再次体会科学家思考的严密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4)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知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7、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候,自卫重要还是进攻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

    8、老师小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它们合而为一。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现在你再想想看,科学家集合的是矛与盾的什么呢?(它们的长处)

    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烘托出气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长处后的优势。

    三、总结全文

    1

    发明家将矛盾的好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

    在这里是处理课文中黄泡泡提出的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如:孔子拜师。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2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特别是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3 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矛盾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生词卡片、矛和盾的图片、坦克的图片。

    2、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趣味数学题:

    出示:橡皮+铅笔=( )电风扇+取暖器=( )

    电视+电话=( )( )+椅子=轮椅

    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听一则寓言,准备好了吗?《自相矛盾》

    一、导入新课。

    1.知道刚刚我们听的寓言是叫什么名字吗?

    2.提到的两种兵器是什么?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图上哪个是矛,哪个是盾?

    3.指导书写“矛”和“盾”(田字格书写“矛”和“盾”。)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4.“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书:进攻、防守)

    5.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书写“集”。)

    二、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3、巩固词语。

    4.认读词语。

    ⑴出示词语,认读: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进攻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⑵把词语填进这段话中,指名读。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⑴指名读句子。

    ⑵谁都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什么感受?

    ⑶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指名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一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一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2、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学生:左抵右挡),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生说。)

    师:我这里就有一根锋利的矛,拿出你的盾来,我可要刺过来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你什么感觉?(难以招架。)

    经过一场激战,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挡”?(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护自己。)

    3、师:即便是这样左抵右挡,发明家依然是难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标点,你有什么发现?

    ②从这两个感叹号,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此刻怎样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师:不够急切,再读!

    ③师引读: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紧张极了,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万分迫切的想法——(个别读)

    发明家难以招架,在这危急关头,他在内心深处急切的呼喊——(个别读)

    生死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齐读)

    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齐读)

    四、作业: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这儿有一些字词,你们能读准字音吗?个别认读新词语: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长处 大显神威 乱成一团 合二为一 胜利者

    2、指名复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的盾难以招架。发明家想要自己的盾象铁屋子那么大。

    随机出示: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二、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1、师过渡: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吗?妙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又是怎么想的。给出提纲: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2、组织交流:

    师接(1)问:请大家看到第一句,发明家的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

    生接着说出这个办法的缺陷:补充第二句:

    (2)(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师: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

    补充第三句话:

    (3)、(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那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很好,既可自卫,又可进攻。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说说吧。

    (出示句式)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他遇到了第一个问题:xx。于是想到:xx。可是,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xx。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xx。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4小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

    1、出示词语:合二为一。齐读。“一”指什么,“二”指什么?“合”又指什么?

    再读读这个句子。

    2、指导朗读。读好“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合二为一的坦克为什么会这么厉害?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句子,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2、句子中的“谁”指的是谁?换成它所指的那个事物来说说这个句子。

    3、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胜利者?(比如铅笔加橡皮就成了带橡皮的铅笔、轮子加椅子就成了轮椅……)

    4、你想成为一个“胜利者”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胜利者呢?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矛盾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紧张危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贯穿始终的学习活动矛队、盾队的划分有个交待,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体会。)

    矛盾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巩固新词。

    〖照顾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帮助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碰到在掌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读课外书并做摘抄。

    【作业】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的选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运用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矛和盾有了直观的印象。

    2、能从“差异教学,异步发展”的课题出发,设计多个异步策略,让优生在课堂上没有吃不饱闲着没事干的事情发生,让学困生在优生地指导下进行较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多提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滥问。

    4、在写字时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指出某个生字难写和易写错的地方,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致很高。

    矛盾课件 篇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本堂课旨在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学生能自觉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一起飞翔。

    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说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生字。会写矛、盾。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意思。

    2、了解发明家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思考过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说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过程。

    说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说教法: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你认识图上的.这两种兵器吗?生说,师板书:矛盾

    教学生字矛、盾。

    2、说说它们的作用。

    生说后师小结板书:矛盾

    进攻自卫

    3、出示坦克图:板书:坦克学习生字坦

    通过预习,你知道坦克是根据什么发明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

    生说后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学生读句子,质疑,而后罗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2个,为围绕这2个问题进行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

    4、揭题: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合二为一

    1、请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要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尝试填表,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盾太小xx、xx、xx、xx发明坦克

    2、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坦克发明的过程,也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坦克是怎样发明的过程。

    (二)研读大显神威

    1、师:坦克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在战场上发挥了无穷的威力,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生)大显神威

    2、读第五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句子。

    3、指导朗读。

    4、师就坦克的发明作补充解说。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并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五、书写指导。

    矛、盾。

    矛盾课件 篇10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A案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B案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①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②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②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③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④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⑤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①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②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记字写字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②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③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再读这段话。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抄写词语

    ①同座互相读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作业

    ①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②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矛盾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

    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

    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

    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

    神威:神奇的威力。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

    b.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

    c.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迷你句子网 JZd365.com)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

    【矛盾课件(经典六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