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20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根据您提出的需求我为您搜集了以下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支撑。为了方便浏览建议您将本页加入书签!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1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懂得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成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

    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找到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4、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板演竖式计算:

    2 1 3 × 2 5 ———— 1 0 6 5 ——————213×5的积 2 1 3 ——————213×10的积 ——————

    7、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

    ———— ————

    520 52 260 26 ———— ————

    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2 1 3 × 2 5 ———— 1 0 6 5 ——————213×5的积 2 1 3 ——————213×10的积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独立试做,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活跃;精心设计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

    标。不足之处,缺少变式练习。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拓展延伸环节,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60页内容。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伴随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

    [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是因为秋游是学生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己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学生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探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

    应该准备5500元。(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在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的结果:

    a:a种方法计算得很准确,但计算比较麻烦。

    b: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b种方法计算很简便,但钱带少了有可能会不够。c:本来就是在准备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c种方法计算也比较简便,由于把104估计得大些,那带的钱是肯定够用的,使得准备更充分。

    (4)小结

    师: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生活中我们在做准备时,一般都采用估算的方法。同时为了使准备显得更充分,在估算时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而是将数字估计的大些。对于这个例子而言,当然是选择把钱准备多些的方法更符合实际。

    把板书补充完整:491045500(元)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乘法的估算

    2、探讨可以用四舍五入方法的情况。

    (1)出现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到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这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还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吗?(能)试一试!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给与肯定,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给与适当的引导,得出正确的方法。]

    课件出示:

    在海洋世界的水上表演馆中,观众的看台分成了12个区,每个区有58个座位,大约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观看表演?

    (2)解决问题,并找出合适的方法。

    师:请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说明自己的理由。(请几位方法不同的同学,注意要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中探讨解决另一种问题所应当用相对应的估算方法。]

    再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找到认为合理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说明自己的选择,全班讨论出合适的方法。

    (3)小结

    师:我把同学们的意见整理了一下,意思就是在这里它只要求大家了解大概能容纳多少人,就要使结果尽量地接近准确值,所以同学们可以用把两个因数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说得真有道理,我也同意你们的意见。

    3、探讨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找到的估算方法有这么多,那你认为,乘法到底该怎样估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小结:把同学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估算时,一是要使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作准备的时候可以把因数估计大些,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使结果更接近准确值。一句话,就是估算方法有很多种,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1、了解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用处。[了解到估算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师:乘法估算到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2、基本练习,书上61页的第1题。

    师:我们就来看看生活中用到的估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回答时要说明是怎样估计的。

    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3、为供水商人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解决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估计得真好。你能为我们学校的供水商人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

    供水商人:全校一个月大约喝多少桶纯净水

    我们班一个月大约喝11桶纯净水。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还要知道全校有多少个班。

    填出条件后,再请学生解决。并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说明理由。(答案相同)

    4、解决燕鸥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燕鸥吗?这里有一段有关它的介绍。

    看课件。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请同学为燕鸥解决问题,并请12位展示。

    5、估计数字

    [使学生能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会写作文吗?老师常常看到有的同学写作文,写几句话,就数一下字数。是为了什么呀?

    看来同学们常常都会估计文章的字数,那请你估计下面这篇文章的字数。

    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估计好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找到合适的方法。

    (2)师:会打字吗?如果给你15分钟的时间,你能把这篇文章打出来吗?

    首先要了解学生自己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再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反馈小结

    自我评价及小结。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以及收获。

    师: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当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实际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范文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二、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学们,你还能回忆起是怎么计算的吗?下面为我们看一道应用题(教师出示应用题1):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平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列式计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1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习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58×24=3792(千克)

    158

    ×24

    632

    316

    37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过程同上略)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五、知识的`巩固

    教师出示通告: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许今年的“数学状元”就是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七、课后思考

    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232×211的积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4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复习为前提让学生通过旧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眼,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1、口算:

    15×6=35×2=23×30=36×20=

    42×19≈58×41≈

    学生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板书: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45×12=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所得.〕

    4)、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请同学们大胆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认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6)、教师利用竖式进行讲解。

    7)、小结。

    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学习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信息: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以滞尘32吨。

    1.师:请看屏幕上这两句话,你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获得的数学信息是某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以滞尘32吨。

    师: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滞尘”,你理解它的意思吗?谁来说说?

    生:尘埃飘(经)过森林时,约有四分之一被树叶树干吸附或者滞留在森林的空间里,最后降落到森林的地面.森林的这一吸尘降尘的作用叫滞尘.

    师:树木能起净化空气的作用,是我们的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2.师: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你出什么问题?

    生:这个森林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师:要求“这个森林公园的森林一年可以滞尘多少吨?”怎样列式?

    生:124×32

    师:仔细观察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以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道乘法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回答得非常简洁、流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方法。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2.估算结果。

    ①师:你能估算一下124×32的结果大约会是多少吗?

    生:3600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吗?

    生:我把124看成120,32看成30,120×30=3600,所以124×32≈3600。

    ②师: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怎么算?

    生:笔算。

    (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后面板书:笔算)

    3.探究算理。

    ①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主尝试进行笔算。计算完成后想一想: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算?你有办法验证你的结果是对的吗?并与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生独立完成后带着问题与同桌交流)

    ②师:哪位同学到黑板前给大家介绍一下笔算124×32的方法?

    生1到黑板前板演

    生1介绍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想问他的吗?

    生:┅┅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你,248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是用124×2算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248表示的是124×2的积。那372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结合学生的说板书,课件演示)

    生:是用124×3算出来的。

    师:老师又有一个问题了,372的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而不写在个位上呢?

    生:因为3在十位上,代表30,30乘4等于120,2在十位上,所以写的时候要同算式的十位对齐。

    师:老师明白了,这里372代表的是3720,它是124×30的结果。

    (结合学生的说板书,课件演示)

    师继续追问:3968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248+3720=3968

    ③师:有什么办法来帮助我们验证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1:与我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看差距是否较大,如果较大,说明结果肯定有问题。

    生2:列竖式时交换一下124和32的位置,用32×124算一遍来看一下结果是否正确。

    (与学生一起算32×124,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列竖式时,习惯上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位数少的数写在下面计算比较简便。)

    ④师:你们认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怎样算?他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怎么样?

    生:一是,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和个位要对齐,十位数要跟十位数对齐。

    二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

    三是,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的个位要与前面结果的十位对齐。

    四是,把乘得的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课本47做一做。

    ①生独立计算完成。

    ②选择典型,请其板演,为后面讨论提供素材。

    (素材有三种:一是正确的,二是算法错误的,三是算法正确,答案错误的)

    ③小组讨论板演的试题,找出错误原因。

    ④汇报交流,先说错在哪里,归纳病症。

    2.课件出示以下试题:

    3.不计算,选择答案。

    326×17=( )

    ①3452②5024③5542④36432

    四、回顾过程,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都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6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23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完成书23页第2、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①②③

    1516189

    2)3175)8078)713

    28064

    11773

    10572

    120

    ④⑤⑥

    15745158

    2)3174)1832)317

    2162

    112311

    102010

    17317

    1416

    31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6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给它们把把脉、找出病根,开出药方。

    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4、5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3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1、2个病人。

    学生同桌合作,订正错题。

    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引导学生发现:

    1号病人忘了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放下来继续除。

    2号病人则是一次用两个数80去除以5,引导学生发现8够除以5,所以应该先用8个百除以5。

    3号和4号病人都错在余数上。

    5号和6号病人则是数位对齐的问题。

    师:医生们,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该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小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对号入座。师:评评自己是哪一级别的医生。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研医术,争当一级棒的好医生。

    二、商是几位数

    出示书24页第5题,重点分析2766和6403。

    问:商是几位数?为什么?要使6□76的商是两位数,百位上还可以填几?

    要使它的商是三位数,百位上又可以填几?

    引导学生小结出:判断商是几位数,关键是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

    三、激发问题,拓宽思路。

    1、出示书24页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问:你有哪些问题?先自己小声说,再同桌说。交流时,要求不提相类似或重复的问题。交流问题。重点是提出除法的问题,也可提出估算或2步问题。完成在本子上。

    2、完成书24页第7题。

    有些学生能认真观察梨和香蕉每箱都是35千克,从而求出梨和香蕉的总质量是(8+7)35。这样列式比较简便。

    3、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字一种、哪种、各、这些、只买。

    学生独立解题,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说说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2、通过辨析错题,找出原因,从而探求出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应注意的地方,进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的学习品质。

    4、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策略。

    教学重点:

    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通过辨析,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初步培养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笔算下面各题。

    14454415

    学生2名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点明课题

    师:前面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今天来学习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方法迁移的基础,通过复习,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出示47页例1李叔叔乘火车从某城市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老师列式14512

    2.解决问题

    师:会算出结果吗?自己试一试,再和同桌说说怎样计算?

    全班交流展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生1:估计约有1500千米,把145估乘150,把12估成10,15010=1500,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

    生2:我用计算器算出是1740千米。

    生3:我用笔算的方法结果也是1740千米。

    3.探讨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算出14512的结果。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善课题)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谁介绍一下笔算的过程?

    生1:2145=290,10145=1450,290+1450=1740

    生2:各位上的2145=290,十位上的1145=145对齐十位,再相加得1740。

    师:重点交流:竖式笔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十位上1乘另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生1:先算个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的个位对齐因数的个位,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末尾对齐因数的十位,最后再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生2:因为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乘145得145个十,所以用十位上的1乘145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也表示10小时行了1450千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找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7页做一做

    先笔算,在用计算器验算。

    师: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注意什么?

    生1:注意抄对题

    生2:注意对齐位

    生3:注意进位时别忘记加上

    2.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49页练习八第2题

    师: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应选择哪些信息?

    想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和数据?

    【设计意图】运用新学习的笔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小结

    1.师:我们共同探讨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

    生1:先算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生2:再算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生3: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乘得的积末位要对齐十位,表示几个十。

    2.比较:复习题2和例1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相同: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一样,都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生:不同:今天研究的例1每次算的都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而复习题2每次算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一步熟悉笔算过程的基础上,回忆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拓展

    课后完成

    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

    调查: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

    计算:如果按照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jk251.cOm扩展阅读

    热搜课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三)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热搜课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篇三)”,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内容: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重点:

    因数末尾有0的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1、第55页第3题

    283×19301×27180×50193×40

    216×32103×18650×12408×30

    让学生先估一估,在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订正时注意帮助学生查找错误原因。

    2、第56页第5题学生自己做

    3、第6题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

    让学生找准数量关系自己填写。

    4、第7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5、第9题是运用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6、第10题、让学生自主尝试、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7、第11题、12题学生先自己做,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做错的同学改正做法。

    三、自我展示。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52304360

    ×23×12×50

    356681800

    10434

    1396408

    2、一车间每月加工75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全年加工多少个零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分享


    我们很高兴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的文章,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忘记收藏。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 教案和课件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回忆一二年级的`加法和乘法,看视频,如果王爸爸把鱼卖到每斤12元,28斤鱼的,能卖到500元吗?[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在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爸爸去哪儿”的卖鱼片段,立刻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学习兴趣特别高,老师趁机出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新知

    如果每人有499元,他们剧组有23人,一共会有多少钱呢?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重在理解题意,弄清条件间的关系。经常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不用除法,回忆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让学生理解求23个499元一共多少前就是求499×23的积,可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笔算

    师:同学们为什么都想起了列竖式,因为我们以前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算出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同学们试试吧

    学生尝试,师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做法之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尝试,教师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而且利于发现学生的困惑,从而为下一步的交流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后反思:正如事先预设的一样,学生模仿之前的笔算方法较轻松地完成了。提问:

    1、497是几个人的钱,20个499元是多少钱,最后23个人的钱是多少,学生都很容易答出来了,只是朱逢行别出心裁用了这样一种方法:

    他解释道:每人500元,23人有500乘23元,最后再减去一个23元,就是所有人的钱。

    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独特,不得不令人佩服。]

    2、练习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出题,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计算题的设计的简单过程,让孩子们做课堂的小主人

    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师挑选典型做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讨论归纳,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生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延伸练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计算、巧算的巩固练习。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四、学习方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师:大家想象着:如果在好人的后面也存在着那么一条对称轴的话,根据读音对称应该是:(大家一块说)人好。(点击第二个)我爱你——你爱我

    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我们今天就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让老师随手写几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好不好?

    (老师出示21×36、41×28、36×42、96×46),老师写了几个算式,想一想,如果在这几个算式的后面也存在着一条对称轴,和它们对称的算式是什么?(提问)可见,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还真的有这样的对称现象,是不是?是!可是,老师觉得,我们就这样写出几个对称算式,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这每一组对称算式之间的一些秘密,那是不是就更棒了?如果我让你们去研究,那你们会试着研究什么问题呢?或者说,你们会有些什么猜想呢?有没有?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两个算式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猜想:每组两对称算式的乘积是否相等?(老师复述)如果让你去研究,你就会研究它们的积是不是一样的,对不对?哦,我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学过估算吗?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来试试看!

    生1:第一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个数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奇怪了!用估算方法算出来的每组两道算式的积有时相等,有时却不相等。那么,用估算方法能否判断每组算式的积是否相等呢?(不能)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呢?

    生:笔算。

    那同学们还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笔和纸,选择其中的一组,算一算,好吗?(学生练习)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经有结论的,我们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学们都算的这样认真,我心里非常感动,同学们,我们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那通过我们的计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孩子们得不出结论,让提出猜想的孩子复述他的猜想)

    (学生得出结论)对称算式的乘积是相等的!(电脑呈现结论):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老师反问)同学们现在都相信这个结论吗?相信吗?我再问一问,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结论的?要不,老师再写一个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又写了一个算式62×39),孩子们写出了对称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依然正确。

    老师:现在还有没有怀疑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了。像刚才那样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老师板书)对于“不完全归纳法”,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那就是华罗庚爷爷讲给他的中学生听的,今天我也想把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好不好?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结论你是否相信,好吗?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主人买回了一只公鸡,第一天,主人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旧给公鸡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大米,连续给了九十九天,公鸡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此时,公鸡想:我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结果却不在美丽,到了第一百天,家里来了客人,公鸡没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杀了。

    好了,同学们,公鸡通过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是的,不完全归纳法,有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有时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后来人们把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错误结论的那一种情况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师:好了,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对这个结论还深信不疑的请坐直,有怀疑的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都举手)怎么现在个个都怀疑了?为什么都怀疑了?如果你怀疑了,请说出你的理由!

    (一个孩子举例说明14×16不等于61×41)

    师:同学们,某某某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他还在举例子,如果他举得例子是特殊的。你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同学们拿出笔试着举例)同学们,你们找到反例了吗?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刚才的结论,哎呀,我看到同学们兴奋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交流,我让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问:(一个孩子举例)46×61不等于16×64。

    师:我们都没有计算,只有他在计算,我想问一问大家,如果看到这组对称算式,你能否判断他们的乘积是否相等呢?你看的出吗?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起了智慧的手!

    (提问)这位同学的发言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想到了估算,46×61他把这两个数都往小里估,把46估成40,61估成60,结果是2400,而16×64,把它们都往大里估,把16估成20,把64估成70,结果是1400,因为40×60=2400,20×70=1400显然这里不是等号,而是一个大于号,好了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反例,但是我们知道只需要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那我现在问一问大家,你们失望吗?费了那么大劲找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什么不失望,为什么不失望?是的,我们并不失望,因为我们最起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哎,我想现在有些同学的心里肯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这个规律,而同学们写的算式却不符合这个规律呢?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隐藏着什么秘密吗?有吗?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学生交流发现的秘密)这位同学说: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等于个位上的数乘个位上的数,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同学一块验证)

    师:那大家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你们觉得我们这个结论该怎么改才能完善?(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你们怀疑吗?如果还有怀疑,怎么办?大家商量商量,再举例验证。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0×1

    40×4 400×9 300×3

    12×4 43×2 33×3

    23×13 11×7 15×5

    2、说一说30×4、300×9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例题1

    (1)运用课件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出示例题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学以致用

    80×10=60×20=50×40=24×10=

    700×20=90×90=40×80=10×200=

    2、火眼金睛

    下面计算正确吗?

    (1)40×50=200

    (2)30×40=700

    3、游戏。

    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4、小试牛刀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5、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2、3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1——92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以及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口算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对此已经比较熟悉口算的方法,我认为口算的方法一定会受到笔算的迁移作用,因此想到,学生的口算方法可能会相对单一,缺乏各种算法间的沟通与联系。所以有必要适时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算法,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也可借此感受计算教学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安排,参照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交流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在大课间活动中,你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张老师带大家去体育用品商店看看:

    出示:足球、篮球和排球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我想买两个球,你猜我会买哪两个呢?

    生猜:

    板书:篮球和排球

    足球和篮球

    足球和排球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习材料的形成来自学生,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1)师:如果买一个篮球和排球,我想知道一共要付多少钱?你能帮我算一算吗?

    生:能、不能

    师:为什么有些小朋友说不能呢?

    生:价格不知道

    随机出示32元和21元钱币

    (2)谁会列出算式?

    生:32+21=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提示:怎样才能改成已学过的的口算呢?32可以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呢?那么该怎样加呢?)

    反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能回答:

    ①2+1=3

    30+20=50

    50+3=53

    他是怎么算的?你看懂了吗?(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

    ②32+20=52

    52+1=53

    和他一样的请举手,你是怎么想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③32+1=33

    33+20=53

    师:他又是怎么算的?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了基础。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再出示两样:足球和篮球(39+32=)

    师:如果要买这两个球,要付多少钱呢?谁会列出算式?

    买这两个球,大约多少钱呢,我们来估一估

    生估计

    师:请你挑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并把想的过程写下来。

    指名三人上前板演:

    反馈:

    ①30+30=60②39+30=69③39+1=40

    9+2=1169+2=7140+31=71

    60+11=71

    小结: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呀,说说你的理由?

    3、出示:足球和排球(39+21=)

    这两个球,要付多少钱呢?谁会列式?

    请你挑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算?

    反馈:

    【设计意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生对于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此做出主动的反应,使新学习材料与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这一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通过出示人民币,问学生:32+21,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估计学生会出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我在此特意安排了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理由?”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4、指着三道题:看看这些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

    生:这些数都是两位数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一道是进位的,一道是不进位的

    三、巩固练习

    导入: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算式:哪几题是进位的,哪几题是不进位的?

    1、出示:53+36=37+54=32+46=15+65=76+23=54+28=

    指名说:

    挑二道算一算?

    反馈:你是怎么算的?

    2、再看这两组题:

    出示:34+56=45+22=

    34+52=45+28=

    挑一组算一算:

    反馈:你算了哪一组?

    为什么都是45加20几,得数却一道等于67,一道等于73呢?

    2、师:用我们的新知识,我们去帮小鸟找家好吗?

    (课件出示小鸟和房子图)算出得数,帮小鸟们找到自己的家。

    43+15=25+39=25+34=37+56=

    (1)挑一题算一算

    (2)反馈:你算了哪一题,是怎么算的?

    (3)还有一只小鸟丢失了身上的题,它家的门牌应该是几号呢?(63)

    你猜小鸟身上可能有哪些算式呢?

    (学生独立写得数是63的算式,然后再同桌小朋友互相检查计算结果。学生汇报后再问谁能有序地把这些算式写出来?可以写0+63、1+62……62+1、63+0)

    3、解决问题

    (1)商店里还有很多的玩具,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

    用这些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呢?指名说

    用算式表示出来

    反馈:你的问题是怎样的?猜猜他的算式是怎样的呢?说说是怎么口算的?

    你的算式是怎样的,猜猜他的问题是怎样的?怎么算的?

    (2)出示:48-23=,你猜他解决了什么问题?

    机动:用100元去买小熊猫和小兔,够吗?

    【设计意图:当学生的新知构建以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新知的巩固与应用,我设计了几个层次的练习:每个练习都有一定的目标,第一、二题让学生加深对这两类加法题的认识,并进行算法技能的训练,第三题是在运用新知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第四题是一题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运用新知,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效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所在。】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

    六、课后反思:

    为了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部分:

    第一,创设情景,激活原有的认知结构;

    第二,合作交流,引导主动进行认知结构;

    第三,巩固应用,强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

    第四,课堂总结。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从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习材料的形成来自学生,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本节课利用了生活资源,把“去商店买球”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又如在练习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买玩具”这一学生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生活问题。

    2、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因此,本节课我尽力让学生互相说一说的形式找出口算的多种算法,“你还有别的算法吗?”,但同时对算法也进行思维提升,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对比与优化,让知识本身及其中包含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扎实基础,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几个强化口算方法的练习,如“帮小鸟找家”等练习。当然,积极地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更在于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希望学生在数学交流中不断地讨论、表达,在表达、讨论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32+21,可以分解为:32+20=52,52+1=53。他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注意渗透这种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一)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吧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yu 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

    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 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学完新知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智慧,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安排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算法

    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来演示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用“满十进一这一步在竖式中怎样表示”来引出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并小结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熟悉计算过程。通过与之前所学做比较得出课题进位加,并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四)练习与总结

    在小结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在练习中有理论作为指导。最后做出全课总结。

    (五)作业

    安排了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 篇6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计算的基础。运用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借助孩子们喜欢的参观水族馆,使学生在整个信息窗学习中始终感受着大海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时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法则。同时也突出了本套教材“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学生感兴趣的海底世界为题材,创设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策略目标:创设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能力目标: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从解决具体的事物抽象到数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数与符号感;

    4、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在前面我们在大海边做游戏,捉小虾,捉小蟹,从中还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青岛新建成的旅游景点看一看,看完了你猜猜这是哪儿?

    2、引导学生说出猜出的地方,并说说自己是否喜欢。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到展厅看看。

    3、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在两个鱼缸里有这么多漂亮的鱼。老师可以紧接着再启发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鱼,都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的情境,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图“展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提出的有趣的数学问题。首先解决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2)引导学生列一个算式。(板书14+28=)

    (3)引导学生思考用加法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让学生估计一下鱼缸里的鱼,大约是几十多?(三十多、四十多)

    (5)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验证一下结果到底是多少。

    2、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具动手实践验证结果到底是几十多,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3、交流汇报,析算理

    (1)教师引导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把在小组内摆的过程用实物展台摆给大家看看。

    (2)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是怎么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的?单根的小棒满了十根怎么办?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一边摆一边说:摆好1捆4根,在它的下面对应着摆好2捆8根;先把单根和单根的合起来,也就是4根加8根,是12根,满了十,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到成捆的那一边(演示捆成一捆的过程),然后还有2根单根的小棒,把4捆和2根合起来(用手演示合的过程),最后是4捆零2根,4个十、2个一,也就是42。

    (3)拨计数器的小组重点指导,个位8个珠子加4个珠子后,即个位满了十个珠子再怎样拨?

    (4)教师引导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1” 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5)教师根据同学说出的写竖式时应注意到什么,一边板书,一边进一步指导。思考刚才是先从个位加起,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

    4、归纳方法,明算理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时候,可以从个位也可以从十位,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加法,做这样的题的时候,从个位加起比较好。

    [设计意图:介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摆一摆,再抽象到数的计算,其中计数器的演示作为直观到抽象重要过渡过程,循序渐进,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更好的明确了算理。]

    5、仿例练习,用竖式计算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

    6、揭示课题

    (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

    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7、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

    学生有可能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四、全课总结,升华知识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参考]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思考其四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参考]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思考其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反思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棒,满了十根捆成一捆;又通过拨计数器,个位满了10个珠子,拨去,在十位上拨1个,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

    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1】

    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已经陪伴我们半个学期了,过几天,他们就要迎来自己7周岁的生日了。所以今天它们一起来到了玩具店,想给对方买生日礼物。(出示实物)

    师:玩具店里的玩具可真多呀!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玩具的`价格是多少?

    生介绍。

    师:聪聪说,它有35元,要买个礼物送给明明。(板书:35元)

    师:请大家猜猜,聪聪要买哪个礼物呢?你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聪聪带的钱数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我猜聪聪要买一个恐龙送给明明,我提的数学问题是:聪聪买了一个恐龙后还剩下多少钱?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35-5,师板书)——如生说出答案,师也可板书,但不加追问。

    师:谁再来猜猜看?

    生2:35-4;

    生3:35-2;

    生4:35-8;

    生5:35-35;

    生6:35-12;

    生7:35-15;

    生8:35-36。(师:你认为聪聪用35元买一辆遥控赛车够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师:聪聪到底买了什么礼物呢?告诉你吧,它买了一把玩具水枪。那么,聪聪买了一把玩具水枪后,还剩下多少钱呢?请把你的想法告诉给你的同桌好吗?

    生同桌讨论35-2的算法;反馈可能出现的算法如下:

    (1)、先算5-2=3,再算30+3=33

    (2)、用计数器拨;(引导:从哪一位上拨去2?)

    (3)、用小棒摆;(引导:从3捆5根中拿去2根)

    师生小结:不管是用计数器拨也好,用小棒摆也好,我们都是从被减数个位上5里减去2,再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35-4、35-5吗?

    生练习计算、反馈。

    2、师:谢谢小朋友的帮助,使聪聪买到了称心的礼物送给明明。这时,明明在旁边着急了,它说:“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洋娃娃还差多少元?”你愿意帮助明明算一算吗?你认为算式怎么列?

    生说师板书:35-20

    师:35-20该怎么计算呢?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同桌讨论、反馈:

    (1)、先算30-20=10,再算10+5=15;

    (2)、用计数器拨;(引导:从哪一位上减去2?)

    (3)、用小棒摆;(引导:从3捆5根里拿去2捆,也就是20根)

    (4)、先算个位5-0=5,再算十位3-2=1,所以35-20=15。

    3、师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三、练习运用,巩固拓展。

    师:聪聪和明明的妈妈也准备了礼物。但是它们只有解决了以下这些问题,才可以得到礼物。你愿意与聪聪、明明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吗?

    1、口算。

    76-457-368-599-6

    76-4057-3068-5099-60

    生逐题口算。(抽取2组请生说算法)

    2、比大小。

    39-4○3646-2○4698-60○2859-20○39

    生逐题练习。

    3、师:小朋友和小精灵一样聪明,都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瞧,小精灵的好朋友小象、小熊、小猴也来了。它们想摘些苹果送给聪聪、明明。(出示苹果图)小猴已经摘了一个苹果放进箩筐,大象、小熊正在思考。小朋友,你们能帮它们摘吗?

    请一生上台摘苹果,其余生口述。

    4、师:大家猜猜小猴摘的第一个苹果可能是什么算式呢?

    生自由猜,师予以充分的肯定。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小精灵买到了称心的礼物,可高兴了。小朋友,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感谢聪聪和明明给我们带来数学知识。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口算卡片。(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20+10=()6+5+30=()

    4+9=()20+13=()9+3+40=()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

    谁又能帮助解答呢?(指名列式)

    2、师把算式呈现在黑板上:

    9+624+924+6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24+9=()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提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24+6=30

    20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先算4+6=10,再算20+10=30.)

    ③追问: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个位)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进到十位上)

    ④试一试(补充)

    31+9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4+9=33

    204

    13

    (2)24+9=33

    23110

    (3)24+9=33

    321

    30

    (4)24+9=33

    63

    30

    4、优选方法,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

    (2)集体交流:圈与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做。

    (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

    (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

    (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你能独立解决问题吗?(学生自己独立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小兰:16+4=20(元)

    小青:25+9=34(元)

    小玉:9+38=47(元)

    4、补充题

    (1)下面()里可以填几?46+()=5()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五、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位)

    24+6=30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 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P63的4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4】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加和减(一)第24~25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它是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打基础的。

    教材通过求两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个实际问题提出例题,列出两个加法算式,然后分三段进行教学的。先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再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最后通过想想做做巩固算法,拓展练习。

    (二)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比较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三)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自主探索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选用

    从学生熟悉的、心理上乐意接受的事例出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引导学生用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方法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媒体出示三种不同座位的汽车图,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出两道求一共有多少座的加法算式(45+30=,45+3=),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我分三段进行教学:

    1、根据算式45+30=,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可以怎样算,然后汇报算法,全班交流,得出算理;

    2、在这个基础上出示45+3=,也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全班汇报,师根据汇报板书计算过程,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算理。

    3、比较45+30和45+3,让学生小组交流,比较两题在方法上的异同,学生根据板书,议一议,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并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

    在每段教学中,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许多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提高有序的数数获得蟓家和;第二个层面是提高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掌握的口算进行计算。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领悟相同数位相加的原理。

    (三)实践应用

    这部分内容分三个层次教学:

    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拨一拨,再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内化思路,理解算法。

    2、想想做做第2~6题,让学生再独立做做,再小组比较交流,从而进一步掌握算法,逐渐达到能算对的程度。

    3、最后通过第7题,让学生应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同桌交流图意,列式解答,班内集体交流。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例题和第47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捆小棒(每捆10根),每两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这里老师有几道题,看谁在这些方面学得最好。

    2.口答:

    (1)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2)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5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口算:

    80+2= 30+4= 30+6= 80+20= 30+40= 30+60=你是怎样想的?

    4.教师对复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最想到哪里去看一看,玩一玩?去这些地方可能要坐车,就让我们一起去停车场看一看吧!1.出示例题图。

    (1)谁来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汽车有3个座位。)

    (2)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问题:

    ①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②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③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④三辆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4)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口头列出的算式,

    1.45+30 45+3 30+3 45+30+3

    2.引导学生观察这几道算式,提问:在这几道算式中,哪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过?(30+3)

    3.指出:45+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45+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学会了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这道连加的算式也就会计算了。

    三、探索算法

    1、探索45+30的计算方法

    (1)提问:你准备怎样算?瞧,你的手边有小棒、计数器,能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你算一算呢?

    (2)方法一:摆小棒

    提问:谁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算的?上台演示。

    教师提问:先摆哪个数?(45)然后呢?

    追问:把30摆在哪一边?

    把3捆小棒摆这一边,你们同意吗?这样摆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它们都是整捆的小棒,这样摆看得很清楚)

    追问: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成75)

    肯定学生的算法,指出:刚才的算法,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合在一起的。(3)方法二:拨计数器

    (a)提问:有没有小朋友是拨计数器的?

    师引导:

    第一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第二个加数是多少?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

    提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因为30表示3个十,所以要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

    讲述:瞧,十位上原来有4个十再加上3个十变成几个十?(7个十) 70加上个位上的5就是?(75)

    小结:通过刚才小棒和计数器的演示,我们知道: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要加上的是30,也就是3个十,所以把4个十和3个十先合起来,得7个十,即先算:40+30=70(板书),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即再算:70+5=75(板书)

    (b)提问: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2、探索45+3的计算方法

    (a) 45+3会算吗?自我探索45+3的算法,再组织交流。然后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要加的数是3,也就是3个一,所以要把5个一和3个一先合起来,得8个一,即先算:5+3=8(板书),再把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即再算:40+8=48(板书)。

    (b)提问:如果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拨珠,你准备怎样算45+3呢?让学生把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3、比较45+30和45+3的算法,领悟算理。

    讨论: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相同的地方是:都把两位数看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如都把45看成4个十和5个一)。不同的地方时:如果要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十,就把3个十和4个十相加);如果要加的是几个一,就和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如要加的是3个一,就把3个一和5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4、谈话:刚才我们还有一道连加的算式还没有解决,你有信心完成吗?

    师生交流,共同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学生合作,现在计数器上拨珠,再填出结果。然后指名两人分别交流两组题的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次我们不用计数器了,有信心算对吗?

    (1)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3)说说2+67你是怎么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这幅图中告诉我们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看来大家对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很牢靠。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继续努力,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6】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5个排球2个

    足球比排球————3个,排球比足球———3个

    2、口答下面各题

    8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 ) 34等于几十加几?

    57=7+( ) 57等于7加多少?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 )+( )

    (65等于60加5)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1、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练习十一第1、2、3、

    四、思维训练

    甲、乙、丙、丁四人赛跑,已知丁不是最快,但比甲快,甲不是最慢的,但比乙慢,请按他们的快慢顺序排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35+3 30+8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35+30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8+3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习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习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习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7】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一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景 ,自主探究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四、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五、练习:

    1、书上第61页的做一做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2、练习十一1—3题

    六、课堂小测与评价:

    练习十一第四题

    20+3= 25+3= 76+3=

    2+30= 20+30= 69+30=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说课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转自数 学吧 )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说教法: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说学法: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说教学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 ),5个一是( ),5个是和5个一是( )。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三、 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 师:兔姐妹俩休息了一会儿继续找,她们发现了4个蘑菇,怎么采也采不动。这时候,蘑菇讲话了:要想采到我,就要先找到我的密码,兔姐妹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2. 分组接力采蘑菇。(1)对比计算题;(2)两位数加一位数;(3)两位数加整十数;(4)变式题。

    3. 延伸出进位加法。

    师:在大家的帮忙下,兔姐妹又发现了一片草地上有几堆蘑菇,这时候她们只剩下一个筐子空着,能装33个,请大家帮助算一算,哪两堆蘑菇正好装满筐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4. 人人采蘑菇。

    师:兔姐妹采了这么多的蘑菇,你们想采吗?请大家到黑板上去采,看谁采得多。

    学生采蘑菇,计算,再放到指定的篮子里。

    四、 课堂小结(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教研员评课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新理念。在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操作、交流、汇报、从而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而不再是把我们所谓的“最简便的方法”强加给学生。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各自列出算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学后记:学生学得真不错.学习气氛活跃.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60+15=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5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谁跳得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4.完成第7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先指名说,集体订正。)

    5、完成第8题。

    师读题,生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60+23=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 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时:练习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的练习七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七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34+3 2+2520+25

    34+302+52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七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练习七3。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4.练习七4。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平有所提高.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6040 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 =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3

    图中告诉我们了那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让学生列式计算。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10】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数【篇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40+536+2021+5060-3030+836+2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4、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学习例1.

    (1)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述: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那好,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2)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3)学生探索算法。

    ①师: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拨一拨。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鈥溤跹酢?/p>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2、学习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师:浏览完了一个景点,想不想再去游乐园乐一乐?那我们赶快上车吧!

    (2)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座位空着。

    (3)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4)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5)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6)指名交流算发。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先算5-3=2,再算2+40=42)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不同点:减整十数要从十位里减,减一位数要从个位里减。)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86-50=()54-2=()86-5=()

    学生指名交流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交流算法。

    (3)比较:每组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65-40=25(箱))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你们肯定会边的越来越聪明的。

    《三位数加法》教学思考word版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加法》教学思考word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原本我以为学生在计算时有了前面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不会差到哪,可是,几次作业做下来,却让我跌破眼镜,那计算的错误率叫相当的高啊!学生是不会吗?不是,让他们说,他们都知道,但为什么一到自己做题,不是这里错一点就是那里不对。比如要求在进位时要有进位的标记,有的孩子不以为然,结果在下一个数位需要加上进来的数时学生就忘记了。有的孩子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重视,草草的看题,审题就更谈不上了。在写竖式时就会把数字写错,如475+126,结果写成了475+162。还有一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思想,总是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还有数位不对齐。一连几天,我辗转反侧,为什么孩子要这么粗心呢?

    我想:粗心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强化训练,并且家校一起配合,对症下药,以使学生获得“免疫力”,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前就要准备安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情况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安排,可以让教学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怎么样的呢?急你所急,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

    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

    5+33= 54+2=

    6+23= 31+8= 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亮亮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棵)

    (5)随机练习①32+20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大王:35+20=

    40+23= 54+10= 60+27= 31+30= 22+70=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

    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画画算算(先在画有计算器的图上画算珠,再计算33+4和33+40)

    2.对比练习:过桥游戏

    3.综合练习:跳伞游戏

    4.发展练习:课后探究“芳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练习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习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2】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习十一1~4T)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65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第三章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中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要据数的意义,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相加,最后再求和。

    说起计算,总是学生的强项,所以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先出示书61页例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根据之前的学习部分聪明的学生很快能列式求出答案。这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算的?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时再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他们经过计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这个一位数加,再加上原来的整十数。当两位数加一个整十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加分出来的一位数就相对简单。

    最终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接着再出几道练习,先让学生想想该怎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怎么做,再进行计算,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3】

    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既是前面学习的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求相同意义量的和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法以及刚学习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同时大多数学生很难认识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一算理层面上来。

    目标分析:

    1. 学生创设的生活情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认识。

    2. 学习后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 不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认真听、积极探究与合作的习惯。

    预设理念:

    创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小兔采蘑菇,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弄清算理、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新。这样的数学活动长期坚持,一定会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

    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预设过程:

    一、 对口令游戏,巩固旧知。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 5个十是,5个一是,5个是和5个一是。

    2. 20+30 20+3 50+30 50+3

    二、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1.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故事。兔姐妹俩住在小河边,一场大雨,河水冲跨了她们的小屋。猪大哥知道了,帮助她们修好了一间既结实又宽敞的房子。兔姐妹俩为了感谢猪大哥的帮助,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星期天,姐妹俩决定上山去采蘑菇送给猪大哥。她们走啊走啊,终于采到了很多蘑菇,兔姐姐采了35个,她还准备采;兔妹妹采了30个,她已提不动了。请大家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说出解决方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有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问题板书:(1)兔姐姐一共可以采多少个?(2)兔姐妹俩已经采了多少个?让学生说说两个算式35+3,35+30的口算有什么不同?

    4. 学生分组讨论算法。

    5. 集中汇报,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 60+15= 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形式:摘水果)

    4、完成第六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7题。

    (先指名说题意,再提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5】

    构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是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因此,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记忆、操练,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合作在与老师、文本、同学、自我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思考、感悟、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思维发展目标: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情感态度目标: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1.口答

    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2= 30+4= 30+6=

    70+20= 30+40= 30+60=

    生:指算口答。

    师: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师:算70+20你是怎样想的?

    评价:你的计算过程说得真清楚。

    二、动手动脑,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1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

    师:这是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个座位吗?

    生:口答

    课件: 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教学45+30

    师:怎样列式?

    生:45+30= 如果有人报出得数 旁边板书75

    师: 45+30等于多少?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算出得数。

    45+30等于75吗?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看算得对不对。

    3.学生活动

    4.生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生: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

    师: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75的?

    生1:因为有7个整捆和5个单根,合起来就是75根。

    生2: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生3: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追问:7个十哪里来的?

    生: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加在一起。

    5.生演示:计数器

    把计数器放在胸前,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45+30等于多少。

    师:谁拨算珠的?请来介绍一下。

    生: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生2:因为加上30就是加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0就是加3个十,这3颗珠子要拨在十位上。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6.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请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全班交流。回应:某某同学,你当时是怎样算得?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板书: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教学例2 45+3

    1.师: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师板书:45+3= 旁边板书48

    2.师:45+3等于多少?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45+3等于48吗? 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看看对不对。

    3.生动手操作

    4.生:上台操作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师:你怎样看出是48的?

    生1: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生2: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追问:8个一哪里来的?

    生: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很好,要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5.拨计数器

    师:谁拨算珠的?来介绍一下。

    追问:这3颗算珠为什么要拨在个位上?

    生:因为是3个一。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就是加3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6.师: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3+5呢?

    请和你的同座说一说。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教师板书 5+3=8

    40+8=48

    小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5+3等于8,再算40+8等于48。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7.完成书上45+30 45+3的算式。

    (三)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师:都是45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30,一个是加3,那么

    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生: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如果回答不出:

    师:45加30,30的3加45的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师:45加3,3加在45的哪一位上? 为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描红30 3

    总结:的确这样,如果加的是加几个十,就要和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如果加几个一,就要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黑板纸

    师:你觉得自己学得很好的,请坐直,很自信!请先把小棒收起来放在。看练习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

    26+20= 50+34=

    26+2= 5+34=

    生: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得?

    集体订正。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

    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1)不用计数器,你会计算这样的题目吗?让我们来试试

    先做第一组题,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2)师:41+50你是怎样算得? 41+5呢?

    计算41+50和41+5有什么不同?

    20+67你是怎样算得? 2+67呢?

    师: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老师要请大家到水果店帮帮忙!看看水果店进了什么货?

    生:40个苹果,34个梨。

    茄子老师: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师: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下面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

    五、扩展

    1. 比大小。

    35+20 35+2 50+23 5+23 34+50 34+5

    生报答案。 师:你是怎样想的?

    2.踩地雷

    59+20 6+33 40+47 30+28

    43+6 18+70 41+5 6+31

    正确算出答案的同学可以看看算式后面是笑脸还是地雷。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34根小棒,先拿3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2)57,先拿7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例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4+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34分成30和4,先算4+2=6,再算30+6=36)。

    ③师小结:计算34+2,应先算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习:

    43+6=□ 3+55=□

    /\│/\

    40 □─┘□ □ □

    2.教学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不加2根呢?(因为要加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你会算吗?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1页,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40=□ 70+27=□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第一个加数都是34,不同点:一个是加2,一个是加20。)谁来给今天学的内容起个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比较34+2和34+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桌讨论一下。(加2,从个位加;加20,从十位加)。教师指出: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小白兔:看到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我真高兴,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打靶游戏,(电脑演示)你们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道题,如果你能做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加油吧!

    2.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52页“做一做”第3题。

    (1)审题,图中画的是什么?左边多少?右边多少?

    (2)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3)算出得数,说说第(1)小题是怎样算的。

    4.改错。

    小白兔:小朋友们,下面我带你们去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动物医院里住着小猪,小狗和小猴,他们每个做的题都出了问题,要请小朋友们当医生给他们看看病,看谁治得好!

    43+3=72

    50+32=37

    71+20=90

    5.夺红旗游戏。

    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限时3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后集体订正,奖励前5名一人一面小红旗。

    四、课堂小结

    小白兔: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这节课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五、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题吗?(28+30=)谁能很快说出得数,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23+6、44+5)当出现55+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小结:当个位相加不满10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进位加。(板书:不进位),当个位相加满10时,就是下节课所要学的进位加。你们回去后可以想想55+6怎么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沟通情感,激发动力

    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上课,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白兔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小白兔都伴随着同学们,采取激趣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到乐学的状态。

    二、巩固运用,承前启后

    巩固有助于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运用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检验和深化。通过巩固、运用,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汇贯通。在这一阶段,依据大纲,凭借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多样化训练:安排了“打靶”游戏,改错和“夺红旗”游戏,以巩固“双基”,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达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标要求。在课的最后,根据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学生自编题练习,在编题中学生自己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兴趣很高,顺水推舟布置学生自己试着做的家庭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92+6=35+3=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 6+69=2+65= 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在计算中的不同处。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小结: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部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3、我这有一幅图画,是红星小学第一天开学,同学们到学校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主题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1)语文书有多少本?

    (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3)数学书有多少本?

    (4)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

    该怎样列式?

    4、承上揭示课题。

    30+8我们已经学过了,谁能说说得多少?

    对35+3、35+30、38+38怎样计算,我们还没学过吧,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计算像35+3、35+30这样的算式。(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探索1,35+3你会算吗?

    (1)先用小棒摆一摆是怎样计算的?再在头脑里想还有什么好方法?

    (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学生互相交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计算方法:35+3。

    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刚才同学们用数数法,摆小棒法,数的组成法计算35+3,做了一回小小发明家,那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呢?和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

    师:在计算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计算。这三种方法在计算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想想它们都是要先算什么?

    小结:我们在计算像35+3这样的算式时,都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和整十数相加。

    (4)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出示“35+3”的变式题“3+35”你会算吗?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探索

    (1)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那么35+30该怎样算呢?(学生自己用小棒或自己动脑想)在小组内说说,请生汇报(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算法)

    (2)35+30应该先算什么?

    (3)小结:在计算35+30这样的算式时,应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个位上的数。

    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板书)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1)出示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指一组题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书练习十一第3题。

    独立做,集体订正。问:为什么用加法?

    四、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篇9】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范例1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老师的上课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经过栏目小编的精制“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必将让您受益终身,感谢浏览本内容旨在为你提供实用信息!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3。。。。。。因数

    ——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

    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并能准确进行乘法估算,说明估算得思路。

    2、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得计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

    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之间的关系,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法学法:复习法、讨论交流法、分析法

    一、复习口算、估算

    1、师拿着一个导游证: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旅游,想跟着老师一起去吗?(想)想跟老师去旅游得要先通过这一关:口算关,获得资格证才能跟我去旅游。

    2、出示口算题目(要求3分钟内做完)

    20×4= 7×40= 600×7= 9×400=

    20xx×3= 9×1000= 7×0= 0+7=

    0×0= 5000×0= 56÷8= 25÷5=

    4×3+3= 5×6+3= 3×7+4= 7×10+6=

    69×3≈ 309×6≈ 297×3≈ 131×3≈

    (1)学生在3分钟内在练习纸上完成。

    (2)集体评讲,评讲时抽40×7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

    要注意,是几个十就要在后面添一个0,400×9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百就要在后面添两个0,20xx×3问:你是怎样口算的?(生说)师总结:要注意,是几个千就要在后面添三个0。

    (3)在评讲估算的时候,以69×3≈,497×4≈,131×3≈为例让学生说

    说是怎样估算的,总结出:在估算时一定要注意看成了那一个最接近了整十整百的数。

    4、集体订正完问:全部做对的请举手?恭喜同学们拿到了旅游的资格证。

    【设计意图:复习课容易出现沉闷的状态,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的年龄特

    点,本课以带学生去旅游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口算的题目当中包含了本单元口算和估算的要点,并在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口算(估算)的?”归纳口算和估算的要领。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模块的构建。】

    二、复习笔算乘法

    1、师:同学们都拿到了去旅游的资格证,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去旅游要准备些什么呢?

    2、生:准备水、食物、雨伞、交通工具等等。

    3、同学们说得很对,去旅游我们要乘坐交通工具,这次我们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先坐飞机(出示飞机图片)再坐面包车!(出示面包车的图片)

    4、出示题目:一辆面包车准乘12人,4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为什么要用乘法?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4为什么要对着2来写?(4表示4个1,所以写在各位上)你是从那一位乘起的?

    5、师:当然,我们还要准备食物,出示题目:三(1)班有48人,每人准备2份小蛋糕,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份小蛋糕?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先乘那位?再乘那位?遇到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

    6、师:去旅游,水是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准备水。出示题目:三(1)班班一共有48人,每人配备7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水?

    (1)学生读题。(2)列式计算。(一生板演)(3)评讲时问: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那里?(生说)师总结:个位上的积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位,十位积加进来的数又满十又要进位。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上,两位数乘一位数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好了,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计算方法,在本环节的复习中是以为旅游作好准备引出了准备交通工具、食物、水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并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评讲时用让学生说:计算这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个地方?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每种类型计算的要点,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会更加清晰和明朗。】

    三、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师:我们准备好了旅游的东西,请跟着老师出发,今天冯导游带我们班的同学去那游览呢?九寨沟!

    介绍: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九寨沟这块神奇的仙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一群伐木工人发现。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7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童话世界”的美誉。我们一起走进那童话的世界里!

    2、播放九寨沟的录象!

    3、师:九寨沟里的小朋友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帮忙,愿意吗?(愿意)

    4、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分析。

    改错题:

    师:他们不知道这三到题目究竟有没有算错,同学们帮帮检查检查!

    (1)7 0 3 (2) 2 3 6 (3) 2 6 0

    × 4 × 4 × 5

    2 8 5 2 8 9 4 1 0 3 0

    5、游览完九寨的风光,冯导游我呢想请同学们看马戏,想看吗?(想)但在马戏之前,同学们必须要通过以下这个关口哦!

    出示题目:列竖式计算

    (1)127×5= (2)345×3= (3)102×3= (4)1300×7=

    (1)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2)集体评讲,让学生说说每到题要注意的地方。

    6、播放马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复习主要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

    尾有0的乘法。课到这里学生已经感到有点累,因此,以帮助九寨沟的小朋友检查作业和做对了列竖式计算才能去看马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让学生说说我们在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的事项达到巩固计算方法目的,并在九寨的介绍、欣赏中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一种热爱的情感!】

    四、选择合适的算法

    1、师:还想看马戏吗?(想)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那究竟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估算合适?又什么时候用笔算合适?看看同学们会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出示:

    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希望小学有6个班,每班人数大约是29人。这个希望小学大约共有多少人?

    (2)一盆鲜花4元,学校买来200盆,一共用了多少元?

    (3)学校运动会上,有8个方阵的体操表演。每个方阵有128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并让学生说说选择什么算法是合适的。

    播放马戏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习了口算、估算和笔算三大块的知识,如何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相当重要。为此,在本环节的复习中主要通过学生先自己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方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在交流和辨析中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

    1、师:今天的旅游开心吗?(开心)那你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六、小测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能达到再一次归纳本单元的计算要领。刚刚复习完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测试能及时检查学生复习的效果和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以便以后的复习中找到方向。】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85977568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5】

    一、口算。

    6×20=

    400×5=

    3400×0=

    30×7×0=

    0×48+7=

    28÷7×90=

    53+7=

    22×4=

    42÷6+63=

    7000×4=

    49+6×0=

    500×2=

    70×3=

    (90-50)×4=

    1+99×0=

    18+12÷6=

    二、填空。

    1. 18×5=90,18和5都是( ),90是( )。

    2. 计算30×5就可以想成3个( )乘5,得15个( ),也就是( )。

    4. 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5. 2 × 4的积是两位数 , 里最大填( )。

    三、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 )里。

    四、解决实际问题。

    1. 奶奶养了273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3倍,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倍。

    (1) 奶奶养了多少只母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了多少只小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宫乐队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乐队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试一试。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起住在森林里,小矮人们每天都到山里去挖宝石。他们每天都可以比前一天多挖出一块宝石,周一小矮人们挖出了593块。这一周(7天)它们可以挖到多少块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6】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你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7】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解决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打下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例题前后的.联系。

    教学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1课时)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笔算乘法(7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用估算解决问题;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数字编码(1课时)

    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身份证号码蕴涵的信息和编码的含义;给学生编学号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2.掌握连续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3.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10×6=300×2=40×6=3000×2=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603×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生在例题的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谈读书的好处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很好的过度到例题的教学。然后让学生找出条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堂的开放性》

    三、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2600×5=1300×9=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分散难点。通过不同的练习,强化学生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的掌握。书中的练习缺少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所以就补充了练习2》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

    2、尽量提供各种感性材料,通过涂一涂、找一找、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利用四边形的特点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

    课件一套、钉子板、三角尺、各种图形、有一定硬度的纸、剪刀等。

    大家在我们学校已经学习了两年多了,不知道大家对咱们学校的印象怎么样?咱们的学校很美,是吧?要是请你当设计师,你准备怎样设计我们的学校呢?大家想的真好,要是提高一下要求:让你在设计中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把数学元素体现在你的设计中,你准备怎么办呢?

    (1)请你观察一下这幅图中的数学知识体现在什么地方?(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观察:数学知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细心的好孩子。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四边形,那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板书:四边形)

    师:边还得是直的,你们也没说啊?以后记住说清楚。我明白了,四边形应该是这样的。(板书)

    师:怎么又不对了?还得连起来。哪位同学来连一下?

    师:原来这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谁能用语言来叙述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式四边形?

    师:怎么还不对啊?那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啊?

    师:嗯,你们真棒!我们可以这样说:四边形是有四条直边围起来,有四个角的图形(板书)。同桌两个人互相重复一下。

    (1)(课件出示图形图片)四边形可就藏在这里面,你能把他找出来吗?请给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相同的颜色,看谁找得准。(让学生给四边形的都涂上相同的颜色,教师巡回指导,同桌互相检查评价。)

    为什么这几个图形是四边形呢?其它的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呢?(强调:四边形的边必须是直直的。)

    (1)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四边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分组练习,第一组,用剪刀剪四边形;第二组,用笔画四边形;第三组,用钉子板围四边形。(点击课件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派一位代表,说一说,你所做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1)同学们表现都好极了,我相信以后再出现四边形你们肯都认识它。但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猴子遇到了一点麻烦,它只能沿着四边形走,才能顺利回到家,它希望同学们能利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帮助它找到回家的路。

    (1)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四边形。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文具盒,看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在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呢?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点击课件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寻找,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2)在我们这小小的教室里已经找到那么多的四边形,那走出课堂,生活2中肯定会有更多的四边形。请看:(点击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0】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5031421000X5630

    2004500314028006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1】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50×314×21000X×56×30

    ×4500×3140×2800×6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和复习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2】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60页的知识。是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课(不进位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算理;熟练掌握了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综合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师生共同探究,学生会用笔算乘法(不进位乘法)进行计算,并会把该方法运用于更多位数的乘法。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观察、引导演示,动手操作,体会自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获得自主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情景再现,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培养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算理,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学生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美术课画图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美术课上绘画吗?

    学生:喜欢。

    教师:三位小朋友们正在做手工,大家看看,小明、小敏、小丽正在做贺卡呢,大家看看他们做卡片时都用到些什么?

    学生:彩笔,纸板,铅笔。

    教师:对,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会带,教师选择性板书: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二)、合作探究

    1、解决问题

    教师:小精灵呀和大家一样,也是想知道桌子上一共有几支彩笔,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再约学生一起分析情景图,图中一共有三盒彩笔,每盒有12支彩笔。)大家知道了这些,要怎样列式呢?分小组讨论。

    学生1:12+12+12=36,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三盒,就是三个12相加。

    学生2:123=36,因为12=10+2所以123=103+23=36

    学生3:123=36,因为12=9+3,所以123=93+33=36

    教师:大家真了不起,想起这么多的方法,真是人多力量大,一下子就把小精灵和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解决了。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以前大家学过列竖式使加法变得更简单,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笔算乘法这个问题。

    教师:用竖式计算加法是用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顾:加数加上加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总结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师:在乘法中,规定两个相乘的数叫因数,和加法竖式一样,因数乘以因数,相同数位对齐(教师列出乘法竖式,边列边讲解)。那具体要怎样计算呢?大家分组讨论。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学生1:先把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

    学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

    教师:大家的想法呢,统一起来就133=30,23=6,30+6=36,和刚才开始时的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用竖式表示。

    3、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

    大家来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

    (三)、巩固提高

    学生在黑板演示教材60页做一做第一第二题,集体纠错。

    (四)、回顾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组中组员的表现怎么样?

    3、对全班学生给予表扬。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3】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出示P、126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小结: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76页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口算卡片等。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818

    183

    +18

    54

    5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多位数乘一位数课件【篇15】

    教学目的: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能熟练应用乘法口算。

    2、能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亚运浪潮激趣导入:

    刚过去的广州亚运会,一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吧!(师生交流)

    除了国球外,本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初涉赛场的比赛项目就最引人注目了。

    老师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其中三个项目。(课件出示:乒乓球、马术、赛龙舟)

    二、教授新课:

    1、结合学生兴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自主发掘问题。

    师:在这三个项目中,有你喜欢的吗?(教师统计人数并板书)

    (课件出示:上面项目的`门票价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票价和各项目喜好的人数来编一道跟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指问,板书列式)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结合反馈情况再引出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让学生认识到以前的加法计算跟今天学习的乘法口算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空间去思考,去探索。

    三、巩固练习。

    创设亚运主题“祥和如意乐园”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铺桥过河”即课本71页第一题,点名口述,其余学生评价;

    2、“射击比赛”利用课件呈现题目,学生两两竞赛口算乘法;

    3、“火车对开”男女生对抗赛,比谁先正确口算出车厢上的题目;

    4、“智慧商场”凭口算乘法自由挑选各自心仪的商品。

    四、拓展延伸。

    创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争论”让学生来当裁判“评理”。

    使学生从探讨中弄懂“20×4=40×2”的算理。

    [课件范本]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思考之五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课件范本]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思考之五,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后反思:

    已达成的目标——①通过分析“每种花的盆数相同”这一信息对解决问题有没有作用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只有盆数相同才能平均分。②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③学生掌握了2位数除法竖式。

    其它的既定目标都没有达成,原因:

    ①课件没有制作,无法完成从图、文字中收集信息的活动,这一目标也就没有达成。

    ②没有组织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求助——小组交流——组际交流的一系列活动,没有完成训练倾听和交流的预设目标。这是教师的疏忽,遗忘教学步骤。

    ③活动二(练习)没有时间进行,开课用了5分钟讲评前一天的作业,35分钟的课堂时间实在太紧,今后应该在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多思考,并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内容的安排量要适度。

    满意的地方:学生基本都掌握了2位数除法竖式。包括后进生,因为课堂上较多的时间留给了后进生回答问题和上台板书。

    小数乘整数课件


    每位教师都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又到了编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为了避免遗忘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仔细撰写教案和课件。那么,我们有没有可以借鉴的范文呢?教师范文大全认为“小数乘整数课件”这篇文章非常精彩,不容错过。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对您有用,请收藏本网址,以便日后查看。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茶山中心小学的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我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3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在本册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位置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个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自主研究发现,并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自主探究,明理获知,③实践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知识提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秋天到了,秋高气爽是最适宜放风筝的好季节,有三个小朋友约好了要去生态园放风筝,他们走到风筝店前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很快就能说出这里有的四种不同的风筝,已经知道每种风筝的单价,还有一个问题买3 个 多少钱?

    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中所给的信息估计3个 需要多少钱?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因为当它是每个3元,33=9元如果把它当成每个4元那么43=12元,那一定是比9元多比12元少所以大约是10元左右。

    (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自主观察找出图中所给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发小数乘整数计算问题,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提供条件。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并能为接下来的笔算结果提供检验的标准。)

    让学生估算出结果后教师再问你们有办法准确算出买3个这样的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让学生人人尝试独立计算。

    2、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智慧。

    (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4元3=12元

    5角3=15角

    12元-15角=10.5角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评价,给所有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

    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上述四种方法,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多数会认为第四种算法比较简单,同时认识到这种算法的关键一步是将小数3.5元转化成整数35角,也就是将小数乘整数换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教师将简单的一种板书出来)

    提醒学生小数乘法要跟整数乘法一样是末位对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本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的课改理念。用实例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多样的,遇到不熟悉的问题只要我们要多动动自己的脑子,就可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同时又渗透迁移、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观察发现把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是最简便的,从而达到算法的优化。而且得出这种方法的关键一步是把小数通过单位的换算转化为整数来计算,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学生讨论得出计算这种题目的关键是将小数乘法通过单位的换算转化成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即时利用第2页中的做一做买5个 多少钱?

    (利用刚刚找到的最优的法即时进行练习,及时巩固算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整数要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这一算理。)

    在学生算出结果后出示例2,如果因数不是钱数,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板书:例2

    正式转入教学过程的第二环节

    (二)自主探究,明理获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能不能也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计算。

    给时间学生让他们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算法。

    通过讨论学生得到0.72不能利用单位换算转化为整数,但我们可以利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把0.72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因为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积也会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但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原来的结果,那么必须将用整数算出来的积缩小到它的 才是小数乘法的结果.所以要在整数乘法算出结果后点上小数点。

    提醒学生点了小数点后可以将小数末位的0去掉,将积化成最简小数。

    然后让学生对照例题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按整数算出积,最后还要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充分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出知识内在的规律,在梳理计算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在合作学习中突破了难点,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体现数学学习的民主性,给学生在充分体现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为了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单纯的练习评讲练习评讲的模式,设计了如下练习。

    【基础练习】

    1.请你当小小售货员。

    根据例1图中的信息同位一人说出自己喜欢哪个风筝打算买多少个,让另一位学生当售货员算出共要付的钱数。然后交换。

    (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算法,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与致用的道理,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2. 课本第3页第1题。第1题是一步积(侧重对比)。

    (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提高练习】

    3. 课本第3页第2题。第2题是要注意2.312是计算过程有两步积,最后在算两次积的和。

    4.明辨是非

    (这两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拓展练习】

    5.根据1064=424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10.64= 0.1064= 1.064= 10.640=

    (这道题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是一脉相连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整个练习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层层深入,层层突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回顾小结,知识提升

    首先让学生回顾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什么收获,并谈自己的表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再一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梳理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对本节课的认识,再让学生说自己的收获及谈谈自己的表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不但关注到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0

    四、说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元)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对比强烈,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本课力求扭转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算理的教育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前提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构成、发展、应用进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向索求,去发现和理解小数乘法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使学生的感情、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讨本领等获得培育和发展,使数学思维方法获得渗入。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16~17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四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1、教学例2.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

    2、教学例3。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师: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教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做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3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出示上好佳薯片:每袋薯片售价2元,买3袋共用多少元?30袋?300袋?3000袋呢?

    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方法二:10×4=40元2角×4=8角40元-8角=39元2角

    方法三:9.8×4=39.2(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

    小结:说一说9.8×4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计算方法:

    口答:2.5×151.14×50.013×20把它转化成()×(),在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小数点?

    再用竖式计算。

    1、针对性练习:

    2、对比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并加以比较:

    16.11×816.11+8

    3、走进生活:

    两种包装的薯片价格如下:

    100克售价5.4元50克售价2.75元

    那种包装的薯片便宜?(请计算说明)

    4、开放性练习:

    假如每组有100元钱,大家对照好又多购物单,确定想买的商品的名称、单价、和数量,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填写下表: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应付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1、出示情境图,提出要求。

    课件显示:介绍三峡概况,如三峡工程建设有关图片,特别是发电情况。

    2、点出重点,引出课题。

    课件显示:三峡一施工队,有3名工人;超市部分饮料或矿泉水的价目表。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师:三峡工程如此的庞大,需要三峡建设者付出很多的劳动,他们真是辛苦。你们看这三位工人叔叔正在吃饭,让我们一起到超市买些饮料或矿泉水给他们解解渴,怎么样?请你为这3名工人叔叔挑选一种饮料或矿泉水,每人一瓶。你打算买什么?你们能算出购买这种饮料或矿泉水应付的总钱数吗?

    (1)学生独立选择,说出列式。

    生1:我选的是每瓶1.5元的矿泉水。1.5×3=4.5元,一共花了4.5元钱。

    生2:我买的是每瓶1.8元的小瓶Q儿。1.8×3=5.4元,也就是5.4元。

    生3:我买的是每瓶2.5元的,2.5×3=7.5元。

    生4:我买了非常柠檬,每瓶2.6元。列式2.6×3=7.8元。

    ……

    (2)观察算式特征,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发现,发现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你们看这四个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教师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同学们学过吗?(没有)但这四位同学却将这些算式正确的算出来了,老师非常佩服他们。

    (3)交流计算思路,总结小数乘整数的基本方法。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指出其中转化成整数方法的实用性。

    师:那位同学起来说一下,你是怎样算出2.5×3=7.5的?

    生1:我是先将2.5元化成25角,25×3=75(角),75角就是7.5元。

    生2:我是用加法进行计算的2.5+2.5+2.5=7.5(元)。

    生3:我是先算出2×3=6(元),0.5×3=1.5(元),6+1.5=7.5(元)。

    师:这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5×3=7.5(元),特别是这位同学,他先将2.5元化成25角,25×3=75角,75角就是7.5元,他实际上是将题中的小数转化成了整数来计算,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方法,同学们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是不是可以向这位同学学习,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呢?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探究。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讨,理解算法。

    1、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

    (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

    2、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好不好?(师板书问题)

    (生独立列式计算,看学生能否根据数量关系和乘法意义列出合理算式。)

    4、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1)汇报展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①       58.6                           586

    ×    6                        ×     6

    351. 6                          3516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做题形式虽然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了他们都用到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多媒体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    6                        ×     6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是××同学做的,同学们看,他是直接用竖式计算的,我们请××同学说一下他的计算思路,好吗?

    生:我是先将58.6扩大的原来的10倍变成586,586×6=3516,再将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就是351.6.

    师:我知道了,原来××同学的做法和前面两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只不过他把转化过程放在脑子里进行的,这种方法非常的好,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给同学做个样子,好不好?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你还会像××同学那样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订正并说出计算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多媒体出示。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三、巩固应用,完善算法。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大家解决。

    师:谁来介绍以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我们第一步算出的是谁乘15的积?

    (一生板演,共同探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1.多媒体出示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5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2、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除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点拨、巩固。

    教学内容:第60页例2。

    课前准备:课件、本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直接揭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件1)

    2、复习:(1)9.5-3.6÷5+0.18 (2)1.3×(8.2-7.32) (课件2)

    二、新授:

    例2 计算6.9 ÷[(0.4+0.5)×0.6] (课件3)

    1、 读题。

    2、 讨论:(1)你发现了什么?(A.有+、×、÷三种运算符号;B、括号有中括号与小括号)(2)根据刚才的发现,你准备怎样来运算这道题目?(突出——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3、 计算:请学生在本子上操练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评价:让学生评价,重点突出——(1)运算顺序(2)计算中的发现---本题答案是循环小数。

    5、 出示下列一句话: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课件4)

    根据上述新的知识,例2的运算结果应该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近似值,因此,“12.78”前应该用什么符号?为什么?

    6、 出示下列第二句话:

    切记:在运算过程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无限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应该在那一位上用“≈”。 (课件5)

    因此,例2的运算应该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 (课件6)

    (二)试练:3.6÷(0.5+0.3×4) (课件7) (试练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进行评价,其中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三)做一做:12.6÷[14-(1.7+7.8)] (课件8) (做完后让学生联系新知识继续评价,其中进一步突出运算过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二、 判断:(课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顺序——先计算,再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中突出第二题的第二步应该是,在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时,必须用“≈”。即运算过程为:

    25÷3-(2.6+3.44)

    =25÷3-6.04

    ≈8.33-6.04 (进行直接取换)

    =2.26 (课件10)

    三、 游戏:(选项)

    1、 0.8×[(5-0.68)÷0.2×6] (课件11)

    A、 =0.8×[4.32÷1.2] B、=0.8×[4.32÷0.2]

    C、=0.8×[4.32÷0.2×6]

    2、 [9.08-(1.325÷13+6.08)]×0.9 (课件12)

    A、≈ [9.08-(0.101+6.08)]×0.9

    B、≈[9.08-(0.10+6.08)]×0.9 、

    C、≈ [9.08-(0.1+6.08)]×0.9

    操作中,要求学生:(1)先独立计算,(2)再小组讨论 ;(3)然后全班交流。每一步必须突出本教时讲的新知识。

    四、 列式计算: (课件13)

    3.8与6.5的和除2.9,再乘6.7,积是多少?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请他讲这样列式与计算的依据。

    五、 应用题: (课件14)

    一次,小明到农贸市场上去,看到青菜每千克1.2元,又听到3千克黄瓜2元的叫卖声,他想,每千克黄瓜比青菜便宜多少呢?

    计算完后,选一位学生的练习投影在银幕上,让同学进行评价。

    六、 小结:(操作中以学生为主对本教时进行小结)

    通过本教时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再次打出课件4、课件5)

    七、练习:

    1、 第61页2中下面3题 2、第61页第3题

    数学教案-整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主要学习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买笔记本”的生活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5元看作35角来算,变成整数乘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小数乘整数课件 篇8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一、自学反馈:

    关于小数学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小数乘法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提示课题:

    师:真是好样的,通过自学,不但知道自己懂什么,还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想懂什么?而且还提了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在你们这个年龄可没这么厉害。虽然多数同学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都有了初步了解,但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明白,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这节就让老师跟你们一起到小数乘法的王国里去乐上一乐,同时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怎么样?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师: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0、2×4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说说0、01×10、0、01×50、0、01×100、0、01×1000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图示观察,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课件范本: 乘加乘减教学思考(经典版)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范本: 乘加乘减教学思考(经典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数乘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就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沟通两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中同样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先把例题改成整数连乘的应用题,唤起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百例题中的整数改成小数,让学生感觉到这两个题的情境和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列式方法和运算顺序也应一样,从而得出“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学生掌较好。由于前面知识的掌握有点欠缺,对题率并不高。

    又一次证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小数乘小数课件13篇


    以下内容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小数乘小数课件”,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很有用请将本网页网址收藏下来以便日后查看。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课堂教学流程的规范化体现。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

    一、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93-99页的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而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特征,初步学会画直线和线段

    2、使学生学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是理解直线的特征

    (三)关于教学流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课中出示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的一角的简笔画,组织学生给简笔画中的线条归类,引出课题"直线"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强调学生建立空间感、符号感、数学感及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征及两者的异同,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画直线和线段、量线段的方法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线段,分辨出某一物体由哪些线段组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设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1、多媒体出示描绘校园一角的画面,有假山、流水,还有太阳、小鸟、教学楼以及小树、各种花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色,成为一幅线描画

    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完成)

    4、汇报:以一株花为例,请学生给线分类多媒体显示花变大,各线条间稍分开指名分类,随着学生的指点,线跳入相应的框中,框下分别注有直的线、曲的线

    5、引出课题:像这样笔直的线,是直线(板书),今天的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的线

    (二)引导探索

    1、认识直线:

    (1)认识直线的特征:

    课件出示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问:它是什么形状?老师把它这样(用手把线拉直)(变直了),这种线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板书: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有什么特征?教师把毛线一点一点拉长问:"还可以拉长吗"(可以)现在老师一个人不能把它拉长,谁来帮老师拉一拉?请两位同学上来拉教师问:"还可以拉长吗?如果它不断地拉长,请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儿?"从中引出直线的一个特征:无限延长(板书:无限延长),那它有尽头吗?引出直线的另一个特征: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

    (2)画直线:既然直线那么长,我们能把它全部画下来吗?学生回答:"不能"所以我们画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请同学们试着画一条直线

    (3)学生汇报交流画直线的工具、方法教师总结

    (4)判断直线(课件出示):请你认真观察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5)在生活中你见过直线吗?

    2、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物体的边是直的,但它有端点,那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杨浦大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照片(有的说是线段,那么板书:线段如果没有人回答,那么教师说)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板书:线段)教师画一条线段

    (2)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线段和直线比较有什么相同点?(直)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得出线段的特点: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3)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3、量线段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度,它可以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

    (1)请你量一量数学书有多少长?先别忙着量,你先估计一下这本书有多长,把它写在旁边(教师请几位小朋友说估计的长度)那么它到底是几厘米呢?我们就动手量一量吧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

    说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例6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样的问题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决,需要逆向思考,比较抽象,思维难度大,容易出错,列方程解决更符合顺向思维。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比较,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并能优化解题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设未知数。

    说教法与学法: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与“等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比较,发现、总结、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使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对如何确定单位“1”进行复习,为新知识的构建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⑴“阅读与理解”环节要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当学生发现有两个未知量时,会产生探究欲望。

    ⑵“分析与解答”环节要求学生透彻分析等量关系,充分利用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未知量之间和的.关系,至于设哪个量为未知数,用什么代数式表示另一个量。根据那个数量关系列方程,探究列方程方法的多样化。

    ⑶通过比较小结出探究出所学例题的特点和解法的特点。例题的特点: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这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解法特点是:用方程来解比较简便,设未知数时要同时设出两个量。

    ⑷“回顾与反思”环节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包括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说练习: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练习题目,与所学内容紧紧相连,要求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最优化的方案。

    (四)说板书:为了方便对比,归纳总结,把两种解法呈现出来,特别是设未知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五)课后反思:

    1.语言不够精炼,显得啰嗦。

    2.有些不放心学生,有的地方讲多了。

    3.在总结的时候才把怎样设未知数强调出来(设单位“1”为X最简便)。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小数的产生。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条绳子,谁来估一估绳子的长度呢?请同学们都来量一量,验证一下结果。再来看看这根绳子,谁来估计一下它的长度,也请同学们上来量一量。刚才同学量的绳子的长度是30厘米,就是3分米,如果老师让大家用米来作单位。怎么表示呢?

    3、刚才我们在测量这条绳子的时候,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于是聪明的人们除了发明用分数来表示之外,还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就产生了。

    4、揭题。(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讨,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研究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把这把米尺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呢?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又是多少?

    这样的3份是多长?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这样的7份呢?

    2、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二)研究两位小数(自助探究)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4份呢?这样的8份呢?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几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三)研究三位小数。(自主探究)

    1、如果我把这每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整条米尺我把它分成了几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6份呢?13份呢?请同学们再说2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出了5毫米,23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把这两个长度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份,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四)推导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00份,写成分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呢?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能够通过前面的知识,推出后面所学的知识。

    1、讨论:分数和小数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概括出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这个就是小数的意义。

    三、合作交流,探讨小数的计数单位。

    1、填一填。

    (1)0.3里有()个1/10,0.7里有()个1/10。0.04里有()个1/100,0.08里有()个1/100。

    填一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0.3、0.7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十分之一,写作0.1。(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十分之一,写作:0.1)

    同样的道理,像这样,0.04、0.08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百分之一,写作0.01。(板书: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百分之一,写作:0.01)

    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板书: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2、0.1里有()个0.01,0.01里有()0.001。小组讨论,汇报。

    0.1里有10个0.01,我们就说0.1与0.01的进率是10,同样道理,0.01里有10个0.001,说明他们的进率也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和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小数的意义”问题。

    2、内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

    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米尺)。

    六、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让两名学生测量黑板、课桌长度。(用米作单位)

    2、交流测量结果,展开讨论。

    3、引导小结: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黑板、课桌长度的活动,当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黑板的长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黑板时多出的部分不够1米,课桌也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引导探究:

    1、认识一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结合分数的意义说明)

    ②用小数表示是:0.1米。

    ③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1米。)

    板书:1分米=米=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分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7分米呢?

    ②分别说说0.3米、7分米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两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③谁来说说0.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01米。)

    板书:1厘米=米=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厘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厘米呢?

    ②分别说说0.03米、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3、认识三位小数。(出示学生尺)

    (1)在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

    ③谁来说说0.001米表示什么?

    板书:1毫米=米=0.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毫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6毫米和13毫米呢?

    ②说说0.003米和0.006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照这样分下去,还可以得到万分之一米……也可以写成0.0001米。

    象刚才小圆点后面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两位的小数叫两位小数_____。

    (三)概括:

    1、概括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1)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_____小数来表示?

    (2)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几分之几?举例说说。

    2、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因此,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理解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从具体事例推进到语言描述,这个过程需要迁移类推,更需要抽象概括,这样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展开讨论)板书:(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1米里有几个0.1米?0.1米里有几个0.01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师:因为整数和分数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都是10,所以这些分数也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个位的右面,用一个小圆点(小数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设计意图】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讨论交流和概括总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巩固应用

    1、学生看书并完成例1的空白。

    2、P51“做一做”用分数、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3、闯关练习:

    (1)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2)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几?

    0.1米里面有()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0.001米里面有()个0.0001米。

    4、说说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里面含有多少个计数单位?

    0.3、0.18、0.25、0.036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小数的产生: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整数分数小数

    一位小数:1分米=米=0.1米。

    两位小数:1厘米=米=0.01米。

    三位小数:1毫米=米=0.001米。

    七、小数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八、教学反思

    1、有关小数知识,三年级学生已有了初步认识,在生活中也有所接触,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来引入,从现实情景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引入小数意义的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多地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感悟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教大的学习空间。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是分数初步认识,教师利用米尺,将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相联系,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感悟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课堂教学中始终应该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结构体现层次性。课堂教学安排要努力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先扶后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引、二放、三收获”正是体现了我的设计思想。在小数意义和小数计数单位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如借助于直观工具,建立一位小数的意义。我认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表象非常重要。在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中,我也同样如此安排。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5)

    一、课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91、92页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因为从数到分数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法和写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他们都有着差异。这一部分的认识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这部分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直观的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学好这一部分的内容,即为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作了铺垫,更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的学习分数打下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几分之一,感悟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完整的表述分数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俗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1.创设情景:“分苹果”

    2.揭示课题:分数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因此,课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表现出来,而且使学生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例1;

    (1)分月饼【设计意图:学生能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并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分数,着重突出“平均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而后通过解疑感悟分数的实际意义。】

    (2)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1/2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物体图形的一半出发,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

    (3)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简单入手,属于知识性的教学。】

    (4)举例生活中的1/2

    (5)学生举例其他分数

    (6)创造其他分数

    (7)说说自己所创造分数的意义【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己动手分图形,在小组合作中感悟、去比较、去解决新问题,将学生提升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思维。】

    2.教学例2

    (1)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1/4

    (2)展示学生1/4的不同折法【活动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4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折一折。

    2.看图填分数。

    3、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设计意图: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分层练习,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练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人人都能从中有各自的收获,尽显潜能。】

    (四)质疑反馈,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综上所述,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遵循学生获得和应用概念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

    以上是我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

    米尺、彩带、磁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

    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预设:

    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

    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总结: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教师: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1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称为一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小数怎么表示?呢?0.5怎样用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0.9,0.6,。

    2.认识两位小数。

    教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一猜:两位小数可能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1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小数呢?4厘米呢?8厘米呢?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教师: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学生2:小数点的右面都有2个数字。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正确。类似刚刚学习的一位小数,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2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小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小数的意义。

    教师:结合我们刚才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自选两位以上的小数进行研究,完成表格。

    学生先独立研究,再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教师:通过你的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比如: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毫米,也就是米,写成小数就是0.001米。

    学生2: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其他同学还有谁也研究了三位小数的意义?谁愿意也来说一说?

    学生预设:我选择的小数是0.023,也是一个三位小数,可用分数表示为千分之二十三。

    教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那么四位小数表示什么?五位小数呢?

    学生: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五位小数表示十万分之几。

    结合板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探讨过程,和同伴交流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认为分母是10、100、1000、10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2:我知道了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学生3:也就是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4.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大家都知道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呢?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整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对“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直观认识,独立探究三位小数、四位小数、五位小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突破了重难点,同时也渗透了小数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第33页做一做。

    2.第36页练习九第1题。

    3.填空:

    0.6 里面有6个( );再增加( )个 0.1就等于1。

    0.25里面有( )个0.01。

    32个0.001是( );32个0.01是( );32个0.1是( )。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让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在对比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有意识地结合生活实际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根据小数意义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总结梳理,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对小数发展具有杰出贡献的两位数学家。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最后通过课外延伸向学生介绍与小数发展相关的数学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已有的知识除法,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通过自主的观察和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计算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运用计算法则及正确的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放风筝吗?有三位小朋友也非常喜欢放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来说,你观察的可真认真,请坐。有三位小朋友正在买风筝,每个风筝的售价是3.5元,他们想买三个风筝,那你们能根据刚刚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请你来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可真有价值,请坐。他们买三个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那我们该如何列算式呢?对,3个3.5是多少,就用3.5x3。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算是它有哪些特点呀?对,是一个小数乘整数,那像这类的算是同学们会计算吗?

    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的世界,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新授】

    活动一:

    像这个算式我们该如何计算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赶紧开始吧。好时间到,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一组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

    你这方法可真不错,是运用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的。三个3.5,我们用加法来表示就是3.5+3.5+3.5等于10.5元。那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三组2号同学请你来说,你这方法也非常棒,是运用转换单位来计算的。将3.5元拆分成三元和五角,三元乘三等于九元,五角乘三等于15角。15角就是1.5元,所以九元加1.5元等于10.5元。

    六组同学请你来说。非常不错,是用列竖式来计算的,赶紧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思路非常清晰,请坐。用3.5元乘3,末尾对齐。然后我们该如何计算,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思路非常清晰,请坐。将3.5元转化为35角,也就是35角乘3,得105角。最后将得到的结果105角,换算为以元为单位,就是10.5元。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计算的吗?那我们带来看一看这个过程,它是首先用单位换算把元转化为了角,通过这样一转化,把小数转化为了整数,又用整数乘法竖式计算,最后再转化为以元为单位。同学们为什么能想到这个方法呢?对呀,通过这样一转化,我们将我们是没有学过的小数乘法转化为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乘法来运算,难度降低,更容易计算了。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

    活动二:

    我们带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方法,因数中的小数与我们的积中的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你的目光可真敏锐。对呀,我们积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因数中的小数也是一位小数,所以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规律呢?如果我们的这个小数不代表的是钱数,我们又该如何计算?

    活动三:

    同学们请看这道算式,0.72x5,我们该如何计算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讨论开始。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请你来说,你的思路可真清晰,我们再来一些计算一下。

    首先,0.72x5,末尾对齐,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计算?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哦将0.72乘100,小数点儿向右移动两位,变成了整数72。所以用72x5变成了整数乘法,结果是360。那是不是0.72x5的结果就是360呢?对呀,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我们0.72乘100,积也乘100。要想回到原数,我们需要将它的积除以100。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了3.60,最后我们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变成3.6。我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因数与积有什么关系啊。对呀,因数的小数是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

    那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能试着懂结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请你来说。说的头头是道,真像一个小老师,请坐。

    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我们要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再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也就是先按整数乘法先来计算,一算,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最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是几位小数,二看,再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点。最后积的小数部分的末尾的0能去掉。整数部分的0不能去掉。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巩固练习】

    这么自信,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请看大屏幕。第一题谁说出他的答案,请你来说,同学们,你们都同意他的答案吗?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学习了一种新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式,就是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位对齐。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帮助爸爸妈妈解决一个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本节课就先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8)

    说教材。

    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这主要包括:

    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课中教者首先要阐述所备、所上的数学课在整个的一节、一章乃至整个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这是由数学教材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

    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

    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俗配,按计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说教学程序。

    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数学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教案过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写出来,而说课中不谈清楚,别人不一定都了解,详略、繁简不同;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而说课介绍重视教学环节的次序和方式。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还要说说为什么,让别人接受信服,内容构成不同。说教学程序,还得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说教法。

    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选择目标教学的方法,尝试教学的方法,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选用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实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指导学法方面,有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有组织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图形式花哨。

    说课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犹如工业生产中的“产后服务”。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当然有些数学课的板书并不都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说。一般数学说课材料都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准备,但也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得有详有略,有的部分突出一些,篇幅多点,多说几句。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评价标准各要素的含义及比分

    ㈠教材分析15%

    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涵义:阐明本节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或本册教材或本章中的地位。学生在刚刚学到哪些知识的基础上讲解这段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5分

    ⑵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涵义:确立教学目标,它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目标、思维能力目标及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遵重大纲及教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目标要切合实际,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确定目标的依据要具体阐述。5分

    ⑶重点、难点及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

    涵义:重点、难点确定准确。确定重点要联系教学目标,确定难点要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阐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意义。5分

    ㈡教材处理10%

    ⑷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涵义:针对本节内容,阐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对掌握本节内容有哪些不利因素,重点应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5分

    ⑸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涵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在处理本节内容时,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教学材料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的调整,材料的补充等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及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体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特别是对材料的安排,内容结构上能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意见。5分

    ㈢教学方法分15%

    ⑹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涵义:阐明本节课所用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5分

    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用性

    涵义: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内容、学生实际,要灵活、实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立足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脱离教学实际,体现用性特点。5分

    ⑻学法指导

    涵义: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智能发展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5分

    ㈣教学手段10%

    ⑼教学手段新颖

    涵义:教学手段一般包括:图表、模型、投影、录相、计算机等。提倡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阐明本节课上课时所用教学手段,说课时所用教学手段。5分

    ⑽实验教具、电化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演义是恰当的应用这些手段,明确这些手段的作用及见解。5分

    ㈤教学程序30%

    ⑾新课导入

    涵义: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能积极思维,配合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教学。5分

    ⑿新课讲解

    涵义:阐明教师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讲的内容按怎样的程序进行处理,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重在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怎样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的任务重在“导”字上,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切实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做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10分

    ⒀反馈练习

    涵义:练习可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阐述练习题的来源,练习题的功能,练习题的操作,练习题的变化。练习要有目的,有成效,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当。所选练习题要体现出层次性、系统性、联系性、针对性。5分

    ⒁归纳总结

    涵义:本节结束后,要总结哪些内容,其目的是什么,如何总结,如何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5分

    ⒂板书设计

    涵义:这里的板书是指就这节内容,如果是在上课时,你的板书是如何设计的。板书设计布局要合理,能反映一堂课的梗概和黑板上所出现的主要内容。5分

    ㈥教学基本功20%

    ⒃语言

    涵义:语言要清晰、简练、确切,讲话的速度要适中。5分

    ⒅板书

    涵义:这里的板书是指教师在说课时所写的板书,字数一般不得少于30个字。板书要醒目,字迹要工整、美观、大方,设计要合理。5分

    ⒅教态

    涵义:教师在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衣着朴素、整洁,动作协调。5分

    ⒆教案

    涵义:这里的教案是指说课的教案,说课的教案要体现说课的原则,集说课内容,上课内容于一体,项目要全,重点要突出,说理要简明扼要,设计合理。5分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9)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装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抽象小数的意义。

    知识教学点是: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米尺、课件.

    能力训练点是: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在这节课的主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采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眼、脑、手同时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在教师启迪下,学生积极思维,根据严密的逻辑性,探索出规律。第二层次先出示米尺让学生感知,然后提问,不直接回答,留 给学生思考余地。再通过填空的形式把思考过程反馈出来。第三层次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语言叙述,将规律灵活运用的过程,达到进一步清晰 表象的目的。

    二、运用分数的有关知识作迁移,类推出小数的意义,揭示其本质特征。如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板书讨论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然后结合板书讨论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音乐、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感观,使学生的内心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冲动,求知的欲望。如一开始让学生听课件中的读一读。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体验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认识,消除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感。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猜一猜,量一量,这两条带子有多少长,不能得到整“米”数时,须用其它数来表示,教学小数的产生。

    3、结合课件教学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教学小数的义意。

    4、完成填一填,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进率是10。

    5、完成连线题,

    6、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7、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8、练习“思维训练”。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0)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五大板块。下面我来详细的说一说各个板块:

    一、 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乘法部分的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材安排主要是呈现一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思考和解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之基本相同,所以,本单元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和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 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连续进位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迁移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遵循生活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想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

    一、基本练习:复习所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为学生向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迁移做好准备。

    二、激情导入、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主题图)

    2、学习例题

    3、学习“试一试”

    4、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所以我有扶有放,使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全过程。我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并参与他们的讨论,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合理的想法,给予肯定、鼓励和扶持]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新的学习成果的强化,主要是通过练习实现的,但练习不等于机械地作出某一种重复的反映,练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并且能让学生感到有乐趣的。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性、内容趣味性。主要安排以下练习:(1)基本性计算练习。(2)应用知识练习。(3)思维拓展练习。在练习中分别运用了“啄木鸟诊所”“口算接龙”、“我当售票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练习热情.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应用的技能,更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四、总结提高,质疑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这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拨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地发展。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青蛙吃害虫的一幅主题图引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利用情境图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生分析:

    学生喜爱小动物,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设计理念:

    由情境图引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谜底是个小动物,你若猜对了,它就出现在课堂上,愿意猜猜它是谁吗?(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

    (用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瞧,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班上,它们正在比赛吃害虫呢,我们快来看看!(教师粘贴青蛙吃害虫情境图)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指名提问题,并列出算式。

    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条害虫?56+30=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条害虫?56—30=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条害虫?56—30=

    2。谁愿意帮助小青蛙解决这些问题?

    用计数器拨。(边演示边说:先拨上56,再在十位上拨上3,表示30,计数器上的是86。)

    3。交流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除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有许多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啄木鸟就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找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这两只啄木鸟也在比赛吃虫子呢,你们谁愿意说说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呢?

    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公布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青蛙每天吃害虫吃累了,就会到荷叶上去休息,这不,正好有38只青蛙在荷叶上做游戏呢!谁能看着这两幅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讲故事。

    (2)指名学生讲故事,并解决问题列算式。

    (3)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并说说理由。(33+5=3838—5=33)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整个学习过程做一个总结、反思。通过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习再次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单元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会计算小数乘整数。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方法是学习新知的工具。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难点:算理的理解和积的小数点位置

    3、关键: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

    四、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计算方法,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多样经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巩固算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基本思路自主探究形成算法,多样练习形成技能。

    六、教学程序

    一、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计算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2= 3×5000=

    40×2= 3×500=

    400×2= 3×50=

    4000×2= 3×5=

    (积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算理基础,单独学习有利分散难点。)

    二、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 ,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式:3.5×3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自主探究形成算法

    (1)预设

    用加法算用乘法分配律用竖式计算应用积的变化规律竖式计算

    3.5 3.5元=3元5角35 35

    3.5 3×3=9元× 3 × 3

    + 3.5 5×3=15角________ _____

    _____ 9+1.5=10.5元105 105

    10.5 105角=10元5角3.5×3=10.5

    (2)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练习4.6*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计算0 43×4并说思考过程

    (4)练习:做一做第一组题

    (5)讨论交流形成算法。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再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多种方法计算尊重学生的差异。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把积的未尾有0情况放在下一步学习,有利分散难点)

    三、练习

    1、先说积中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1.25×3 0.42×7 0.123×6

    2、根据23×6=138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3×6 0.023× 0.23×6 230×6

    3、计算

    12.4 0.016

    × 7 × 12

    _____ ________

    4、列竖式计算(想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0.72*5 1.25*8

    5、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3.6×4=14.6 0.35×5=28 0.25×16=4

    3.6 0.35 2.5

    ×4 × 8 ×1 6

    ___ _____ _____

    14.6 280 400

    6、应用练习

    (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算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总结

    填空:小数与整数相乘,先(),再在(),因数中有一位小数,就从积的()。

    小数乘小数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了解小数的产生。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下,以已有的经验为背景,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条绳子,谁来估一估绳子的长度呢?请同学们都来量一量,验证一下结果。再来看看这根绳子,谁来估计一下它的长度,也请同学们上来量一量。刚才同学量的绳子的长度是30厘米,就是3分米,如果老师让大家用米来作单位。怎么表示呢?

    3、刚才我们在测量这条绳子的时候,如果用米作单位,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其实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于是聪明的人们除了发明用分数来表示之外,还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就产生了。

    4、揭题。(板书:小数的意义)

    (一)研究一位小数

    1、出示米尺:这是什么?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把这把米尺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呢?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又是多少?

    这样的3份是多长?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这样的7份呢?

    2、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这样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4、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二)研究两位小数(自助探究)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4份呢?这样的8份呢?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几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三)研究三位小数。(自主探究)

    1、如果我把这每一段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整条米尺我把它分成了几份?1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是多少?6份呢?13份呢?请同学们再说2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出了5毫米,23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把这两个长度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

    2、像这样的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

    3、小结: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份,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4、说发现。

    (四)推导

    1、如果我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00份,写成分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呢?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是,能够通过前面的知识,推出后面所学的知识。

    1、讨论:分数和小数有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概括出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这个就是小数的意义。

    1、填一填。

    (1)0.3里有()个1/10,0.7里有()个1/10。0.04里有()个1/100,0.08里有()个1/100。

    填一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像这样,0.3、0.7这样的一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十分之一,写作0.1。(板书: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十分之一,写作:0.1)

    同样的道理,像这样,0.04、0.08这样的两位小数,我们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0.01来组成的,那么我们就说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读作百分之一,写作0.01。(板书: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时百分之一,写作:0.01)

    请同学们猜一猜,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作什么?(板书: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2、0.1里有()个0.01,0.01里有()0.001。小组讨论,汇报。

    0.1里有10个0.01,我们就说0.1与0.01的进率是10,同样道理,0.01里有10个0.001,说明他们的进率也是多少?

    课件出示练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