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模板
  •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模板

    发表时间:2022-12-18

    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要遵循计划,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编写一篇优秀的教案,你需要做到这几点为满足你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特地编辑了“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模板 篇1

    本节课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之后,进入自学环节,让学生自学例题,自学后将例题在练习本上再做一次并与书上例题比较,之后做做一做的练习题。自学环节结束之后,同桌互相交流,并指名板书,之后进行全班汇报环节,由学生讲解,理清计算顺序、方法后,通过改错题明确易出错的地方,巩固计算方法,这节课改算环节还没有结束就下课了,本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反思一节课的教学,问题主要出在教学设计上,在备课时考虑到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学习的问题应该不大,但在自学中发现,学生自学时并没有认真看例题,拿起题来就算,出现的问题就很多。

    我想如果在设计自学指导时,把问题写得更细:1、自学例题145乘12,思考先算()乘(),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算()乘(),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2、在练习本上列竖式做例题,再和书上的例题订正。3、笔算136乘28(做一做的第一题)。如果这样做,学生就能在认真学完例题后再做,就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再做一道与例题相类似的测试题,加以巩固,让学生进行讲解后归纳计算方法。最后做改错题和做一做的练习题,这样的设计应该会更合理一些。改错题针对积的书写位置、计算时是否进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我觉得这个设计很有必要,同时提醒学生在抄写数时一定要准确,并在做完后认真检查。

    教学设计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才会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更顺畅更有实效。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模板 篇2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了笔算乘法的基础,因此我在课一开始就先出两道笔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笔算的,唤起学生对旧知识联系,为学习新课作准备。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李叔叔从哈尔滨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约有多少千米?”学生列出算式145X12=,先让学生估算:李叔叔家大约离北京有多远?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模板 篇3

    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共编排2个例题。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例2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通过这两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2.“速度”概念和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先介绍“速度”概念,再安排含两个小题的例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小节根据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安排了一个例题──例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节单列一个例题──例5教学估算,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使估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所以,例5中围绕“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方案,引导学生对比:“谁的估算比较合适?为什么?”这是教学估算最精要之处。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如教学例1、例2、例5时,应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想一想列竖式后,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取因数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计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灵活方便。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本小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本小节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精心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题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知道应先算145×2,再算145×10,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这样列竖式算比较方便。

    (3)多项计算技能交互使用。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展示了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建议:

    (1)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反馈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5×12”的计算过程。说过程时,应说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学生梳理计算步骤的过程,就是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它使学生懂得应如何有序的进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条理地去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对独立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作如下引导:先复习计算“45×12=?”或“145×2=?”,然后再计算“145×12”。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其中之一是应用本学期学习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最基本的练习,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练习时,应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jk251.cOm扩展阅读

    课件范本: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之二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一学期即将走完。当一名教师在经过了一学期的时间后就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做一个总结,我们要通过这次总结来回顾自己教学工作有哪些成长与不足,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本: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之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执教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练习课,从同学练习反馈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作业全对的同学仅占全班人数的50%,这令我很费解,因为我觉得这两天教学还是挺不错的。作业改完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发给同学订正,我打开了存在错误的21本作业本,仔细寻找着错误的原因。最终我发现同学的错误主要集中为两类:一是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一类是积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又打开了书本重新审视起教材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对教材的钻研仍然不够深入,对同学的认知水平估计缺乏。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执教四年级新教材了,我自认为对教材的例题编排十分清楚,其实不然。同学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课时“新授课”的教学存在问题。教材中只布置了一道例题:144×15。我的教学是从口算训练(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引入的。在教学中通过14×15与144×15的计算方法比较,使同学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理解了其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明确了“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了,因为其方法也与今天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仅仅数值更大一些。到此为止,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就依照书本训练逐个完成。可问题就出在了训练上。教材的训练中“想想做做”的第1题有3道训练,有两题是“积末尾有0”的乘法,一题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第2题“改错题”中也布置了一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课堂中训练的效果也不好,当时我想可能是第一节新课同学还没有进入状态吧,也可能是因为刚学了一道例题就训练同学还没完全理解方法吧。

    其实不然,“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在这之前同学只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怎么可能中间有0呢?所以像“想想做做”中的309×26这样的题目教师应该用“教学例题的心态”来进行教学,应该在同学尝试笔算的基础上,充沛出现同学的笔算过程,尤其是出现一些错误的笔算过程,通过对错误资源的辨析、占有,真正掌握笔算的方法。

    而“乘积末尾有0”的乘法同学的错误主要还是因为三位数的引入,如《补充习题》中的48×225的笔算,同学的在进行25×8的计算时没有任何问题,到再用百位上的2乘以8并加上进位的2时同学错误较多,许多同学都是加的1。面对这样的错误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一位数乘加类”两步口算习题的训练,如:2×8+2,协助同学将笔算的过程直观化分解。并要提醒同学注意进位数字,改变“进位数字通常是1”的惯性思维方式。

    以上反思是否有用尚不得而知,仍需在教学中加以试验。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6篇


    教师范文大全专题“两位数一位数教学反思”推荐内容。

    温柔的春雨,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抚爱。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最重要的往往是撰写教案。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教案的层次应当怎样的呢?经过收集,我们为您献上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1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习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习惯,学生会很不习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习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2

    新教材中,教材例题的编写非常精简,有些知识点的跨越很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做一做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例题教学前,我加入了商是三位数的题目,除了可以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外,还可以与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形成有力的对比。

    虽然,通过复习铺垫、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对比发现,学生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已经清晰明了,但仅此,学生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仍很吃力。尤其是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学生往往会同时移动两位来计算,造成了计算上的错误。但全班整体掌握较好。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时,一定要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所有知识点,把握编者意图,并根据班级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造就一节高效的课堂。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3

    上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一、学生对于竖式的计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认为学生以前接触过除法竖式,掌握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学生实际做起来并不理想。做起来丢三拉四,不是很好。

    三、新旧知识点的对比不明显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习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习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练习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教学调整: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教材编写进度太快,直接让学生学习被除数百位不够除,怎样处理的笔算情况,学生有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

    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重组教材

    教材中的安排是直接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白位不够除)的笔算,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还不会爬,如何会跑?所以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此课之前先出示684除以2让学生尝试笔算,以这一题为切入口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尝试百位有余数的笔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百位十位个位都有余数的笔算,这样的处理将难点进行逐一分解,分小步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掌握得比较

    扎实。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教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分析教材,改造教材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课程资源。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5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习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习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习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6

    上完这节课,让学生判断出发算式商是几位数,在例题中,学生根据观察被除数312的第一位数比除数4小,应该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4,很容易判断出312÷4的商是几位数,通过提问“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进一步巩固算理。本节课中,通过例题于复习题进行比较,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商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是商的定位,此外,课堂中要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在巩固练习,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左右为情况完成比较好,竖式格式较为规范,个别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或者是漏写横式答案。让学生进行估算得数是几位数,或者是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几百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率,练习中还出现了一些乘法的习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时把数字看清楚,竖式的数位对齐,养成计算完要验算的好习惯,培养计算时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好习惯。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断感到自己是多余的,教师编写教案是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教案更有利于让学生吸收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不会很大。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请上了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画人物——朵拉,让孩子们主动地跟着朵拉去探险,自主地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他们算理也是完全相同的,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类推来学习。在教学时,学生从图上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列式解决43+31时,已经下意识地计算出得数是74。我趁势予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有些学生已经能够完整有序地说出计算的过程。为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摆一摆学具,用我们的学具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边摆边要求说一说怎么计算,以达到加深理解和强化的作用。

    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不存在问题,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正确书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和计算顺序。教学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顺序。我把竖式计算的重难点定为: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我觉得在教学竖式计算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很是重要,在边讲边示范板书时,让孩子们徒手跟着写一写。接下来放手让学生在下发的作业纸上来列竖式计算 43-31,收集孩子们的各种作业,引导孩子们来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竖式计算书写时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结出在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单是一个准则或是老师的一个要求,孩子只会一味地去遵守这一规定而已。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在练习后交流计算过程,学生有先算十位的也有先算个位的,对于该如何计算老师并不予以评价,只是提出疑惑:到底先算十位好还是先算个位好。第二环节,用竖式计算62+33、58-28、5+42、 78-6,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逐题让学生讨论交流算式中的“5”“6”该放在哪里。引着学生再来算一算,如果“5”放在了十位,个位上就没法进行计算了,引出在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从“个位算起”。

    不足之处:

    1、虽然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理解,但学生说算理和算法说得不够。学生动手操作说说算法时,很多学生未能按要求边摆边说算法。

    2、对于学生的鼓励语和评价语有些单一。

    3、最后一题,我将题目改成了开放题,“你能看图用数字说话吗”。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多让孩子们来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2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了简单的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所以本学期的第二单元安排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两位数的不退位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

    学习本单元的时候由于有了一年级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所以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所以教师只要把握住本单元的重难点(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就可以了,学生第一次进行列竖式,在上课的时候我抓住重点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做的时候能做到不忘记进位和退位,只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可以的,我在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知道列竖式的注意事项,还有就是通过同桌互相指出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样学生既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互相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到的知识是自己的而且十分牢固,在今后做题的时候也会时时提醒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

    学会了加减法的笔算,接着就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紧密练习生活,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帮别人解决问题,比如买东西的时候要花多少,还应找多少,让学生切身体验。

    学习本单元的时候我注重了知识之间的迁移,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从而构建新的知识,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很有兴趣,最终易于理解和接受了,还有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不过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少,今后多学习一下如何正确的评价学生。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4

    退位减法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通过几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反思:

    (1)从课堂中捕捉信息,体会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对于小棒的操作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知道够十个就可以捆成一捆就可以了,而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学生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课堂上我发现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已经有意识的知道要拆一捆小棒,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停下来问:“你为什么要拆开一捆小棒?”学生能够回答“个位不够减我要拆一捆”,然后让学生再操作。接下来在小结的时候就可以提炼这个方法了,当然可以深一步的问道:一捆就是一个什么,它是多少个一?

    (2)及时引导,为计算做好铺垫。同样,在这节课中计数器的操作无疑也是一个难点,特别是拨一个十要能够想到同等的表示就是要在个位上拨10个算珠;学生很难想到。我想原因是因为以前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满十进一,而且是一种顺向的思维,今天则要做的是逆向的思维,难度上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学生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思考,“个位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能不能借一些过来?借一个十,实际上就是多少个一,可以怎样去表示?”最后,还要让学生上台来演示说说操作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个重点,因为他是直接为后面的竖式计算作铺垫的。

    (3)重视练说结合,巩固方法。在后面的试一试和练习题中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思考过程说出来。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模式:个位上几减几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用十几减几,十位上是几(减一个后的数)减几,差就是几十几。

    这样一边练一边说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效学生出现的问题:

    (1)个别学生相同数位对不齐。这几个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让他们认清数位,知道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个位不够减,知道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但是计算十位和十位相减时,学生不把借的“一个十”给还上再减,致使整个计算结果多了十。

    (3)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落写减号,等号后的得数忘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5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同桌讨论。在互动交流时,学生间互相引领,找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然后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他们的解决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

    1、笔算法。个位:4+5=9;十位:40+20=60;一共:60+9=69.

    2、拆分法。先算:44+20=64;再算:64+5=69.(拆第二个加数)

    或先算:40+25=65;再算:65+4=69.(拆第一个加数)

    3、凑整法。40+20=60,60+4=64,64+5=69;

    或:50+30=80,80-6=74,74-5=69;

    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口算方法也很多样化。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他们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特别是他们在面临挑战时,都会产生要证实自己实力的愿望。因此我倡导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才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学生呈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较优的算法,进而推广,这样才能得到提升!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6

    在备课时,我认识到学生对之前的竖式计算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掌握得较好。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个位退一。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以北京申奥成功做为大的背景,设置成:北京56票,巴黎有18票,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让他们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除了让学生置于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当学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后,继续向学生提出质疑“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不退位减法个位上6减2是够减的,可今天这道题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接着让他们通过同桌一起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此时,我不断进行鼓励,如“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他非常勇敢表现自己!” “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使他们学会尊重,学会欣赏,让算法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优化。在他们感受到最优方法时,我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使他们更加感受到最理想的方法是:“6减去8不够减,向50借10,变成16—8等于8,再加上30等于38。”我完全放手,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在这一节课中,我觉得应该能做到更好,应该把学生讨论的时间放长一些,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思考。面对“算法多样化”,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是我以后还需要加强的地方。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主要是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知道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乘法的验算。

    在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情境,以大象兄弟帮助小猴兄弟造房子为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首先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只要能够算出结果都给予肯定。

    其次,注重方法的优化。在多种算法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你认为算的快的方法,如:由2×3=6,得20×3=60。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通过以大象兄弟帮助小猴兄弟造房子题材巧妙地将两个例题串起来。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因此在出示14×2的竖式计算时应该重点强调竖式计算:“先用2乘个位上的4得8写在个位上,再用2乘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写在十位上。”通过说算理板书书上的分布计算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简化计算的中间环节,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一般写法。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一般写法。

    另在随后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在竖式中一般我们是先写两位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提示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用手挡住黑板上的答案,和学生一起在算一遍,这样的形式进行验算,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在做练习时,再乘一遍,不一定要想加法所学写出来再算一遍,心里验算也是可以的。

    在练习投影反馈时,选择什么样的作业反馈,缺乏一定的机智。随手拿的几本发现一个学生把题目抄错了,在选择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可找写的好的作为范例,也可找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比较。这方面还需要多钻研,多思考,细心观摩有经验的老师上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8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有各的好方法。

    整节课虽然我都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每学生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得到收获,在教学中也较轻松。从练习情况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是仍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

    1、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十位上不打点,十位漏减退的1,或者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而做错。

    2、缺少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掌握计算方法,心里明白算理,能算出正确答案,缺少了动手操作。

    3、学生学习情绪较低,参与积极度不高。

    所以在今后课堂上,不但让学生能动口、动脑、更重要是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出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还待进一步地改进。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9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要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情景:星期天,老师去新华书店挑了三本书:《十万个为什么》每本48元、《安徒生童话》每本35元、《格林童话》每本23元。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我直接把学生引向本节的学习内容,当然我也把“问题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解题多样化,口算、摆小棒、笔算均可。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然后大家集体交流各自方法,从而也引出了笔算减法,通过学生自己讲解、互相质问、教师引导到改正展示,都是那么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举两得。

    这一节课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把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提高、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0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提炼自学重点。

    我在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师用书和课标后,提炼出本节课的自学重点是: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的口算。我一直觉得自学重点的提炼不同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概括,因为自学重点是让学生看的,并让学生围绕自学重点进行自学的,所以一定要贴切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易懂,放在心上,整节课都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绝不能照搬教学目标重点知识技能目标或教学重难点。其次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一个自学重点,绝不能贪多求全。出示自学重点后,让学生各自轻声读两遍,重点就是鼓励学生去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然后帮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从五个环节来看,本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来开展自学、讨论和交流的。

    二、掌握自学方法,紧紧围绕自学重点进行个人自学。

    引导自学型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个人自学,只有有效的个人自学,才能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个人自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实效性。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自学?首先就要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训练自学方法,我概括出六个字:看、圈、想、做、问、查。在学生没有掌握灵活的自学方法之前,这些机械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节课我也是要求学生围绕这六个字进行个人自学,并且强调围绕教材39页上面的两个问题(①你是怎么口算的?②比较两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进行认真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口算两道题时,使用的方法都是受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思维定式影响,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的要求也不同,每组的1号一般都是成绩较差些的学生,他们能用这一种方法正确口算,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完成自学任务了,对于2、3号,成绩中等或偏上的学生,我就要鼓励他们再想出一种口算方法,对于4号小组长也就是每组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我的要求更高,鼓励他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口算方法。在思考第二个问题时,很多学生没有关注计算时的相同和不同,而是简单的看到两道口算题的第一个加数都是44.我适时给予点拨,指出比较两道题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是让我们比较这两道算式题。可是我发现经我这样的点拨后,不少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我只看到李善宇、罗世祺等几个同学写出算法相同,可以看出这几个学生已经明白了,就是表述上不准确,应该是同一种口算方法的算理是相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很难有这样准确的概括能力。还有少数几个同学跟我的ppt呈现的一模一样,我估计是在我上课之前用曙光小学的班班通,不太熟悉,所以就演示了一遍,细心观察的同学就看到了我还没呈现的ppt内容了。纵观这一环节,每个学生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认真自学,探索口算方法,虽然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是不一样的,后进生收获的是一种方法,成绩优异的探索到好几种口算方法,但是不同的学生在这一环节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这正是引导自学型课堂最大的魅力。对于个人自学环节,我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巡视,关注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个人自学情况,并进行适时点拨,可惜我的点拨不够明确,没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

    三、加强常规训练,开展有序有效的自学交流。

    在训练小组讨论常规上,虽然我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基本能做到有序讨论,至于有效,还需要努力。本节课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在讨论口算方法时,每组基本都有一两位学生只使用了一种口算方法,而另外的口算方法都是小组长直接告诉的,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全班交流我还是采取了一组同学进行集体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补充。我这么做目的有两个:其一,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其二,尽量避免单生提问,传统课堂回潮,因为年轻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有限的,经常为了能让教学顺利开展,就会加强控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可是本节课的全班交流我选择了最好的一组进行展示,基本上把两道题的口算方法都已经汇报了,只有陆子杰补充了第二题口算方法:44+40=84,84-2=82.其他同学只好做了观众。汇报的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我们口算是不是正确的呢?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笔算时的经验,提出多种检验方法,比如再算一遍,用减法验算还有估算。接着让其他小组提问题,韦皓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哪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确的口算?罗世祺立即就说:用你喜欢的方法就可以我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就结束了全班交流。

    四、紧扣重难点,教师做少而精的点拨。

    本节课,我围绕重难点设计了两个点拨:点拨一,比较不同的口算方法,找出相同点?就是让学生发现我们都是利用拆数的方法,把一个或两个加数拆分成几十和几,然后转化成两个或三个简单的口算题进行口算,能进行又快又准的口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点拨二,我们可以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点拨,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本节课我是在全班交流后单独进行点拨的,效果不太好。应该在学生汇报口算方法时,就立即进行点拨,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同时表扬陆子杰同学的方法,也可以用凑数这种方法来口算。汇报小组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口算是不是正确的?有同学补充说:可以用估算,我应该立即抓住这样精彩的课堂生成,追问学生我们该怎么估算?或这两道口算题在估算时有什么不同?这样穿插在全班交流时的点拨,才能引起学生最大的关注,否则在交流后再来点拨,就不够突出,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巩固练习。

    本节课想想做做共有七道题,题量较大,形式单一。所以我进行的大胆的尝试,形式上有所突破,我整理了三类题目:基础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前两期是必做题,拓展练习是选做题。内容上我也进行了改变,第一题是连线题,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第二题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进行题组对比练习;第三题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题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五道得数是六十多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算式,还有就是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拓展练习的题目没有确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分散思维,寻求不同的答案。在巩固自学环节,少数学生能完成所有题目,也有少数学生必做题都没有完成,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完成。我点拨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练习题在小组里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意识到引导自学型课堂值得我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还课堂给学生,还学习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靠教师来表演,而是让学生去演绎。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之前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退位的基本思想:“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作十”的想法,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就像刚学步的娃娃,虽须大人扶着、牵着,但他们也喜欢自己去闯。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独立阅读数学书的能力。先让学生带着“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这样的问题阅读教材,学习从例题中找出相关、有用的数学信息后针对问题展开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教材后试做习题的习惯。

    阅读教材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据为己有,必须依靠思索之力。因此,当学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时,我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然后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汇报方法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不退位减法个位上6减2是够减的,可今天这道题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我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认同教材中提供的相对较好的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出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十位退1后不要忘了减去退去的1等等。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时间把握不当,只做了一些基本练习,缺少了一些提高性练习,因此,没有办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在今后教学中我应重视课堂中的练。

    由于学生学具带得不全,只有部分孩子进行了操作,而且很多孩子不能把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就利用课件进行了操作演示,让孩子们跟随演示一起说过程,只有几个孩子能流利的表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两点:

    第一,在操作之中,掌握算法。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小棒操作自主探究出: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就需要将整捆的小棒拆开一捆当十根。因为有前面的学习基础,因此,部分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已经知道要拆一捆小棒,此时,我就追问:“你为什么要拆开一捆小棒?”学生能够回答:“个位不够减我就拆一捆。”然后,让学生接着操作。最后,小结时我就进一步深化提炼:一捆就是一个什么,它是多少个一?

    第二,在练说之中,巩固算法。在后面的练习题中,我择题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计算过程说一说。因此,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基本都会表达出计算过程:个位上几减几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个位上就是十几减几;十位上是几减一后再减几,差就是几十几。在这样的一个练与说相结合的过成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算法。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决于知识的特点、编写教材的意图,每当上课之前,优秀的教师都会提前备好教案,编写教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案里的哪些内容对我们帮助最大呢?我们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因本人水平有限,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一个同学介绍她的竖式方法时,乘的顺序发生错误,我虽然追问了这48和24是怎么来的,但没有及时指出她的错误,以至于后面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其次,由于出现的几个意外,教师没有很好进行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上的一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精神......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还是完美成就了细节,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课。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2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将为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笔算主要是让学生1、掌握乘法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传统的计算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估算、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了。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反思这节课,将一些问题应呈现出来,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一、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同时在这堂课中也让学生进行了估算的练习,因为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

    二、要敢于呈现学生错误的算法。课堂的顺畅有时很可怕,因为它很容易掩盖掉很多学生真实的思维、奇特的想法。今天的数学课,我指名板演的是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而她的算法完全正确,集体评议时,让这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并突出了第二次乘积的定位,我以为这样应该可以了,没想到接下来的练习很差。其实,我在巡视时,就发现了一些学生错误的竖式计算方法,因为没有将这些同学的做法呈现出来,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上去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三、一定要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做好一件事的保障。在这节课上,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在学生发生错误时,觉得很恼火、不可容忍,言辞过激,缺乏耐心。课后想一想,这节课对于学生学习乘法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乘数由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扪心自问,如果我是学生,一节课下来能保证练习全对吗?不一定。那如此苛刻地要求学生,很明显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有没有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有没有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有没有加以适当地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不仅关乎知识的习得,更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3

    优点:

    1从生活情境入手,联系生活

    2能够运用题组,口算比较多

    缺点:

    1学生活动组织不好

    改进:让学生好好想,问题要提的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让学生好好说,注意学生的表达

    让学生好好做,书上习题课上解决,要有一定量的笔头练习

    2环节组织不太好

    改进:(1)课题尽量不要课前写,提问要有变化,有限制

    (2)引导作用体现不出,先让学生做,每个人都要留下痕迹

    (3)提问有序,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有逻辑顺序

    (4)算法多样化后优化算法,给薄弱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方法

    (5)练习时控制时间,让学生有紧张感

    (6)重视课堂组织管理,评讲时,全体停下来

    (7)做大量题巩固,形成技能

    今后备课方向:

    备课时研究例题的前后联系,研究练习题怎么做,形成初步框架,参考教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4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以及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和掌握笔算的算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是下一课时进位乘的基础,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教学中把情境图、口算算式和竖式计算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先让学生分析情境图,根据情境图运用已有的知识口算,并且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突出算法的多样化。在多种算法中教师作归纳,提出根据图片可以把12套分为2套和10套,和同学们共同列算式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用竖式计算,同学也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在交流用分析错误的书写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将竖式计算和口算作比较,将口算和竖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新课结束后安排了多种题型的练习,基础的计算题帮助学生巩固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掌握,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明白验算的重要性,自觉养成验算的习惯。同时改错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笔算时容易犯的错误,知道笔算的时的注意点,争取能做到不犯这些错误。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5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习首位不能整除及商末尾有o的除法打下基础。教材首先出示买铅笔的场景图,接着提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第二个问题,共同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重点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以进一步明确算理。教材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片段:

    两人一共买了46枝铅笔,平均每人买多少枝?

    1、教学口算方法:

    指名列式:462

    师:结果是多少呢?借助小棒分一分

    生独立操作,指名交流分的过程及结果:

    (1)每人先分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

    (2)402=20(枝)

    62=3(枝)

    20+3=26(枝)

    2、教学用竖式计算:

    生独立自学书本上竖式的书写方法:

    小组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应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6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提炼自学重点。

    我在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师用书和课标后,提炼出本节课的自学重点是: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的口算。我一直觉得自学重点的提炼不同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概括,因为自学重点是让学生看的,并让学生围绕自学重点进行自学的,所以一定要贴切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易懂,放在心上,整节课都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绝不能照搬教学目标重点知识技能目标或教学重难点。其次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一个自学重点,绝不能贪多求全。出示自学重点后,让学生各自轻声读两遍,重点就是鼓励学生去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然后帮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从五个环节来看,本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来开展自学、讨论和交流的。

    二、掌握自学方法,紧紧围绕自学重点进行个人自学。

    引导自学型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个人自学,只有有效的个人自学,才能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个人自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实效性。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自学?首先就要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训练自学方法,我概括出六个字:看、圈、想、做、问、查。在学生没有掌握灵活的自学方法之前,这些机械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节课我也是要求学生围绕这六个字进行个人自学,并且强调围绕教材39页上面的两个问题(①你是怎么口算的?②比较两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进行认真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口算两道题时,使用的方法都是受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思维定式影响,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的要求也不同,每组的1号一般都是成绩较差些的学生,他们能用这一种方法正确口算,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完成自学任务了,对于2、3号,成绩中等或偏上的学生,我就要鼓励他们再想出一种口算方法,对于4号小组长也就是每组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我的要求更高,鼓励他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口算方法。在思考第二个问题时,很多学生没有关注计算时的相同和不同,而是简单的看到两道口算题的第一个加数都是44.我适时给予点拨,指出比较两道题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是让我们比较这两道算式题。可是我发现经我这样的点拨后,不少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我只看到李善宇、罗世祺等几个同学写出算法相同,可以看出这几个学生已经明白了,就是表述上不准确,应该是同一种口算方法的算理是相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很难有这样准确的概括能力。还有少数几个同学跟我的ppt呈现的一模一样,我估计是在我上课之前用曙光小学的班班通,不太熟悉,所以就演示了一遍,细心观察的同学就看到了我还没呈现的ppt内容了。纵观这一环节,每个学生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认真自学,探索口算方法,虽然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是不一样的,后进生收获的是一种方法,成绩优异的探索到好几种口算方法,但是不同的学生在这一环节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这正是引导自学型课堂最大的魅力。对于个人自学环节,我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巡视,关注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个人自学情况,并进行适时点拨,可惜我的点拨不够明确,没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

    三、加强常规训练,开展有序有效的自学交流。

    在训练小组讨论常规上,虽然我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基本能做到有序讨论,至于有效,还需要努力。本节课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在讨论口算方法时,每组基本都有一两位学生只使用了一种口算方法,而另外的口算方法都是小组长直接告诉的,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全班交流我还是采取了一组同学进行集体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补充。我这么做目的有两个:其一,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其二,尽量避免单生提问,传统课堂回潮,因为年轻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有限的,经常为了能让教学顺利开展,就会加强控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可是本节课的全班交流我选择了最好的一组进行展示,基本上把两道题的口算方法都已经汇报了,只有陆子杰补充了第二题口算方法:44+40=84,84-2=82.其他同学只好做了观众。汇报的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我们口算是不是正确的呢?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笔算时的经验,提出多种检验方法,比如再算一遍,用减法验算还有估算。接着让其他小组提问题,韦皓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哪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确的口算?罗世祺立即就说:用你喜欢的方法就可以我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就结束了全班交流。

    四、紧扣重难点,教师做少而精的点拨。

    本节课,我围绕重难点设计了两个点拨:点拨一,比较不同的口算方法,找出相同点?就是让学生发现我们都是利用拆数的方法,把一个或两个加数拆分成几十和几,然后转化成两个或三个简单的口算题进行口算,能进行又快又准的口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点拨二,我们可以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点拨,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本节课我是在全班交流后单独进行点拨的,效果不太好。应该在学生汇报口算方法时,就立即进行点拨,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同时表扬陆子杰同学的方法,也可以用凑数这种方法来口算。汇报小组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口算是不是正确的?有同学补充说:可以用估算,我应该立即抓住这样精彩的课堂生成,追问学生我们该怎么估算?或这两道口算题在估算时有什么不同?这样穿插在全班交流时的点拨,才能引起学生最大的关注,否则在交流后再来点拨,就不够突出,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巩固练习。

    本节课想想做做共有七道题,题量较大,形式单一。所以我进行的大胆的尝试,形式上有所突破,我整理了三类题目:基础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前两期是必做题,拓展练习是选做题。内容上我也进行了改变,第一题是连线题,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第二题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进行题组对比练习;第三题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题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五道得数是六十多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算式,还有就是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拓展练习的题目没有确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分散思维,寻求不同的答案。在巩固自学环节,少数学生能完成所有题目,也有少数学生必做题都没有完成,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完成。我点拨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练习题在小组里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意识到引导自学型课堂值得我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还课堂给学生,还学习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靠教师来表演,而是让学生去演绎。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7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同桌讨论。在互动交流时,学生间互相引领,找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然后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他们的解决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

    1、笔算法。个位:4+5=9;十位:40+20=60;一共:60+9=69.

    2、拆分法。先算:44+20=64;再算:64+5=69.(拆第二个加数)

    或先算:40+25=65;再算:65+4=69.(拆第一个加数)

    3、凑整法。40+20=60,60+4=64,64+5=69;

    或:50+30=80,80-6=74,74-5=69;

    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口算方法也很多样化。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他们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特别是他们在面临挑战时,都会产生要证实自己实力的愿望。因此我倡导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才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学生呈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较优的算法,进而推广,这样才能得到提升!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8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的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因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9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竖式除法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在新课引入时我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实践也证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在教学中我提供学习的道具---小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知识来的更深刻,学生对竖式的理解也更深入。在整个教学中我不断的鼓励表扬学生,表扬不是简单的好很好真棒,而是具体到某一点,比如声音响亮,在学生回答时我要求学生回答完整,这些都是这一年来学到的。

    这节课相比去年第一次走上讲台来说,已经好很多,但还是有很多不足。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一贯的赶进度,新学期第一节课,应该先稍微复习一下,让学生熟悉一下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列竖式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每次上课我都不舍得浪费时间,其实课前的复习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经过2个月的长假,原有的数学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可以为新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由于我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做好必要的复习工作,导致这节课的教学进行的比较慢,各个环节开展的也不是很顺畅。

    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自己的反思,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在课后给学生在难点重点上又补了一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0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美化环境花坛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列出算式23X12,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很多孩子想到拆分法:

    (1)20X12=2403X12=36240+36=276;

    (2)23x10=23023X2=46230+46=276;

    (3)23x3X4=276等。

    我再出示点子图对应本图让学生理解,再让学生尝试写成一个竖式计算,并上台板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带领学生一块讲解总结,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对这一知识的教学还是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不能只看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在教学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其改正,同时,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

    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文为教师范文大全推荐专题“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根据你的需要,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精心整理了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业水平和认知规律。教案有助于教师备课省时省力,更好的分享。

    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

    优点:

    1从生活情境入手,联系生活

    2能够运用题组,口算比较多

    缺点:

    1学生活动组织不好

    改进:让学生好好想,问题要提的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让学生好好说,注意学生的表达

    让学生好好做,书上习题课上解决,要有一定量的笔头练习

    2环节组织不太好

    改进:(1)课题尽量不要课前写,提问要有变化,有限制

    (2)引导作用体现不出,先让学生做,每个人都要留下痕迹

    (3)提问有序,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有逻辑顺序

    (4)算法多样化后优化算法,给薄弱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方法

    (5)练习时控制时间,让学生有紧张感

    (6)重视课堂组织管理,评讲时,全体停下来

    (7)做大量题巩固,形成技能

    今后备课方向:

    备课时研究例题的前后联系,研究练习题怎么做,形成初步框架,参考教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

    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2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植树的教学情境,感到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招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等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数学教材中口算除法一课是以植树的情境来呈现的,这一情境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在秋季并不切合实际。因此我就结合我校一年级新生的招生情况,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几张桌子实际情境引入除法算式,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来自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

    2、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每班各需要多少张桌子?这一问题时,由于创设的问题中包含的有显性条件(每班的人数),也有隐性条件(每张桌子可以坐的人数),因此学生的思维也因而非常活跃,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①、如果每1人需一张桌子,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441=44(张),481=48(张),461=46(张)②、如果每两人需一张桌子,桌子的张数就是人数的一半,也就是442=22(张),482=24(张),462=23(张)。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3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提炼自学重点。

    我在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师用书和课标后,提炼出本节课的自学重点是: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的口算。我一直觉得自学重点的提炼不同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概括,因为自学重点是让学生看的,并让学生围绕自学重点进行自学的,所以一定要贴切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易懂,放在心上,整节课都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绝不能照搬教学目标重点知识技能目标或教学重难点。其次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一个自学重点,绝不能贪多求全。出示自学重点后,让学生各自轻声读两遍,重点就是鼓励学生去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然后帮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从五个环节来看,本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来开展自学、讨论和交流的。

    二、掌握自学方法,紧紧围绕自学重点进行个人自学。

    引导自学型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个人自学,只有有效的个人自学,才能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个人自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实效性。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自学?首先就要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训练自学方法,我概括出六个字:看、圈、想、做、问、查。在学生没有掌握灵活的自学方法之前,这些机械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节课我也是要求学生围绕这六个字进行个人自学,并且强调围绕教材39页上面的两个问题(①你是怎么口算的?②比较两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进行认真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口算两道题时,使用的方法都是受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思维定式影响,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的要求也不同,每组的1号一般都是成绩较差些的学生,他们能用这一种方法正确口算,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完成自学任务了,对于2、3号,成绩中等或偏上的学生,我就要鼓励他们再想出一种口算方法,对于4号小组长也就是每组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我的要求更高,鼓励他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口算方法。在思考第二个问题时,很多学生没有关注计算时的相同和不同,而是简单的看到两道口算题的第一个加数都是44.我适时给予点拨,指出比较两道题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是让我们比较这两道算式题。可是我发现经我这样的点拨后,不少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我只看到李善宇、罗世祺等几个同学写出算法相同,可以看出这几个学生已经明白了,就是表述上不准确,应该是同一种口算方法的算理是相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很难有这样准确的概括能力。还有少数几个同学跟我的ppt呈现的一模一样,我估计是在我上课之前用曙光小学的班班通,不太熟悉,所以就演示了一遍,细心观察的同学就看到了我还没呈现的ppt内容了。纵观这一环节,每个学生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认真自学,探索口算方法,虽然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是不一样的,后进生收获的是一种方法,成绩优异的探索到好几种口算方法,但是不同的学生在这一环节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这正是引导自学型课堂最大的魅力。对于个人自学环节,我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巡视,关注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个人自学情况,并进行适时点拨,可惜我的点拨不够明确,没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

    三、加强常规训练,开展有序有效的自学交流。

    在训练小组讨论常规上,虽然我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基本能做到有序讨论,至于有效,还需要努力。本节课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在讨论口算方法时,每组基本都有一两位学生只使用了一种口算方法,而另外的口算方法都是小组长直接告诉的,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全班交流我还是采取了一组同学进行集体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补充。我这么做目的有两个:其一,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其二,尽量避免单生提问,传统课堂回潮,因为年轻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有限的,经常为了能让教学顺利开展,就会加强控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可是本节课的全班交流我选择了最好的一组进行展示,基本上把两道题的口算方法都已经汇报了,只有陆子杰补充了第二题口算方法:44+40=84,84-2=82.其他同学只好做了观众。汇报的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我们口算是不是正确的呢?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笔算时的经验,提出多种检验方法,比如再算一遍,用减法验算还有估算。接着让其他小组提问题,韦皓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哪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确的口算?罗世祺立即就说:用你喜欢的方法就可以我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就结束了全班交流。

    四、紧扣重难点,教师做少而精的点拨。

    本节课,我围绕重难点设计了两个点拨:点拨一,比较不同的口算方法,找出相同点?就是让学生发现我们都是利用拆数的方法,把一个或两个加数拆分成几十和几,然后转化成两个或三个简单的口算题进行口算,能进行又快又准的口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点拨二,我们可以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点拨,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本节课我是在全班交流后单独进行点拨的,效果不太好。应该在学生汇报口算方法时,就立即进行点拨,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同时表扬陆子杰同学的方法,也可以用凑数这种方法来口算。汇报小组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口算是不是正确的?有同学补充说:可以用估算,我应该立即抓住这样精彩的课堂生成,追问学生我们该怎么估算?或这两道口算题在估算时有什么不同?这样穿插在全班交流时的点拨,才能引起学生最大的关注,否则在交流后再来点拨,就不够突出,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巩固练习。

    本节课想想做做共有七道题,题量较大,形式单一。所以我进行的大胆的尝试,形式上有所突破,我整理了三类题目:基础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前两期是必做题,拓展练习是选做题。内容上我也进行了改变,第一题是连线题,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第二题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进行题组对比练习;第三题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题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五道得数是六十多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算式,还有就是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拓展练习的题目没有确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分散思维,寻求不同的答案。在巩固自学环节,少数学生能完成所有题目,也有少数学生必做题都没有完成,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完成。我点拨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练习题在小组里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意识到引导自学型课堂值得我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还课堂给学生,还学习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靠教师来表演,而是让学生去演绎。

    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同桌讨论。在互动交流时,学生间互相引领,找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然后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他们的解决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

    1、笔算法。个位:4+5=9;十位:40+20=60;一共:60+9=69.

    2、拆分法。先算:44+20=64;再算:64+5=69.(拆第二个加数)

    或先算:40+25=65;再算:65+4=69.(拆第一个加数)

    3、凑整法。40+20=60,60+4=64,64+5=69;

    或:50+30=80,80-6=74,74-5=69;

    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口算方法也很多样化。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他们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特别是他们在面临挑战时,都会产生要证实自己实力的愿望。因此我倡导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才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学生呈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较优的算法,进而推广,这样才能得到提升!

    三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142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汁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准备:配套挂图、每人10张两位数数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数学知识。上次老师带你们到玩具店参观学会了口算加法,今天我们再去玩具店走一走,看看还有哪些知识等着我们呢!(出示玩具店情境图)

    2.出示挂图。

    提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并列式: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板书:3825=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板书:4425=

    (3)玩具火车比玩具汽车贵多少元板书:4438=

    谈话:黑板上的三道算式都是减法算式,是几位数减几位数的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我们已经学过,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自主研究,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探索3825口算方法。

    谈话:你能口算出3825的得数吗你是怎样想的?(请一位同学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学生回答:3020=1038

    85=325

    10+3=13(根据列竖式的方法)13

    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位同学用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相似。

    继续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了?

    3820=18

    185=13(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继续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

    385=33

    33-20=13(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谈话: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口算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2.学生探索4425口算方法。

    谈话:4425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先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再告诉大家,好吗?

    小组交流口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算法:

    ①4420=24,

    245=19。

    ②445=39,

    3920=19。

    ③把44分成30和14,

    3020=l0,

    145==9

    10+9=19。

    谈话:看着这些算式,你能像上一题那样说说每种算法各是怎样计算的吗

    3.比较3825、4425在口算时的异同。

    谈话:3825、4425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4.小结口算减法的方法。

    提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为什么?

    小结:口算的方法有很多,你觉得哪一种口算方法比较简单,最适合你计算,就用哪种方法。

    5.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口算4438,再在班级里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是讲究优化的,这里的优化区别与老式教学的最优化,算法的优化含义是寻求最简捷、最容易的方法。教学中,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认的、好的、更一般的方法。因此,在新授教学中,让学生在找到口算的多种方法后再进行比较、评价,从而体现了算法的个性化与优化的和谐与统一。)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口算

    出示:做想想做做第l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完成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算的,并比较每个蘑菇上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直接写得数

    出示: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把口算得数写在书上。口算后比一比,每组三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140-60=

    1400-600=提问:这两题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算式学生直接说得数。

    4.抢答

    出示: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估算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进行口算抢答。

    5.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利用各种途径完成了一系列口算,其实学会了口算我们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填写统计表。

    (2)集体交流,体会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开展游戏、提高兴趣:

    内容:看谁得到的卡片多

    谈话:大家一定非常喜欢玩游戏吗?

    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玩个游戏:看谁得到的卡片多

    准备:每人10张两位数的数字卡片。

    规则:同桌两人同时出示一张卡片,用大数减小数,看谁能正确快速口算出得数,这两张卡片就归谁。班级中获得卡片最多的就能被评为口算能手。

    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我设计了一个看谁得到的卡片多这一有趣而又别致的游戏,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参与、去实践。事实上,当我在课上宣布了游戏规则后,想请一个同学和我演示时,大家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演示结束后,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游戏。)

    教学反思:

    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这节课中,我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注重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整堂课的关键:

    1、创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从情境的创设、口算方法的探索到练习的设计以及最后的的游戏,无一不体现这种氛围,让课堂成为了学生探索知识、张扬个性的沃土,使学生做到了真正的自主、合作。

    2、和谐了算法的个性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性差异。每个人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大家的交流、评价中可以吸收或改变自己原有的方法。在新授时,我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并且不断鼓励说出不同想法的学生,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大增。而后,我又以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算法为新授的结束,使算法的个性化与优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营造了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的知识是记忆最为深刻的。因此我在最后一个游戏练习看谁得到的卡片多----每人拿了十张数字卡片,每次抽取一个数字,然后采用大数减小数的方法,进行口算练习,最后看谁得到的卡片多,谁就获胜。这个游戏的设计把本节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在整个游戏中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模板】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