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螺号课件汇编4篇
  • 小螺号课件

    发表时间:2023-07-11

    小螺号课件汇编4篇。

    我给您整理了以下信息:“小螺号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希望您能喜欢本文也请将其珍藏!

    小螺号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和欢快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感受歌中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在海边生活的情趣。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用轻快、弹跳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2、学生能够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小螺号》由的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每个乐句的前两小节都运用了的节奏,欢快、活泼,独具特色。第一乐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歌曲结构,第一乐句是“起”句,十六分音符的密集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呈现出欢快的情绪。第二乐句是“承”句,是第一乐句的模进,节奏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是个“转”句,前两小节的节奏同第一乐句前两小节完全相同,第三小节一个八度的大跳,接着出现了歌曲的音,立刻把情绪推向了高潮。第四乐句是“合”句,再现了第二乐句的材料,与第二乐句基本相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整个乐段欢快、活泼,旋律流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相同,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延长了三拍半,仿佛在模仿悠长的螺号声,也好似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宽阔、蔚蓝的大海,使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乐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展示海螺图片。

    教师提示:学生认识螺号是用大海螺做成的号角,在海边的人常常用螺号传递信息。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小螺号》,提问:歌曲的情绪?

    2、再次聆听歌曲《小螺号》,提问:歌曲分成几部分?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曲分成三个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

    3、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难点练唱。

    (1)练习大跳音程。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练习大跳音程的音准,请学生注意听,听完以后再开口演唱,如等。先听琴,老师弹奏音程后学生再开口演唱。

    (2)练习长音。

    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每一个乐句最后一个音的时值,包括第一乐段“回啰”这两个字要唱得轻快。

    5、学生跟琴声练唱。

    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6、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1─16小节)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指导学生用舒展优美、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的。

    三、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播放《小螺号》动画,学生观看。

    3、播放《小螺号》伴奏,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四、分组演唱

    学生分小组唱,互相进行评价。

    五、《小螺号》创编表演

    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六、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

    情景引导

    第一场:两个好朋友

    小斌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的爸爸都出去打鱼了,今天,他们的爸爸就要回来了。小斌和小红还有一群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海边,他们一边玩耍一边等着爸爸回来。(演唱《赶海的小姑娘》,随着音乐律动。)

    第二场:螺号声声

    这时,从远处传来了机船的隆隆声,隐约看到了船上的人影,小斌和小红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声地喊着:阿爸回来了,回来了。他们拿出螺号使劲地吹了起来(螺号、海浪、海风声,演唱《小螺号》)。

    第三场:阿爸回来了

    渔船靠岸了,阿爸回来了。小斌、小红和小伙伴们高兴地帮着大人抬起了鱼筐(随《小螺号》的音乐律动表演)。

    1、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

    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每位同学都要扮演一个角色进行表演,把整个素材连接起来。

    2、学生汇报表演。

    学生分组汇报表演,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等进行评价。

    七、课堂小结

    海边的生活非常的有趣,这首欢快活泼的《小螺号》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大海边,最后,让我们在歌曲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小螺号课件(篇2)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犐栉剩焊枨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牨硌菘刹捎枚嘀中问剑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聆听《划龙船》オ

    1.民间风格导入。

    犐栉剩号├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犜谡庖唤谌招矶嗟胤接腥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犐栉剩赫馐赘璧难莩形式有什么特征?

    牻步猓荷辖诳谓擦硕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牶献乓衾郑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犐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小螺号课件(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螺号》,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首先教材分析:

    《小螺号》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上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并表演,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分,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纯真的感情和对爸爸的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节奏型。能够为歌曲编创舞蹈动作。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能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并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难点是:音乐创编。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创设情境法、模唱法、声势律动法等。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所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与爱;声势律动这样直观形象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高和节奏。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学生分小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演唱,不仅能提高学生歌唱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我采用激趣导入、新授课程、音乐活动和课程小结四个环节来展开: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通过播放海边玩耍的视频,请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海边的经历,这样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教授新课,解决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聆听歌曲、初步感知

    多媒体播放歌曲《小螺号》,同时请学生思考:歌曲唱了哪些内容?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在初步聆听时感受歌曲的内容,可以对歌曲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将进行范唱,并请学生思考:歌曲的中小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唱)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对阿爸的思念与爱。

    其次,学唱歌曲,解决重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节奏方面,我会先给学生几分钟的熟悉时间,同时找出难点节奏行重点教学。如节奏型X。X和XXXX,我会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生活中的声音是否有与之相似之处。如知了的叫声和快速跑的声音。这样的方式,便于学生形象的掌握节奏。音高方面,我则会用科尔文手势这一形象直观的方式。

    第三环节:填词演唱,情感表达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填词演唱时,我将采用跟琴填词的方式,我弹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同时,强调歌曲的情感,前段欢快地,后段抒情地。

    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之后,进行巩固练习的环节。我将给学生10分钟的自由练习时间,在此期间我会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试着跟伴奏进行歌唱,同时,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以达到真正的会唱歌曲。

    第四环节:音乐游戏,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根据歌曲进行律动或情景创编。我将学生分为四组,激发学生自行创编,形式可以多样。与此同时,我会进行巡回指导。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表演,并进行自评和互评,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我会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今天的收获与新知,加深对情感的培养。之后,全班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音乐课。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下面靠左的位置写上节拍和情绪,右边写上本节课的重点节奏和音高。

    以上是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细心聆听。

    小螺号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学习运用好上滑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教学重点:

    (1)、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2)、准确地表现上滑音记号。

    教学难点:

    体验节奏与情感的变化。

    教材分析:

    《小螺号》这首歌曲是第一单元《东海渔歌》中的教学内容。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少儿歌曲。歌曲富有童趣的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海边美丽的景色,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小螺号》已经是耳熟能详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创编能力,所以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节奏创编、表演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增强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法设计:

    小学音乐课应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所以音乐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教学中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

    1、情境创设法:通过给学生讲述美丽的情境,寻找演唱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唱法:《小螺号》是一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在学习歌曲中用听唱法,在听一听、唱一唱等环节中反复感知、强化,不知不觉中自然掌握。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学会歌曲。

    3、对比法:可以更直观的感受音乐记号的作用。

    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创意演唱,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学法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才有利艺术能力的培养,因此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听唱法:通过学生聆听乐句后模唱乐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小组合作法:分小组讨论如何创编,让每个学生都互动脑筋,团结、协作的进行创编。

    3、创造法:选出一组学生进行表演唱,不仅让学生动起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小螺号、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下面我想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播放海浪声)现在可以把你们的眼睛睁开了,看看老师带你们到哪里了?(生答)对,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去看海(多媒体:海边景色)。

    大海的波浪不但可以奏出美妙的音符(板书:音阶),而且还生活着一种美丽的生物,咱们看看他是谁?课件展示海生物海螺。(咱们班的同学就是见多识广,一下就认出了是海螺)引导语: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生物,大个的海螺可做成号角,叫做螺号,古时候,海边的人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有位小朋友名叫涛涛,生活在美丽的大海边,涛涛的阿爸每天都要早出晚归的捕满一鱼舱的鱼才能回家。为了联系方便,阿爸送了涛涛一只小螺号。于是,每天放学涛涛都要来到大海边,吹起小螺号,盼望他的阿爸能早点回家!同学们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小螺号》。(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听范唱,读歌词。

    A、师:听,涛涛又吹响了那美妙动听的螺号,每当吹响它的时候,海上还会发生奇妙的事情呢,让我们从歌声中来找找答案吧!(播放《小螺号》范唱)

    B、学生自由回答。 C、师生按节奏读歌词。

    2、用听唱法轻声唱。

    师:同学们朗读得这么优美,相信你们唱得也一定很好听,请大家轻声得跟着音乐唱一唱吧。(播放《小螺号》范唱)

    非常好,老师今天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叫做上滑音。

    3、教师讲解上滑音:(上滑音:装饰音。从一音向上滑至另一音的唱(奏)法。老师唱两个相同的乐句,同学们自己听,想想哪一句是有上滑音记号的乐句,激励性评价语:太好了,你们的耳朵真灵。)

    4、听唱法教唱:直接加入歌词演唱,对演唱表情好的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老师刚才听到xxx唱的非常动听,表情特别好,你们想不想听听她的表演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音乐记号,准确的演唱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刚才听到xxx唱的非常标准,音乐记号很准确,咱们请她来表演。)完整、准确地表演歌曲一遍。

    4、老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在老师范唱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通过前面的演唱,能否从它的节奏和情绪上的不同,分析出歌曲共有几部分构成的呢?

    2、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有什么不同?)

    歌曲处理: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就比较轻快,高兴的,就像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在海滩边拣贝壳、玩耍,演唱的声音要轻快有弹性。后四句节奏比较舒缓,给人的感觉就比较优美,抒情的。就像小朋友在呼唤他的阿爸早点回家,声音要唱得连贯。咱们的涛涛呀已经远远地看到阿爸的渔船向这边开过来了,你们说他高不高兴啊?对,他高兴得都唱了出来:茫茫的海滩。蓝蓝的海水。老师想请一位唱歌特别好听的小朋友来唱这两句,谁来试一试??哎呀,他唱的可真动听啊,浪花也跟着一起合唱呢,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下浪花,你们想不想听啊?来“涛涛”继续唱。

    三、拓展创编:

    思考:假如你是一个指挥家,你会怎样去设计这首歌曲?咱们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四、综合性表演:(五分钟的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教师环顾指导后,表演展示。

    五、本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海边,感受了渔家孩子的快乐幸福生活,学会了一首动听的歌曲《小螺号》,体会到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会使旋律更加的生动。就让我们在小螺号动听的旋律中结束今天的愉快时光吧!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课件: 《小螺号》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门课件: 《小螺号》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学唱《小螺号》;聆听《划船歌》。

    教学过程

    一、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2.欣赏范唱。

    犐栉剩焊枨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3.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4.学习伴奏。此项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竖笛,也有过去学习口风琴的实践,可以视班级实际水平情况灵活处理。

    (1)竖琴记号说明:这一记号表示这行乐谱用乐器演奏,但不规定乐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什么乐器用什么乐器。

    (2)先熟悉节奏型,尤其是后半拍起拍可能有困难,教师多示范、多指导。在弄清节奏的基础上再奏乐,先慢速,先与钢琴配,然后再过渡到与人声配。

    (3)配伴奏可以采用小组与小组结对,这样有别于大面积质量提高,在训练时切忌找少数几个人,这样大部分还是没有实践的机会,要鼓励人人都参与奏乐。

    5.表演歌曲。

    牨硌菘刹捎枚嘀中问剑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两音乐知识结合歌曲《小螺号》教学中穿插进行,不单独进行理论讲解。

    聆听《划龙船》オ

    1.民间风格导入。

    犐栉剩号├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犜谡庖唤谌招矶嗟胤接腥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犐栉剩赫馐赘璧难莩形式有什么特征?

    牻步猓荷辖诳谓擦硕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牶献乓衾郑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犐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家庭课件汇编4篇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家庭课件汇编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课件(篇1)

    [教学内容]

    1、民族百花园

    2、雪山小雄鹰

    3、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2、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藏族、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蒙古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教材分析]

    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花园,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娇艳的花朵,在祖国锦绣的大地上竞相绽放。神秘的雪山,圣洁的哈达,辽阔的草原,欢乐的歌舞——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友爱和关爱在民族间传递。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了解,发现个民族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为我国多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单元设置了《民族百花园》《雪山小雄鹰》《草原小牧民》三个课题。学生通过欣赏、表演、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学生知道祖国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初步认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和辽阔草原的蒙古族,了解两民族服饰的特点。

    [课时]三课时

    课题一 民族百花园

    执教时间:6月23日——6月24日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 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

    2

    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札记:一年级配套的光盘比起二年级的有些逊色,所以我就把二年级的光盘的一部分内容用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上。通过看、听、说、画、舞、做等欣赏形式,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增长学生多方面知识,能够用语言、音乐、美工、舞蹈等活动来表现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题二 雪山小雄鹰

    执教时间:6月27日——6月30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活动准备]:

    音像资料、画纸、彩笔、打击乐器、录音带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

    活动二: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

    合作与个人创作相结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与方法。

    在绘画过程中对歌曲旋律以有所熟悉和掌握,重点是歌词特别是衬词部分,可按照节奏读歌词,轻声随琴模唱衬词部分,歌曲掌握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分组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评价:

    学生互评,表扬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同学。

    札记: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学生自由结合,交流、讨论的方法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并设计、制作所需要的头饰及其他道具,教师小结、归纳、学生完整表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效果还不错。

    课题三 草原小牧民

    执教时间:7月1日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内蒙古族草原风光、节日欢庆场面以及舞蹈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歌曲录音带。

    2 常用打击乐器,如:撞钟、木鱼、双响筒、串铃、响板等。

    3 美术用具和制作材料。

    [活动内容]:

    利用绘画、歌唱等形式表现草原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建议]: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

    活动二: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

    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

    一、朗诵:

    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主。

    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拓展:搜集、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思路拓展:

    1、 观看草原风光电视片,欣赏古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制作头饰、马鞭或进行歌舞表演。

    2、 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课后札记]:

    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细致的活动程序,在以歌曲为基础教材设计的若干个层次的系列活动中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都针对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综合性、游戏性、团体性、参与性、创造性活动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的内在教育潜力,对一个完整的艺术材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感知和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

    家庭课件(篇2)

    活动来源:

    在近期的舞蹈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藏族舞蹈“草原水牧民”,孩子们兴趣极高,模仿着藏族的舞蹈动作,跳得有板有眼,总是说着相关的话题。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的局限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孩子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蒙古的服装是什么样的?藏族的服装是什么样的?他们有些什么风俗习惯等,为此我们生成了社会活动“少数民族大家庭”,力求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引领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习惯以及服饰等,从而培养幼儿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能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萌发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具有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材料准备:相关课件资料;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地图:儿歌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出示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族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2.利用课件和多媒体,通过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了解四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服饰、音乐等知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提问:四个民族的服饰相同吗?哪里不一样?

    少数民族在生活中习惯相同吗?他们都吃什么?用什么?

    ①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②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③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次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教师在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基础上,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在音乐的带动下,自己创编出少数民族的不同动作,从中体验少数民族大家庭的快乐。(以游戏方式,在幼儿对少数民族有了了解后,自编民族舞,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

    放映民族大团结的投影片,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结束。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延伸:

    1、在美工活动中,教师提供废旧物品,以及成品,引导幼儿制作民族娃娃。

    2.把少数民族的图片、照片等材料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讲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地图、儿歌等方式,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了解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及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以提问、讨论、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并自编民族舞,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评析:

    培养孩子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应是每个幼儿园的自觉行为。“少数民族大家庭”这一活动,教师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让幼儿观察幻灯片,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通过自制幻灯片的添色游戏,调动幼儿兴趣,快速辨认并参与游戏,这样幼儿既动手参与了游戏,对所认识的四个民族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最后,让幼儿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谈听后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创编民族舞蹈,让幼儿沉浸在音乐及各民族的舞蹈旋律中,在这种美的意境中,来理解“大家庭”的含义。通过浅显的讲解与欢快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团结”、“欢乐”的氛围,在活动中了解了各族人民的主要特征,萌发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家庭课件(篇3)

    活动设计理念:

    一、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因本课的特殊性,没法试教,学生和家长中存在大量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课堂是否能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课前的调查了解,和课堂中可能出现种种问题的预设。为了让大家有话可说,寻找一个三方共同的话题,课前,教师做了大量调查,面向家长:你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什么困惑、冲突吗?面向学生:写写你的烦恼困惑。经过反馈,发现学生中来自父母的烦恼占一大半,有爸爸妈妈不让孩子玩、妈妈动不动就要骂、爸爸爱抽烟等等,其中来自双休日兴趣班的烦恼比较突出。于是决定以此为突破口,确定本课的主题:沟通从心开始。教师利用双休日兴趣班问题,虚拟小军这一人物,排练成小品,既不树典型,又抓住大家共性的话题,使孩子和家长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家长能从大家的谈话中领悟些什么,知道和孩子沟通的重要,分享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孩子能明白大人的苦心,理解、关心父母,真正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二、构建家长、学校、社会的沟通交流平台

    1、提高家长的沟通意识。

    现在的家长,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回到家,有的就对孩子就缺乏必要的耐心,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过于简单化,总希望孩子按大人的想法去做,孩子做不到或打或骂;有的又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按自己铺好的道路循规蹈矩,也不知孩子心里是喜欢还是讨厌;也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大人说一孩子不能说二,缺乏孩子的沟通交流。种种现状,提高家长的沟通意识可谓迫在眉睫。

    2、创建交流学习氛围。

    课前的全家福照片,音乐《可爱的家庭》、《相亲相爱》、《让爱住我家》的选用,以及在现场生日会中,孩子们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的生日蛋糕,都为烘托气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课一开始家长和孩子同做手指操,使本来紧张的心理立刻放松了下来,为课中的敞开心扉作好了铺垫。

    三、构建和谐家庭环境。

    与成人沟通,是今天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精神需求。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建立伙伴关系。但父母并不理解孩子的心:“你想要的我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久而久之,孩子渴望沟通的大门关闭了,有的永远也打不开。

    在本课中,孩子的礼物,和父母的牵手,以及父母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些环节的设计,无疑都为父母孩子之间沟通搭建了平台。

    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通。良好的沟通能使我们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在家庭中建立起亲情的乐园,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要从尊重孩子开始。

    教学目标:

    1、渗透沟通的意识,方式方法。

    2、知道出现烦恼时,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对方交流。

    3、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识。

    活动重点:知道出现烦恼时,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对方交流。

    活动难点:如何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让孩子、家长敞开心扉,互诉心声。

    活动准备:手指操、孩子亲手制作的礼物、小品、生日大蛋糕、糖果

    活动过程:

    一、手指操热身

    师:同学们,今天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参与课堂,大家开心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段手指操来欢迎爸爸妈妈们,好吗?

    老师看到爸爸妈妈们脸上一直笑眯眯地,同学们,让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做操好吗?

    “做早操嘿,做早操嘿,早上起来做早操嘿。”

    师:同学们,做这个操有什么感觉呀?

    罗老师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起玩玩。

    二、亲情时刻

    师:刚才,爸爸妈妈做得好不好呀?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今天,我们已经兴奋好几天了,大家都为爸爸妈妈准备了神秘礼物。同学们,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送吧!别忘了把你的祝福也送给爸爸妈妈。音乐《相亲相爱》

    分组送礼。

    师:这温馨的画面,真让人感动。神秘礼物可够威力无穷的,看,爸爸妈妈脸上一下子就写满了幸福,罗老师真想知道这份神秘礼物究竟是什么呢?

    邀请几位家长将奖礼物,说说感受和自己想和孩子说的话。

    谢谢这几位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珍贵的礼物。

    师: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很多话想说。

    三、倾诉沟通

    师:在爸爸妈妈的话中,孩子们感受着爸爸妈妈浓浓的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亲亲热热的一家人。接下来,我要采访我们的爸爸妈妈,你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吗?

    提问:你知道自己孩子的烦恼吗?

    课前,我曾做了一个有关孩子烦恼方面的调查,发现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在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烦恼,很多冲突,借此机会,孩子们也很想和爸爸妈妈倾诉,接下来,就请大家看孩子们的小品表演。

    小品《小军的星期六》

    师:小军难得一个双休日,妈妈却将他的生活安排满满的,小军都懊恼地哭了起来,爸爸妈妈们,假如你就是小品中的父母,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3——5个家长。有什么感受?)

    师:原来爸爸妈妈心里也不好受呀,那同学们,假如你是小军,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3——5位学生。你当时会怎么想?)

    师:是的,作为小军,这时候心里真是又生气又难过,可是,同学们,你有没想过,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3——5位学生)

    师:在座的爸爸妈妈,如果你是小军的父母,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那么多东西吗?你知道小军为什么要生气吗?(3——5个家长)

    师:世上无难事,只要我们真诚沟通,相互理解,平等诉说,就能知道大人孩子的真实想法,接下来,就让同学们帮小军来想想办法,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爸爸妈妈们,站在小军父母的立场来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和周围的人讨论一下。音乐《可爱的家庭》

    汇报。大家讨论的多热烈呀,这一次,我们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办法。(你在家里用过这个方法吗?)

    师:爸爸妈妈们,你们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在家里用过这个方法吗?)

    师:是啊,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还需要多给孩子一点成长空间,同学们,爸爸妈妈们,今天的机会也很难得,我们后面坐着的老师,是研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业人员,大多数也是家长,让我们来听听后面老师如果遇到小军家一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采访后坐老师3——5人)

    师小结:听到了孩子、爸爸妈妈以及老师不同的想法,我就想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的一句话:现在的孩子房子越住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今天,在这短短40分钟里,我们只是创建了这样一个父母和孩子交流的平台,其实,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听听对方的想法,然后再采取措施,或许事情会有意想不到的进展,或许我们就能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我们的家庭也会更加和谐美好。

    四、现场生日会

    师: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虽然工作很忙,同学们还是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很关心爱护我们,特别是每年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想方设法为我们庆祝生日,满足我们的愿望,大家也非常地感动,总想着给爸爸妈妈过一次生日。课前有几位同学悄悄告诉我,他们爸爸妈妈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在这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给这几位爸爸妈妈过一次生日好吗?同时,也是给全体父母来过一次生日,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有请我们过生日的爸爸妈妈。

    学生代表推出蛋糕,师点蜡烛,全班齐唱生日歌,过生日的爸爸妈妈吹蜡烛、切蛋糕,学生代表发糖果。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

    师:同学们,拿着蛋糕,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教室里细细品尝吧。

    家庭课件(篇4)

    1. 活动背景

    1.1基本情况简介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目前,对于家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家长也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大部分家长还是不会教育孩子,不会沟通,运用错误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不愉快的经历。

    1.2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悲观的思维方式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

    从如今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个体的精神状态取决于权威的决定,使个体的心理总是处于脆弱状态,心态容易失衡,重新总看到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不满意;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

    二、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

    说中国的家长不爱孩子,没人服气,但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懂孩子,懂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重视孩子的内心世界。现在不少父母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父母很少关注孩子内心,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导致孩子容易出现问题和品德问题。

    溺爱造成孩子个性缺陷。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正常体验,孩子失去了生存能力;过重的精神压力,过重的精神负担,全部理想和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孩子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沉重;不许失败,限制情绪的宣泄,造成孩子的情感失调节,只许进不许出,成绩稍有波动家长就紧张万分,仿佛天要塌下来似的,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三、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把孩子作为发泄对象,是教育无能的表现,使孩子胆怯、懦弱、不敢进取。原因有家长自身的童年轻历,社会压力、缺乏教育方法、自卑性;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成功家长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失败家长则不宽容孩子,强烈的补偿心理会使他们把孩子当成生命的最后赌注。

    四、缺乏学习,缺乏家庭教育的氛围

    观念方法过于陈旧简单,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不注意借签他人经验,教育后果一定不佳,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要么自我,要么充满暴力倾向,家庭教育气氛紧张,少有温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缺乏学习的结果,欲速而不达,事与愿违,家长望子成龙心态下的贪婪,导致急功近利,采取违反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不行”;缺乏表达,家长与孩子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不在言教之中,无形影响,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

    1.3开展此次实践的优势

    由于看到了现在的家庭教育的种种不足,作为我们大学生,因为我们都是学前教育与心理学的专业学生。都具有相应的知识。而且家庭教育方面又是我们必须要去学的,所以这次实践有充分的准备。

    而且,这次我们还有幸邀请到悟知行教育机构的老师,讲师。帮助我们去做好这次实践。而且会让我们先补充大量的知识。而且协助我们一起去做家庭教育的公益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家长们受益,让更多的孩子从心灵开始,变得幸福、快乐。因此,这次实践我们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既为我们系的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练自己的机会,而且还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从中能够受益。

    2.此次实践的目的及意义

    一、让家长爱上学习,才能更好的教育子女。

    二、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的教育子女。

    三、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

    四、让家长学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五、让家长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理解父母爱的错误方式,学会感恩。

    七、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心灵健康成长。

    八、帮助有困惑的家长调节亲自之间的关系。

    意义: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家长民主儿女生平等之心,家长独断儿女生专行之念,家长仁慈儿女博爱,家长暴戾儿女残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等,都说明家长的素养、家庭的环境,对人一生的教养息息相关、处处相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把孩子教育好了,在以后的道路上,会少很多很多的烦心事,而且孩子还能够将快快乐乐的成长,少了很多烦恼。让家长轻松。也能够避免很多的畸形人格,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解决好家庭教育的问题,那么,中国的社会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3.此次社会实践的整体流程

    3.1实践时间与地点

    时间:7、1——7、6(根据最后的学校的规定可适当更改)

    地点:新乡市区各小区以及都市村庄

    3.2实践流程

    实践内容:1、在小区做心理测量和投射,主要是有关家庭教育的,孩子教育,

    孩子学习压力的测量量表。先通过量表了解目前家长们如何教育子女。以及对子女的看法。

    2、印家庭教育小册子,内容主要是如何教育子女,以及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3、请专业的家庭教育老师对有困惑的家长进行一些方法知道。

    4、请悟之行家庭教育中心的老师免费为小区的家长开公益讲座。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5、对居民进行探访,了解他们与孩子的关系。

    6、小区的做的比较好之后,会对新乡市区周边的村里面进行普及,让更多的孩子在家中享受到爱的教育。

    实践安排:由于学校是在6月底放假。所以实践安排会在7月1日开始。一阶段:

    7、1——7、2 主要在新乡市各小区进行公益测量和投射,让家长们先了解自己对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是什么。初步了解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方法。了解孩子的想法。学会与还在沟通。

    第二阶段:7、3——7、4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家长们进行书籍与小册子的免费发放。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不足,有哪些是自己的错误观念强加到还在身上。并让他们最好和孩子一块来,互相沟通。发现问题。我们帮助更好的解决。

    第三阶段:7、5上午请专家对那些困惑很大的家长进行深入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来教育孩子。还要举办公益讲座。让更更多多的家长了解教育,和孩子一块健康成长。

    第四阶段:7、5下午对新乡市的我们去过的社区和农村再次进行回访。了解他们对我们这次家庭教育的社会实践的团队感觉如何,以及我们的不足之处。并了解我们给他们带来的教育的变化是否对孩子有效。结合具体情况在进行分析、指导、讲解。

    第五阶段:7、6对这次的社会实践进行总体评价,结束。

    变阻器课件(汇编4篇)


    欢迎大家阅读一篇与“变阻器课件”相关的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使用的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课堂授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老师也应该明白,教案课件的编写需要非常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际效果的达成。为此,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变阻器课件(篇1)

    当我们学完电流,电压这些知识点后,就要开始认识电阻了。对于电阻不少同学会做题真正理解比较少。因为前面学习电流电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很直观的测出来。这电阻这里它就没有这么明显了。它要用到我们物理试验方法里面的转换法来研究它,认识它。思维上转不过来那就麻烦了。通俗的话就是前面是直接认识,后面是间接认识。

    关于电阻和变阻器的知识点我们要核心掌握的知识点是以下这些:

    1、电阻的定义

    我们是这样定义电阻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那么我们怎么去知道它阻碍作用的大小呢?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

    我们课本中是这样来辅助我们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通过做如上的实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越亮那么通过的电流越大,因而我们认为它的电阻比较小。显然这样的认识还不够,于是我们为了很直接的看出电流的大小,我们接下来把电流表连接进去了。

    所以我们认识电阻是借用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变化来看的,以及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一个直观对比。

    2、电阻的单位

    单位有:欧姆、千欧、兆欧,单位符号分别是:Ω、kΩ、MΩ。电阻的单位我们必须要熟悉,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一定要熟练掌握好。

    3、电阻的符号

    电阻的符号和电阻的单位千万不要搞混了。一个讨论的是单位,一个讨论的是物理量。这种根本性区别一定要弄明白。

    电阻的符号就是一个长方框,一边长了一只手。

    4、影响电阻的因素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电阻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也不是突然间就发现了。而是通过做很多的实验,发现当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材料他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进而得到结论,材料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我们就是选出一些铜丝以及镍铬合金丝,让铜丝的长度和镍铬合金丝的长度相同、粗细相同。观察它们接入相同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再来一个长度相同的粗细不同镍铬合金丝的组合,最后是一个长短不同,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的组合。

    比如像上图的,ABC组合就是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CFG组合就是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DE组合就是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长度不同。我们如果去做这样的实验,会发现他们测出的电流值不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电阻的影响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于温度的影响没有特别拿出来说,但我们可以从课本的科学世界里面得到结论。

    半导体和超导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明了。它告诉我们温度是可以影响电阻的大小的。

    5、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原理

    我们很容易忽略变阻器的设计原理。造成我们在使用滑动变阻器时需要去花时间记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对一些动态电路题的分析时就会比较痛苦。其实滑动变阻器就相对于一根电阻丝,我们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改变的方式就是通过滑动滑动变阻器来完成的。我们先是对一根铅笔芯先一端固定,然后移动另一端发现灯泡的亮度会发生变化。灯泡亮度发生了改变,而整个过程我们只是改变了铅笔芯的长度。这样我们通过这个启发开发出了妖孽的滑动变阻器。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一定要注意,一定是“一上一下”的方式。以上图举例,如果全接上面CD,它就是等于只连接了金属杆CD了。它就相当于一根导线,此时滑动滑片P是无法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如果全接下面AB接线柱。那滑动变阻器就是一个定值电阻了。这肯定也是不行的。如果是“一上一下”的方式,那我们就要注意的是,看下面这个接线柱,因为核心是要找到滑动变阻到底是哪一部分连接进去了。还是上图为例,如果下面这个接线柱接的是A接线柱,那么以滑片P为分界点,滑动变阻器左边这部分接入电路了,此时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的电阻会变大。如果下面接线柱接的是B接线柱,那么以滑片P为分界点,滑动变阻器右边这部分接入电路了。此时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的电阻会变小。

    6、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式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式,与电压表的使用方式是相同的,与用电器串联。

    7、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在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出现的表较多的是实验中,它的作用是:

    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②调节部分导体两端的电压,③对电路有保护作用。

    这样介绍完以后,对于电阻和变阻器的认识还觉得陌生吗?

    变阻器课件(篇2)

    教学目的:进一步深化对电阻概念的认识,掌握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1)欧姆定律是如何表述的?

    (2)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不同,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演示实验: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保持BC间的电压不变

    ①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但长度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长,电路中电流越小。

    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跟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②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但粗细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粗,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跟导线的横截面种成反比。

    即: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R∝L/SR=ρL/S………………

    (1)式中的ρ是个比例系数.当我们换用不同材料的导线重做上述实验时会发现:不同材料的ρ值是不相同的,可见, ρ是个与材料本身有关的物理量,它直接反映了材料导电性的好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ρ=RS/L………………

    (2)注意:⑴电阻率ρ的单位由(2)式可知为:欧姆米(Ωm)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但电阻率并不由R S和L决定.

    (3)引导学生阅读P30表格思考:

    ①哪些物质电阻率小,哪些物质电阻率大?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橡胶的电阻率最大.

    ②电阻率相差悬殊各有什么用途?电阻率小用作导电材料,电阻率大的用作绝缘材料.

    ③表中说明“几种材料在200C时的电阻率”,这意味着什么?材料的电阻率跟温度有关系.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a,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这一特点可制成电阻温度计(金属铂).b,康铜,锰铜等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很小,故常用来制成标准电阻.c,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做超导体.综上所述可知:电阻率与材料种类和温度有关.(对某种材料而言,只有温度不变时ρ才是定值,故(1)式成立的条件是温度不变)在温度不变时,导线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巩固新课:提出问题1:改变导体的电阻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回答:改变电阻可以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改变导体横截面积或是更换导体材料等途径。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来达到改变电阻的目的。(以P31(5)题为例介绍滑线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提出问题2:有一个长方体的铜块,边长分别为4米,2米,1米(如图所示),求它的电阻是多大?(铜的电阻率为1.7×10-8欧米).通过本例注意: R=ρL/S中S和L及在长度L中,导体的粗细应该是均匀的.提出问题3:一个标有“220V,60W”的白炽灯泡,加上的电压U是由0逐渐增大到220V,在此过程中,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可用图线表示,在下图中的四个图线中,肯定不符合实际的是(ACD)

    提出问题4: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当加2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强度为4A。现把此电阻丝均匀拉长,然后加1V的电压,这时电流强度为0.5A.求此时电阻丝拉长后的长度应原来长度的几倍?(2倍)提出问题5:一立方体金属块,每边长2cm,具有5×10-6欧的电阻,现在将其拉伸为100米长的均匀导线,求它的电阻?(125欧)

    作业:1.高二物理课本P30(1)~(4) 2.《基础训练》第三节电阻定律

    变阻器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的要求: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认识它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会用它改变电流;(2)会读电阻箱的阻值。

    B、能力培养。(1)设计能力:师生共同活动,应用电阻知识,设计出滑动变阻器;(2)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变阻器,并总结出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电阻大小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c、思想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在设计变阻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实践、修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方法。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3、本节说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难点是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因为了解构造是学会使用仪器的前提,只有了解仪器的构造,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它的使用方法,这个前提的掌握与否是本节课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而课本一下子就提到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装置,很突然,学生难于接受,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二、教法与学法

    变阻器的教学属于实验仪器的教学。本节课拟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过程是:先了了解仪器构造,再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学上力求通过对变阻器的原理、构造、这一难点的突破,来顺利开展其使用方法这一重点的教学。

    设计滑动变阻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材又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所以,本人力图通过实验与电脑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学生完成这个设计,让他们初步体会到“创新”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

    三、课堂设计

    1、采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约3分钟)。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教师演示灯光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推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亮暗的变化是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发生改变。这时,便将学生的带入问题所设计的物理情景中。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约12分钟)。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提出问题:如何改变导体的电阻?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踊跃发言,各抒已见,通过分析,指出利用改变温度来改变电阻不实用,而对比其余三方面得出改变导体电阻最方便、实用的方法是:改变导体的长度,教师运用以不演示实验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肯定,并指出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就是采用改变导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并把这一原理制成的装置叫做滑动变变阻器(板书: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应如何增大它的阻值变化范围?引导学生想出:需要增大电阻线的长度。顺着这一思路,教师加以演示,结果出现电阻线太长,操作将很不方便的矛盾。从而,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把电阻线绕在瓷筒或胶木筒上来解决这一矛盾。对照图一,并指出,为了接线方便,在左端装上一个接线柱A。

    接着,又提出该如何放置“夹子”?引导学生想出:可在筒的上方架一根金属棒,把“夹子”改装成滑片,让“滑片”穿在其中滑动。同样为了接线方便,必须在金属棒一端加上另一接线柱D(上述设计过程,教师通过自制具加以演示)。

    紧接着,再指出:如果不小心让瓷筒上的线圈相碰或线圈太密造成它们互相接触,发生短路,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想出,线圈必须涂上绝缘漆。但随之又出现滑片不能与线圈接通的新矛盾。再次引导学生想出,必须把线圈与滑片接触处的绝缘漆刮掉(以上设计过程,利用电脑完成)。这样就成功设计出滑动变阻器。(出示实物,板书:2、构造)并指出调舞台灯光的亮暗就应用到滑动变阻器(前后呼应)。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分层次地提出问题,步步逼近问题的本质,主动掌握思维的技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承上启下,突出重点(约18分钟)。(板书:3、使用方法)首先,通过学生实验来完成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桌上下滑支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以及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第二,请学生根据课本P.87图7-8,将实验桌上的仪器连成电路,把滑片P滑到阻值最大的地方,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按照下表所列的项目完成实验。

    实验次数

    滑片P移动方向

    连入电路电阻线的长度变化

    连入电路电阻的大小变化

    电路中电流强度的变化

    1

    向A(左)端

    2

    向D(右)端

    第三,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总结出变阻器的变阻规律:滑片越靠近固定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其次,教师表演如下实验:①使用前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接通电路,灯泡发光;②使用前将滑阻器的滑片调在阻值较小处,接通电路,烧断灯丝。引导学生总结出注意事项二:不能使通过变阻器的电流超过最大值。(板书:4、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使学生印象深刻,进而总结出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注意事项,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时巩固所知识(约2分钟)。介绍变阻器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调节电视机音量、亮度及对比度的电位器、调节台灯亮度的调光电位器等都是变阻器的具体应用。

    5、提出问题,引入另一新知识(约5分钟)。滑动变阻器能够连续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出连入的电阻值,为了能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又可直接读出其电阻值,人们便设计出另一种变阻器电阻箱(培养学生辩证地看事物)(出示实物,并板书:〈二〉电阻箱)。在电阻箱的教学上,借助投影仪,结合多媒体教会学生读电阻箱的阻值和根据值旋定旋钮。

    6、要求学生总结滑动变阻器与变阻箱的区别。

    7、分层次练习,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8、布置课后实验:要求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利用纸筒,漆包线等材料制作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模型,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变阻器课件(篇4)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电路板。给学生展示几种电路板实物。这些电路板上有很多的元件,其中有一种叫“电阻”的元件,它在各种用电器中都有,你们想认识它、了解它吗?请随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这节新课的学习吧。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电阻的概念通过学生已有“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生活经验类比“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从而导出电阻的概念。

    (2)符号:R

    (3)单位及换算: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千姆(KΩ)姆(MΩ)

    1KΩ=1000Ω1MΩ=1000000Ω

    (4)电路图符号

    实物展示,了解他们常用在收音机中、电视机等电器中。实物投影几种用电器的电路图图纸,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电阻。

    (5)电阻的作用:调节电器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实验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你家的输电线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你家安装的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师:是因为对电阻大小的要求不同,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由学生回答)

    (1)可能与长度有关,越长电阻越大。(2)可能与粗细有关,越粗电阻越大。(3)可能与材料有关。(4)可能与电流,电压有关。(5)可能与温度有关

    让学生回忆,初二物理中,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决定动能、势能的大小有哪些因素”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问]:为了验证猜想1可以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

    [交流讨论]:分小组讨论,然后将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在学案上。

    [收集方案、点评]:教师收集几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再点评。

    [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得出最后的实验方案

    小松树课件(范例4篇)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小松树课件(范例4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松树课件(篇1)

    寓言故事能启迪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目标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学情、学法与教法

    (一)说学情:

    本文是寓言故事,看似简简单单、篇幅不长的一个小故事,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耐人寻味,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很难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中的角色相对应,所以在挖掘长辈宽容犯错的晚辈,对他进行温和、耐心地教育这一点上,比较困难,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

    (二)说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等多种功效,教学时主要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的思绪跟随画面走进课文。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 欲望。

    2.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 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的真谛,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媒体环境:

    多媒体是本课的重要载体,采用光、电、影、声相互交替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改变知识的呈现状态,将教学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由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增强表现力,更能激起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习欲望。

    三、教学流程与意图

    (一)教学思路

    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思路: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趣”字先行

    导入新课

    以“读”为主

    入情入境

    以“演”代读

    深入探究

    联系生活

    情感迁移

    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教学环节:

    1.“趣”字先行,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展示一棵青松,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接着出示了两棵松

    树的图片进行比较,在出示课题时,有意把小写得很小,把大写得很大,

    【设计意图】:视觉的冲击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震撼,以图促理解,孩子就能体会汉字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孩子们进入情境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同时也是范读课文的过程。

    3.以“读”为主,入情入境。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采用自读的方式,读完后运用摆一摆的形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紧接着提问全班同学: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贴吗?课件顺势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

    【设计意图】:短短一句话的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多样的检查方式也让我们的教学变得轻松愉悦。

    第二自然段中蕴含着小松树骄傲的原因,

    【设计意图】:采用同桌齐读、共同探讨的形式,,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4.以“演”代读,深入探究。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你会做这个动作吗?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填空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其实对于“托”这个字并不太理解,在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又采用填空的形式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学完课文后的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

    【设计意图】:对表演的角色进行指导,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通过课本表演帮助学生感受语言,表现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探讨小松树与大松树到底谁高这一问题上使用了动画的形式把小松树放到山下【设计意图】: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比”字来练说,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又将文本与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接起来。

    四、整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立体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无限生机,

    (一)视频展示,直观高效

    精彩的动画展示过程让学生对课文有了直观的感知,对于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无疑是一剂良方。

    (二)图文结合,促进理解

    把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述的精彩,我们用图片和文字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去理解、领会知识,进而

    掌握、运用知识。

    (三)静中有动,深化难点

    将静态的小松树放置到山下,方便学生对比理解风伯伯的话。

    (四)情景渲染,知识再现

    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本表演,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现课文的精彩画面,也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小松树课件(篇2)

    说教材 :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说目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大量识字,读懂课文,因此,我将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确立为本课重点。

    说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说学法、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等多种功效,教学时主要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的思绪跟随画面走进课文。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原型,以表演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 欲望。

    2.读中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 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使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的真谛,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说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想不想看,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小松树、大松树。

    “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跟老师书空。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要写得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2、 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大家一起读课题。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去理解抽象的文字,从图入手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文。“思维是从疑问与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任务呈现: 请同学打开书第8课,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順。

    自主学习: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一)认读生字词

    1、第一组:大山爷爷 风伯伯 孩子

    A、刚才小朋友们读得特别认真,,肯定也认识了它(出示大山的图),是谁呀?

    出示“大山爷爷”,指名读。

    “爷”字上面为什么有个“父”呢?再读。

    B、(出示风的图),这是谁?

    出示词语“风伯伯”,指名读。

    C、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呢?

    出示“孩子”,指名读。

    D、读这三个词语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呢?(轻声)开火车读。

    2、第二组:惭愧 低下了头 没有回答 托起来 摸着

    A、小朋友们把轻声读得真棒,这5个词语宝宝也开心地跑出来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生自由认读。

    B、指名读:惭愧、低下了头

    故事中说谁惭愧地低下了头呢?

    对, “惭、愧”两个字都是竖心旁,是说小松鼠心里怎么样呢?

    再读词,男女分读句子。

    C、指名读:回答

    “回、答”两个字都是我们这课要学写地生字,两个字中都有什么?与什么有关呢?

    对,都有口,与说话有关,我问你说就叫“回答”。再读词语。

    D、指名读:托起来

    这是什么动作呢?大家做一做。

    你知道谁把谁托起来的呢?再读词。

    E、指名读:摸着

    我来摸一摸(师摸若干个小朋友的头),舒服吗?

    出示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齐读。

    【设计意图:字词学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环节通过做做动作,说文解字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字词学习 ,夯实字词基础。词不离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读顺重点句子

    1.(出示小松树图),他在对谁说什么呢?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谁来学着读一读?

    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这是一颗()样的松树。

    2、.小朋友读得多好呀,把一个骄傲自大、不懂礼貌的小松树展现在我们面前。咦?刚才得意洋洋的小松树在听了风伯伯的话以后,惭愧地低下了头,想知道风伯伯对它说了什么吗?

    出示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的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

    3、我们读熟了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读好这个故事也就不难了。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让学在具体的情境中读书,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很好方法。这里主要引导学生熟读重点句子,让学生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练习感情朗读,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任务二:正确书写生字

    任务呈现:“松、托、孩、呢、伯”出示生字,读读笔顺,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自主学习:自己想办法识记

    展示交流:

    1、 交流左右结构而且左窄右宽

    2、 生谈谈书写时注意事项

    3、 师范写,

    三、检测导结: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

    学生写字情况反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写好生字,让学生通过观察、读笔顺表,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整体掌握生字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水平。】

    四、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 大山 小松树

    得意

    惭愧

    小松树课件(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学情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大纲提出从一年级起要逐步培养学自学能力的要求,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读—思—议—品”四步阅读段落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2、感情朗读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在学生读中给予准确及时的提示,辅助他们学好文章,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体会小松树的得意。

    a、教师导读:大松树住在山下,小松树住在山上,小松树自以为比大松树搞,就取笑他,小松树是怎样取笑大松树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c、你从那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d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e、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想象画面来朗读,就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f、有感情地朗读小松树的话。

    g、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想些什么呢?

    h、教师小结:是呀,你瞧人家大松树多谦虚呀,他知道自己比小松树高,却不和小松树争论。

    2、学习风伯伯的话。

    a教师导读,风伯伯听到小松树的话,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b、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c、讨论交流: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大松树是比你高,你之所以看上去比大松树高,比大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你站在山上。)

    d、指名反馈,教师板演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学生学习不惟别人是从,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

    (三)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低头……)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真不好意思,我怎么取笑大松树呢?我再也不敢自我满足了……)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对不起……)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方式很重要。】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抓住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语言,体会他们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本文的难点,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时候,教师借助形象的简笔画帮助理解,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分角色朗读、表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2、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演员。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为人要谦虚,不能盲目自满,要用真本领武装自己。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有真才实学、谦虚谨慎的孩子。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懂看不起

    风伯伯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插图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真才实学、有错就改、谦虚谨慎的孩子。】

    小松树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课件(汇编7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汇编7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认识“男、女、开、关、正、反”六个生字,会写“女、开”两个生字,会说由单音节反义词组成的一些词语。会读“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大地、树叶”等词语,并会用这些词语说话。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识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积累两句谚语。

    学习重点: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其中两个生字。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进入“识字加油站”

    1.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2.课件出示:大

    学生认读。

    师:谁知道“大”的反义词是什么?

    指名说出“大”的反义词“小”。

    课件出示“大小”,

    学生齐读。

    同样出示“上下、南北”,引导学习齐读。

    3.课件出示:男

    指名认读。教师领读。

    师:谁知道“男”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汇报“女”。课件出示“女”,并领读“男女”。

    同样认识“开关、正反”。

    4课件出示六个词语,学生齐读。

    指导书写“女、开”

    6.师:这六个词语都是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进出,来回,里外……

    二. 字词句运用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组词语,谁会读?

    课件出示: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大地? 树叶? 青草? 莲花

    飞鸟? 小鱼? 青蛙? 雪人

    指名认读。齐读。

    师谁能用里面的一个词语说句话?

    老师举个例子:我们这里现在是秋天……

    引导学生用词语说话,师及时鼓励。

    三展示台

    师:其实我们不只可以在课堂上识字,生活中到处都能识字,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学校的哪儿有字,你认识吗?

    学生交流、展示

    师:我们走在大街上也可以识字,买东西也可以识字……我们要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好习惯。

    三. 日积月累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真棒!老师这有两句谚语,谁能读下来?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如果读不下来,师领学生读。

    学生自由读、背。

    四. 布置作业

    从生活中认五个生字,并说说从哪认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课件 篇2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能用“渐渐”说话

    通过朗读,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从文中感悟乌鸦的聪明能干,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1.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背诵课文。

    2.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

    1.教师自制的生词卡片;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乌鸦喝水的图片;

    4.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

    1.这节课继续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乌鸦,你为什么要喝水?你怎么找水喝的?最后你喝到水了吗?)

    2.现在,小乌鸦可要考考大家呢。认读生字词。(出示生词卡片)口渴喝着水瓶子到处石子渐渐办法许多找水在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很相像,你是怎么记住并区分它们呢?喝—渴(口“渴”需要水—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他生评议。

    1、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乌鸦为什么要找谁喝?他是怎么找水喝的?最后它喝着水了吗?

    2、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句

    (1)你知道,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快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第一句)

    (2)乌鸦口渴了,你知道它渴到什么程度吗?

    (3)你从哪里知道它特别渴?(到处找水喝)请你想象一下,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呢?找的地方多不多呀?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乌鸦确实很渴,就像我们平时口渴了一样,是一种什么感觉?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表现出来吗?谁想试试?

    指导读:渴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句

    (1)师: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

    (2)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划出来。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4)老师再次采访小乌鸦们喝不着水时心情又如何?(体会乌鸦着急、无可奈何、难过的心情。)

    (5)乌鸦虽然很着急,但是它仍然在积极地想办法。快来读读最后的这句话吧!怎么办呢?

    (三)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是呀,多着急啊,快来看看小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出示第三段)

    (2)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把乌鸦的办法用波浪线画出来。

    (3)比较句子:(出示课件)乌鸦把小石子一下子都放进瓶子里。这句跟书上的一样吗?这样改行吗?为什么?

    (4)分组实验:那一个一个是怎样放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里面装有一点水)和小石子,往里面一个一个地放吧。注意边放边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5)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6)比较句子,用“渐渐” 造句。

    课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瓶子里的水很快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哪一句好,为什么?

    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

    出示课件: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天气_____热起来了。

    ____渐渐__________。

    追问:此时,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著;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7)指导朗读第三段。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啊?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4、学习第二段。

    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它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来?

    1、师:是呀,这只小乌鸦多么善于观察、不怕困难,爱动脑筋啊!让我们大家像小乌鸦一样,积极动脑,想办法背会这篇课文。

    2、提示方法:

    (1)想想乌鸦先遇到什么困难?接着它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怎么样?

    (2)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边做动作边背诵。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4、检查背诵情况,师生评议。教学活动4

    1、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它。

    2、多好的办法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及时点拨、评议方法的合理性。)同学们像小乌鸦一样爱动脑筋,能想出这么多的办法。

    3、在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勇于克服的品质。)

    课件 篇3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

    3、学习快速地默读课文,学会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理解内容。并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教育学生热爱、保护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二、重难点: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森林王国过去优美的环境,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森林王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发言)

    2、师:曾经有一个森林王国,它原本和你们想象的一样美丽,可是后来,它却在地球上失踪了。(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

    3、导读: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文《失踪的森林王国》

    二、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交流读音和书写要点。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小组内说一说

    3)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其他评论。

    字音:混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hun

    字形:饶的右上角没有点;厦字里面有两横

    区别燥躁

    3、齐读生字新词

    4、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很久以前,森林王国的国王下令不准乱砍树木,森林王国美丽富饶。可当新国王上台后,砍树建新王国,结果自然灾害不断,森林王国很快就消失了。)

    5、指名反馈:按照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第二部分(412自然段)

    三、了解森林王国富庶繁荣的景象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森林王国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呢?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说一说,读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对森林王国过去的了解。

    4、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繁荣景象,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愉快生活。

    5、指导朗读

    6、自读课文二、三自然段,讨论:森林王国一开始为什么能够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富饶景象?

    7、出示文中相关的文字,学生读一读。

    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让学生通过讨论,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森林之间的富饶以及原因。)

    四、总结:

    同学们,森林王国过去景象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因为老国王禁止人们乱砍树木。新国王上任后,森林王国变成什么样子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生字新词抄一抄。

    2、选一选,做一做

    1)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

    2)查资料,了解我们本地森林覆盖率和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

    2、总结全文,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和荒漠;收集到的由毁坏森林造成不良后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森林王国在失踪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2、回顾课文第一部分,生齐读。

    3、导入:那么它为什么会失踪,它的失踪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二、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原因及后果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

    因为新国王下令把树木全部砍掉

    2、新国王为什么要把树砍掉呢?

    3、让学生说说现代化城市的景象,体会城市的繁华,了解新国王建立新王国的美好愿望。

    4、师:其实建立新的王国,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并没有不好,新国王他错在什么地方呢?(没有保护森林)

    5、师:是啊,森林王国的保护神森林不见了,一切正如旧国王所说的:不能更改特别法令,否则各种妖魔鬼怪都会来危害我们。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81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1)砍伐森林,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

    7、分小组朗读课文,讨论

    反馈问题1):师用课件出示森林消失后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森林的作用,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

    反馈问题2):旧国王为什么说森林是森林王国的保护神?(了解森林的作用)

    8、师:假设新国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国王,此时的王国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三、拓展延伸

    1、师小结:人类毁灭了森林,建立了新城市,但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城市终因各种自然的攻击而消失了,多么可惜啊!

    2、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我国森林资源覆盖的面积及荒漠进程

    森林是人类的保护神,它可以防沙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森林,并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3、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布置作业

    把《失踪的森林王国》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父母听。

    失踪的森林王国

    砍光树木

    美丽富饶>无影无踪

    课件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一、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2、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

    课件 篇5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学写毛笔字。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地写在括号里。

    3、练习正确地搭配动宾结构的词组。

    4、练习结合语言环境为带点的词找反义词。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7、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资料,学写导游词,当众自我介绍。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板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行书运笔的过程和特点。

    (4)学生在自备本上练习上述几个字。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教师提示握笔的姿势及坐姿。

    4、反馈交流。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自己读一读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读题,其余同学边听边寻找句子中用错的字。

    (2)提出独立做题的要求:查阅字典,寻找规律。

    3、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辅导。

    4、反馈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

    三、教学第三题

    1、学生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先让学生读词语,再集体读两遍。

    (2)举例分析,掌握规律。

    (3)让学生用画出表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词,想一想:它们分别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为什么?

    3、独立作业 :用连线的方式将所列词语两两搭配。

    4、反馈交流。

    5、课堂作业 :将题2和题3按练习要求写在课堂作业 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读题,想一想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默读题目。

    (2)讨论每小题中加点的词各有哪些反义词。

    (3)联系语言环境,思考这里带点的词的反义词该填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在书上填写。

    4、反馈交流。学生汇报作业 的完成情况,反复读读填好的句子,最好背下来。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

    (2)指名读、齐读。

    (3)说说这12条成语可以分成几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

    3、学生大声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三、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如梦令》,把句子读通顺。

    (2)启发讨论如梦令是什么。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由轻声试读,边读边想想词的大意。

    (5)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词的大致内容,教师结合重点词语作适当点拨。

    (6)教师讲解后再次范读。

    3、自己练习朗读,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交流。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指名读,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讲清介绍的范围:家乡的特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矿产资源、民风民俗、民间故事

    (2)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组织讨论。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多的内容,你打算选哪方面?通过什么渠道搜集资料?

    (4)讲清写导游词的要点:资料要翔实,条理要清楚。

    3、练习。学生按要求练习写导游词,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4、反馈交流。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

    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能够认识和体会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学习难点:

    能够提高审美实践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讨论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课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阶段

    1、介绍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展示多种居室装饰设计作品。应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以便进行类比和分析。2、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特点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欣赏和分析活动。

    3、重点介绍居室装饰设计的人文特色对装饰设计的影响。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评述活动。

    (二)发展阶段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人文特点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供同学们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中心课件汇编14篇


    教师范文大全精心整理了与“中心课件”有关的文章,其中指出学生们需要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这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的教案课件。相信对于要编写教案课件的老师来说,这不会是一个陌生的任务。对于新入职的老师来说,编写好教案课件对于课堂的生动性非常重要。欢迎你阅读本网页的精彩内容!

    中心课件(篇1)

    这是爱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发表的演讲。这篇演讲,不像一般悼词那样流于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功绩的颂扬,而是透过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重大成就,深刻揭示了她取得成就的原因――拥有伟大的人格,具有极端顽强的品格力量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及其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简短而又热情地演讲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无尽的赞誉之词,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文章展示了居里夫人――同时也展示了爱因斯坦――一个伟大科学家追求真理而不是个人利益的高风亮节。

    1、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学习居里夫人热忱、顽强、献身科学的崇高品质。

    3、运用圈点、加批注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品味语言,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力量。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上的一位伟人,我们都崇拜他。然而像爱因斯坦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伟人,却还有一个人让他崇敬赞扬的,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能让爱因斯坦崇敬赞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演讲词《悼念玛丽居里》,到文中去发现答案。

    二、观看影像资料,整体感知,筛选信息。

    2、了解作者相关信息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国人,――学家,因提出――而享誉世界。

    本文是爱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悼念会上的讲演。

    3、居里夫人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请大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文章,并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2)课文介绍了居里夫人怎样的道德品质?(圈点出最能体现其品德的词语)她的哪些品质最让你钦佩?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感受最身的一点。

    (3)找出凝聚作者真挚情感的句子。(波浪线画出,想想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

    例1、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

    【点拨】这句首先用“崇高”一词来对居里夫人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接下来提醒人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其中“仅仅”、“已经”两个词暗示了还有比“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更值得怀念的,这就是下文所说的伟大的人格力量。

    例2、“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一句仅有21个字就高度概括了的交往。

    【点拨】“幸运”概括地点出了作者对居里夫人的崇敬,“崇高”“真挚”说明了友谊的性质。说明接下来演讲者是从自己的亲身感受来阐述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及其在取得科学功绩中的作用。

    例3、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点拨】这一句写讲演者亲身感受的话,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下来的两段文字都是对居里夫人非凡人格的追忆和歌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你不懂的句子或问题有哪些?你能设计几个问题吗?试试吧!

    1、作者为什么要从道德品质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

    作者认为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大于才智方面的成就。才智的发挥取决于品质。另外,居里夫人在科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为世人所熟知,从道德方面展开论述,很有独到见解,易于感染人。

    2、联系《我的信念》说一说为什么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是一个“极端的谦虚”的人,居里夫人“意志的纯洁”表现在哪里?

    正像居里夫人自己说的“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丝毫不存名利之想。镭的发现,本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淡然处之,连申请专利的热情也没有。“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人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所有这些表明,“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表现在:“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的、勤奋的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屋里艰辛的研究,后来我们发现了镭。”科学可以发现世界的优美,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这种美,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人兴趣盎然,好像一个小孩子置身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又“好像在梦幻中一般”,又“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兴趣使人乐此不疲。

    3、怎样理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

    居里夫人的严肃性是从艺术气质方面解释不了的,这是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所造成的她心情抑郁。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中说:“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有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自由式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在专制主义的干预下,是无法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居里夫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进行科学研究的。

    第二、三段(分说):阐述居里夫人的品格特点以及这一特点对于她取得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第四段(总说):点出她的品德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

    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居里夫人,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敞开你的心扉,谈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道德品质与才智成就哪个更重要?(注意有理有据)

    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居里夫人

    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居里夫人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居里夫人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爱因斯坦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八、板书设计:

    第二、三段(分说):阐述居里夫人的品格特点以及这一特点对于她取得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第四段(总说):点出她的品德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

    中心课件(篇2)

    教学目的要求:

    一、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二、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意境很美,语言很美,可以采用视听手段(出示相关画面,配乐朗诵),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二、通过学生的充分阅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具体的感受、认识,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同学们的发现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文章抒发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花卉引导同学回顾思考有关荷花的诗文,以及人赋予它的特定文化内涵(出示幻灯片),导入新课。

    1、          引导同学回顾朱自清先生的有关信息,并出示幻灯片总结。

    (一)、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感受和认识,并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同时教师可提供以问题供同学思考:

    1、          文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一些?

    2、          文中内容直接与题目相照应的段落有哪一些?

    二)、分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认识及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参与交流讨论。

    (三)、教师主导,师生互答。(视具体情况,就讨论未决的问题在更大范围之内展开讨论,仍以学生为主。)

    主导问题:

    1、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2、      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

    四、局部研讨,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一)、幻灯片出示荷花的`画面,形象直观领略其神态情韵,并与课文做比较。

    (二)、教师配乐范读,然后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

    (三)、鉴赏文章第四、五段。学习课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中用词及修辞方法运用的妙处。

    此段作者集中笔墨描写月下的荷塘,但已远不是平日走过的荷塘了,而是作者心中的荷塘。通过这些景物作者表现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和洁身自好,

    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情怀。景物描写融进了作者的感情,景物便有了生命力。

    文章的抒情性主要是通过精妙的用词和恰切的修辞方法实现的,如叠音词、动词,比喻句等。

    以上内容应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师相机点拨,然后由教师视情况加以归纳总结。

    五、再次出示有关荷花的幻灯片,强化学生的感受,进一步体味文章的意境。

    1、背诵课文第四、五两段。

    2、学习本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中心课件(篇3)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一、导人

    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中心课件(篇4)

    一、课题导言: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二、学习任务:

    1.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正确、清晰、连贯性地使用文学语言,提高文学语言的使用能力。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文学知识,提高文言文与鉴赏能力。

    ①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概貌、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②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③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④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⑤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⑥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3.培养兴趣,提高议论性作品的写作能力。

    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侦元年才得到昭雪,谥忠介。

    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堤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堤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

    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群众斗争的威力,惊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十一个月后,熹宗死了,魏忠贤失了靠山,畏罪自杀。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2、利用早读时间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此表印发)。

    填写须知:

    (一)课上填不完,课下填,区长负责检查落实。

    (二)填写本表的目的:

    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

    一、检查落实填表,了解学生选题情况,随时解决一般性的、共性的问题。

    阉党(yn)(jiǎo) 溷藩(hùn) 资财( zī) 缇骑(tí)湮没(yn)   袢唬lěi) 詈(lì)逗(dòu)逡巡(qūn) 暴于朝廷(pù) 迥然(jiǒng)

    1.并掌握课本附录所列出的本课中的八个文言实词。

    声 发 易 顾 加 遇 记 明;

    2、名词活用如动词:

    3、古今异义的词语:

    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七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7、独五人之荩焊贝剩只有,唯独。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谁为哀者?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一(1.2)叙修建五人墓的缘由,指出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1.记叙为五人修墓树碑的缘由。

    2.指出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二(3.4)追叙苏州市民反阉党斗争的经过和五人慷慨就义的情景。

    3.记苏州市民的正义斗争和五人的壮烈牺牲。

    4.记苏州人民感念五人的从容就义,为他们收尸修墓。

    三(5.6)论述苏州反阉党斗争和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四(7)点出贤士大夫,照应篇首。

    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是先叙后议,一、二两段叙事(五人墓缘起、斗争事迹)、三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但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一段叙述五人墓缘起后,插入一段议论,赞扬“五人之义”,然后叙五人斗争事迹,三段在称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后,接叙“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事实,以论证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议论随叙事内容而发,事实随议论的需要而叙。从二者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使五人事迹益见光辉,叙事与议论相辅相成,统一于“义”这一纲领之下,有机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比: ⑴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对比;

    ⑵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对比;

    ⑶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对比;

    ⑷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对比。

    作用: 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突出展现他们慷慨死义的壮烈事迹。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本文的中心句,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

    本文将魏忠贤遣缇骑逮捕苏州东林党人周顺昌一事,定在“丁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实为“丙寅”(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之误,经学者辩正,已成定论。

    文中另一时间问题,即反抗阉党的颜佩韦等五人,从被诛至后人为其修墓合葬,“为时止十有一月”,亦有误。史料表明,五人墓修墓时间,在崇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十有一月”当为“廿有一月”之误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等。

    本文是一篇墓碑记。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体。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本文又跟一般的墓碑记有所不同,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1、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了解古代纪年的方法:干支纪年、帝王即位年次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公元纪年;介绍古代对月中的特定日子的称谓,“晦”“朔”“望”“既望”。

    (1)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3)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纪年法始于汉代,与年号纪年法并用。如公元184年记为中平元年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共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一定顺序组合,共六十单位,成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

    了解古代的宦官制度和魏忠贤的相关情况。

    据历史学家介绍,用宦官在宫内供驱使,中外历史都曾经有过,在古代奴隶制时期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宦官,而且其活跃程度不亚于当时的中国,但上述这些国家的宦官,均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宦官制度发展持续到明代,以所谓“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包括十二监,四局、八局,还陆续设立了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成为一整套完整的运作机构,中国的宦官制度产生之早,延续之久,组织之严密,影响之大是世界少见的。

    它与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帝王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使文武百官不敢有非份之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找到一些比文武百官更能信任的忠实奴仆生活在周围,作为自己的传声筒。而在后宫中,必须考虑到性别局限,使这些家奴既能在宫中朝夕相伴,又不会影响皇帝自身的利益。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通过阉割这种残忍的方式。历史上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越完善,宦官制度也就越健全。秦朝的赵高,东汉时期党锢之祸,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这些例子足以说明。

    中国的宦官制度产生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父系氏族时期,长辈死后,必须将财产,权力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别人的后代,他必须保证自己后代血统的纯正。在部落首长和奴隶主身边的男性家奴可以说是对自己家族血统纯正与否的重大危胁。从而就采用阉割来保证自己家族的血统纯正,这种宗法观念一直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深远。

    (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3)用于作介绍,为人所传。

    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2)称号。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出。(《五人墓碑记》)

    (3)称谥号。

    (4)称斋名。

    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1)称官名。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一、拓展训练:

    1、介绍对联相关知识:对联是我国古典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联的类别。

    (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比如:“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2、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编写对联(分区在黑板上板书):

    激于义匹夫得美显,畏大阉缙绅易其志。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儿女,他们像本文中的五人一样为义献身,名垂千古。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有“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鲁迅,还有……,关于“义” 你有什么见解呢?课后写成论文。

    1、       与“义”有关的词语:

    舍生取义  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急公好义  仗义执言  见义勇为

    2、       古人的义:

    3、       现代的义:

    个人之间:见义智为  见义勇为  不畏强暴  知恩图报  以诚相待

    一、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分组展示他们的论文成果。

    二、学习反思:

    ●你读完作品后初步的感受是怎样的?那些你阅读中很宝贵的第一感觉,是否记在随笔上了?

    ●阅读资料时把重要的信息摘录下来了吗?比如那些可以佐证你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还有那些你打算加以辩驳的说法。(当然还包括信息出处)

    ●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的要诀是“受到启发但不被牵制”,你阅读时“质疑”过材料吗?

    ●阅读过程中是否及时地记下自己思维闪动的火花?

    ●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资源本身的错误或者缺漏?你用心辨识了吗?

    ●讨论时你及时地记下同学们的重要发言了吗?在讨论的思维碰撞中,你是否捕捉到了新的灵感?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教后小记】文言文课程的学习,基础的实词、虚词、句式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把握好这些基础,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文化常识部分虽然已经不列入高考范围,但适当的了解,对同学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社会以及对学生作文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教学中有一定的体现。在拓展讨论中的具体实施中情况有些变化,研究性小论文。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体现的是资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独到的新观点。课后,我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成为了我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的研究小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观点,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教后反思】关于文言文的复习,我们大多遵循教师串讲的方式,但是在教学中又发现,其实许多的讲解是不必要的,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可是不讲又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事倍功半,所以如何对文言文课程讲授一直是困扰我们。本课中采用的形式是先学习“字、词、句”,再展开对内容的讨论。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教师只作适当点拨,讨论问题各抒己见,不强求答案的统一。

    中心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2、对比的手法,超乎寻常的想象;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设计:

    1、第一课时:预习。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有重点的讲解

    2、第二课时:熟读。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思想。背诵第一段。

    3、第三课时:教师讲解。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不必过多地批判,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即可。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身。

    ㈠导入:

    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题为--《逍遥游》。

    ㈡作者作品简介:

    关于庄子其人及《庄子》这本书,课文下面注释①中还有介绍,如果觉得不够,学案上的介绍更为详细,大家可以参考。(2分钟自读)

    ㈢检查预习:

    昨天有一节课的预习,今天又有一个早自习,相信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比较熟悉了,词的解释、句的翻译和各种文言现象的整理大家必须通过借助工具书自己完成。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完成这几道题作为预习情况的检查。(学生上台答题,教师纠正,7分钟)课后练习三中要求同学们把第一段背诵,不知现在有多少同学已经能够背诵了?

    下面,我给大家示范背诵。

    ㈣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思想: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可是同学们知道题目“逍遥游”怎么解释吗?前人说了“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南华”指的就是《庄子》。(学生回答)

    明确:能够做到不受任何束缚(不傲倪万物、不谴是非)顺其自然,就是“逍遥游”。

    2、那么如果有所待、有所依托、有所凭借,还能说是顺其自然吗?还能做到不受任何束缚吗?那就绝对不是庄子所憧憬的“逍遥游”了。

    究竟“逍遥游”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有谁达到了吗?我们可以吗?怎样才能达到呢?这节课就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看能否从课文中找寻到答案。

    3、我们来看课文第一段,作者大笔一挥,以巨鲲大鹏开头,一开始就在我们的眼前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找位同学把这几句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文采)。

    4、北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让人惊奇的了,可它竟又变化为一只“不知其几千里”大的大鹏,这怎不让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大的鱼和鸟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没有的,可是想象力丰富的庄子偏要让我们相信,他是怎样试图说服我们的呢?(学生依据原文回答)

    5、飞上九万里的高空--那么,九万里的高空又是什么样的一幅壮丽景象呢?作者怎么说?(用原文)

    明确:

    ②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是一种什么景象呢?一片苍茫,难辨其“正色”。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比方,作者便把心目中那种难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高远境界,变得让我们易于想象了。

    6、九万里的高空,这样高远壮丽的景象,一般人都很难达到的,鲲鹏却达到了,该是逍遥游了吧?(不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它达到这种境界凭借了海运时的六月巨风。(是啊,九万里的高空对于两千年前的人们来说自然是想都不敢想的,庄子想到了,鲲鹏达到了;可是即使如此,也不能算是逍遥游啊,不然,现在的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都算是逍遥游了。)

    7、但是我们可以对它全盘否定吗?毕竟我们要承认:鲲鹏达到的这种境界已经是很高远了,已经很不容易。可是蜩与学鸠却要笑话它,不是嘲笑鲲鹏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而是认为它没有必要达到那样高远的境界。找位同学读一读蜩与学鸠的话。(学生读)

    蜩与学鸠满足于那种低下的局促的天地,甘愿做那井底之蛙,却还自鸣得意地嘲笑鲲鹏,毫无自知之明!这就没法不表现出它们的可笑与可怜。鲲鹏达到的境界高不高?(高)同学们,你是希望做那鲲鹏,鹏程九万里呢,还是做那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控于地而已矣”呢?虽然鲲鹏“之九万里而南为”还不能算是逍遥游,可是又岂是这两只小虫子可以比的!它们又有什么嘲笑的资格!

    所以,在这里,作者既否定了鲲鹏的“逍遥游”,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它“志向高远、鹏程万里”的行为,而完全否定了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控于地而已矣”的渺小与浅薄。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8、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又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长寿者彭祖与芸芸众生(一般人),还有假托在商汤王问贤臣棘时棘所讲述的鲲鹏的传说。作者举了这一系列物和人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他们之间的小大之辩十分明显,但又全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

    9、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打比方和举例描述之后,庄子把目光由自然界转而投向了社会,于是便展开了他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

    庄子提到了超出一般人的哪两个人?(宋荣子和列子)他们做得怎么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他们追求什么吗?(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他们的境界是低还是高呢?(高)庄子一个“虽然”,就包含着庄子对他们的肯定,难得啊。可是他们达到逍遥游了吗?(还是没有,犹有未树也,犹有所待者也)。虽然没有达到逍遥游,可是我们却也不能对他们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毕竟他们的境界要远高出一般人,他们无欲无求;只是犹有所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修养,离真正的'逍遥游已经不远了。

    在这里,我不禁想到:如果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耐征一国者对应的是前面的蜩与学鸠以及斥`的话,那么宋荣子、列子对应的就是鲲鹏。宋荣子,举世非之,正如蜩与学鸠笑鲲鹏;列子御风而行,正如鲲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从这个比较的角度上来说,宋荣子、列子还是如鲲鹏一样,虽然境界已经很高远,可是并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作者要论述的是社会现实,只是拿自然界的鲲鹏、蜩与学鸠,以及斥`来说明。

    10、这时候,我们都不禁很失望了,想要追问一句,庄子啊,究竟怎样才算是逍遥游呢?你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怎样的境界呢?究竟哪种人才能达到呢?(学生回答) 明确:庄子便回答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明确:“修养高的人,就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就无所为;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就会忘掉功名。”(关于“名”的理解,有歧义。这里从简。)

    ㈤总结:

    到这里,全篇的中心思想就和盘托出,使人豁然开朗。原来,按照庄子的看法,不但,蜩、学鸠、斥`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们只是小知,没有达到“逍遥游”,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鲲鹏和宋荣子、列子这样有很高修养的人由于犹有未树和犹有所待,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的自由。真正的逍遥游就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所为、无所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看来,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也不可能达到的主观幻想。可是他所表现出的对于理想的追求本身却是需要我们学习的。虽然我们因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总要受到种种约束,未必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不愿沦落、原为理想而努力的精神却是振奋人心,催促人进步的,在这追求中、挣扎中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高远的层次与境界。

    另外,庄子的这篇文章本身也写得十分漂亮,整体上采用的是以寓言作比喻,把哲理用离奇的想象和形象化的描写、对比加以阐发,并且文章写得大开大合,飘逸洒脱,符合庄子的个性。所以有人说他的为人是“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他的文章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㈥布置作业:

    最后,我还想留下这么一个问题:庄子这种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他为什么要追求一种虚幻的、不可能实现的境界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第五册《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大家或许能在那里能够找到答案。

    中心课件(篇6)

    1. 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2. 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3. 鉴赏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

    4. 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 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 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所以  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答案:A。学者,古义:求学之人;今义:有学问之人。传道,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众人,古义:普通人;今义:大家。  小学,古义:文字学,文中指对小的方面是学习的;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文,古义:先秦两汉的文字;今义:相对于白话文的文言文。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吾从而师之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答案:B(A项中的两个“传”,一念chuán ,一念zhuàn;B项中的两个“师”都是老师的意思;C项中的的两个“从”,一是跟从之义,一是表方向的介词;D项中的两个“道”,一是道理,一是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中的“师”同此)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A. 吾从而师之。

    B. 孔子师郯子……

    C. 不耻相师。

    D. 稍稍宾客其父。

    答案:C(C项中的“耻”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对……感到羞耻”;其余各项加点的词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师”“以……为师”“以……为宾客”)

    指代人或事物。如“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如“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相当于“的”。如“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作动词,“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如“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如“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  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如“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A(A项中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前一个“师”是动词“从师学习”,后一个“师”是名词“老师”;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表所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 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②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习,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

    ③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可以奇怪的么!

    ④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

    [熟语积累]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语段积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品思题目]

    “师说”,意思是说说从师学习的道理。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非常重要的论说文,是中国古代专论教师的名篇。它着重阐明了从师学道的必要性和应有的态度,提出了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选择教师应以掌握仁义之道为根本条件,“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他提倡学无常师,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在师生关系中,他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这比《学记》中的“教学相长”的观点更进了一步,注入了民主与辩证的新内容。

    关于“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等。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走进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行χ,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晚辈),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抗颜,端正容颜。抗颜而为师,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世果群怪聚骂,指目(手指而目视)牵引(拉拉扯扯),而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愈以是得狂名。”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恶劣社会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因有进步的一面,在当时是具有移风易俗影响的。

    [创作心语]

    1.愈之所志于古者,不唯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答李秀才书》)

    2.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哀辞后》)

    3.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苟行事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富于文学也。(《送陈秀才彤序》)

    4.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的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唯其是尔。(《答刘正夫书》)

    5.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音,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

    6.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荆潭唱和诗序》)

    [探寻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文章在第一段中就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为同时代的读书人树立一个典范。紧接着又提出“传道、授业、解惑”,对老师的职责、任务加以说明。最后又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社会中,以贵者为师、长者为师的封闭观念。

    在第二、三、四段中,作者分别以“古之圣人--今之圣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学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三组对照组,揭露一般社会士人的矛盾现象。在一正一反的例证当中,使文章充满了力道的美感。

    在第五段中,韩愈强调“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和首段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相互呼应,再次强调:并非只有特定对象的人可以当老师,只要是德性高于我,术业高于我,都可以是我的老师,希望大家打开胸襟,广泛学习,不要以向人求学问道为耻。

    最后一段,作者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动机和目的,看来和通篇主旨并无关联之处,但却使文章落到实点,使通篇议论有个收束,让文气前后贯串,一气呵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求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比我早,我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向他们)学习的是真理和知识,哪管他们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贵贱,不管年纪大小,真理和知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

    【品味】“古之学者必有师。”“古”,古时候,指两汉以前。“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者”,附在动词“学”的后面,结合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叫“者”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的”字结构“……的(人)”“学者”是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有学问的人。三字“必有师”,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第二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他。这里的“者”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者,……也”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格式。以上从正面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懂得、明白;“之”,代词,代“知”的对象,指知识和道理。“惑而不从师”,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去跟随老师学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最后也得不到解决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一个难句。“夫”,音义同“彼”。“庸”是疑问语气助词,可译成“怎么”。动词“知”后面的结构复杂。“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先生于吾”是“大”,“后生于吾”是“小”。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道之所存,师之存也”,有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观点。

    【体会】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开篇的第一句话中就带出,“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接着,对“师”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简短的概括,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在佛、老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的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具体的任务就是“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申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一有力的论辩,解决了“从师”的问题,已不容置疑。然后,将讨论的焦点引到择师的态度和标准上来,推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失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也就难了!古时候的圣人,他们(的才智)超过一般人远得很哪,尚且从师而求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却以从师求学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其原因不都是出在这里吗!(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教育他;但对于自己,就以拜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念书,告诉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的老师。读书不会断句,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在这两事中,)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学了小的,丢了大的,我看不出(这种人)是高明的。巫师、医生、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说到“老师”“弟子”这样的话,就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笑),他们就说:“那个人与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不相上下,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似于奉承巴结。”唉!从师而学的风尚之不能恢复就可想而知了。巫师、医生、乐师和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看不起的,如今士大夫的智慧反而比不上(这些人),这不真是奇怪的事情么!

    【品味】“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音义同“岂”,表推测语气,“大概”的意思。“此”,代词,指从师与否。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与文章开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是不同的,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由“凭借它”的意思引伸为“……的原因”;文章开头句中的“所以”则是“用他来”或“靠他来”的意思。都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句读之不知……明也”,也是一个难句,要理解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指“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大遗”指“惑之不解,或否焉。” “官盛则近谀”的“谀”后面的引号应当移到上文“道相似也”的“也”后面,因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韩愈对“耻学于师”者的批评,不是“士大夫之族”讲的。这段末一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见识”讲;后一“其”,音义同“岂”,表反问语气

    【体会】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

    如前所述,本文有复杂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时的即兴之作。经过前面一段的理性陈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段以感叹发端,携着批判的锋芒,如暴风聚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师道”唯其失传“久矣”,则今日扭转世风更难。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将论述的重点转移到批判现实中来。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学习。而郯子这些人,他们不如孔子贤能。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才智,(只不过)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罢了。

    【品味】“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贤”的贤,是指德和才。下文“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贤,则可作高明讲。“术业有专攻”,术,本义是道路;术业,“不是技术才能和学业”,而是所从事的学业。“术”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对》有“智术浅短”,智术是“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国路线”。“三人行”的“三”不是只表多数,很多人在一起走路,当然会有老师,这就失去这一格言的警辟性。“三”是“少中见多”,即最起码的多数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师。

    【体会】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三段的开头语气又归于和缓、理智、在平易中道出“圣人无常师”的事实。虽然论述文字很少,但十分有力。无论是举实事,还是引言谈,都能令人心服。最后,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专业有专攻”作结,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这一思想表现了一种动态观,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在当时,却遭到士大夫阶层的鄙视和痛恨,也不为一般人所理解。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李家的孩子名蟠的,十七岁了,喜欢古文,六经和它的传文,全都学习过。他不受时俗风气的限制,向我来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求师的正道,就作这篇《师说》赠给他。

    【品味】“好(hào)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为的慨叹“师道之不传”,古今对照,虚实并举,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体会】说明写作缘起。

    从表面上看,《师说》是为了鼓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也许还包含了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因为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全文论证严密,说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虑的作品,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对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开头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中提到的“古”是指什么时候?

    通释:“古”是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究竟指何历史时期,须从“今”说起。本文为李蟠而作。据李蟠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推知本文当在前几年即作者年约35岁时所写。按文中例举的孔子和“六艺经传”,都是“古”之影响最大者:孔子,春秋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六艺”,非指奴隶主阶级教育子弟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乃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因其后连用了“经传 ”。仅《春秋》一经就有三传分行: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左氏传》,战国时齐人公羊高的《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谷梁传》。另按《师说》系作者体现古文理论的代表作之一,自以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提倡先秦两汉文章传统为创作宗旨。再按作者倡导古文运动时自称“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称“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进学解》)。至此,文中“古”所指时间昭然若揭:先秦两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该如何翻译?

    通释:课本上的翻译是: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有人认为这一翻译欠妥,而翻译成:老师,是担负传播思想、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重任的人。这样把“所以”二字翻译成担负、承担,文气是通畅了,但这样翻译其实是多此一举。课本上的译文是不很通畅,但毕竟是遵循了直译的原则。我们不能为求通畅而改变一些字词的通常意义。课本上对这个句子里“所以”二字的解释是稳妥的,而翻译成“担负、承担”是不够严格的。要使文气通畅,我们只需在“靠”前面添加适当的字词就行了。

    3.“君子”和“圣人”指什么样的人?

    通释:古籍中所谓“君子”,西周、春秋时指贵族、做官的人,如《书无逸》言“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春秋末年以后,渐指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如《荀子劝学》所引“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而本文中所提“君子”,显然不属后者,连同前文“士大夫之族”“众人”(不含“巫、医、乐师、百工”)者流,原不过是“耻于从师”的不同称呼而已,均指“世禄之家”--世代相承的官僚地主。                                                   文中两处出现“圣人”的字眼。第一处和“众人”对文的“圣人”,泛指古代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包括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这源于作者在《原道》中特创的圣人传道的历史“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而作者对这个道统中的“圣人”训为“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第二处“圣人无常师”的“圣人”,专指下文用作例证的孔子,乃儒家定于一尊以后的特称。

    4.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是否适合于现代社会?

    此题应注意两点:其一,要将课文中的“尊师”“重道”的观点与今天现实社会相联系。其二,谈看法,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具体加以论证。

    古代虽有尊师重道,但在封建社会“官本位”意识中,是看不起教师的,到了唐代,士族子弟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之事。在这种恶劣风气盛行的情况下,韩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疾呼“学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理,确实有很大威慑力。今天,教育有了空前发展,但教师的职能、地位,从师的必要和为师的荣耀感,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重读此名作,其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韩愈作《师说》的时间,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三十五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领袖。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这个运动之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的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讥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出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韩愈由于受幼年的家庭教养和天宝以来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就以一个传道的古文家自命。这也是他在科举和仕宦的阶梯上十年不能得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他并不后悔,还愈来愈有自信。最初他到汴州参加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的时候(796-7),先教李翱学古文;由于孟郊的介绍,不久又教张籍学古文。后来逃难到徐州(799 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安置他在符离,又教一个青年人张彻读古书,学古文。张建封死后,仕途不通,到洛阳闲居(800-8)。向他请教的青年愈来愈多,他对青年们非常热情,奖励有加。他在《重答李翊书》中说:“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乎?”为了“广圣人之道”,他以热情的、有礼貌的态度对待一切向他请教的青年,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礼逾”和“情过”的问题。他回答许多青年的信,指示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在韩愈看来,文章是作者人格修养的表现,做人与作文应该是一致的。他进了国子监,对待青年依然非常热情。

    韩愈这样不断地同青年后学交往,给他们奖励和指示,这是魏晋以后所没有的现象,当然要引起人们的奇怪,以至纷纷议论和责难。一切向韩愈投书请教的青年便自然地被目为韩门弟子,因而韩愈“好为人师”的古怪面貌也就非常突出了。但韩愈是早有自信的,他不管人们怎样诽谤,依然大胆地回答青年们的来信。他在《答胡生书》中说:“夫别是非,分贤与不肖,公卿贵位者之任也,愈不敢有意于是。如生之徒,于我厚者,知其贤,时或道之,于生未有益也。不知者乃用是为谤!不敢自爱,惧生之无益而有伤也,如之何?”他对那些恶意中伤,表示愤慨,也为向他请教的青年担忧。《师说》的最后一段,声明写作的由来,说这是为了一个“好古文”“能行古道”,跟他学习的青年李蟠而作的。实际上他是借此对那些诽谤者来一个公开的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他是有的放矢的。

    在这篇文章里,他首先(第一段)肯定自古以来师对于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谁也不能没有“惑”---茫然不解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他还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没有社会地位(贵贱)或年龄(长少)的限制,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接着(第二段),他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现在一般人,既不能“无惑”,又“耻学于师”,所以越来越愚蠢。然后列举事例,论证这种“耻学于师”的风气实在是愚蠢而奇怪的。他说有一种人,即士大夫(第三段),对于儿子,则“择师而教之”;但对于自己,“则耻师焉”:这就是他们的不明。又有一种现象(第四段),广大的各行各业的人,即“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以彼此相师为耻;而“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讥笑,问其理由,无非是年龄、地位云云,这又证明了他们的智慧反而在他们所瞧不起的巫医等等之下,这不是很奇怪吗?再看(第五段),“士大夫之族”所崇拜的“圣人”没有一定的师,孔子的师有郯子、苌弘等,这些人都“不及孔子”。而且孔子还说过,三个人里面,一定有一个是他的老师。因此,作者得到另一个重要的论点,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就是说,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的最后结论很简单,不过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这也还是前文所提出的论点,即能者为师。

    由此可见,《师说》不仅严正地驳斥了那些愚蠢的诽谤者,更可贵的是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师。这些思想把师的神秘性、权威性、封建性大大地减轻了;把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了,平等化了,把师法或家法的保守的壁垒打破了。这些思想是和他后来发展的“道统”思想矛盾的。这些思想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这是唐德宗时代在相对的稳定局面之下,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展的反映。

    因此,可以想像,这篇《师说》的流布,鼓舞和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后学,也因而招致了更多的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实际上,韩愈也确乎因此官更难做,不断地遭到当权者的排挤。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贞元十九年(8),韩愈在监察御史的职位上,第一次被当权的官僚集团赶出了长安,贬到阳山(今广东连阳),就是在作《师说》一年后。他这次被贬,原因可能很复杂,但照柳宗元所说,这篇《师说》至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由此“狂名”更大,为更多的顽固派所嫉恶,更容易遭到莫名的排挤。然而韩愈在奖励后学这一点上,态度始终不变,只是到了元和以后,声势没有在贞元末年那么大就是了。到了宋代,有人为韩愈辩解,说他“非好为人师者也”(《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二引“洪曰”),这是说,由于学者归附,韩愈是不得已而“作之师”的。又有人以为韩愈“作《师说》,盖以师道自任”,但充其量不过“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事,则世俗训导之师,口耳之学耳”(俞文豹《吹剑三录》),这是指韩愈把师的封建作用大大地降低了。可见这篇《师说》的解放精神是不容易为一般封建士大夫所接受的。因此,它在当时的重大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习句读”也是片面的。

    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唐以前,不以议论见长。能言善辩如孟子、荀子,也总是在他们议论文章中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帮助说理。相比之下,韩愈这篇论说文却在逻辑思维方面大大超过了前人。这表现在概念明晰、论证严密上。如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引用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这在现在的学术论文中也是最常见的。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1.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韩愈的散文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又称连珠,顶珠、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历历如贯珠”。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语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含英咀华]

    一位年轻人去一家公司应聘,主考官问:“你认为自己的能力在本公司可以任什么职位?”

    年轻人扪心自问,觉得自己的个性、经验以及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还不具备对别人发号施令的资格,于是很诚实地回答:“普通职员。”

    而其他应聘者都无一例外地回答是:“总经理。”理由是受拿破仑一句名言的影响:“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这位年轻人想,只有自己是“不想做总经理的职员”,主考官一定认为自己“不是个好职员”,看来录取是没有希望了。可是,他竟然第一个被录取!主考官说:“我面试过所有应聘者后发现,这里有30多位‘总经理’,所以我决定首先录取你,因为30多位‘总经理’至少需要一位‘普通职员’!”

    试着降低你的物质目标及事业野心,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新机会。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鉴赏]

    这首诗写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一派的景色。写早春,要写出特点,与繁花竟放的春景就有不同,韩愈紧扣“早春”主题,写草刚出芽时的有嫩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芽,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人们说好诗如画,韩愈这首诗写草色的传神之笔,恐怕是画也难以表现的境界。后两句说这初春的生机,带给人欣喜和柔美的生命意识,是远远胜过暮春的烟柳之色的。 同是春景,诗人却进行比较,评出高低,显然他喜爱早春,当是因为早春是盼望了一冬的春消息的最先透露者,早春是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有力证明,早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诗人观察细致, 表达新巧,语言自然 ,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以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赏析]

    孔子说过:“君子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濂可谓遵循圣贤之说而身体力行。这是我读后的一个深刻感受。

    宋濂写这篇文章时已经69岁了。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儒,宋濂给一个同乡的小青年写文章,多说些教训的话谁也不会认为过分。但本文主要不是以教训的口吻写出,而是回忆自己求学时的艰辛,从而勉励马生奋发学习。宋濂回忆的内容是十分生动的。家贫,买不起书,只好借。借书要讲信用,到期必还。于是,只好抄录,容日后细读。求师更加艰辛,须跑百里之遥,向“先达”“执经叩问”。古人讲究“师道尊严”,不像今天提倡“师生是朋友”。宋濂必须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请教老师,甚至连说话的语调,脸上的表情都要格外注意。否则,“先达”认为“孺子不可教”,你就永远失去了求教的机会。我们不提倡这种师生关系,我们认为师生间应融洽些,谈笑风生,未尝不可,甚至可以开开玩笑。但应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作为学生,你要想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没有谦虚好学的态度是不行的。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就是以一颗虔诚之心打动了师长而尽得其传。有的中学生认为今天不需要宋濂这套迂腐之论了,其实不然,宋濂讲的道理,今天仍有意义。

    我们最受感动的是宋濂“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了。人一生中最难忘的是艰难困苦的折磨。宋濂以其名臣重弼的身份回顾少时求学艰辛,其心中必定感慨万千。我们佩服宋濂的心态。人,生活中常遇到不平衡,尤其是同学、同事之间。别人吃得好,穿得好,花钱如流水;而自己节衣缩食,囊中羞涩,这种强烈反差对一个人的心理考验是十分严峻的。谁能在这种考验中经受得住,谁就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有的人,把持不住自己,走向另一条路了。

    当今的中学生,比吃比穿之风甚盛。有的中学生月消费抵得上一个普通职工的月工资收入。非名牌不吃,非名牌不穿。比宋濂的“同舍生”强多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宋濂式的人物?有。他们像宋濂一样,埋头学习,刻苦勤奋,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大学;有的还有所发明创造。

    文章现身说法,对比鲜明,语言朴实,描述生动,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处处表现出一位长者的厚道。“余幼时即嗜学”,既平实又生动,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亲切感人。“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意蕴绵长,回味不绝。整篇文章,浑然天成。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因为中学课本上就有他的《师说》、《进学解》。课外阅读,各种选本上韩文也随处可见。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我向来觉得韩愈文好,诗却一般,只有这首,胸中块垒,笔底波涛,确是不一样: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条件不坏,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岭南以口为货,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比之于北方的先进文明,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人人都该享有爱。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一般,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我们且不说这事的大小,只说他那片诚心。我在祠内仔细看着题刻碑文和有关资料。韩愈的确是个文人,干什么都要用文章来表现,也正是这一点为我们留下了如日记一样珍贵的史料。比如,除鳄之前,他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这简直就是一篇讨鳄檄文。他说我受天子之命来守此土,而鳄鱼悍然在这里争食民畜,“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他限鳄鱼三日内远徙于海,三日不行五日,五日不行七日,再不行就是傲天子之命吏,“必尽杀乃止”!阴雨连绵不断,他连写祭文,祭于湖,祭于城隍,祭于石,请求天晴。他说天啊,老这么下雨,稻不得熟,蚕不得成,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呢?要是我为官的不好,就降我以罪吧,百姓是无辜的,请降福给他们。(“刺史不仁,可以坐罪;惟彼无辜,惠以福也。”)一片拳拳之心。韩愈在潮州任上共有十三篇文章,除三篇短信,两篇上表外,余皆是驱鳄祭天,请设乡校,为民请命祈福之作。文如其人,文如其心。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是他大开教育之功。所以韩祠中有诗曰:“文章随代起,烟瘅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倒使我想到现代的一件实事。一九五七年反右扩大化中,京城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并发配到基层。当时王震同志主持新疆开发,就主动收容了一批。想不到这倒促成了春风渡玉门,戈壁绽绿荫。那年我在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充边文人的功劳。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点评]

    “春时,兰花满山,径出而香远;秋时,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绿水碧波绕回廊而明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在我的记忆中,梁衡那韵味悠长的名句是通过教科书的灌溉而深深的植根在现实的土壤中的。《晋祠》是我所接触他的第一篇力作,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当时的梁衡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兼领导人却是以山水散文家的身份保存在脑海的史学之库中的。

    事隔二十年,梁衡近年来已出乎独具个性和思想,这种新高度在于他近年来的散文倾注了浓厚的时代意识和忧患意识,倾注着他失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沉感情,这样的新高度就使他摒弃了以前散文模式的桎梏,陶渊明式的山水田园诗已满足不了时代的呼唤,他以“苦吟诗人”的身份着墨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充分吸收优美深沉,情真意切的文学语言,开启了散文创作中的另一航线:政治散文。生命的变奏从此更为响亮。

    在《大有大无周恩来》中,他娓娓叙说着周恩来的大无:“死不留灰”、“劳而无怨”、“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从而揭示出周恩来的“大有”:“化身干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形象生动地勾划出总理的光辉形象,进而揭示一代伟人的生命哲学。

    《读韩愈》一文更是经典的看出了“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内在意义,这篇文章的发表,正是显著的表现出梁衡政治倾向的树立和强烈的使命感,作家对作品人物的艺术升掘,正显示出了作家本人对这些历史伟人由衷的情感和深沉的怀念,让读者感受到作家的心灵在伟人的情怀中陶冶、共鸣。他一针见血的提出人生四逆境;“生活之苦”、“心境之苦”、“事业受阻”、“存亡之危”,又颇有见地的揭示处逆境之势的心态:“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见心明志”、“泰然处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时代。政局的动荡在作家身上打下的烙印,借古的担子已在肩膀下,作家的手终于不再吝惜!

    梁衡先生的散文被同行们称为异数,但是他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下,时刻保持着的,正是那清醒的思考,或许在我们的眼里,《大无大有周恩来》和《读韩愈》可给我们留下更多思维的空间……

    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西)人。其郡望为昌黎郡(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区),故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25岁中进士,做过唐朝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的官员。曾任吏部侍郎,故又被称为“韩吏部”。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

    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的中唐时期。他在政治上比较守旧,倾向于维护当时豪族地主阶层的利益。但是他重视人材的培养和选拔,主张任人唯贤。他任监察御史时,曾提出减免赋役,并因此遭到贬斥。他反对藩镇割据,并亲身协助宰相裴度平定了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他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的佛教、道教,结果再次遭贬。这些方面虽然都是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但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韩愈在文学上的作为,主要是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的文风。他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强调学习先秦、两汉的文章,并且和柳宗元等躬行实践,终于把文章从形式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创作上,他们虽然强调学古,但是主张“辞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师其意不师其辞”,“文从字顺各识职”。这些理论,对我们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文是阐述韩愈关于从师学习问题的见解。“说”,文体名。“师说”,意思是说说从师学习的道理。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见韩愈的这篇文章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 名作难 ,便问:“ 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 人去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 须找个人 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 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 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 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 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乐,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完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 ,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她,接着说道 :“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

    人求言实,火求心虚,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肮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人个新名字。

    中心课件(篇7)

    1、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 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2.葛朗台的幸福=

    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

    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

    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抢夺                                            爱财

    诱骗继承权                                       骗财

    守护金子                                守财

    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

    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1.本文中除了正面从语言、动作等角度去表现葛朗台以外,还用了侧面表现,从文中找出这些实例加以分析

    2.小说以___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小说中也可以有议论,小说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评价人物、事件,往   往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与态度,请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这些议论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中心课件(篇8)

    1、给课文拟一个简要的提纲。

    第一部分: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2、课文是如何高度赞扬五位义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价格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①全文开头用了一个判断句指出其“激于义而死”,直截了当对五人死义作了赞美;

    ②描写五人临刑时的举止与死后的神色,表现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描写五人领导的一场斗争所取得的效果,赞美五人的杰出贡献;

    ①开篇即点明为五人修墓立碑,而且是“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意在通过五人死后给社会留下的重大反响,来突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之大,选用魏阉废祠来葬他们,是人们对五人的高度颂扬。

    ②两次提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和“发五十金”,足见五人的义举深受后来人的赞许,也是用贤士大夫的“激于义”来衬托五人的“激于义”。

    ③用“呜呼!亦盛矣哉!”盛赞建墓立碑的盛大和隆重,说明五人声名之皦皦。

    ④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和“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表现其精神动人心魄。

    ①第一、二段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的所为对比。

    ②第五段中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大义凛然、蹈死之顾对比。

    ③第四、六段以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英勇就义、谈笑以死对比。

    ④第六段以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后英名永存对比。处处反衬出无义士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

    3、通读全文,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人固有一死,死要死得其所,要有价值和意义。就如五人,虽是普通百姓,但他们的正义行为也能对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激浊扬清:揭露阉党罪行,赞美褒奖仁人志士为国为道义而正直斗争的光明磊落的品格。

    4.第二段作者特别交代时间“十有一月”,有什么作用?

    五人“激于义而死”才十一个月,是说时间不长。下文紧接着用了一组巧妙的对比:“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况草野之无闻者)都很快被时间冲刷得不留痕迹了,惟独五人声名(皦皦,反衬的效果十分显著。)

    第三自然段一开始就写到“予犹记”,体会一下“犹”字表达的意味。

    一是引出下文追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起因和场面;二是说明五人英勇斗争的壮烈场面和牺牲精神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末尾才一一列举五人的姓名?

    明确:说明他们是“吴之民”的领袖,“激于义”勇蹈死地的杰出代表。在叙述经过之后,再具体介绍人物的姓名,更能突出赞美之意。

    5、对于“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作者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教参练习答案:作者表现的是崇敬赞美之情!正是这些“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激于义而死”“发愤一击”,才能够遏制阉党的,才能够遏制阉党的倒施逆行。

    作者从四个方面对比,突出“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的正义品格高大形象。

    ①五人之死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对比,揭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意义;

    ②五人从容临难和缙绅的失节附逆对比,表现“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的刚直品格;

    ③五人之死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对比,表现五人的光明磊落和荣耀。

    ④五人之死与他们假如“碌碌而生”对比,赞扬他们死的伟大,死得其所。

    7、全文叙、议、抒如何紧密结合,事、理、情怎样交融并茂的?

    就全篇说,先叙后议。第1—4段叙述五人墓由来和五人斗争的事迹,是叙事部分;第5—6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抒情部分。具体看则叙中有议(抒),议(抒)中有叙。议论、抒情随叙事的内容而发,叙事随议论抒情的需要而展开。从二者的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和根据,议论抒情又使五人之事迹益见其光辉。叙事与议论抒情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在一起。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禁得住)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只不过)意中事尔。毋效楚囚对泣!”颜色(脸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全)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回头看)案上有素牓①,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放下,扔下)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恳求)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本指鸟的嘴)!”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上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②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相互)顾。《明史魏忠贤乱政》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刚直方正,不附权贵),疾(痛恨)恶如仇。……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都)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约定)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亭、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旂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哪里)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声音响亮的样子)。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像蜜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旂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从此)缇骑不出国门矣。”《明史周顺昌传》

    1、解释上文中划方框的词语。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尔。毋效楚囚对泣!

    译文:我本知道朝廷传诏使者一定到来,这只是意料中的事罢了,你们不要像楚囚一样相对哭泣。

    2)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译文:众人愤怒,一拥而上,一起殴打缇骑,当场打死一人,各官署不能相互照应。

    3)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

    译文:到了开读圣旨的那天,没有约定而聚集了几万人,都拿着香为周顺昌请求宽宥性命。

    中心课件(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教学设想:

    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文言语句较生疏,所以应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过程: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墓志铭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

    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明句读、听出语气,同时对不理解之处作标记。)

    四、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进一步读通全文。在此基础上教师检查学生听、读的情况。题目为《课课练》“识别记忆”部分。

    五、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重在培养学生在读课文时应眼到、口到、心到的学习习惯。

    提问:

    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在文中第几段出现的?

    2.他们的身份如何?

    3.他们为何而死?

    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

    5.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

    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文意: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势、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归纳、概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六、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具体学习课文。

    1.第1、2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强调句子: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这两段的写作思路是:由五人之死引出埋葬他们,再引出“立石于其墓之门”,最后用对比手法将五人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相比,一个“激于义而死”,后人“旌其所为”,立碑作记,他们虽死不朽,而另一种人“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与草木同腐。感情鲜明,更加突出了五人死得不同寻常,作者叙中有议,并在段尾提出“何也”,引起下文。

    2.第3、4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这两段以叙述为主,意思明确,可由学生口头翻译进行。

    3.第5、6段评价五人之死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两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第5段共有三层,依次用反问、设问、双重否定句作结,层层深入地突出五人之力。先将五人与缙绅进行对比,然后议论五人之死所取得的成果,感情强烈,表意明确。第6段用“高爵显位,一旦抵罪”与五人之死对比,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五人现在的献身而死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意义的重大和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以此揭示全文中心:明死生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第7段补叙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文章开头。属于碑记格式的范畴。

    2.巧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

    中心课件(篇10)

    wenzhoulmj  wenzhoulinmiaoji@   温州二十中学

    2.了解课文运用的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3. 体会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语言特点。

    二、重难点:

    了解课文运用的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应从事物的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的语言等方面去掌握。我们写说明文也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今天,我们先学习两篇科技说明文。

    (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

    (3) 在介绍激光的这些特点的时候,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打比方:

    结尾归结全文,点题。

    说明方法--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说明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5.布置作业:

    选定说明对象,进行仔细观察或查阅搜集有关资料。

    一、 教学目标:

    1、 明确作文要求,指导学生列出写作提纲。

    2、 学生完成说明文写作。

    二、 重难点: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指导学生完成说明文写作。

    通过两篇范文的学习、比较,我们知道了怎样才能写好科技说明文:

    (1) 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2) 要善于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3) 语言方面要力求做到准确、形象、生动,即体现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

    布置写作范围,提示写作思路:

    恰当地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

    用过或见过的科技制品;

    现实生活中熟悉的科技知识。

    中心课件(篇11)

    1、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4、通过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教学设想: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课文较长,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整部剧作的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人物感情。可以播放电影,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中可通过朗读、配音,创设情境。

    本文是自读课,可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加深其对戏剧人物的了解。

    导语: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悲剧我们接触过许多,谁能来举例?(学生散答)

    (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

    讨论明确: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归纳)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上述观点会为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学生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学生敢于提出新见解,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同学就此观点展开讨论,不急于在课上就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翻看原著,查阅资料,再多寻找一些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交流,再讨论。

    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要求联系电影中的情节,结合课文语言作出分析。

    (归纳)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

    (归纳)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归纳)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

    (启发: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归纳)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归纳)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小结: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二、课外活动:演出课本剧,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感情、作品的主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排演课本剧,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排练,最后择优选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各有所长的学生就都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舞台上,幽暗的灯光,阴冷的布景,哀婉的音乐,会使观众很快进入情境;而演员们投入的表演--那低回深情的倾诉、那毅然决然的殉情,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不由你不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观后的感受,如对表演的评价,通过课本剧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等。也可让几个主要演员走下台来和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四个罗密欧、四个朱丽叶、四个帕里斯、四个……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这样,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几个循环,学生对作品一定会有沁人心灵的理解。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中心课件(篇12)

    本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游记式散文。学习重点有三:一、严谨的行文结构;

    二、文献资料的自然穿插;三、生动而准确的语言。

    学习本文,在整体感知全文丰富材料的基础上。把握住作者叙述的重点,再

    由重点而生发,各个击破,深入领会作者在行文中把丰富历史知识和旅游中的见

    闻感受自然融为一体的技巧和全文中洋溢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及珍视民族团结的

    感情。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可运用评点法即对文中相关重要信息如句、段的内

    容、语言、表达等进行简要分析,把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1在“一段最古的长城”这一章,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地去写“赵长城”,而用了

    七节文字去写塞外凤光和大青山呢?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翦伯赞是我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我国

    历史的老一辈史学家之一,他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民族关系做了回顾。写塞

    外风光,突出了农作物的生长,借以称赞农业技术向游牧地区传播这一历史现

    象。写大青山,既写了阴山以南沃野的战略地位,又点出了“愈是古远的时代,人

    类的活动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就为下文作者慨叹历史上由于生产发展水平

    低下造成的民族纷争作了张本。所以,作者不惜大量笔墨写塞外风光,写大青

    山,正是为了突出珍视民族团结这一主旨。

    2.如何结合课文来理解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和修筑长城之事?

    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这本身就说明他克服了狭隘的民族偏见,能够

    看到少数民族的长处并虚心向其学习,尤其难能可贵。“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

    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同样,要处理好民

    族之间的关系(文末一节有“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

    族国家的屈辱”),也须有这种精神。

    关于修筑长城。“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定居下来的骑马的游牧民族,更要依赖

    自然的恩赐。”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排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

    胁,也必须守住阴山的峪口,否则这些骑马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期沙漠,进入汉

    族居住区的心脏地带”。由于远古生产力的低下,民族之间的纷争是不可避免

    的。在当时,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也只有修筑长城了。当我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故在“大青山下”一章中,作者抓住“青家”之多这一历史现象,高度评价“和亲政

    策”,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3.如何体味作者借助“青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历史观点?

    作者在写“昭君墓”这一层次时,叙议十分自然而紧密,行文中又处处洋溢着

    珍视民族团结的情感。首先指出昭君墓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通过“……不是

    ……,而是……”的句式,揭示昭君“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这层历史意

    义。接着描写昭君墓:“现在,却只有一个石虎伏在阶台下面陪伴这位远嫁的姑

    娘。”作者是维吾尔族人,对远嫁而来的汉族姑娘--王昭君,表达了深沉的敬仰

    之情。最后紧扣昭君墓之多,由现象到本质,站在历史的高度歌颂昭君精神;又

    从生产关系和民族关系的改善上充分肯定“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这

    一历史观。

    写“昭君墓”实在是该文中画龙点睛之笔,但又水到渠成,情理自然,令人折

    1.本文两部分文章怎样层层深入、顺理成章的突出中心?

    《内蒙访古》全文共六个部分,各自突出一个中心:课文节选的是二、三部分,

    分别以“一段最古的长城”和“大青山下”为标题,切入叙述中心。“一段最古的长

    城”以古长城为中心,作者从“崎岖的山路”写到“广阔的原野”;从阴山北麓写到

    阴山南麓;从南麓的“沃野”写到历代民族之间的争战;从“民族关系”上的风浪引

    出“一段古长城遗址”;从赵长城遗址联想到赵武灵王的英雄业绩。“大青山下”

    以大青山下的汉代古城为中心,从古城堡分布的地理位置推断出“汉王朝在阴山

    一带的战略部署”,突出了古城堡的军事作用;从出土文物推断出民族之间的文

    化交流,指出古城堡有着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在考察昭君墓时,更突出了汉、蒙

    入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就这样,两节文字分别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顺理成

    章。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紧紧抓住行文中丰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中心

    的关系。本文要求能够弄清叙述、议论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如果了解了材料与中心的内在相关性,那么是较能完整地把握这一点的。

    2、举例说明本文文献材料自然穿插的作用。

    全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有十余处。引用的资料虽多却无堆积繁琐之感,反而

    觉得恰到好处,使作者阐发的感想、看法更具说服力,大大丰富了读者的历史知

    识,显得实事求是、言必有据。如“一段最古的长城”第8自然段中,先讲了赵武

    灵王筑长城的地方和原因,接着引用《史记匈奴传》上的有关记载,并考察了目

    前遗留下来的一段古长城遗址的地理位置,最后得出结论。“这段古长城正是赵

    长城遗址”。又如“在大青山下”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看起来,汉王朝在阴山

    一带的战略部署,至少有三道防线”,接着引用《史记匈奴传》、《括地志》等文献

    资料加以论证,并得出结论:“由此看来,当汉武帝时汉王朝在阴山以北筑了很多

    城堡,几乎是步步为营,把它的势力远远地推到阴山以北的地方。”这些文献资料

    的运用,同时也有机地把记叙和议论串连起来,显得流畅、自然。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文中找出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再根据行文作者的有关

    记叙、议论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要求能够把握叙议之间的关联,如果从文献资料

    入手,掌握了引用文献资料的作用,则可以进一步深化理解。

    3 “一段最古的长城”第7自然段怎样具体阐述“阴山,以南的沃野”的重要性?

    从阐述角度看,这一段主要从匈奴与汉族两个方面强调阴山以南的沃野的

    重要性:它既是匈奴的范围,也是他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洞时还是汉族排除游

    牧民族威胁的`边界。从表达技巧看,这一段又是正、反两方面的阐述其重要性;

    对于匈奴人、占领沃野就意昧着扩大势力,失去沃野则意味着“失去生存的依

    据”;对于汉族,要排除威胁必须守住峪口,若守不住峪口,心脏地带将被占据。

    同时,还引用了文献资料进行佐证,进一步突出其重要性。从语言运用上看,这

    一段文字还用了一系列表示递进、假设、转折的关联词语,使得全段跌宕生姿,阴

    山以南沃野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句群内句与句之间的内部联系。本部分以“一段最

    古的长城”为中心,但在中心之外则详细叙述了阴山以南的沃野,如果把握了这

    ~段的内涵,则可以清楚地了解作者材料布局的道理:其实,前面文字正是在于

    渲染在阴山南麓修筑长城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从而突出了中心。

    例1简析“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明山高处拖

    下来的深绿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休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

    野!”一句的含义。

    [分析] 对这句话的分析,要抓住其用词和修辞。在这里作者用“一座青铜

    的屏风”来形容阴山的屏障,既厚实巍然,又古老庄重,还有鲜明的色彩,采用的

    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拖”、“躺”、“沐”等动词则把阴山写活了,富有生机,动中

    有静,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行文具体生动,充满感情色彩。这类语句课文

    中还有,要细细体会。

    [解答] 这句话用饱含深情的彩笔,描绘了一幅祖国山河的壮丽图景,显示

    了内蒙西部呈现着和平宁静的环境和气氛。

    A.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同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

    守思想宣战。

    B.这件事说明汉与匈奴之间的和平往来,并没有完全被万里长城和军事堡

    垒所遮断。

    C.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

    D.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

    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

    总要好得多。

    [分析] 正确了解表达方式的运用,就要深入掌握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

    明、议论、描写、抒情)的本质特点。A句对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作了

    评价,指出其实质,当属议论。B句由“这件事”进行推断,得出结论,表明了自己

    的看法,也属议论。C句则对解放以后有人攻击秦始皇这件事作了简单交代,是

    对现象的叙述,为记叙。D句用设问句的形式鲜明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属议论。

    例3对“大青山南麓出现十几个昭君墓”这原因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耻辱,十几个昭君墓的出现体现了人们要牢记历

    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

    B.出现十几个昭君墓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昭君是匈奴人民的骄

    傲。

    C.昭君墓是永远不会废弃的,因为它是民族友好的象征。

    D.十几个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

    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分析] 回答这一问题要把握住作者的观点,要从作者赞成和亲这一角度

    出发。作者认为“昭君墓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抓住这一点不难答

    题。A.B两项显然不符合这一观点,A项错误明显,B项只单纯强调了“匈奴

    人”,不够全面。C项貌似正确,但不合题干要求,因为题干要求解答的是“十几

    个昭君墓出现”的原因,D项则较全面解答了问题。

    B.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

    C.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

    D.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暗喻)

    A.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庄稼:小麦、养麦、谷子、高梁、山

    药、甜菜……等等。

    B.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

    经过西北部,进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

    C.《汉书匈奴传》记侯应谏元帝的话,其中有云:“前以罢外城,省亭隧,今

    裁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

    D.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

    _和吕振羽两位一起访问蒙古归来后所记的一篇_。

    以南的沃野最  的一条道路。

    ②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

    的封建关系的_。

    9.本文在赞扬赵武灵王修筑长城的时候还提到了秦始皇,有何用意?

    我还想指出,阴山一带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

    A.但是即使在战争时期,也不能完全阻止文化的交流。而在民族关系缓和

    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

    B.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甚至在战争时

    期,也不能完全阻止文化的交流。

    C.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在战争时期文化

    交流同样畅通。

    D.甚至在战争时期,文化交流同样畅通,因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

    翦伯赞同志在内蒙访古后写了一首《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的七律。读后

    完成11--13题: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仍莽莽。

    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A.“捍”即捍卫,守卫之意。

    B.“邯郸”指赵都城,这里用以借指赵国。

    C.“河曲风光”即以指赵国贵族歌舞升平的旖旋风光。

    D.“吐墙”指赵长城遗址。

    A.首联点出赵武灵王的政治业绩,用“英雄不愧”几字,热情赞颂了赵武灵

    王的丰功伟绩。

    B.颔联中,“终消歇”,“仍莽莽”形成对照,表现对赵国歌舞升平气象的抨击

    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C.颈联“鹊起”典故与“鹰扬”比喻形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对时代变

    迁的感叹。

    D.尾联以议论笔法收束全诗,用“只剩”二字再抒感叹之情。

    13、结合课文《一段最古的长城》第10.11、12自然段,分析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和

    “胡服骑射”两件事的内在联系。

    14、仿写下列文句(以自然景观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方法,要给人以恬美

    而有生气的感受)。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

    绿色的山坡,安闹地在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1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汉武帝在位时,曾三次以大兵反击匈奴入侵,基本打垮其势力,使之分裂为

    五部,或北迁,或西徙。其中一部首领称呼韩邪单于的,表示归附汉朝,南徙长城

    一带,多次要求与汉和亲。竟宁元年(前33),汉元帝以宫人王墙(字昭君)嫁与

    呼韩邪单于,从此汉与匈奴之间有四十余年和睦相处时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应该说,昭君“和蕃”在历史上是起过良好作用的。但是,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

    许多人都认为这种“和亲”对汉朝来说是一种屈辱政策,极不光彩。因此在古代

    诗文中,都指责、讥刺汉帝昏馈无能,同情昭君流落异国,孤凄无告,并借此寄予

    红颜簿命,怀才不遇的啃叹。在这一点上,唐人的咏明妃的诗作表现是突出的。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一开首就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兀而起,借昭君村的山水透迄钟灵硫秀,来烘托昭君的人秀。在结末又以“千

    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写出其千载遗恨,委婉蕴藉,摇曳无穷。杜诗

    在描写昭君长留天地的怨恨中,也寄寓了诗人的身世家国之情。遂有人评价此

    到了宋代,王安石的一首《明妃曲》,却出人意表,翻空出奇,让许多人击节赞

    叹,连在政治上曾显赫一时的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来相和。但欧阳修等人也只

    停留在慨叹红颜薄命这一层面上。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飓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南北。”王安石的这四句诗确是立意高深。它是惜家人的口吻,奉劝昭君安心异

    域,不要思忆故国和亲人:因为即使你留在汉宫也不会受宠;偶然受宠,也不能长

    久。君不见陈皇后阿娇当年为金屋所藏,何等荣贵,后来却被囚禁在冷宫中。人

    生失意是不分东西南北的,到处都一样,何必留恋汉宫。这不仅慨括了封建时代

    红颜女子共同的悲惨命运,也道出读书仕进阶层的坷坎遭遇。

    王安石的诗虽不如杜诗凝练含蓄,却议论新鲜。王诗一出现即震动了当时

    的诗坛,引起许多人的共鸣,这不能不让我们深长思之,尤其是在这趋之若骛的

    文学艺术“改编”时代。

    (1)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概述“咏明妃”诗的共同点。用语不超过20个字。

    (2)从民族团结的角度看,王诗立意高妙,表现在下面两句诗上(从文中摘

    录)。

    (3)简述杜诗与王诗在立意上的不同。

    中心课件(篇13)

    本文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它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此文通过讲述一个屠夫遇狼,惧狼,御狼和杀狼的故事,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象狼一样的恶人的嘲讽、批判的思想。

    1、能够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能够合理地认识文中的"狼"和“屠夫”的形象,并能给以自己的合理评价;

    (二)确立目标的依据:

    1、此文是一篇文言文,面对的又是七年级学生,所以全面地理解文章大意是必须的;

    2、文章的寓意丰富,充分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组织学生探讨本文寓意是此设计的重点;

    3、要理解文章的'寓意,首先就要理解文中的“屠夫”和“狼”的形象特点,在全面认识这二者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合理评价,那才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标。

    三、教学设想:

    (一)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因此必须贯穿朗读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充分质疑问难来解决文意的理解问题;对于“屠夫”和“狼”的理解,要让学生一方面入情入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注意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引发对"文学狼"和"自然狼"的思考.

    策略:展示狼的图片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听到和读到的狼的故事并说说故事中狼的特点,然后教师适时导入课题并介绍蒲松龄(图片展示)

    二. 感知课文,理解大意:

    策略:播放课文录音(播放录音的同时,依据情节的变化,适时显示四幅表现故事情节的图片),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划出不懂的词句,准备向老师提问,教师做好充分回答学生有关本文词句疑难问题,学生充分提问后,教师针对学生未提及的重难点词句反问学生,然后投影屏幕显示课文难读难理解的词句,学生齐读屏幕上显示的词句,注意读音,读出停顿。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恐/前后受其敌 ;屠乃/奔倚其下;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亦黠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三. 加深理解课文大意:

    策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还未理解的词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四. 把握内容,自由探讨“狼”和“屠夫”的特点:

    1、读完本文后,狼的哪些表现令你感到惊奇,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对狼的研析要一分为二,狼贪婪、狡诈,但在它们身上也体现出了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一点与我们现代人对狼的认识不谋而合。在这一环节,不要对学生产生误导,要让学生明辨是非,狼的团结、合作目的毕竟是为了达到卑鄙的丑恶目的。

    2、屠夫在与狼的纠缠中,产生了哪些心理和表现出了哪些举动?从屠夫的心理和举动中你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夫的形象也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屠夫的机智勇敢,也要看到屠夫对狼的妥协和抱有的侥幸心理。

    如果此文的“主人公”是“屠夫”,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狼”,作者的写作目的又是什么?

    只要学生说得有自己的理解,都应给予肯定。关于本文的寓意,有以下几种理解:

    1.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和侥幸的心理,应当毫不犹豫地与之展开斗争;

    2.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3.一切想害人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4.要敢于同坏人作斗争。

    六、表演朗读,加深理解:

    策略:小组之间展开朗读比赛,读出屠夫和狼的个性特点,读出作者对狼的嘲讽,读出屠夫的勇敢,还要读出故事的紧张气氛和高潮。教师在学生不能入情入境时注意给学生范读。

    七、课文拓展:

    策略:联系现实,共同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狼"和"自然界中的狼"的区别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所提到的狼却并非如蒲松龄笔下的狼那样坏,有的公司甚至将狼运用到品牌形象中去,如七匹狼服饰,对此,你对自然界中的狼是怎样认识的?(播放有关介绍狼的影像片段)

    教师小结: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狼往往代表着贪婪、狡诈和愚蠢,但在自然界中,狼是团结的,肯负责并富有爱心的动物,因此它们成了许多商家品牌形象的代言者。

    狼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

    屠夫  “惧”   “大窘”  “暴起”

    中心课件(篇14)

    学习目标:

    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心声”的含义。

    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

    二、感知心声

    1、介绍作者—黄蓓佳

    2、检查预习。

    3、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换等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300字以内)

    三、解读心声

    1、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仅仅表达的是李京京的心声吗?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提示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语句)

    2、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能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3、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2、这篇文章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写生课件(汇编6篇)


    根据预设的教案课件内容,老师为学生授课,每位老师都认真地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工具。现在,为了揭开“写生课件”的神秘面纱,请阅读下文,有需要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写生课件 篇1

    活动名称:为爱因斯坦画像——水墨线条写生

     

    连云港市钟声幼儿园  殷晓梅

     

    活动合适大班分组教学

    活动指导要点: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对象,讲出面部特点,从感兴趣的部分开始画,用比大胆,如有画错的线条,不要随意换纸,可将错就错变成头发或皱纹处理。

    活动设计背景:人是孩子们天天接触,时时相处的,是幼儿最熟悉不过的,只要孩子一拿笔就可以给你画上一张圆的头方的身子,圆眼睛,弯嘴巴,扎着三角形的辫子,或头发直竖的人老人就给头上画点波浪线,怎样提高幼儿对人物的表现力呢?写生是捷径之一,因为写生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能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受成人的影响,爱迪生、贝多芬、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早已是幼儿心中的偶像,为他们写生,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同时也使幼儿明白,科学家们和我们一样,只要我们从小多努力,长大也会和他们一样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活动目标:1、学习通过分析观察,用水墨线条表现出爱因斯坦的面部特征。

    2、激发幼儿努力学习,争做具有创造力非凡的人。

    活动准备:1、知道一些关于毕加索和爱因斯坦的故事。

    2、材料准备:毕加索的2幅水墨头像。

    爱因斯坦的写真像。

    绘画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幼儿观察毕加索和爱因斯坦的'2幅画,讨论自己的感受。

    教师:你们看了这2幅画心理有什么感觉?

    他们像什么人?在干什么?

    两张画的用笔相同吗?

    小结:两种不同用笔的画面,让小朋友得到不同的感觉,图1用墨轻松随意,线条简洁,给人幽默、愉快、活泼的感觉;图2浓墨线条密而凌乱,给人压抑、紧张和神秘的感觉。

    2、引导幼儿观察爱因斯坦的写真像,分析形象特征。

    教师:他是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请小朋友仔细看看,爱因斯坦的头发、五官、皮肤是什么样?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爱因斯坦整天想着问题,忘记了吃饭、睡觉,忘记了理发,梳头,他的头发又白又乱,满脸的皱纹像波浪,眼睛很大,有很多层的双眼皮,胡子像厚厚的棉被,把嘴巴都盖住了,鼻子形状像胡萝卜。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l         的将头摆在画的中间,可以从感兴趣的部分画起。

    l         浓淡墨的使用没有固定的章法,只要小朋友认为画面需要就随意使用。

    l         用笔要大胆,如有画错的线条,不要随意换纸,可画之前想一想,你能画一张特别的画吗?不要千篇一律以将错就错,把他变成头发或乱线处理。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请幼儿选出最特别的画。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自由的相互观察,然后为对方画一张有趣的肖像。

     

    自我评价:这一活动通过幼儿对脸部特征的形象化,具体化的谈话,鼓励幼儿从感兴趣部分开始画,提出了画一张构图特别的画的要求,改变以往把人画在中间,画人先画圆圆的头,再画五官的习惯,克服了以往绘画中技能技巧的偏向,使幼儿的创造性和个性能大胆表现,使幼儿获得到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写生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大树。

    2、在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作画。

    3、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大树》

    活动流程:

    一、带领幼儿到操场观察幼儿园大树,让幼儿整体感知大树

    1、小朋友你看到了的大树是怎样的?

    2、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树上都有些什么?

    二、化大为小观察大树

    1、引导幼儿从观察树干开始: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树干是怎样的?什么颜色的?摸起来感觉怎样?我们到有太阳照到的地方,你们来看看树干又有什么变化?我们到远处看看,树干是怎样的?什么颜色?

    2、引导幼儿观察枝干:大树的枝干是怎样的?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树叶长在枝干的什么地方?

    3、引导幼儿观察树叶:你们看看这一张树叶是怎样的?什么颜色的?形状象什么?这么多的树叶长在树上象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作画

    1、刚才我们观察了大树,原来大树身上每个地方很有意思,我们都可以把它画下来,现在老师来画画树干。

    2、树干上还可以画些什么呢?(教师根据孩子的想法添画)

    四、引导幼儿自主画大树

    1、请幼儿自主选择大树任何一个地方作画,颜色也可以改变。

    2、鼓励幼儿给大树借形想象,添画成一副奇妙的画。

    欣赏评价:

    自评、互评。

    写生课件 篇3

    一、正确的观察

    任何一种物体的颜色,都会随着光线、季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种颜色是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的,大家在画画时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分析、研究物体颜色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不能只凭经验笼统地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僵硬的概括,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把握住色彩的变化。

    二、中心的塑造

    在北京博艺画室的写生中,不同位置的物体必须有主次区分,在深入刻画阶段,首先确立画面物体的主次顺序,找到第一主物体,第二、第三主物体及陪衬物。明确表现第一主物体,这也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塑求点,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物体不能超过主题的塑造程度,让画面的趣味中心偏移到主物体上,让画面的视觉中心集中在主物体周围,让细节充分体现到画面中心。

    避免面面俱到,忌死抠一些无关紧要的局部,从整体出发,从主体中心出发,才能营造一个完整、整体、和谐的画面。

    三、形体的对比

    一幅画中每个物体的外形各不相同,通过静物的形体大小、高低、长短的变化,点线面的穿插组合,做到主次分明,构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的画面。

    在色彩静物写生时,部分小伙伴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了对物体的形的刻画上,忽视了形与形之间的空间位置、前后和透视关系。导致画面体感不够、空间关系不强、不自然,画面的表现力就会受到影响。

    四、肌理的表现

    在写生中,表现物体的质感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大家在平时留意身边事物表象特征的同时,要多分析物体表面肌理的构成特点,才有可能使物体更真实、更生动。对于一副画面,要区分物体的质感,仅仅靠颜色是不够的。区分质感,得注意观察不同质感表面明暗的反差度、高光及反光的强弱度、环境色的明显度等,只有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才能把物体的质感充分表现出来。

    五、虚实的处理

    虚实关系的表现尤为重要,而这一点更是初学者最难理解和把握的问题。我们在作画时,要避免面面俱到,但可以夸大画面的前后关系,增强画面的空间感。这需要在平时写生练习时,主观处理画面的前后虚实对比。画面中虚实处理的运用不仅是主观处理能力的体现,也能为作画节约宝贵的时间。

    六、灵动的笔触

    松动的笔触能有助提升画面的品味。随和的用笔,可是使整幅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流动的颜色伴随着灵动的笔触,可以更好的表现物体的质感,胆大而心细,随心所欲。如:在较短的时间内作画,不可能让你有过多深入的刻画,要想提升绘画感,增强画面的情趣,不妨多试试松动的用笔。

    色彩风景写生的技巧:

    不管画什么,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再到整体的普遍规律。

    即从整体出发画色调大关系→局部塑造深入刻画→调整局部服从整体的总原则,按照先湿后干、先深后亮、先薄后厚、先远后近、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着色基本步骤作画。

    色彩风景写生的方法:

    1、确定题材

    色彩风景作品可以直接体现作者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在营造意境时首先要考虑取景,选择感兴趣的景色,把看到的在大脑中加工后由繁化简。

    确定立意和表现形式,如笔触的运用、色彩的薄厚、调子和明度的高低等,通过点、线、面、色有机变化组合的视觉造型语言可营造意境中的具体形象。从而来达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的意境。

    2、选择画面

    在进入构图阶段时首先要考虑布置画面。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或题材的需要选择一定形状、大小、数量的画面。

    在单幅画中,如果想表现超出固定空间事业以外的景物或者两个以上不同时空的景物、超时空的内心景象时,就采用不同的空间处理,或者是多格画面法。

    多格画面法是指在画面内分割成多个小画面,每个小画面表现的时空不同,但在外观上仍是单幅画,但多格画是特殊的单幅画,在视觉效果上比一般的单幅画要饱满、复杂、丰富。

    3、画面空间处理

    (1)纵深式

    纵深式多用于焦点透视法,利用人们在观察立体事物时产生近大远小的能够准确的表现对象,是画面能有立体的视觉效果,这样能使画面具有自然感、逼真感、亲切感。

    (2)平面式

    将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平面化,使立体感减弱或消失。画面秩序感强,整体效果装饰化。

    (3)矛盾式

    运用变形、移动、重构等方法,巧妙地组合画面,在画面上出现反常的、不合常理的、矛盾的、变幻的形象。如达达主义的作品。在视觉心理上有神秘感、荒诞感、趣味感和幽默感。

    扩展资料

    画画方法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对物体的深入理解

    面对一个模特,初学者可能在短时间内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画面简单空洞,而受过良好素描训练的人却可表现得深入而丰富。

    因为视觉上的敏感不同,感觉到的内容就会有差异,后者可以抓住物体的本质,在表达中能够概括简洁、明确肯定地表达对象,在短时间里抓住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的建立在绘画领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学生将来的绘画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从事何种绘画创作,都要涉及这个问题。整体是相对局部而言,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局部存在于整体之中,而整体通过局部得到体现。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加强对整体意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观察和表现中关注整体关系,克服注意力局限在某一个点上的不良习惯。

    三、建立形体的体积意识和掌握表现技巧

    把握形体、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是基础素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同时还要克服平面描绘,对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

    没有体积空间意识,就不能养成对体积空间的观察习惯,更不能表现好空间关系。

    油画及水彩画是西方文化艺术中知名度最高的绘画门类,它们在风格和主题上有丰富且复杂的传统。

    在东方,黑色及彩色的水墨画则主导了绘画媒体的选择,但是它在风格和主题上和西方一样同样有着丰富且复杂的传统。

    1、临摹融汇写生:

    临摹和写生都是色彩训练的必经之路,对美术高考生来说没有选择,必须练习。但如何安排分配练习时间,使临摹和写生相互融会贯通,却是很有讲究的。

    2、临摹加快学习速度:

    临摹就是向优秀的作品取经,向色彩高手偷师,是学习绘画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是学习色彩的捷径。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由教师来精心挑选高考内容相关的范画,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认真学习作品的精华,加深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范画成熟的表现手法、完美的艺术处理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样的学习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加速学习的效果。考生临摹色彩风景可以分三步:初学色彩时通过临摹了解大致的作画步骤、空间造型和色调处理;中途可以对急需解决和掌握的`个别物体或特定景色集中临摹,学会特定景物的作画方法;考前两个月选择高考可能出现主题作临摹和默写的组合练习。

    3、风景写生加深感受和理解:

    色彩风景写生是训练色彩感觉、把握色彩变化规律、感受自然界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其他训练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变化无穷的复杂色彩世界是临摹所无法替代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对写生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使美术高考生有备而来。其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先易后难,培养学生用整体的眼光比较地观察自然。再次,教师要通过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美好的情感激发作画热情。教育学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才能创造性地再现自然美。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景写生,考生才能在考试中画出色彩丰富而又和谐的高分作品。二、以整体带动局部:

    4、整体关系优先原则:

    “整体观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造型、结构不准,就是上调子时死抠局部,使局部与整体脱节。画面的花、杂、乱,虚实关系处理不当,画面色调不和谐都是整体与局部处理不当的结果。作画要的是整体的最后效果,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无意义。忽视整体的局部将最终造成全画的失败,优先照顾整体关系的局部将为画面锦上添花。整体关系还应该特别注意色彩、形式、技法背后的风景画的意境,更多地去品味、去认识它。每一块色彩、每一个形式、每一种技法背后都有着一个鲜活的感觉,都代表着一种精神元素,都是一种生命语汇,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艺术的灵魂;掌握了它,我们就有了一种自己的、展现心灵内容的艺术“话语权”,同时也增加了自己作品得高分的几率。训练整体关系有方法和技巧可循,比如用风景照片叫学生作有取舍的构图练习、画16开小稿的色调练习等形式对训练整体关系都很有帮助。

    5、局部是整体的基石:

    虽说整体重于局部,但整体要由一个个的局部组成。局部景物的生动与否直接影响画面效果。色彩风景画要学会一些局部的画法:学会画房子,一般建筑物要画出体积关系,宜用干画法,用笔肯定保留一些笔触的效果会更有块面感,还要注意早中晚不同光线和周围环境色对墙面的影响。画树木要注意种类和形状特征,枝叶茂盛的树以表现树叶为主,注意树冠的形态自然生动、明暗块面有不同层次;枯树则以表现它的主干和枝条的形状为主,尤其要注意一般枝干的明暗变化都是上暗下亮。画水面时注意“水天一色”是水乡风景画中的一大特色,指水面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会有其景物的颜色影响;水中的倒影在画面表现为色彩和明暗对比弱,静水的表现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笔法表现倒影,然后用横笔表现水纹:水纹的透视关系是近宽远狭、近长远短、近强远弱。荡漾的水可以用小碎笔法横拖出闪光的波纹。画天空时一般接近山和物体的地方亮,远离物体的地方暗。画面局部还可以增添画面整体的情调,如下面两幅画中的局部人物就使整幅画作充满了生活情趣,起到“以人点景”的作用。三、以应试促进发展:

    6、应试是当前任务: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应对眼前的美术院校招生考试是最紧迫的任务。应对考试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合理安排考前训练。一般考前两个月之前宜组织风景写生,通过实景写生丰富自己擅长的色系,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到了考前两个月之内应该选择水乡风情、有房子和树的田园风光、夕阳下的湖面等高考常见题材进行临摹和默写的组合强化练习。白天练习色彩,晚上安排素描课程,以达到最佳的进度。其次对考试时间分配心中有数。拿到考题要安排10分钟左右审题,认真思考画面的构图、色调、最终效果;构图起稿10分钟左右,确定远、中、近景的位置关系和物体的大致轮廓。铺大调子40至60分钟左右,遵循由暗到亮、由主到次、由后到前的顺序,迅速画出画面的主要调子和冷暖关系。深入塑造占考试时间的2/3左右,具体深入地表现景物的体积、空间、冷暖、主次等,使画面有精彩的局部刻画。调整阶段30分钟左右,应从全局的高度审视全画,调整与整体不协调的地方。再次做好考试的准备工作。准备材料要齐全充足,用自己习惯的画笔,颜料要挤满,检查水桶是否漏水等。对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带两盒颜料,其中的一盒里放教师帮学生调好的颜料,把画树、房子、水面等常见景物的常用色每种调出不同变化的四五个层次颜色,学生可以在考试时直接上相应的颜色。

    7、发展是长远目标:

    考试是一时的目标,今后的发展是长远的目标。想靠考前两三个月突击考上美术院校的念头是很危险的,即使幸运地上了分数线,你的大学生涯也会非常辛苦的。所以愿考生们在平时的色彩练习中尽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为将来大学学习和从事美术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写生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真诚地热爱生活、细细地品味生活、深入地思考生活,在纷繁的生活找到新颖的角度和视点,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教学,使学生真诚地热爱生活、细细地品味生活、深入地思考生活,在纷繁的生活找到新颖的角度和视点,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二、写法指导:

    1、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如《春》一文,作者描写的就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2、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写诗“功在诗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3、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三、实战说练:

    从学生随笔中选取以下几方面的优秀随笔或片段,示范给学生,并进行交流研讨。

    1、9月份,季节更替,渐入秋天,气候不同了,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选读学生随笔、交流研讨。

    2、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这其中一定有难忘的相识瞬间,同学们的随笔中也关注到了,下面欣赏随笔并交流研讨。

    3、回忆成长经历,一定有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同学亲密无间的友谊,都值得回忆记录下来。欣赏有关随笔。

    4、总结:

    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要你真诚的热爱生活,细细的品味生活,冷静的思考生活,你就会发现,你原来觉得单调的生活竟然如此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真诚的感悟生活,才能在纷繁的生活找到新颖的角度和视点,写出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文章。

    四、写作实践:

    生活很丰富,世界很精彩。你一定有想记录下来的内容。请参考课本P18页“写作实践”的三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

    1、写作自己的见闻感受。写真事,抒真情;

    2、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生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跳绳人的动作变化,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

    2.尝试写生跳绳的画面,学习画动态人物。

    活动准备:

    跳绳、幼儿有玩过跳绳的经验、幼儿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以前我们已经跳过了绳子,还画了跳绳的准备动作,今天我们来画画再跳的时候的动作。

    (二)经验分享

    师:你会跳绳吗?

    跳绳的时候绳子在哪个位置?小朋友的手和脚的动作是怎么样的?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要求

    (1)、图画要画的大。

    (2)、注意观察跳绳的人的绳子、腿、手的动态

    (3)、鼓励幼儿画不同的动态画面

    2、幼儿写生画,教师巡视并指导。

    (五)讲评:

    作品展并相互欣赏,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一副图画,为什么?

    写生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硬物在泥地上作画,并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温泉南苑山庄各幢别墅群的基本外形与独特布局。

    2、感受泥地作画所带来的乐趣,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事先清理好一块泥地(南苑山庄的健身场地)

    2、幼儿事先已经参观了南苑山庄别墅群。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到南苑山庄最里面的健身场地,找一块草坪坐下,交流参观山庄别墅后的感受。

    (二)、讨论、交流

    1、这么美的地方,我们把它画下来怎么样?

    讨论:现在没有作画工具怎么办?(引出,可以在泥地上作画。)

    2、幼儿就地寻找适合画画的泥地,并在周围寻找适合作画的工具。"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尝试各种材料,总结出比较硬的物体才能够在泥地上留下痕迹。)

    (三)、幼儿自由结伴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两人或多人合作。

    2、引导幼儿从不同方向表现建筑物。

    3、鼓励幼儿用周围的树叶、小石头、小树枝等装饰作品。

    (四)、幼儿再次交流,并讲评

    1、请幼儿讲讲泥地画画和平常在家里、幼儿园画画有什么不同?

    2、幼儿互相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小组的作品。

    3、讨论,怎样才能将自己的作品保留下来,让其他的人也来欣赏?(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存到数码照相机里)

    活动反思:

    要让孩子们的体验到:美术活动并不难,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去完成。培养孩子绘画的自信心,就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关键是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认真思考,使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能够逐渐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为顺利进行绘画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乞巧课件(汇编5篇)


    关于“乞巧课件”的问题是本文的重点,我们相信这篇文章对你会有所帮助。要想让课堂生动有趣,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于教案课件的制作也是非常熟悉的。为了安排更好的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案。

    乞巧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乞、霄、”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 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 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向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自由读,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①“碧霄”是什么样的呢?②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③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得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得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

    你们羡慕吗?你们羡慕什么啊?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指导朗读。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指导朗读

    3、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

    总结: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还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

    乞巧课件(篇2)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其中,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乞巧》就是一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这个神话传说故事,但作者要借这美丽的神话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心境呢?则要教者巧妙地引导学生到古诗中去寻找答案了。为此,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一、反复吟咏,诵出滋味

    “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读”作了多方面的设计,有范读,吟诵,个别读,齐读,小组赛读,引读,边读边议,边读边评等,课堂诵读层次分明,学生一遍遍地读,重复的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有的地方为了突出诗情诗境,还强化读,采用“一读、再读、三读”,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读出其中滋味。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运用音乐、图片、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的同时,还在诵读中帮助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把诗中的文字转化成画面,转化为生活场景,使学生置身其中,深刻地体会诗句的情味和意蕴。例如,我呈现教材中“天上”画面,让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借助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情景,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等,最后还请学生大胆地与织女对话,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从中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使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乞巧教学反思2

    《乞巧》是人教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动

    《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音律互动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在教学中让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是我的初衷。在朗读在背诵在想象的时候,我选用《琵琶曲》,音乐响起,缠绵悱恻,宛若将人带至几千年前的时空,怎能不激发起学生无边的遐想呢?

    3.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4.借想象互动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最重要的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之处。

    乞巧课件(篇3)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古诗吗?好的,我们一起来背背我们熟悉的古诗吧!(学生背古诗)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画面,有的还包含着一个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也想背一首你们听听,好吗?(师背《清明》)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3、这是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诗歌。这一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指导“乞”的变调)看看这个“乞”字,你会想到什么字呢?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真了不起,来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板书课题)再读读课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林杰)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他六岁时就能写诗。

    3、请同学们借助诗歌中的拼音,自由的把古诗读几次,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

    4、读古诗有方法,古人有四声法,就是一二声的字读得慢一点、长一点,三四声的字读得快一点、短一点。

    5、刚才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听见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宵—霄,用点标出来)那这两个字的字形一样吗?(“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它是什么意思呢?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6、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课后注释和资料袋,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小组进行讨论,看看自己能明白古诗的意思吗?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学习时再提出来解决!

    三、品读鉴赏

    1、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诗)(相机理解“七夕”“碧霄”)

    2、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同学们在课前是不是认真地阅读了老师发的故事资料呀!那我考考你们,牛郎织女每年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好的,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织女?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把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人间的姑娘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她们个个都对织女的心灵手巧羡慕得不得了。

    3、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人们望着深蓝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你觉得牛郎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4、是啊,在这样一个弯弯月儿高高挂在天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板书:人间

    5、原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每年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什么是“乞巧”?乞巧的方式有哪些呢?我还知道的方式有:蜘蛛结网和贺牛生日,蜘蛛结网就是人们把瓜果装在盘里放在院子里,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得巧了。贺牛生日指的是传说七夕这天是牛的生日,牧童就会在这天采摘一些野花挂在牛角上给牛过生日。(课件出示四种方式)当然乞巧节的风俗还有很多,那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呢?

    6、假如渡过河桥的织女的两个孩子想请你把人间姑娘们乞巧的情景画一幅画送给他们,你会画上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说中体会“家家”、“穿尽”、“几万条”、动作“望秋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7、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表现人间少女们乞取智巧的热烈场面,我被姑娘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想读读这首诗。(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也在音乐里自由的朗诵吧!

    2、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在诗情画意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五、体验升华

    1、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2、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张老师和在座的老师乞取什么呢?

    3、好的,谢谢你们。那古代到底是怎样的节日景象呢?我这里有一组再现古代乞巧场面的镜头,请欣赏。乞巧场面欣赏。(配文)

    4、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音乐)

    5、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乞巧课件(篇4)

    教材简析:

    《乞巧》是人教社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这一教学素材,通过“读、写、议、想、说”等灵活多变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地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古诗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学习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讲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配乐介绍、古典音乐。

    2、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及织女的简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古诗吗?好的,我们一起来背背我们熟悉的古诗吧!(生背古诗)

    3、刚才我们一起背的几首古诗。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内容都有什么有关?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 ”,气字是“ ”)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看屏幕,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那么怎么样来记住这个“渡”字呢?它是什么意思呢?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我们在读书之前,你能用最好的字把这首诗抄在老师发的纸上吗?同学们想不想和我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开始!写完的同学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得好!古人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说)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课件天文图)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织女介绍录音: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得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六一儿童节)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2、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你们愿意为谁乞取什么呢?

    3、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音乐)

    4、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下课!

    乞巧课件(篇5)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出示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诵古诗。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古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5分

    二、复习古诗,欣赏评价 。

    师:你学过哪首古诗,给我们朗诵一首让大家欣赏。

    1.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互相评议谁朗诵得最美。复习学过的古诗,和朗诵方法。

    三、读中识字,准确朗读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查字典学习生字。

    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 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

    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

    学习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方法。准确朗读古诗。

    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

    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歌。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 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学习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五、配图想象,加深理解 。

    老师把语文书为古诗“乞巧”配的插图展现在大屏幕上,配有音乐朗诵“乞巧”这首诗。1.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

    2.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景象说出来。

    培养想象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

    一、检查已学,激发兴趣 。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把《乞巧》这首诗讲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画的有创意。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赛。

    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1. 带领学生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2. 你能不能自己学习翻译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老师点拨。

    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乞巧》这首诗。老师觉得大家朗诵得很好。这首诗应该怎样朗诵,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呢?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学生结合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朗读的,思考朗读古诗的方法。

    2.总结出:前四个子与后三个字之间有短暂的停顿。第五个字加重语气等。

    3.学生朗诵练习,互相评议。

    学习朗诵古诗的基本方法。并且朗诵《嫦娥》这首诗。

    四、读诗配画,加深理解 。

    老师播放音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嫦娥》这首诗诗句的理解画一幅画。1. 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合作画画,根据图画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老师点拨。

    理解诗句意思和作者的情感。

    心理课件汇编15篇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考虑到您的需要,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心理课件汇编15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课件 篇1

    一、教学内容:

    如何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2、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3、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4、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式:

    专题教育

    四、教学要点:

    1、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经常听见有中学生抱怨“老天不公”,悲叹自己“命孬”、“运气不好”、“处境不佳”没有遇到什么值得快乐,令人高兴的事,相反的,却经常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倒霉的事。于是乎成天闷闷不乐,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虚度光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应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入手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这个存在在茫茫的宇宙中,与漫漫的.历史长河相比,就象电光那样短暂易逝。因此,我们要珍惜它、热爱它。让人的一生具有价值,具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大众作出无限的贡献,闪烁出绚丽的光芒。当然,人生道路上要经历无数风雨、坎坷,这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目标,积极地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就会发现人生的天空如此广阔,青春的鲜花如此美丽,活在世上真是一种幸福。

    2、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道德修养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及寿命的长短。孔子曰:“仁者寿。”就说明了人的道德品质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明代名医张景岳说:“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意思是说要想长寿,就必须要乐观;要乐观,莫过于乐善好施。古人还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也明确指出有高尚的道德,才可能有快乐的心态;有快乐的心态,才可能健康长寿。现代医学、心理学也证明了:道德高尚多做好事经常满腔热忱地帮助人,扶持人,爱护人,援救人,人们会投桃报李,给以热情地回报。爱人者,人便爱之;助人者,人必助之;敬人者,人亦敬之。这种良性的反馈,必然使人产生欣慰,受到鼓舞,使人愉快,获得欢乐,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正如古人所说:“善者善,祛病而得后福。”

    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讲究道德修养,勤于付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多做好事,这样可以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获得欢乐,有益于身心健康。

    3、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处于人生关键的转折期的中学生,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要想健康地成长,就必须学会正确地对待名利。如果一味地追名逐利,整天处心积虑,挖空心思,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必然会产生消极的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会造成悲剧。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争先进,创一流。另一方面,不计较功名得失,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淡于名利,知足常乐。有了这样的名利观,他们就不会因自己的条件不如别人而自卑,也不会因个人的得失而斤斤计较,心理平衡了,身心自然也就健康了。

    4、培养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读书学习能使人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懂得人生的真谛,使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挫折,正确地对待名利,正确地对待人生和前途,始终斗志昂扬,乐观向上。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他们把读书学习视为一种痛苦、一种负担、一种压力,对学习没有热情,毫不感兴趣。他们反感、厌恶、甚至憎恨学习。这种强烈的厌学情绪使有些中学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悲观厌世,道德伦丧,甚至产生反—社—会的攻击行为,很容易被社会上的坏人所利用,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努力培养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向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心理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认识人类的几种基本情绪。

    2.通过表演、游戏等轻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以及表现人类的几种基本情绪。

    3.在活动中使得学生感悟快乐的情绪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调控自己的情绪。

    教学方法:

    表演法、游戏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有调控自己情绪的意识,以及学会在生活中调控自己情绪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上课,我感觉很兴奋,那大家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生:紧张,高兴,开心……

    师:大家刚刚所说的这些,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情绪。

    二、游戏感悟,体会情绪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歌曲名字的游戏。首先我来解释一下游戏规则:我播放歌曲片段,大家来猜,猜出歌曲名字的同学快速举手,举手最快的同学起来回答。(猜完一首歌曲之后,采访回答问题的同学、举手了但是没叫到的同学以及没举手的同学此刻的感受)

    生:高兴、失望、喜悦等

    三、认识情绪

    师:我们平时的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那刚刚同学们所说的情绪哪些是积极情绪呢?哪些是消极情绪呢?

    四、情景再现,自主表演

    师:下面,老师举出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的几件事情,大家根据这件事情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可以是动作、语言、表情等来反应情绪。(相应的配上背景音乐)

    ①你本来应该坐班车回家的,突然看到家人出现,来接你。

    ②周末了,你想去朋友家里玩,可是家人不同意。

    ③你想去爷爷奶奶家,可是等车等了好久都没来。

    五、调控情绪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情绪,那大家最希望每天都是哪种情绪啊?

    生:快乐,喜悦,开心等

    师:但是我们的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使我们悲伤难过或者生气郁闷的事情,考试失败、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们相处不好等等。(背景音乐《最近比较烦》)。就像音乐中唱到的“最近比较烦”,我们每个人都有“最近比较烦”的时候,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使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国王长了兔耳朵》,看看我们能不能从这个故事中收获什么呢?

    生:我们要像理发师学习,有了烦恼要大声地说出来。

    师:在生活中,我们碰到烦恼以及消极的情绪时,我们要学会自己找方法来调控自己的情绪,把消极的情绪转换成积极的情绪。那你们都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交流

    六、演一演

    师:老师写了几个心理剧的剧本,找几个小演员到前面演一演,其余的观众们要帮助这些小演员们想一想,遇到这个问题你该怎么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呢?

    (心理剧)

    (旁白)小米是我们班的宣传委员,每次的黑板报都是她做的,也总是得到各位老师的夸奖。因此,小米对自己办黑板报的能力特别自信,每次被夸奖,心里也都美滋滋的。这不,又到了要办黑板报的时候了。你看,小米正在那里办呢。

    小甲:小米,你的黑板报办的真好。

    小乙:小米,你怎么这么棒啊。

    小米:也不要这么说啦,我也在不断地学习,让自己的黑板报办的越来越好。

    (旁白)这时,小白从旁边走过来,看了看小米做的黑板报,一脸的不屑。

    小白:你的黑板报就办成这样啊,居然还敢在这自夸?也就是一般般嘛。

    小米:你什么意思啊?

    小白:意思就是说你的黑板报办的很一般。哼......

    (旁白)小米听了小白的话之后,特别的生气。

    小米:你有本事你办啊,我不办了。

    (旁白)说完,小米转身离去......

    师:如果你是小米,此时你应该怎么办才能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呢?

    生:要往好的方面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生:小米应该让小白也办黑板报,看看到底是谁办的好。

    生:哭,运动,找人倾诉,唱歌,娱乐

    师:刚刚大家说的几种方法都非常的好,那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调控自己情绪的几种方法。(PPT)

    ①转换法(小故事)

    ②发泄法(运动,唱歌,哭)

    ③谈话法(找人倾诉)

    七、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换个角度,换种思路看待问题,多多的和家人、老师以及好朋友交流沟通,学会让自己保持快乐的情绪,赶走不开心的情绪。最后,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快乐颂》,在这首歌曲中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大家以后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心理课件 篇3

    一、游戏导入

    (抓逃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左手倒立竖起一根手指,右手呈托东西状态,小组同学首尾相连,连成一个圆。、当老师说蜻蜓飞来“抓”的时候,大家一个手抓,另一只手逃掉。

    2、提问:通过这个活动,认为自己反应很快的请起立。有自信参加巅峰对决展示给大家看的举手。

    3、采访起立但没举手的'同学。

    4、 小结:刚才我们似乎收获到了反映快的自信,为什么现在又没勇气举手了呢?刚才有的同学瞬间收获到了不自信的心态。当然这是正常人的心态,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心态,但如果这样的心态持续时间长,在好多事情上出现,会导致我们做事情退缩,总觉得自己不行,这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我们这节课就来发现我们的不自信心理,想办法去战胜它们,争取让我们克服掉自卑心理。

    1、倾听游戏规则,按照要求做游戏。

    2、获得反应自信的起立,想在大家面前展示的举手。

    3、思考回答:没有举手是因为质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别人。

    4、听老师总结。了解出现自卑心态是很正常的,应该能意识到,并且争取战胜它们。

    设计本游戏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捕捉到自己不自信的心态。

    帮助学生意识到偶尔不自信的心态也是正常的。

    以此导入课题。

    二.情境体验

    1、播放几个自卑学生的心声:老师千万别提问我,我怕回答不好;同学都有特长,我什么也不会;只要一当众说话,我脑袋就一片空白。

    2、这些同学怎么了?在哪方面出现了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

    倾听情境中的同学心声,体验此时的内心感受。

    通过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心态是自卑的心态。

    引发学生的同理心,为后面寻找自己的不自信心态做准备。

    三.搜索认知

    (摘掉消极标签)

    在表格中填写自己曾经出现过不自信的地方,想起几个写几个,没有可以不写,

    做纸笔练习

    在表格中写出自己脑海中曾经出现过的不自信。

    让学生寻找自己的消极标签,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客观评价自己。

    四.改变认知

    1、教师讲要求:①给好朋友写不自信的改进措施,尽量给多个朋友写。②语言礼貌、符合实际。③写出自己眼中朋友的优点。

    2、引导学生说感受:收获到了哪些优点?收获到了哪些改进方法?自己感觉如何?

    1、在同学的学习单上写上自己对同学不自信的改进方法,还有自己眼中朋友的优点。

    2、说感受

    本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眼中觉得很糟糕的地方,在其他人眼中不一定那么糟糕,或者别人并不在意。

    充分高年级学生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的特点,再加上他们对自己优点的呈现,所以,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撕掉自卑标签,建立自信的过程。

    五.总结升华

    1、教师讲“我就是喜欢我”绘本故事。

    2、引导学生谈感受与收获。

    3、总结:放大自己的优点,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聆听绘本故事

    谈自我感受与收获

    通过故事进行提升,帮助学生更好的悦纳自己。

    心理课件 篇4

    1、让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2、掌握一些培养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3、提高主动注重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4、确立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到达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健康两个字很简单,我们都会写也都认识,但你们明白“什么是健康吗标志是什么呢”如果你明白请举手。

    (二)试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成功者的心理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总结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心境愉快。

    3、反应适度,行动有序。

    4、乐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5、自我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健康。

    6、良好的社会适应本事。

    (三)下头是我们中小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

    中小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侵犯行为、说脏话、逃学、偷窃、说谎、厌学、敏感多疑、依靠、报复、享受、性心理异常、自卑、自杀、强迫神经症、精神分裂。

    (四)我们应当如何远离这些心理疾病呢

    (五)结束语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欢乐的童年,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渴望。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让我们手拉手去迎接明天的到来,去拥抱完美的未来。下头我们一齐齐唱班歌《同一首歌》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明白你心中地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最终迎来今日这欢聚时刻。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的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星光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每一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心理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知觉的四大特性的概念,学会分析影响知觉特性的因素。

    能力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举例,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觉特性的含义,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

    思想目标:

    感受心理学源于生活,体会知觉的特性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觉的四个特性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知觉的特性

    三、教学资源(包括使用的教材、教具、参考资料等)

    教材:

    《医学心理学》(供五年一贯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教具: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主要以精讲点拨,启发教学、实例演示、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疑,以趣,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讲授而非满堂灌,本节课通过启发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设置疑问,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情趣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记死记硬背,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能系统地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五、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时间分配)

    (一)检查复习(5分钟)

    复习提问:

    复习:知觉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知觉?

    课件展示概念内容: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强调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直接作用,再一个就是整体。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觉的概念。有些同学可能会想,那么知觉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剪了新发型,换了新衣服,我们还是能认出她,一辆公共汽车,不论从正面看,还是侧面看,我们知觉到的公共汽车的形状不会改变。这些都是为什么呢?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今天的课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讲授新课(32分钟)

    知觉的特性主要有四个:即: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我们将依次学习每个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1)导入:出示图片:

    女人和鸟

    鸭子与兔子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在看到图片的瞬间,你知觉到的图中的物体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将所有事物都作为知觉的对象?

    通过师生问答总结得出知觉选择性的概念。

    (2)概念

    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部都清楚地感受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作出相应的反应。我们总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即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对象与背景

    对象:凡是在每一瞬间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了事物,就是我们知觉的对象。

    背景:仅被我们比较模糊地感知着的事物,就成了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知觉对象和背景的互相转换在双关图形中表现得更为清楚。

    出示图片:酒杯与人脸

    当我们把图中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杯子;当我们把图中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侧面人头。

    (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强度大、对比明显者容易成为知觉对象,举例万绿丛中一

    点红、用白粉笔在黑板上写的字、夜深人静时电话铃声

    对象的相对活动性

    对象是相对活动的背景是相对不动的:闪烁的霓虹灯对象是相对不动的背景是相对活动的:大合唱时不张嘴的人

    对象的新颖性“司空见惯”的事物容易为知觉所忽视,新奇事物则容易被

    知觉走在大街上的姚明

    主观因素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与情感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2.知觉的理解性

    (1)出示图片:雪地里的一条狗

    请看图,你一定在想“这是什么?”“到底画着什么东西?”并试图给它命名,并把它归入到你所熟悉的一类事物之中。你可能会想是画着一只动物吧!如果还看不出来,给提示说:“是画着一条狗”,由于唤起了过去经验,你大概就已看出来了。这是过去经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的结果。通过师生问答总结得出知觉理解性的概念。

    (2)概念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来标志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3)影响知觉理解的因素言语指导

    知识经验::出示图片

    3.知觉的整体性

    (1)心理学小实验,看图片,要求学生大声读出卡片上的内容思考:为什么同一刺激在不同系列中会知觉为不同的符号?

    总结:人对事物部分的知觉依赖于对事物整体的知觉,部分在整体中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同样一个图形“13”,如果处于数字的序列中,我们就把它知觉成数字“13”;如果处于字母的序列中,我们就会把它知觉成字母“B”了。这个小实验反映了知觉的特性:整体性。

    总结得出知觉整体性的概念。

    (2)概念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观察图片思考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总结】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①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3②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知觉客体时,我们常常用过去的经验来弥补当前信息的不足,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4.知觉的恒常性(1)出示图片:两扇门

    请同学回答:你看到教室的门是什么形状通过师生问答总结得出知觉恒常性的概念。

    (2)概念

    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恒常性的类型

    知觉恒常性在视觉中最为明显,表现在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方面。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等。

    出示图片依次讲解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

    (四)教学小结

    今天课程的重点就是要大家掌握知觉的四个特性,相信通过我的讲解,大家对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觉的各个特性使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而正是知觉的各个特性的有机结合,才使我们能体验多彩的大千世界。希望今天的讲解给大家一些新的启示。请同学们做好课后复习巩固。

    (五)评价与反馈

    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的思考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观察学生反应,包括体态语言、提问回答情况等,来综合评估知识、技能、思想三方面的达标情况,并依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课堂练习,巩固强化

    1.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恒常性

    2.“鹤立鸡群”“白纸黑字”这是知觉的()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六)布置作业及预习提示作业: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2、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实例体现了知觉的特性,每个特性请各举出1-2个例子。

    3、思考知觉的特性在实践中的应用。预习提示:

    4下节课我们即将学习空间知觉,想一想空间知觉的主要信息来源有什么?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我们下堂课讨论。

    六、课后评析

    该教案已在实际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后以学生为出发点评估教学效果并分析此教案及此种教法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及改进教学策略及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心理课件 篇6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怎样处理矛盾,如何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先来看情境表演:

    二、通过故事讲道理

    1、小故事《跳皮筋》(不嘲笑同学)

    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他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小英听到小芳骂她,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

    师: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谁来说说?(生充分说)

    生:小芳不合群,因为小芳嘲笑小英,她受不了

    师: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

    生:小芳不应该说别人的缺点,同学之间应该和和气气(生充分说)

    师小结: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

    2、小故事《上课铃响了》(对待同学要宽容,犯错后要及时道歉)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王小燕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王小燕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王小燕别哭了,王小燕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王小燕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

    师:孩子们看完了表演,大家来说说,王小燕做得对不对?为什么?(生充分说)

    生:她爱生气不好,对身体有害

    生:那个男同学已经说对不起了,她还生气,谁愿意和这样的同学玩呢!

    师小结:是,我们应该有宽容之心同学之间遇到了矛盾,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即使别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你到了歉,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更何况,常生气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下面(出示)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正确做法,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1、师读、2、生齐读、3、男女生读)

    同学之间

    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

    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

    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

    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

    师: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有了上面的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你又该怎样做?相信你会正确处理(出示)

    三、联系自身,谈想法

    (1)你的同桌要在桌子中间画一条"三八线"。

    (2)考试时,你的同桌没带橡皮,可是昨天你跟他借笔,他没有借给你。

    (3)夸夸你的同桌。

    (4)选班长时,你的好朋友当选,你却落选了。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师小结:是呀!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你对别人友好关爱,别人也会还你一份友好关爱,奉献一份,收获十份,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奉献着,相信你也会快乐着!

    心理课件 篇7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自我调控;

    2、将培养良好情绪的方法适当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教学重点: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以及调控措施。

    三、难点:

    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四、课堂类型:

    心理活动课

    五、教学过程:

    导入:人的一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种困境,无数成功者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只有用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才有可能战胜困境,走向成功。我们的学生也同样,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面临着来自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困境”。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去应对这些困境,那就可能会长时间身陷困境中,对其学习、交往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让学生懂得如何面对困境调节情绪,显得非常重要。

    (1)、讨论

    a在纸上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做出评价

    b归纳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的特征,联系自己本身以及如何改进。

    七种消极情绪:

    1.恐惧

    2.仇恨

    3.愤怒

    4.贪婪

    5.嫉妒

    6.报复

    7.迷信

    七种积极情绪:

    1.爱

    2.感恩

    3.希望

    4.信心

    5.同情

    6.乐观

    7.忠诚

    (2)同学们,14种情绪在左右着你的成功!你是情绪的奴隶还是情绪的主人让我们一起做一份心理测试。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3)看图片,思考情绪的调节

    (4)讨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你有以下的感觉吗:

    自我安全感;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5)探讨摆脱不良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变你的行为

    5、了解自己的极限

    6、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7、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8、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9、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0、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1、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2、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6)看几则真实事例,谈从中受到的启发。

    做游戏,夸赞对方。

    (7)总结

    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罗伯特安东尼

    教师:集中注意于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是一种积极暗示,有利于成功。比如我们刚学会骑自行车时,如果看见路上有一块砖,常常会眼睛盯着砖,心里想着千万别撞上去,结果往往就会撞上去。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砖头以外的路上,心里想着一定要骑到没有砖的路上,结果大多不会撞到砖上去。这就是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的不同作用,罗伯特•安东尼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积极暗示。

    学生:这段话说得虽然有道理,但也不能忽视缺点。在注意优点时,不能忘记克服缺点。

    教师:在培养优点时确实需要克服很多以往的不良习惯。请同学们双手交叉,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然后请同学们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别扭。

    教师:要改变一个如此小的习惯动作都感到困难,要克服缺点、消除自卑、培养自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多天的努力

    让我们自己为自己喝彩!

    让我们大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

    (8)课后作业

    有哪些秘方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将消极情绪变为积极情绪

    心理课件 篇8

    活动目的:

    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人际关系中的误会。

    活动方法:

    1.让学生谈谈当自己被误会时的内心感受,尽量减少猜疑,减少误会。

    2.教师教给学生正确对待误会的策略。

    活动过程:

    1、学生念自励口号

    2、导入: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心理医生,给下面这个同学解决这个难题:

    老师,有一件事,一直埋藏在我心里,不敢对您说,可是憋在心里实在难受,现在,让我写信告诉您吧!

    那是一堂作文课,您讲得津津有味,可不爱学习的刘毅同学却偷偷地折起纸灯笼来。作为班长的我不愿打扰您讲课的思路,就用手轻轻地拐了他一下,提醒他不要再做小动作,可他连听都不听,继续折他那可爱的小灯笼。趁您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字时,我又轻轻地警告他:“上课不准做小动作!”可能他发现您在注意我们,便迅速地将灯笼扔在我的座位下。

    这时,您转过身来,三大步跨到我的身旁,恶狠狠地批评了我:“什么班长,带的什么头?上课还带头讲话。”我轻轻地说:“我没有。”见您批评我,刘毅幸灾乐祸地举手告道:“老师,他上课还折灯笼呢!”于是您便在我的座位下找到了证据。我轻轻地反驳:“不是我。”不容我解释,您不分青红皂白,将灯笼撕得粉碎,然后命令我一小片一小片地捡起来。您又凶神恶煞般地说:“你真是讨厌透顶,撤了你的班长职务,罚跑步二十圈。”我一边跑一边哭。下课了,同学们都围过来看稀奇,您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讽刺我、嘲笑我……,我真恨不得找个洞钻到地下去。我不知道那一天是怎么过完的!

    一连多天,我的心沉甸甸的,在学校不敢和同学们玩,在家里不敢对爸爸、妈妈讲,夜里常做恶梦 ……

    老师,您严格要求我们没有错,可是您为什么不经过调查就恶语伤人,体罚学生呢?您知不知道,由于您经常误会同学们,大家都怕您,都不敢亲近您?您应该知道,这样下去,只会同“优秀班集体”的差距越来越大。

    老师,希望您看了这封信,不要再误会我们了。

    3、想一想:

    1.课文中消除误会的方法你认为能达到目的吗?如果你遇到了这类事会怎么做?

    2.你想没想过怎样才能防止或减少误会?

    4、说一说:

    说一件你或身边的人被误会的事,当事人是怎么处理的?对其消除误会的方法评价一下。

    5、送你一句话: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怕别人不理解。

    6、总结:

    误会是挫折,是考验,更是一种锻炼。误会发生后,正确地给予处理,会使人际关系更加亲密,反之,则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严重者造成人际关系破裂。同学间各种各样的误会时有发生,正确对待这些误会,也就成了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之一,当误会产生后怎么办?一般而言,可采取以下方法:

    (1)对症下药,进行直接或间接地给予解释,澄清误会。当你被误会时多说几句话,就能驱散一片乌云。这时候的说也要讲究艺术,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说”?(先听,表示理解,再说明自己的想法)练习。

    (2)坦然置之,进行冷处理,让时间和实际行动消除误会。当然,还有更多的方法用来消除误会。

    心理课件 篇9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3、让学生全程参与,主持,表演与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全程参与主持与小品活动,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情境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

    a)多媒体课件

    B)心理小品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1、揭题,播放音乐,激情导入:

    主持人A: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主持人B: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1、主持人A: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主持人B: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1、观看心理小品,评析是非:

    小品:(内容概要:班级每个月要评比一次课代表。10月份,丽丽没评上语文科代表,丽丽跟老师说她想做语文课代表,老师不肯。丽丽很生气,在学校把气压在心里,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她边走边摘树叶出气。)

    2、主持人:我们看了同学生气时的各种表现,请大家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看我们能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每位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交流。

    3、主持人:大家遇到的问题中,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乐的。

    4、情境游戏:《猜一猜》

    情节设计:丁丁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主持人(1):你能猜出此时丁丁在想些什么吗?(老师处理事情不公正;同桌会拍马屁;老师看不起我)

    情节设计:老师又凑到丁丁的耳旁低语几句,丁丁眉头舒展开来。

    教师引导(2):猜一猜老师刚才对丁丁说了什么?(请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情节设计: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

    教师引导(3):请同学们猜一猜,丁丁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是怎么想的?(老师觉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应该写得更好;老师对我严格是为我好。)

    5、主挂人AB: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主持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心灵营养餐,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高兴起来。现在,让我们来准备一份“心理快餐”,把你寻找快乐的方法写在或画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盘里。“做”好的同学,请放在“自助餐桌”上。(配乐,学生制作心理快餐)

    4、享用“心理快餐”:

    主持人: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享用美味的心理佳肴吧!我们邀请在座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体验!

    1播放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跟着音乐做运动;

    2齐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抛开烦恼,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

    3看照片回忆快乐的往事;

    主持人:这些能使自己经常开心的小窍门真好,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办法可多了!

    多媒体动画演示文稿:读有趣的书;至少培养自己有一种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

    6、主持人: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1、小组合作,排解烦恼:

    开展“我来安慰他”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还没有完全抛开活动之初回忆产生的烦恼的同学,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主持人: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在什么时候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

    心理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一)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

    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心理课件 篇11

    一、活动主题

    关爱自己关心他人

    二、活动宗旨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珍爱自己,勇于承担自己的成长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建设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

    三、活动时间

    5月12日——5月25日。

    四、活动安排(以时间为序)

    (一)各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研讨会(4月上旬)

    1、中心总结我院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2、各院系书记发言介绍本院系心理健康工作

    3、关于成立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机制的研讨

    4、关于心理委员的推选和培训工作的研讨

    5、“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讨

    (二)班级心理委员培训(4月中旬)

    1、心理委员的职责

    2、心理委员应具备的素质

    3、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4、怎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信息员

    5、谈话、沟通基本技巧

    6、心理危机的发现、预防、应对技巧

    (三)“我爱我,和谐成长”心情故事征文比赛(5月15日前评出结果)

    (比赛细则见附录2)

    (四)心理知识宣传(5月19日展出)

    1、心理健康宣传标语(见附录1)

    2、心理健康知识展牌

    3、趣味心理图片、漫画展

    4、优秀心情故事征文展

    5、张贴倡议书

    (五)“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我爱我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幕式

    时间:5月22日下午2:40

    地点:北院教学大楼中厅前

    活动议程:

    1、宣布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幕

    2、领导致词

    3、为“我爱我,和谐成长”心情故事征文比赛优胜者颁奖

    4、手语表演——我真的很不错、从头再来

    5、广场签名活动、赠送“笑脸娃娃”徽章(或心愿卡)

    6、广场心理知识有奖竞答(5月22日下午3:10,开幕式会场)

    7、广场心理测试服务(5月22日下午3:10,北院教学大楼中厅)

    (人际信任量表、交往焦虑、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等)

    8、广场心理咨询(5月22日下午3:10,北院教学大楼中厅)

    9、“放飞自己的心灵”户外心理游戏(5月22日下午3:10,北院教学大楼北侧)

    (可以设计多种游戏,诸如炸气球、翻叶子、超级比一比、蒙眼三角形、圆球游戏等,使参与者从行为上展示自己的内心,在游戏中了解自己和他人,获得自我的成长)

    10、团体心理辅导:“我自信、我快乐、我成长”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六)心理讲座:《我爱我和谐成长》(全院学生)(5月中旬)

    人生只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三者关系和谐,就会奠定一生的幸福。

    如何对待自己,怎样才算爱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信?专家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看待自己。

    如何对待他人,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呢?专家从理解人的需要、如何与人沟通讲起,教你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年轻人该如何走向社会呢?什么叫成熟,什么叫世故?什么是真诚,什么又是虚伪?其中之道,请听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七)经典电影心理赏析(专家与观众互动点评)

    1、《美丽心灵》(5月23日晚上)

    2、《阿甘正传》(5月24日晚上)

    (八)展示心情--心理情景剧(5月25日晚上)

    (九)河北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我院“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片(10分钟)

    心理课件 篇12

    一、活动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

    5月4日、5月5日

    三、活动地点:

    X教室

    四、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做情绪的主人

    小学生年龄小适应能力差,他们的情绪是多变的,学习成绩不好,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或在学校中受到戏弄、讽刺、不平等的待遇都会产生各种情绪。他们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活动目的: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送上一缕阳光——学会宽容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是倍受父母骄宠的宠儿,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滋长着他们骄纵任性的行为作风。因此,在家里不知宽容父母,在学校不会宽容老师、同学,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宽容,与他人和睦相处,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思考心胸狭窄给自己带来的不良情绪,理解宽容的实质是为了让自己快乐。

    2、通过参与活动,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老师以及他人和谐相处。

    (三)生活对我说——做一个自信的小学生

    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时会遇到很多困惑,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导致失望、消极、自卑,心理负担很重。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在“我自信,我能行”的心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信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

    2、使学生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树立自信,健康快乐地生活。

    心理辅导教学设计(精选12篇)8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屏峰学校决定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2、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0日

    五、活动内容: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温馨校园广播

    活动目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心理健康的小故事,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引导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让心理健康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活动主题:心灵的成长

    活动内容: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让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呼吁大家在学习中运用心理知识,将学习变更加有趣。

    活动时间:每周一升旗仪式

    (三)书香苑——心理知识板报

    活动主题:书香苑——心理知识普及与宣传

    活动内容:每个班出一期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板报。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标准、人际相处技巧、心理保健、生理知识等板块。

    活动目的:宣传心理学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走近心理,亲近心理。通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3月28日

    (四)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活动时间:4月24日

    (五)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

    活动要求:手抄报要求有刊头设计,刊名要切合“关爱心灵,重视心育”之主题。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原创性,文字流畅,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活动目的:通过让师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师生理素质的提高,健全自己的心理。

    活动时间:4月26日前上交

    (六)心理健康教育征文

    活动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征文以案例分析、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感想体会等形式展现。内容可以从情绪调适、和谐人际关系、悦纳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科学管理压力、破解职业倦怠等方面着手。

    活动时间:4月26日上交

    (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

    活动主题:关爱心灵,重视心育

    活动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讲座,让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特别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如性格内向、脾气暴躁、胆小极端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对象:全校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4月29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八)心灵运动之旅

    活动目的:通过团体运动项目,调试心境,舒缓心理压力,培养团队意识,鼓励学生走入阳光、走向运动场,通过积极健康的课余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活动:两人三腿跑、四人运球、五人风火轮等,各系需选派11名学生代表参赛,一名辅导员组织,强调注意安全。

    活动时间:5月10日下午2:00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九)心灵光影之旅

    体验电影中的人物心理,通过光影艺术唤醒成长的动力,理解生命的意义,在电影人物的引导下学会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调整价值观,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1.电影《唐山大地震》

    5月xx日晚上6:00

    2.电影《美丽心灵》

    5月15日晚上6:00

    心理课件 篇13

    一、设计意图:

    儿童期是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受环境影响、家庭变故、他人看法等影响,都会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人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本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不易正确认识自己这一心理现象设计,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能够做到正确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不断完善自我,散发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为成功奠定基础。

    二、授课年级:

    小学四年级

    三、辅导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他人欣赏的快乐,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优点。

    3、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四、辅导重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五、辅导难点:

    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六、辅导方式:

    1、听故事

    2、讨论

    3、游戏

    4、填写测试卷

    七、辅导前准备:

    1、录音带《比比谁大》,

    2、轻松纯音乐

    3、心理测试卷

    4、课件

    八、辅导过程:

    (一)听故事,初步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1、播放故事《比比谁大》。

    2、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会鼓破肚皮呢?青蛙非要证明自己比大象和老牛大,说明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青蛙的下场怎么样?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3、师总结: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4、那如何认识自己呢?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一起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板书课题)

    (二)找特点,发现自我的独特性

    1、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请听游戏规则:如果你具有老师出示的特点就请你起立,不具备就请坐下。

    2、出示特点:

    (1)、体型高高瘦瘦

    (2)、留着短发

    (3)、眼睛近视

    (4)、喜欢吃鱼

    (5)、喜欢运动

    (6)脾气急躁

    (7)记忆力好

    (8)学习用功

    (9)胆子小

    (10)爱看课外书

    (11)乐于助人

    3、游戏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有谁和你从始至终都是一起站一起坐的。(生:没发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

    5、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6、出示句子生齐读:我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三)填句游戏:认识我自己

    1、刚才同学们都认识到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自我评价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全不全面,恰不恰当。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我是谁?》的心理测试卷,列出最能形容自己的词语至少写5句。

    3、提示: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写

    生理自我的认识——指个体对自己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和认识,包括外貌、风度、健康状况等方面。例如:我是个高个子,我是个短发女孩等;心理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如我是个胆小的人,我爱好文学等;

    社会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观察和认识,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自己在班级、年级、学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如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是个受欢迎的人等。填充句子,

    我是谁?我是一个xxx的人。

    3、请孩子来介绍自己(2—3人)

    4、刚刚老师发现孩子们介绍自己时都说到了自己的优点,你们想说说吗?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优点。

    (四)、游戏:优点大轰炸

    1、每小组每位同学轮流站起来接受轰炸,另外的同学制作优点炸弹。“炸弹”要求:该优点是他确实存在的。用上xxx我觉得你很不错,因为你________

    2、当你被“轰炸”时,你心情怎么样?

    3、那当你“轰炸”别人时,你有什么感受?

    4、师总结:通过游戏我们发现我们寻找到自己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可以使我们越来越喜欢自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时,既可以增加别人的自信,又可以向他人学习。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板书:欣赏独特的我)

    (五)、谈缺点

    1、刚刚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优点,那谁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缺点呢?

    2、刚才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就像有人说的一样: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点多一些或者甚至有缺陷、就是因为上帝喜欢他的芬芳,咬得大口些。

    (六)、榜样的力量

    1、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人都有不足,或者缺陷,但是他们都走向了成功。

    2、出示有缺点或缺陷的名人事例。

    3、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4、师总结:他们都勇敢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在不足面前没有灰心丧气。真正做到了悦纳自己,接受这个带有缺点、缺陷的本来的我。(板书:接受本来的我)

    5、分享自己改正缺点的经历

    6、书写自己的改正的缺点和改正方法。

    (七)归纳总结

    在人生中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所以要充分地认识自己认、客观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使自己更有自信,正视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善。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让自己扬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塑造更完美的自我。

    心理课件 篇14

    一、活动方案的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教育思想,比如快乐学习、快乐教育,主张“让孩子快乐起来”,何为“快乐”,“快乐”的最高内涵应该是身心的快乐。再看一下中国小学生的现状,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孩子身心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受到遏制,让他们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苦于无人理解,烦恼重重,甚至心理过于压抑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如何让学生快乐起来,真正享受童年应有的快乐,基于这样的思考设计了这一心理教育活动方案,在活动中与同学们一起去寻找快乐,探求快乐的真谛。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释放自己的身心,使学生知道应该微笑着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三、活动对象:

    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

    四、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学习资料、心理小短剧、PPT演示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揭题本节课的活动主题。

    共同探讨两个词语:“快乐”和“烦恼”

    分别将快乐和烦恼划分为四个等级,你属于哪一个?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快乐”与“烦恼”的话题,一起去探寻如何面对烦恼、排解烦恼,找到快乐的妙方,从而笑对人生。

    (二)创设情景,回忆倾诉烦恼: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学生们回忆烦恼。请大家拿出小纸片,把最近你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写进“烦恼收集站”。(学生活动)

    3、学生倾诉烦恼:

    同学们把你刚刚写在卡片上的烦心事说一说,让同学和老师听一听。把自己心里的烦恼说出来之后,你感觉怎么样?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观看两个情景短剧,评析是非

    2、教师导语:我们看了几个同学生气时的表现,请大家讨论,他们为什么生气,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同桌讨论。

    3、心理体验:丹丹今天穿了件新买的衣服,自己挺满意的。可是,同学芳芳却说:“什么新衣服,真难看!”请你体验一下此时丹丹心里会怎么想?

    4、师小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心里会想: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我真不幸运。而很多事情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现在,让我们来准备一份“心理快餐”,把你寻找快乐的方法写在或画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盘里。

    4、享用“心理快餐”:

    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伴随着一首快节奏的歌曲一起来享用美味的心理佳肴吧!同学们要细听歌词,从歌词中找到释放烦恼的方法。接着大家把这段一同唱一唱。

    在本堂课的最后共同齐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抛开烦恼,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释放自己的身心,体验快乐。

    六、活动总结:

    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让我们共同打开心扉,让快乐齐飞扬!

    心理课件 篇15

    和部分家长恳谈并且与个别学生交流后,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不良的学习习惯上。因此适时开一次有关“学习习惯”的班会课是当务之急的事。

    通过班会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好坏优劣对学习的巨大影响,并积极改善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养成一个好习惯,并付之以实践。

    1、制作三份问卷准备印发给学生填写:

    问卷1是有关“好习惯、坏习惯的区分”,这些都是在家长那了解到的或是与部分学生交流中得知的情况。

    问卷2是学生的一份“自我报告”,内容主要为: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列出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不能少于3条),简要说明理由或后果。(课前填写)

    问卷3是有关“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实施计划”。

    2、请四位同学准备介绍学习经验。(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

    (一)、引入:

    初三是我们初中四年里最后的收获年级,同学们四年的努力再经过这90多天的奋斗,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进入初三后,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了,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中老师认为包涵着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与期待。老师很开心,也对同学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二)、“好”“坏”习惯之争:

    1、发下问卷1《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要求学生在这些习惯面前选择区分。

    2、老师结合班内现象加以指导: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

    比如我们班一些同学总是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去做,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十分有规律,作业总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同学喜欢就看书和做作业时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比较透彻全面;一些同学在记忆知识时,采用记住后再记上几遍的“过度学习法”,公式、定理、名句、单词等内容在要用的时候总是能很快地想起;一些同学晚上做习题前,总是先复习一下有关内容,看一遍白天老师讲过的内容,然后才开始思考问题的解法,结果题目做得又快又正确。有这些好习惯的同学,学习效果常常较好。(点名表扬为主)

    再罗列一些个别同学的不良习惯(不点名):学习时心不在焉,看了大半天书也不知道书中在讲些什么;上课时不认真作笔记,而是在纸上、书上乱涂乱划,考试复习的时候就感到没有头绪;晚上总要先看好长一会儿电视,有时还要煲电话或上网聊天,然后才开始做作业,结果弄得很迟才睡,或者干脆把作业拖到第二天完成;边做作业,边翻小说、听电视伴音、浏览网页,作业做得很慢,有时还漏做或做错。这些坏习惯也严重影响了这些同学的学习效率。

    (三)、自查与反思:

    拿出已填写好的问卷2《自我报告》:对照上述老师所说的这些好坏习惯,在各自的这份自省表中进行修改或补充。

    (四)、指点迷津:

    请五位同学简要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

    1、分清主次,首先完成学习任务。

    要点是:不要在玩得很累、很迟时才开始学习,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不好,做作业、背书,常常来不及,而且还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2、专心致志,不一心二用。

    要点是:不要边做作业边干其他的事。

    3、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要点:连续学习1、2小时,中间就应该安排一次休息。

    4、学习生活的安排有规律。

    要点:根据学校规定的上学、放学时间,结合自己的状况,制定一个更具体的作息时间表,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5、遵循学习常规。

    要点:课前预习,课上记笔记,课后复习,做习题。课间与同学讨论,不懂就问或查资料,独立完成各项作业。今日事,今日毕。

    月学习计划(汇编4篇)


    我们日常都会收集一些优秀的范文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研读优秀范文,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怎么样才能让你的范文别具一格?在众多文章中小编发现“月学习计划”是非常优秀的一篇文章,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月学习计划(篇1)

    首先我要考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有目标并为只努力的生活才是充实的人生,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有机会走向成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目标,正因为目标的吸引,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有了成功的喜悦,因为目标成就了我们的未来。古往今来,很多的名人志士就是生活拥有目标,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许我们的目标有可能不切实际,遥不可及,但是, 有总不没有好,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总比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强。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随时做好准备,接受任何风浪,任何痛苦 失败了不可怕,站起来,继续朝自己的目标奋进哎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因此我要认真制定大学生活的目标和计划。总体如下。

    了解自己的专业,适应新的生活,了解大学学习内涵及其外延,继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好基础知识,认真对待每个科目。学好基础知识,为以后专业的外延打好基础。

    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好英语和计算机,为得到更加广泛的交流做好准备。 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提高社交能力。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加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的活动,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向老师和一些毕业的人士请教一些相关问题。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修养,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资格做为人师表的人。

    努力学习,争取出国的机会,拓展获取知识的来源。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做好以下几点。

    走好第一步

    每一朵笑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或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或是 平凡复苏,零星点缀,只要尽力绽放,都会向世界展现出生命的奇迹。对于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崭新而又陌生的。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底,我告诉自己:笨笨地,慢慢来,不要装,走好第一步,然后坚持走好每一步。

    笨笨的去学习,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一种谦虚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对知识,新生活,要求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笨笨的,认证面对一切新事物。

    慢慢来。我要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凡是欲速则不达,只有认真走好每一步,才能有所收获。我偶要慢慢地,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把坚持当做是一种幸福,坚持才能最终完成计划,实现梦想。有人说有梦想的人是充实的,而为梦想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人是勇敢的,是更幸福的,我会“慢慢地”对待今后的学习。

    对待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不要装,摆正态度,因为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态度决定命运 。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坚持“笨笨的,慢慢的,不要装”。 坚持走过每一步,为今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初的梦想。我的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你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多少?如果你的答案不是全部,那你的梦想还仅仅只是梦想,还是遥不可及。如果你肯付出全部的努力,那么梦想成真就不会只是个愿望,经历无数次失败,仍然为梦想坚持而默默付出的人,终会梦想成真。”

    我看过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我发现在他们眼中,重要的不是梦想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而是享受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充实,他们认为追求梦想是一件幸福的事。

    只要我勇敢的付出,不计较结果,没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奋进的脚步。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种子,我会风雨兼程,坚定不移。

    面对失败 改变态度

    每个人都成受过失败的压力,我也失败过。以前我会因失败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想既然改变不了环境,但我可以先适应环境;改变不了过去,但我可以把握现在;我不可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尽心;我不能做有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既然目前我无法改变现实,那就改变态度吧。

    我要认清自己的缺点,积极去扭转局面,我会直面困难与失败,勇敢卖出每一步,我相信远大的理想会因顽强的意志而实现。只要自己相信自己,自我珍惜,声明一定有价值有意义。

    敞心灵 省吾身

    孔子说:“吾一日三省吾身。”我做不了圣人,不求一日三省,但至少应该三日一省,做个成功的凡人。我不能做一个闭目塞听者,只有敞开心灵,才能得到更多的智慧。

    因此我会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借鉴他人经验,总结自己的得与失。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每个细节,才能走好人生中很多不经意的一步,走向成功。

    用心反省自己,不再为自己找借口,只要能够坚持目标,用心突破自己,勇敢的卖出每一步,人生的路一定会变得宽广。我相信反省自己必然有所收获。

    强大心灵 提高修养

    我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培养良好的品质,今后有资格为人师表。厚德载物,我会铭记在心。

    我会充实的继续我的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

    月学习计划(篇2)

    一、 背景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各级管理干部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业务的迅速发展

    需要有更多精通工作业务、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敬业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来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以确保公司可续持发展。而储备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适时补充新生力量,最终建设一种新型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是保证企业人才“不断层”的有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

    二、培训工作目标

    将通过层级化、系统化、素质化的培训,适应公司上市和业务创新需要,传递公司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岗位工作技能,提高经营管理团队成员整体管理素质,促进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强化规范运行培训流程,注重培训效果的检验,使所有培训对象培训率达到100%,培训效果达标率达到90%,员工个人受训时间达8小时。

    三、培训工作原则

    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为公司培训工作的根本原则。做到内训外训均衡化、严格流程制度化、突出评估目标化原则。

    四、培训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

    成立专门的培训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公司领导班子组成,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主要职责:统筹管理、安排公司的培训工作。包括对按计划实施的培训进行监督管理,以及临时性培训项目的安排。

    四、挑选储备干部的路径及方法

    1、 进行企业内部培训需求调查。全面征集了员工的培训需求,了解员工目前的工作现状,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2、 设置符合储备干部条件的基本要求。

    ① 身体健康,善于思考,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发展潜力;

    ② 学习成绩优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担任班级以上学生干部优先考虑;

    ③ 热爱本行业,愿意献身于发展自己的事业;

    ④ 有强烈的事业心,富有工作激情,认同企业的人才观、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理念;

    ⑤ 愿意并能够接受在基层学习、工作、训练的考验,愿意并能够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⑥ 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本科毕业生;

    3、 对员工的行为绩效等工作等进行考核,可采用360度考核方法、关键事件法等进行考评。以此作为挑选储备干部的依据之一。

    4、 进行公开招聘,采取面试、笔试等多轮环节筛选员工。面试方法包括行为描述面试法行为、面试能力面试、压力面试等。可根据员工和企业的特点具体使用。

    5、 考虑员工是否具有储备干部的特殊品质

    (1)在群体中要有影响力。在言语谈吞过程、还是集体活动中要有他的独道一面。

    (2)要有进取心。对于比他经验丰富的敢于请教,对于求知者能够给予认真指教。对待学习要不耻不问,不可以应付的心态不了了事,而最终却一无所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耗费了

    精力去倾听。

    (3)专业知识:不管是作为一个技术干部还是作为一个管理干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第一、公司的运转流程,了解原料至成品产出的过程。第二、在生产过程中要逐步学会生产的各个环节的重点,至于每个站别的操作过程,使得前后问题都能把关自如。第三、特别是在技术领域,只有懂得以后才可以真正解剖问题点的所在关键。

    (4)个人行为:为人处事方面是否能承上启下,对上级领导所吩咐的事情是否能够实施到位。不论是事大事小办不到的事必须及时反馈。做事以积极的态度,从而影响别人的做事情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月学习计划(篇3)

    我在这一学期,由于开学也是延迟了,但是学习的事情却是不能延迟,我也是需要去把这学期的一个学习计划做好,毕竟也是要升入初中了,而毕业的考试也是非常的重要,决定了我要去哪个初中读书,所以这学期的学习是必须要做好的。

    学好课本的知识,同时对于初中的一些知识也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毕竟下学期就是要进入到初中了,如果我提前去做好了准备,那么也是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初中的一个学习氛围中去的,特别是我也是知道初中的课程多了很多,学习要花费的时间也是需要我更多,如果我不去提前学习,那么我也是担心自己赶不上进度,特别是我的成绩并不是那么的好,所以更是要我多花一些时间。

    在英语的一个学习上,也是我这个学期要重点去抓的,我的英语成绩一直都不好,也是我对于这一门科目不是那么的感兴趣,如果我能多花些时间,我想也是能学好的,而不是说无法学好,特别是单词我一直都没有花费太多的心思去记忆,但是初中的一个学习,单词量是大了很多的,所以也是需要我去在这学期多花些心思,让自己能提前的把英语学好,让自己在这一门科目上面尽量的不去拖自己整体的后腿。

    其他的科目我也是要认真的去把它们给学习好,只有整体的成绩好了,那么在小升初的时候,我也是更有把握,能进入到我想要进入的初中去读书,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也是长大了,要自己主动的多去学习,之前我的学习很多都是老师说学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自己的这个学习计划,而今做了计划,也是要认真的去执行,去让自己更加主动的学习,除了课本的知识,相关的一些书籍我也是要去看。

    并且在课外阅读上面,我也是要对自己有一个计划,这个学期我要看五本书,可能并不是特别的多,不过我也是要根据自己的一个时间安排去看,不能耽搁了我日常的一个学习,利用好课余的一个时间去把这五本书看完,同时也是要多思考,不能看过了就算了,而是要从这些书本里面学到东西,增加见识,让自己懂得更多,初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我现在也是要为进入初中做好准备,只有打好了基础,那么以后的学习才能更加的从容,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

    月学习计划(篇4)

    学习部是学生会重要的活动部门,承担着建设校园文化、引领校园学术风尚的重要责任。在新的一学期里,为了更好地开展下一学期的工作,履行部门职能,特制定以下的工作规划。由于本学期工管系专业分班和本学期的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所以本部门在今年的工作重心是关于纪律和学风的建设。

    1、整顿学风

    1)召开部内工作例会(每两周一次,紧急情况除外),分配近期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位部员;

    2)召开学习委员会议(每月一次),交流讨论班级的学习和上课状况,对班级的近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计划。

    2、营造良好校园学习环境,帮助同学解决学习困难。围绕校风、学风建设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及时提供考级考证考研等相关的信息。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以“学习无处不在”为理念,继续开展各种科学竞赛、展览、专业知识讲座、报告会、公益辅导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为了凸显学习部的部门特色及其不可替代性,我们将充分调动部门内成员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开发出更加符合部门特色的创新项目。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尽可能地将这些付诸实践,

    努力开创能够得以延续的活动。

    4、合作交流,做好本职,树立形象

    1)继承上学期的良好基础,本学期学习部要一如既往地积极与学生会内其他部处合作,加强集体意识。树立学生会的整体形象,把学生会的工作做好。

    2)做好连接教与学的桥梁。向同学们传递教学信息,也将同学们的意见和情况反映给教学部门。

    3)归档整理保存各项文件和活动资料。将活动策划书、总结书、活动记录等各项资料整理归档,以供日后借鉴经验改进工作。

    以上是本学期学习部的计划,在活动的开展中还将会有具体的创新和改进。争取做到让所有人满意。我相信在我们的团队里定能取得很大程度的进步,得到校与系师生的认可。当然也希望主席团能为我部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与帮助。

    美好的时光往往短暂,即使再不舍,时间的脚步依旧稳步向前。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我们学习部会在本学期乃至更长的时间里,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术实践活动,让广大同学在参与活动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真正做到活动服务同学,同时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建设。凸显学习部的部门特色,体现部门的不可替代性,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展望20xx年的工作,我们满怀着激情,充满着希冀!相信自己,我们可以让梦想照进现实!

    【小螺号课件汇编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