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哲学课件(系列8篇)
  • 哲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6-06

    哲学课件(系列8篇)。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的必要材料包括教案和课件。因此,现在开始准备教案和课件并不为时过晚。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可或缺的利器。请紧随本文的步伐一同了解“哲学课件”,敬请将本文收藏!

    哲学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聪明的学问;可以使人们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

    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二、重、难点:

    重点:感受哲学的智慧、作用进而喜欢哲学

    难点:理解哲学智慧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理解哲学功能

    三、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情景式

    四、教学安排:课前准备、课堂教学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思考问题:

    1、夜晚,几分钟,排除所有杂念,静下心来,仰望星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遐想?你好奇吗?

    2、对你身边熟悉的东西进行反思和追问,比如一朵花

    3、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的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

    4、刘翔受伤严重,他应该退役还是继续运动生涯?

    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一个名叫约翰·史密斯的人的全部物质

    ——约翰·史密斯在哪?约翰·史密斯是……?这个问题要找哲学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启发引导一: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的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

    老师点拨——为什么你往往会从你的切身体会来劝别人

    那么如果让一个打鱼的人、种田的人、教书的人、卖菜的人……如果让他们来讲人生道理,他们会……

    投影展示:格言警句,如:不顶千里浪哪得万千鱼……——这是谁的经验?这些经验只适用于打渔或……、吗?

    结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启发引导二:只要实践就可以产生哲学智慧了吗?还需要……

    投影展示:“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视频展示:《星球大小比较》——仰望星空,你好奇吗?说说你好奇的问题

    老师点拨——我们好奇的是什么问题——哲学问题

    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哲学家?

    情景分析:回顾我们的生活你继续惊讶与好奇了吗?

    看看庄子的思考:“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乘道德而浮游

    我们身边有这样爱思考的人吗?有

    体验: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

    结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故事引入:哲学老师给学生的一个哲学测试“这里有很多杂草,而我想知道除掉这些杂草的方法”——同学们也来试试看……

    引申与泛化:文化生活色彩斑斓,阳光下有阴影,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寻机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办?

    启发引导:生活中感受到哲学的作用吗?

    刘翔受伤严重,他应该退役还是继续运动生涯?

    有人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也有人说:不能盲目蛮干!要尊重科学!?

    老师点拨:面对困境为什么有的人……;我们与霍金比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霍金的人生观……

    结论——哲学给人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哲学课件 篇2

    高二政治教案:哲学的作用

    哲学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⑤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上,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⑥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⑦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功能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课件 篇3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本学期第一节课中已经对学生有所渗透,所以本次课中举出很多丰富的材料,提升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闻播报

    学生分析时事新闻

    活动2【导入】答记者问

    复习旧知

    活动3【讲授】讲授新课

    哲学的基本问题

    活动4【活动】辩一辩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活动5【活动】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

    活动6【练习】随堂练习

    单项选择

    活动7【作业】作业

    复习和做练习册

    哲学课件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说教材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是学习哲学的入门框体。设计好这堂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本框题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

    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2)运用: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才不会对哲学陌生,而逐渐试着去尝试探索。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难点的依据:学生对哲学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地概括,因此不易理解。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并能够加以应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相应的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应用哲学是学生自觉的行为,这也将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产生裨益。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作为这堂课的中心任务。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体验哲学的魅力,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锻炼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课前自主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并且中以前的学习中有加以应用,如写作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来阐释其中的哲学意义。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五,说学法

    学生学习背景分析: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成语,了解了一些哲学道理。高年级之后懂得用这些道理来阐释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初中以后懂得用一些诗句,长篇来体会人生。到了高中之后,有了哲学,应该能借用这一系统的哲理来体验人生。所以,要做好这个哲学的命题,就是让学生学了哲学之后能够自觉地利用哲学智慧来思考人生,经营人生。

    学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要求。让学生把握一般哲学道理和哲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知识转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哲学道理积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课后自我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后探究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辩论赛《笑比哭好哭比笑好》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轻松的辩论形式让学生眼前一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设问:笑比哭好哭比笑好你认为哪者更好呢为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学过程:(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主要通过个环节进行。第一,对学生作为习作《如果》的点评。第二,思考三幅漫画的哲学道理。第三,总结自己在课后探究——仰望天空中的思考。第四,结合教材事例《烛光照亮小屋》展现哲学的智慧。第五,阐述什么是哲学以及它的作用。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框体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课后探究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我设制了这一探究活动:收集十句影响你人生或者你最喜欢的哲理名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跟自己有关的哲理,之后通过哲学学习可以更全面的理解它们,乃至以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么就能更深刻地领悟它们,这些哲理也将融入生活指引人生,一生受用。

    哲学课件 篇5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JK251.Com

    (3)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例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就是辩证法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任务:p5

    例2、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例3、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p5

    (2)哲学的含义:三句话。

    (3)方法论的含义p6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6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自然科学知识包括: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和联系)p7

    例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据此完成(1)一(2)题。

    (1)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爱因斯坦上段话中的科学指具体科学,那么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a.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

    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

    例4、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5、“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6、对社会生活中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课件 篇6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两名鞋商到一个地方去考察市场,结果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鞋商甲认为,都不穿鞋,哪会有市场,另寻别处吧。而鞋商乙认为,没人穿鞋,正说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会立刻投资设厂,并广做宣传,让那里的人都穿鞋。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猜到,鞋商乙获得了成功。

    问题探究:

    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哲理?(由于才开始接触哲学,还没涉及哲学原理,所以只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即可。)

    教师引导:这两名鞋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一个只看到了表面,而另一个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而且会发展地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形成正确、灵活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学习哲学会掌握的道理。这也说明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

    哲学课件 篇7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解释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体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问题导入(课前思考)

    (1)哲学应该研究一些什么问题?

    (2)哲学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3)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派别的依据是什么?

    (4)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5)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活动与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问: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物质?请举例说明。

    生:存在,简单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思维,人脑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

    问: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

    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问:所以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派别的依据是什么?

    生:对”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回答.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板书) 唯物主义:存在(物质)决定思维(意识)

    唯心主义:思维(意识)决定存在(物质)

    问:请同学们指出以下观点各属哪个阵营?

    王守仁:心外无物。(唯心主义)

    范 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唯物主义)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唯心主义)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唯物主义)

    荀 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唯物主义)

    王 冲: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除了以上所讲的第一方面外,尚包含另一方面的内容.下面给大家讲讲庄周梦蝶的故事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按照常理,不管我梦见了什么,梦只是梦,梦醒后我就回到了现实,这个现实的生活决不是梦。可是哲学家偏要问:你怎么知道前者是梦,后者不是梦呢?你究竟凭什么来区别梦和真实?因此,庄子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我们凭感官感知到这个现实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其主要代表任务就是马克思、费尔巴哈(1804—1872 德国古典哲学中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等.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其主要代表任务就是休谟、康德等.

    休谟·大卫(hume,david 1711~1776),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是心理的知觉和感觉,感知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物质的实体还是精神的实体,究竟是否存在,我们是无法解答的。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关系:两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

    首先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其次,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本体论,第二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哲学观点、流派众多,但所有理论无非分别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涉及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提示:(1)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涉及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得知: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生活的影响)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对哲学的影响)

    课后小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其中,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学习本课,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课后习题

    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频道小编推荐: | |

    哲学课件 篇8

    ●考点突破

    1.全面理解意识概念

    (1)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重要概念,理解意识概念对理解、掌握物质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2)理解意识概念应把握的要点:

    ①从意识起源看,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离开了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不能产生意识。但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

    ③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电脑思维”并不是人脑所进行的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的模拟。

    ④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看,意识虽由物质决定,依赖于物质,但并不完全消极被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⑤要辩证地看待意识:既要承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又要看到其形式的主观色彩。

    (3)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这表明意识具有依赖性,依赖于物质的产生和发展。但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具体表现在:

    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等。

    2.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误区警示

    1.电脑能够模拟人脑,电脑也能思维。

    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第一,“电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机械的、物理的装置,人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脑。第二,“电脑思维”没有自觉能动性,没有创造性,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人脑思维是人自觉进行的,有独特的创造性。第三,“电脑思维”的过程是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脑思维的过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第四,“电脑思维”

    没有社会性,不会去探求模拟的社会意义;人脑智慧具有社会性,注重思维的社会效果。第五,“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等过程。可见,“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思维、意识只是人脑的机能。

    2.错误的意识和宗教观念是一回事

    解析: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错误意识是指歪曲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即错误意识,与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不相符合,不相一致。而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反映,它对“某种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实的,不能认为宗教观念中有什么就意味着客观世界中有什么。可见,宗教观念是错误的意识,但错误的意识不一定是宗教观念。

    ●真题再现

    例题(20xx上海单科,14,2分)“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于主观世界

    点评: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意识都于客观世界,故选A。

    ●考点突破

    1.正确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作用。

    (2)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首先,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目的,就说明原有的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和规律,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其次,从客观事物的角度来分析,客观事物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它不是捉摸不定的,因而人是可以认识它的。

    第三,从认识的基础来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过去难以正确认识的事物,随着实践的发展,今天或明天就会正确认识它。

    第四,从人的认识能力来看,人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主要是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随着实践的发展处于不断提高之中,人的认识能力今天达不到的正确认识,将来会有一天能够达到。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有差别的,主要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原因是:

    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主观方面的原因是:立场不同(利益的立足点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要求: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不断充实科学知识。

    (3)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仅仅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还不能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全面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既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含义: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注意:从这一概念,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意识的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第二,物质的东西只能用物质的东西去直接改变,意识不能直接改变物质的东西;第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在于通过指导实践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改变。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两种不同的反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一句话: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我们既要反对否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要充分重视精神的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不搞精神万能论。

    ④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仅仅是反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因为它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

    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的错误倾向:

    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否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要正确认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

    第一,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的泥坑。

    第二,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不能等量齐观,不能平行并列。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3.“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三者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既包括“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密不可分。

    “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主观能动性,它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包括实践。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以上分析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误区警示

    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的

    解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派生出来的,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但物质可以独立存在。所以,可以说意识离不开物质,但不能说物质离不开意识,说物质和意识不可分是错误的。

    ●真题再现

    例题1(20xx全国Ⅱ)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点评:本题应选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中华民族精神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是这种反作用中的积极的一面的反映,故①正确。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指意识的变化与客观实际的变化的不同步,也指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故②正确。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④不符合材料。

    例题2(20xx全国Ⅰ)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xx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点评:本题应选A。正确的决策即正确的意识,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意识指挥人们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的,故①正确。正确的意识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②正确。正确的决策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是取决于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决策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是对规律正确认识和利用的结果,但不是创造规律,创造规律的说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因此,③④错误。

    【哲学课件(系列8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