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找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 找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02-09

    【www.jk251.com - 找规律教学设计】

    按照学校要求,小学老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小学教案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接节日的到来,这与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然后学生观察出教室里的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顺序的。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找规律。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分三个层次,由浅到深,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再把“灯笼图”和“小朋友图”同时出现,由学生找出规律;最后出示三种颜色小花的排列图。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把这些规律知识由易到难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数学问题、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找出规律。

    3、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通过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更好的铺垫。

    2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议一议,由一般的模仿过程到自主创新过程,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激起了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从而加深了对“规律”这一知识的认识。

    4、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找一找生活中规律,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图形排列规律的寻找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涂色卡,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什么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

    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彩旗的规律,猜一猜下一面旗是什么颜色?

    师:你是怎么猜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灯笼、小朋友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交流。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绿、红”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组花是什么颜色的?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学生根据规律涂颜色。

    2、摆一摆,创造规律。

    师:这些规律都会找了,那你能不能创造出新的规律呢?试试看,拿出学具摆一摆。

    生动手摆学具。

    学生展示作品,欣赏数学美。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欣赏规律美。

    五.总结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找规律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人教新标下册单元找规律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八单元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绝句》教学设计三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特色】

    重在学生参与,激发主体情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设计,多种多样的铺垫、延伸的作业设计,变传统古诗教学的单向灌输为学生的自读、自练、自悟,既激发了主体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又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了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一、第一教时:以趣味练习法为主学习《绝句》

    1.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3.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4.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村”“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名词前面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加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联系诗句说说理由。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鸣”与“上”是有动感的;“含”与“泊”是无动感的。)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说后同学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点拨提升。

    6.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春天的景色不仅色美,而且形美)。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7.拓展性练习,自学自解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也可以自己选择诗歌来学习。)

    小学古诗诵读网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扩大、缩小

    出示书中练习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师:观察37×10=370。我们还可以说“把37扩大10倍后是370。”那37×100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把37扩大100倍后是3700。)

    师:说得不错,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35×10=350,把35扩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扩大100倍后是3800。)

    师:你能不能举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扩大2倍是50。25×4=100,把25扩大4倍是100。)

    师:再看400÷10=40,试着说一下。(400÷10=40,把400缩小10倍是40。)

    师: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缩小100倍后是4。)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500÷10=50,把500缩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缩小100倍后是5。)

    师:能举出不同的例子吗?(120÷2=60,把120缩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缩小3倍是40。)

    二、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两组算式。

    (1)4×2=825×40=1000

    40×2=8025×20=500

    400×2=80025×10=250

    师:这两组题首先我们先看第一组。竖着观察你发现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2不变,另一个因数4扩大10倍、100倍,积8也跟着扩大10倍、100倍。)学生在这里如果不能准确的说出师可引导说出规范的话。

    师:再看第二组你有发现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25因数2不变,另一个因数40缩小10倍、100倍,积1000也跟着缩小10倍、100倍。)

    师可引导说出规范的话。

    师:说得不错。好同学们当我们发现这些之后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刚才的话总结一下?

    小组讨论。

    师巡视

    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师可适时指导规范学生的话。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师指多名同学说。

    师:下面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做几道题。(师板书15×6=90)

    师:根据15×6=90老师再写一个算式让你算一算得数,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准。(师板书:15×24=

    指明说答案,并说思考过程。

    师:说得不错,通过用积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很快的说出得数。好,下面我们再看一题——师板书

    15×30=15×48=15×36=15×54=

    (让学生逐个按“积变化的规律”表述。)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说出23×4=

    师指明说答案,并用积变化的规律来表述。

    然后师接着出题:230×40=23×40=

    三、练一练

    做第一题:生独立做,师巡视。集体订正时着重然学生通过比较用积变化的规律来表述。

    做第二题:说出判断理由。

    四、总结

    回声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在哪儿听到过声音?听到什么声音呢?

    师:小朋友们听到的声音真多呀!那这样的声音你们听到过吗?这就是回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学生齐读)回声。再读课文题目。当你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奇怪)现在,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小青蛙他听到这种声音是怎样的表现?在没学课文之前,老师想看看上节课你们交的生字宝宝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课件出示)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二、探究质疑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们读课文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吗?

    预设一: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平时老师教你们怎样读课文的都记住了。真像你们说的,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还可以动动小脑筋。哪些是你读懂的内容,你是怎样读懂的,你还有哪些问题搞不清楚,并作上记号。(学生自由读)

    2、学生汇报并质疑。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就知道了这么多。现在请你说说自己不懂的问题。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啦?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小青蛙那个奇怪的问题吧!

    三、细读释疑。

    1、请生读小青蛙问妈妈的话。听了他的朗读,你有没有感到奇怪?指导学生用奇怪的语气读小青蛙的话。

    2、小青蛙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问题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小青蛙说的话划上“—”。(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3、想想,刚才你读青蛙两次说话时语气一样吗?为什么?小青蛙第一次为什么用赞美的语气?师:读读第一段,你能读出它的美吗?

    (出示句子,分角色读)

    4、因为小青蛙感到奇怪,所以去问妈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青蛙妈妈是怎样帮助小青蛙解除心中疑惑的?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的4、5两个自然段。

    5、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到了跳到岸上的“跳”字(演示),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

    大家一起表演一下怎样叫捡起石子扔进河里。生:(表演)。

    6、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大家看录像(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谁能起来说一说。指导学生读这一段,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二、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指导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

    1、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师:告诉我们什么?(叫声像水的波纹)

    2、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请同学读一下第2、第3句话。

    3、老师把这二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出示),谁再读?

    4、谁来说一说他们哪儿像?青蛙妈妈第4句话又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5、想一想: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指导学生朗读)

    6、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

    7、是啊!很兴奋,高兴得都蹦起来了,想想这句该怎样读呢?最后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8、对呀,从哪个词看出他很高兴,很快乐?他为什么特别高兴?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课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回家以后从课外书中、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下;并读一读课外阅读《山会说话吗?》,说说你从这篇文章里又了解了什么?

    【找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教案范例】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