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的高中教案推荐
  • 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的高中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04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的高中教案推荐,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JK251.com延伸阅读

    运动快慢的描述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习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

    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习)

    4、看书2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比的加速度小,对吗?

    (4)如何从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

    (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

    (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荐】


    第二章第5节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能力

    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教学难点加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法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物理教案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习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

    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习)

    4、看书2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比的加速度小,对吗?

    (4)如何从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

    (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

    (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关于曲线运动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是变速运动.

    “关于物体做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的速度方向;物体做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做的条件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的速度方向:

    (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的一些实例

    (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3、汽车做

    (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

    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的速度方向问题:

    (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

    (六)让学生总结出的方向

    (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是变速运动.

    二、物体做的条件:

    [方案一]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

    (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

    (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

    (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

    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

    (二)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举生活实例加以巩固:

    展示课件三,人造卫星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的相关知识.

    课件2,抛出的手榴弹做,加强认识.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现实生活中物体做的实例,并分析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情况与各点速度的关系.

    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要讲清三个问题:物体运动状态由哪个物理量来标志,什么能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那么力就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什么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法建议

    1、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注意强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种情况,例如直线折反、转弯.这时速度变化了,一定有加速度产生.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观点是定性分析给出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抓住惯性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去分析,不要让学生感到太突然,找不到分析思路.

    3、多分析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示例:

    一、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注意:象物体做沿同一直线的往复运动,或沿曲线转弯等运动时,只要其速度方向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此时物体将具有加速度.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上节课所举的部分例子重新分析

    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速度的性质——→讨论物体惯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对比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产生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惯性越小.

    2、举例分析:见书49页的例子.

    3、结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惯性的利与弊:让学生看书并讨论

    探究活动

    题目: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组织:小组或个人

    方案:搜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示例并加以分析和评价,写出小论文.

    评价: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表达能力.

    【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的高中教案推荐】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