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万能通用篇
  •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万能通用篇

    发表时间:2022-01-30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万能通用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习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

    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习)

    4、看书2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比的加速度小,对吗?

    (4)如何从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

    (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

    (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荐】


    第二章第5节

    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能力

    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教学难点加速度的理解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法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物理教案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习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

    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习)

    4、看书29页第三、四、五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比的加速度小,对吗?

    (4)如何从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

    (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

    (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运动快慢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万能通用篇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教时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x-1>3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高一(5)全体同学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集合的三要素: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例子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Î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ÏA(或aÎA)

    例:见P4—5中例

    四、练习P5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1语言描述法:例{不2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6例

    3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4等式x-3>2的解集是{xÎR|x-3>2}或{x|x-3>2}或{x:x-3>2}再见P6例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F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P6略

    八、练习P6

    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九、作业P7习题1.1

    运动快慢的描述 精选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

    探究活动

    请你想办法测量下列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率:

    1、人走路时的情况.

    2、人骑自行车时的情况.

    3、某人在运动会上400m跑时的情况.

    4、公共汽车运行时的情况.

    并思考: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

    光的折射 万能通用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理解折射率(指绝对折射率)的定义,以及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3、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1、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能解释自然界中出现的现象,如:海市蜃楼、水中观像等.

    情感目标

    通过生活中大量的折射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并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建议

    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是重点内容.其中对折射率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注意这样几点、

    ①折射定律在初中是作为实验的结论提出来的,定律的第二条没有讲正弦比,只是通过实验讲了入射角和折射角哪个大、在高中教学中应该介绍折射定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上的发现是要经过曲折过程的,培养学生不断树立勇于探索规律的思想、

    ②折射率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要让学生理解中体会这样几个层次;当光由真空射入玻璃时,入射角、折射角以及它们的正弦值是可以改变的,但正弦值之比都是个常数;对于不同介质具有不同的常数;媒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而是跟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v有关.

    ③讲完折射定律应做学生实验,测玻璃的折射率.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是测量式,而折射率反映的是介质的性质、

    对于折射定律的应用,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折射现象,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渐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对现象的分析方法.

    实验建议

    1、现象的演示,可用激光光学演示仪,它的优点是可以不在暗室中进行实验.本实验利用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和光盘上“90°”刻度线重合,圆心和光盘圆心重合,使入射光射向圆心让入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折射光从柱面射出,因沿半径方向而不再折射.这样改变入射角,可以从光盘读出几组不同的i、r值,计算正弦比值、加深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2、在讲光的全反射现象时,可以增加一个演示实验,以使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用一个直径2cm以上的表面粗糙的金属球悬挂起来,表面用蜡烛燃烧冒出烟将其熏黑.使其浸入水中从量林侧面观察是一个亮亮的银球.提出水后是一个黑球.”学生看后很惊奇,然后引导学生用全反射产生的条件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效果较好.

    3、测玻璃的折射率的学生实验,作图时要求精确,本实验要让学生知道:

    (1)处理数据的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测量入射角i和折射角r,还可以通过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上量取等长线段,然后向法线做垂线的方法,如图用刻度尺测量出AD和BP的长度,

    这种方法中,AO=PO且注意AO和PO尽量取得长一些,例如要大于10cm,一般可得到三位有效数字,取不同的入射角得到的n值很接近.

    (2)本实验也可以不用平行板玻璃砖、实验的关键在于用插针法确定射出玻璃砖的出射光线,然后通过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找到折射光线.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

    (二)教学过程

    光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1、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为折射率它是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对于同一介质无论、变化,是不变的.对于不同介质的值是不同的.介质的折射率n与光的其中传播速度有关,.由此可知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光速大小是不同的.必须指出光线入射的介质为真空;另一种介质可是任意的,如此定义的折射率为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又叫绝对折射率.如果光线在任意“两种介质中传播,折射率大的介质对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反之叫光疏介质.它们是相对的.

    理解和掌握折射率的物理意义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

    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其能量分配成反射和折射两部分,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其能量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一束光在两个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的规律与折射率有关.

    对于折射率应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

    A、在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两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个常数.

    B、对于不同的介质,此常数的值是不同的.如光从真空进入水中,这个常数为4/3,光从真空进入玻璃中,该常数为3/2.显然,这个常数能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我们把它定义为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

    C、介质的折射率是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的.它取决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D、由于不同频率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春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

    只有掌握了折射率的内涵,才能理解现象,不仅能掌握折射定律,而且为研究全反射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活动

    1.测定各种透光物质的折射率

    2.研究同种物质对于不同颜色率

    3.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能源 万能通用篇


    单元练习C组

    一、填空题

    1.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________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

    2.利用放射线的________能力,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是否存在裂缝。

    3.α粒子就是________原子的原子核,它是由________个质子和________个中子组成的。

    4.重的原子核分裂成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的变化,叫做________,几个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质量稍大的原子核的变化,叫做________。

    5.太阳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硅光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________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________能。

    6.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________变,释放出的核能以________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

    二、选择题

    7.下面各组能源中都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A.煤、石油和潮汐能。

    B.天然气、水能及地热能。

    C.核能、太阳能及水能。

    D.煤、石油及天然气。

    8.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9.十分巨大的新能源是[]

    A.核能和太阳能。B.化石燃料与水能。

    C.核能和潮汐能。D.太阳能与地热能。

    三、计算题

    10.地球表面所受太阳辐射热为75600J/dm2,阳光经过一个直径为1m的太阳灶曲面,20min能接受多少太阳能?它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干木柴所产生的热量?

    单元练习C组答案

    1.放射性现象2.穿透3.氢,2,2

    4.裂变,聚变5.内,电,化学6.聚,电磁波

    7.D8.C9.A

    10.1.18×106,0.1kg。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万能通用篇】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