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29

    【www.jk251.com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那么如何写一份小学教案?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过程:怀疑—实验—公开验证。

    2.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

    2.理解伽利略怀疑思考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这堂课,李老师要同同学们一起感受伽利略的伟大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齐读)

    (二)自渎自悟:

    1.出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体会

    3)小结:

    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阅读了、思考了,还说了自己初步的感受体会,真好。我们阅读文章就要像这样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思考、体会,这样,我们读书才会有所得,你们说对吗?

    2.出示斜塔图片:

    1)认识这座斜塔吗?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如果条件允许,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实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3)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a)指名读

    b)所以老师想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书,看看在做公开试验前,伽利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三四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c)生提不明白之处,师出示伽利略的思考过程,生自由读这部分,边读边想,还可以用笔作个图示以帮助自己理解。

    d)生说、师说(课件演示)

    e)师引读第四自然段

    3.创设情境,自主阅读

    1)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当伽利略出现在比萨斜塔下,比萨城的居民们会怎么说怎么做?面对这些议论,伽利略又会怎么做?

    大家可以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自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2)学生读书、交流

    3)刚才,老师但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心里痒痒的,真想来到比萨斜塔下,听听伽利略和比萨居民们的对话,亲自感受伽利略地坚持真理的勇气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谁愿意来做伽利略?

    4)现在,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先生已经来到大家面前,一会儿,他将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现在,观众们,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5)生生对话

    6)生表演(点击课件,是范读第六自然段的一部分)

    7)当伽利略顺利地做完试验,走下斜塔时,人们纷纷围拢过来。观众们,现在你们想说什么?

    8)可适当初,你们是这么说的吗?(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9)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4.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是的,伽利略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现出来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真让人叹服。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类似追求真理的小故事呢?

    我们小朋友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联系材料:《动手做做看》)

    5.尾声:

    正如《伽利略传》的作者布莱希特说的那样“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出示),这些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应该留在同学们人生的长河中。

    6.老师建议:

    创作一条格言勉励自己。

    jk251.cOm扩展阅读

    古诗两首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5页至第7页

    教学目标

    1、会人“咏”、“柳”、“碧”、“垂”、“似”、“剪”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咏柳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1)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诗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

    (2)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4)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说: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1、过度,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2、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严格的妈妈。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3、激励学生课外多读经典诗文。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复习 教案精选


    整理和复习整理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要求:

    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20×6090×3080×8015×20

    700×3080×4050×70400×2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估算练习:

    42×1839×1157×2842×12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3、笔算:(练习十七第2题)

    4、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3、4)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学习总结:

    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相关推荐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

    数学下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