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册单元备优秀模板
发表时间:2022-01-28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山沟的孩子》
略读课文《春天的雨点》语文实践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和新词,认识15个字;
能用“贡献”、“呼吁”造句;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积累文章中好词佳句;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制定的词语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了课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能力;
三、重点分析: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难点分析:
理解:“金钥匙”指的是什么?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些话的含义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学生对此项学习内容比较熟悉,但缺乏灵活的掌握,因此还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本单元由三篇写景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探寻写作方法、写作顺序等,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学生对修改短文是第一次接触,之前有修改病句的经验,还需在训练中强调整体,顾全大局的思想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修改病句,具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此次单元练习中出现了让学生修改一篇短文,对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应在回忆修改病句方法的基础上,有整体、大局意识地修改短文。另外,写作方面,学生写过关于春天的作文,有相通之处,可以借鉴本单元的三篇写景课文和学生以往的写作经验,自主创作。培养认真书写,自己修改的好习惯。
七、课时分配:
1《龙》2课时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吁》2课时
2《山沟的孩子》2课时*4《春天的雨点》1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4课时
jk251.coM小编推荐
北师大版数学册单元练习教案优秀模板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千克3kg=()g
4吨=()千克6000t=()kg
4千克500克=()克3吨70千克=()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单元优秀模板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3)及时安排口算。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2)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3.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计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十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课时划分:5课时
认识整千数·····························1课时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新人教版语文下册单元备教案 教案精选篇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16个词语。“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3、激发学生探索求新、创造发明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正确态度。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理解科学的精神,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意蕴。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3、在本组课文教学的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
【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数学单元集体备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教科书59-60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1.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在观察和触摸活动中感知平面和曲面,初步形成表象,体验空间感;
3.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
学法:操作发现法
教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结构程序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请境
激学导思一.导课同学们,你们愿意玩积木吗?今天我们就边玩积木边学习。拿出自己准备的积木摆合适的形状
自主探索
探求规律二.新课
让学生通过摸、摆、说,寻找立体图形的特征巡视指导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讲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创新意识。
带学生透彻分析板书立体图形名称及特征
展示:说说你搭了个什么东西。
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将积木分类,给它起名,积极发言。
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三、练习1.p611
2.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活动认真分析并举例,同位互相交流后再比赛
概括总结
条理知识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用数学集备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用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意,会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列式解答,并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基本技能: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例3和做一做的情景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二、利用图片资源,传授新知:揭示课题师:放学以后,你和小伙伴都喜欢做什么游戏?师:今天我们就用你们喜欢的游戏进行教学,喜欢吗?师:板书;用数学师:教师这里有小朋友放学以后参加游戏的活动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小朋友在干什么?师:根据捉迷藏的这个游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在小组内讨论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师:大家讨论的一样吗?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喜欢做捉迷藏、丢手绢、踢足球、跳绳、跳皮筋……生:我们喜欢生:可以和同位说一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捉迷藏、丢手绢、踢足球、跳绳、跳皮筋……的游戏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的结果,13个同学玩捉迷藏游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生:我们和他提出的问题一样。生:13-6=7(人)师:老师提个问题可以吗?指着算式,1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7是什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三﹑巩固练习内容:做一做p20师:能说出你们组解题思路吗?师:评价:你们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用数学的知识,教师奖给每小组一颗智慧星。第2、3幅图的丢手绢和球的游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师:教师参与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和表现最好的小组,准备交流。反映名小组展示交流的情况。师:你能说出算式吗?师: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师:你还能看着这三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题意的理解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用数学的问题.小朋友们真聪明!我奖给每个小组一颗智慧星.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都有什么?看到图画中的景色你能想到什么?师:这么美丽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可以按自己组的解题思路去说一说。(别的小组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生:分组在小组内说一说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生:①要有16人来球,现在来了9,还要几个人?②做丢手绢游戏的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生:①16-9=7(人)②8+6=14(个)生:我们同意他们的意见,掌声鼓励。生:1、做丢手绢游戏的有14人,有男生6个人女同学有几个人2、现在有9个人玩球,又来了7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参加?……生:这幅图中有小鸟、小、鱼、树……这幅图画真的很美,我想去这个地方去玩……生: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树上有几只小鸟?生:有17只小鸟,树上有9只,飞走了几只?师:你们有问题想要问他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修改四、独立练习:练习四五、全课总结: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图中还有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请你按书上提出的问题把算式填在方格里.集体订正。第一题: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第二题:根据图意与要求列式计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用数学13-6=7(人)16-9=7(人)8+6=14(人)17-8=9(只)15-6=9(只)生:有15只小鹿,水里的有6只,跑了几只小鹿。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有几只?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还有几条鱼?左边有6条鱼,右边有7条鱼,一共有几条鱼?生:有13条鱼,游走了7条鱼,还有几条鱼?…….教后记: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出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有个别学生,把减法应用题,列为加法应用题,应该引起教师重视。
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优秀模板
一、会默生词
1小屯2猪圈3刁难4岂知5庄稼6驮着7啃食8清清爽爽9心灵手巧10啧啧赞叹11深入人心12广结善缘13有求必应14熟能生巧15数九隆冬16三伏盛夏17有声有色18嫂子19牛棚20衰老21趁机22挣扎23波涛汹涌24暴跳如雷25心急如焚26高粱27骤雨28枣树29搏击30战栗31陌生32大起大落33元气淋漓34惊心动魄35叹为观止36戛然而止37生旦净丑38喜闻乐见39粉墨登场40锣鼓喧天41唱念做打42有板有眼43余音绕梁44字正腔圆45惟妙惟肖46活灵活现47感人肺腑48动人心弦49茂腾腾50咝溜溜51乐颠颠
二、多音字组词。
择zé(选择)zhái(择菜)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
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塞sāi(瓶塞)sài(塞外)sè(堵塞)
三、成语积累。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左邻右舍、左顾右盼、生离死别、古往今来
含有如字的成语:暴跳如雷、挥汗如雨、貌美如花、心急如焚
关于姥姥高超剪纸技艺的成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出神入化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了《姥姥的剪纸》,我们认识了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姥姥的剪纸技艺之所以如此高超,是因为熟能生巧,从中我们也懂得了: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肯花功夫,肯花时间。
2.我还知道的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有:泥塑、年画、刺绣、皮影、吹糖人、捏泥人。
3.有关熟能生巧的俗语、谚语:
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③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4.《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体裁),作者是叶圣陶。学了这个故事,我认识了勤劳能干、心地善良的牛郎,美丽善良、心灵手巧的织女,知恩图报的老牛,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王母。文中的牛郎和织女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到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故事相关的节日时七夕节。
5.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和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6.课外搜集的民间俗语:
①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养生俗语)
②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俗语)
③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学习俗语)
④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气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