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爬天都峰教案2000字(汇总9篇)
  • 爬天都峰教案2000字(汇总9篇)

    发表时间:2023-01-31

    天都峰教案。

    如果讲课能很顺利的进行下去,说明老师在备课上下功夫了,设计出符合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案可以体现教师自己的个人魅力,你掌握了教案的写作格式规范吗?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爬天都峰教案”,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爬天都峰教案 篇1

    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与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策略: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来到天都峰(1)

    在、、、、、、脚下(2-5)

    爬上、、、、、、(67)

    爬上、、、、、、之后(810)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不懂的词语或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教案 篇2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3课,这节课来深入理解课文。

    (师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生质疑。或从读题中发现错误。

    2、释疑:“爬”和“登”不一样吗?(生答)就用“登”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小声地读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改课题“爬”,齐读课题。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二、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

    1、听读:其他同学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脑中的“图画”。出示图片。在你脑海中出现了吗?

    2、自由读:那我们再加深一下印象。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拿出笔,边读边圈点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在读中仔细体会。

    (1)师: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高”——板书。高到什么程度?你能读出来吗?评。——创设情境,指导再读——生练读。

    ▲ “陡”——板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读)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更能体现它的陡呢?——演示法或举例体会“挂”——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生读,评。

    ▲ “我”的心理感受怎样?(板书:犹豫)

    (2)齐读。谁能把这段完整地读一读?想读的都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吧。板画天都峰。

    3、引导质疑:面对着又高又陡,看上去就让人发颤的天都峰。文中的小朋友最后爬上峰顶了吗?快速扫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结果的句子。!(板书:终于)

    师:从开始的犹豫到最终爬上峰顶,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师板书:?

    ---小结:“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1、现在就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围绕这个问题(1)把你感悟最深的句段,画一画,仔细读一读。(巡回指导时提示: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

    (2)小组交流。屏幕出示:先概括“我”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再具体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汇报。

    2、师:谁能代表小组来说说你们的体会?(以下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现-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一)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生答,师:其它小组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板书:鼓舞。

    谁能具体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爬山前(第一次)对话:(生具体答)追问:怎样的一位老爷爷?你能读出来吗?这一老一小互相说了什么?指一桌来读。

    屏幕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自由读:从一老一小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也”(屏:变色)——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评读。同桌合作读。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对”(屏:变色)——下定决心。怎么读?(坚定些)——指名读,评—齐读。

    ●这一组从爬天都峰前他们的对话看出是老爷爷鼓舞了我,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读“我”爬上峰顶后说的话(屏幕出示)同意吗!

    (二)启发想象:体会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通过刚才的对话,我们知道,“我”是受老爷爷的鼓舞才有勇气爬天都峰的,那么老爷爷呢?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读老爷爷的话。(屏幕出示) 换词法理解“居然”

    (2)自己读一读,从老爷爷的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师:在小朋友的爬山鼓励下,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敢爬天都峰了。

    ●2. 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现在老师把这一老一小爬上峰顶后的对话放在一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师提示)

    回答:(1) 都有“勇气”。(变色)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2)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其实是在?-互相道谢。追问: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现在你知道了吗?板书:互相(鼓舞)

    3.师指导读第二次对话:这一老一小在互相鼓舞下,都能鼓起勇气爬天都峰了,那么爬上峰顶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你能试着把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一桌读,评(导读)—同桌练读--全班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

    ●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爸爸说了什么呢?

    (1)指名读爸爸的话(屏幕出示)

    (2)自己默读一遍,体会一下。“汲取”是什么意思?“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有什么意思?现在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三)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爬山的艰难)

    过渡:有了互相鼓舞,有了决心,这一老一小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么?谁能具体说说?

    (1)“我”是怎么努力的?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6.7段——你有什么感受?(爬山艰难)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一画。

    (2)▲“奋力”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读出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呢?指名读齐读。

    ▲想象一下“攀着铁链”“手脚并用”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做动作)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多危险,多艰难啊!该怎么读?

    指名读,评。

    ▲句末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3)体会用词:下面老师接着读,请同学们仔细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问:发现了什么?▲少念了个“终于”。——没有它不行吗?请你自己对比着读一读(屏幕出示两句话),体会一下。——指生答。——这个终于用得多好啊!这句话该怎么读?(前面艰难,重而慢;后面高兴,轻而快)谁来试试?——评读——谁能用“终于”说一句话?

    (4)齐读这两段。

    师:文中的小朋友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

    四.总结全文,再读中心句,升华主题,明白道理。

    1、开始你们提出的问题:这一老一小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现在大家明白了吗?那么,看着老师的板书,谁能总结一下?

    2、师:课文最后爸爸笑着说的话也是对这一老一小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爬上险峰的赞扬,让我们也学着爸爸,笑着赞扬一下这一老一小吧!(屏幕出示,齐读)

    3、从爸爸所说的话中,你还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活动。课文结束了,可故事还没有完、

    教师引导:(屏幕出示)“我”和老爷爷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爬天都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爬山前我是怎样的?

    ⑵“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⑶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片展。

    爬天都峰教案 篇4

    模式特点

    本模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既强调教师“导”的作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基点,把“读、思、议”紧密结合起来,又有机地把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以求达到教与学双方的“期待视野”的确良融合,是真正把学生当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唤醒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实现条件

    1、学生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2、教材对象:适合用于各种类型的文章

    [操作程序]

    1、模式简明图示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1)导趣——初读感知

    ↓ ↓

    (2)导读——细读理解

    ↓ ↓

    (3)导思——精读感悟

    ↓ ↓

    (4)导情——赏读内化

    ↓ ↓

    (5)导练——迁移运用

    2、操作过程说明

    (1)导趣——初读感知

    兴趣是乐学的先导和基础,它可以诱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行为动机。教师在教学伊始,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入手,巧妙地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的思维和阅读探究的兴趣。

    “初步感知”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充分地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指导,除了保证让学生初读的数量外,还要实施检测,以提高初读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①读准、记牢生字词;②读通课文,不可读破句,也不可添字、漏字;③大致弄清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层次。

    (2)导读——细读理解

    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性读的阶段。它是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感知课文的阅读过程,是精读的前奏。其主要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体化、明确化。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尽量读出感情来,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并诱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从而把阅读引向深入。

    (3)导思——精读感悟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重点词句和段落,把读、思、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掘”文章的蕴含。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循序渐进地提出精读的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反复朗读,仔细思考,读思结合,培养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对课文有所感悟,有所收益。

    (4)导情——赏读内化

    这一环节实际上是通过纯熟地诵读课文,教师运用丰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个人或集体表演性读、背诵、复述等)来激发学生诵读的情趣,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诱导学生体验课文的思想感情,以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内化、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5)导练——迁移运用

    这一环节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学得的知识进行运用的实践阶段。教师设计的训练要以加深理解课文语言为主,同时还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练习包括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知识,或侧重于记忆,或侧重于消化,或侧重于运用。教师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练习,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策略]

    1、凸现“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观。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教学生“读”。离开了“读”,就不是搞不好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经过不断地“反刍”、“融合”、“互训”、“加深”、“自悟”,最终实现由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2、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要善于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暗示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缩短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达到“情感融合”,相互产生一种愉快、热情、真挚、可信的合作欲,促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情感氛围。

    3、注重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师生之之间、学生彼此之间、师生和教材之间形成多项信息联系,保证了信息的转化和畅通,优化了信息结构,促进教师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取信息,调整、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附:模式教学设计实例

    爬天都峰

    〔学生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想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不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经过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第五册教材是中年级的开始。课文是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神选编的。教材安排了“多读多想,读通课文”、“重视语言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三个重点训练内容。《爬天都峰》是课本第二组教学内容,重点训练“多读多想”。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鼓舞,坚定决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让学生养成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媒体:多媒体、风光片、幻灯片。

    〔教学预测〕

    教学后,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能够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教学中学生读人物对话时,有可能把握不准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教学时结合人物对话,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认为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情境激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让你们用不同的途径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你们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放课件:天都峰的介绍及人们爬天都峰的导游片。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天都峰上的故事。

    4、出示自读要求:

    二、引导阅读

    1、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再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指导分析理解

    1、怎样才能对同学们喜欢的天都峰这段有更深刻的认识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新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同学们,你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3、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

    4、指名读,读后引导学生评价。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一词,似乎是什么意思?比较有没有“似乎”有什么不同?

    6、再读课文。现在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做动作读。

    四、指导感情朗读

    1、请几人一组先分好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一边读一边想。

    2、请同学们看清楚有谁在对话?他们说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指名两组分角色进行朗读。

    4、引导学生想象。问:“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时能有什么不同?

    5、讨论:

    (1)“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6、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制导联系实际

    1、谁说一说自己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

    2、今天我们每位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黄山的资料,课后我们合作出一期壁报怎么样?

    一、初读感知

    1、学生纷纷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性汇报。有几人到屏台上展示。

    2、观赏、体会。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二、细读理解

    1、几名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说明原因。

    2、质疑。

    三、精读感悟

    1、开始一边读一边想,然后画天都峰。画后几人到屏台上展示、交流自己画这幅画的意图。

    2、相互评议。

    3、练习读。

    4、两个人被指明读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赏读内化。

    1、前后桌几人一组分角色,开始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2、同学们相互讨论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探讨每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表达怎样的心情。

    3、两组分角色朗读,其余组听后评价。

    4、学生想象老爷爷爬天都峰时的样子,与小朋友山的样进行比较。

    5、学生分组讨论,接着每组派代表汇报。

    五、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

    2、好,同意。课后出壁报。

    六、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爬天都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课件演示天都峰的图片。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课件出示找到的句子。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课件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向峰顶爬去。(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事。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第一课时的侧重点为学习要认读、书写的生字,以及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并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读促想,以想促说,以说促读的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动听的鸟鸣回荡在教室中,看天都峰的风光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联钵盂峰,海拔1,810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以往顶极难登,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年)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3、课件出示天都峰图片,师生共吟关于天都峰的诗句:

    ⑴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⑵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二、朗读课文,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轻声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⑵同桌互读互查,把生字读正确。

    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检查读音。

    陡(dǒu)决(jué)

    前鼻音:攀(pān)颤(chàn)链(liàn)

    后鼻音:勇(yǒng)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笔陡:可以联系学过的反义词:笔直

    犹豫:拿不定主意。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文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爬——注意“爪”字旁的捺要长一些,“巴”字要小些。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上段序,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朗读处理信息。

    ⑴天都(dōu)峰⑵“我”和爷爷、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⑶天都(dū)峰⑷“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一位老大爷⑸天都峰位于安徽省黄山⑹天都峰位于山东省泰山⑺似(sì)乎⑻似(shì)乎⑼假(jià)日

    知识桶垃圾桶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整理课文小诗

    1、自由读课文,整理课文小诗

    ()天都峰高路笔陡,铁链直挂三千尺,叫人生畏心发颤。

    ()假日生活真快乐,爸爸带我去黄山,黄山最险天都峰。

    ()老爷爷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终于征服天都峰。

    ()鲫鱼背前来留念,互相鼓舞力量大,胜利只属勇敢者!

    ()望而却步正犹豫,忽闻背后传人语,白发老人志气高。

    2、集体连读这首诗,想想哪节诗写了“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过程?并找出有关段落读读。

    二、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老爷爷和小妹妹,一老一小勇攀登,终于征服天都峰。)

    1、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峰?划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历尽艰辛,遇到了很多困难。同时有了胜利的喜悦。)

    3、朗读第六、七段,体会爬山时的奋力和成功的喜悦。

    三、抓住爬山前后两次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变化。

    小组合作分块学习:

    ㈠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假日生活真快乐,爸爸带我去黄山,黄山最险天都峰。天都峰高路笔陡,铁链直挂三千尺,叫人生畏心发颤。)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齐读。

    3、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4、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㈡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望而却步正犹豫,忽闻背后传人语,白发老人志气高。)

    1、自读这部分内容,划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读出一老一小既怀疑又敬佩的语气。)

    ㈢学习课文第八、九、十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读出爬山后的激动心情。)

    4、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5、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6、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四、拓展练习

    1、启发感受:“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耐人寻味。所以在本节学习中,我将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已经有了一定得知识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是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完成。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的要求,我根据教材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并能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句中爸爸的话:“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学生交流爬山的感受,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这一环节先出示本课的生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掌握情况,采用先读后记再听写的的形式来检查。然后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探索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我又设计了四步:

    第一步:感知天都峰的样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想象和感悟,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二步:朗读第一次对话,体会勇气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就不会学习。”学生不仅要“学答”,更要“学问”。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质疑:小女孩刚刚还在犹豫不决,是什么原因让她下定决心要爬天都峰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3、4、5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小女孩和老爷爷心里所想,以体会勇气的力量。

    第三步:朗读6、7自然段,体会爬山的艰难。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来体会爬山的艰难。

    第四步:朗读第二次对话,领悟互相道谢的原因

    本环节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他们为什么互相道谢?让学生领悟到他们是从别人身上汲取了力量,互相鼓励,所以战胜困难。从而也体会了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并通过谈收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作业设计:

    为了照顾全面学生,我设计了层次化的作业。作业超市里面出示了三道题,让学生在作业超市里自主选择一项或两项来完成。

    板书设计:

    大家都知道板书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爬天都峰

    高陡

    奋力终于

    我汲取力量老爷爷

    以上就是我对《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总结、反思、调整。

    爬天都峰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在假日里爬天都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围绕单元学习要素,教学设计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引领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同时,通过揣摩语言文字,品析写作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对话、动作、心理描写,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教学设计中,注重朗读,注重读写结合,即时提供语言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天都峰风景图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搜集战胜困难的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进行介绍。(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千米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请学生说一说,欣赏了天都峰的景色,了解了天都峰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鼓励学生质疑。

    预设:谁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初读感知,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级”在“石级”一词中读jí,不读jī;“辫”读biàn,不读bàn;多音字“相”在本课读xiànɡ,另一个读音是xiānɡ,扩词:相加、相互。

    2.课件出示词语,检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石级 铁链 攀登 一张相 辫子 笑呵呵

    3.重点指导书写“链”“颤”“辫”。(教师相机强调:“颤”在本课读chàn,“鲫”读jì。)

    (1)请学生观察,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链:注意最后写“辶”,“辶”写在竖中线上,整个字写得紧凑一些。

    颤:左右均宽,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辫:注意两个“辛”不同的写法,“纟”落在竖中线上,写得瘦长些。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形近字区分练习。

    图片辨析“辫”“辩”“辨”时,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或通过字理识字进行区分。必要时进行造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区分。

    级( )极( ))链( )琏( ))猴( )侯( ))辫( )辩( )辨( )

    设计意图:继续夯实识字、写字基础。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主动性,通过检测练习、形近字区分,巩固对生字的掌握。练习书写生字,把字写美观。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指名读文,依据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全班交流,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图片 学生只要概括出事件的顺序,能说出这三个主要情节即可。允许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来梳理写作顺序。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通过绘制示意图来表示,也可以用归纳小标题来展现事件的顺序。(课文的叙述顺序可以概括为: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中——爬上天都峰峰顶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5.小结:作者条理清晰,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从而能够把一件事写清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一个是对写作顺序的梳理。教学中,注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事件要素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同时,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件写清楚。

    四、布置作业,巩固生字

    1.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2.搜集有关克服困难的名言,摘录在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熟读课文,自主练习巩固生字。通过摘抄名言,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

    1.听写词语,集体订正。

    石级 铁链 攀登 一张相 辫子 笑呵呵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致了解“我”的爬山过程,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紧扣单元要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细品文字,探究方法

    导读:文中“我”爬山的过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爬山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奥秘。

    (一)写清心理感受。

    1.开始时,“我”对爬天都峰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描写中能够体会到?

    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笔陡”来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

    4.“挂”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5.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我”有怎样的感受?(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缺乏自信的,产生了畏惧退缩的心理。)

    6.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7.小结:在写一件事情时,可以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这样也能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清人物对话。

    1.为了把事情写清楚,课文还展示了“我”和老爷爷之间的对话,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我们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2.品味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1)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2)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敬佩、羡慕的语气。

    3.品味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1)你能体会到他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吗?(兴奋、互相敬佩、互相感激……)

    (2)再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你又有哪些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朗读。

    图片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写清人物对话,可以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这是一个秘诀哟!

    (三)写清动作。

    1.过渡:为了更细致地展示爬山过程,课文展示了“我”爬山的动作。找出这样的动词来体会体会。

    2.课件出示重点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3.哪些词语带给你深刻的感受?结合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这是“我”的爬山过程,你能想象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吗?

    5.这句话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想象“我”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吗?“我”是怎样爬山的呢?

    图片学生在想象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动词,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6.小结:动作展示,使爬山画面仿佛就在眼前,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加入动作描写,事件写得更加清楚。

    (四)写清感受。

    1.课文中爸爸的话点明了爬山的意义所在。请同学们齐读——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他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3.小结:课文用爸爸的话点明了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这正是爬天都峰之后最深的感受的体现。在写事件时,可以点明自己爬山的感受,使读者也深受启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同时,写清了人物的动作、对话、心理活动及这件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体会多角度进行描写,把事件过程写清楚。在朗读、品析词句中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受到启发。

    三、读写结合,想象练笔

    1.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和老爷爷是怎么互相鼓励的呢?想象他们在爬山过程中的对话,并写下来。

    2.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关注对话中包含的鼓励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提供语用实践的机会。在想象对话的练习中体会“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进一步感受人物战胜困难的决心。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面对困难,有的人畏惧退缩,有的人适可而止,有的人犹豫不决,有的人勇往直前。面对困难,你打算怎么做呢?

    2.指名交流。

    3.出示名言,读一读,积累名言。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爱迪生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4.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战胜困难的名言。

    5.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希望同学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互相鼓励,增强信心。

    设计意图:积累有关战胜困难的名言,丰富积累,从而对于课文含义有更深的理解。

    爬天都峰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汲取他人长处和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天都峰的高和险,那么文中的“我们”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老师搜集了些有关天都峰的图片,下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播放天都峰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有什么特点?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屏幕上的图和文字,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c、谁能再用“终于”造个句子?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学习8—10自然段。

    (1)出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a.分角色读。

    b.讨论:“我”谢“老爷爷”什么?“老爷爷”又谢“我”什么?

    c.“居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d.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2)出示“爸爸”的话,说说其中的含义。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1、谈谈你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2、师总结:战胜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与人相处,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爬天都峰

    (四)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教案2000字(汇总9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