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1500字
  •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1500字

    发表时间:2023-01-30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凡事提前做好准备,事情才能更顺利的开展。如今的教师对教案应该都不陌生。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您一定也对写好教案很感兴趣吧!下面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1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因为桂林漓江的水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水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奇,它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乃干,奇峰罗列。山秀.像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山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而这样的山又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又倒影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中竹筏小舟所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名话是怎样来的?杜甫有宜人独桂林一说。南末范成大写下桂林之奇,宜为天下第的赞语。南宋末年,李曾佰在《重修(湘)南楼记》中有桂林山(川)甲天下的说法。清金武样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溯山水甲桂林的话,桂林山水甲天下自此流传。

    3.桂林的山为什么那样奇特三亿年前,广西是片汪洋。在漫长的海洋历史中,海底沉积了深厚纯净的碳酸盐类。后来,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使海底露出水面,成为陆地。在长期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受到含碳酸的地面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石灰岩层慢慢形成了一座座山峰和岩洞。由于这些自然条件,桂林的山就分外奇了。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2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没有到桂林时,早已听见这句话。我预先问问到过的人:究竟有怎样的好?到过的人回答我,大都说是奇妙之极,天下少有。这正是武汉疏散人口,我从汉口返长沙,准备携眷逃桂林的时候。抗战节节扔失利,我们逃难的人席不暇暖,好容易逃到汉口,又要逃到桂林去。对于山水,实在无心欣赏,只是偶然带便问问而已。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闲。我在这一闲的时候想象桂林的山水,假定它比杭州还优秀。不然,何以可称为甲天下呢?我们一家十人,加了张梓生先生家四五人,合包一辆大汽车,从长沙出发到桂林,车资是二百七十元。经过了衡阳、零陵、邵阳,入广西境。闻名已久的桂林山水,果然在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展开在我的眼前。初见时,印象很新鲜。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象西湖的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这令人想起古画中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

    我初到桂林,心满意足,以为流离中能得这样山明水秀的一个地方来托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开明书店的经理,替我租定了马皇背(街名)的三间平房,又替我买些竹器。竹椅、竹凳、竹床,十人所用,一共花了五十八块桂币。桂币的价值比法币低一半,两块桂币换一块法币。五十八块桂币就是二十九块法币。我们到广西,弄不清楚,曾经几次误将法币当作桂币用。后来留心,买物付钱必打对折。打惯了对折,看见任何数目字都想打对折。我们是六月二十四日到桂林的。后来别人问我哪天到的,我回答六月二十四日之后,几乎想补充一句:就是三月十二日呀!汉口沦陷,广州失守之后,桂林也成了敌人空袭的目标,我们常常逃警报。防空洞是天然的,到处皆有,就在那拔地而起的山的脚下。由于逃警报,我对桂林的山愈加亲近了。桂林的山的性格,我愈加认识清楚了。我渐渐觉得这些不是山,而是大石笋。因为不但拔地而起,与地面成九十度角,而且都是青灰色的童山,毫无一点树木或花草。久而久之,我觉得桂林竟是一片平原,并无有山,只是四围种着许多大石笋,比西湖的庄子里的更大更多而已。我对于这些大石笋,渐渐地看厌了。庭院中布置石笋,数目不多,可以点缀风景;但我们的桂林这个大庭院,布置的石笋太多,触目皆是,岂不令人生厌。我有时遥望群峰,想象它们是一只大动物的牙齿,有时望见一带尖峰,又想起小时候在寺庙里的十殿阎王的壁画中所见的尖刀山。假若天空中掉下一个巨人来,掉在这些尖峰上,一定会穿胸破肚,鲜血淋漓,同十殿阎王中所绘的一样。这种想象,使我渐渐厌恶桂林的山。这些时候听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盛誉,我的感想与前大异:我觉得桂林的特色是奇,却不能称甲,因为甲有尽善尽美的意思,是总平均分数。桂林的山在天下的风景中,决不是尽善尽美。其总平均分数决不是甲。世人往往把美与奇两字混在一起,搅不清楚,其实奇是罕有少见,不一定美。美是具足圆满,不一定奇。三头六臂的人,可谓奇矣,但是谈不到美。天真烂漫的小孩,可为美矣,但是并不稀奇。桂林的山,奇而不美,正同三头六臂的人一样。我是爱画的人,我到桂林,人都说得其所哉,意思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以入我的画。这使我想起了许多可笑的事:有一次有人报告我:你的好画材来了,那边有一个人,身长不满三尺,而须长有三四寸。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做戏法的人带来的一个侏儒。这男子身体不过同桌子面高,而头部是个老人。对这残废者,我只觉得惊骇、怜悯与同情,哪有心情欣赏他的奇,更谈不到美与画了。又有一次到野外写生,遇见一个相识的人,他自言熟悉当地风物,好意引导我去探寻美景,他说:最美的风景在那边,你跟我来!我跟了他跋山涉水,走得十分疲劳,好容易走到了他的目的地。原来有一株老树,不知遭了什么劫,本身横卧在地,而枝叶依旧欣欣向上。我率直地说:这难看死了!我不要画。其人大为扫兴,我倒觉得可惜。可惜的是他引导我来此时,一路上有不少平凡而美丽的风景,我不曾写得。而他所谓美,其实是奇。美其所美,非吾所谓美也。这样的事,我所经历的不少。桂林的山,便是其中之一。

    篆文的山字,是三个近乎三角形的东西。古人造象形字煞费苦心,以最简单的笔划,表出最重要的特点。象女字、手字、木字、草字、鸟字、马字、山字、水字等,每一个字是一幅速写画。而山因为望去形似平面,故造出的象形字的模样,尤为简明。从这字上,可知模范的山,是近于三角形的,不是石笋形的;可知桂林的山,不是模范的山,只是山之一种奇特的山。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则又可知周围山水对于人的性格很有影响。桂林的奇特的山,给广西人一种奇特的性格,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而且短刀直入,率直痛快。广西省政治办得好,有模范省之称,正是环境的影响;广西产武人,多军人,也是拔地而起的山的影响。但是讲到风景的美,则广西还是不参加为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本来没有说美甲天下。不过讲到山水,最容易注目其美,因此使桂林受不了这句盛誉。若改为桂林山水天下奇,则庶几近情了。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3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4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二、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这些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就是奇峰罗列、这就是危峰兀立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可找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或者画一些简笔画,还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想象自己画一画。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词句所描述的情境。

    2.指导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必须联系全文的内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这里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由于这样,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概括他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3.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学生自己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可展示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或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还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

    当学生已经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不能充分表达出来时,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如果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4.本课适合背诵。指导背诵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熟,在学生基本读熟的基础上再提出背诵的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二是指点一下背诵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背诵,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结构相似的句子。

    5.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读最后一段,然后联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说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再说说这样的山和这样的水怎样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第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吟一首小诗,不拘形式,不论长短,写一句可以,写几句也可以。教师可选写得较有特色的读给大家听。

    至于选做题,目的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次练笔的机会。可鼓励学生做,但不作为统一要求。

    6.本课生词较多,大多数生词,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之后,稍作一些指点。下面的解释仅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

    拔地而起拔:超出、高出。课文指桂林的山,仿佛突然从地面冒出来似的。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的。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课文中指大海中的波浪雄壮浩大。

    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多种多样。

    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耸直立。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镜子。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没有斑点。

    云雾迷蒙云雾缭绕,使景物隐隐约约,让人看不清楚。

    峰峦雄伟山峰连绵不断,雄壮而高大。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色彩明丽色彩鲜明而美丽。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四、参考资料

    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2000米。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南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的大象,现在一般都称它为象山、象鼻山。课文中说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只是举例说明桂林的山形态各异。实际上,在漓江两岸,独秀峰、叠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势被古人列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来泰山祭天地。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余处,是我国著名风景区。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峦叠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在此营建离宫别苑,为各朝皇家游幸驻跸之所。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兴土木增建亭台楼阁,共成28景。香山秋来漫山红遍,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双清别墅因毛泽东同志从西柏坡进城前曾住这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和筹建新中国,这给香山更加增添了光彩。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 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一、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二、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现文字和声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啊!让我们拍摄下这些美景吧,让我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吧!

    3.小组、个人欣赏朗读后质疑问难。

    (三)利用板书,指导背诵。

    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 品文句,欣赏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6

    【教例】六年级第十一册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生: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几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离间的水真绿啊!

    师:这三句话,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赏析】

    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老师曾指出:我以为小学阅读教学要进行一定的品词品句的训练词和句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词和句的理解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李吉林老师的这则教例给我们较大的启示:

    1、进行了词句逻辑训练上的联系: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的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字在句子中是并列的;

    2、培养学生在词句意义上的联系训练:将形容词重叠,让学生感知词语的感情色彩;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进行词句思想上的训练,将陈述句变为感叹句,一个真字,学生不仅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上知道了漓江的水是如何之美,而且通过学生的再想象在头脑中出现美的意境。

    由此可见,李吉林老师《桂林山水》的教例给了我们重要的收获:语文教学应当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7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语气词啊多次出现,而每一处的读音又不尽相同。有些老师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啊一律读成ā,这是不正确的。那么,怎样确定啊在句子中的读音呢?这要从啊的音变说起。

    啊是一个表达语气和感情的基本声音。当它单独使用时,发它的本音,读作ā。如果它用在句子的末尾时,它的读音会受它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前面音节末尾是a、o、e、i、时,啊读作ya,有时也写成呀。例如:真绿啊!真奇啊!真多啊!

    (2)前面音节末尾是u或ao、iao时,啊读作ua,有时写成哇。例如:真秀啊!手真巧啊!他是个多面手啊!

    (3)前面音节末尾是n时,啊读作na,有时直接写成哪。例如:真险啊!要小心啊!怎么办啊?

    (4)前面音节末尾是ng时,啊读作nga。例如:真静啊!真清啊!一起唱啊!

    (5)前面音节是zhi、chi、shi、ri或zi、ci、si时,啊读作ra或za。例如:快吃啊!这东西真次啊!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8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这段话该怎么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

    师:谁来读读描写静的语句?

    (指名读。)

    师:找到静的感觉了吗?

    (学生点头示意。)

    师:从哪儿找到的?

    生:他把静字读得很轻,拖得很长,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师:你听得真仔细,体会得也不错。那你能读得更静吗?

    (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

    师:现在,感觉更静了吗?

    (学生连连点头。)

    师:(播放录像。)你们瞧,这就是漓江的水。你们看得见它在流动吗?(生齐:看不见。)听得见水流的声音吗?(生齐:听不见。)多静啊!

    (学生齐读描写静的语句。)

    师:谁来读读描写清的语句?

    (指名读。)

    师:刚才,我听你在读清这个字时,读得特别短促。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漓江的水很清爽,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师: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漓江的水可清啦,我们已经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师:(播放录像。)看,漓江的水多清啊,江底的沙石清晰可见。

    (学生齐读描写清的语句。)

    师:现在,谁愿意来读描写绿的语句?

    (指名读。)

    师:怎么样,读出绿的感觉了吗?

    生:有一点。要是声音再放开些,会更好。

    师:那你来试试,行吗?

    (这位学生读得挺有激情的。)

    师:这回,感觉满眼是绿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你能不能说说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漓江的水很清,桂林的山很绿,青山倒映在清水里,水变得很绿很绿,感觉是很明快的。所以,我读得比较响亮。

    师:(带头鼓掌,然后播放录像。)瞧,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漓江的水真美啊!

    (学生齐读描写绿的语句。)

    师:(播放乐曲。)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朗读这句话,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独特美。

    (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听你们绘声绘色地朗读,老师突然有这样一个灵感:这儿有一段漓江水的录像,想请你们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

    生齐:(响亮地)有!

    师:不过,给录像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把这句话记住,然后要根据画面充满激情的讲解。有信心吗?

    生齐:(更响亮)有!

    师:那就试试吧。

    (学生根据录像自由配音。)

    师:谁愿意来当一回配音演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配音。)

    师:怎么样,像个配音演员吗?(生点头。)谁也愿意来试试?(学生跃跃欲试。)既然大家都愿意,那么我们一起来过把瘾吧!(学生全体起立,配音。)

    师:挺不错。说不定xx年后,我们班还真出了个著名的配音演员呢。

    (学生脸上洋溢着微笑。)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9

    ●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 初悟课文 扣重难点 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 解决初疑 质疑释难 拓宽思维

    引疑 疏导 点拨

    ● 教学目标:

    1、 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 教学时间:2课时

    ●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 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 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 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 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 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文章联系不很密切,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句话。

    C、 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 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懂的。

    三、 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讨论。

    (1) 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共同评议。

    A、 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险

    B、 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 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 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 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 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四、 作业。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 桂林山水

    大 海 静…..

    水 清……

    西 湖 绿……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险……

    第二课时

    目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习,深入地领悟文章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10

    一、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师:昨天晚上,陆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感觉桂林山水确实风光惰旋,越读越有味。不知你们看后、听后会有什么感受。

    (放课文录音,课件演示《桂林山水》风光片)

    师:能不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对漓江水的感受

    生:(静、清、绿、秀)

    师:用一个词说。

    生:(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绿如翡翠、波平浪静、晶莹透亮)

    师:用一句话说。

    生:漓江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生:漓江的水秀丽无比。

    生: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很清。

    生:漓江的水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

    师:那漓江的水怎么样呢老师给你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句子补充完整。

    生:漓江的水虽然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但是给人以梦幻般的柔和。

    师:了不起!下面我们能不能同样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的山的印象

    生:(奇、秀、险、怪)

    生:(形态各异、连绵不断、怪石雌崎、危峰凡立、形态万千、绚丽多姿、奇峰夹岸、峰峦叠峰)

    生:桂林的山看上去像是神秘的仙境。

    生:桂林的山奇丽独特。

    生:桂林的山鬼斧神工,令人称奇。

    生:桂林的山峰峦叠峰,51人人胜。

    生:桂林的山,一时孤峰直树,一时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

    [通过听课文朗读,欣赏风光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诱发学生对山、水的固有体验,体味课文的节奏韵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产生审美情感。]

    二、潜心品读,体验情感

    师:同学们,作者荡舟漓江,领略了秀丽的山水,惰旋的风光后,发出了一句赞叹。请你们打开书本找一找,然后读一读。

    师:谁想读就站起来读。

    (三名学生读,教师与学生一同评价)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航行,人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

    生:小船在碧绿的漓江上滑行,人好像在画中游览。

    师:促使作者产生赞叹的原因是什么找出句子说明。

    生:是因为作者看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师:这样的山是指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指怎样的水找出句子。

    (学生找句子)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分小组讨论怎样读好喜欢的句子,练读,汇报读、比赛读)

    (课件出示画面,音乐伴奏)

    [紧紧抓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带'动全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品咪作者的意趣,从而得到美的体验,感到课文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

    师: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作文游。一位到过桂林的同学写了游桂林。我批改时发现这位同学在描写漓江的水时写道:漓江的水很清很静很绿。于是,我把这句话改成书上那句话,我应该怎样告诉这位同学这样改的理由呢大家帮我说说。

    生:书上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惊叹和偷悦的心情。

    生:书上的句子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写得有韵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生:书上的句子排在一起,形成一种连珠炮似的气势。

    生:我觉得书上的句子真字用得非常妙。既写出了漓江水让人一目三叹,又写出了作者观赏后心旷神怡的感受。

    师: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表达勺式和真字的一番细致咀嚼、推敲,让学生体会到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中蕴涵的形式之美。]

    三、抒情表达,丰富情感

    师:你能不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写写桂林的山或漓江的水。

    (课件出示桂林山水风光,学生小组讨论,各组派代表汇报)

    生:桂林的山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像金丝惟慢,有的像圆顶蚊帐,有的像瓜菜蘑菇,有的像人参当归。

    生:桂林的山真是奇特优美,耐人寻味啊,有的平地一峰突起,有的峰顶有峰,有的山峦欲倾,触目,凉心。

    生:桂林的山真是鬼斧神工啊,有的浑圆,像芋头,像海螺,像馒头,有的尖挺,像玉笋,挺拔秀一啊。

    师:是啊!山水相映,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点缀,江上竹筏小舟,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动态的景。让我们再来荡舟漓江,观赏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桂林山水吧!

    (再次课件出示,音乐伴奏)

    师:此时此刻,面对此景,你不想抒发一下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吗

    生:桂林山水真是风光如画。

    生:桂林山水是一颗灿烂的明珠。

    生:桂林山水为中国这只雄鸡增添了一片绚丽的羽毛。

    师:除了这种抒发感受的方法外,你还有其他方法吗/J\组讨论。

    (诗配画、写诗歌、画画、模拟旅游解说)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阅读的收获要在共享之中才变得有价值,也才会深入她推动个体学习的效果。]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成开放的教学,把语言与情感的体咪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传达、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师:我有一个朋友,创办了宁波天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现在要开辟宁波桂林的游览线路,请你帮他写一个广告词。

    生:今年过节哪T游,桂林山水是首选。

    生:这里好,那里好,不如桂林山水好。

    生:桂林山水,人间仙境!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风光独特美如画。

    师:同学们的广告词已经把我撩拨得心动了,我一定去佳林!

    [让学生走向生活,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

    [总评]

    本课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教学过程。由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

    2开放教学内容。教学不是为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以教材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3开放学生的思维。强调学生阅读行为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多元感受,便教学成为学生、教师、课木之间对话的过程。

    4开放教学形式。运用了多媒体、小组合作、诗歌、画画、唱歌、写广告词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保持最佳的求知状态。

    5开放教学评价。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指手画脚。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11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节选自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9册《桂林山水》〕

    边读边悟:

    这两段文字,第一段是写桂林的水,由大海和西湖引出漓江,突出它与众不同的特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漓江之水的三种景象,一是静,从感觉上来写;二是清,从视觉上来写;三是绿,运用比喻,从想像上来写。这三个句子,都是表现漓江的静态特点,构成排比,整齐匀称,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段落的结尾一句,是写漓江的动态特点,将船的前进与岸的后移进行比较,并统一起来,富有韵味。

    第二段是写桂林的山,也是先由泰山和香山引出桂林的山,然后描写这里的山一奇二秀三险的特点,而且,每一个特点之中都运用了比喻,增加了形象的美感,很有吸引力。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绘成了一幅幅多么令人神往的图画啊!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12

    看图学文--《桂林山水》,不仅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而且结构巧妙。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1500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