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500字系列
  •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500字系列

    发表时间:2023-01-1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案是不可或缺的。教案有助于教师备课质量高,很多老师能展现自己的特色,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求,教师范文大全特意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准时的登陆表演》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冀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课文的目的是体会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和大自然的和谐与神奇,知道大自然的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懂得尊重大自然。

    2.总体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建立起仙企鹅登陆的表象,并能用语言表达文章主要内容和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

    (2)切实体会到仙企鹅准时登陆的神奇,能从内心对这种登陆感到惊讶和赞叹。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小巧玲珑、不厌其烦、秩序井然、如醉如痴、赞叹不已一般词语的意思,和准确无误、奇迹、奇观、绅士、步履蹒跚这些词语的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的由衷赞叹。

    (3)了解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

    B、能力目标:

    (1)能在老师引导下搜集企鹅、生物钟的资料。

    (2)会在学习中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C、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和谐,懂得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4.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奇观的由衷赞叹。

    5.教学难点:把对仙企鹅准时登陆表演,感到的神奇、惊叹读出来。

    6.课时安排:2课时。

    7.教学准备:CAI课件;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企鹅、生物钟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同时体现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法、点拨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抓重点段落、词句,组织并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仙企鹅准时登陆表演的神奇和作者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

    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课前搜集有关企鹅、生物钟的资料。质疑问难:有对文章题目的质疑问难:谁做登陆表演?怎样的登陆表演?真的那么准时吗?有随文阅读中的质疑问难:仙企鹅的绝技到底怎么样?它的登陆表演真的是准时无误,一分不差吗?为什么仙企鹅会准时无误的做登陆表演呢?

    学生在疑难问难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自主探究,解决疑问,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并在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阅读获取的知识和感受。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第一个步骤:提示课题,质疑问难,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登陆?怎样登陆?)

    第二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在随文阅读中解决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对一般性词语的理解,包括4个小环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正音,了解学生读课文情况。

    (3)检查生字,认读、书写和对一般性词语的理解,培养并提高学生随文认读生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4)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教师给出的提示性词语即要求学生理解的那些词语叙述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二课时

    第一个步骤: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25课《准时的登陆表演》,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你印象中的企鹅是什么样子?而文章介绍的仙企鹅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

    由此进入教学的第二个步骤,反复读,抓重点段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1.提问:仙企鹅什么样子?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小巧玲珑、飘飘欲仙。从小巧玲珑、飘飘欲仙。两词中,你获得了什么感受?这一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仙企鹅的样子有直观表象,即体态小巧,不笨拙,走起路来很轻盈,有一种飞的感觉,很讨人喜欢。

    课件出示句子:它们不仅走起来飘飘欲仙,有一个很优雅的名字,而且能准时无误地做登陆表演,天生一身绝技。

    让学生反复阅读,提问:从这句话中,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你是从哪里感知的?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中,感知到仙企鹅准时无误做登陆表演的绝技和样子相比,绝技更吸引人。

    2.仙企鹅准时无误做登陆表演的绝技到底什么样儿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内容,并将介绍仙企鹅准时无误做登陆表演的绝技的词语勾画出来,进入第二个教学步骤的第二个环节,抓重点词句,反复读,深入体会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

    (1)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南部的菲利浦岛上,每天都有一大群远方游客被小小的仙企鹅吸引到海滨。从这句话中,你感知到了什么?

    (2)看到海边的告示牌上写的本月仙企鹅登陆时间为下午8时5分时,你心里怎么想?游客的心情和表现又是怎样呢?

    (3)当手表向人们报着八点零五分来临时,海面上出现了什么奇迹?

    (4)第四段主要讲什么?

    (5)仙企鹅准时登陆的神奇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从准时、秩序井然、步履蹒跚而又整整齐齐的样子三个方面感受仙企鹅准时登陆的神奇。)

    (6)白胸黑翅的仙企鹅,仿佛身着燕尾服绅士,步履蹒跚,却又整整齐齐。从绅士一词,你获得了什么感受?(白胸黑翅的颜色搭配,不抢滩登陆的礼貌,都像绅士。)步履蹒跚一词在说仙企鹅走路是什么样子?(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7)什么使游人如醉如痴、赞叹不已?奇观一词是什么意思?

    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理解重点词句意思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体会仙企鹅准时登陆的神奇,对这一奇观感到由衷地赞叹,突破教学重点,结合学文体会,运用反复朗读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3.小家伙这么守时!是有谁在暗中指挥着它们吗?由提问引入第三个环节的教学,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生物钟现象的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第三个教学步骤是:课外延伸:设计海报为仙企鹅做宣传。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领域,也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4.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5.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6.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3.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2.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四,有关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3)

    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让我赞叹不已。

    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性情刚烈、坚韧执着……

    古人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普罗米修斯上天拿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板书: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5)

    7.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三、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蕊”。(出示课件6)

    2.教师领读词语。

    3.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4.学生再次认真拼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花”字组成的词语)

    5.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出示课件7)

    6.教师领读词语。

    7.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8.男女生对读,与同桌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花的名称)

    9.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等。

    10.课件出示9个生字:(板书: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11.集体读、开火车读、指名读9个生字。

    12.想一想:你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这些字。

    13.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从结构、偏旁、识记方法方面引导。)

    14.把下面的植物分成两类。(出示课件8)

    松树菊花荷花杨树柳树鸡冠花杏树

    (1)()

    (2)()

    四、词句段运用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一些花卉,这节课我们—起走进“词句段王国”,一起去感受词语和句子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课件9)

    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神机妙算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刀枪不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板书:人物特点)

    (3)师导言: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出示课件10-17)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刀枪不入: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

    (5)导言: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大家能不能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呢?

    (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18)

    孙悟空不仅会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呢!

    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难道她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本事吗?

    (7)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出示课件19)

    料事如神博古通今出类拔萃学贯中西宽容大度义正辞严赤胆忠心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临危不惧铁面无私大义灭亲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3个句子:(出示课件20)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语句,是作者想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

    (4)想一想: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5)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五、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习自由读。(出示课件21)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2)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课件出示词语意思:(出示课件23)

    [注释]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6.熟读成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神话的特点

    圃卉蕊玫茉莉牡丹棠

    人物特点

    说说诗句的意思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4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写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课文渲染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他主动请缨时说的话,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舍身堵枪口的壮举,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的重点内容是811自然段。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子弹像冰雹,似暴风雨,身负重伤的黄继光眼看完成不了任务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爬近了敌人火力点,两次在枪林弹雨中站起来,最后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颂歌。

    这篇课文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读懂课文内

    容,感受革命英雄主义,学习英雄的崇高品质;一方面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19个,能正确读写持续、黎明、枪弹、愤怒、任务、艰巨、牺牲、顽强、规定、胸膛、惊天动地、报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11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感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4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有关黄继光的故事,了解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有关情况。教师事先制作课件或准备挂图;剪辑电影片段、制作投影片等。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学难点。教学时,可结合思考练习第二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抓住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是:引导学生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行意义归并。如第711自然段,分别写:战友受伤、牺牲;黄继光也负伤了,仍顽强向前爬;黄继光扔出手雷;黄继光晕倒;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口。这5个自然段可归并为: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3黄继光舍身堵枪口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学会抓重点词句。如第8、9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顽强这个重点词,在初步理解词义后讨论:你从哪里体会到黄继光的顽强第11自然段,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张开、猛扑、堵住)来体会舍身堵枪口的壮举。

    (2)学会前后联系。黄继光的壮举是与整个战斗过程相联系的。要引导学生思考: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又站起来的。让学生从战斗的激烈、情况的紧急以及黄继光的处境这几方面来全面理解英雄的壮举。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复述训练,从读中感悟,积累语言。还可以根据课文的插图、挂图(或课件、电影片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适当补充叙述一些战斗情节及黄继光的心理活动),在复述中加深理解。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抓住关键的句段,让学生充分地读,受到英雄崇高品质的感染。如:

    (1)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黄继光身负重伤,仍顽强地向前爬。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说明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朗读时应慢一些,有力些,并注意适当的停顿。而更近了的语调应上扬,突出更字。

    (2)第9自然段写黄继光站起来了,在三个短句中连用三个感叹号。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竟然站起来了,而且是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多么令人惊讶、赞叹!朗读时要怀着对英雄崇敬的心情,把握好赞扬的基调,读啊站起来了暴风雨一样等词要加重语气。

    (3)第11自然段,对描写黄继光壮举的词语(又、张开、猛扑、堵住)应重读,突出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和献身精神。

    5注重创设情境。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观看《黄继光》影片、图片,讲述英雄黄继光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揣摩描写火力凶猛,黄继光处境万分危险的句子,如子弹比雨点还密,像冰雹一样,暴风雨一样等,将话变成画,入境悟情,体会情感。

    6关于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较多,要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识字。营枪膛是后鼻韵母,愤艰肩顽晕是前鼻韵母,要认真分辨。营持务牺晕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正音。指导写字时,黎右上角不要多加一笔写成勿,牺右边不要多加一笔写成酉,仇右边不要多加一笔写成丸。

    对笔画繁多的字黎愤膛要认真观察间架结构,把各部位写匀称。

    7关于思考练习。第二题不必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只要了解课文依次写了进攻受阻,主动请战,艰难前进,舍身堵枪口几部分内容,再把每部分主要意思连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打比方写法的作用,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提高语言的表现力。教学时要联系句子,通过比较,加深体会。但注意只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不宜拔高要求,过多讲解比喻的写法。

    第(1)题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

    第(2)(3)题都写子弹的多、猛烈。前一题写黄继光的处境非常危险,后一题强调黄继光的勇敢顽强。

    第(4)题写战士们冲锋时势不可挡。

    此外,本题还可以进行拓展性练习,在应用中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8根据选做题的要求可以让学生收集并阅读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召开我崇拜的英雄人物

    故事会。也可以收集各个时期英雄人物的图片,在班上举办小型图片展。

    四、重点难点例析

    重点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例析:

    课文的第7-11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这一部分一方面讲了处境艰难,另一方面讲了顽强战斗,把黄继光放到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描写,通过他的行动表现他顽强战斗、英勇献身的精神。

    困难一是黑暗变成了白天、炮弹在周围爆炸;二是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三是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他的肩上腿上都负了伤。

    顽强表现: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黄继光晕倒了,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五、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19501953年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援助朝鲜人民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被朝鲜人民军击败。于是美帝国主义亲自出马,并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15个仆从国家的军队,公然发动侵朝战争,并派第七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9月15日,侵略军在朝鲜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企图吞并全朝鲜。与此同时,轰炸我国安东(今辽宁丹东)等地,把战火引向我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抵抗美日侵略军,至1951年7月,中朝两国军队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役,把敌人赶至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27日,美军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在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灭敌军100万人,打破了美国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企图,援助了朝鲜人民,巩固了我国国防,保卫了国内的经济建设。

    上甘岭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粉碎美国侵略军进犯的战役。上甘岭,山名,在朝鲜金化城以北。1952年10月14日,美军以6万多重兵向上甘岭地区发动猖狂进攻,企图攻占该地区的两侧高地。志愿军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对来犯之敌进行了英勇还击。战斗异常残酷、激烈,敌人向仅37万平方公里的阵地,投掷了几千枚重磅炸弹,山头被削低一米多,阵地数次失而复得。经过反复争夺,此次战役于11月25日胜利结束,共打垮了对方数百次冲锋,歼敌2万5千余人。

    黄继光(19301952)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担负爆破任务,在掷完手雷,打垮敌人几个火力点后,在身负七处伤的情况下,毅然用胸膛堵住敌碉堡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体验教学法

    3、读书指导法

    五、说学法

    1、读书入境法

    2、联系生活法

    3、讨论交流法

    六、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故事导入,引发爱:

    1、讲故事,谈感受。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孩子正从自己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试验,让这位母亲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力量,避免了惨祸,拯救了孩子。是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们要学习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1、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想?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说你能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谈何容易、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骨肉同胞、血肉亲情

    (紧扣文本理解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感悟课文内容)

    (2)回答问题2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1、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性。

    如:小钱静静地躺在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连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学习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是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

    (2)、有感情地练读你划记得语句或段落,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体会。

    (随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的指导,指导学生如情入境的反复朗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从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礼博士抽取骨髓使得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使得部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吉他人之所急得高尚医德。同时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第7自然段

    4、说写练习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5、学完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理解。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1、组织讨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机,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

    2、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课文叙述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

    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段落结构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来讲的,可以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讲科利亚埋木匣。第一节先讲挖坑。第二节科利亚埋木匣。第三节主要回答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第二段(412自然段)讲科利亚挖木匣。先讲科利亚离家与回家。这里写得很简略。接着讲妈妈挖出了大箱子而科利亚挖不到他的木匣子。最后讲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第三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他懂得,世间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

    写作方法

    1.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篇末点明中心。读后引人深思。

    2.前后呼应,结构严密。

    课文第一段几次写到科利亚年龄小,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与后面科利亚四年后回到家乡时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相呼应,为科利亚因人长大,步子变大而找不到木匣埋下了伏笔。

    教材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材重点。

    教材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二、教学建议

    1.要抓好预习。预习要求可以是:仔细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提出问题。在学生预习后,可做必要的检查。看看是不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提出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看看他们是不是真正地读进去了,对学生提出的的疑难词句应留心记下,以便结合讲读逐步加以解决。

    2.要抓住课文重点部分启发思考,求得理解。课文重点在挖木匣这一部分,科利亚按埋木匣子时量的步数找,结果挖不到,后来经过冥思苦想悟到情况的变化,结果挖到了木匣。由此得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结论。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读懂课文内容,可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埋东西或挖东西各在什么时候,时间变化了周围事物起了变化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考虑,为什么用了同样的方法,妈妈能找到箱子,而科利亚却找不到木匣子?可以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弄清事物在变化,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埋木匣四年前5岁步子小量了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9岁步子大了一倍量了五步

    课文最后一节讲科利亚的体会。要求把它和上文联系起来理解,使学生懂得,这是在挖木匣的思考中得出的认识,时间过去,人长大,步子变大,由此认识到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使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感受中懂得这个道理。

    3.要给学生提供练习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机会。可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按思考练习2的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在逐段理解后让学生练习归纳段意。

    4.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继续运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受到遇事要动脑筋,要全面地看问题的教育。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科利亚爱动脑筋,发现问题,告诉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去看问题,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5.理解妈妈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亚却挖不到木匣时可以对比着分析。妈妈的话强调了这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按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问题出在哪里?让学生体会,科利亚记忆没有错误;十步,已经尽力去挖;挖得深,挖的范围大;被人挖走的可能性能排除了;大箱子在,小匣子不可能不在。这里记录科利亚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的收获便是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的判断。

    6.本课应注意的字词

    生字中德容易写错,右面部分的笔顺是十古西。

    木匣:木盒。

    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

    冰鞋:滑冰时穿的鞋。

    躲避:隐蔽、离开的意思。

    练习用仍然、果然、不光还、如果就造句。必须先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仍然、果然的区别。仍然是还是、仍旧的意思。句子内容应该是说原来怎么样,后来还是怎么样。用果然的时候,句子后面的意思和前面是顺着说的,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想的相符合。不光还表示更进一步的关系,如果就表示假设一种情况会有这种结果。教师要在学生造句过程中酌情加以指导,使学生从语言实践中体会这几个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

    【背景材料】

    课文中提到的战争指原苏联的卫国战争,是原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欧亚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努力,于1944年收复全部被占领土,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课文中讲的差不多四个年头,即指这段时间。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2、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了解更多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能自主设计生成综合性学习专题。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清新的语句,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拓宽视野,全面了解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解决措施:讨论、朗读、网络浏览难点:通过网络考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网络浏览、讨论交流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1、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含INTERNET和TOP2000教学控制系统。

    2、以教师自制的《九寨沟》网站为主,并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教学过程媒体内容要点媒体类型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网上学习九寨沟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网络创设情境,提供资源汇报交流收藏的网页提供资源,进行语言训练回归课文课文内容提供资源综合实践有关九寨沟的内容提供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九寨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啊,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沟。这是一个佳景荟萃、神奇莫测的旷世胜地;这是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九寨沟的美具体表现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就来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欣赏美丽的九寨沟,欣赏这篇课文是怎样来表现九寨沟的美的。

    (二)明确目标及学习方法:教师揭示网上学习的目标及方法:

    (1)读一读最喜欢的内容。

    (2)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3)查一查相关的资料。

    (4)说一说你喜爱的景物。(可以运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5)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三)网上学习。

    (四)汇报所学内容,随机进行拓展性说话练习。

    1、师: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看来九寨沟的水可是不可不看的哦!谁来先为大家介绍九寨沟的精灵水呢?(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瀑布、湖泊)

    2、师:小动物们好可爱啊!那么在密林深处它们是怎样幸福的生活的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象吗?你还知道九寨沟有那些野生动物吗?(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野生珍稀动物资源: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藏羚羊雪豹、金钱豹等,二类保护动物有白唇鹿、岩羊、藏原羚、猕猴、红腹角雉、绿尾角雉、大天鹅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鬃羚、斑羚、碉羊、血雉等。)

    (五)回归课文:

    1、齐读课文。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也仿佛看到九寨沟那神奇美丽的景色了!那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把课文读一读,好吗?

    2、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

    (1)抓住典型的景物,展现九寨沟自然景观的美丽神奇和珍稀动物的活泼可爱。

    (2)采用总分的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3)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3、小结:这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选取典型的景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美,让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这个迷人的人间仙境。

    (六)综合实践:

    1、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网上之旅,尽情地欣赏了九寨沟风景的美,文章的美。你最想说什么?

    2、师:准备围绕这篇课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同桌互相商量一下,你们想搞什么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初步生成方案

    (七)作业:继续浏览网站,搜集资料,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

    教学流程:

    过程一:教师导入,学生网上学习。

    过程二:汇报交流所学内容。

    过程三:回归课文,了解写作特色。

    过程四:综合实践活动。

    过程五:作业。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七册第21课《鸬鹚》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适宜于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课文。它描绘了一幅鸬鹚捕鱼图:在幽静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出没在湖面捕鱼。

    二、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四个: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难点: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展示鸬鹚,简介鸬鹚,揭示课题。

    二、指导自读。

    1、那么渔人是怎么用鸬鹚捕鱼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

    2、检查交流: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

    1、一面读一面想,鸬鹚捕鱼和湖面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填表。

    2、检查交流,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3、那么课文哪些部分写捕鱼前的情景?哪些部分写捕鱼时?哪些部分写捕鱼后?

    四、再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把这个部分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些。

    2、现在请同学们来读读你所喜欢的课文段落。

    五、研读课文。

    第一段

    (1)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

    (2)好!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我请一个同学来根据课文内容带领同学们看图。

    (3)还有谁也喜欢这一自然段?那我们这些喜欢的同学一起来读。

    (4)那同学们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5)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悠然是什么意思?

    (6)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这分宁静、这分温馨。

    第二段

    (1)教师也很喜欢这部分内容,你们同意让老师来读读这段内容吗?我在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刚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3)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1、辨析一抹,体会内涵意。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这个命令是怎样的?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觉得用一抹好在哪里?

    (4)四人一组合作研究课文为什么用一抹。

    (5)交流研读成果: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1)同学们对一抹的研究真是精彩,但老师相信好戏还在后头,你想渔人这轻轻一抹,会抹出些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同桌讨论研究。

    (2)同桌合作学习第2至第4自然段,研读会抹出些什么。

    (3)交流研读成果:

    (4)交流:

    (5)真了不起,同学们对渔人这轻轻一抹的研究成果真多,如此丰富地体会到渔人捕鱼的忙碌和喜悦。让我们也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请大家一起读2至4自然段。

    第三段

    1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捕鱼了,这时湖面又(生接:渐渐恢复了平静)。

    2.是啊,湖面又恢复了平静。(教师出示课件:捕鱼后湖面平静图。并在图上映出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其中恢复为不同色。)

    3.为什么要用恢复?对,湖面原来是平静的,现在又像原来那样平静了,所以可以用上恢复。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恢复?(师边说边整理板书)

    4.但请再研究一下,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师在两个静间连线并设问)这时的静是怎样的静?

    5.你能把这种忙碌之后的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6.师生品读第5至第7自然段。

    六、小结

    五、教学新理念运用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这里教师只要作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要勇于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理解。竖着看表格三行,可以看出文章的结构,作者按事情的先后,分三段记叙渔人用鸬鹚捕鱼的经过,把表格纵横联系起来,就可以初步理解湖面从平静-跃动-平静的过程及鸬鹚捕鱼的关系了。开始,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后来,渔人赶鸬鹚下湖捕鱼,小湖一片欢腾。再后来,渔人让鸬鹚停下来,喂完才回去,小湖恢复了平静。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阅读教学就应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师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鸬鹚》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在教学中我觉得更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通过各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较好地感受和领悟到文中那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欢的动态美。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段落。因为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自己选的,读起来也更投入。我们可以请喜欢同一段的小朋友一起站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谈。如《鸬鹚》这一段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读,读语言文字,想象小湖水平如镜,鸬鹚站在船舷上,渔人悠然地吸着烟的画面。可以在思考中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感受中读。夕阳斜照,水平如镜,多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通过朗诵再一次来感受这份宁静、这分温馨。通过这一系列地朗读训练,第一段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课文教学的第四个目标就不难完成的。这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的是通过诵读感悟来品美丽意境。《鸬鹚》一文中捕鱼前的静和捕鱼后的静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两种静虽然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俗语说:境由心造,捕鱼前的静主要是一种赋予了人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美。这种意境与心境只有通过投入地诵读和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感受和意会到。有了这种感悟后再让学生把这种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静的感觉读出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这是《鸬鹚》一文的第3个教学目标。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自主研读,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随意学习,而是应由师生合作建立宜精不宜多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专题。《鸬鹚》一文中的一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文,课文内容是高度聚集在这一抺一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一抺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三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用一抺?(2)抺出了什么?(3)捕鱼后的静是一种怎么样的静?而后保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与发现。这样确立研读专题引导自主探究,使教学走出教师繁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主体的主动性失落的局面。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梨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滚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指导朗读第二节

    4。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我体会到: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红旗火光

    铁索弹雨英勇无畏

    火网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以测代检 预习引路

    1.精彩一分钟:

    小组同学相互展示浏览搜集的相关资料及图片。

    2.教师谈话导入并检测预习情况:

    课下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要想饱览名胜,就要先认识她的名字(板书)《颐和园》(边写边说“颐”字的写法)。不知大家在预习中是不是也像老师这样仔细观察,老师想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分发测试卷)。

    《颐和园》课前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diàn láng zhù diāo zhù dī shī gé

    大( ) 长( ) ( )子 ( )刻 建( ) ( )岸 ( )子 佛香( )

    二、读解释,填词语(可以查阅课文)

    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 )

    2、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

    3、样子各不相同。 ( )

    4、青翠茂密。 ( )

    5、往远处看。 ( )

    3.小组自我对照、检查,请正确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和理解词语的。

    4.教师表扬预习好的同学。

    二、画图通络 初识名园

    1.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弄清作者游园的景点与路线。

    (1)课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景点?(读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找出课文中有关作者游园路线的词语。(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

    2.边读边想,尝试画出《“颐和园”旅游示意图》。

    3.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画出的旅游图。

    4.师生共同阅读课文中有关旅游地点变换的语句,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旅游图(见板书设计中图示),学生对照,选出最相似的表扬。

    5.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画面,学生按图看景。

    6.作业:选出你最喜欢的景点,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画境解文 欣赏名园

    1.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点,美美地读一读,体会语言美。

    2.指名朗读有关段落(随机指导,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部分都要涉及),学生谈感受[学生品评、互动,从文本的语言中体悟景物特点,教师适当补充,师生合作板书(参见板书设计中有关内容),并随机将课文插图或搜集到的有关图片粘贴到板书的图中。这一部分是学习重点,应注意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教师还可以用品味课文中的“滑”字为例,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其它词句]。

    3.学生总结三部分的景物特点,板书:长长的画卷 立体的画卷 铺开的画卷

    4.开火车(每部分一名同学)朗读相关段落。

    5.尝试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画面回放 介绍名园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文中自己喜欢的景点,加入搜集到的资料,讨论确定这一景点的导游词。

    2.每组选一名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玩相关景点(指图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画面解说)。

    3.根据导游情况,评出导游的等级(特级导游、一级导游。二级导游等)。

    三、画笔再展 畅写景观

    1.阅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他们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讨论总结这一课的叙述顺序。[总,分(地点转换),总]

    3.画一幅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点游览图,并利用学到的叙述方法写一篇游记(作业)。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颐和园》这篇文章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学生对本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习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产生新鲜感降低,兴趣减小的现象。因此,设计本课,一是在学法上坚持以新颖促进学生注意,激起兴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适当放手,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文导入采取了直接进行书面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引领他们逐步懂得:扎实的识记基本功,才是发展自身语文能力的基础。

    有效探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这一课设计中的“画图通络 初识名园”和“画境解文 欣赏名园”两部分,就充分考虑了这一点。一是手脑互动(画图通络部分),利用读中想,构思并画出游园的轮廓,达成在探究中趣味记忆游览顺序的教学目标。二是图文互动(画境解文部分),通过图(课文插图和学生搜集的图片以及多媒体播放等)与文本沟通,挖掘文本中的赏析因子,含英咀华,让学生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画面美,又从画面中体会到文字表达的意蕴美。

    围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一教学难点,设计始终渗透以“会写”为突破的思路。在“画面回放 介绍名园”中,通过激励(评选导游等级),激发创作热情,经过对导游词的加工改进过程,锻炼、提高学生景出言随的能力。最后的“画笔再展畅写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总结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从熟知的景点入手,使学生感受到头脑里有景可绘,写作中有法可循。其实,将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放到第二课时的末尾一起分析,也正是基于让学生能够懂得写文章要回归总体架构的“用心”之笔。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欧阳海这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都有哪些你自己喜欢的名言呢?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名言。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句,请看(出示)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看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这是欧阳海在自己的日记中写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欧阳海。板书课题:壮丽的青春。

    你对欧阳海有那些认识呢?说说你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自己来读懂,有信心吗?你们准备怎么读懂?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启发。

    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出示阅读要求: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查字典的方式解决。

    2.自由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遇险排险牺牲)

    3.边读边在你的头脑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场面。

    4.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抓住文章中人物的动作、神情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弄懂课文内容中你遇到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采取有感情的读、说体会等方式汇报自己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三、重点探究,体会感情

    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出示有关句子:

    情况万分危急(出示有关句子:列车驶近了死活不动就要发生越逼越近)

    你从那些字词中了解到了情况的危急?读读,谈谈你的感受。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感情。

    2.欧阳害挺身而出(出示有关句子:箭步飞身抢脸不变色心不跳推出)

    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读到这里,我想你一定被欧阳海的精神所感动,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说。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一场惨祸就这样避免了,可是我们的战士欧阳海却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注意把此时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你对欧阳海的崇敬之情,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假如你就站在旁边,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把你要说的话说一说。

    交流、评价学生所说的内容。

    现在就在欧阳海牺牲的地方有一尊他的塑像,要是你来写塑像的介绍,你会怎么写?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鼓励。

    四、总结拓展

    1、在紧急关头欧阳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勇气来牺牲自己解救别人?你是怎么认为的,你明白为什么说是壮丽的青春?请你来谈谈。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欧阳海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2、通过进一步学习课文,我们对欧阳海又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再让我们来读欧阳海的那句话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读后,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请你说一说。

    交流学生感受。

    3、同学们,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是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饱含激情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五、作业

    1、把英雄欧阳海、雷宏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抄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 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 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 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 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 齐读

    4、 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2)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 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课时

    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 指导朗读

    5、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 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 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 )地说:是。

    【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500字系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