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分与合教案之三
  • 分与合教案之三

    发表时间:2023-01-03

    分与合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与合教案之三”,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1)黑板上你能看到哪个数字朋友?(2个筐和4朵花)

    (2)要把这4朵花放到这2个筐里,有几种放法呢?(3种)

    2.动手实践。

    可以用手中的花朵卡片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想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放手实践,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分的过程。

    3.从形象到抽象,分享研究成果,掌握4的组成。

    (1)课件配合演示,展示学生摆一摆的结果。

    由学生介绍摆图,教师重点强调从无序的摆放到有序摆放。

    先在左边筐里放1朵,剩下的3朵放在右边筐里;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添上1朵变成2朵,右边少了1朵也变成了2朵;再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变成3朵,右边变成了1朵。三种方法一一呈现。

    (2)展示画一画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花朵到画圆的抽象过程,感受替代的简洁。

    (3)展示写一写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到写,从图到数,感受数学的简洁。

    (4)展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

    重点理解符号表达的意思。从上往下看,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1是一部分,3是另一部分。如图所示。

    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3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如图所示。

    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过程,理解符号化形成的过程。从上到下看是分的过程,从下向上看是合的过程。

    (5)基于实践,总结方法。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4.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总结:可以按顺序写,从1开始写,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内容,把4的组成当作例题,完成摆,画,写,找的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初探组合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5的组成

    1.学习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习,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习。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平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平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习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平均分,有时不能平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习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jK251.COm精选阅读

    的分与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10的分与合为10的加减法做准备,而且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凑十法”十分有利。

    3、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和问题意识。

    4、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得出10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并领悟10的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规则:按要求凑数,独立完成。

    二、学新知

    1、创设情境

    活动一:10朵花,放在2个花瓶里,可以怎么分?实物图片

    (1)生动手分,动口说。师巡视,指导生按顺序说、摆。

    (2)同座相互说

    (3)汇报

    2、活动二:给图添色。两人合作,把10朵花分别涂成两种颜色,可以怎样涂?你会按规律涂吗?

    (1)两人分别涂色

    (2)说一说

    (3)分别汇报,填写41页鲜花下面的单分表。

    (4)你还能想到那些分法。填写横分发。

    提示:10可以分成2和8

    3和7合起来是10

    小结:你学到了那些新知识?

    三、游戏

    1、摆圆片凑十:女我摆2个,男我摆8个。2和8凑成10。

    2、42页3题画气球。(凑十法)

    3、比比,里填几。

    432654

    8310103

    四、作业

    42-43页4、5题

    五、板书分与合

    123456789

    10

    987654321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涂色与对应数字的分与合的结合不好,个别学生还是没理解掌握10的分与合。对于课中的10的顺口溜学生非常感兴趣,对于10的组成即已有很大帮助。以后还应加强数形结合理解训练。

    教案范文: 分与合教案季度范文精选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案范文: 分与合教案季度范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52页。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三、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四、教学难点: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准备:

    学生边摆小棒边说6、7的分解与组成。

    (二)探索8、9的分与合:

    活动一:8个 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用小棒代替 )

    1、 学生动手操作边分8根小棒,边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 请学生上前演示自己分的方法,并说清楚分的结果。

    3、 随着学生的演示与汇报,教师把分法写在黑板上。

    4、 引导学生观察8的分解情况,可以一对一对的记忆,这样既方便又快捷。

    活动二:让学生用9根小棒分一分,看看可以怎样分?

    1、 学生动手操作边分9根小棒,边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要求有序的分,一对一对的记录)

    2、 请学生上前演示自己分的方法,并说清分的结果。

    3、 随着学生的演示与汇报,课件出示9的分解与组成。

    (三)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1、对口令游戏:同桌两个同学进行对口令游戏。

    例如:生1, 5和几可以组成9;生2, 5和4可以组成9。

    2、找朋友游戏:学生每人手中拿一个数字,找出组成8或9的好朋友。

    3、摘星星:

    4、 连一连: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8呢?

    5、快来帮小猴子摘下合起来是9的桃子吧?

    四、应用练习,加强理解:

    1、分一分:喜羊羊与懒羊羊分吃9个草莓,他们能吃同样多的草莓吗?为什么呢?8个草莓可以吗?

    2、原来有8块糖,大头儿子吃了一些,还剩下3块糖,聪明的同学们,请你猜一猜大头儿子吃了几块糖呢?

    五、综合拓展:你会填吗!

    六、布置作业:

    边摆小棒边向爸爸、妈妈说一说8、9的分解与组成。

    七、板书设计:

    8、9的分与合

    《繁星》教案之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繁星》教案之三",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的写法。

    2、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3、根据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写作、口述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主、合作探求课文的内容及其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教师: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b.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

    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制投影片。

    2、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熟读课文第三段。

    (3)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简述课文内容;

    (2)要求学生以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检查学生课前是否阅读了课文。

    2、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3、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文第三段:

    a.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b.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c.理清思路:

    仰望——>欲睡——>沉睡

    (1—4句)(5—8句)(9—10句)

    d.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a.“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b.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

    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可参看课本第21,22课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方式:

    围绕星空这一话题进行写作与口述实践活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督促学生切实完成前一课时作业,了解掌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情况。

    2、为本课时活动取名——“争当星空知识之星”。

    3、制作“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作为奖品。

    三、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5分钟)

    2、学生修改并熟悉自己准备的材料,也可互相修改提意见。(5分钟)

    3、分四人组交流发言。

    4、全班交流(自荐,小组推荐均可)(20分钟)

    5、学生评选出参加班级做交流的最佳人选并说说理由。(人选可控制在2~3人,酌情而定)

    6、当选人授予“星空知识之星”皇冠帽。

    (5、6两项5分钟)

    7、教师搜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并推荐大家阅读。

    四、作业:

    1、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后始知深”,强调的是“心中悟”,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悟”的认识。

    2、读巴金的《星》,思考问题:作者由眼前的星空景色联想到了哪些人生的感悟。

    热门教案: 桥教案之三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门教案: 桥教案之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

    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比较,了解作者结尾布局之妙。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感悟老支书沉着镇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桥》的涵义及文章结尾布局的巧妙。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记得我们学过的《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桥》

    板书课题————桥

    2.首先我们来回顾下上节课的一些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1.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画出来。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比喻)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拟人)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拟人)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洪水? (凶猛 可怕??)

    2.面对汹涌的洪水,面对死亡的威胁,乡亲们是怎样的?

    (惊慌 你拥我挤 疯了跌跌撞撞)

    3.过渡:那他们还有路可走吗? 哪里?什么样的路?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面对唯一可以逃生而又随时可能崩塌的桥,如果乡亲们还是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跑,会有什么后果? 那乡亲们安然过桥了吗? 是谁在中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的,是老支书。

    (三)品悟老汉的言行,体会人物品质

    1、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支笔,静下心来,读7—23自然段,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用“———”划出,反复读读,试着说说自己的体会。

    2、出示句子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对老汉什么的描写?(外貌 神态)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你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

    与人们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试想:如果是你或者我镇定得像一座山就能让村民们停下来吗?那为什么老汉就行?

    (因为全村人都拥戴他)

    要求学生理解拥戴的意思:拥护爱戴

    (镇定的老支书是人们拥戴的人,而人们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心中的靠山,让我们一起读读,也让大家来感受感受山一样的老支书吧。)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认为应该让谁排在前面?(老百姓)

    老支书本身就是个党员,那他也要排到后面去。

    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心系群众)

    (3)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老汉很凶,从“冲”“揪” “吼”体现出来。)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年轻人不守纪律。)

    (好的,那请你们带着老汉那种凶、那种果断的语气来读一读吧。)

    过渡:老汉是那样凶,村民们一个个安全的过了桥,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了,这时候老汉又吼了。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老汉呢,先是凶巴巴地揪出小伙子,此时又推他上桥,这都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什么关系?读了文章结尾,你就会明白了。

    (他们是父子关系,在剩下自己和儿子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

    2.明白这一切我们再看看,老汉从队伍里揪出儿子,此时又推儿子,这不矛盾吗? 他是怎样的人?

    (不矛盾,老汉认为共产党员就应当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他是大公无私,坚持原则的人。)

    过渡:最后,老汉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没了,全村的`人呼喊着,哀嚎着,他们拥戴的老支书走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深受人们喜欢,舍己为人……)

    七、领会“桥”之真谛

    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在这场洪水中,老支书选择让村民走;在群众和党员之间,他选择群众走;在自己和儿子之间选择儿子走。谁,他都想到了,他唯独没想到的就是——自己,这样的老支书能不为全村人拥戴,让人为之敬佩吗?在人们的心中,老汉犹如一座巍然挺立的桥。现在,你们也应该知道为什么课文以“桥”作为题目了吧! 那你们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桥啊?

    (是一座用生命架起来的桥; 是一座生死桥;是一座用爱心架起来的桥;

    是的,那是一座精神桥,在危难关头,一瞬间的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如山,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的读读课题吧-----桥 )

    八、作业布置

    1. 完成学习辅导。

    2. 搜集具有崇高精神的共产党员的名字和事迹。

    九、板书设计:

    洪水

    村民 老汉(老支书)

    (凶猛、可怕) (惊慌……) (冷静、像一座山)

    热门教案: 荷花教案之三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热门教案: 荷花教案之三”。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

    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

    ⑴ 助比较区别。

    ⑵ 借助想象展开。

    ⑶ 借助语言媒介。

    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 课件展示:

    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⑵ 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

    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⑵ 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 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

    “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

    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 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的过程,掌握互化的方法。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分数的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2、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分数

    0.80.251.48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3、揭示课题

    我们知道小数与分数可以互相改写,那么小数和百分数也应该可以改写。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呢?又应该如何改写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指名复述题意

    提问:这道例题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题目中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数据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摘录条件和问题:

    王红:完成指定个数的1.15倍

    李芳:完成指定个数的110%谁完成的个数多?

    指出:题目要求我们比较王红和李芳两人谁完成的个数多,而题目中没告诉他们各自完成的个数,也无法算出各自完成的个数,那该如何比较呢?你能说出理由吗?

    (2)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比较的方法

    师谈话:因为“指定个数×完成的倍数=完成的个数”而两人应该完成的指定个数是相同的,也就是一个因数相同,另外的一个因数哪个大,哪个积就大。所以只要比较1.15与110%的大小。那么1.15与110%这两个数采用了不同的表示形式,一个是小数,一个是百分数,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应该怎么做?你能完成它们大小的比较并解答问题吗?

    (3)自主探索,教师巡视

    安排不同方法的学生各一人板演。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0.3和0.248改写成百分数的过程,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2)共同评议黑板上的题目

    提问:你是怎样把一位小数0.3改写成百分数的?把改写成的根据是什么?

    (3)观察、讨论

    观察刚才的两题,等号左边的小数和等号右边的百分数的分子,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一发现说出把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小结: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

    提问: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你能总结出改写方法吗?

    指名回答。

    小结: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把“试一试”第2题改写

    学生在书上填空,共同订正。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各自做题。

    指名说结果,共同评议。

    提问:你是怎样把小数直接改写成百分数的?怎样把整数改写成百分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做题。

    指名报得数,共同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的?你觉得在做哪道题时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

    3、做练习二十第1题。

    独立完成,共同评议。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小数与百分数为什么能够互相改写?改写的方法是怎样的?

    五、课堂作业

    《半屏山》教案之三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屏山》教案之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听一听、哼一哼歌曲《半屏山》,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以情带声演唱歌曲,用较深的气息支持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歌曲mp3。

    教学方法:

    听赏法、故事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完录像后的思想感情和录像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欣赏小品《一张邮票》片断,内容:一个台湾姑娘为自己在台湾生活50年不能回家见亡母的爷爷寻找风筝邮票的故事)学生回答。

    2、讲述半屏山一山两分的民间传说。

    师:回归祖亲的怀抱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台湾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听歌曲)

    三、教学新课:

    1、节奏学习:

    教师讲解、教授节奏时值,打法。

    2、学习歌曲:

    A、请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B、听录音,熟悉旋律。

    C、学生跟琴视唱旋律,错处老师指导改正,在熟悉乐谱的基础上,跟琴演唱歌词。 D、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风格,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意味深长,感人至深。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同的心愿,我们这节是音乐课,但是请不要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音乐唱歌课,在歌曲中同学们一定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那么我们就在这首带着无数中国人民心声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

    【推荐】 中班教案教案之三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这篇《【推荐】 中班教案教案之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活动目标:

    加深对汽车的认识;能根据汽车的颜色、大小或功能进行分类,并学习按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各种汽车卡片、分类盒;幼儿用书

    活动建议:

    1、请幼儿搜集各种玩具汽车,让幼儿互相交换玩具汽车。请幼儿解介绍自己的车从颜色、名称、功能等方面介绍。

    2、让幼儿根据汽车卡片中汽车的颜色、大小或功能进行分类。说一说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

    3、以游戏形式,让幼儿为汽车玩具进行排序。

    启发幼儿根据汽车玩具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将车停在停车场里。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排序方法。

    4、让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3册第32页,说一说画面上的物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

    5、幼儿串珠子画出来。

    活动名称:香喷喷的轮子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并能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一辆巧克力轮子的车还能做什么。

    2、理解词汇;拌、扛、香喷喷和圆溜溜。

    3、体验团结助人的快乐情绪活动准备故事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第28-29页。

    活动建议:

    1、出示圆圆的巧克力豆,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故事,采用故事中法发,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到''小松鼠停住了",问;小松鼠会把圆圆的巧克力豆当什么?

    3、继续讲故事,讲到"开着在田野上跑",问;小松鼠开的四轮车是什么车?那些车是四个轮子的?

    4、继续讲故事,讲到"小松鼠忙卸下两个车轮",问;小松鼠会怎样帮助小鸡?

    他把圆圆的巧克力豆做成了什么?继续讲故事,讲到"小鸡感激的说"时,问'现在只剩下两个轮子了,可以坐车吗、可以做什么车、

    5、继续讲故事,讲到"老爷爷笑眯眯的说"时,问;只剩一个轮子了,现在还能坐车吗?什么车是一个轮子的呢?

    6、继续讲故事到最后,问;你们猜猜这辆小汽车是谁送的?为什么?教师总结。小松鼠帮助了朋友,朋友为了感谢他,就送他骑车当礼物。

    7、看幼儿用书,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丰富词汇"拌、扛、香喷喷和圆溜溜"。

    8、激发幼儿进行想想表达。请幼儿说说:如果你有一辆巧克力轮子的车你想做什么?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充分进行想想表达。

    9、展示幼儿作品,幼儿间相互交流。

    [教案借鉴] 识字教案之三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借鉴] 识字教案之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要求写;认识金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旅游有关的归类识字课文。板书课题:识字2(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看看有几幅插图,图上画了哪些著名的景点。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观察说话。

    1.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桂林山水。

    2.指名读生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看图理解词义。

    四、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朗读课文。

    二、继续看图说话

    1.图上的两个同学游览了哪些自然景观?

    2.老师介绍这几处景点。

    3.你们觉得这儿的风景美吗?能看图说说美在哪儿吗?指名学生说图。

    三、指导读韵文

    1.范读、自由读、齐读。

    2.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以我喜欢XX为题看图说话

    五、指导书写

    1.按廊的笔顺书空。

    2.教师范写生字

    3.在《习字册》上描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在《习字册》上仿影、临写。

    分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类比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辨证观点的再认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2.疑点及解决办法通过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式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前面所研究的因式分解问题是把整式分解成若干个因式的积的问题,但若有如下问题:某同学分钟做了60个仰卧起坐,每分钟做多少个?可表示为,问,这是不是整式?请一位同学给它试命名,并说一说怎样想到的?(学生有过分数的经验,可猜想到分式)

    【新课】

    1.分式的定义

    (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对于“两个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得到结论:

    用、表示两个整式,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叫做分式的分子,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母中含有字母.

    ②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4)问:何时分式的值为零?[以(2)中学生举出的分式为例进行讨论]

    2.有理式的分类

    请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为有理式分类:

    例1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有意义.

    (2);

    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有意义.

    (3);

    解:∵恒成立,

    ∴取一切实数时,原分式都有意义.

    (4).

    解:由分母得.

    ∴当且时,原分式有意义.

    思考: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该怎样做?

    例2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

    (1);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

    ∴当时,原分式值为零.

    小结:若使分式的值为零,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2);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分式无意义.

    当时,分母.

    ∴当时,原分式值为零.

    (3);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母.

    当时,分母.

    ∴当或时,原分式值都为零.

    (4).

    解:由分子得.

    而当时,,分式无意义.

    ∴没有使原分式的值为零的的值,即原分式值不可能为零.

    (四)总结、扩展

    1.分式与分数的区别.

    2.分式何时有意义?

    3.分式何时值为零?

    (五)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2)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3)当时,分式的值为零

    2.教材p55中1、2、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56中a组3、4;b组(1)、(2)、(3).

    九、板书设计

    课题例1

    1.定义例2

    2.有理式分类

    【分与合教案之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