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精选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模板
  • 精选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12-21

    平均数教案。

    三尺讲台,是老师展现风采的舞台。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教师,编写教案是很有必要的工作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在编写教案时重点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搜索和整理,教师范文大全为大家呈上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问题的需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特点,丰富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2、能运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3、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观察。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现实价值。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在统计的意义上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需求

    1、凭直觉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

    师:咱们在美术课上学会了剪各种各样的窗花,上周有个班举行了剪五角星的比赛,这次比赛很激烈,你们想知道这次比赛的结果吗

    生:(齐)想!

    师:那么这节课老师就想把这次比赛的结果给大家说道说道,让大家帮老师参考参考。到底哪个小组该得冠军?

    生:(齐)好的

    师:剪纸班分成了四个小组,比赛就在这四个小组进行。首先是1小组,1小组有三个人,我呢就随便从这三个人中抽出了一个人。瞧,他一分钟剪了几个?生:5个。(出示ppt第一组)

    (后一次点击)

    师:我用这个人的成绩代表1小组1人1分钟剪纸的一般水平,合不合理?如果你是我,你会同意我这样做吗?

    生:我不同意。万一其他人剪得比他多,那不是不输了。

    师:呵呵,当时老师就让其余2个同学也参加了比赛,有趣的事情是他们的比赛成绩很有意思

    (师出示后两次剪纸成绩:5个,5个)

    师:还真巧,现在你觉得用几表示1组1分钟剪纸的一般水平比较合理了呢?

    生:用5.

    师:为什么这回用5就行了?

    生:因为每个人都是在1分钟剪了5个,用5来表示他1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2、通过两组求平均数方法,强化对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

    (第2组)师:说得有理!也就是说他们三个人剪纸剪得一样多,用5表示他们这1分钟的剪纸水平很合理。看着大家的剪纸水平产不多,在第二组我就随便点了一个参加比赛。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个)

    师:如果你是第二组的,你有什么话想跟老师说吗?

    生:凭什么让他剪,我也想剪,我剪得可能会比他多。

    师:为什么?

    生:这也太少了,肯定还要2个人会比他剪得多。

    师:那老师应该同意那2个人参加比赛了吗?既然1组都有3个人参加了,2组也应该有3个人参加。那看看,另外2个人的剪纸情况

    (出示后两次成绩:5个,4个)

    这下你觉得用几表示2组的成绩比较合理呢?

    (出示ppt第二组)

    (第二次点击出示后两次成绩:5个,4个)

    生:(齐)不同的答案有2345生:4

    师:用4来表示你们的成绩,你们服气吗?

    生:不服气,应该用5

    师:在上节课,他们就是这样争论起来的。我就不明白了刚才用5表示一组的成绩大家都没有争论,表示2组成绩的时候怎么就有争论了呢?怎么回事

    生:一组的成绩都是一样的,二组的成绩有的多有的少。

    生:我觉得可以用5来表示,因为用最多的来表示。

    生:我不同意用5来表示二组的成绩。另外两个人分别剪了4个和3个,怎么能用5来表示呢?

    师:也就是说,如果也用5来表示,对一组来说

    生:(齐)不公平!

    生:可以用4来表示,因为3、4、5三个数,4正好在中间,最能代表他的成绩。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二组的成绩,看二组的成绩看起来一样多,这样我们就没有争论了。

    生:那么,把5里面多的1个送给3,这样不就都是4个了吗?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那么,这个同学说,把多的拿走一个补给少的,这样就一样多了。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二组每分钟看起来剪了几个?

    生:(齐)4个。

    师:能代表二组1分钟剪纸的一般水平吗?

    生:(齐)能!

    师:刚才有个人说4不合理,现在4怎么又合理了呢?刚才二组的不服气,现在二组的又服气了,说一说为什么二组又服气了呢?

    生:这次他们一样多了

    师:那么现在这个4(平均数4)和那个4(单个数4)(手指),他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生:这个4表示一个人剪了4个,上面那个4表示移多补少,每个人剪了4个

    师:表示一个组的整体水平,用一个人剪的4个来表示是不合理的。他剪得快,他剪得慢,快的补贴慢的,三个人匀一匀,看起来每个人都是几个呢?这样就比较合理了。

    现在我们用4表示二组的成绩,看,一组和二组比谁赢?

    生:1组

    (第三组)

    3、引入计算结果是小数的平均数,再次加深对平均意义和特征的理解

    师:现在第三组出场,来看第三组的成绩。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来表示第三组1分钟剪纸的整体水平?比较合理,没有争议。

    (出示ppt第三组)

    生:我觉得可以用4来代表二组1分钟的剪纸水平。第二个人7个,可以移1个给第一人,再移2个给第三个人,这样每一次看起来好像剪了4个。所以用4来代表比较合适。

    (结合学生交流,师再次呈现移多补少过程,)

    师:奇怪了,他们三个人没有一个人剪了4个,怎么用4来表示第三组的整体水平。这个4是谁剪的?

    生:谁都没有剪,是移多补少来的。

    师:那个这个4是不是谁剪了4个,是他们三个人剪得平均水平。这么参差不平的,那我们还可以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先把第三组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所以,我们也觉得用4来表示第三组1分钟剪纸的水平比较合适。

    [师板书:3+7+2=12(个),123=4(个)]

    师:像这样先把每次剪纸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生:能!都是4个。

    师:能不能代表第三组1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生:能!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图1),我们就说4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示图3),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这里,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师:看来,用平均数表示这个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理。(师板书:一般水平)第一组的一般水平是5,第二组的一般水平是4,第三组的一般水平是4,那么,到底哪个赢就看第4组的一般水平?

    4、借助具体问题体会平均数的特征

    1、平均数大小与这组数据个数无关与每一个数据的具体大小密切相关

    (第四组)师:第四组参加比赛有个小问题,他们是4个人。老师想让这4个人都参加比较,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不同意!他们都是3个人参加,四组4个人参加,我觉得不合理。

    师:如果你是第4组你们想把谁刷下去,不要他比赛了。

    生:我们想吧剪得最少的人刷下去

    师: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参加比赛的权利,我就让4个人呢全上。觉得我偏心的人举下手。这么多人觉得我偏心啊?真正我偏不偏心,看下比赛的结果来说,现在我们来看。

    (ppt)第一个人5第二个人7第三个人6

    (出示ppt第四组)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让第4个人出来比赛了

    生:我觉得可以让第4个人上场,万一第4个人剪得很差呢?

    师:看,跟刚才的意见正好相反了,刚才说我偏心的人,现在还觉得我偏心吗?其实啊大家有没有体会,要算平均数的大小跟参加的人数有没有关系?(没有)是不是3个人参加一定输,4个人参加一定输呢?(不一定)那跟什么有关系?(跟每一个人的数字有关系)现在你想知道什么?

    生:知道第4个人剪了多少个?

    2、平均数介于这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师:第4个带着大家的期望隆重2出场了(出示ppt1个数)

    生:(全班惊讶)我感觉第4组会输。

    师:你先不算,你先估计下第四组的平均数是多少?

    生:我觉得是23456

    师:有没有可能是1,它最少的就是1其他随便给个什么数都比1大。有没有可能是7(没有可能)如果移多补少是话,有没有给7补了(没有)

    师: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生:小一些。

    生:还要比最小的数大一些。

    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是不是这样呢?赶紧想办法算算看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5+7+6+1=19(个),164=4.5(个)]

    师:和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怎么样?

    生:的确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现在看来,在哪儿第4组没有战胜第1组,他们输在哪儿了?

    生:最后一个太少了。

    生:如果最后一次多几个,或许第4组就会赢了。

    3、一组数据中任意一个数发生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师:试想一下:如果第4组最后一个人如果剪得稍微多一点,哪怕是2呢?张赛结果又会如何呢?同学们可以算一算(生估计或计算,随后交流结果)

    生:如果最后一次剪了2个,那么只要把第二次多投的1个移给第一次,很容易看出,平均能剪5个。

    师:你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出结论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列式计算的。5+7+6+2=20(个),204=5(个)。

    师:你们看一个数稍微有点变化,整体的平均数都会发生变化。

    二、深化理解

    师:现在,老师换下第4个人,我剪了10个。请问现在第4组的平均数增加了几个?

    生:8个

    生:10-2=884=2(个)

    师:强化增加了2个不是8个,因为增加的8除以4个人,4份等于平均数增加了2个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师出示第四组三图并排呈现)(生独立思考后,先组内交流想法,再全班交流)

    生:我发现,每一幅图中,前三次成绩不变,而最后一次成绩各不相同。

    师:最后的平均数

    生:也不同。

    师: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

    生:一个数。

    师:瞧,前三个数始终不变,但最后一个数从1变到2再变到10,平均数生: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师: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生:有)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就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大家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平均数总是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生:很简单。多的要移一些补给少的,最后的平均数当然要比最大的小,比最小的大了。

    师:其实,这是平均数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大概地估计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生:我还发现,总数增加的数要除以4才是增加的平均数。

    师:那么,要是这里的每一个数都增加4,平均数又会增加多少呢?还会是1吗?

    生:不会,应该增加4.

    4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与算术平均数之差(离均差)的总数为0

    师:真是这样吗?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展开研究。或许你们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不过,关于平均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隐藏在这几幅图当中。想不想了解?

    生:想!

    师:以(图345)(图372)(图5762)为例。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些数超过了平均数,而有些数还不到平均数?(生点头示意)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与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生:超过的部分和不到的部分一样多,都是3个。

    师:会不会只是一种巧合呢?让我们赶紧再来看看另两幅图(指图7、图8)吧?

    生:(观察片刻)也是这样的。

    师:这儿还有几幅图,(出示图1和图3)情况怎么样呢?

    生:超过的部分和不到的部分还是同样多。

    师:奇怪,为什么每一幅图中,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都一样多呢?

    生:如果不一样多,超过的部分移下来后,就不可能把不到的部分正好填满。这样就得不到平均数了。

    师:像这样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一样多,这是平均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把握了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巧妙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练习

    1、书上69页,男生女生示意图

    2、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平均数呢

    生:一分钟我可以些多少个字

    生:运动会中的平均成绩3

    3、师: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低头一看,发现了什么?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

    师: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150厘米。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师:说得真好!那池塘边平均水深是什么意思?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

    (师出示池塘水底的剖面图、)请学。生指一指平均水深,处于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

    生:原来是这样,真的有危险!

    师: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当然,如果不了解平均数,闹起笑话来,那也很麻烦。

    师:说得真好!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下课!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解题方法,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求平均数。

    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对应的关系,运用所掌握的方法灵活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针对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新颖、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讨论探究,观察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时有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规律,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多媒体教学

    运用微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发现、意识到问题存在,可激活学生思维,促使问题意识的产生,又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寻求多种计算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直观形象,再结合语言表述,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内化。

    四、教学过程

    1.复习较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出示复习题。

    求平均数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平均数

    把复习题稍微改动一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

    2.学习例题①

    (1)指名读题。

    (2)启发提问。

    ①例题①的已知和问题与复习题的有什么不同

    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③怎样求全班共投中多少个

    怎样求全班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平均数,

    (3)列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

    3.学习例题②

    (1)指名读题。

    (2)启发提问。

    ①例题②与刚学过的例题①有什么异同

    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③怎样求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人

    怎样求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平均数

    (3)列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

    (教师应告诉学生,求得的平均数有时不能恰好除尽,这时只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就可以了。这道题中已知数只有一位小数,因此得数取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4)例题①与例题②有什么不同,解答时应注意什么

    (再次强调例题①与例题②的区别,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死套公式。)

    4.完成书后做一做

    五、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1)平均数=()()

    (2)()()=总数量

    (3)总份数=()()

    2.选择题。

    (1)五年级两个班为希望工程捐款,一班42人共捐168元,二班45人共捐210元,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正确列式为()

    A.(168+210)2B.(168+210)(42+45)

    (2)一个工厂前3天烧煤4.8吨:后4天烧煤7.8吨,这个工厂一星期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吨()

    A.(7.8+4.8)(43)B.(4.8+7.8)(4+3)

    ●综合练习

    1.劳动实践。

    (1)同学们在校办工厂里糊纸盒。第一小组10人,平均每人糊7个;第二小组8人,平均每人糊6个;第三小组5人,平均每人糊4个。三个小组平均每人糊多少个

    (2)春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领来白杨树苗140棵,梧桐树苗60棵,桑树苗25棵,共分给5个班种,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2.下表是四年一班各组同学寒假阅读课外读物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看多少本课外读物(得数保留整数)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些问题,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猴子最喜欢吃桃了,一天,猴妈妈摘了一些又大又红的桃子,分给它的3个孩子,老大2个,老二3个,老三4个。(贴图片)同学们,你对猴妈妈的分法有什么看法呢

    生:不公平,老大少了,老三多了。

    师:那怎样就公平呢生把这些桃合起来再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人3个。

    生:老大少了,老三多了,把老三的桃拿一个给老大。

    师: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移动过程板书:

    师:大家看,现在就(公平了),平均每个孩子(3个桃)。这个3,在数学上就叫2,3、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平均数,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探索研究平均数。

    评析:从故事情境中引入学习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规律,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悟到平均数的意义。这样的导入,不仅激活了学生想学平均数的欲望,焕发了学习情智,而且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师:三年级第一小组的4个男生和5个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把套中的个数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屏幕显示例题图)看一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都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了不起!既然是比赛,老师就想问: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猜猜看。

    生:女生。

    师:都说是女生,可是猜想毕竟是猜想,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验证,请你们开动脑筋,有了想法后相互交流。(交流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意见l算出女生共套中多少个和男生一共套中多少个,进行比较。

    意见2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然后再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引发了争论)

    师:在刚才的争论中,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样多,算总数不好比,也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才能一比胜负。

    评析:以学生喜欢的有着活动经验的比赛情境作为背景,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争论、辩论,最终得出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平均数的作用,体验了自主学习过程的快乐。

    师: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生:把张明的9个移1个给李小钢,1+6=7,张明还有8个,再移1个给程晓杰,1+6=7,最后大家都是7个。

    师:想到这种方法或在他的启发下明白了这种方法的请举手。(都举起了手)都很了不起|这是一种好方法,老师把它写下来:

    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平均每个人都一样多。谁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让我们记住这种方法

    生:移多补少。

    师:多形象啊!还有不样的方法吗

    生;6+9+7+6=28(个),28+4=7(个)。

    师:这种方法是先求出什么,再怎样的

    生:先求出总数,再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先求和再平均分。(齐读)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圈,反映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水平。那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请你们独立解决。

    生:1+4+7+5+4=30(个),30+5=6(个)。

    师:刚才男生中用总数除以4,到了女生中,怎么就除以57呢

    生:因为女生是5个人。

    师;一语中的,解释得真好1因为女生是5个人套中的个数相加,所以要除以5。都是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呢

    生:不好移。

    师:是啊|刚才我发现有几位同学开始想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是移来移去不好移,后来又选择了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确实,数学的思考要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这个6表示每个女生真的都套中6个吗

    (生摇头)

    师:都摇头,认为不是,那你怎么理解这个6的意思呢

    生:6是平均数。

    师:6确实不表示每个女生真的都套中6个圈,是1、4、7、5、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反映了女生套中的平均水平。通过算平均成绩,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吧|

    生:男生。

    师:什么理由

    生:因为76。

    师:同学们,回想这道题,由于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等,算总数不好比,也不公平,后来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啊

    生:平均数。

    师:现在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

    生:平均数真公平。

    生:人数不等时,可以用平均数比较。

    生:平均数的作用很大。

    评析:启发学生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鼓励多渠道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抓住本质去思考问题,也有利于理解记忆。通过疑问、解释的过程,既让学生学会灵活选择方法求平均数,又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学得朴实有效。

    师:是啊,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些平均数的信息,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师:三年级女生平均身高130厘米,男生平均身高12厘米。(追问三年级所有女生身高都是130厘米,所有男生身高都是132厘米吗)

    生:不是。

    师:那你怎么理解

    生:这是平均数,实际上可能有一个女生身高是128厘米呢!

    生:还有可能有一个男生身高135厘米呢!

    师:理解得真透彻!再请看(多媒体出示画面),我们通过调查、统计、测算,发现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3千克,而我们这儿的小明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85千克。同学们,两者相比,相差多大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

    生:小明家太浪费水了。

    生:我发现两地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相差很大,有的地方严重缺水。

    生:我们要节约用水。

    师:说得真好|希望你们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其实,我们国家正在搞南7北调的工程,南边水资源丰富,北边严重缺水,南水北调,目的是让更多地方的人都能喝上用上好的水。

    师: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说说你在哪儿遇到过或用过平均数

    生:我家平均每月用水8吨。

    生:我们班期中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是93.5分,数学平均成绩是93分。

    师:只要你们留心观察生活,发现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评析:通过举例,让学生在实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向学生有机渗透节约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以后学好数学,关注生活。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93页第1题和94页第2题)

    2.判断。投篮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

    红队5人,每人投中的个数分别为1、12、15、18、20,平均每人投中1个。()

    蓝队4人,每人投中的个数分别为:1、15、20、22,平均每人投中22个。()

    (判断并说理后,请学生估计平均数的值,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平均数比一组数中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而旦最接近中间大小的那个数。)

    师: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请带着你的智慧走进生活。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求平均数是新教材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公共媒体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做出必要推断上。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因此我在教学时选材尽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在课堂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下,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

    (1)引出移多补少、(2)(7+4+1)3

    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板书:总数不变

    一样多不一样多

    3、小结,并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板书课题)

    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

    生:会。(生自己完成)

    反馈(7+4+1+8)4=5

    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应用数学

    《一》、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

    1、国家旅游局关于20xx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

    (2)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开北京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

    3、三年级1班平均身高为136厘米。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第47题,练习八的第5、6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

    答方法;掌握数据整理及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应用题。

    1.教师在黑板上并列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4题和第5题。

    请两位学生读题后,分别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全班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集体订正后,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第4题和第5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为什么这两题都可以用简便算法计算

    2.教师先出示题目:同学们抬水浇树。三年级浇45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浇lo棵,五年级浇的棵数等于四年级的2倍。五年级浇树多少棵?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接着,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6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并且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这一题与上面一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上面一

    题是两步应用题,下面一题是三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这一册所学习的三步应用题都是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把两步应用题改编成三步应用题主要有2种方法:增加条件、改变条件的叙述方式、改变问题。第6题是从上面的两步题改变问题而变来的。现在,大家试一试用另外两种方法把上面的两步题改编成三步题。

    鼓励学生改编题,集体订正所改编的题。

    3.做练习八的第5、6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做完集体订正。

    二、整理和复习数据整理及求平均数

    教师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33页,默读第7题,理解题意。(教师也可用小黑板出示这一题。)然后看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的一个格代表多少千克

    哪个年级采的最多?

    五年级比三年级多采多少千克?

    然后,让学生自己做第(3)、(4)小题。做完以后,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这一题里,求平均数的算式是什么

    接着,让学生自己想根统计图中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填写之前,教师提问:

    下面的统计表是统计什么的每个格里要填什么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八的第7*题。这道题先算出每种车的数量,然后才能填表,制成条形统计图。这是一道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资料收集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谈话: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板书关系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13、8、13、13、8、8、14、8、11、5、14、14、8、8、13、8、5、2114、13、5、8、5、8、14、8、13、8、13、8、8、14、8、8、14、14、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9分钟)

    学校要给五年级四个班数学竞赛颁奖,奖给谁?比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如果要给教这两个班的两位教师颁奖呢?颁给那位教师?

    预设

    生1:颁给平均分最多的那个班。

    生2:不公平,要算一算两个班的平均分,再比较。

    问:哪个更科学公平呢?

    2.学生应用计算器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数再比较。

    四、回顾总结(5分钟)

    在统计中应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说明问题是很重要的手段,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中的平均数和以往的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布置

    【精选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