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实用教案:金色的鱼钩教学思考
  • 实用教案:金色的鱼钩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2-12-16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要知道一份好的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要有轻重层次。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实用教案:金色的鱼钩教学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教学本课,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毛泽东写的《长征》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2、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教案参考」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色的鱼钩》在冀教版第九册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

    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当读到“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谁来试读一下?”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由此,我觉得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多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1、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感受最深的片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学生能自由地默读,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金色的鱼钩教案十一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只有写好课堂教案课件,能让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推荐你看看以下的金色的鱼钩教案十一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⑴默读课文:

    ①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检测预习

    大家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好多同学也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出示字词)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颧骨青稞支吾两鬓斑白粗糙收敛抽噎喜出望外瞻仰疙瘩搀扶夜色弥漫脆弱衰弱奄奄一息作料禁不住和着青稞面拧成疙瘩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你能理解词语的意思吗?(出示句子)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小结: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内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较长,我们采取什么方法读课文比较好呢?(快速默读的方法)大家读过课文后,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呢?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内容。(板书:老班长)

    首先回忆一下课文,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

    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这篇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而这篇课文吸引我们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同学们想想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板书: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那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呢?(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心理)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

    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

    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三“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表现人物品质。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

    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神情的词句?

    (笑-收敛—一丝笑意)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四、升华练笔

    写故事梗概:注意做到重点突出,删减适当。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5 金色的鱼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

    课文简说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略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

    2.相关录音带、挂图以及红军过草地的vcd片断。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自读文本,理清脉络

    三、多向交流,理解体会

    四、重点分析,领悟主旨

    五、延伸文本,拓展阅读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切入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2.揭示课题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3.简介背景 教师边播放《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vcd片断,边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 然后出示指导员说的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让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并试着回答在草地上,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师:课文所讲述的是个怎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

    【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播放《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视频并简介历史背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填补课文空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自读文本,理清脉络

    根据“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自读自悟,教师巡回辅导,组织学生做好三读: 一读略知大意。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 三读体会情感。把感受最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准备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重在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悟文,通过三读的要求,加强学生自读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向交流,理解体会

    1.分组讨论

    (1)讨论交流生字词意思的理解、识字的方法、难字的注意事项等,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互帮互学;

    (2)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难点问题——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如何理解的。

    2.全班交流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颧、鬓、稞、搪、熬、唉、敛、疙、瘩、奄、噎、锈)。

    (2)让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师:文中最受感动的是哪些句子?请富有感情地把它读出来,并说说自己最受感动的原因。(教师在此环节要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如范读、用录音、让其他同学朗读示范等。在范读时,教师要声情并茂,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以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设计理念】

    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来组织集体交流,检查自读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进行重难点引导,这样充分地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四、研读语句,领悟主旨

    1.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分析部分词句,引导他们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例如在分析“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一句时,重点突出老班长的几个动词,“捧”、“嚼”、“皱”、“硬咽”等词。指导学生找出并从这些词中能看出老班长的什么品质。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形或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形把他扮演出来。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说说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句话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重点字词的研读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教会学生从字词的分析中学会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让之进一步感受文本感人的场面,领悟人物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读透课文的目的。

    五、延伸文本,拓展阅读

    师总结:虽然,老班长走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金色的鱼钩,留下了那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希望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能时常怀着一份感恩的心,要知道,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是无数战士们用血泪铸造而成的。虽然,这一课我们结束了,但请同学们都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别人听。

    布置作业

    1.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朗读或背诵;

    2.课后收集并交流有关红军过草地的资料(图片、文章或vcd等)并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

    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

    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本节课所讲资料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课前要让学生充分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进取性。

    2、简介长征,看一段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

    3、师:看到雪山草地,你的记忆里,跳动着哪些感人的故事或使你至今难以忘怀的人?(生谈长征故事)

    4、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日我们要认识一位长征中的特殊英雄,请认真看教师写课题(书题、生齐读)

    1、师:课前大家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此刻教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景。(出示课件,认读生字词,并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这篇课文比较长,谁来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师:指导员教给老班长什么任务?(出示,一路上……)老班长带领大家走出草地的日子里,遇到什么困难呢?(生谈、师小结)

    4、找重点资料“三天”:这篇课文教师也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深受感动,那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在老班长带领下大家走出草地的那么多日子里,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天?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几天?(标出所在的自然段)。

    5、师小结:小梁发现了老班长不喝鱼汤秘密的这一天,秘密泄露后命令大家喝鱼汤的这一天,最终的老班长英勇牺牲的这一天,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5、师:下头就让我们走进这最让我们感动的三天,请大家好好地读一读,然后抓住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体会(出示学习提示)

    (2)重点交流以下句段:

    师:请大家精心读读这段话,看哪些词语打动了你?创设情景感受老班长钓鱼,找野草之难,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就是这样的艰难,第二天,老班长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菜汤给我们吃,可是老班长却在吃什么呢?

    出示: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失声喊起来:“老班长,您怎样……”

    师:老班长的哪些动作打动了你的心弦?(“嚼”和“皱着眉头”“硬咽”)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谈谈自我的体会,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你觉得在老班长的心中,三个小战士像老班长的?(兄弟,亲人)是呀,人迹罕至的无边草原是无情的,老班长就像兄长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小战士。

    师:在带领战士们走出草地的日日夜夜,老班长始终用自我实际行动践行着——(出示:一路上……出草地)齐读。

    (1)师:刚才大家抓住老班长的动作感悟得很深,那么,在发现秘密后的第二天,你发现老班长的神态有了什么异样?此刻请你们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的第20-22段,边读边画出描述老班长神态变化的句子。(交流板书)。

    (2)师:发现秘密的第二天,看到战士们不忍心喝鱼汤,他的神态、情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一齐来透过老班长的神态走进老班长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想象老班长的内心世界)

    老班长感到欣慰,同学们想象得很好,读懂了老班长的内心世界,老班长时刻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履行着职责——(出示:一路上……出草地)齐读。

    (1)师:(出示老班长图)这就是为了照顾三个小战士,日夜操劳的老班长,由于长期忍饥挨饿,最终令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2)师:(出示三段文字),请大家沉下心来读读这几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人物的心境,过一会儿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感爱读给大家听。(自由练读后,学生读出情感,教师适时引导 提升)

    (3)师: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任凭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最崇高的方式践行了自我的职责——“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出示)

    师:让我们再看一眼老班长,再听一听他的声音吧,我请三位同学来分主角朗读这几句话。(分配主角,音乐起)。

    1、师:同学们,聆听着作者满含深情的叙述,我们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景里,作者透过老班长的神态、动作、语言描述,把一座精神的丰碑高高树立在我们心中,在你的心中,老班长是个怎样的红军战士?(板书)

    2、师:老班长用自我的舍己为人,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自我却永远留在了那片茫茫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仅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鱼钩,让我们一齐朗读课文最终一段——(出示句子)齐读:“在这个长满  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

    3、师:看得出来,有一份深深的感受在你们的心中涌动,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最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生读,谈感受)。

    1、师:这金色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描述,刻画了人物品质,课后,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仔细观察身边熟悉的人物,抓住人物的细节描述,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 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7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三、联系课文资料,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性格()。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不住的。

    (3)他表情(),()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侦察班要()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1)课文写了一件()事,赞扬了老红军()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通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哪一组说一说?(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感人。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生:18段。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20至23段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③、24至33段

    生:28段。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病号。(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倔强的小红军》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课件:《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9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下面是为大家的金色的鱼钩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3.体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5.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重难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读书,边读边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学习时

    教师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出示课题的课件:金色的鱼钩。

    二、自读自悟,理清线索

    (一)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每一个部分的小标题。(三)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初读结果。

    (四)出示课件:汇报小组意见。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了解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小组内交流使自己感动的句子、段落,说说理由。

    同学们都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品读重点句,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1.老班长的外貌描写。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出示课件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担忧和焦虑。)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老班长神情描写。

    找出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词语。出示课件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四)出示课件。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

    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

    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二、研读片段,谈感受,练朗读

    (一)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三)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

    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四)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出示课件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肯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3.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五)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3.指导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课件)

    (一)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二)深情朗读中心句。出示红军胜利走出草地的课件

    (三)出示课件:学生宣誓,情感投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一)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出示课件

    (二)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实践活动: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资料,明白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最终党、最终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到达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本事。)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到达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资料

    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资料。

    (让学生按照自我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我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资料:

    (注意时光、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我理解,用自我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我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资料: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本事,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我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1、交流自我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我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终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资料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述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⑴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⑵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助力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⑶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终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⑴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⑵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⑶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一样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资料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主角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⑴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⑵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饥饿喝上难过不吃咽下走出

    威胁鱼汤激动鱼汤鱼汤草地

    老班长:合不喜出语重皱起皱纹壮烈

    拢眼望外心长眉头舒展牺牲

    最终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1

    课题:《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 眉头拧成了疙瘩

    2/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救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要求:预习上面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8篇


    期待这份"金色的鱼钩的教案"能够让您更深入了解相关事项。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框架。希望以下建议能够对你的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篇1)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篇2)

    课题:《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 眉头拧成了疙瘩

    2/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救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要求:预习上面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篇3)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mí)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liǎn)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chè)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

    (三)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分段?

    1、给课文分段。

    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共分为四段:第1段:(从开头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这个称呼的由来。第2段:(从“三个病号走不快”到“沉重极了”),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第3段:(从“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指四名学生读课文。

    (六)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篇5)


    导语:钓鱼作为一项古老且有趣的活动,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追捧。而在这项活动中,鱼钩则是至关重要的工具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份名为《金色的鱼钩教案》的详细指导,帮助您掌握钓鱼技巧,顺利捕获属于自己的金色猎物。


    一、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掌握基本的钓鱼技巧,理解鱼钩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次钓鱼活动。


    二、教学步骤:


    1. 介绍鱼钩的种类和用途: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不同种类和尺寸的鱼钩,包括单钩、三角钩、钓竿上的可变鱼钩等。解释每种鱼钩的用途和特点,引导学生们了解不同鱼钩对不同鱼类的适用性。


    2. 学习鱼钩的正确使用方法:


    老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鱼钩,包括如何绑钩和解钩。同时强调关键步骤,如调整鱼钩的位置和角度,确保鱼钩能够成功进入鱼嘴并牢固挂住。


    3. 学习鱼钩的投掷技巧: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如何投掷鱼钩,并解释投掷时适应不同水域和鱼类的技巧。如何控制力度和角度,使鱼钩稳稳地掉入水中,成为捕捉鱼类的有效工具。


    4. 钓鱼实践:


    在一个适合钓鱼的湖泊或河流中,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有一个钓鱼场地和一名指导员。学生们根据之前学到的知识,利用自己的鱼竿和鱼钩进行实地钓鱼。指导员在旁给予必要的协助和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 分享和讨论:


    钓鱼结束后,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收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钓鱼结果以及使用的鱼钩种类和技巧。全班共同讨论每种鱼钩的优劣,并总结出钓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6. 反思和


    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们回顾整个钓鱼活动,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们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今后的钓鱼活动做好准备。


    三、评价方法:


    通过学生的表现,老师将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绑钩和投钩操作,学生是否能够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鱼钩技巧,以及学生们在活动中展现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态度。


    钓鱼作为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能够让人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享受独特的体验。而学习钓鱼的基本技巧,掌握鱼钩的使用方法,更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将能够顺利地捕获自己的金色猎物,并在未来的钓鱼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乐趣。愿大家都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色钓手”!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篇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3。体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5。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经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重难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读书,边读边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本事。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述,学习时教师经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经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出示课件: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一)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每一个部分的小标题。

    (三)小组内汇报自我的初读结果。

    (一)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我的感受和心境的变化,能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了解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小组内交流使自我感动的句子、段落,说说理由。

    同学们都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我的崇高品质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述老班长的句子,品读重点句,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1。老班长的外貌描述。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出示课件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担忧和焦虑。)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老班长神情描述。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能够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必须充满忧虑。)

    (四)出示课件。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我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所以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仅有战友、唯独没有自我的高尚品质。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向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我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一)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境,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老班长十分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三)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明白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样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我克服困难出来了”?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资料,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肯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比较,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3。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样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五)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资料,注意自我内心的感受。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把生的期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我,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我的职责,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终一分光和热。)

    3。指导分主角朗读。(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终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我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我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仅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课件)

    (一)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一)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我的高贵品质。此刻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出示课件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篇7)

    【教材理解】

    本单元的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教材选编了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情简介】

    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再见了,亲人》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难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1、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2、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从老板长的外貌特征你明白什么?

    3、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行动: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3、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1、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2、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3、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1)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3、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篇8)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2/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一)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63891.html

    【实用教案:金色的鱼钩教学思考】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5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