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二
  • 「教案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二

    发表时间:2022-12-1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你也许需要"「教案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二"这样的内容,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

    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 射线 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实验验证 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教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教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

    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教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实验、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止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 实践应用

    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

    师:如果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总结即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及时地认识自己,找到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jk251.cOm扩展阅读

    实用范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可能性、方向与位臵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用酸律”。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臵”。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臵,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臵。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因此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 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

    A、2320 B、20320 C、20xx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

    这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示范课,得到了一致地好评,关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2. 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3. 为什么这节课改示范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

    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 射线 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实验验证 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教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教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

    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教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实验、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止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 实践应用

    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

    师:如果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总结即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及时地认识自己,找到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寻找规律的兴趣。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体会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出示题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要求学生以又快又准的速度进行计算。

    分组回答计算出来的答案,待全班核对答案后,进行探讨发现。

    2、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用规律快速说出答案: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请学生自己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例如:1111111111= 111111111111= 等等。

    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出示题目:142857分别乘1、2、3、4、5你发现了什么?

    首先要求学生自主算出得数,再进行四人分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发现的规律是: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由1、2、4、5、7、8这几个数字组成的。而且,计算得出的得数都是依次向右类推过去的。

    4、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乘6、7的得数。

    1428576= 1428577=

    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1428577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所以要求学生注意这一个规律只对部分的算式成立。

    完成该算式和规律后,第二关闯关成功。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示题目:99= 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自主动笔计算,并针对上面两条题目总结出来规律。

    2、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学生掌握了也代表第三关闯关成功。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示题目: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如选1、3、7、8四个数字,最大的数是8731,最小的数是1378。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举书本上的例子向学生说明,应该怎么样算,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选四个任何的数算一下,通过学生的具体计算计算和得出结果。)

    2、小组内计算,并找规律:在计算过程中有一个数都是存在的,无论所选的四个数字是什么,那个数字就是6741。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用发现的规律。

    四步完成后,向学生表明连闯四关成功。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教案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一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一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定位: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3、72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2、0.48是( )个0.01,0. 62是( )个0.01

    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部分。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新知引入

    (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

    4、揭题。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

    三、展开探究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

    项目:男子跳远

    姓名:小红小明小强

    成绩:2.84米3.05米2.□8米

    名次

    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

    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

    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

    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2、9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

    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

    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

    B、从计数单位比。2.98里面有298个0.01,2.84里面有284个0.01,298比284大

    C、把米转化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

    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98=298/100,2.84=284/100……

    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8。要比较2.88和2.84的大小,怎样比就能很快地比出来?

    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

    (二)回顾,验证。

    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

    (有目的性地选择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

    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 □□。□□□

    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

    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

    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

    根据回答依次翻开10.58 10.57□

    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

    如果更改数字为10.58 10.58□结果可能会怎样?方框里是0呢?

    如果两个数字是10.58 10.587不添加新的数字怎样能使第一个数大?(可以该变数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小数点的位置)

    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方法)

    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四、应用

    1、在○里填上“>”、“

    3元○2、6元6、35米○ 6、53米4、723 ○4、79 0.458 ○ 0.54

    2、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09、0.12、0.28、0.3、0.4、0.04

    (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越大。)

    3、判断

    (1)10.8 >1、08( )

    (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

    (3)514、5米>5、451千米( )

    (4)7、15

    五、拓展,深化。

    用数字卡片2、 3、 4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

    教案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月度范文精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练习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一、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举例:设计学校买书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出示:“一套故事书45元,一套科技书35元,各买3套书。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45+35)×3=80×3=240(元)、45×3+35×3=135+105=240(元)。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本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可通过练习发现孩子们掌握得并不如意,在下节课我将继续加强练习。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季度范文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教案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反思模板网页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反思模板网页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和各种角的标准,对于角的画法的探究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兴趣。本节课在探究新知时,我\采取让学生以尝试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猜一猜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再小组合作用三角板拼一拼,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归纳出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特殊度数的角。

    在初步掌握画角的方法之后,我要求同桌展示画角,边画边讲,边听边纠正评价,力争让所有同学都能熟练的画角。

    最后,请一名代表,演示画角,并说一说画角的方法。学生得出两种方法:①用直角三角尺60掳的角来画;②用量角器画。在学生讲解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得出总结了画角的方法:一画射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标出角度,再检验。强调在检验中先看是锐角还是钝角,再量角度。

    【「教案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之二】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