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课件范本: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范文大全
  • 课件范本: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范文大全

    发表时间:2022-12-01

    六年级音乐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本: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范文大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升天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高潮所在。

    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2)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

    【教学目标】

    1、对前两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

    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

    3、在齐唱《说演弹唱》的歌声中结束。

    Jk251.coM编辑推荐

    「课件模板」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作为教师授课前的基本任务就是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你对于写教案有哪些技巧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

    活动内容

    应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配制一定浓度盐水的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

    天平、水、盐、容器若干个,搅拌棒、计算器;组织学习小组。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并且学了会求百分率,今天就应用所学的知识研究有关盐水浓度的问题。请同学们用天平称出10克盐和90克水。

    学生按学习小组去称。

    师:请同学们把称出的盐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使盐全部溶解。

    学生动手搅拌。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想一想,现在你能求什么问题?

    生:可以求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计算呢?

    生:10+(10+90)=10%。

    师:盐占盐水的10%还可以说成含盐10%,那么现在配制的盐水就是含盐10%的100克的盐水(板书)。如果要求配制含盐20%的400克盐水应该怎么配制呢?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生:首先要求出需要多少克盐和多少克水。

    师:怎么求呢?

    生:盐的重量是40020%=80克,水的重量是400-80=320克。

    师:请同学们配制出400克含盐20%的盐水。

    学生动手进行配制。

    师:你们能配制出300克含盐15%的盐水吗?

    说明:盐是生活中家家都有的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根据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现实问题建立了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进一步了解大海的壮美和海产品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和初步运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大海啊,故乡》的音乐。

    2、学生搜集描写大海的词语、句子、诗、画、歌等和海产品的资料。

    3、抽签用的材料。

    4、拍摄学生在大海边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学习《烟台的海》一文,我们感受到海的凝重、轻盈、浪漫和高远,以及海上的忙碌。那情景是多么壮美,我们爱这样的海,更爱她那宽大的胸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我爱你,大海!

    二、走近大海

    1、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了有关大海的资料,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搜集资料的过程。

    2、各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资料,可以是图画;可以说说海产品;可以写诗、念诗;可以读优美句子等等,不拘形式、内容,只要与大海有关即可。

    3、小结:从刚才的展示可以看出,同学们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电脑网络、图书、图片、电视等等。由于你们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资料展示丰富多彩,使我们更加走近了大海。

    三、畅游大海

    1、播放大海的画面,我们来到宁静的大海边。你们想干什么?(学生任意回答)哦,你们想痛痛快快玩一玩。没问题,但必须过了关再玩,同意吗?下面我们就模拟开展畅游大海的活动。今天由班长带我们过海,好不好?

    (以下节目最好由学生主持)

    2、畅游大海活动现在开始。活动分必答和抢答两轮。

    3、必答题共有四题:抽签定题,各组若全部答对得一个五角星。

    题有以下四种:

    ①请开火车说出十个描写大海的成语。

    ②请一口气说出十种海产品的名称。

    ③看表演,猜猜海中的小动物。

    ④说说海水涨潮、落潮的原因。

    4、抢答:屏幕出示畅游大海四个字,每字代表一题,每组自己选其中一个字,点击该字,出现习题,主持人念题,该组回答,答对再将得一个五角星,答错扣一个五角星。

    5、小主持人总结、评比、发奖

    6、师表扬小主持人

    四、赞美大海

    1、我们已经过了关,感受畅游大海的快乐,该玩一玩了,春游时,老师把你们在海边玩耍的情景拍了下来,想看吗?让我们一起重温那天的快乐时光。

    2、放录像

    3、从录像中可以看出来同学们玩得很快乐,你最喜欢玩什么就说什么,主要说出一个乐字。

    ①自由准备。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交流。

    4、活动进行到这。你们一定对大海有了更深的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歌声来赞美大海。

    5、交流你是怎样表达对大海的赞美的?学生有的说,有的画,有的唱,有的跳,有的朗诵自己写的诗。

    6、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我爱你,大海!(生齐读课题),齐唱《大海啊,故乡》。

    五、拓展练习

    围绕课文《烟台的海》,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课后,请各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形式展不研究成果,或办一份小报,或写几则日记,或出一本小册子,或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3)

    活动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活动内容:

    通过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家中装电话和购买电脑的台数,算出本班拥有电话、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家庭数的百分率,再通过算出的百分率推算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

    活动目标:

    1.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率的认识;

    2.让学生经历网络环境中的整个统计过程,体会选取样本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再利用样本的统计资料分析整体状况的统计思想;

    3.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步骤:

    一、小组自由实践活动

    1.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活动内容,在小组内讨论应该设计。那些表格。

    2.分工设计本组拥有电话、电脑家庭登记表以及本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登记表,在电脑上完成制表。

    附:第()小组拥有电话、电脑家庭登记表

    姓名

    电话(有或者无)

    电脑(有或者无)

    第()小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总户数

    电话户数

    电脑户数

    3.教师通过主机控制选择各组设计的表格,请小组长介绍表格设计意图及统计的方法,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评价选出优秀设计方案。

    二、小组交流合作互动

    1.讨论:怎样在小组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小组之间交流设计统计表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各小组在原有的小组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的基础上改制全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3.教师通过监控,任意切换各组的屏幕,展示各组不同的设计,由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创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交互作用,对比比较,使效果更明显。

    附:本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全班户数

    电话用户

    电脑用户

    4.通过比较选择相对合理的统计表进行统计。同时,教师教给学生利用计算器的方法,使计算正确率更高。

    5.让学生分别计算本班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率。

    6.校对结果后,让学生说说计算结果的意义。即:本班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之几;本班拥有电脑的家庭户数占全班总户数的百分之几。

    7.讨论:这个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理解普及率的含义。

    8.在统计表上添上普及率这一项。

    附:本班拥有电话、电脑户数统计表

    全班户数

    电话用户

    电脑用户

    普及率

    9.分析统计表,比较:电话的普及率和电脑的普及率哪一个高?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0.追问:根据求得的班级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你能获得哪些相关的信息?

    利用这一信息,分析本地区、本省以及全国的电话、电脑普及情况。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本班家庭经济状况在我市所处的水平,认识到统计所得的本班家庭电话、电脑普及率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可以推算出本地区家庭电话、电脑的普及率。

    教师提示相关信息: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完成了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评出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张家港市进入中国经济百强县(市)前十位。

    *在1979年至今的23年中,江苏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全面小康时间表亮相,20xx年达到小康标准。

    学生在分析梳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全国各地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了解国情,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爱国情感。

    11.查找相关链接,明确我国在世界所处的经济地位,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决心。

    教师提示相关信息:

    华夏经纬网中科院首次评估:中国综合国力位列世界第七,经济力仅次于美、日。

    三、课后实践课题多

    在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方法和体会后,留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我们还能进行哪些有意义的调查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调查活动,把实践活动向课外延伸。

    教师对学生拟定的调查内容进行适当筛选,使研究内容更有价值。

    评析:

    1.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科研课题,它具有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的过程,课后的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是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深远的意义。

    2.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有实验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计算机能看见、听见,还能动手操作,比单一的听讲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尝试研究一种网络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体验到网络环境交流的便利,使交流的空间更宽阔,接触零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践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课后的学习过程更具有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

    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都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和生活

    的密切联系,充分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112页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统计和分析、处理数据等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解答下列各题。

    (1)全镇有学龄儿童1200人,全部入学,求入学率。

    (2)全镇有6000户人家,其中5994户有电视机,有电视机的占百分之几?

    让学生解答,然后说明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可是说成学龄儿童入学普及率是100%。有电视机的人家占99.9%,可以说成电视机的普及率是99.9%。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计算普及率。

    三、组织实践

    1分组活动

    先让每个小组收集全组按家庭算看有多少家装了电话,多少家购买了电脑,记录下来。

    2组织整理、计算:

    项目全班总家庭数装电话家庭数购电脑家庭数

    数量

    占家庭数的百分之几

    组织小组汇报收集的数据,个人整理填好统计表。

    学生汇报统计和计算百分率的结果。

    说明:装电话家庭数占全班总家庭数的百分之几,就是我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普及率;购买电脑家庭数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就是我们班同学家庭的电脑普及率。

    追问:我们班同学家庭电话普及率是多少?电脑的普及率呢?

    3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第1、2个问题。要求每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能说出推算和估计的依据。

    4组织交流

    提问: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出我们班家庭的电话和电脑普及率的?

    根据现在的统计和计算,我们还做出了哪些推算和估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体会?请在同学之间交流。

    请同学们课后自己组织成小组,选择一项内容调查和计算。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为此,我们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有机渗透、适时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强调过程和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

    二、活动实施过程

    (一)引入部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足迹吧。说说这六年来让你记得最深的人、事、物。

    【因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此导入,学生一定会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同学们从原来刚进学校时的小毛孩,渐渐成长(板书:成长)为一个优秀、懂事的少先队员,在这六年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如果我们能把成长中的故事编写成一本册子,将来回忆往事的时候拿出来翻翻,岂不妙哉!(板书:册)

    今天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课,就一起来制作我的成长册。(板书)

    (二)确定制作板块

    1、在这六年中,你觉得你的什么变化最大?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在你的成长册中放入哪些东西,能让人一样就看出这是你,并且是在成长中的你呢!分组讨论

    2、学生提出建议(随机板书)如:成长记录、我的照片、我的爱好、优秀作业、作品展示、我读过得好书、老师寄语、同学赠言、家长留言等。

    3、同学们想的可真周到啊,老师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建议都很有价值,不过要把这么多千头万绪的内容都放进来,那我们的成长册就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了,要是能把这些内容归归类,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并为各个板块起个有意思的名称,那我们的成长册就更精彩了。如:成长的足迹,我有一双灵巧的手、精彩瞬间、我真棒等。

    【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鼓励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在课堂上做到教学互动。因此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学生选择,培养学生筛选内容,整理内容的能力】

    (三)资料搜集与整理指导

    1、同学们已经确定好了哪几个板块,那么我们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呢?到哪里去搜集呢?

    2、小学阶段的成绩报告单、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的奖状、奖章;个人的作品,如优秀习作、美术书法作品、手工制作等;自己喜欢的照片

    3、可以从自己的成长袋中搜集,也可以请家长帮忙搜集,有些资料是由学校或老师保管的可以借来复印一下。

    4、最好是搜集原始的资料,如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习作,就可以小心地从作文本里裁剪下来。老师的评语、个人的修改都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来的样子。

    5、但是有些原始资料时不好放进成长册的,如奖章、小制作、书法绘画作品,怎么办?有的可以画出样子,有的可以复印,当然最好是拍成照片,并在旁边写上一些简要的说明。

    【在布置学生搜集的任务时,提出搜集的具体内容,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将要搜寻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四)制作指导

    1、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自己动手做一个材料夹(也可以到文具店里去买)。根据材料夹得大小,对选入的材料试着进行摆放、排版。

    2、一切准备就绪后,细心粘贴,并适当美化。每个栏目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如成长的足迹可以画上一串小小的脚印。在我有一双灵巧的手的栏目上,画一双小手。有条件的也可以用电脑来制作。

    3、当然,不要忘了给你的成长册起一个美丽的名字,如我的儿童时代、小河才露尖尖角、阳光童年、绿色童年等。

    4、还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同学为自己的成长册作序,也可以自己写序。

    (五)成果展示

    1、向同学介绍你的成长册。

    你们的成长册都作的非常好,但是能不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呢?那就需要你们对自己的成长册加以介绍,想想该向别人介绍哪些内容,又该怎么说呢?(介绍成长册的各板块的栏目名及内容、、说说成长册的名称和具有的特色、讲讲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经历和趣闻等)

    【教师谈话式的导语,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能使学生尽快进入交际的语境中。学生在展示、解说自己的作品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教室中醒目的地方,激励学生用于张扬自己的个性,也使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宽松、自然的情境中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各自的看法。】

    2、评一评

    你认为哪些同学的成长册能凭优秀成长册,为什么?

    【学生参与评议,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地欣赏、倾听别人的作品和发言,评价同伴的优势与不足,或质疑争论,或肯定欣赏,这都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反馈总结,延伸拓展

    同学们,你们的成长册制作的很好,介绍的更好,通过成长册的制作,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反思总结自己课堂表现,又为学生再一次的交流创设时机。】

    这次综合性活动课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愿意把它们写下来吗?可以谢谢课堂精彩的瞬间,也可以写写自己制作成长册的感悟。

    【这一设计,对原来的内容加以拓展、引申,使课内和课外相连,使学生的说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6)

    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2、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师板书:长:3︰1宽:3︰1

    3、这两个长方形对应的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3︰1,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4、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各自验证后,交流: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5、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

    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

    正方形:3︰1三角形:2︰1圆:4︰1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引导学生猜测。

    ⑵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

    ⑶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⑷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拓展讨论: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

    三、运用规律应用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7)

    第一课时(总13)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5日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P26-27例1、例2、例3,练一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运用进率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单位化聚。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面积单位呢?

    2、一个长0.4米,宽2分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练习,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米作单位:0.40.20.1=0.008(立方米)

    ②用分米作单位:421=8(立方分米)

    ③用厘米作单位:4020xx=8000(立方厘米)

    3、导入练话。

    0.008立方米、8立方分米、800立方厘米都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它们使用的体积单位不同,结果是否相等?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能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体积单位的进率和应用。(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体积单位的进率。

    ⑴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教具。

    提问: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棱长是1分米,也就是多少厘米?

    如果用棱长10厘米计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和1000立方厘米都指这个棱长为1分米正方体的体积,所以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应该有什么关系?

    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⑵你能说明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⑶看书P26,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进率。

    1010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100100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01000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教学例1

    ⑴学生自学。

    ⑵指名口报,说出是怎样想的。

    ⑶得出:和以往一样,把高级单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数要乘进率。

    ⑷回顾复习题,想0.008立方米、8立方分米、8000立方厘米是否相等呢?为什么?

    4、教学例2。

    ⑴学生自学。

    ⑵指名汇报,说出是怎样想的。

    ⑶得出:和以前一样,把低级单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数要除以进率。

    ⑷练习。

    5600立方分米=()立方米

    7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860立方分米=()立方米

    94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小结:体积单位的名数改写与以前学过的计量单位的名数改写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要注意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6、教学例3。

    ⑴学生尝试。

    ⑵指名汇报,可以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1.81.50.01=0.027(立方米)

    0.027立方米=27立方分米

    解法二:1.8米=18分米

    1.5米=15分米

    0.01=0.1分米

    18150.1=27(立方分米)

    答:它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

    ⑶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习五第1、2题。

    3、1立方米3立方分米=()立方米

    2.47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厘米?

    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3、4题。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第二课时(总14)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6日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P28例4,练一练练习五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难点:

    容积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430立方分米=()立方米

    2.5立方米=()立方分米

    3.6平方分米=()平方米

    0.3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2.5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二、导入。

    1、一个有木板厚度的木箱,从外面量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从里面量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

    ⑴这个箱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⑵这个箱子里可装沙子多少立方厘米?

    2、师:这个箱子里装的沙子的体积就是这个木箱的容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

    三、新授。

    1、自学P28,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物体的容积?

    ⑵容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容积的数据从容器的那儿去度量?

    ⑶计量容积一般用什么单位?

    ⑷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什么单位?它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2、汇报自学结果。

    3、学生质疑。

    4、提问:

    ⑴木箱的容积就是木箱的体积,对吗?

    ⑵加上什么条件就对了?

    ⑶1毫升=1立方毫米。

    5、小结:一般来说一个物体容积比它的体积小。

    6、练习:练一练第1题。

    补充:4.5升=()立方分米

    600立方厘米=()毫升

    7、教学例4。

    ⑴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⑵集体讲评,指出72立方分米=72升必须写出。

    ⑶练习:练一练第2题。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

    2、判断。

    ⑴计算容积或体积都是从容器外面进行测量的。

    ⑵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⑶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⑷钢笔吸一次墨水大约能吸2升墨水。

    五、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8、9题。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第三课时(总15)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19日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P30-31第10-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体积单位?容积单位?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容积单位呢?

    2、0.54升=()毫升=()立方厘米

    2430毫升=()升=()立方分米

    4升30毫升=()升=()毫升

    320毫升=()立方分米

    2.4立方分米=()毫升

    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一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一张课桌所占教室空间约350()。

    一间教室面积约是50()。

    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237()。

    一棵大树高15()。

    三、综合练习。

    1、一个铁皮无盖正方体水箱,棱长2米8分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如果1立方米水重1吨,这个水箱可装水多少吨?(厚度忽略不计)

    2、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这个油箱的容积是多少?

    3、挖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30米,宽20米,深2米,这个游泳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占地多少?

    4、把9升水倒入一个里面长是50厘米,宽是45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是多少?

    5、学校要砌一堵长25米,厚20厘米,高4米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0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6、一块正方体花岗石,棱长1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块重2.7千克,这块花岗石重多少千克?

    7、某大厅的长方体木柱,底面的边长为3.6分米的正方形,柱高10米,如果表面涂上一层油漆,每平方分米用油漆44克,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四、思考题。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箱,长、宽、高分别是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现在打包带按图上所示(接头不计)。这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厘米的打包带?合多少米?

    2、第31页思考题。

    提示:高增加2厘米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的只有4个侧面,不含上面。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4、15题。

    第四课时(总16)

    讨论时间:

    第三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0日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摆、算、比、想等学习活动,促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可行方案,培养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内容。

    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今天一起来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请同学们

    做一次包装设计。

    板书课题:包装设计

    二、设计包装:

    监控:1、测量获取数学信息。

    监控:(1)同学们看看准备的学具是什么形体?(长方体)

    (2)要为手中的一个长方体学具设计一个包装,你们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测量学具的长、宽、高)

    (3)你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以便准备合适的包装纸。)

    (4)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有什么特征?(面的大小不同)

    (5)如果请你们为完全相同的六个纸盒做包装设计,(边沿、接口略去不记)

    你们还想得到什么信息吗?

    (包装成什么样)长方体

    2、同学们合作设计包装。

    监控:(1)提出合作、设计要求。

    要求:①组长对组员要负责工作做合理分配。

    ②把你们设计的方案及时的记录,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3)开始操作

    (4)汇报结果:

    要求:说清重合了几个什么面,包装盒的长、宽、高是多少,包装材料的面积是多少。

    (5)那种方案最省包装材料?(第1种)怎么摆的?

    (6)研究为什么这一种最省材料?

    尽量重叠比较大的面。

    (7)得出结论:重叠部分面积越大,物体的表面积越小,越省包装材料。

    三、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他们熟悉的物体是怎样包装的,自己有什么看法?

    (厂商对商品的包装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这节课对你到挑选商品时有什么启示?

    第五课时(总17)

    讨论时间:

    第三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1日

    复习内容:

    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的主要概念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完成P33复习中的15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容积单位的化聚、换算。

    复习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联系与区别。

    复习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理一理。

    1、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面的个数、形状、对面之间的关系;棱:棱的条数、组数、每组棱之间的特点;顶点的概念)

    2、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座互相交流、补充)

    4、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集体交流)

    板书:S长方体=(ab+ah+bh)2

    或S长方体=2ab+2ah+2bh

    S正方体=6a2

    5、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V长方体=abh

    V=sh

    V正方体=a3

    10001000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6、怎样计算长(正)方体容器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与体积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板书:1000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0

    升毫升

    二、填一填。

    1、填空。

    ⑴计量一个长方体的棱长用()单位,计量它的表面积用()单位,计量它的体积用()单位。

    ⑵计量一个长方体烟囱的用料面积,就是求它的()面、()面、()面和()面。

    ⑶至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较大正方体。

    ⑷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合并一个新的大长方体,要使它的表面积最大,重合()的面,要使它的表面积最小,重合()的面。

    2、填适当的数。

    4.5平方米=()平方分米

    4.5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立方米=14立方分米=()升

    205立方厘米=()毫升=()升

    1立方米5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3、判断。

    ⑴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的扩大6倍。()

    ⑵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⑶正方体中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

    ⑷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含义不同。()

    ⑸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三、算一算。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我校少年宫要建造一个游泳池,长40米,宽25米,平均深度1.5米。

    ⑴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⑵共要挖多少立方米土?

    ⑶如果要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大?

    ⑷如果在游泳池的池口设计不锈钢管扶栏,请你算一算扶栏至少要多长?

    2、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0.5米,宽0.3米,高0.4米,它前面和右面的玻璃被打碎了。要修好这个金鱼缸,需要配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3、一种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如果现在有汽油1120升,可以装满几个油箱?

    4、筑路工人把4.8立方米的石子铺在一段宽4米的路上,如果平均铺0.3米厚,最多可以铺多长?

    四、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哪些物体的设计和制造和我们学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有关?能不能联系实际,编相关的题目。

    学习小组编一道题,全班交流。

    五、课堂作业:P33,3。

    第六课时(总18)

    讨论时间:

    第二周星期三

    授课时间:

    3月22日

    复习内容: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计算方法。P34,69题,思考题。

    复习要求: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题。(口答)

    1、一个正方体棱长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文具盒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3厘米,它占多大的空间?

    3、一个长方本仓库,从里面量长8米,宽6米,高5米,如果放长2米,宽2米,高2米的集装箱,最多可以放几个?

    4、把一根长3米,宽和厚都是4分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如下图),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5、完成课本P34,第6题,先填在书上,后交流。

    二、发展题。

    1、把一块棱长为4分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25厘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钢材,锻造后的钢材长多少分米?(用方程解)

    2、一根长2米的方钢,横截面是边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一根方钢重多少千克?

    3、一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2米,宽3米,高1.2米,里面装的煤高1米,做这样一节车厢至少要多少铁皮?如果用它运煤,最多可以盛放煤多少立方米?

    4、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减少48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板箱,长、宽、高分别是80厘米、60厘米、30厘米,现在顺着长与宽打上十字包装带(接头不计),包装带至少要多长?

    (题目逐条出示,先集体分析,小组合作说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解答结果,同桌互评。)

    三、思考题。(课本P34)

    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木块。其中:①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②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⑴小组合作讨论,也可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涂色面不同的小方块各在哪个位置?②各有几块?

    ⑵汇报:

    ①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8个顶点上:8个;

    ②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上212=24个;

    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每个面的中间:46=24个

    四、课堂作业:课本P34,8、9。

    (可让学生先集体分析后,再独立完成。)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8)

    一、活动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

    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

    (二)、活动操作流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一,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时间:1~2周过程: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四、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时间:3~4周过程: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三、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间:(5~6周)过程:一、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

    二、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

    三、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

    四、展示写给父母的信。

    五、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

    六、师小结寄语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9)

    教学内容:

    第112页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算出本班同学家庭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估计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统计和分析、处理数据等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解答下列各题。

    全镇有学龄儿童1200人,全部入学,求入学率。

    全镇有6000户人家,其中5994户有电视机,有电视机的占百分之几?

    板书:普及率

    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分组活动。先让每个小组收集全组按家庭算有几家装了电话,多少家庭买了电脑,记录下来(课余已完成)

    2、组织整理、计算。

    项目全班总家庭数装电话家庭数购电脑家庭数

    数量

    占总家庭数的?%-----------------

    3、学生汇报结果。

    4、分小组讨论。

    5、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做的比较好。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精)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39名,上学年优秀率为97%,及格率为100%,总体来说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演唱歌曲时能姿势正确,声音自然流畅,节奏音准把握较好,在进行合唱时多数同学能注意积极配合他人,能对同学的课堂表现做出合理评价,在欣赏方面能乐于倾听各种乐曲,并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多数同学音乐想象力丰富,对所听音乐能即兴表演相应动作,叙说音乐内容,有较强的音乐创造能力。但对于歌曲视唱旋律方面难度较大,许多同学能随老师的琴声哼唱及模唱出旋律,但要求单独视唱还有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这方面教学,相信会有所提高的。在这个阶段要做好学生的复习工作,但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太多的东西,我只要求理解就可以。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负担很重。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他掌握的程度,都已经成了一定的定局,不能强求,所以,在这个阶段,只要求学生轻轻松松的度过即可。另外,要稍稍介绍一些中学音乐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将在音乐的殿堂里尽享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课程教材研究所,音乐课程研究中心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试用。

    1、本教材体现素质教育观念,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本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改变过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3、本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用单元形式,各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每单元课型丰富多彩,更贴近儿童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4、本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总结性评价,有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形式上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这更能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音乐。

    三、教学重难点:

    (一)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发展音乐感受力

    (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注重音乐能力培养

    (三)了解当今比较流行的世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目标

    1、总目标: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音乐鉴赏能力,发展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友爱精神。

    2、分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知道常见的中国民乐器,并能听辩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初步辨别旋律进行的高低、快慢、强弱,能感知乐句与乐段的结束,并能做出相应的反映。能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能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聆听音乐主题并能说出曲名。喜欢聆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和民族器乐曲。

    (二)音乐表现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指挥动作几歌曲的前奏做出恰当反映,演唱时姿势正确,声音自然,节奏音调准确,在合唱中能注意与他人合作。知道力度记号、反复记号。

    (三)音乐创造

    能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利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音乐剧,并能参与表演。能创作4小节的节奏短句,及简单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热心收集各种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与社区、乡村的文艺活动,并能大方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乐于听赏音乐会或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接触与了解戏曲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

    2、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扩展音乐创造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中将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在各项活动中,减少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地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4、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书本,有意识地加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内容。

    5、认真备课,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备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六年级三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好,识谱能力也较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竖笛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竖笛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七、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带六年级1、2、3班音乐课,通过五年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有气息支持的、有力度变化地歌唱;然而歌唱的状态还不能持久地保持,气息运用不够灵活自如。在齐唱时,学生的声音已经能够做得比较整齐、统一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因为平时注重要求声音的整齐,提倡学生轻唱,导致有小部分学生在独唱时变得没声了。今后,要特别培养学生自信大胆地表现歌曲。另外,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他们能够随琴完整地视唱旋律,做到节奏、音高准确。在离琴清唱中也能考虑到音乐形象的特点,但形象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学生还不能完全脱离键盘,对琴的依赖性很重,尤其是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有一定的困难,要重点培养。两部合唱的能力较差,单音的听辨要继续加强,以利于学生唱好两声部。学生的欣赏水平有待培养、提高,尤其是欣赏后的表达能力。

    六(1)学生上课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大胆表现对音乐的看法,创新意识较强。

    六(2)学生上课不够自觉,个别同学倾听的习惯还未养成,上课参与不够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普遍不喜欢教材上音乐。

    六(3)学生喜欢音乐课,学习态度端正,上课举手积极,发言热烈;尤其是个别的女生,表现欲较强,气氛活跃

    三、教材简析:

    1、本册教材延续前五册的结构,共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歌曲10首、欣赏曲9首、活动5项。总计音乐作品22首,其中新作品16首,传统作品6首,新作品占60%。本册重点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旋律、调性等方面来感知、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如:把旋律连成一首歌曲;请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音等,还有是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使学生感到创造的乐趣,如:创编舞蹈动作、续编歌词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2、本册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均设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并围绕主题提取和展开音乐材料,紧扣《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四个领域,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并以这四个领域为一条贯穿全文的动脉线,辅以另外一条丰富而有序的静脉线(主题式单元)。静脉线大致涵盖了音乐与人生、社会、自然、音乐与民族、国家、地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姊妹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动脉线与静脉线的交叉、综合,编织出课本体例与结构的脉络。

    3、本册教材较为突出的特点是:以音乐审美为中心,提倡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强调音乐与文化的关联和多学科综合,注意完善评价机制。

    4、本册教材在音乐知识方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寓于音乐活动之中。

    5、本册教材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唱的快乐,启发学生在歌唱中相互倾听、默契配合,用自己的歌声表现美、创造美。

    6、本册教材充分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与活动领域,并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给学生和留出足够的自由想像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四、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

    2、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

    3、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

    4、培养学生有一双探索的眼睛,有一对倾听的耳朵。

    5、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五、教学重点: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思维。

    六、教学难点:

    审美情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2、要求从听入手,从感性入手,从感受入手,以聆听、欣赏、鉴赏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并且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从情入手,从情境入手,从情感入手,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来展开教学。

    4、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5、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6、深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参与性、参与性。

    7、歌曲演唱时,方法仍需指导。尤其是变声期的男生要教育他们轻唱、不喊叫,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尽量使齐唱时音色整齐、统一。

    8、欣赏教学时,仍需提醒学生在完整听音乐时要静心、不分神,有想法听完交流,在班级同学面前大胆发言。

    今日课件: 语文六年级教案模板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今日课件: 语文六年级教案模板》。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本课篇幅不长,韵脚清晰,语句长短适宜,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把课文内容读懂,并产生真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了解苏武的生平和关于他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中“匈”的写法需要提醒学生,不要丢掉最后一笔“丨”。

    2.朗读指导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雪地又冰天”“渴饮雪,饥吞毡”等语句讲述的都是苏武受到的磨难,而此时苏武仍能“心存汉社稷”。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态度,学生才能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短短11个字,把人生之中最关切的两种思念表达得格外清楚。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时刻煎熬着苏武,而这样的身心磨砺经历了漫长的十九年。“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这又是怎样坚定的意志、对祖国怎样的赤诚啊!所漫在朗读时,理解苏武经受的苦难是基础,产生崇敬之情是关键。

    3.阅读教学

    (1)结合朗读的重点而言,本课的阅读教学着重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体会苏武的“苦”,这种苦包括自然的风霜对身体的摧残,更有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而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当一个人身心都受到折磨的时候,意志是很容易被摧垮的。从这一点上讲,苏武历经十九年磨难而气节丝毫不改,的确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二是产生对苏武的“敬”。理解了“苦”,自然就会产生“敬”,这种敬是敬重他的为人、崇敬他的气节、敬佩他的品质。

    (2)苏武的意志坚定如铁,面对匈奴贵族的威吓而面不改色,历经十九年的磨难而毫不动摇,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着重体会这一点。

    “渴饮雪,饥吞毡”“入耳痛心酸”“两地谁梦谁”,这些语句都说明苏武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对于痛苦的感受丝毫不比其他人迟钝。正因如此,人们才敬佩他,匈奴才会“心惊胆碎”。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多了一份坚定,多了一份信仰。

    (3)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两处对比,即“历尽难中难”与“心如铁石坚”的对比,“任海枯石烂”与“大节不稍亏”的对比,这两处对比正是人的意志与所经历的磨难的对比。越是艰苦,越是衬托出苏武的坚定;越是感受到这种艰苦,就越能使学生产生崇敬和感动之情。

    4.活动提示

    (1)“朗读”中提出要体会苏武的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贵精神,教学策略参见上述。

    (2)思考与交流

    这两个问题,是要让学生读过课文后能够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相关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至于苏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同的学生也许会用不同的词语来概括,但是一定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第二个题中出示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反映的是苏武经受的磨难,第三句表现的是苏武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3)拓展与运用

    讲苏武的故事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讲,也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来完成。

    (4)积累

    这里安排的是清朝诗人、书法家、画家郑燮的《竹石》,要求学生背诵下来。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学生也许对“匈奴”一词比较陌生。“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我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同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同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案范本: 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wps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范本: 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wps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本篇课文详略得当,而且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习俗。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老北京在春节有哪些习俗?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利用合作预习表格,引导学生把时间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左边,右边填写具体习俗。通过填写表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通过表格的填写不难发现作者在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详写部分。此时出示本课主线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出各时间段特点的?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感受,师生再共同学习详写部分。在分析课文时,学生说得比较到位,但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还有所欠缺。还应该提高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最后,通过语言启发学生总结作者写法上的特点,体会详略写的好处,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以优美的工具而愈显出其风采,优美的工具借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而愈突出其魅力。本节课我美把握好“一课一得”、“读写结合”的尺度,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上,缺乏对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方法少,读的形式少,学生感悟理解就很肤浅。本人觉得这节课倾了工具性,轻了人文性。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更上一层楼。

    教案精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其二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精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其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做好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的图片。

    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安排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做分类统计工作。(学生可以视频记载,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把自家垃圾利用微课做分类和称重演示。)因垃圾的危害,及保护环境需要让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微课展示自家“垃圾的分类和称量”情况。

    2、学生展示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汇总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有关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明确以下几点:

    (1)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各类生产、商业活动,学校学习等均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必需要科学的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垃圾的处理是一件费时费力消耗资源的工作,并且处理垃圾的过程会对环境有二次伤害。

    四、课堂小结:

    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思考如何解决垃圾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学生共有48人,两个班学生情况基本相同:学困生较多,两个班学生优秀人数较多,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六2班学生进步明显,六1班学生基本停留在原地。

    五、具体教学措施

    1、向课堂要质量

    从老师这个角度来说,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参与课堂,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有所收获,建设有活力,有层次的课堂。

    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说,要认真做好预习,课上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要保证做好这一点,教师要多让学生发言,多找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正面评价,多鼓励学生。

    2、向作业要质量

    学生的常规数学作业,教师要做到面批面改。端正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要使学生真正重视数学作业。依托课题教师建立学生作业的摘错本。以便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有效的利用好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平时的个人辅导,集体讲评,各阶段的复习中,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较多,出现问题较大的知识点,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上,提高学习效率。

    3、向学生要质量

    这主要是指促使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的学习。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老师留作业就完成,不留作业就没事干,一味依赖教师,学习没有主动性。而事实告诉我们很多学生成绩好,是因为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所以要养成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的习惯。

    4、由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

    学生出现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一些短板,抓住这些问题来反思自己教学中哪些措施不够得当,应怎样改进,对今后的教学意义深远。本学期我将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及时将反思传到个人博客中。

    5、面向全体学生,抓好学困生的转换工作

    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学中的一项难点工作,因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学生能学好,但没有学习兴趣;有的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一直刻苦努力,但是没有找的合适的方法;有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接受知识的时间较长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班级中一定会有学困生,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的体会是:对症下药,找准方法,坚持不懈。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二)

    一、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人所带年级共有学生37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本班有几名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另外比例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负数、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3、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⑴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⑵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⑶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尽可能制作好课件。

    ⑷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⑸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⑹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⑴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⑵对基础较好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力开展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适时开展小型多样的数学竞赛,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

    ⑶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⑷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⑸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三)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6人,男生9人,女生7人。

    二、全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砸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习方式: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课件范本: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范文大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