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课件系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篇
  • [课件系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篇

    发表时间:2022-09-22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课件系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篇》,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解读“呼风唤雨”

    同学们请看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里“呼风唤雨”什么意思?(呼唤风雨,想让它来,它就来;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说得没错,这是神仙借助法力,支配自然。

    我也会呼风唤雨,你信吗?

    拍照,快传。

    我这下你信了吧。我是真的呼风唤雨吗?不是,我是用手机拍照再用无线网络把照片传到计算机上。所以,呼风唤雨在现代社会是指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2.一个世纪有多少年?(一百年)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板书:20世纪)

    从哪里知道的?(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和题目的意思一样,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要表达的意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的写法叫做开篇点题。也就是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师:是呀,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世界发生了太多了变化,多么神奇,多么令人惊叹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纪。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解决会读的生字。

    2、指导书写。

    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最难写的哪个,要提醒同学的?

    师:耕: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边是个“耒”字表示的是掘土的农具,右边“井”表示的是农田,合在一起一起,表示把田犁平,犁得整整齐齐。书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

    潜、程、赖、核,有些字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成点。

    幻:注意和“幼”区分开来。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来,完成第一题。(选择易错的3个字写在田字格了。)

    写完的同桌互相检查。

    三、细读课文,感受奇迹。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的“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写的。也就是强调20世纪人类可以呼风唤雨。那么第二自然段哪个词意思和它相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出和“呼风唤雨”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呼风唤雨、奇迹、出乎意料

    师板书:奇迹

    2.哪个句子里有奇迹这个词,请你读出来?

    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及时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3.师:同学们,这一句话里有两个词很接近,是——发明和发现,你们知道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板书:发明发现

    生1:生2:生3:

    PPT出示两个词语区别

    同学们会理解词语,一下子就分清了。是呀,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强调的是本来存在的;而发明则是创造出了新事物、新方法,强调的是本来就不存在的。

    这篇课文中有些发现和发明,谁来区分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些发现和发明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有,从那句话看出来?

    生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5.指导朗读:PPT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同学们这个句子比较不好读,我们一起来用斜线来画出该停顿的地方。

    批注功能,师划节奏,在“人类历史上百万年”部分停下来。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里记得把“上百万年”合在一起读,因为它表达的意思是超过百万年,而不是刚好百万年。

    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6.同学们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看到大家纳闷的神情,看来这句话不仅不好读,还不好懂。我们一起来画个线段图,就会比较清楚了。

    我们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人类历史长河,上百万年肯定是在这条线段的大部分,而20世纪只是一个点。20世纪一百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超过了上百万年的发现和发明带给人们的便利。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它带来了奇迹。

    如果作者就这样停止了写作,你会同意他的观点吗?嗯,你会觉得有点儿疑惑:真的是这样的吗?

    7.那么我们接着来学习,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在练习纸上填上“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的。填关键词就可以。

    师抓拍学生作业,WIFI快传至大屏幕。

    请展示的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人类上百万年的社会是怎样的?20世纪又是怎样的?

    师板书:上百万年没有没有没有

    通过这张图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以前人类的生活太辛苦了。

    师:是呀,就在9月份,我们厦门受莫兰蒂台风影响,我们似乎回到了农耕社会,没有电,没有水,实在太不方便了。

    生:20世纪的变化太大了。多,快。

    师:是呀,这上百万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人们获得成就很少,20世纪时间很短,人们获得的成就却很多,所以我们说——

    生接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关注表达,学习方法

    师引导:是呀,我们感受到了20世纪的成就的伟大,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感受这么强烈呢?

    1.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组,说说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学生谈体会:登上、潜入感觉比较有劲,要花费一定的力气,有技术含量。观察指的是看的这个动作,没有表明看的结果,洞察说明已经了解的较为透彻。探索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真好!作者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他写起科普类文章可真是用词讲究呀。

    2.同学们,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呀?你还知道哪些?(生答)

    那作者为什么不写你们说的那些,偏偏要选择这些呢?为什么不多写一些?

    生1:登上月球,是向上的,

    生2:潜入深海,是向下的——向上登天——向下入海(形成对比)

    生3:洞察的天体是庞大的,遥远的

    生4:探索的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微小的,深入的

    师:所以,作者就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些事例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把20世纪的伟大成就都概况出来了。

    不是的,如果都写出来就太啰嗦了。

    那写上百万年的社会,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

    是的,也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其实,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但是,作者没有一一列举,也是为了使表达更简洁。

    3.除了举典型事例,作者还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伟大成就。

    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农耕社会,第四自然段写的是20世纪,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第三自然段写农耕社会只写了“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只能靠幻想寄托美好愿望,20世纪,人们的幻想都实现了。

    我们来合作着读读这些句子,你就会有更深的感受。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汽车。(师:人们生活不便,信息闭塞)

    男生: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师:人们出行方便,不出门也可知天下事)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师:只能幻想,除了幻想,还是幻想)

    男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挑战一个个不可能,人类真棒!)

    女生: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师:诸多不便)

    男生:20世纪,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师:我们都过得比过去的王公贵族幸福呀)

    师:这么一读,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对比实在太强烈了!)

    师:嗯,这对比实在太巧妙了。(板书:巧对比)

    3.这么悬殊的对比,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到一起的呢?用什么话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答。

    PPT出示: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嗯,没错,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启示下文,上文是?下文是?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把承上启下的句子叫过渡句。

    师:写作文时如果适当地运用过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严谨,更有条理。(板书:巧过渡)

    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完成第三题,圈出表示过渡意思的关键词。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

    (2)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水井旁边相遇了。——《幸福是什么》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白鹅》

    同学们各个都是学习的小能手。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预设:通过把文字转化为图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知道了写作文时要“巧对比,巧过渡”。

    2.师:看来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收获满满,一起来看看课后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说说感受,再写下来,最好能做到“巧对比,巧过渡”的其中一点。

    (2)阅读《小牛顿科学馆》第19册《电磁悬浮列车》或其他科普书籍。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教案精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精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课文的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师:看到人类创造的这么多的神话,你想说什么?

    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师小结: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我们不能不说,生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5自然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说:(略)。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呢?

    学生自由汇报。

    三、归纳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注:在归纳概括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从课文写法上来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五、生成创新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⑴如果你是古代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科技成就,你会说些什么?

    ⑵畅想一下21世纪或未来世纪,科学技术还能创造哪些奇迹?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哪些变化?

    六、作业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路甬祥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回到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结束语:

    课文的疑问解决了,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是人类生活大大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人类

    说明文:举例子、作比较、引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案精选篇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5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习: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发散思维,导入新课:

    1、假如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

    2、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带给了人们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课件演示,小结,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呼风唤雨”这个词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之间共读课文,相互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做到声音自信、朗读正确、流利。

    2、分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谈一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本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重点地进行引导。

    4、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边读边交流。

    课件出示辅助练习,全班交流完成:

    ①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②(谁)靠(什么)呼风唤雨。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用一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⑤是(什么)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自主学习,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围绕中心段来写的。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边找边总结。

    3、全班朗读汇报交流:

    ①读第2自然段,并对比“发明”和“发现”的区别。朗读总结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②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找出相关的语句,板书作对比: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③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相关词句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④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总结: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⑤齐读第5段,根据相关语句,师生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再次谈谈你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结合我们的身边,再次谈谈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1、小练笔:《畅想未来》

    2、手抄报:《科技时代》

    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精选)


    《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教案参考] 《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小编为你推荐《[教案参考] 《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希望您喜欢。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新词。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 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 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 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 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 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 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 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 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 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热搜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网页版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热搜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网页版》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程:

    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2课时

    1.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 因特网 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2.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3.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4.布置作业:(选做)

    练笔:未来的

    绘画:科幻画

    办小报:科技之光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8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只要老师写的教案课件优秀,也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足。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 篇1

    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学生自学自制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

    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无论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

    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二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部分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总体感知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填空: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填空

    1爱迪生()了电灯。

    2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地心引力。

    3经过仔细检查,我终于()了这道题的错误。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可出示图片辅助)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并体会古诗句精妙用处。

    7)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3)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改变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发现发明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 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 篇3

    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上课的老师根据这一情感目标,再结合课标中所指出的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了自己的三维目标,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

    一、自主识字,扎实记词。

    执教的老师很重视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在理解课题中呼风唤雨一词时,老师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初读课文后的字词检查中,老师非常重视用词和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字、词、义三结合的训练方式。首先认读本文中难读难懂的词语,再进行理解。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老师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课堂成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查找工具书或者在原有的认知上饶有兴趣地解释一个个词语。老师根据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情况进行删减和补充,程控电话、互联网、农耕社会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是单调地讲解,而是结合图例,感性认识促进理解。

    在理解、积累课内词语后,老师又例出部分词语,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觉得这一环节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上课的老师并不是像一年级那样开火车或是一一指读,而根据学情进行小组和读,然后扩词,有效地积累了词语量。

    二、以读促理解

    听了这堂课,我觉得这个班级的学生班底相当不错,但是老师还是肯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阶段性目标明确。

    整体感知朗读再读课文(小组、同桌合作朗读)第三段由段到句地读(这样不仅读读通课文,知晓大意,老师有意识的设计让学生在无意识中积累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通过感悟词句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是个非同凡响的世纪,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

    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生活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 篇5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1.教学效果(思效)。

    作为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因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我带的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介绍农耕社会和20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20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在课堂上表现很被动,有游离课堂的感觉。

    2.教学收获(思得)。

    (1)紧紧围绕中心句,启发学生阅读。

    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①“呼风唤雨”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③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展开想象,大胆地表述。让学生从书本中所介绍的资料去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句诗是个重点句,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的巨大成就后来读,就自然明白它所表达出的内容和感情的不同。还有,为了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看,并结合生活实际,辨一辨哪些成就是说“发明”的,哪些是说“发现”?这样的辩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不足之处(思失)。

    学生对于“农耕社会”等知识一直都是半知半解的状态,正是因为学生太多的“不了解”,致使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4.改进措施(思改)。

    诸如此类的课文,学生必须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现在已是21世纪,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21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 篇6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

    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 篇7

    评《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

    今天听了陈老师上的四上29《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陈老师在课堂上的那份亲切、那份洒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这堂课的亮点:

    一、文本整合,切入主题。

    一开始,陈老师引用园地八里的3句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导入,让同学来读一读,再说说本单元写以什么为主题的课文?让学生明白第八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写伟大的科学成就为主的,也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单元导语,从而马上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合理整合,既直切主题,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把握主线,以点带面。

    在自读课文、抽读课文的基础上,陈老师问学生谁能够把课文读成一句话?,让学生交流。在无痕教育中使学生明白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抓住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条主线,默读课文,划一划相关的句子进行交流。整堂课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三、巧妙处理,拓展知识。

    陈老师在处理词语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两个环节上处理较好。如让学生掌握发明与发现二者区别时,先出示20世纪世界上的一些科技成果,让学生说说这些科技成果中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的4篇课文,也让学生说说哪篇是关于发明的课文,哪篇是关于发现的课文。在拓展了语文课外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词语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亲切称呼,如沐春风。

    我们平时上课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大多数都是连名带姓喊学生。而在陈老师的课堂上,萦绕在耳畔的是那一声声的小凡、冰冰、明磊就像是春风拂面,使学生感到了老师是可亲的,又是可敬的,也使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感动,有这样一位平易近人的语文老师是这些孩子的幸福!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讲到20世纪是从19xx年到2000年时,这里闹了个笑话,算成到3000年了,不过陈老师及时纠正过来了。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

    四年级呼风唤雨世纪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直奔中心

    1、看到“呼风唤雨”一词,你立刻会想到什么?(神仙、法力)在本文中它还是“法力”的意思吗?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说说“呼风唤雨的世纪”实际上说的是什么样的世纪?(人类能够利用高科技改造自然、改善生活的世纪)

    2、“呼风唤雨的世纪”说的是哪个世纪?(20世纪)你能将课题补充为一句完整的话吗?(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全班齐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呼风唤雨”的气势。

    3、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

    4、组织交流,简要谈谈感受。

    二、重点段切入,体会巨大成就,学习说明方法

    1、提问:通过读课文,你了解20世纪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生答)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勾画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改为红色显示):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3、相机补充:其实成就何止这些。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资料,老师归纳后制作了相关图片(课件展示):

    x射线 空调 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 维生素 冰箱

    青霉素 石英钟 激光 圆珠笔 杂交水稻 移动电话

    4、本段中列举的这么多成就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舒适和方便)

    5、组织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跟过去相比,我们哪儿舒适了?哪儿方便了?(学生讨论并交流)

    6、指导朗读:面对这些成就,你是怎样的心情?读出感情来。(学生各自练习感情朗读该段,再指名朗读。)

    7、体会作者的表达,引导学习说明方法。

    (1)为了说明20世纪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2)你能体会到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吗?(表达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8、呼应中心句。这么多的科技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靠的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三、学习第2、3自然段,加深对巨大成就的体会

    1、过渡:人类历史上百万年,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还从哪儿能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读第2自然段)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或句子,引导体会。

    先出示第3自然段,回忆历史,拿过去跟现在作对比:

    ①过去:依赖自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人们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愿望。

    ②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可能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学生畅谈)

    ③现在:“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用来形容大雪。)

    ④说说从这句诗、这个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成就巨大,速度迅猛,范围广泛)

    再出示第2自然段:

    ①所以文中说:“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人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20世纪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分别说说。

    ③“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什么?(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④试用“发现”和“发明”分别造句。

    ⑤小结第2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板书: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四、导学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第5自然段。

    2、投影显示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

    教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创造美好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不断改善生活

    2、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世纪,你期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学生讨论、交流)

    3、无论是现在和过去作比较,还是举出的实例,作者都是在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21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有感情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总结升华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把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小学生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感想)

    六、后续作业(小练笔)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谈谈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然后选择他们谈的部分内容写下来。

    [课件系列] 早晨 教案一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系列] 早晨 教案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知道做事要有条理,合理安排时间。

    ·初步具有按计划做事的意识,懂得珍惜时间,保证早晨准时到校。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了时钟,知道自己每天早上来园前在家做什么

    (材料准备) PPT图片,教师用钟面,幼儿操作材料包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内容,了解莎莎迟到的原因 难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再过一段时间,小朋友们就要背上书包上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2、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名字叫莎莎,让我们来看一看关于她的故事。

    二、观看图片(PPT),讲述故事:

    1、播放PPT一:·早上妈妈在做什么?

    ·莎莎有没有马上起床?为什么?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2、播放PPT二、三:

    ·起床后莎莎想做什么?可是袜子呢?在哪里呢?

    ·莎莎到哪里去找袜子了?

    ·最后是在哪里找到袜子的?是怎么找到的?

    3、播放PPT四、五:

    ·袜子穿好了,现在莎莎该做什么了?可是她看到自己的鞋子了吗?

    ·她到哪些地方去找鞋子了?找到了吗?

    ·结果在哪里找到鞋子了?妈妈在说什么?

    4、播放PPT六、七:

    ·你们看莎莎还在找什么?

    ·妈妈为什么拉着莎莎往外走?边走边在说什么?

    5、播放PP八、九:

    ·莎莎有没有跟着妈妈走?她在说什么?做什么?

    ·妈妈为什么要看手表?妈妈在说什么?莎莎怎么回答的?

    ·莎莎是怎么出门上学的?

    ·莎莎一边走一边吃着早饭,她还想起了什么事情没有做呢?

    ·妈妈为什么没有让莎莎做完再去上学呢?

    6、播放PPT十:·今天莎莎会迟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7、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将几张图片的内容连起来,编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讨论:莎莎为什么会迟到?

    三、如果你是莎莎:

    1、莎莎每天这么慌慌张张,急急忙忙的,你们是这样的吗?

    2、你每天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每天睡觉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把自己脱下的衣服叠好,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椅子上;睡觉以前想一想,第二天有什么活动,要带些什么,准备好,就不会像莎莎那样慌慌张张,这个找不到,那个找不到,来不及了。

    3、如果早上8:00到学校,早上几点钟起床才不会迟到?

    ·想一想每天起床后需要做哪些事情?(穿衣服、上厕所、刷牙洗脸,梳头,吃早饭)

    ·做这些事情分别需要几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提早这几分钟时间行了吗?

    (辅助提问:还需要加上什么时间?)(去上学路上的时间)

    ·那么应该几点钟起床呢?(运用教具钟面帮助幼儿推算起床的时间)

    ·小结:定好了起床时间,闹钟一响或者妈妈一叫就起床,早上可不能赖床哦,而且起床后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慢吞吞、拖拖拉拉的,要抓紧时间,要不然还是会迟到的。

    四、延伸活动:

    1、观察画面,按照小学生早晨做的事情的顺序在图下面的空格里写上编号。

    2、估算做每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在椭圆形里记录下来。

    3、试着算一算早晨做这些事情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课件系列] 《劝学》教案精选一篇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写教案能够提升我们的策划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课件系列] 《劝学》教案精选一篇”。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劝学》教案。

    2.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劝学》教案》。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lì 参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

    【[课件系列]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