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教案: 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写作范例
  • 最新教案: 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写作范例

    发表时间:2022-09-19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最新教案: 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写作范例,供大家参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计算的开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通过演示课件,加强动手操作和实物演示,按照“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总结规律”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

    本节课我创设让学生“想一想”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这一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纸板”就必须知道长方体纸盒的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及时我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法并把方法与结果记录下来,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巧编练习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归纳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没有单独安排时间推导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求长、宽、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最优方法)。学生在探讨算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发现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在学生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到许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的,学生深刻地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为此,我出示了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火柴盒,让学生分别求一求火柴盒的内盒和外盒的表面积,从中使学生认识到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在求表面积是不能死套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具学具:教师、学生各准备一个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巩固知识。

    教师带好一个火柴盒,出示火柴盒。

    创设情景:老师打算去开一个火柴盒厂,请同学们帮我一想,老师要准备些什么?

    生1:买制作火柴盒的纸,以及制作火柴盒的机器。

    生2:要准备资金。

    生3:要有厂房,请工人。

    生4:首先必须要有执照,才能办厂。

    师:谢谢同学们,我就照着你们说的去准备。

    提问:如果老师把执照办好了,厂房也租好了,工人也找好了,我准备拿着资金去买纸了,如果我打算第一批做10000个火柴盒,那我到底要买多少纸呢?

    生:只要算出一个火柴盒用多少纸,就可以知道做10000个火柴盒要买多少纸。

    师:说的非常好。

    小组合作:求出一个火柴盒的表面积。

    小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指出:火柴盒分内盒与外盒,内盒求五个面,上面不要求,外盒求四个面,左右两个面不要求,再把两个盒的表面积相加,最后的结果乘10000,就是要买纸的面积。

    提问:老师可以根据你们计算的结果去买材料了,想一想,在买的过程中,我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因为在生产时候可能有一些损耗,所以买的时候要注意稍微多买一些。

    师:说的很好,材料买回来了,就可以开工了,谢谢大家。

    创设第二个情景:

    老师当了老板,想要把我的办公室装修一下,首先,我要把我的办公室墙壁粉刷一下,大家说说看,我要粉刷几个面,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只要粉刷5个面,地面不要粉刷。

    生2:办公室的门窗也不要粉刷。

    师:说的好,我的办公室长5米,宽4米,高4.5米,门窗的总面积是10平方米,那我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集体练习后交流答案。

    师:另外,我想买一个金鱼缸作为装饰品。我看中了两种,一种是正方体的金鱼缸棱长是1米;一种是长方体的金鱼缸,长1.5米,宽0.75米,高0.6米,每平方米要25元。帮我算算,我买哪种金鱼缸好?

    学生讨论,合作完成练习。

    交流感想,可以根据价格来选,也可以根据美观程度来选。

    指出:金鱼缸的上面不要求。

    二、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深2米。要在游泳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12千克,22吨水泥够不够用?

    2、把一根长20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沿横截面锯成2段,表面积增加多少?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二课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正方体展开图。生: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计算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图略。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3、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6个面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教学例2

    看看昨天自己剪开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大家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要想知道包装这个礼盒至少要多少包装纸,也就是求什么?

    “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p35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看学生是否注意到鱼缸上面没有盖,适时提醒。最后组织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订正。

    三、巩固练习

    p36第6题

    p37第7题

    四、作业:p36第4、5、6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

    例21.2*1.2*61.22*6

    =1.44*6=1.44*6

    =8.64(平方分米)=8.64(平方分米)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练习重心适当偏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其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及灵活应用对学生而言都相对容易理解掌握。因此,在今天的教学中,我灵活调整了练习重心,重点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上让学生上一个台阶,由知道长、宽、高就能想像出实物图形,并能根据生活实际确定所缺少的面应该如何求。

    【练习中暴露的问题】

    36页第6题虽然绝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列式,但从结果反馈来看错误相当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计算问题。其中一个面的面积为59.5*42.5,转化为整数乘法是三位数乘三位数,部分学生不会迁移,乘到第二步时即停止或将百位上的4乘595的积对位错误。二是单位换算问题。平方厘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应该是10000,而并非学生认为的100。

    教案推荐: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写作范例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推荐: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写作范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先明确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等知识,自然地由实物图抽象出直观图。在介绍棱和顶点的概念后,引导研究有几条棱、几个顶点,接着研究面和棱的特征。教材力图沟通棱、顶点和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重用“直观实证”的方式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而对面、棱、顶点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定义所描述的层次。这也就限制了这一内容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作用。事实上,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已经积累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认识。如何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深层次构建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学习“体”的困难往往在于缺少从面到体过渡的桥梁,从点、线、面到体的认识发展需要充分地在“体”上寻找点、线、面之间的联系,实现认知结构的顺应,这是空间观念建立的关键。

    【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动脑筋有条理地数出了长方体有──

    生(齐):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我们的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

    (学生疑惑地用眼神告诉我:这有什么“为什么”?事实就是这样嘛!)

    师:没问题?我先来说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形有4条边,这些边就是长方体的(棱)。那长方体就应该有6×4=24条棱,可为什么只有12条棱呢?

    (学生仔细打量眼前的长方体模型,积极探索着答案。)

    生:(跑到黑板前指着直观图)就拿这条棱来说,它既是上面的一条边,又是前面的一条边。所以,在计算时,同一条棱算了两次。其他的棱也是这样。

    师:那应该怎样算呢?

    生(齐):6×4÷2=12条棱。

    师:你现在也能提一些“为什么”的问题吗?

    生1:长方体的6个面,每个面上有4个顶点,能算出24个顶点,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

    师:问得好!你有答案吗?

    生1:我有答案,但想让其他同学回答。

    生2:(指着直观图上的一个顶点)这个顶点既是上面的一个顶点,又是前面的一个顶点,还是右面的一个顶点。也就是说这个顶点计算时被算了3次。其他顶点也一样。所以应该用6×4÷3=8个顶点。

    师: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是由面的个数,根据面与棱、顶点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1:能不能由棱的条数推算出顶点的个数、面的个数?

    生2:由顶点的个数是不是也能推算出面的个数和棱的条数?

    师:真会提问题!同学们有兴趣研究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研究并汇报了两个问题。)

    师:观察一下这6道算式,在利用面、棱、顶点之间关系推算时,有什么规律?

    生1:都先算出了24。这是为什么?

    (学生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陆续举起手。)

    生2:这儿的24表示的是24条边(棱)或者24个顶点。因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6个长方形一共有24条边、24个顶点。

    生3:推算时,就要先算出24条边或24个顶点,再看看与要求的面、棱、顶点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出最后的结果。

    师:老师也没想到,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弄清楚了这么多“为什么”。

    ……

    师:同学们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多种方法发现了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方法研究面和棱的特征?

    生:通过重叠比较,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两个长方形完全一样,也就是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等。所以,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反过来呢?

    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相对面的长和宽分别是两组相对的棱,长和宽分别相等的长方形完全相同。

    师:真厉害!看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操作来发现,更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来发现。

    【教学反思】

    一、数学学习是经验的,也是推理的

    新课程注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但如今的课堂上不乏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但很少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有人说,推理是中学的事。其实不然,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如果忽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重视学生在具体、丰富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体验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从已有的数学事实出发,展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小学几何常被称为“经验几何”,这并不意味着几何教学无须承担发展推理能力的重任。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平面图形的知识经验,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使学生探索长方体的特征没有任何障碍。因此,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诉求。实践表明:从学生熟悉的面(长方形)的数量和特征出发,联系面围成体的活动经验,对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及棱的特征展开验证性推理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其中有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进行的推测,也有依据已有的某个事实,按照逻辑和运算进行的推理。形式化结果的解释也蕴含着丰富的推理,由面到棱和由棱到面的特征推断让我们看到了证明的雏形。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空间观念是具象的,也是关系的

    一般认为,小学阶段几何图形教学承载的空间观念目标主要是能进行实物和图形间转换。这种空间观念是相对“具象的”。实践表明:要实现实物与图形间的转换,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建立准确的模型。这就要求,对图形的认识不能停留于直观建构,而要适度抽象为头脑中的模型,这种模型的稳固形成依赖于对图形基本元素关系的理性思辨。否则,学生头脑中的模型依然是模糊的,不能随时顺利提取和准确利用。引导六年级的学生有意识地思考长方体的基本元素——面、棱、顶点之间关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这种关系的找寻以棱和顶点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各自数量之间的关系、面和棱的特征联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教师引导学生以长方体的模型和直观图为依托,首先考量面的个数与棱的条数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这一概念的认识;接着由面的个数到顶点的个数的推算则从面的角度揭示了顶点的形成;后来又逆向地从棱到顶点、棱到面、顶点到棱、顶点到面等角度全方位、深刻揭示了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四条棱围成了一个面,一条棱的两个端点就是两个顶点,一个长方形四个角的顶点就长方体的顶点等。教者还引导学生从面的特征推理出棱的特征、从棱的特征推理出面的特征,这也深刻揭示着面和棱之间的密切联系,沟通了面与体的内在联系。这些元素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明晰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长方体模型,为后面学习长(正)方体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提供了坚实的观念基础。

    三、课堂思考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和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课堂中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但个体思维的成果也需要与同伴的交流和碰撞。这其中,教师是促进个体思维深入、群体思维共享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个体思维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打开或难以实现转换时,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便成为重要的源头。正如学生面对由对面、棱、顶点的“是多少”向“为什么”的思考跃进时,教师示范提出了“为什么”的问题,将思维聚焦于利用关系推算数量,从而搭建起一个对原有信息整理分类、分析关系的思维桥梁。这也激活了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的方向,学生的思维随着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不断展开,个体思维的丰富成果不断被演化和推广。在由此及彼的类比处,教师适时的点拨:“刚才我们是由面的个数,根据面与棱、顶点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再次打开学生的思路,促进自主提问和思考的深入。在研究似乎可以告一段落时,教师画龙点睛式的追问“有什么规律”,再次引发群体思维的风暴。而后,学生群体水到渠成地“证明”棱的特征、面的特征,更展现出思维的无限潜力。这么丰富的思辨成果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群体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展现。

    圆柱侧面积表面积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练习(第23~24页上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计算圆柱物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对策:

    加强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沟通与转化。

    教学预设:

    一、回忆整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高)

    如果底面周长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还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也能求侧面积?怎样求?

    3、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可以求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

    还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也能求表面积?怎样求?

    (以上整理中,根据师生问答,补充数据,学生口头列式,不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24页上第5题:读题后,请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练习,评析校对,理解解题思路。理解只要计算一个底面积。

    2、第24页上第6题:读题后,请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练习,评析校对,理解解题思路。理解只要计算一个底面积。

    3、第24页上第7题:读题后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算式板书于黑板上,集体分析校对。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单位变化情况。

    4、第24页上第8、9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再指名分析交流解题思路,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学习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5、补充:填空:

    给一块边长是6.2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配上一个底面,做成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

    (1)6.28÷3.14÷2求的是()

    (2)12×3.14求的是()

    (3)6.28×6.28求的是()

    (4)6.28×6.28+12×3.14求的是()

    6、补充:把一根长1.2米,底面半径1分米的圆柱钢材平均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如学生有困难可用粉笔操作演示)

    三、全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见补充习题)

    【最新教案: 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写作范例】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