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热门教案: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之四
  • 热门教案: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之四

    发表时间:2022-09-12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这篇《热门教案: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之四》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方程的基础。在以前的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成功之处:

    1.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用天平呈现的直观情境形象地表示等式两边发生的变化及结果,有利于学生的直观感受。又在学生观察、分析等式变化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出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先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再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Jk251.coM编辑推荐

    [教案参考]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其四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教案该怎么写?《[教案参考]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其四》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本节课我采用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课堂开始通过找规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不等式的性质1.然后通过比较简单的不等式的变化,探究出不等式的性质2和3.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接下来的问题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选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便于后面的练习。

    练习的设计上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了解

    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使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本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上也基本上把握得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其中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探究的问题比较简单,在使学生体会类比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时,也可以通过问题设计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但是怕学生接受不了高难度的题目,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经过反复思考,终究没有选择类似的题目。终究是不放心学生。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等式它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起学点

    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举出有关等式的例子.

    2.掌握:关于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并能语言叙述.

    3.应用: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等式走向新等式的解题思想,即为以后方程的同解变形打下基础.

    (三)德育渗透点

    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四)美育渗透点

    等式的两条性质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发现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学法:演示实验→等式性质→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等式概念的认识理解,等式性质的归纳.

    2.难点: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变形等式.

    3.疑点:(1)等式性质2中,关于除数不为零的理解.

    (2)利用性质变形时,对“等式两边”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简单实物.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得出等式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给出如下的数学关系

    (出示投影1)

    ;;

    ;;

    师提出问题:观察上面式子表示了什么关系?由学生回答“相等关系”后引出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含义,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演示实验:

    两只手中各拿4支粉笔,现在我们再分别从粉笔盒里拿出两支,放入相应手中,问两只手中粉笔个数的关系?如果我们将开始手中的粉笔各放回两支怎样呢?既扩大到原来的2倍,或缩小到原来的2倍,结果还是相等.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面实验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

    即:4=4.

    提出问题:由上面两组等式变形,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等式变形什么结论?把上面式中2,改3或-5行吗?

    学生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启发学生怎样用精炼的语言叙述,或分组推荐代表回答.

    师总结等式的性质:

    由前两式总结: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由后两式总结: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提出问题:①4=4两边都加上整式如:两边都加上结果还是等式吗?

    ②第二结论中所说除数可以是零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上面结论加以补充说明.

    教师归纳:以上两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条性质的总结,教师应强调以下四点:

    ①等式的性质1是加法和减法运算,等式的性质2是乘法或除法运算.

    ②等式的两边都参与运算,并且是同一种运算.

    ③加(或减)、乘以(或除以)的是同一个数.

    ④零不能做除数或分母.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教法说明】由于这组题是例题的巩固,因此可以由学生讨论分组,以竞赛形式回答以增加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出示投影2)

    1.判断:已知等式,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①;②;③;④.

    2.若,请同学们根据等式性质编出三个等式并说出你的编写根据.

    【教法说明】这组题是对等式性质的辨析,教学时应多让学生思考,并能说出依据.

    (出示投影3)

    1.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2.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3.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4.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抢答.

    【教法说明】从以上题目可知,根据等式的性质,从已知等式出发通过变形可得出新的等式.

    (出示投影4)

    例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教法说明】分析:

    1题从已知的一边入手,怎样变形就得到呢?(原等式两边都减去5)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观察等式的右边怎样由变形成5(两边加上),即原来两边都加上,根据等式性质1.

    3题观察等式左边怎样由变形为,即等式两边都除以0.2,根据等式性质2.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5)

    练习:用适当数填空,并且说出根据等式的哪条性质及怎样变形的?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4.如果,那么;

    5.如果,那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

    【教法说明】这一段是学生尝试利用等式性质对等式变形的练习过程,因此可采用小组竞赛、抢答等灵活的课堂训练形式.

    师提出问题:上面问题同学们解答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每个同学编一道和上面填空题类似的题目,交给同桌同学解答,并请对方谈谈所编题目是否符合标准.

    【教法说明】上面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编题、解答,最后应用由学生代表性地评比一下,以培养学生灵活性、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我们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不难发现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方程的求解问题(也就是可以求方程未知数的值).

    (出示投影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2);

    解:等式两边都乘以2解:等式两边都加上7得

    等式的两边都除以5

    得.

    【教法说明】上面题目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等式性质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由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作答写出以上过程

    (出示投影7)

    已知:、都是数,利用等式性质将下列各小题中的等式进行变形,然后填空.

    (1)如果,那么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和为零,那么这两个数___________.

    (2)如果,那么.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__________.

    【教法说明】这是利用等式变形来认识相反数、倒数问题,解题时注意“互为”问题的有关概念语言.

    (五)归纳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清楚:

    1.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已知等式通过变形得到一个新等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从新等式出发考虑用什么性质变形,这要靠大家的观察分析能力.

    2.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的性质,是将来解方程的依据.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

    (2)将等式的两边都乘以____________、或除以_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____;

    (3)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_____;

    (4)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

    2.用适当的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4)如果,那么;

    (5)如果,那么.

    3.判断下列变形是否正确

    (1)由得到.()

    (2)由得到.()

    (3)由得到.()

    (4)由得到.()

    (5)由得到.()

    (6)由得到.()

    九、布置作业

    1.课本第186页习题4.1A组,4.(6)(7)(8);

    2.课本第187页B组3.

    十、板书设计

    十一、参考答案

    1.(1)加3,1;(2)2,,2;(3)减去,1;(4)除以,2.

    2.(1)2;(2)-3;(3);(4);(5),3.

    3.√√×××√

    作业答案

    4.(6);(7);(8);

    B组3.①,零;②,是1.

    热门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之四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这篇《热门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之四》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做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我要的是葫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词、学句,结合图画理解葫芦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注识字的情境,让字词句教学有生命力

    语言文字的学习一定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如果脱离了语境,让孩子单纯地去识某个字,不但字形不容易记,而且字音也很容易遗忘,字义的理解也就更难了。所以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识字,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比如:学习“藤”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直观了解藤的特点,再由“葫芦藤”拓展到生活中学生见过的黄瓜藤、葡萄藤等,进而让学生更好地识记这个“藤”字;在“谢”字教学中,我在和学生的交流中给学生创造一种语言环境,让学生明白在“谢谢”这个词中,“谢”表示感谢的意思,在“花谢了”这个词中,就表示的枯萎凋落的意思,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谢”的字义。

    二、关注语言的应用,让字词句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语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比如,在“慢”字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体会小葫芦慢慢变化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想想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什么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这个问题一下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我想,孩子们在用慢慢说句子的时候,他们的脑子里面是有画面的,是有情境的,这样的字词句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是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也是有生命有活力的。

    三、关注汉字文化,让字词句教学增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个汉字都承载了及其丰厚的文化内涵。本节课在“慢”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古文字深入理解“慢”的字义,同时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由于本人经验有限,课堂上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教案不等式的性质(三)【荐】


    探究活动

    能得到什么结论

    题目已知且,你能够推出什么结论?

    分析与解:由条件推出结论,我们可以考虑把已知条件的变量范围扩大,对已知变量作运算,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或者跳出不等式去考虑一般的数学表达式。

    思路一:改变的范围,可得:

    1.且;

    2.且;

    思路二:由已知变量作运算,可得:

    3.且;

    4.且;

    5.且;

    6.且;

    7.且;

    思路三:考虑含有的数学表达式具有的性质,可得:

    8.(其中为实常数)是三次方程;

    9.(其中为常数)的图象不可能表示直线。

    说明从已知信息能够推出什么结论?这是我们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这里给出的都是必要非充分条件,读者可以考虑是否能够写出充要条件;另外,运用推出关系的传递性,在推出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推理,还可得出很多结果,请读者考虑.

    探究关系式是否成立的问题

    题目当成立时,关系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解: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或

    所以或

    所以或

    所以不可能成立。

    说明:像本例这样的探索题,题目的结论是“两可”(即两种可能性)情形,而我们知道,说明结论不成立可像例1那样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不过像本例的执果索因的分析,不仅说明结论不成立,而且得出,必须同时大于1或同时小于1的结论。

    探讨增加什么条件使命题成立

    例适当增加条件,使下列命题各命题成立:

    (1)若,则;

    (2)若,则;

    (3)若,,则;

    (4)若,则

    思路分析:本例为条件型开放题,需要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寻找使结论成立时所缺少的一个条件。

    解:(1)

    (2)。当时,

    当时,

    (3)

    (4)

    引申发散对命题(3),能否增加条件,或,,使其成立?请阐述你的理由。

    不等式的性质(三)【精】


    探究活动

    能得到什么结论

    题目已知且,你能够推出什么结论?

    分析与解:由条件推出结论,我们可以考虑把已知条件的变量范围扩大,对已知变量作运算,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或者跳出不等式去考虑一般的数学表达式。

    思路一:改变的范围,可得:

    1.且;

    2.且;

    思路二:由已知变量作运算,可得:

    3.且;

    4.且;

    5.且;

    6.且;

    7.且;

    思路三:考虑含有的数学表达式具有的性质,可得:

    8.(其中为实常数)是三次方程;

    9.(其中为常数)的图象不可能表示直线。

    说明从已知信息能够推出什么结论?这是我们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这里给出的都是必要非充分条件,读者可以考虑是否能够写出充要条件;另外,运用推出关系的传递性,在推出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推理,还可得出很多结果,请读者考虑.

    探究关系式是否成立的问题

    题目当成立时,关系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解: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或

    所以或

    所以或

    所以不可能成立。

    说明:像本例这样的探索题,题目的结论是“两可”(即两种可能性)情形,而我们知道,说明结论不成立可像例1那样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不过像本例的执果索因的分析,不仅说明结论不成立,而且得出,必须同时大于1或同时小于1的结论。

    探讨增加什么条件使命题成立

    例适当增加条件,使下列命题各命题成立:

    (1)若,则;

    (2)若,则;

    (3)若,,则;

    (4)若,则

    思路分析:本例为条件型开放题,需要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寻找使结论成立时所缺少的一个条件。

    解:(1)

    (2)。当时,

    当时,

    (3)

    (4)

    引申发散对命题(3),能否增加条件,或,,使其成立?请阐述你的理由。

    数学教案-等式它的性质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起学点

    1.理解:等式的意义,并能举出有关等式的例子.

    2.掌握:关于等式变形的两条性质,并能语言叙述.

    3.应用:会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将等式变形,并能对变形说明理由.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等式的两条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等式走向新等式的解题思想,即为以后方程的同解变形打下基础.

    (三)德育渗透点

    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四)美育渗透点

    等式的两条性质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发现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生学法:演示实验→等式性质→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等式概念的认识理解,等式性质的归纳.

    2.难点: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变形等式.

    3.疑点:(1)等式性质2中,关于除数不为零的理解.

    (2)利用性质变形时,对“等式两边”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简单实物.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得出等式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给出如下的数学关系

    (出示投影1)

    ;;

    ;;

    师提出问题:观察上面式子表示了什么关系?由学生回答“相等关系”后引出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含义,分清等式的左边和右边.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演示实验:

    两只手中各拿4支粉笔,现在我们再分别从粉笔盒里拿出两支,放入相应手中,问两只手中粉笔个数的关系?如果我们将开始手中的粉笔各放回两支怎样呢?既扩大到原来的2倍,或缩小到原来的2倍,结果还是相等.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面实验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

    即:4=4.

    提出问题:由上面两组等式变形,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等式变形什么结论?把上面式中2,改3或-5行吗?

    学生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启发学生怎样用精炼的语言叙述,或分组推荐代表回答.

    师总结等式的性质:

    由前两式总结: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由后两式总结: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提出问题:①4=4两边都加上整式如:两边都加上结果还是等式吗?

    ②第二结论中所说除数可以是零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上面结论加以补充说明.

    教师归纳:以上两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条性质的总结,教师应强调以下四点:

    ①等式的性质1是加法和减法运算,等式的性质2是乘法或除法运算.

    ②等式的两边都参与运算,并且是同一种运算.

    ③加(或减)、乘以(或除以)的是同一个数.

    ④零不能做除数或分母.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教法说明】由于这组题是例题的巩固,因此可以由学生讨论分组,以竞赛形式回答以增加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出示投影2)

    1.判断:已知等式,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①;②;③;④.

    2.若,请同学们根据等式性质编出三个等式并说出你的编写根据.

    【教法说明】这组题是对等式性质的辨析,教学时应多让学生思考,并能说出依据.

    (出示投影3)

    1.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2.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3.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4.从能不能得到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抢答.

    【教法说明】从以上题目可知,根据等式的性质,从已知等式出发通过变形可得出新的等式.

    (出示投影4)

    例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教法说明】分析:

    1题从已知的一边入手,怎样变形就得到呢?(原等式两边都减去5)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观察等式的右边怎样由变形成5(两边加上),即原来两边都加上,根据等式性质1.

    3题观察等式左边怎样由变形为,即等式两边都除以0.2,根据等式性质2.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5)

    练习:用适当数填空,并且说出根据等式的哪条性质及怎样变形的?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4.如果,那么;

    5.如果,那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

    【教法说明】这一段是学生尝试利用等式性质对等式变形的练习过程,因此可采用小组竞赛、抢答等灵活的课堂训练形式.

    师提出问题:上面问题同学们解答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每个同学编一道和上面填空题类似的题目,交给同桌同学解答,并请对方谈谈所编题目是否符合标准.

    【教法说明】上面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编题、解答,最后应用由学生代表性地评比一下,以培养学生灵活性、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我们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不难发现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方程的求解问题(也就是可以求方程未知数的值).

    (出示投影6)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2);

    解:等式两边都乘以2解:等式两边都加上7得

    等式的两边都除以5

    得.

    【教法说明】上面题目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等式性质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由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作答写出以上过程

    (出示投影7)

    已知:、都是数,利用等式性质将下列各小题中的等式进行变形,然后填空.

    (1)如果,那么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和为零,那么这两个数___________.

    (2)如果,那么.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__________.

    【教法说明】这是利用等式变形来认识相反数、倒数问题,解题时注意“互为”问题的有关概念语言.

    (五)归纳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清楚:

    1.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已知等式通过变形得到一个新等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从新等式出发考虑用什么性质变形,这要靠大家的观察分析能力.

    2.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的性质,是将来解方程的依据.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

    (2)将等式的两边都乘以____________、或除以_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____;

    (3)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_____;

    (4)将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__得到,这是根据等式性质________.

    2.用适当的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那么;

    (2)如果,那么;

    (3)如果,那么;

    (4)如果,那么;

    (5)如果,那么.

    3.判断下列变形是否正确

    (1)由得到.()

    (2)由得到.()

    (3)由得到.()

    (4)由得到.()

    (5)由得到.()

    (6)由得到.()

    九、布置作业

    1.课本第186页习题4.1A组,4.(6)(7)(8);

    2.课本第187页B组3.

    十、板书设计

    十一、参考答案

    1.(1)加3,1;(2)2,,2;(3)减去,1;(4)除以,2.

    2.(1)2;(2)-3;(3);(4);(5),3.

    3.√√×××√

    作业答案

    4.(6);(7);(8);

    B组3.①,零;②,是1.

    3.4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难点: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天平,砝码.

    四、教学过程:

    动(一):温故知新:实验一:天平一边放重300克的一本书,另一边放50克的砝码多少各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准备天平,让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

    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一: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天平平衡后,两边分别同时放上两个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试一试。问题二: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试一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后再用字母表示先合作、交流,后找多名学生归纳规律,在学生都理解后教师出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设x=y,则:x+c=y+cx-c=y-c(c为一个代数式)问题三: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小组进行实验,总结规律。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设x=y,则:cx=cyx/c=y/c(c为一个不为零的数)

    活动(三)拓展运用:例1解下列方程:(1)x+2=5(2)3=x-5第一题教师领学生完成,给出解方程的完整步骤,逐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第二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锻炼学生组织语言能力。例2解下列方程:(1)-3x=15(2)-n/3-2=10学生独立完成(两生黑板练习),后两生给与评价。

    活动(四):议一议:通过对以上两个方程的求解,请你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你的解对不对?合作交流并回答

    活动(五):练一练:课本随堂练习。

    活动(六):小结反思: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另外你有什么感触?活动(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推荐作业:

    【热门教案: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之四】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