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今日课件: 小数的意义教案(篇三)
  • 今日课件: 小数的意义教案(篇三)

    发表时间:2022-08-24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今日课件: 小数的意义教案(篇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

    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4.出示米尺图。

    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6.出示米尺。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练习:分数小数互化。

    第二层练习。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

    (3)0.52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2.判断:

    (1)0.8是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 )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 )

    第三层练习: 猜数游戏。

    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

    四、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平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 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

    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

    2.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小数的意义教案六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效总结,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教案与课件编写技巧指南》或许能够帮助您找到对这个问题更好的回答,这些资料供你参考和使用希望它们对你有所帮助!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32-33

    教学目标:

    1、在升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小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识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的分数,写成小数是几个0.1,几个0.01,几个0.001,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PPT,小软尺,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小数和分数的小书签,我想把它们送给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想得到它吗?想得到就积极发言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小数和分数,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用小数表示自己所测量的物体,请大家拿出大家准备好的软尺,请第1组的同学测量课桌的长度;请第2,3组的同学测量笔袋的长度;请第4,5组的同学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请将你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老师发给你的纸里。

    2、每生测量活动。

    3、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预测:

    学生1:我测量的课桌的长度是0.6米。

    学生2:我测量的笔袋的长度是0.11米。

    学生3:我测量的数学书的厚度是0.01米。

    4、展示学生的汇报结果,有质疑的请举手。

    5、根据同学们的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小数)

    6、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小数?请举例说明。

    生例举一些常见的小数,师补充一些常见的小数。观察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这时候通常用小数来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一米长的纸条,把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的多少米?说出你的想法。

    师小结:取其中一份1分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1米。

    师:取其中的3份呢?取其中的6份呢?生独立思考。

    生汇报:取其中的3份是3分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3米。

    取其中的6份是6分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6米。

    2、认识两位小数

    我们都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么老师现在把这一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的多少米?说出你的想法。

    师小结:取其中一份1厘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01米。

    师:取其中的40份呢?取其中的75份呢?生独立思考。

    生汇报:

    取其中的40份是40厘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40米。

    取其中的75份是75厘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75米。

    3、认识三位小数

    我们都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一百分之一,那么老师现在把这一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毫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的多少米?说出你的想法。

    生汇报:取其中一份1毫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001米。

    师:取其中的59份呢?取其中的125份呢?

    生汇报:

    取其中的59份是59毫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059米。

    取其中的125份是125毫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125米。

    4、对比直观描述,小数的意义

    师: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完成表格

    生独立思考,汇报研究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分母是10的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几个0.1.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学生2:我发现,分母是100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几个0.01.

    学生3:我发现,分母是1000的可以写成三位小数,用分数表示是千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几个0.001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那小数点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想这样的小数和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等我们以后再学习)

    5、小数之间的进率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它们之间的进率发生什么变化?

    0.001米→0.01米→0.1米→1米,它们之间的进率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在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把分数化小数(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2、填一填。

    3、书本33页做一做。

    4、找朋友(将老师发的小书签,根据书签上的小数或分数说出你的朋友小数或分数是几,请起立,展示给全班是不是朋友)。

    5、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

    四、能力提高,聪明屋

    用5,4,0,1,3这五张卡片摆出不同的数。

    1、小于1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小于1且最大的三位小数。

    3、小于1且最小的三位小数。

    五、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课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在创设情境中,我尽量让学生多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小数。如测量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物体的大小或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实际在生活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因此我们有学习小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掌握简单的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从一位小数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数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色彩带和90厘米长的绿色彩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材51页的做一做。我在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我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本节收获。”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掌握小数的数位。

    2、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理解数位顺序表上的计数单位,以及进率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能抽象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并能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1、填空。

    3写成小数是( ) 10

    660.56表示()写成小数是() 100

    6780.625表示( )写成小数是( ) 10000.4表示( )

    2、读一读下面一段话中的小数。

    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80千米/时,约为22.222米/秒。

    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来研究小数“22.222”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三))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师问:这个计数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拨数:同学们的观察都非常仔细,??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都是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那你们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出“22.222”吗?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数,师指名上台演示。

    课件出示拨数情况,引导学生认识:

    “22.222” 中有5个“2”,这5个“2”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小数点右边第一1个“2”在十分位上,它表示2个0.1.

    师提问:小数点右边第2个“2”在百分位上,它表示2个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11,用小数表示是0.1,所以这个“2”也可以表示210101,它也可以表示多少? 1001可以写成0.01,所以这个“2”表示2个0.01. 100

    师追问:说得很有道理,那最后一个“2”在什么位置,表示多少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最后一个“2”在千分位上,表示2个1,也可以表示2个0.001. 1000

    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小数点左边两个2分别表示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2、认识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引导思考: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个位、十位、百位??,那么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位名称及对应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小数点右边第四位是万分位,计数单位是万分之一(0.0001);

    课件出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进行小组讨论:看一看,比一比,在数位顺序表上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相同点: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不同点:整数部分在小数点的左边,数位顺序是从右往左依次排列,计数单位由小到大,只有最小的计算单位——1,没有最大的计算单位;而小数部分在小数点的右边,从左往右依次排列,计数单位由大到小,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只有最大的计数单位——0.1.

    师强调:小数的半数单位也是“满十进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页“看一看,说一说”的图片,进而发现:10个0.1元是1元;10个0.01元是0.1元,再次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是“满十进1”。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出示教材第7页“试一试”情境一:同样的毛巾,小熊商店每条5元,小狗每条5.00元,这两个毛巾的价格一样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2、出示教材第7页“试一试”情境二:涂一涂,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涂色,并汇报:0.6和0.60一样大。

    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0.6和0.60一样大?师归纳小结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203.09 6.06 50.44 5.700 200.04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

    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 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

    板书:直角等于90度

    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锐角 小于90度

    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钝角 大于90度

    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

    3.读一读,平角、周角。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 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平角

    你们想当魔术师吗?

    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

    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 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

    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

    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让学生试着用活动角转动周角,画周角,然后,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齐读周角的特征,再齐读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三、进一步感受平角、周角。

    1.伸出一条胳膊。旋转平角、周角。同桌互相转,展示转。学生评价。

    四、补充钝角范围

    师:老师有个问题,180度,360度都比90度大,但他们不叫钝角,再平角上展示活动角,活动角的一条边,在0度90度区域形成的角是锐角,在90度180度形成的区域形成的角是钝角,请学生说一说钝角比谁大?比谁小?

    生回答后, 板书:而小于180度。

    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角、平角。

    互相说,展示说,评价。

    六、巩固练习.

    1.游戏,用纸扇摆角,同桌说角,老师摆角,考同学说角

    2.判断:⑴平角是一条直线,⑵周角是一条射线,⑶一个周角等于四个平角,

    3.抢答题:⑴从小到大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⑵从大到小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

    4.再出一个难一点的题:(要求说清理由)

    1=752=? 3=? 4=?

    七、总结

    你们知道了平角、周角,现在让你扮演角色,平角、周角,做个自我介绍吧!

    板书设计: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比90角小 比90角大 1平角=2直角=180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资料,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

    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二、新课学习

    1.名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糖果的质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说说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吗?

    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

    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78平方米、4吨50千克、5米6分米、20平方厘米、9年、5千米60米。

    2.例1

    (1)80厘米= 米

    引导学生观察:从这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

    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因为100厘米=1米,80厘米=

    米=0.80米,还可以这么算,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缩小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所以80100=0.80。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

    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

    练一练

    (2)教师出示1米45厘米=( )米

    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你是怎样想的?

    首先把1米45厘米写成1. 米,因为1米等于1米,所以1米再加45厘米就等于1.45米。还可以这么想,1米45厘米是145厘米,145100=1.45米。

    练一练:

    4千米180米=( )千米 7米6厘米=( )米

    3.例2

    0.95米=( )厘米

    可以怎样想?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想一想:1.32米=( )厘米

    可以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还可以这么算:1.32米=1.32100厘米=132厘米。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4510= 1.6100= 0.0561000= 40.5100=

    7.81000= 0.710= 3.0610= 3.0610=

    2.小刚检查调查表时发现了许多错误,你能帮忙把错误改正过来吗?

    张佳佳:

    体重 3.85千克

    身高 14.3米

    早晨喝 0.005千克牛奶。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疑问?

    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 、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1、做期末复习第8题(1)、(2)、(3)。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0.5、0.023的意义。

    (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

    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2)填空。

    0.1里面有( )个0.01。 10个0.001是( )。

    10个0.1是( )。 0.1里有( )个0.01。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习。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 16.0100 8.7100 14.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

    4.2 13.12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2、做期末复习第9题,第1竖行两题。

    (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做期末复习第10题。

    (1)先把这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

    0.1 0.012 0.102 0.12 0.021

    (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做期末复习第8题(4)、(5)。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

    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2、练习。

    (1)把1.8扩大100倍是( )。( )扩大1000倍是6.21。

    (2)把( )缩小100倍是0.021。( )缩小1000倍是6.21。

    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

    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0.834 2.786 3.895

    (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86700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

    460000000 718960000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

    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67100209500

    (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4、做期末复习第9题剩下的两题。

    (1)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2)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来,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

    了。

    5、做期末复习第11题。

    学生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作业设计】

    1、0.45表示( )。

    2、把6.956 6.965 6.659 9.665 5.669 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

    3、把67120986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保留一位小数是( )万;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

    4、在○里填“”、“”或“=”。

    16.36○16.63 0.36万○3600

    0.97○1.01 0.23亿○2100万

    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

    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整小数则运算的意义 优秀教案推荐


    p79-80页练习十五1-8题,p83 —84页1—14题。

    【复习要求】

    1、掌握整、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进行整小数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3、学会应用四则运算的关系式对加、减、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

    【复习重点】四则运算的法则。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1、自学p79页表。

    回答:

    ⑴什么叫四则运算?

    ⑵分别说说加、减、乘、除的意义。

    运算

    名称意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乘以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以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说说什么是同级运算。

    在一个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算式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什么叫第二级运算?

    在一个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中,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4、在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二、回忆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1、同时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特别是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的处理方法。

    2、完成p79页关系式。

    3、p83页⑽、⑾题。

    三、练习、巩固。

    1、p80页《练一练》⑴算一算比一比。

    通过练习更加熟练地掌握和区别整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2、完成⑵口算。

    3、说说练一练中⑶题中该怎样验算。

    加法:用减法验算或交换加数的位置。

    减法:用加法验算。

    除法:用乘法验算。

    乘法:用除法验算。

    四、课堂作业。

    1、口答p82页1—4。

    2、作业:p82页⑸、⑹、⑺题。

    p84页⒀、⒁题。

    [优质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学思考(推荐一篇)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优质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学思考(推荐一篇)”。

    于是反复阅读教材,认真研究教参,也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有启迪亦有困惑。最后确定教学思路是通过直观演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放手学生利用百格图自主探索出两位小数的意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三位小数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推理出三位小数的意义,然后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加以验证。

    对于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演示,构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优于抽象概括,他们的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概念的意义。所以,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正方形、百格图、正方体,通过平均分、涂一涂、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由0.1组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由0.01组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0.001组成。有效的构建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2、做到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课堂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是要有动手操作活动或者冷静的思考,我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练习,尤其是数学课,必须做到讲练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老师和学生自己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接下来的学习和教学。

    对于本节课缺憾的地方亦有两点:

    1、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对学习小数的意义渗透较少。

    小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之一。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不接触分数,却不能离开小数。元、角、分的货币自不必说,老式的“几尺几寸、几斤几两”仍在使用。“0.5千克”、“身高1米63”等现代说法都离不开小数。在这方面本节课渗透的比较少。

    2、教学设计不新颖。

    对本节课的教学,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模式,虽然每个环节的学习力度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也不同,但是还是感觉没有新意,没有强烈的质疑问题,没有思维的拓展。

    对于本节课还有一点困惑:

    关于计数单位,曾学过“个”、“十”、“百”、“千”……本节课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教材上这样说的: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也曾和几个老师交流过小数计数单位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希望看到的老师参与讨论。

    疑惑: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在这里填是不可以的,按照书上所说填“十分之一”是最合理的。那么能不能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2024教案推荐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其五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4教案推荐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其五》。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是小数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小数的意义,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小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才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注重抓住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如:通过学生对十进分数的认识来引导他们学习和理解小数的意义。以此作为学生认知的桥梁,我认为更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定位在四点上:

    1、在生活情景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2、学会和他人合作,能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小数的运用,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这是我在课前预想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讲完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测量橡皮的实际长度,然后去发现误差。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节课上,91%的学生都在课上积极发言了,只有3人一个问题也没有回答过。

    (2)教学中,我能抓住分数和小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发现了小数的本质特征。这样,不但注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能启发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去学习。能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考和适当的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很有用”,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我在讲授这节课的同时,还对班中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测试后的结果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如:在测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读下列小数吗?0.2、0.78、0.514”。前测中,有14人会读,有14人会读1、2个,还有8人根本不会读。而讲课之后,在后测中37人都已会读。“你知道小数的组成吗?”这个问题在前测中只有2人知道,17人不全知道,还有17人不知道。而学习完本课之后,全班有33人都知道了,只剩4人不全知道。

    优质范文: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之四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教案应该从哪方面来写呢?希望《优质范文: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之四》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学会读、写小数,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学会小数的读、写,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小的数位较多的情况下,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通过小数读、写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整数的写法 .

    2、复习整数的读法。复习整数数位顺序表。

    3、尝试改数

    你能不改变这三个数的数字,将这三个数改成小数吗?

    563 4007 12378

    二、 教学小数的数位的顺序表

    (1)复习整数的数位表

    指名学生讲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①说明什么叫做小数的数位?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哪最大,它和整数个位间进率是多少,那么表示十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第几位,这个数位叫做十分位。

    ③表示百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几位,这个数位叫什么,它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④表示千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几位,这个数位叫做什么,它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⑤再往下还可以有万分位、十万分位、百万分位等,因为数较多的不常用,我们在数位表上就用“……”表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上面的问题。

    小结:实际用时小数和整数常写在一起,这样的数也叫做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就称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数就称小数部分。

    三、学习小数的读法

    (1)、读55.55

    教师:通过预习,小数55.55应该怎么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呢?

    学生(猜测):五十五点五十五;五十五点五五;五十五点五十分五百分。

    教师:哪个同学回答正确?正确读法是“五十五点五五”.小数的正确读法是什么?

    [小结]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不同,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读,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2)、读5050.005

    (课件出示5050.005读作)

    教师:按照我们刚才的小结,大家一起读出这个小数。

    学生:五千零五十点零零五。

    教师: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个数字都要读,这一点大家必须记住。

    (3)、整理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成“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四、学习小数的写法

    (1)、感悟写的'方法

    教师:根据小数的读法,你能写出小数吗?

    (幻灯片出示:写出下面的 小数三点三零、六十四点零五、零点零零四、一点零零一)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写出白版上的小数,彼此检查看看正确与否。

    学生:交流自己的成果,总结小数的写法。

    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点拨指导,使每个学生都会写出相应的小数。

    [小结]在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五、探究提升

    (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

    (2)、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3)、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六、达标测评

    (1)、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2)、填空

    0.9里面有( )个 0.1,0.07里面( )个0.01,

    4个( )是0.04,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

    (3)、读出下面各数

    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11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要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当与时俱进,还需包含各个知识点。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11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京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件演示成语《水涨船高》的动画,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一则什么成语。

    提问:(1)你是怎么想到的呢?(船的高度随着水的高度而上升)

    师:也就是说船的高度随着水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数学上,我们就把这样的两种量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

    过渡:我们发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那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1.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情境二:(出示课件)

    买同一型号的钢笔,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如下图。

    (1)观察图,把数据填在表中

    (2)通过观察上图和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有总价和数量,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相对应数量的比值(就是单价)一定,

    3.思考这个题和上面正方形的哪种情况是类似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三、基础练习,加深理解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3.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爸爸的年龄/岁3233(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总价支数=单价总价/支数=单价(一定)1、相关联的量或路程/时间=速度(一定)2、比值一定

    y/x=k(一定)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2)

    教材分析: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浙教版第十二册第3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和比的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并且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xy=k(一定)

    从而给出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1、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2、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为了使学生掌握好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教师采用迁移法、对比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结的方法等等。

    第一部分:复习三量关系,为本节内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课从创设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分析、概括,紧紧围绕判断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两个量、商一定展开思路,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整理知识,发现规律,由讨论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由此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最后指导学生看书,抓住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断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力争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使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借助事物表象,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索规律的积极性,重视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设计,具有坡度,深化拓宽了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3、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顾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怎样求比值?(指名口答)

    2、出示求比值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发现其中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二、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在胜利小学度过了六年的美好时光,在即将毕业之际,老师想放大一张咱们同台表演的照片作为纪念,却出现了这三种情况(课件出示三张师生同台表演的照片,其中两张照片变形了,另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说说你的看法。

    2、师:这张没有变形的照片是老师按比例放大的,(板书“比例”两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许多新的概念都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同学们猜猜,比例和什么知识有关联?(指名口答)究竟比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成为比例呢?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两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数据,说出长和宽的比,明确按比例缩放的照片场合宽的比相等。

    2、多媒体出示三面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师:这些形状相同,大小各异的国旗,是不是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你能写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指名板演)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口答)

    4、既然比值相等,那我们就可以把这几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同学们这就是比例,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

    5、打开书找到比例的意义,并多几遍。

    6、在这三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数据中,还有哪些数据能组成比例,自己试着写一写。(生写比例,师巡视)。指名汇报写出的比例。

    四、课堂练习

    1、判断哪些是比例?

    指名判断,并说明理由,明确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教材4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明确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就是计算它们的比值,看看是否相等。

    3、教材40页做一做第二题。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写出的比例。

    4、教材43页练习八第一题。

    明确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并写出能组成的比例。

    5、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写出比值是0、2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小组比赛哪个小组写得多。

    五、课外拓展

    介绍黄金比例

    六、作业

    练习八第二题、第三题。

    七、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4)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经,因此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复习了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在新授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的意义进行的练习;第二部分是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第三部分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第四部分给出四个数让学生写出比例、和给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

    在第一部分里,我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的形式,为揭示比例的意义做铺垫。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的将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行上,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培养了学生从多中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探究的能力,教师给了学生一个自学提示,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顺序,有目的。在汇报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时都让学生举例说明,达到全体学生都能理解的目的。比例和比的区别是小组内研究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能从意义、性质、名称上去区分,从而使学生正确的区分比和比例。

    第三部分: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这样的题最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第四部分:用四个数组比例,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要把题做对,而且要善于总结方法,指导自己更好的去做题。有了这道题,在下一题中,让学生通过一个乘法算式改写成比例式,就稍微容易些了,让小组内交流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

    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一个回顾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后练习中出了一个比灵活的开放题,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用能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维的空间。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6)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7)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丽一起到文具店去买东西。

    (1)小瑜用12元买了4本数学本,小丽用9元买了3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2)反馈:

    ①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说说你的理由。

    ②还有别的方法吗?

    ③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二、关键点拨

    1、比例的意义。

    出示课件: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25

    路程(千米)80200

    根据表中的数量你能写出几个比例?你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汇报: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1题。

    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反馈交流。

    3、5:8和1:5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反馈:

    (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正比例的意义,练习六的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3.己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

    =工作效率

    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板书:=公顷产量

    二、导人新课

    教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三、新课

    1.教学例1。

    用小黑板出示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提问:

    谁来讲讲例1的意思(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

    表中有哪几种量

    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多少当时间是2小时,路程又是多少

    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怎么样了(也变化了。)

    教师说明: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呢

    教师指着表格:我们从左往右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箭头),时间扩大2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2倍3时间扩大3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3倍从右往左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反方向的箭头),时间缩小8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8倍;时间缩小7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7倍时间缩小2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2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让每一小组(8个小组)的同学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教师板书出来:=60.=60,=60让学生双察这些比和它们的比值,看有什么规律。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然后教师指着=60,=60=60问:比值60,实际上是火车的什么:你能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吗板书:=速度(定)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呢(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速度)总是一定的。)

    2.教学例2。

    出示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让学生观察上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米数扩大,总价怎样米数缩小,总价怎样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当学生回答完第二个问题后,教师板书:=3.1,=3.1,=3.1

    然后进一步问:

    这个比值实际上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板书:=单价(一定)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思考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米数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这两个例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都有几种量

    (2)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

    (3)这两种量的比值都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上面两个例题,有一些共同特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板书出教科书上第20页的倒数第二段。)

    接着指着例1的表格说明:在例1中,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速度)保持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随后让学生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最后教师提出:如果我们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你能将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K(一定)

    4,教学例3。

    出示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师引导: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比的比值是什么这个比值是否定(板书:=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

    已知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就是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5.巩固练习。

    让学生试做第2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其中(3)要求学生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学生说成是生产效率和每天生产的吨数都可以。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第1题,做题前,让学生想一想:成正比例的量要满足哪几个条件然后让学生算出各表中两种相对应的数的比的比值,看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比值相等就可以列出关系式进行判断。第(3)小题,要问一问学生为什么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不成比例。(因为相对应的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的比的比值不相等。)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再订正。其中(1)一(5)、(7)、(8)成正比例,(6)和(9)不成正比例。

    第3题,可先让同桌的同学互相举例,然后再指名举出成正比例的例子。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9)

    一、教学简介:

    分析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是相互关联的变量。用数量关系式揭示其规律,使学生逐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用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3.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

    4.探索生活现象中的数学知识,增强发现数学规律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理解两种量是否相关联

    2.正比例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五、教学过程:

    1、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80千米

    (2)苹果每千克6.5元

    (3)妈妈买6千克苹果

    (4)小张骑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2小时

    (5)小红每分钟打字120个

    2、提问学生解决时用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式?

    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第五个条件不能与上面的条件发生联系?

    3、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

    4、全班对小组讨论内容进行交流。

    结论总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当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5、拓展延伸

    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组织学生讨论,明确:随着正方形面积的变化,正方形的边长也在变化,这里的边长不是一个确定的值,也就是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比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不成正比例。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4一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你能根据下面各组相关联的量,分别组成两个正比例关系式吗?

    (1)单价、数量和总价。

    (2)筑路总米数、筑路天数和每天筑路米数。

    六、教学结束:

    要求学生每人回去搜寻一道正比例的试题,下节课进行个人讲解。

    比例的意义教案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 法:

    启发引导法

    学 法:

    自主探究法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学习(8分)

    自学内容:书上45页例1

    自学时间:8分钟

    自学方法:读书法、自学法

    自学思考:

    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几个条件?

    2、正比例关系式是什么?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例如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2)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三是比值(商)一定

    (3)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y/x=k(一定)

    (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归类提升

    引导学生小结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和关系式。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页正比例图像

    1、正比例图像是什么样子的?

    2、完成46页做一做

    3、各组的b1同学上台讲解

    四、质疑探究(5分)

    1、第49页第1题

    2、第49页第2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小结检测(8分)

    1、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如何判断是不是正比例关系?

    2、检测

    1、49页第3题。

    六、堂清作业(9分)

    练习九页第4、5题。

    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

    y/x=k

    (一定)

    热门课件: 《方程的意义》教案壹篇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作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热门课件: 《方程的意义》教案壹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本课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整个教学过程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对一些不同的式子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合作意识。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数学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同学们,谁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3.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简单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能说出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达成目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出示天平做好铺垫。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出示天平: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如果学生说得不全教师做补充: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g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

    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质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师: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你有办法吗?

    追问: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100g砝码),发现了什么?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4)教师在右边依次加一个100g的砝码,加两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用数学算式怎样来表示吗?

    教师让学生继续操作,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这说明了什么?

    (一杯水的重量等于250g)

    (5)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

    (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100+x >200

    100+x

    100+x =250

    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6)让学生比较50+50=100与100+x=250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像100+x =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方程)

    (7)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小结:

    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是不是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

    (8)让学生仿照课本情境图,自己试着写一些方程。

    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g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会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学生看出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思考得出:一杯水的重量=水的重量十杯子的重量。

    学生汇报:100+x

    学生回答:天平两边不平衡,用数学算式来表示100+x >100

    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

    汇报时用式子表示:

    100+x >200

    100+x

    这时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250 g,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

    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100+x =250

    生观察后会发现: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达成目标:通过直观演示活动,在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出上面的式子,为下面的分类讨论环节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得出:第一个等式没有未知数x,第二个等式含有未知数x。

    不是

    达成目标:这样的设计我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再自主判断,最后集体交流。

    先说一说图意,再写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分类比较,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层层递进,达到理解方程意义和掌握方程判断方法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比.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基础练习:66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拓展练习:见

    达成目标:孩子大部分应该能发现存在的等量关系,但可能会出现40-28=x这样的式子,应该规范孩子的写法。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达成目标: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1.像100+x =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28-29页例1和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15题。教材简析: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这些经验包括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教材编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数方法。例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教学出发,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例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利用生活中熟悉、现实的素材,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2、能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推理思考。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小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苏果超市文具专柜(图片)提问:这些文具的标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生活应用。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2、教学小数的读法: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充分让学生说说推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观察板书:4、出示例2(1)认识两位小数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c、观察板书: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2)认识三位小数a、理解:1毫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01米。指名理解1毫米为什么是米。(1米=1000毫米,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就是1毫米,1毫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7毫米与15毫米。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c、观察板书米米米0001米0.007米0.015米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千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三位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知道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5、思考: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6、试一试:下面的图形都表示整数1,把图中的涂色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0.7)、(0.43)和(0.009)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和意义。7、练一练: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四、巩固练习:练习五的15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认识小数例1:0.05元是1元的。0.48元是1元的。例2: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米米0001米0.007米0.015米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板书设计: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广。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读写两位小数,培养学生类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以1分是1元的为突破口,让学生知道几分和几角几分是1元的百分之几。引导学生以1厘米是1米的为突破口,通过相互交流初步体会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引导学生以1毫米是1米的为突破口,通过相互交流初步体会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能在巩固两位小数认知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每组的分数和小数,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小数的理解,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推理,本质上就是引导他们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通过用正方形表示整数1,并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分别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从而帮助学生在比例题更为抽象的层次上理解小数与相关分数的关系。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会读写小数,知道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联系和区别。

    【今日课件: 小数的意义教案(篇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