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课件参考]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篇
  • [课件参考]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篇

    发表时间:2022-07-25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课件参考]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以一幅画为线索,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做的目地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加入到学习的环境。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两个小朋友在量课画面的长和宽。长5分米,宽4分米。)

    板书: 5分米 4分米

    二、新知探索:

    (一)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谈话:你能利用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师: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那4分米呢?

    师:5/10、4/10这样的数,我们称为分数,那5和4是什么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4……我们称为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板书:分数、整数

    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种数。板书:小数。

    1、 告诉:5/10米可以用小数0.5米来表示。

    请仔细看0.5米怎么写,板书:0.5米

    你觉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它读作:零点五。板书:零点五

    (估计好读哦同学已经会读了,指名读一读,再一起读。)

    想一想,4/1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讲述:今天我们要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板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请同学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的分数?(都是十分之几)它们又是怎样的小数?(都是零点几)那它们又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小数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2、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引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条线段被平均分成了几份。告诉你这样的一份是1分米,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1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呢?你能像这样把余下的括号填完吗? 全班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来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讲述: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4、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汽车的排量、视力、铅笔芯的规格……)

    (二)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 创设情境:我们小朋友经常去文具店。有一种圆珠笔,A店里标价8角,B店里标价0.8元。你觉得去哪家店买合算一点?为什么?

    2、课件出示:圆珠笔1元2角 笔记本3元5角

    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用小数表示出圆珠笔和笔记本各是多少元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元2角 2角是2/10元 0.2元 1.2元 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5角是5/10元 0.5元 3.5元 读作:3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二题:商店里有很多食品,你能用“元”作单位来表示它们的价格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2、“想想做做”第四题:先读一读各小数,再说说每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几元几角.

    (1) 一起读题,指名说说本题的要求与第二题有什么不同。

    (2) 读一读文具的价格。 (3)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4) 全班交流:

    3讨论:小数有什么特点?

    看看这些小数,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

    告诉:小数中间的点称为“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4、“想想做做”第五题。

    (1) 提问:为什么0右边第1个点上填0.1?1右边第二个点上填1.2? (2) 学生独立填写. (3) 全班校对.

    师: 小数在我们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在以有的基础进行拓展训练

    1、排列 0.8 1.2 0.9 3.1 2.5 你能给这些小数从大到小排列吗?

    2、解决问题

    一条红丝带长3.2米,一条黄丝带长1.7米,红丝带和黄丝带一共多少米?

    四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与读写

    JK251.com延伸阅读

    小数的意义课件汇编十篇


    这篇文章的研究主题是“小数的意义课件”。每一位教师都离不开教案课件这个教学工具,所以可能每日都要准备教案课件。唯有尽心编写出优质教案,才能彰显教学目的。期望您从这篇文章中获取你所需要的知识!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

    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高位是( ),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

    2.0.78的计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 ),

    读作:( )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读作:八点七十六。( )

    (2)4.32是三位小数。( )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个0.01。( )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小数写作( )

    7.0.0302用分数表示是( )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9.26 ( )

    0.926( )

    0.296( )

    0.269( )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2、3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3.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在课前大家都收集了一些资料,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

    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二、新课学习

    1.名数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糖果的质量是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说说自己收集的小数的含义吗?

    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

    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大家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78平方米、4吨50千克、5米6分米、20平方厘米、9年、5千米60米。

    2.例1

    (1)80厘米= 米

    引导学生观察:从这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

    应该怎样改写?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因为100厘米=1米,80厘米=

    米=0.80米,还可以这么算,80厘米=80100米=0.80米,其中的80100可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计算,缩小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所以80100=0.80。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

    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

    练一练

    (2)教师出示1米45厘米=( )米

    这道题与上面的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你是怎样想的?

    首先把1米45厘米写成1. 米,因为1米等于1米,所以1米再加45厘米就等于1.45米。还可以这么想,1米45厘米是145厘米,145100=1.45米。

    练一练:

    4千米180米=( )千米 7米6厘米=( )米

    3.例2

    0.95米=( )厘米

    可以怎样想?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想一想:1.32米=( )厘米

    可以这么想:1.32米=1米+0.32米=100厘米+32厘米=132厘米,还可以这么算:1.32米=1.32100厘米=132厘米。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4510= 1.6100= 0.0561000= 40.5100=

    7.81000= 0.710= 3.0610= 3.0610=

    2.小刚检查调查表时发现了许多错误,你能帮忙把错误改正过来吗?

    张佳佳:

    体重 3.85千克

    身高 14.3米

    早晨喝 0.005千克牛奶。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疑问?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具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2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昨天去逛了下超市,买了些东西,但是在付款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我今天把遇到的问题带来了,希望你们能够帮我解决,好吗?

    生:好。

    2.我们先来看看老师都买了什么?(课件播放常见物品的价格。)

    铅笔:元一支圆珠笔:元一支

    猪肉:元一斤黄瓜:元一千克

    教师:上面这些物品的价格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不是整元数。(都是小数。)

    教师:还记得小数的读法吗?谁能读出上面的小数?读小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依次读出:零点一、一点一一、九点五、五点九六。

    师:大家知道这些小数是几位小数吗?

    生:......

    2.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可以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生:身高体重跳高跳远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小数的认识,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小数的意义。

    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

    1.一位小数的意义

    a.那么多的小数,我们今天就从开始入手研究。

    b.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中人选一幅图独立研究,在小组里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学习单元角米分米网格图

    c.生反馈表示什么意思。

    d.思考:我们选用的图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表示?

    你还能在图中找到其他小数吗?他们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反馈。

    学生:1元=10角,元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它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

    生2:1米=10分米,米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它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1米的也可以写成米。

    生:......

    2.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都善于思考问题,勇于探究,你们又是什么意思呢?

    a.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中人选一幅图独立研究,在小组里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学习单元分米厘米网格图

    b.生反馈表示什么意思。

    c.思考:你还能在图中找到其他小数吗?他们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反馈。

    学生:1元=10分,元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它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

    生2:1米=100米,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它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1米的也可以写成元。

    生:......

    3.三位小数的意义

    我们还可以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也可以表示为();其中的59份是();也可以表示为()

    小数我们写的完吗?其实呀,小数的位数越多就分的越细。

    大家刚刚还记得老师去超市买了什么吗?你能说说他们表示什么意思吗?

    三、巩固练习

    教师:可以表示成分数吗?可以表示成小数吗?

    学生:分别是和。

    教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分数小数互化游戏。(出示课件)

    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游戏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探究结果报告。

    教师:通过刚才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师生共同归纳: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1.像、这些小数叫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像、这些小数叫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像、25这些小数叫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四、教师小结。

    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五、课外拓展。

    分享最美数字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使学生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小明和好朋友小红一起到新星文具店购买文具,文具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课件出示文具店的情境,图中标明四把三角尺或直尺的价格,分别是:2角、5角、8角、3角。)

    二、 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 教学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 提问:小明想买一把尺子,猜猜他可能买哪种价格的尺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角、5角、8角、3角。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尺子的价格,它们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如果用元作单位,怎样表示上面商品的价格呢?

    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着上面的价格板书:2/10元、5/10元、8/10元、3/10元。

    提问:你能分别说说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表示的意思吗?

    引导:像上面的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边讲解边板书)如:2/10元可以写成0.2元,0.2读作零点二(师生齐读)。也就是说,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既可以用2/10元来表示,也可以用0.2元表示。

    提问:你能说说0.2元表示什么意思吗?会写这个小数吗?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5/10元呢?

    追问:0.5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练习读、写0.5。

    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小数表示8/10元、3/10元,并读、写0.8和0.3。

    谈话: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再来看一些例子。

    (2)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提问: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量得的结果是多少?

    再问:你能用米作单位分别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吗?(学生分别用5/10米、0.5米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10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宽。)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尺子图。

    提问:小明买了这样一把1米长的尺子。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指1分米的刻度)这里的1份是几分米?如果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呢?

    课件出示相应的填空,谈话:你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再在书上第101页的第1题中填一填。

    学生练习后,指名汇报。

    (4)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分母都是几?

    小结: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都是零点几。

    (5) 游戏:对口令。

    教师说一位小数,学生说表示几分之几,或教师说几分之几,学生说小数。同桌相互做游戏。

    2. 教学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 谈话:我们再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这里还有两件文具。(出示例2的情境图)圆珠笔多少钱1支?笔记本多少钱一本?

    提问:你能用小数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吗?自己先试一试,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并读、写1.2元。(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笔记本的价钱呢?

    小结: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可以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和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讲解: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0.4、1.2、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相机板书:小数点、小数部分、整数部分)

    提问:你能写出两个小数吗?读给同座位同学听听,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指名汇报。

    三、 应用与拓展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先读出这些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3. 找朋友。(把分数和相应的小数用线连起来,题略)

    4.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 总结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延伸: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位小数,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位数更多的小数,更全面地认识小数。如果感兴趣,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资料看一看。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5

    教学设想:

    小数的意义是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充,也是对学生日常经验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数,充分调动学生的旧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同时加强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十进关系。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数的计数单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位小数,二位小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归纳小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习卡2张、米尺、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孩子们,北京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迎接奥运的到来,我们学校为了迎接奥运也举办了一场校动会。(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们从这幅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张兵跳远的成绩是2.36米

    生:王志跳高的成绩是0.92米

    生:校运会60米的纪录是7.8秒,100M的纪录是13.4秒,跳远的纪录是2.87M,跳高的纪录是1.06M。

    生:我知道这些数都是小数。

    师:孩子们真聪明,观察真仔细.那么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小数吗?

    生:想

    师:现在我想让两位孩子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

    学生上台用皮尺测量。

    生:黑板长3米10厘米

    生:黑板宽95厘米

    师:孩子们黑板的长和宽是不是都是整数呢?

    生:不是

    师:在测量的计算中,我们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以用小数表示。板书:小数

    师:孩子们,我们在三年级时都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那么下面这些空我相信大家都能填出来吧!(课件出示)

    1角=()10元=()元0.1元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份。

    1dm=()10米=()m0.1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5角=()()元=()元0.5元是把1元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3dm=()()m=()m0.3是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二、探索新知

    师:孩子们完成的真不错,来鼓励一下自己。好!现在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每个小组(二人一组)的学习卡片1,然后听清老师讲要求。(课件出示)

    (1)、涂一涂:用斜线把其中十个直条涂出阴影,并用分数、小数表示,再把7个直条涂上阴影,用分数小数表示。

    (2)、填一填:

    分数()10

    分数()10小数()

    小数()

    (3)、说一说:0.7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份

    0.7里面有()个0.1

    0.1、0.7都是一位小数,都表示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份,分别取其中的()份,()份。

    (4)、讨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几分之几表示一位小数?

    (5)、完成后,组内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师:好!孩子们我看大家完成的差不多了,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上台用视频展示台把学习卡1展示)我们小组是这样涂的

    分数110分数710

    小数(0.1)小数(0.7)

    0.7表示把一个正文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7)份。0.7里面有(7)个0.1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6

    【学习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课本50—5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知道小数的产生。

    2、我能通过分析明白小数的意义。

    3、我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单位及进率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第50、51页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习提示,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初步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温馨提示:

    (1)能你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吗?测量时发现了什么?

    (2)、你知道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它的每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3)、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吗?

    (4)、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吗?

    (5)、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吗?

    (6)、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8)、小数的计算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2、我会总结: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解决问题:

    (1)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2)一个小数由5个1、3个0.1、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三、课堂巩固: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3、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3)、找朋友:(用线把上下两组数连起来)

    0.0450.130.00010.9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掌握小数的数位。

    2、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理解数位顺序表上的计数单位,以及进率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能抽象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并能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1、填空。

    3写成小数是( ) 10

    660.56表示()写成小数是() 100

    6780.625表示( )写成小数是( ) 10000.4表示( )

    2、读一读下面一段话中的小数。

    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80千米/时,约为22.222米/秒。

    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来研究小数“22.222”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三))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师问:这个计数器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拨数:同学们的观察都非常仔细,??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都是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左边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那你们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出“22.222”吗?学生尝试在计数器上拨数,师指名上台演示。

    课件出示拨数情况,引导学生认识:

    “22.222” 中有5个“2”,这5个“2”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小数点右边第一1个“2”在十分位上,它表示2个0.1.

    师提问:小数点右边第2个“2”在百分位上,它表示2个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11,用小数表示是0.1,所以这个“2”也可以表示210101,它也可以表示多少? 1001可以写成0.01,所以这个“2”表示2个0.01. 100

    师追问:说得很有道理,那最后一个“2”在什么位置,表示多少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最后一个“2”在千分位上,表示2个1,也可以表示2个0.001. 1000

    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小数点左边两个2分别表示多少?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2、认识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引导思考: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个位、十位、百位??,那么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位名称及对应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小数点右边第四位是万分位,计数单位是万分之一(0.0001);

    课件出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进行小组讨论:看一看,比一比,在数位顺序表上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相同点: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不同点:整数部分在小数点的左边,数位顺序是从右往左依次排列,计数单位由小到大,只有最小的计算单位——1,没有最大的计算单位;而小数部分在小数点的右边,从左往右依次排列,计数单位由大到小,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只有最大的计数单位——0.1.

    师强调:小数的半数单位也是“满十进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页“看一看,说一说”的图片,进而发现:10个0.1元是1元;10个0.01元是0.1元,再次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是“满十进1”。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出示教材第7页“试一试”情境一:同样的毛巾,小熊商店每条5元,小狗每条5.00元,这两个毛巾的价格一样吗?

    引导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2、出示教材第7页“试一试”情境二:涂一涂,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涂色,并汇报:0.6和0.60一样大。

    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0.6和0.60一样大?师归纳小结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203.09 6.06 50.44 5.700 200.04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②理解小数的意义。③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②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时间的进率是十。

    教学难点:概括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判断下面哪些数是整数?

    4、12、38、3.01、105、0.007、20xx、100.06。

    整数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每相邻两个单位时间的进率是十。

    二、自主学习(10分)

    自学内容:课本p32-33上半页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的要求。时间:5分钟

    要求: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3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5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 )米,写成小数是( )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27是()米,写成小数是( )米。

    (1--6组的4号发言,1号评价)

    三、合作交流:5分钟

    1、什么是小数?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7组的4号发言,1号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小结检测(15分)

    1、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2、检测:

    a、填空。

    (1)0.1是( )分之一,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b、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

    (2)35克=0.35千克( )

    元=0.7 元 ( )

    =0.01 ( )

    米 =0.3米 ( )

    =0.03 ( )

    =0.030 ( )

    c、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3、堂清作业:教材p33页,p36、1.2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十分之一--------- 0.1

    百分之一---------0.01

    千分之一---------0.001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认识小数的过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唤起经验

    出示:1/2 58 5/12 0.5 1.2 5.8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吗?

    谈话:后面的三个数,你平时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学生可能会想到:铅笔芯的规格、眼睛的视力、商品的价格等。

    揭题:是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样的数。它们都是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 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 提出问题。

    提问:你想了解小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提出:小数是怎么来的?学了小数有什么用处?小数应该怎样读,怎样写?……

    2. 教学第一个例题。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其实小数就来自我们的生活。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活动:小组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用不同的数、不同的单位把测量结果表示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表示方法最多。

    学生在小组内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交流不同的表示方式。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反馈:你们小组的测量结果是多少?想到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学生量出课桌面的长是60厘米,宽是40厘米,并用600毫米、60厘米、6/10米等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00毫米、40厘米、4/10米等表示课桌面的宽。(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分米=6/10米,4分米=4/10米)

    提问:除了上面几种表示形式外,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表示吗?

    如果学生主动想到分别用0.6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则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到的,0.6米和0.4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用小数来表示,则讲述:其实,6/10米还可以用小数0.6米来表示,0.6读作零点六。(板书:= 0.6米 0.6读作零点六)也就是说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6份可以用0.6米表示。

    提问:你能说一说0.6米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回答后,让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引导:那么4/10米还可以怎样用小数来表示呢?(板书:0.4米 0.4读作零点四)

    提问:0.4米表示什么意思?

    再问:那么你知道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吗?用小数怎么来表示呢?2分米、5分米、8分米呢?

    学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在米尺上指出0.1米、0.5米、0.8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把答案填在书上。完成后,电脑出示答案,集体校对。

    4. 教学第二个例题。

    谈话:昨天三(5)班的李萍同学在育才商店里买了这样一些文具用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文具的图片及标价:

    铅笔 圆珠笔 笔记本

    3角 1元2角 3元5角

    提问:一枝铅笔是3角钱,如果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呢?(分别用3/10元和0.3元表示,并读一读、写一写。)

    讨论: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1元2角,怎样用元作单位,用小数来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呢?请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反馈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1元2角是1元多2角,2角可以用0.2元来表示,1元和0.2元合起来就写成1.2元,1元2角可以写成1.2元。(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提问: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是3元5角,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又怎么来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3元5角=3.5元 3.5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写成小数就是几点几元。

    5.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6. 介绍自然数和整数。

    让学生自由阅读书本第100页的最后一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7. 游戏。

    男同学代表整数,女同学代表小数,看到你所表示的数请你站起来。

    8 0.2 3.8 0 59 95.4 1 1/4 1.6

    三、 竞赛激趣,拓展延伸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进行比赛好吗?

    1. 听录音,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

    一只青蛙跳过0.4米的田埂,来到宽16.8米的河面上,踏上了0.2平方米的荷叶,狂叫三声,扑通一声掉进了深3.9米的河里。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抢答,并说一说每道题中分数、小数的意义。

    3. 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包上好佳,价钱在1元到2元之间,请你猜猜它的价钱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后把价钱写在纸上,交流时引导学生用“几元几角”和“几点几元”两种方式表达,并在数轴上分别找出每种可能价钱所在的点。

    四、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 拓展

    课件介绍十进分数的发展史和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杰出成就。

    小数的意义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P32-33

    教学目标:

    1、在升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小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识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的分数,写成小数是几个0.1,几个0.01,几个0.001,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PPT,小软尺,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小数和分数的小书签,我想把它们送给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想得到它吗?想得到就积极发言吧。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小数和分数,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用小数表示自己所测量的物体,请大家拿出大家准备好的软尺,请第1组的同学测量课桌的长度;请第2,3组的同学测量笔袋的长度;请第4,5组的同学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请将你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老师发给你的纸里。

    2、每生测量活动。

    3、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预测:

    学生1:我测量的课桌的长度是0.6米。

    学生2:我测量的笔袋的长度是0.11米。

    学生3:我测量的数学书的厚度是0.01米。

    4、展示学生的汇报结果,有质疑的请举手。

    5、根据同学们的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小数)

    6、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小数?请举例说明。

    生例举一些常见的小数,师补充一些常见的小数。观察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这时候通常用小数来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一米长的纸条,把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的多少米?说出你的想法。

    师小结:取其中一份1分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1米。

    师:取其中的3份呢?取其中的6份呢?生独立思考。

    生汇报:取其中的3份是3分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3米。

    取其中的6份是6分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6米。

    2、认识两位小数

    我们都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么老师现在把这一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的多少米?说出你的想法。

    师小结:取其中一份1厘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01米。

    师:取其中的40份呢?取其中的75份呢?生独立思考。

    生汇报:

    取其中的40份是40厘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40米。

    取其中的75份是75厘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75米。

    3、认识三位小数

    我们都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一百分之一,那么老师现在把这一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毫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的多少米?说出你的想法。

    生汇报:取其中一份1毫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001米。

    师:取其中的59份呢?取其中的125份呢?

    生汇报:

    取其中的59份是59毫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059米。

    取其中的125份是125毫米,分数表示:米,用小数表示:0.125米。

    4、对比直观描述,小数的意义

    师: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完成表格

    生独立思考,汇报研究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分母是10的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几个0.1.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学生2:我发现,分母是100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几个0.01.

    学生3:我发现,分母是1000的可以写成三位小数,用分数表示是千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几个0.001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那小数点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想这样的小数和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等我们以后再学习)

    5、小数之间的进率

    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它们之间的进率发生什么变化?

    0.001米→0.01米→0.1米→1米,它们之间的进率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在小数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把分数化小数(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2、填一填。

    3、书本33页做一做。

    4、找朋友(将老师发的小书签,根据书签上的小数或分数说出你的朋友小数或分数是几,请起立,展示给全班是不是朋友)。

    5、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

    四、能力提高,聪明屋

    用5,4,0,1,3这五张卡片摆出不同的数。

    1、小于1且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小于1且最大的三位小数。

    3、小于1且最小的三位小数。

    五、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课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在创设情境中,我尽量让学生多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小数。如测量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物体的大小或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实际在生活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因此我们有学习小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掌握简单的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从一位小数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壹篇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壹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能根据情景图正确地列出方程。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和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初步展开新课。

    ⑴出示“天平”情景图,了解学情。

    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天平;两边是一样重的;指针在中间表示就表示相等等等。

    ⑵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先写出等式;交流等式:50+50=100,交流这样列式的思考;揭示概念,象这样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二、继续出示情景图,深入展开新课。

    ⑴出示情景图,明确要求。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⑵独立思考,试写式子。

    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⑶学情反馈,班级交流。

    让学生自行上黑板写不同的式子。

    可能会出现下面这些式子:x+50>100,x+50≠100, x+50=100+50,x+50<200,x+50≠200,x+x=200,2x=200等。

    甄别确认正确答案。

    ⑷尝试分类,理解方程的意义。

    明确要求——分类;为类别起名,等式,不等式;独立分类,等式:x+x=200,2x=200 ,x+50=100+50,50+50=100,不等式:x+50>100,x+50≠100,x+50<200,x+50≠200。

    再分类,不等式感悟“>”和“<”比“≠”更准确;等式分类:等式中有一部分叫等式(含有未知数)。

    ⑸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用符号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集合图等;用形象的情景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例如部分和总数等。

    三、独立练习,进一步内化新知。

    ⑴完成练一练1。

    确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方程和等式,确定寻找等式和方程的思路和方法;交流矫正。

    ⑵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用线连一连。

    9—x=3 20+30=50

    80÷4=20 等式 x+17=38

    x—15 方程 36+ x<40

    7y=63 54÷x=9

    ⑶完成第2页试一试和看图列方程。

    先独立列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列式的思考。

    ⑷完成练习一1~3。

    重点交流第2题。

    [课件必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wps版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必备]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wps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77至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百分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合作探索,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上几组信息。

    教师:这里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随着学生的介绍,老师将其中的百分数圈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吗?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

    3。引入课题:

    教师:象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等等都是百分数,大家收集到的百分数可真不少,

    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很广泛。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收集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2)。全班交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同学们已经在小组中讨论了一些百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各小组代表选择其中一个展示到展示台的表格里。

    生活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

    金龙泉啤酒的酒精度是10%

    金龙泉啤酒中的酒精含量是啤酒总量的10%

    我的毛衣羊毛含量是70%

    毛衣的羊毛含量是毛衣总量的70%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约占37。3%。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占了死亡总量的37。3%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你们能说出主题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来说,同时课件出示下面两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8%就是说小学生近视的人数占全体小学生人数的。

    初中生的近视率为49%就是说初中生近视的人数占全体初中生人数的。同时向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

    (4)教师:这些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5)提问:为什么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呢?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6)提问:学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小结: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大小。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百分数的意义,现在再来学习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取一种专门的写法: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的后面写上百分号“%”。

    (1)师在黑板上写几个百分数作为示范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2)现在老师说百分数,请大家写出百分数。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零点五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写百分数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3)强调:在读和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②读法: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刚才我们通过合作交流,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那么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完成电脑课件上的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百分数

    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带单位。

    分数

    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是可以带单位。

    4。学生看书质疑。

    打开课本77至78页,认真看书,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5、归纳小结:(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做第7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学生填在书上,教师巡视。然后用投影显示个别学生的答案。

    第2题:让学生开火车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第3题:先指出:要知道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知道它们的概念各是什么。再让两名学生口述百分数和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而分数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百分数的分母是固定的,而分数的分母是不固定的,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2.课件演示

    (1)写出下面百分数: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点六:()

    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一点五:()

    (2)判断题:①一杯水重300克,放入45克白糖后,糖的重量是糖水的15%。()

    ②37%

    ③一根电线长90%米。()

    (3)比较大小,把下面百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2。5%、28。8%、13%、25%、26%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2、送你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五、作业:做练习十八的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热搜课件]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模板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热搜课件]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课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下面请##同学上台主持。

    一、求比值

    3 : 8= 2 : 6= 4 : 4= 9 : 3= 8 : 24=

    5 : 20= 8.8 : 1.1= 16 : 96=

    二、化简比

    4 : 5= 2 : 20=

    32 : 4= 4 : 44=

    15 : 25= 10 : 80=

    师:看来同学们口算的都比较准确,昨天我们共同交流了学习目标,大家进行了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学自主学习中的知识链接部分

    (小组活动)

    师:知识链接的内容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密切的联系,看大屏幕,在山东半岛的东南端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青岛,而青岛啤酒更是闻名中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啤酒生产中的数学,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2天的运输情况,根据这个表格,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全面,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组长分好工,准备汇报展示。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

    生汇报:我来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评价或补充吗?

    师评价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不错,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比例的定义我们知道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组成比例:两个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例如16 :2 = 32 :4,师:2:1与谁能组成比例?

    (生答)

    师: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出老师指的这个数是比例的外项还是比例的内项?

    (师指生齐说)

    师:同学们反应特别快!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这个比我们可以写成

    师:请你观察,在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里,比例的外、比例的内项是谁?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那老师来考考你!看能不能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会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其实,在比例的2个外项和2个内项之中隐藏着1个秘密,下面,请同学们以16 :2 = 32 :4为例,研究一下,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秘密,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你提供3个温馨提示

    (指1生读温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来把你们的发现跟同学们分享。

    (生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能通过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太厉害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可发现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师: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拓展应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检测

    (生完成后)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同学拿出红笔,同桌互换。

    (小组汇报)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组员全对的奖励一颗小印章。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继续努力,好,下课!

    教后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35—36页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2、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难点)。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我大胆放手,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讲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备课前我查阅了有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很多资料,并观看了视频,在研读了课标及教学用书后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属于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找准知识衔接点,为新知做好铺垫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知识忘到脑后,因此,通过课前口算练习和知识链接环节,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的能力,大胆放手。

    课改鼓励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迹而已。

    三、从情境图入手,丰富资源

    从境景图入手,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现实情景体会比例的应用,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积极性也很高。

    五、练习由易到难

    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把12 : ( ) = ( ) : 5这个比例补充完整,告知学生有无数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意在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学生的表现也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准确地处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


    教师范文大全相关专题:“分数意义教学设计”。

    教师作为文明之树的培育者,要学会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们教学,让教学效果更好。究竟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教师范文大全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

    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4)抢答. [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为后序学习活动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概括。

    教学难点:多个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老师手里拿了几只粉笔,用数字几表示粉笔的支数?现在老师手里拿了这么多粉笔,谁能用数字1表示这么多粉笔吗?(一些粉笔,一堆粉笔,一捆粉笔,一把粉笔)师:看来很多粉笔放在一起,也能用数字1表示。如果老师把这些粉笔放在一个盒子里,你还能用1表示出这些粉笔吗?

    一、直接导入,唤醒旧知

    出示分数四分之一,让学生读出这个分数,问:是什么数?关于分数,你了解了什么?(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分数表示什么?)

    师总结: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进一步研究分数。

    二、自主探究,交流建构

    (一)、以旧知引入新知。

    昨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请你在一张纸上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请大家拿出自己所创造的分数四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创造出四分之一的?

    (二)汇报反馈,进入探究。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创造。老师有意识的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的。如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对比找出共同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表示。

    (2)把四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四分之一的。

    还有学生画了四个物体,如四个三角形、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也得到了它的四分之一。我们一起看一下: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指着说:四个三角形中一个涂色的就是它的四分之一。师: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谁的四分之一?使学生明白这一个涂色的三角形是这四个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师强调,原来你把这四个三角形看做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几份组成的,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怎样才能让人一眼看出你这四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呢?引导学生说出在四个三角形外面画一个集合圈。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是四份呢?引导学生用虚线分开。这样以来别人就能一眼看出你是把四个三角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涂色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个四分之一。让学生用刚才的一句话说说自己平均分的四个圆形、四个正方形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为分数的概念学习做好铺垫。

    (3)进一步理解表示多个物体的

    学生利用给的三幅图依次表示。(一个集合圈中有8个三角,另一个集合圈内有12个三角,第三个是空白圈。)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反馈操作情况。谁选了八个三角表示了四分之一。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出四分之一的。(把8个三角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谁选了12个三角形,又是如何得到四分之一的?谁选了空白集合圈,又如何表示了四分之一。(把这个圈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涂上色,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四分之一)。以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即课件演示。

    大胆猜测,这个空白集合圈内可能放的是什么东西?(苹果、圆形、正方形、人、铅笔……)再猜一猜,可能放得是多少个,(1个,4个、8个、12个……),师问,可能是2个,3个5个吗?学生摇头,师随即课件演示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把5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也能表示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看来一个物体能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平均分,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能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还给它起了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请看课本68页中间一句话。(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思考这里的1为什么加上了引号,使学生明白,这里的1不仅能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加了双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

    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说一说

    (4)、理解分数的意义

    ①在练习纸上想办法创造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学生汇报作品。学生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说完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把14个方框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1份表示单位1的七分之一;15个圆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表示单位1的五分之三……

    ②对比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师总结像这样平均分成2、3、4份……都可以说成平均分成若干份,若干份可以是比1大的任何一个自然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引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看书68页,什么叫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找出重点词,画出着重符号,读一读,读出重点词,边读边理解其中的含义。

    (5)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刚才大家动手分出了很多分数,这一部分都是几分之一,这些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看课本68页最下面一段话,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是分数单位。

    师反馈:对照刚才学生分的几分之一说,这里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也就是四分之一可以是一个分数单位。七分之一也可以是分数单位……,那么五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什么,五分之三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班里的班长***占一他所在一横排人数的几分之几?他占所在一竖列人数的几分之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个1角,1个五角共五个硬币。(2)、

    一个硬币

    是硬币总个数的(),

    是总钱数的()

    (3)、按要求操作:

    1、取出9枝彩笔中的1枝,用分数表示()。

    2、取出剩下的,取出了()枝彩笔。

    3、要剩下,应取出()枝彩笔。

    四、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3)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资料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资料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经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本事。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很多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构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忙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日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习分数的意义

    (1)、经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我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此刻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能够怎样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能够怎样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能够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此刻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此刻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能够把它看作什么?此刻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头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景。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齐研究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4)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习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

    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

    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 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 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

    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5)

    一、创设情境

    (1)展示主题图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2、小红家买的是盒装月饼,每盒8个,她说:我分得这盒月饼的1/4。谁知道小红所说的1/4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 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2、关于分数的意义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三、全课总结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6)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

    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平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习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习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习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习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习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平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平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

    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习。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

    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②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③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

    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1,2

    2、P89.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比的意义课件


    今天编辑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比的意义课件》的相关文章。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根基。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比的意义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学会读、写小数,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学会小数的读、写,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小的数位较多的情况下,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通过小数读、写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整数的写法 。

    2、复习整数的读法。复习整数数位顺序表。

    3、尝试改数

    你能不改变这三个数的数字,将这三个数改成小数吗?

    563 4007 12378

    二、 教学小数的数位的顺序表

    (1)复习整数的数位表

    指名学生讲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①说明什么叫做小数的数位?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哪最大,它和整数个位间进率是多少,那么表示十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第几位,这个数位叫做十分位。

    ③表示百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几位,这个数位叫什么,它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④表示千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几位,这个数位叫做什么,它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⑤再往下还可以有万分位、十万分位、百万分位等,因为数较多的不常用,我们在数位表上就用“……”表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上面的问题。

    小结:实际用时小数和整数常写在一起,这样的数也叫做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就称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数就称小数部分。

    三、学习小数的读法

    (1)读55.55

    教师:通过预习,小数55.55应该怎么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呢?

    学生(猜测):五十五点五十五;五十五点五五;五十五点五十分五百分。

    教师:哪个同学回答正确?正确读法是“五十五点五五”。小数的正确读法是什么?

    [小结]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不同,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读,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2)读5050。005

    (课件出示5050。005读作)

    教师:按照我们刚才的小结,大家一起读出这个小数。

    学生:五千零五十点零零五。

    教师: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个数字都要读,这一点大家必须记住。

    (3)整理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成“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四、学习小数的写法

    感悟写的方法

    教师:根据小数的读法,你能写出小数吗?

    (幻灯片出示:写出下面的 小数三点三零、六十四点零五、零点零零四、一点零零一)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写出白版上的小数,彼此检查看看正确与否。

    学生:交流自己的成果,总结小数的写法。

    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点拨指导,使每个学生都会写出相应的小数。

    [小结]在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五、探究提升

    (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

    (2)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3)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六、达标测评

    (1)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2)填空

    0.9里面有( )个 0.1,0.07里面( )个0.01,

    4个( )是0。04,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

    (3)读出下面各数

    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优秀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进率。

    3、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出示课件(m,dm,cm)并问到:首先来见见几位老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一读?

    指一名学生试读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想一想,括号里应填几?

    指名回答。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生:1米1分米、1米2分米

    师:如果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生:1.1米、1.2米(师板书)

    师: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小数?来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师:我们把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找一找还有一位小数吗?

    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的叫做两位小数,能找一找吗?

    谁能说一个三位小数?

    师: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把一米平均分成十份,这里的一份是多少?

    生:一分米

    师: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呢?生:十分之一米

    师: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0.1米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小数是0.1米。这里还有两个括号需要填写,大家独立完成,可以吗?

    生完成,师指名回答,并让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评价。

    师:观察这些分数和小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如果有困难,师引导: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是几?小数是几位小数?

    得出结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师板书)

    师:理解了吗?考考你,完成作业纸巩固练习1

    生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探究两位小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如果平均分成100份,会是什么样子呢?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师: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

    生:1厘米

    师: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一百分之一米

    师:用小数表示呢?

    生:0.01米

    师:真聪明,那么后面的括号继续交给你独立完成。

    生完成,师指名说,集体评价。

    师: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和小数,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交流,得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师板书)

    师:学会了吗?还得考考你。请大家完成作业纸上巩固练习2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探究三位小数的意义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是什么样子呢?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现在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和同桌,交流讨论,完成第三个探究。

    生生合作交流,师巡视。

    生完成,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师:观察这里的分数与小数,能得到一个结论吗?

    生: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师板书)

    4、推想、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试想一下:把一米平均分成一万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小数呢?如果平均分成十万份呢?

    师:能不能把我们刚才的这些发现概括成一句简洁明了的话呢?

    生交流,师引导说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师板书)

    师:现在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请大家完成作业纸《应用感受,巩固意义》

    生完成,指名回答,订正。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与进率

    师出示课件:思考一下,0.3里有几个0.1?

    生:0.3里有3个0.1

    师:0.06里有几个0。01呢?0.007里有几个0.001呢?

    生依次回答。

    师:0.1、0.01、0.001写成分数分别是多少呢?

    生: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师: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师:再思考:十分之一里有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里有几个千分之一?

    生回答。

    师:所以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生:是10

    三、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生独立完成作业纸上的《综合应用》

    第一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第二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视野

    课件出示教材“你知道吗?”指名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优秀说课稿3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正确他说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二)分类练习

    1、小数的意义。

    (1)“练习十八”第1题。看图中涂色或箭头所指部分,写出小数。

    ①要写出小数,应该怎样思考?

    整个图形在“0一1”之间平均分或多少份,涂色部分或到箭头所指部分有这样的几份,想好分数,再写成小数。

    ②按上述思路,学生独立完成。

    ③反馈讲评。

    ④指出每个数的计数单位,有这样的几个计数单位,(口答)

    ⑤学生口述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相应的计数单位。

    ③举例说明什么叫带小数?什么叫纯小数,

    口答,先举例,再回答定义。

    (2)“练习十八”第二题。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用线连起来。

    ①独立练习。

    ②反馈做法,你是怎样连的,(看分数、想小数、找小数)

    ③反馈结果,用投影核对。

    (3)说出7。625中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有几个计数单位。

    ①同桌互说。

    ②指名学生回答反馈。

    ③提问:7.625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7.625的计数单位是0.001,有7625个0.001。

    (4)根据要求写小数。

    ①一个小数,十位上是5,百分位上是4,个位和十分位上是0,这个数是多少?

    读题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再对照检查,最后反馈校正。

    ②一个小数,十位或千分位上的数都是5,十分位是8,个位和百分位都是0,写出这个数。

    按完成(1)的方法完成,最后反馈讲评。

    (5)小结: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一种简写形式?它的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有怎样的规律?

    2、小数的读写法。

    (1)读法。

    ①读出下面的数:0.36

    10.01

    103.004

    说说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区别?

    读小数部分时从十分位起从左往右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依次读出。

    ②读5题。

    a、把读的过程写下来。

    b、反馈讲评。

    (2)写法。

    ①写出下面各数。

    四点九 零点六零五 一百点零零八

    反馈写法。

    ②第6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用投影反馈讲评。

    ③第8题。数学课本的定价是多少元: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口头汇报。

    (三)综合练习

    1、课本第3题。

    (1)独立练习,错误的打“╳”后订正。

    (2)反馈讲评。

    2、课本中的思考题。

    (1)独立思考。

    (2)反馈讲评。

    (四)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第67页(六十五)。

    比的意义课件(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分数的意义》。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分数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数概念的教学是分数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把分数概念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开始。学习本教材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是“平均分”,但对于单位“1”的认识还局限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之内。因此,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从而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基础。

    鉴于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我拟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认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这样的三维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引导探究—观察比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此在学法上我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体验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

    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以“激趣导入,唤醒已知——自主探究,概括新知——巧妙联系,强化训练——课堂总结,全面升华”四大主线贯穿全课,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一)悬疑激趣、唤醒已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是支撑和推动学生投入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我在导课环节将“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四个成语引入课堂。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些成语所隐含的分数吗?在学生正确回答完后,我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又唤醒了学生的旧知,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我以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幅图,请学生说出各部分分别代表几分之几。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我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课件出示6只熊猫提问学生,你能平均分吗?可以有集中分法?每份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表示呢?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把6只熊猫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1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的1/6;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2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1/3;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3只熊猫就占这个整体1/2。我们把6只熊猫组成的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单位“1”,并引导学生区分单位“1”和平时的自然数1的不同,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老师设疑:你能用课前准备的12根小棒、8个正方体,自己创造一些分数吗?你还能用分数表示自己在小组以及班级里面占几分之几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数,也准确说出了自己在小组以及班级里面占几分之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单位“1”和“平均分”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我提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分数的含义,老师综合学生回答,概括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流程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刻了,并对分数单位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使本节课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设计练习时尽量做到有梯度、难易适度、适时适量。

    基本练习:看图读分数,并说出分数的具体含义。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科普知识的宣传。

    提高练习:猜一猜活动。从第一个纸盒里拿出1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6,第一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从第二个纸盒里拿出2根小棒,就拿出了这盒的1/6,第二个纸盒里有几根小棒?学生顺利完成后,我顺应学生的想法提问,同样都是1/6,为什么两次的小棒总数不同呢?学生在辨析中明确: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6份,1份就是它的1/6。同时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体味单位“1”的变化,既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比的意义课件(篇3)

    本节知识,是在 “圆、角、分及分数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生活中的小数。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使学生明白不仅是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使学生经历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体会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而不是单纯靠教师的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一开始就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在是简单枯燥的教学。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比如: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得来的?这是本节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中。又能为以后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正确、熟练地读、写小数。

    2 、能力目标: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思,树立学好数学的学习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 “ 直观教学法 ” 、 “ 操作法 ” 、 “ 观察法 ” 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用课件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亲身感悟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促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1、用课件演示,探索新知。

    (1)取一张正方形纸,明确说明用“1”来表示什么。然后再用课件制作的幻灯片来表示。

    (2)课件演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给其中一份涂色。

    教师说明把“1” 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这张纸的几分 几?让学生用一个分数表示。(十分之一)鼓励学生思考如果用小数来表示,可以怎么写?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说明十分之一也就是0。1;再让学生将课本中的3份涂色。教师问其中3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十分之三),十分之三写成小数是多少?(0。3)

    2、小组交流

    把“1”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 用小数表示是0。01。

    教师问:把“1”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23份,用分数表示 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百分之二十三写作0。23)。

    3、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 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探索,学生会更加深 地感知、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

    4、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5、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

    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6、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7、数学游戏:

    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更能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读数。

    2、拨数,说小数的意义。

    3、并写小数。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从而掌握新的知识。

    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等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是小

    数的整数部分,它可以是0,也可以是其他整数,如:0。9元、7。98秒等;小数点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

    第6页的“练一练”第4、5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比的意义课件(篇4)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

    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小数部分

    比的意义课件(篇5)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

    三、说学情: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包括两块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分数是人类为了适应客观实际需要产生的。分数的意义从原先的把一个物体看作单位“1”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圆,其中一份涂色。让用一个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引出1/4,回忆1/4表示什么,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同桌两人合作:

    (1)从信封中选取一样材料,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方法表示出1/4。

    (2)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表示1/4的。

    (材料:1张正方形纸片,1条绳子,4个苹果图片,8只熊猫图片)

    2、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1/4的?

    (强调:无论是分纸片、绳子(一个物体)还是4个苹果、8只熊猫(一些物体),每次都是平均分成4份。)

    3、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

    师:刚才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像一张纸片、一条绳子我们称作一个物体,而4个苹果、8只熊猫就称作一些物体,无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板书)整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但是和普通的1又有所不同,我们通常叫它单位“1”。(板书)

    师:还有什么物体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

    预设:一个班级,一群羊,一堆苹果……

    4、再次研究1/4和3/4

    (课件出示)露出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你能说一说它的整体是多少吗?

    预设:这个单位“1”是12个正方体。因为露出的3个正方体是这个整体的1/4,说明还有3份这样的正方体,就再摆3份,每份3个。

    师:这里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了?

    预设:12个小正方体看作单位“1”。

    师:很好!那遮住的这一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预设:3/4,因为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遮住的是3份。

    (三)认识分数单位。

    1、自主完成P46做一做。

    师:这里把什么看做了单位“1”?

    预设:把一堆糖看做了单位“1”。

    师:像这样,单位“1”可以分成2份、3份、4份、6份等等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请你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它们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分别汇报。

    (四)练习巩固。

    1、你能自己任意写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吗?

    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教材第48页第6题。

    3、教材第48页第6题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五)了解分数的产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来听听小精灵的介绍吧!……看来,分数是我们在生活中测量、分物时,或者计算时得不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情况下产生的,来源于生活或者数学中的客观需要,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我们以后还会认识更多其他数。

    (六)拓展备用。

    如果这表示是2/5,那么单位“1”是多少?

    比的意义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

    (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提问: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

    师:这就是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怎么读写百分数,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要来复习有关知识。

    提问:这两道题的结果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是一个分率。)

    导入新课:由上面两道题可以看出,分数既可以表示量,又可以表示两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请你们看看下面题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百分数又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投影)

    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六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提问:第一问怎么列式解答?

    提问: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怎么做?

    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讨论:怎样做才容易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根据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小结: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时,一般要进行通分,使分母相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通常把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这样便于比较。下面我们把这两个数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几,也表示三好生和年级总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练习。(出示投影)

    (1)一个工厂从一批产品中抽出500件,经过检验,有490件合格。合格的比率是多少?

    品与产品总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学校图书馆有文艺书900本,有故事书450本,故事书占文艺书的几分之几?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什么?(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提问:请你们想一想,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什么关系?(分组讨论)

    小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就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提问:百分数和分数比,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同点:形式不一样。)

    百分数应该用什么形式表示呢?

    (1)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表示。写百分数时,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后面添上百分号。例如:

    (板书)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2)读法:读百分数时,只要把百分号看作分母是100,百分号前面的数看作分子,就可以和分数一样读了。例如:

    17%读作百分之十七;

    0.03%读作百分之零点零三;

    15.2%读作百分之十五点二。

    5.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讨论)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情况。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分数后面既可以有计量单位,也可以没有计量单位;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没有计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125页做一做,在书上做,然后订正。

    2.第126页第1,2题,做在练习本上。

    3.(投影)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

    (4)五(三)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

    4.填空:

    (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因为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可让学生讨论后解答。

    5.一个工厂十月份的产值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一百零八,写出这个百分数。十月份的产值比九月份的多了还是少了?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在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吗?(在计算优秀率、合格率、体育达标率等方面。)

    师:百分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百分数并学会在实际中应用。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引用日常生产、生活中运用的百分数的例子,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对分数意义的复习,引出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做了铺垫。同时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教案通过对分数、百分数的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百分数意义的练习,达到了在知识点的关键处或难点处进行重点练习的目的。在教案中列举了一部分生活中使用百分数的例子,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百分数的兴趣,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学会使用百分数。

    比的意义课件(篇7)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比的意义课件(篇8)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的读写和意义。它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教材呈现了四种不同的鸟及鸟蛋的质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与鸟蛋质量有关的问题引入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学习。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名数改写的方法的基础,因此是本信息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整数外,你还知道哪些数?你能举一个我们学过的小数的例子,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举例回答,师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组一位小数:0.1 1/10;0.4 4/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归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习了一位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再带领学生欣赏信息窗1,引入新知,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学习小数的读写。

    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从中任选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订正。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

    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学生自由提问。)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书:0.25 0.01)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

    (师板书:0.11/10 0.011/100)

    (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谈话:我们知道了0.01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吗?它表示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25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

    板书:0.25 25/100

    (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0.05 5/100

    0.10 10/100

    (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0.001表示什么?0.365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

    (2)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的过程(教材51的图),引导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3)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0.25和0.365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

    (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

    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读题,再说一说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练习重点是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总结了经验和方法。

    比的意义课件(篇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体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正方体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2、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2)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4、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推荐课件]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推荐课件]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编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推荐课件]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单位的数。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准确、熟练地应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位小数的近似数?

    2、怎样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展示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豆豆,看看小豆豆的身高是多少呢?

    今天下午我们就来研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同学们还刻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我们可不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2、探究新知

    (1)同桌讨论回忆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2)讨论尝试

    ①那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数。

    ②出示例1,讨论求0。984的近似数

    ③保留一位小数时,末尾的“0”为什么应该写呢?

    (3)总结归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保留不同的位数,求得的近似数不同。保留小数位数越多,这个近似数就越接近准确数,也就是更精确。

    (三)将不是整万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

    ①讨论:通过课件图片中的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表示这些数的读写会比较方便呢?

    ②结论: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2、从算理入手,理解改写方法。

    ①讨论:怎样改写呢?

    ②结论: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并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改写成以“亿”作单位同上。

    三、检测反馈

    1、教材第74页上、下的“做一做”。

    2、教材第75页练习十二第一、2题。第3、4题

    四、板书设计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0.984≈0.98 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

    保留一位小数0.984≈1.0 778330000千米=7.7833亿千米

    ≈7.8亿千米

    保留整数0.984≈1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反思:

    现代课堂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思维的灵动、学生智慧的碰撞,而在自己的课堂中就缺失了这些,那么导致课堂氛围是平淡无味的,学生心底潜在的积极热情没有调动起来,虽然学生也在发言、讨论、交流,但是每个孩子的情感体验不是真正愉悦的。造成这样课堂效果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对于整个课堂的把控不够巧妙,刻意的在完成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没有和孩子们融合。

    [课件借鉴] 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篇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课件借鉴] 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总 课 题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总课时第15课时

    分 课 题三角函数的应用分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能应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能应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引入新课

    1、如图,点 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取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若已知振幅为 ,周期为 ,且物体向右运动到距平衡位置最远处时开始计时。

    (1)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和时间 的函数关系;

    (2)求该物体在 时的位置。

    2、一半径为 的水轮如图所示,水轮圆心 距离水面 ,已知水轮每分钟转动 圈,如果当水轮上点 从水中浮现时(图中点 )开始计算时间。

    (1)将点 距离水面的高度 表示为时间 的函数;

    (2)点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大约要多长时间?

    (参考数据: )

    例题剖析

    例1、一根长 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和时间 的函数关系式是 。

    (1)求小球摆动的周期;

    (2)已知 ,要使小球摆动的周期是 ,线的长度应当是多少?

    (精确到 , 取 )

    例2、心脏跳动时,血压在增加或减小。血压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称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计上的读数就是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 为标准值。

    设某人的血压满足函数式 ,其中 为血压 , 为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函数 的周期;

    (2)此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3)画出函数 的草图;

    (4)求出此人的血压在血压计上的读数,并与标准值比较。

    课堂小结

    能应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后训练

    班级:高一( )班 姓名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在图中,点 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取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若已知振幅为 ,周期为 ,且物体向右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开始记时。

    (1)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和时间 之间的函数关系;

    (2)求该物体在 时的位置。

    二、提高题

    2、某城市一年中 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月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一个三角函数来描述。已知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高,为 , 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最低,为 。求出这个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三、能力题

    3、如图,弹簧挂着的小球做上下振动,它在 时相对于平衡位置(静止时的位置)的高度 由下列关系式决定: 。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画出这个函数在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的简图,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在开始振动时(即 时)的位置在哪里?

    (2)小球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与平衡位置的距离分别是什么?

    (3)经过多少时间小球往复振动一次(周期)?

    (4)每秒钟小球能振动多少次(频率)?

    4、在一次气象调查中,发现某城市的温度 的波动近似地按照规,其中 是从某日 ∶ 开始计算的时间,且 。

    (1)画出温度随时间波动的图象;(2)利用函数图象确定最高和最低温度;

    (3)最高和最低温度在什么时候出现?(4)在什么时候温度为:① ?② ?

    [课件范本] 燕子教学设计1篇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知道怎么写教师相关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本] 燕子教学设计1篇”,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昼夜”、“疲倦”等 词语的意思。

    2、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等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3、感受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燕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深读课文,学习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培养爱护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找材料了解有关燕子迁移的知识及故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出示课件1)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请学生读、试读、齐读)并提出缺点

    师:因为我们没有亲自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好,现在让我们亲自去体念一下,自由读全文。 板书 燕子过海

    2.初读课文(出示课件2)

    a、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地方打个“?”。

    b、燕子是怎样飞过这无边无际的大海的呢?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3)

    寒冷 不分昼夜 疲倦 伏在 甲板 休息 展翅

    却 崇敬越飞越远 躺在

    刚才的读书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4:燕子过海过得( )

    生1: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艰难。生2: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勇敢。

    生3: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辛苦。生4: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让人崇敬。

    生答师 板书 辛苦 艰难

    4、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同学们先自由研读课文,过会儿一起交流研读成果。

    师:再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划出燕子过海过得辛苦艰难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或你从哪些词中能看出燕子过海辛苦艰难)

    (2 学生自主研读后交流研读成果。

    A生1:我从“它们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句子中看出来。因为不分昼夜的意思是说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燕子都要飞,没有休息,那它多辛苦啊。生2:我从三对反义词体会到距离之远,时间之长,困难之多。(可以多叫几位学生)

    师:说得真好!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辛苦艰难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指名读2比一比---齐读)

    B师:还能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燕子过海过得辛苦艰难?

    生:我从“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为什么找这句?)这句子中看出来。特别是“太疲倦”几个字,说明很累,很辛苦。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两组句子。(出示课件)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齐读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不同之处,并说说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生:“太”,写出了燕子劳累的程度,突出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落”写出了燕子已没有力气飞行,突出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伏‘是用整个身子趴在甲板上,燕子浑身无力,也反映它归还艰辛。)

    师:能把这句好好的读一读。(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C:还有吗?

    生:我从“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在也飞不起来了。” (你知道了什么?)这句子中看出来。因为燕子只休息了一会儿就又展翅起飞了,它不怕累,很勇敢。

    师:是呀,燕子多勇敢啊!再读读这句,还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了燕子的不怕艰辛和顽强。他看到有的燕子死了也不害怕,依然展翅起飞。

    师问;燕子展翅起飞的,看着它们越飞越远,此时此刻,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燕子过海过的让人崇敬。燕子祝你一路平安。)面对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的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沉重)

    师:同学我们要在学习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理想的披岸,要的就是这种不怕艰难的精神。(指名2---范读---再指名----男女比赛读)

    师引:燕子的精神多么可贵。燕子过海过得让人崇敬,是啊!水手们崇敬它们,我们也崇敬它们,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些句子。(指导读---指名读—范读—齐读)出示课件: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他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那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已经死了,水手们为什么要把它们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舍不得、希望它们在大海怀里安息。爱燕子)

    d、在此我趁势引导:“大海的胸怀是多么广阔、多么令人钦佩,只有意志和精神也同样令人崇敬的燕子才配得上安息在她的怀中!我们学习了课文,也和水手们一样,充满了对燕子的崇敬和珍惜之情。让我们再次借水手的话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吧!”(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5.(我又顺势播放燕子飞越太平洋的配乐动画,)让学生的感情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我的解说中达到高潮:“同学们,这燕子虽然小,却有勇气飞越浩瀚无边的大海。他们就是这样勇敢而坚强地在大海上飞行,飞过风平浪静的海洋,飞过波涛汹涌的海洋,从寒冷的北方飞向温暖的南方,在海上不分昼夜飞呀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多么令人崇敬的一种精神哪!”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你将怎样对待燕子?(学生很自然的说要保护燕子)

    师:是啊,我们不能伤害燕子,因为燕子是一种益鸟,因为燕子过海非常的辛苦、艰难,更因为我们崇敬燕子那种不畏艰辛的精神。愿燕子的这种精神能激励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6、作业:当你再见到那些燕子的时候,你想对燕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为燕子做些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

    课件推荐: 《8》教学设计1篇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课件推荐: 《8》教学设计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唐氏综合症学生1人,自闭症学生1人,多重障碍学生2人,脑瘫学生3人,中度智障4人。通过《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结果分析,发现在认知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可分为三类:A类(宁正喜、陈谭安、晏勇)物体恒存性、分类与配对、记忆力、顺序已发展适应环境需要之能力,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B类(周祖英、易东奎)配对与分类发展很好。记忆力、顺序、解决问题已发展较多能力。C类(董林、陈林、王阳华):物体的恒存性,发展的较好。配对与分类、解决问题仅发展些微能力;D类(李洋、张林平、刘其玲)配对与分类、发展较多能力,物品操作、计划思考、应用科学、修正错误仅发展些微能力。

    【教学内容】

    十几减八。

    【教学目标】

    A类:理解、掌握十几减八的计算原理,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B类:能分步计算;

    C类:能在老师的协助下说出计算结果;

    D类:能在师生的帮助下用学具表示数字3和4。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1-8、12-8。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法、分层分类搭配教学法、启发与引导。

    学法:观察法、实践法、分析与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苹果11个(实物)、两个颜色不同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老师用多媒体引出果园景象,然后出示实物11个苹果。请一位同学(c组)将摘到的苹果装进盒子里(两个颜色不同但都分成10格的盒子)。

    A、B生能直接看物说结果11,并能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C生数苹果实物说结果11,并在老师帮助下用学具操作将11分成10和1。

    D生能跟读数字11。

    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学具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11只苹果分掉8只,该怎样分?

    A、B学生小组讨论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自主尝试用讨论出的方法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学具操作);

    C学生在教师将11个苹果拿掉8个后数出剩下的苹果数(3个);

    D学生教师帮助数数3。

    学生反馈分苹果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A生能复述分苹果过程并尝试用数学形式表达;

    方法一:10-8=22+1=3

    方法二:1-1=010-7=30+3=3

    方法三:10-7=31-1=03+0=3

    B生能在提示下复述分苹果过程;

    C生能正确读出11-8=3;

    D生能跟读数字3。

    三、强化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提高。

    教师出示重阳节在托老所看望爷爷奶奶时分香蕉的录象片段,从而引出生活数学题12-8=4。

    A、B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C、D生通过教师的学具演示感知生活实例;

    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题。

    A、B生根据算式12-8尝试口编生活数学题;(1)车上有12人,下去了8人,车上还剩几人?(2)老师布置了12道题目,我做了8道,还剩下几道?

    C、D生感知生活实例。

    【教学反思】

    1.有效分层,因材施教

    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让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分层教学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等,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各有侧重,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教学时,课堂提问也是分层次的。对于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注重引导他们去猜想、类比、推理,在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对B组学生的提问是形象的,注重让他们去模仿思考,形象思维;C组学生注重读5以内的数数;D组学生让他们跟读,发展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的每一环节过程中,浅显的问题C、D组的学生回答,复杂一点的问题A、B组的学生回答,但也可以根据当堂课上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去尝试高一层次的问题,这样促使学生跳一跳去摘到更多的果子。

    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C、D组学生的辅导,难度稍低的练习可以发挥A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去带动B、C组学生,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为了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我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同,A组学生及时巩固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力求独立完成,B组学生可以尝试或辅导他们去练习课堂所教的内容,C组学生读、写数和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含义,D组学生跟老师摆一摆,读一读数字。

    课堂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与方法也不一样,对于B、C组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激励、表扬评价,鼓励、激发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于A组学生用竞争评价,促使他们努力奋进。

    2.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现在我的数学教学仍是采取施教同一教学内容,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分层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不断发展,各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日益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究竟以哪一层次的学生为依据来制定的矛盾。还有就是教学过程如何来组织与安排,教学时间如何来掌握?

    小数的课件


    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精心编辑了“小数的课件”,希望能为您带来更多的乐趣。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在教学中必备的准备工作,每天都需要老师尽责地制作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备课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保障。协作是成功的关键,让我们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想法吧!

    小数的课件(篇1)

    一、复习

    0.52+0.48=0.17+0.33=3.6+6.4=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例7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如果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8×3.2≈()(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4)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讨论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2.16。

    2、第65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计算3.2×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学生尝试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强调: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68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同桌讨论: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说说你是如何点出积中的小数点的)

    2、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对的要打“√”,不能不打。不对的要打“×”,然后再订正)

    4、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分析,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强调:

    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

    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小数的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 15 150 ( )

    除数 5 50 500

    商 ( ) ( ) 3

    问: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4、计算:43.5÷5=8.7

    二、引入新课:

    三、新授:

    1、出示例5

    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猞尼?

    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四、巩固练习:

    1、P22做一做

    2、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五、小结:今天的内容你学会了吗?

    小数的课件(篇3)

    教学内容:P70页例7及“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2、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52+0.48=0.17+0.33=3.6+6.4=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例7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如果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8×3.2≈()(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4)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8×1038

    ×3.2×10×32

    7676

    114÷100114

    12.161216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讨论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2.16。

    2、第65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计算3.2×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学生尝试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强调: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68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同桌讨论: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说说你是如何点出积中的小数点的)

    2、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对的要打“√”,不能不打。不对的要打“×”,然后再订正)

    4、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通过分析,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强调: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小数的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算法的探究、比较、分析、总结的过程,体会算法的优化与选择方法。

    2.初步理解、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初步养成算前估算,算后检验的习惯。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从简单情况入手”的思维方式与“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想的严谨性,培养探究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难点

    被除数中小数点的正确移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中的哪一类?请举例说明。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种类型,那就是——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即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

    设计思路:这节课的基础是商不变的性质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性质在上一练习中已回顾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也已探究,基本掌握了计算方法。所以直接导入新课。

    二、尝试探究

    1.问题提出

    (1)出示信息:回民小学占地面积0.72公顷,北海路小学占地1.296公顷。

    (2)请学生提出用除法算的问题,然后列式:1.296÷0.72=

    设计思路:这不是书上的例题,更换例题基于两个想法:一是教材上的例子是7.65÷0.85,被除数与除数的位数相同,例题探究结束后可能会给学生以“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都去掉或都变成整数”的错觉;二是学生可加深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认识(教材涉及较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究计算方法。

    (1)计算之前,引导学生估算商的范围。

    设计思路: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功在平时。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大家觉得应该怎样算?

    设计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先思考再行动的学习习惯。

    (3)想独立计算的,在练习本上自己探究“1.296÷0.72”的笔算方法。感觉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引导他们从简单情况入手先探究“1.5÷0.5”的计算方法。给学生下面三种方法的友情提示:

    方法一:举例子

    一根老冰棍0.5元,1.5元能买几根?

    方法二:想意义

    1.5里面有几个0.5?画出1.5试着圈一圈。

    方法三:找规律

    设计思路:根据学生能力与经验的不同,给他们分层次探究的机会。初步理解算理,进一步体会“从简单情况入手”的思维方法与“转化思想”在探究新知时的价值。上面介绍的三种方法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清晰地看到商不变的性质从整数扩展到小数,并运用到小数除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交流“1.5÷0.5”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其中方法上的相同之处——转化,初步理解算理。

    (5)交流“1.296÷0.72”的笔算方法,对比、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

    设计思路: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突出不同计算方法的本质特征——转化,还能直观地显示各种方法的优点,然后从多种算法中选出最优的方法。

    3.回顾反思

    (1)反思过程,检验结果。

    思考: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过程中,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该怎样变化?根据的是什么?

    (2)课件显示竖式的书写格式与算理。

    (3)小结:一个数除以小数,先将除数xx成xx数,再按照xx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思路:对一道计算题,应引导学生养成先估算,再笔算,后检验的良好习惯与负责任的学习态度。对于计算方法与思维方式,要先分析,再运用,再加上回顾反思,以加深认识,逐步内化。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28页下面的做一做。

    设计思路:考查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想一想,填一填。

    6.23÷0.3=xx÷3220.5÷1.47=xx÷147

    13.2÷0.12=xx÷12161÷0.46=xx÷xx

    设计思路:了解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拓展到小数中后的理解与掌握,为下节课的研究做准备。

    3.小明在数学考试时,不细心把一个数除以4.75计算成乘4.75,结果是406.125,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是多少?

    设计思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问题,其中可用到“整理”与“逆推”的思维方式。

    小数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列竖式计算下面题目

    84÷4=

    指名说出竖式中商每一个数字是如何得出来的,回顾整数除法的算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引入例1

    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说清题意并列出算式

    ÷4=

    2、老师提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板书课题)

    出示自学提示1

    能不能把千米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呢?你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汇报讨论结果

    =m ÷4=5600(m)

    5600m=

    出示自学提示2

    还可以列竖式计算。请自己试着列一下并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

    小数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正确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中国结”, 彩色绳,彩色卡纸做成的招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生:好!。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扩大10倍是()(2)扩大100倍是()(3)扩大1000倍是()(4)扩大100倍是()

    2、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

    你能不用计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270÷90 27÷9 ÷(学生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答对的表扬,答错给予鼓励。)

    师 :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以运用转化思想的方法进行学习。

    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教师手拿中国结)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齐答:“中国结”。

    师:你们知道“中国结”是用什么做? 生 1:用丝绳。生2:用彩绳。

    师: 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生1:代表吉祥如意。生2:表示祝福。

    学生3: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手工艺品。师:你们想学吗? 生齐说:想。

    师:老师介绍一位老奶奶给你们认识好吗?她的手可巧,会编各种的“中国结”。这节课谁表现出色,老师就把“中国结”奖给谁。全体学生:好!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1页,例5。

    三、探索计算方法

    (一)教学例5

    1、课件演示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两人正在对话,及老奶奶动手编“中国结”的情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出一道数学应用题吗?

    生: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米丝绳。现在已有米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师:请同学们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生:÷=(老师板书算式)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这些丝绳可编成几个“中国结”,就是求里面有几个,用除法计算。

    2、观察并比较式子的特点。

    师: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3、小组合作,初步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把除法转化成整数来计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

    4、探索交流多样化的算法。

    师:那个小组愿意到这把想法告诉大家?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把米米都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米 = 765厘米 米=85厘米 765÷85= 9(个)师:这个组不错!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变成765÷85计算就可以了。

    师:第2小组说得非常好,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这个小组。

    小组3:我们小组与他们的都不同,我们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商就缩小到它的,这样也可以算出÷的商。

    师:也说得对!

    5、交流,比较寻求最佳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出这么多方法计算÷,真了不起!

    师: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哪种方便,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1:我认为第3种方法好,方便又快。

    师 :对,第3种方法方便。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 ÷转化成765÷85,也就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教师板书)

    板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商不变的规律转化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6、指导书写格式(竖式板书)

    7、反馈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检验,同位交流;在学生独立做题时,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教学例6(自主学习)

    1、出示例6计算÷

    2、尝试独立计算。

    (1)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各有几位小数?(2)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3)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3、教师把巡视时,记录的错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三)通过对比,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师:观察例

    5、例6,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那些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是,两题的除数都是小数;不同的是,例5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相同,例6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不同。

    生2:相同的是,都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除数变为整数;不同的是,例6的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在末尾用 “0”补足。

    2、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呢?

    (1)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分三个步骤总结。教师加以提炼得出: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计算。

    (3)找出计算方法的关键

    师: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什么? 生1:我认为,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关键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然后计算。生2:我认为,“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是计算的关键。

    生3:我认为,关键是转化时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四)阅读与质疑

    (1)认真阅读书本例5和例6的内容。

    (2)质疑。

    四、展示练习,深化认识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24 ÷﹦()÷28 ÷﹦()÷16(2)书本“做一做”第1、2题。

    五、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你的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一看、二移、三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商不变的规律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转化

    小数的课件(篇7)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1)5×2=(2)50×2=(3)500×2=(4)25×4=(5)250×4=

    (6)25×40=(7)125×8=(8)125×80=(9)125×800=

    2、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你能写下来吗?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825×15×462×38+38×38

    25×(40+4)15×(20+3)95×71+95×29

    三、自主探究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1.2=(0.8×0.5)×0.4=(2.4+3.6)×0.5=

    1.2×0.7=0.8×(0.5×0.4)=2.4×0.5+3.6×0.5=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的顺序是一样的。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由此我们可以推想:

    (1)整数乘法的()、()和(),对于()乘法也适用。

    (2)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较()。

    4、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25×4.78×40.65×202

    四、探究发现

    比较刚才做的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四、巩固测评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6.3×2.4+2.4×3.7=□×(□+□)

    (8-0.8)×1.25=□×□-□×□

    2、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0.25×40.45×202

    3、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做)

    食堂买茄子和西红柿各25千克,每千克茄子4.6元,每千克西红柿5.4元。买这两种蔬菜共用多少钱?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小数的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导入:同学们喜欢锻炼吗?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出示课本16页的主题图:他计划4周跑步千米。)

    1、渗透除法意义,建立计算模型。

    师:同学们能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平均、每周!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除法)怎样列式?(÷4)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以整数除法为基础来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简析:这样的导入,简捷而明了,不仅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而且渗透除法意义建立计算模型,同时适时适宜渗透人文教育。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商大于1的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过渡: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么除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把典型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思路1:把千米化成米,转化成整数再除,最后把米再回化到千米。

    1 思路2:想22里最多有5个4,余下的看作24个,除以4得6个,即,与5合起来是。

    思路3:列竖式计算。

    3、结合思路

    2、3,重点学习竖式计算:

    师: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老师引导,由学生讲算理)

    强调: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只有把小数点对齐即可。

    师:÷4的商为什么是大于1的小数?(学生讨论后汇报) 强调:要判断商是否大于1,只要看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是否大于除数。

    4、巩固、反馈。

    师:先判断÷

    6、÷15的商是否大于1,再列竖式计算,并想想你在计算过程中那些地方印象比较深?那些地方特别要值得注意的? 简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不仅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活动,自主获取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而且让学生“讲算理”、“判断商是否大于1”,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探究商小于1的`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过渡:观察我们解决的3道除法算式,因为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大,所以商都大于1。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怎样呢?

    (出示例2:王鹏平均计划每周跑千米,他每天跑多少千米?)

    1、再一次渗透除法意义,建立计算模型。

    师:平均、每天!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除法)怎样列式?

    (1)7÷ 还是÷7? (2)“7”隐藏在题目中那个条件?

    2、学习竖式计算。 (1)估算:÷7的商大约是多少?是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

    2 (2)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把典型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3)引导讨论: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

    (4)由学生讲算理、老师强调:里面有56个,把它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8个,得,所以商的整数部分应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的对齐。

    3、反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7页,填写完成课本例2,并说说你在计算过程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值得注意?

    4、巩固:先判断÷9的商是大于1还是小于1?再列竖式计算。

    简析:针对教材的编排,1个课时仅教学例1,显然过于单薄。而把例

    1、2安排在一个课时,不仅体现了例

    1、2间有内在联系,有利于渗透除法意义建立计算模型。而且以“判断商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为教学主线,更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和能力。

    (三)观察比较,初步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

    4、÷7的计算过程及结果,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导发现,由学生汇报。

    共同点:都是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不同点:如果被除数整数部分小于除数,那么商比1小。计算时,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2、拓展练习。

    (1)根据1421÷7=203,口算下列各题。

    ÷7=

    ÷7=

    ÷7= (2)列竖式计算。

    ÷8 ÷6

    (3)完成课本P19的第

    2、3题。

    3、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优质课件] 小数除以教学设计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质课件] 小数除以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 15 150 ( )

    除数 5 50 500

    商 ( ) ( ) 3

    问: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4、计算:43.5÷5=8.7

    二、引入新课:

    三、新授:

    1、出示例5

    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猞尼?

    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四、巩固练习:

    1、P22做一做

    2、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五、小结:今天的内容你学会了吗?

    【课件参考】 笔算除法教学思考1篇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教师范文网(jk251.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参考】 笔算除法教学思考1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是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点和难点。教材按试商的难易,先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再教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整堂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上的比较顺,学生配合的也较好,我想他们说的他们基本上都能说出来,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教学目标以基本按时完成。今天是我从教以来第三次像模像样的上公开课,与前两次相比,我觉得自己进步很大。回过头来重新反思这堂课,我努力体现几下几点:

    1、创设购书情景,让计算教学融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了体现估算的需求,我将例题中的84改为90。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试商的过程,我将例题中的196改为195,39改为38。因为很多学生知道要上公开课会事先去看书,并记住商。

    3、试商与调商即是本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反复的说试商的过程,又安排了专门的试商训练,调商也一样。试商调商的巩固率较高,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方程的意义课件汇编五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方程的意义课件汇编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并会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白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老师来说一个词语,你们反这个词语反一反说出来,好吗?看谁反应快!

    父母的爱——爱父母;动物的画——画动物;

    节目的表演——表演节目;生命的感悟——感悟生命;朋友的理解——理解朋友;

    朋友的善待——善待朋友;亲人的召换——召换亲人;儿女的担忧——担忧儿女

    问题的答——答问题;方程的解——解方程;

    引出课题: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里面的知识。

    二、讲解概念“等式、方程”

    1、找朋友: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中,找到了好几对文字上的朋友。

    下面,请你来帮这些式子或数字找找朋友,你愿意吗?

    生:愿意。

    ①、出示课件:同桌之间说一说;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再次出示课件。

    师:这几对好朋友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们相等。(关键引出“相等”)

    师:除了把它们用线连起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呢?

    生:列成一个式子。

    学生口答列式,师边板书:80-20=60

    2+0.5=2.5

    30÷15=2

    30×2=60

    师:像这样用等号连接起来的,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取名叫等式。

    师:你能举例说几个等式吗?

    ②、引出方程:

    师:那剩下的几个它们找不到朋友,心里不太高兴,你能把它们也连连线写成一个等式吗?

    生:能。

    学生口答并板书,如:x+3=9

    300-b=250

    3a=18

    师:我们又找到了3对朋友,它们也是等式。那这三个等式跟刚才的四个等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有未知数x、a、b。

    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给它取名叫方程。

    你能举例说几个方程吗?

    2、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师:那等式和方程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你能用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你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并板书。

    师小结:方程属于等式,里面含有未知数,是一种特殊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判断练习:

    师:我们有了方程和等式的知识,当遇到一个式子,要判断它是不是方程时,应该怎么想?

    生:先看它是不是等式,如果是等式,再看它有没有未知数。如果它有未知数,就是方程;如果没有未知数,就不是方程,而是一般的等式。

    师小结: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师出示课件中的练习:下列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b=1284÷12=7

    5x-32

    450x=90069+a

    ②、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③、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④、35+x=76既是等式,也是方程。

    ⑤、30+20=10+4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⑥、y=0不是方程。

    ⑦、x=20是方程30+x=50的解。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及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以及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具:

    教学天平、小黑板。

    学具:

    自制的简易天平、定量方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根据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说出求下面各数的方法。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被除数=()○()

    (6)除数=()○()

    2.求未知数X(并说说求下面各题X的依据)。

    (1)20十X=100(2)3X=69

    (3)17-X=0.6(4)x5=1.5

    二、新授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1)出示天平,介绍使用方法(演示)后,设问:

    在天平两边放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2)演示:在左边放两个重物各20克和30克,右边砝码也是50克,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平衡的。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板书:20十30=50

    指出: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并板书)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3)教学例2(课本105页)。

    ①教师继续演示,调整,在左盘放一20克的重物和一个未知重量的方块,右盘里放一个100克重的砖码。(如教材105页第二幅图)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指针正好指在刻度线中央,天平是平衡的),那么也就说明了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相等。怎样用等式表示出来呢?

    板书:20+?=100

    ②等式20+?=100中的?是未知数,通常我们用X来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写成(板书)20十X=100

    ③比较:等式20+X=100与等式20+30=50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教师指出,20+X=100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④想一想:X等于多少,才能使等式20+X=100左右两边相等?(未知方块重80克时才能使天平两边的重量相等,即X=30)

    (4)教学例3(课本106页)。

    出示教材第106页上面的例图的放大图,并根据图意写出等式。设问:

    ①图中每个篮球的价钱是X元,3个篮球的总价是多少元?(3x)

    ②依图示(看图)表明3个篮球的总价(3x)是多少元?(234元)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怎样的等式表示出来?

    (板书)3X=234

    ③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含有未知数)当X等于多少时,这个等式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X=78)

    (5)方程的意义:

    综合观察以上三个等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20+30=50......一般的等式

    20+X=2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X=234称之为方程

    (板书)像20+x=1003X=234X-10=35X12=5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方程就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6)练一练(指名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教材第106页做一做。

    2.学习解简易方程。

    (i)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设问:①看教材第107页,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X=80是方程20+X=100的解;

    X=78是方程3X=234的解。

    (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等于多少时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因此方程的解是解方程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教学例1:

    解方程X一8=16

    ①教师指出:我们以前做过一些求未知数X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以前怎么解,现在仍然怎么解,只是在格式要求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

    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想过程:题中的未知数X相当于什么数?(被减数)怎么求被减数?(减数十差)

    (板书)解方程X一8=16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X=16十8(与原来学过的求X的思路相同)

    X=24

    检验:把X=24代人原方程

    左边=24一8=16,右边=16

    左边=右边

    所以X=24是原方程的解。

    总结有关的格式要求:

    ①做题时要先写上解字。

    ②各行的等号要对齐,并且不能连等。

    ③方框里的运算根据可以不写。

    ④验算以检验的形式出示,有固定的格式。解方程时,除了要求写检验以外,都要口算进行检验,防止走过场。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05一107页。

    三、巩固

    1.教材107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2题。

    四、练习

    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3~5题。

    作业辅导

    1.判断题。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3)检验方程的解,应当把求得的解代人原方程。(

    (4)36是方程X3=12的解。()

    2.把下面的各关系式写完整。

    (1)一个加数=()○()

    (2)被减数=()○()

    (3)减数=()○()

    (4)一个因数=()○()

    (5)除数=()○()

    (6)被除数=()○()

    3.解下列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

    10-X=0.424.5X=27X十5.8=16.4

    X28=762X=0.5X-8.75=4.65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1解方程X-8=16

    检验:

    教后感: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并弄清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会检验方程的解。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学过了用字母表示数,下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口答)

    (1)x与6的和(2)x与4的和

    (3)20减x的5倍的差(4)x的2倍加1.8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你都喜欢玩哪些游戏呢?

    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你想不想玩?

    那接下来我们也一起来玩一玩。

    老师有65千克(板书:65)你呢?(指名学生)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当我与他坐上翘翘板两端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那怎样就能使翘翘板平衡了呢?

    你能用一个式子把它表示吗?(板书:30+35=65,左右两边相等)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翘翘板相类似的物体吗?(天平)

    今天我这里有一架天平,谁能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吗(那什么时候天平就平衡了呢?当两重量相等的时候或者指针指向中间的时候。)

    你了解得的可真多!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这里也有两架天平也保持着平衡,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1)20+30=50(2)20+X=100

    师:那么X是多少?(80克)这个X是固定的值。能不能随便的说?(不能)前面我们学的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但这里是一个固定的值,不能表示任意的数,只能是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值。

    师: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含有未知数)

    同学们,真厉害!

    前几天,学校又新买了3只篮球,(出示篮球图)共用去186元,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板书:3X=186)

    大家观察一下这几个等式,你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

    30+35=6520+X=100

    20+30=503X=186

    揭示方程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

    2、比较等式和方程

    下面我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得出相同点:都是等式,不同点:方程含有未知数

    强调:方程必备两个条件:一、含有未知数。二、等式

    谁能用这个图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小组讨论)

    谁能说说等式和方程的关系等式

    方程

    那你能说几个方程吗?

    练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X=128412=74X-32

    49X=7450X=90069+X

    3、自学什么是解方程、方程的解

    (1)学生自学课本99页,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是方程的解?

    b:什么是解方程?

    c: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一样吗?

    d:和以前学的求知数有什么关系?

    4、解方程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方程

    例1X-18=30根据被减数=差+减数

    解:X=30+18

    X=48

    检验把X=48代入原方程。

    左边=48-18=30,右边=30

    左边=右边

    所以X=48是原方程的解。

    进一步明确: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解方程和求知数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4X=6.4(要求写出检验过程)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是方程。()

    (3)、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应当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

    (4)、X=36是方程X3=12的解。()

    (5)X=1是方程。()

    3、选择

    (1)X-12=20的解是()

    A、X=18B、X=32

    (2)4X=6的解是()

    A、X=1.5B、X=2

    (3)3X-7=21这个式子是()

    A、方程B、不等式C、既是等式又是方程

    (4)X=5是方程()的解

    A、15X=3B、3X+2=17

    4、解方程(机动)

    28+X=92X16=5(要求写出检验过程)

    四、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内容,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楚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的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ppt 显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引导同学们自己思考怎么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

    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全班集体订正。继而引出相等,平衡的概念。

    (2)课件出示天平,让学生说说天平的特点。师概括总结得出天平的平衡这一特点。

    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相等?

    出示一架天平的左边是有物体20克和30克,右边是50克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20+30=50

    引导总结得出这个一个等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再出示天平左边是20克的物体和?克的物体,右边是100克的物体,教案《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师:“?”表示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用字母表示。

    生1:20+x=100

    生2:100-x=20

    生3:100-20=x

    师:你认为用哪个式子更能表示天平的作用两边是平衡的?

    引导得出:20+x=100 表示天平左右两边是平衡的.

    出示6架天平,根据天平的平衡状态写算式。

    把这8个算式标号,得练习:

    ①20+30=50 ⑤ 80

    ②20+χ=100 ⑥ 3χ=180

    ③50×2=100 ⑦100+20

    ④50+2χ> 180 ⑧100+2χ=3×50

    思考:你能给这些式子分类吗?并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

    等式 不等式

    ①20+30=50 ④50+2χ> 180

    ②20+χ=100 ⑤ 80

    ③50×2=100 ⑦100+2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不含未知数的式子

    ②20+χ=100 ①20+30=50

    ④50+2χ> 180 ③50×2=100

    ⑤ 8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师:既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的的式子有哪几个?

    生:②20+χ=100

    ⑥ 3χ=180

    ⑧100+2χ=3×50

    像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今天给它起个新的名字,称为“方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 35-χ =12 ( ) ⑥ 0.49÷χ =7 ( )

    ② Y+24 ( ) ⑦ 35+65=100 ( )

    ③ 5 χ+32=47 ( ) ⑧χ-14> 72 ( )

    ④ 28< 16+14( ) ⑨9b-3=60 ( )

    ⑤ 6(a+2)=42 ( ) ⑩ χ +y=70 ( )

    张强也列了两了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 6X + ( =78

    (2) 36 + ( ) =4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5)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4、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方程模型的建构。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知道李老师有多重吗?

    一、创设情景,抽象数学式子。

    1.感知平衡

    (1)现有一架天平,请你仔细观察(天平一边两盒一样重的牛奶(250克)和另一边一杯500克开水);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

    (2)学生写出式子表示:250+250=500

    (3)为什么用=表示?

    2.抽象式子

    (1)现在如果拿下左盘中的一盒牛奶,你又发现了什么?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2)如果老师现在往左盘中放入一个Y克的菠萝,你觉得天平在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这三种可能性请你也用式子在本子上表示出来。

    (3)刚才老师在天平的左侧放上了一个菠萝,天平平衡了,老师现在又在天平的右侧放上2个苹果,你又发现什么?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后提问:2X表示什么?

    (5)老师在天平的右侧加上一些物体可以使天平重新处于平衡状态,你还有什么办法使这架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呢?

    (9)把右边杯中的水倒掉Z克后,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这个过程你能用跟上面一样的式子表示出来吗?请列出式子。

    二、引导分类,概括概念。

    1、引导分类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跷跷板吗?看熊二和光头强也在玩跷跷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可以他们的体重悬殊太大了,光头强高高的被挂了起来。看吉吉和图图也来了。光头强和吉吉涂涂坐在一边,熊二坐在另一边,怎么样?对呀,跷跷板正好平衡了,那你们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就是,对,熊二的体重等于光头强+{吉吉+图图的体重,其实在跷跷板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究方程的意义。

    【新授】

    活动一:

    根据翘翘板的这种现象呀,科学家就设计出了天平。看老师面前就有一个天平,天平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之前我们认识克的时候就认识了她,那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呢?请你来介绍,你介绍的可真全面,请坐,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天平中间有一个指针,天平左右两边物体重量相等的时候,天平就平衡,我们一般是左物右码。

    那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天平,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先将右盘上放上100克砝码,再在左盘上放上两个50克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呀,天平平衡了。谁来用一个式子的来表示呢?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请坐,50+50=100。

    活动二:

    那我们一起观察这个算是它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来说目光非常敏锐等号左边和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接下来再来认真观察,老师将左边两个50克的砝码拿下来,在重新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杯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呀,天平平衡了,也就是说杯子的重量是100克,同学们是这样的吗?那老师带往杯子里倒一些水,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呀?对呀,天平朝向杯子这边倾斜了,也就是说杯子的重量加水的重量大于100克。那我们再向天平右边放个100克的砝码,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天平还是朝杯子这边倾斜,那你们能用将这个过程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一下嘛,请你来说。说的真不错,请坐。杯子加水的重量大于200克,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来做的最端正的同学,请你来说你的小脑袋可真灵活,请坐。对呀,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水的重量,刚刚我们已经称出了杯子的重量是100克,所以用式子来表示就是x+100大于200。同学们,你们都想到这个方法了吗?你们可真棒,那我们继续操作,我们再向右边托盘放100克的砝码,看一看有什么变化呀?来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请坐。天平朝向右边托盘倾斜了。那这个过程我没有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呢?对呀,x+100小于300,看来我们刚刚放100克的砝码放过大了,那我们再放一个小一点的试一试。

    我们将这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的砝码来试一试。同学们仔细观察,对呀,我们的天平竟然平衡了,那也就是说我没杯子加水的重量等于250克,那我们用算式来表示该如何表示呢?来躲着最端正的同学,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请坐x+100=250。同学们可真是太棒了,

    活动三:

    通过我们的共同探索,和一起操作写出了这么多的方式,我们带来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些算式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又快又好开始。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坐端正了,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敏锐,请坐。有的算式是等式,洋浦的是不等式,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等式的两个算式之间他们有什么不同呢?请你来说,这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请坐。第二个算式有一个未知数x,而第一个没有,其实像这种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方程。

    那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呢?对呀,不是。只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我们需要注意哪几点呢?来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我们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

    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那老师这样说你们看对不对?方程是等式,对这样说是正确的,那等式是方程呢?对呀,这样说不正确,因为还需要一个条件,也就是说这个等式里必须含有未知数。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方程的意义。

    【巩固练习】

    那我们看一看这道题,老师买了三本练习本,一共花了2.4元,我都没本练习本价格用x来表示,那又该如何列算式?请你来说好,请多3xx等于2.4,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数字与字母相乘,其中的称号我们可以省略,数字放在前面,所以是3x等于2.4。是方程吗/对呀,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符合不符合这两个条件是不是等是,对是等式,而且还有未知数。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认识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搜集一下我国古代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呢?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本节课就先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7)

    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下面我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

    我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方程的意义》。课程标准把“式与方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及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理解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重要学习内容,《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初步学习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铺垫。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设计思路。《方程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是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思维空间增大,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根据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与理解,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很容易将列方程时的数量关系与列算式时的思维过程混淆起来,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难点是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的贴纸。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学中借助天平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活动:感知平衡,体会等式含义。(1分钟)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在天平一边放上一个梨,另一边放上两个西红柿,展示梨比西红柿重,两边一样重,西红柿比梨重,三种情况。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情况,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对天平感兴趣,进而也会对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更大的期待。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些认识这一环节我将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将时间控制在13分钟左右。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 感知平衡,体会等式含义 6分钟

    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一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板书:50>20)

    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一个50克的砝码和一个10克的砝码,右边放上三个20克的砝码,再次请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板书:50+10=20x3)

    根据情境1、2的展示方式,让学生继续看课件写出算式来。在这里将以上的板书都做成贴片形式,可随时移动位置,方便下一环节进行分类。板书所有式子如下:

    50>20 50+10=20x3 X

    通过天平称重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衡与不平衡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倡要在数学学习中,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数的算式,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形成数学模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述。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利用天平这一实物图,将数学知识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写出等式及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和不含未知数的。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形成表象,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活动二:引导分类 5分钟

    在得出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我会说这些式子有些凌乱,同学们能不能掌握一个分类标准,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在这个问题上,我采取的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我根据学生思维特点采取由“ 扶 ”到“放”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动口说一说,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交流汇报:(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不等式 等式 方程 有未知数 无未知数

    根据板书,我会提问: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相同的?

    学生会回答有,然后学生边归纳我一边板书这些相同的式子,接着我会追问这些相同的式子又具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观察会回答它们都是等式,它们都含有未知数。我会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表扬,并强调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方程是我们数学王国的新朋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方程的意义。此时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黑板上有的式子为什么不是方程,帮助学生巩固刚刚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强调含有未知数和是等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样的设计我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

    第三环节:深入拓展,辨别概念 活动1:找方程(出示课件)

    3 x 42=126 5X>10 6+X=14 X+470 8+X

    6+X=14 3 x 42=126 36-7=29

    10÷m=5

    等式 方程方程的概念虽然概括出来了,但是理解消化它还需要继续学习。通过上面的分类讨论,学生初步了解了方程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中看出两个条件都是必要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是方程。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找出课件中的等式与方程,并详细解释有的式子为什么不是等式,也不是方程。最后通过画图用2个集合圈来表示方程和等式关系,使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有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达到这一步,才能算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起了方程的概念。这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乐趣。在寓教于乐中,学生享受着探索过程中的乐趣,也掌握了这个知识。 等式 方程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灵活运用20分钟开始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加深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展示课件,我说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可用方程表示其数量关系,请同学们根

    据题目列出相应的方程来。

    (1)马老师坐大客车前往重庆办事,客车准载45人,坐了x个座位,还有10个空座位。 10+X=45 45-X=10

    (2)从石柱坐到重庆,总共240千米,马老师坐了4个小时,找出图中的相等数量关系。

    4X=240 (3)

    20-3X=2 (4)

    38+b=86 86-b=38 86-38=b 此时,题目难度升级,题中数学信息增加,我首先请学生齐读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5)

    我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 1400+Y=2700

    1400-Y=100 (2)

    6X+48=96

    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加深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五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结新知,明确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进行一次梳理,通过总结概括再次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新知的乐趣。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重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找结果、解决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比较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取新知,培养孩子勤于动手动脑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以后通过一定的情景进一步学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学生要在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在天平的演示情景中观察,思考,说出等式的特点,并由分类等式、不等式,在等式中找出熟悉的等式和陌生的等式的相同点几不同点,使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从而推导方程的意义。之后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在头脑中建立起“方程”的概念,并能扩展到根据方程的意义列出简单的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简单数量关系。

    最后,来和大家说一说本课所用的学习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我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归纳能力、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附:板书

    方程的意义

    不等式等式 方程 有未知数 无未知数

    50>20 50+10=20x3

    X

    3a=4b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法码、水笔、橡皮泥、纸条、白纸、磁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你们喜欢玩吗?喜欢的请举手?

    这么多人喜欢玩,老师想问这么多同学中有人玩过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二、新授

    1、玩一玩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老师也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我们用它来玩一个类似于跷跷板的游戏。好不好?

    谁想上来玩?

    请你在左边放一个20克的法码,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在左边再放一个2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右边的把左边的跷起来了,说明右边的重量比左边的重),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用水笔板书:20+20<50)

    再在左边放一个1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平衡了)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20xx+10=50。学生说加法,则说两个20相加还可用[用水笔板书:]

    看来我们还可以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你们想不想亲自来玩一玩?

    老师为你们每一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了一架简易天平,还有一些法码,以及两块橡皮泥,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或者利用你们身边一些比较轻的物体,如橡皮、小刀等,来玩一玩,然后把你们玩的时候看到的现象用式子表示出来,好不好?

    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哪个小组把自己所写的式子拿上来展示出来。

    (有不一样的都可以拿上来)

    2、分类

    你们对这些式子满意吗?

    大家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小组讨论怎么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

    谁来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1、如果学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数(板书:含有未知数)是否是等式(板书:等式)这两类的指名上黑板分,其余的口头交流。

    2、把学生写的式子分成两堆,让学生分]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这一种分法,我们得到的这几个式子是什么式子?这一种分法,

    师:你能把这一种再分成两类吗?怎么分?指名板演。

    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揭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象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3、理解概念

    练习: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学生在本子上写一个。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方程吗,在哪见过?(学生展示交流)

    4、巩固概念

    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用手势表示,随机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比较辨析

    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老师说,方程一定是等式。对吗?(结合板书交流)

    等式也一定是方程。(结合板书交流)

    也就是说: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方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吗?

    例如画图或者别的方式,小组合作,试一试。(用水笔画在白纸上,字要写得大些)

    三、巩固

    师:同学们的图非常形象地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1、这些图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

    2、看来同学们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用方程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

    如:我班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如果把女生的人数看成X,你会用方程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师: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我们学校的信息,谁来读一读。

    3、新的谢桥中心小学,是苏州市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之一。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3幢教学楼的建筑面积一共约为19500平方米,平均每幢为c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为m平方米。你能选择其中一些信息列出方程来吗?(同桌交流)

    四、小结

    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的吗?

    方程的意义课件(篇9)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成功。

    【[课件参考]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