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案系列] 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
  • [教案系列] 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2-08-09

    东南西北教案范文。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系列] 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重、难点的处理上时间分配的不够好。在图上方向的辨别的时候是属于难点部分,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给予学生记忆在平面图或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样子记忆,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记忆、全班齐说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让学生描述物体的方位,巩固辨认方法,增强方位感。参照物在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中,提及的少一些,在进行做题或是辨别的时候要告诉孩子首先要进行参照物的辨别然后再进行判断练习。

    在生活中联系实际的场景时,多多说一些学生自己周围的方向,或许会更形象一些。从这次的课中自身在语言的表达方面和教材的把握方面,需要再多多的用心去学习和锻炼自己。

    在板书的设计上,东西南北写的顺序先可以颠倒,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进行纠正,注意关于方位画的规范性。

    Jk251.coM编辑推荐

    [教案系列]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本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系列]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理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小卖部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理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1,孙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不错,想出那么多好办法来描述1千米的距离。现在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呢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教案系列]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之四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系列]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之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可贵的沉默》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在一节课上,老师通过两个问题——“父母知道、祝贺你的生日吗?”“你知道、祝贺父母的生日吗?”使学生产生了从热闹到沉默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从而让学生明白仅仅懂得感受父母之爱是不够的,还要懂得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爱,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

    本节公开课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悟,理解沉默的可贵。2.学会关心父母。教学重点为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父母,难点是体会沉默的可贵。

    整节课上得比较顺利,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新课讲解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感受过生日时的幸福;找有关“沉默”的重点句、感悟沉默的可贵、重归热闹、行动付出。这样的设计主线明确,重点突出。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整堂课我抓住了两个核心问题,“他们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课程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张弛有度,徐徐深入,让学生有渐入佳境之感。

    在“感悟沉默的可贵”一节,能做到以读促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孩子在沉默中内疚、自责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为教学目标“感恩父母”做了铺垫。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设计了学生为父母写贺卡的“真情告白”活动,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并达到了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爱的教学目标。

    二、抓关键词体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步骤。本课由热闹到沉默对比十分明显,所以用“找重点句说感受”的方法找出有关“沉默”的句子,能直接切入主题。在对沉默氛围的描写中,文中用到了“安静”、“依然很安静”、“沉静”、“寂然无声”这几个安静程度成递进式的词语,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细体会”的方法来感受教室里的沉默,不仅使得抽象的沉默具体可感,并能在层层深入的安静中体会孩子们从茫然到愧疚、自责的心理过程。再通过与前文中热闹场景的重点句与关键词的比较,更让学生体会到沉默给文中孩子的内心带来了多大的震撼,其实也是在震撼学生自己,从而能更深刻地体会文章主题。

    三、注重补白

    充分挖掘文中“留白”,进行语言训练。如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在这漫长的一分钟内,孩子们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以问题启发学生,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其在进行语言创造的同时获得情感体验。

    另外,在对每位回答问题的同学评价时,无论对错,我都能做到鼓励他们,以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相对紧张的同学,我更能通过温和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并发动全班为其加油,最终这几位同学都能大胆发言。让全班都融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够使课堂生动起来。

    当然也有不足,如“感受幸福”时应由学生自身感受谈起,顺势朗读表演课文第一部分,就会水到渠成。“感悟沉默的可贵”这一环节,虽然是以读促悟,但在指导朗读时还欠深入。

    教然后知困。日后我将更加努力,力争让自己的课堂臻于完美,少些遗憾。

    [教案系列]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教案系列]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Word综合实践是在学生学完了人教七年级下的内容,以后安排的一个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我以宣传《世界地球日》为主线,合理、主动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表达自己情感和社会公益服务。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的Word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宣传页制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主题制作情景,激发学生创作,进行宣传页设计,并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疑难和亮点,改进自己的作品。小组选出代表作,全班欣赏,评价,总结版面的优劣,完善自己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互帮互助的好品德。

    4、行为与创新:依据所选定的主题,创造性地进行宣传页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重点】

    资源获取和宣传页的设计。

    【教学难点】

    宣传页的设计

    【教学准备】

    制作宣传页所需要的文字和图片,课件及网络教室。

    说课及教学反思:

    Word综合实践是在学生学完了苏科版前1-8课内容以后安排的一个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我以宣传《世界地球日》为主线,合理、主动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表达自己情感和社会公益服务。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我从课件开始导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示教师做好的范例文件,一、达到对所学知识点的梳理,2、给学生一个最初步的感性认识。课时设计上从培养学生信息的识别和获取的能力、锻炼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能力、锻炼学生对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能力四个方面设计教案,一开始考虑这批四年级孩子先前学过BBS和E-mail,打算先把学生和我收集的资料,放在BBS上,由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信息的识别和获取的,最后将自己的作品通过E-mail发送出去,但因网络状况不佳,还是将准备好的资料事先放在了硬盘上,改为由学生浏览、选择来完成信息的识别和获取,学生在完成选择后,请学生将自己需要的文件拷贝到自己刚刚新建的文件夹中,这也是锻炼学生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一种手段。在制作前,介绍简单的评价标准,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制作时应注意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同时,也是尝试在实践课中引入简单的评价标准。用word制作“世界地球日”宣传单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我将大的主题分为六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主题,由组长抽签决定小组制作的内容,主题制作,锻炼了学生对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能力。在制作过程

    中加入5分钟交流时间既解决了学生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又能展示学生自己的新发现,同时也避免了过长时间的冷场。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既培养了学生信息交流和发布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好习惯。最后的总结,也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延伸,同时,使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带给自己的成就感

    认识容量升的教学反思 小学教案范例


    《认识容量和升》这堂课是开学到现在我准备时间最长的一节课,而且没有把握。为什么呢?因为像这种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的数学课教学形式在以往的老教材中几乎没有,而且帮助学生建立升的较为正确的空间观念的难度比较大。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这些内容在老教材中中非常薄弱的,以致于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对于自己计算出来的容积也不知它的实际大小有多少,譬如算出柴油桶的容积是8升,也不知道是错误的。新旧教材的比较,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先进之处。所以,我渴望上出这节课的特点,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深入钻研教参、教材,上网看教学设计,精心编制教案,准备了大量教具和学具。我利用两天的时间向自然蒋老师和初中的物理老师分别借来的水槽、一升的烧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汤勺、饮料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我是怎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容量概念的呢?我拿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水壶(水壶的体积要比热水瓶小很多),先让学生猜测谁的容量大,学生的意见分三种:热水瓶的容量大、水壶的容量大、一样大。我把满满的一热水瓶的水缓缓地倒入水壶,最后正好全部到入水壶——学生惊呼,它们的容量一样大。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热水瓶,它的容量竟然会和这个小小的水壶的容量一样大。在学生解释后,我及时小结:容量是指容器内部可容纳液体的大小。我想,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建立的容量的概念是比较到位的。

    我又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升的空间观念的呢?我在课上分成了四个步骤:首先出现1升的标准件:棱长为1分米的塑料正方体盒子,让学生倒满黄色的水,让学生记忆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观察哪些容器可以倒入1升水,然后我先后把1升水倒入圆柱形的可乐瓶,到入玻璃水壶、倒入脸盆,让学生观察形状不同的1升水,记住它的大小;再次,我让学生把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倒入饭碗里,看看可以倒几碗;再次,我让学生猜猜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然后用1升的塑料盒把水道入热水瓶,最后学生发现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又猜猜脸盆的容量是多少,再把一升升的水倒入,这时学生发现脸盆的容量大约是4升,等等。在第二个操作环节中,我补充了小孩一天需要3升水。在每一个步骤的结束时分,我都让学生回顾1升的大小,加强对标准件的认识。由于学生对1升的感知较为充分,所以学生在回答p12第四题以及我的补充题时,正确率非常高。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瞬时就能产生的,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凭借实物到空间想象的两个阶段,而且前一阶段是长久和最具实效的——即使成人,在表述体积和容积有时也不得不借用实物。所以,我课前准备一大桌子几十件的瓶瓶罐罐、盆盆壶壶,绝不是自寻麻烦,没事找事。这节课的既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对身边的常见容器容量的了解和熟悉,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升的表象。

    这节课还是留下的一些遗憾:其一,由于学生寄宿在校,不能让每个学生自己带来生活中的容器,每人自己的操作少,没能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都能操作。

    【教案收藏】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案该怎么写?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收藏】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供大家参考。

    本部分设计初衷: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能空口数到100甚至100以上,但在实际数实物时却很容易发生错误,因为在实际数实物时涉及到他们在具体数物品时能力的高低以及有无好的数数品质。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并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蚕豆、本子、瓜子、糖、正方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扑克牌,识字卡片、小棒、圆片等多种物品)。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让学生在数完不同的物品后可以交换不同的数数策略,使数数能力得到提升。

    片断一:

    师:刚才同学们数数已经数到了100多,可真有本事!现在你们的桌上都有一些物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商量,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

    学生们经过一番商量,各自选择了一种学具。

    师:请你仔细地数出10个来,看看是多大一堆?

    师:再接着数出10个来,合在一起看一看20个是多大一堆?

    (学生们的感受各不相同,数瓜子的学生觉得20个只有很小一堆,数本子的学生觉得20本有很厚一摞)。

    师:请你轻轻地把学具都倒在桌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仔细地数出100个来,注意:数之前,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数?数完后,把你数的方法告诉大家。开始!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开始数数。

    师:数完的同学请举起手,告诉大家你数的是什么?是怎样数的?

    生:我数的是五角星,我是一颗一颗的数的,每数5颗就摆成一排,一排一排对齐。

    生:我数的是三角形,我是两个两个的数的,每数完10个就把它们合成一堆,数完10堆我就知道有100个了。

    生:我数的是本子,我是5本5本的数的,我当过学习委员,平时收本子我都是这样看每组是不是收齐了5本作业的,两个5本我是交*放的,这是老师教我的,这样容易数出是几个5本,我数了20个5本就是100本。

    生:我数的是扑克牌,我桌上一共有2副扑克牌。我知道1副扑克牌是54张,我是从55开始数的,数到60就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每数到10张就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很快就数完了100张。

    师:你真聪明,怪不得你这么快就数好了!

    生:我数的是瓜子,瓜子很小,我是一颗一颗仔细数的,我拨一颗就数一颗。

    师: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真棒!现在请小组内交换数的物品,检查一下每人都数对了没有,看看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生们兴致更高了,开始检查别的同学数的物品,而且数的更仔细)。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扑克牌,2副牌一共有108张,我只用看一看她剩下的是不是8张就行了。

    师:你太了不起了!表扬你!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葵瓜子,他原来是10颗10颗放成1堆的,但是他不仔细,有两堆放的是11颗,我觉得数的时候要1颗1颗很仔细地数才行。

    生:我检查的是××同学数的本子,我觉得他的方法很好,数的又快又好。

    师:同学们都变得更仔细了,老师很高兴。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

    生:我奶奶买鸡蛋时是2个2个的数的

    生:我妈妈在银行上班,她数钱时是5张5张的数的。

    师:你们真会观察!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好办法解决数数的问题。

    教学反思:我在第一个班教学这个内容时,由于是公开课,担心学生数错,所以我事先为他们准备的每样物品都是100个,可是他们大多数数出的结果却不是100,当时担心时间不够用,只是教育学生要仔细的数数就草草的结束了这部分的教学。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我在这一次教学时做了修改,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数不同的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为学生们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或学具,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他们,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我还增设了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在多次的数数活动中能够想出这么多的数数策略是我意想不到的,这使我更坚信他们是无比聪明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数学终究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所以在活动后我设计了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是象你这样数数的?”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找出的这些数数策略。新的课程标准在“学数学、用数学”上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很多的插图中都渗透了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理念,教材中的插图给我提供了很多灵感,通过这些实际的、多层次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和数数品质,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交流的必要性,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锻炼。

    本部分设计初衷: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出35,使学生在摆的基础上明确35的组成,知道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对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所以我觉得应放手让他们自己找出来,针对不同的学具我给他们提供了塑料杯和橡皮筋两种用具(旨在让他们每10个装成一杯或扎成一捆),并且准备的是4个杯子或4根橡皮筋,目的是让他们在选择这两种用具时有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当然也有矛盾和问题出现,这也正是我所想要的效果,只有出现矛盾和问题,才会刺激学生们去争论和实验,在操作中能力和策略才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片断二:

    师:请你从学具中很快从数出35来,并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个?(你可以用桌上的塑料杯、橡皮筋来帮忙)

    生开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生A:我数的是圆片,我用了4个塑料杯来装,前3个杯子每个杯子装10个,最后一个杯子装了5个。

    生B:我数的是35张扑克牌,每10张我用1根橡皮筋捆起来,最后5张我把它们一张张摊开,这样就看清楚是35张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最后5张一张张摊开呢?把它们摞在一起不行吗?

    生B: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5张了。

    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同学(指生A),你也想出了好办法,但你发现了自己的方法还有什么缺点了吗?

    生A:最后5颗放在塑料杯里不容易看清楚,应把它们倒出来,一颗一颗的分开。

    生C:我有更好的方法,我数的是瓜子,我用35颗瓜子摆成了“35”的形状,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了。

    (学生们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稀奇,很好)。

    师:你的方法真独特!请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其他的物品是不是也能用这个方法来摆呢?

    生尝试用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摆圆片,我用35个圆片摆成了“35”的形状,

    生: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摆本子不方便,桌子上摆不下。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有一点不好,我想用35个五角星来摆“35”的形状,我先数好了35颗,最后却多出了4颗没地方摆了!

    师:××同学(指生C)你确实很会动脑筋,你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那是35颗瓜子,听了同学们的意见,我觉得如果你在以后考虑问题时如果能多试几次,多跟同学们一起商量,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

    (学生们都觉得倍受鼓舞)。

    教学反思: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我很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旨在在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事实证明:他们比我预想的更会思考问题,尤其是最后C同学用35颗瓜子摆成“35”的形状更有独见性。由于是第二次教学这个内容,我决定更加放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决不回避。当生A和生B的方法不同时,我在这个细节上大做文章,让生B把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后的5张牌摊开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更重要的是使生A和更多的学生能从他的表述中找到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生C所想到的方法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使我非常欣喜,也正是学生给我的这种欣喜情绪反过来刺激我放手让他们讨论这种独特方法的优与劣,宽松的学习范围使我和学生们都有更大的收获,我也临场想出了很多不同角度的激励语言,这样的教学使我感觉很愉悦,这是我可爱的学生们赐予我的最大的财富,我感谢他们!我要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踊跃地进行他的思考,使他们的独见性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本部分设计初衷: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所以在课将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去解决,使学生数数的方法和策略得以进一步提升。

    片断三:

    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想办法:

    1、现在如果让你去数一数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位老师,你觉得怎样数比较简便?

    生:可以去数老师的座位。

    生:可以到每个办公室去问一问有几个老师,把每个办公室的人加起来就知道了。

    生:老师每天要签到,把那个表拿来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你可真注意观察老师的举动,所以你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奖你一颗智慧星。

    课件继续出示:

    2、一位老奶奶*擦皮鞋来生活,每擦一双鞋赚1元钱。有一天,到天黑下班的时候她想知道自己一共擦了多少双皮鞋,可是被她擦过皮鞋的人不可能把皮鞋送来给她数。你能帮老奶奶想一个好办法吗?

    生:数一数她赚了多少钱就知道是多少双了。

    师:你的反应真快,这么快就想到好办法了。同学们,数数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你们今天就发现了许多很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们可真了不起!老师希望你们做任何事都能象今天这样勤思考、多动手,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前上起来总是更多的让学生干巴巴地去数数,使学生能顺着数、倒着数、从一个指定数数到另一个指定数,学生的数数本领是练得不错,但离开了生活场景数学学习也就变得枯燥甚至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教学新教材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最后的两个问题兴致很高,我还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了他们是很留意老师的举动的,老师精心设计一节课,学生也会有更多的灵感闪现,这种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为更广阔的思维提供了可能,就本节课而言,教学中轻松地训练了数数,同时数数的方法得到了指导(这种指导有来自于老师的、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的群体智慧)。看似没多少内容可讲的数数教学却使学生的数数策略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教案必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教案必备]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实效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全心全意的,创造性地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借助自己的钟表体验1秒时,我让学生听、看自己的钟表1秒钟是怎么表示的,然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个有趣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了1秒钟的时间,接下来设计一个动作表示1秒,更强化了1秒钟的时间观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有趣的活动中,但这个活动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真正的发展。

    教案范文: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经典版)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教案范文: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经典版)》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在本次活动中,我设想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生的的自主探究来认识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在头脑中建构圆柱体的基本形体概念,为此,我必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想象和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活动。于是,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动画形象,并以课件的形式展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的热情,接着,提供多种圆柱体的操作材料,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的方式去亲自体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然后集中学生进行反馈与

    总结

    ,再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的纸片对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进行大小的比较,再集中学生进行谈话,最终得出圆柱体的总体外形特征。

    圆柱的组成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而总结出。两个底面是两个圆,并且大小一样。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基础。接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判断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形状是否为圆柱体,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相似于圆柱体的物品。

    本节课存在的优点是创设了合适的环境供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且融入了课件的使用,让课堂氛围“热闹”起来,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师生关系能够得到和谐发展。最后的延伸活动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感受探索的乐趣。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四:

    1、以活动为基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并且通过“经历(感受)”、“体 验(体会)”、“探索”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阐述了“过程性目标”的具体内涵。这表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而且还要 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数学学习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 力、智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正是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探 索圆柱特征的过程。教学中,无论开始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后来的操作比较验证活动,都是在一个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思想指导 下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从不完整、表面的认识向较深层次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发展。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

    2、在本节课中,我通过谈话交流,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原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对圆柱观察的不同着眼点。在此基础上组织活动,并且 通过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知个性,从而使整节课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充满勃勃生机。

    三、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放得不够,上完以后感觉学生是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习新知,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如果是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圆柱体,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它的侧面?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五: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今日教案: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其一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今日教案: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其一》,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因为把三角形的高这一内容从三角形的认识中分离出来,今天的课堂任务也就轻松了很多的。首先,我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自己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学生很会就地取材的。有用钉子板的,有用铅笔的,有用小棒的。还有用一副三角尺和一个量角器拼出了一个三角形。他们觉得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有了这一具体的操作过程,所以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也就很轻松。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采用杨桃老师的方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选择小棒的情况,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一种一种地试过去。这样就避免了操作的杂乱无章,也有利于接下来分析小棒围成三角形的各种情况,进而总结出结论。有学生作了预习,所以很容易就说出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是我不认为这是真正懂了,因为要把这个现成的概念背出来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有在实践操作中,经过不断地练习和理解,才能真正领会这句话的含义。倒是另一个学生说出了:两条短边的长度之和一定比那条长的边长,我觉得这是他自己真正的理解,而且比书本上的这句话更精确一些。

    在练习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是各位老师说的那一题,已知两边长度求第三边,一开始做的时候,学生完全不知如何下手,我提醒了一下,先列举,然后再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一验证。结果只有两位学生把9种结果全部写完。值得表扬。

    今天教学了三角形的认识,课中有一环节,从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四根小棒中任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在原先备课时,我想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操作后找出可行的与不可行的方案,再去思考发现。上课前备课时我又思考,要不要让他们思考、讨论、先交流出小棒的选择种类,再让他们一一去围,不至于学生漏选或重复围。这样一者可以节省时间,二者学生可以让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有序。可又怕太过规范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再一细想,我们的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这些过程并学习到知识,必要的挫折反而是有意义的。于是在课中,我还是按原先的教学流程安排,在学生独立操作后集体交流时,我故意让漏掉一种选择形式的同学先汇报,再让其他同学补充,并提问,怎样能不漏选,也不多选。学生介绍在围之前先把在组合种类都写出来,然后再一一围,这样又对又快,也不会漏选或重复。有了实际体验,学生的印象反而深刻,对大家的影响也大。教师课前的几分钟或几秒钟的思考,有时会有大的收获,所以我喜欢在上课前的这种思考,对我的成长也是一种帮助。

    当然,教学中也有遗憾。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学具,我让学生自制学具,有些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误差,就导致用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能围了,这是我课前所没有想到的,虽然在课上说明这是误差所导致,但以后如果再让学生自制教具,还是要注意这些问题。

    [实用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其五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其五”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第一种常用曲线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圆的例子引出课题“圆”,学生通过举生活中圆的例子,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正确画圆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关于导入的设计

    数学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来上课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课堂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会利用好这一重要的资源。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很多圆的例子,而且他们会判断一样东西是不是圆。我通过提问黑板上的图形(一个圆)是什么图形以及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的例子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感觉圆无处不在,我让学生举生活中圆的例子,并提问说得完吗?学生回答说不完。这环节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

    关于画圆的设计

    我设计了两个层次来教学生画圆,第一个层次,借助实物画圆。学生可以借助身边圆形工具画圆,由于没让学生准备一些画圆的实物,所以学生大多是用胶带和硬币画的圆。本课的后面我会介绍古时候的人画圆的方法来扩充画圆的方法。第二个层次,用圆规画圆。我介绍了用圆规画圆的三个步骤,鼓励学生尝试画一个圆,和学生分析圆画不好的原因,强调画圆的注意点。缺陷是用圆规画圆的操作要领没有讲,所以学生的圆画得不怎么好。改进的方案是下次要教画圆的要领,针尖先钉一个小洞,画圆时圆规要倾斜。

    关于圆的概念和特征教学的设计

    我通过画圆的操作过程讲解圆里的概念,学生通过我的讲解建立起对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的表象。我安排了一条找直径半径的题目,了解学生理解的'情况,结果学生都好找。但是学生对半径、直径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改进的措施是这边要多花点时间,帮助学生有意义记忆概念。圆的特征的教学时,我先让他们猜想,然后再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猜想的习惯。这边发生一个情况,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半(直)径是无数条。我很是不解,以为他们没有无数这一词的表象,我让他们在自己画的圆中试着画画半(直)径,看可以画几条。我再告诉他们圆上有无数个点,帮助他们理解,他们后来都想明白了。

    关于课外延伸的设计

    书本上的知识不够全面,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无从感受,对于圆的历史文化没有了解。我设计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拓展学习,学生看得很起劲。我还让学生看了一些用圆设计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圆的美,并说所有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教案系列] 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