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推荐教案] 数学优秀教学思考(篇二)
  • [推荐教案] 数学优秀教学思考(篇二)

    发表时间:2022-08-03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推荐教案] 数学优秀教学思考(篇二),供大家参考。

    《认识图形》人教版第一册的内容。这节课的展开建立在已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从立体图形的面上抽象出平面图形,并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游戏,其一是“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摸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猜出它的名字,用此来引出立体图形。

    其二是“侦探游戏”,以油漆桶被小朋友翻到、却留下一串脚印为噱头,展开寻找脚印主人的侦探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能得到立体图形的脚印,然后围绕两种套取脚印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得到长方体的脚印,采用教师主要操作、学生观察的方式寻找长方形对边相等、邻边不等的特征,以形象记忆长方形。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描出其他立体图形的脚印,既而认识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并得到打翻油漆桶的是三棱柱,其脚印是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强化图形认识

    这个环节我用图形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分别设置了五个练习。

    其一,“分饼干”,每种立体图形要吃形状不同的饼干,让学生进一步识记各图形的形状,并在潜意识里巩固面从体出。

    其二,“数图形”,各种图形组合成一座房子,让学生数出各图形的数量,进一步让学生识记图形的特征,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相对复杂的组合图形中抽象出个别图形并数出其个数。

    其三,“生活中的图形”,将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图形和让学生寻找教室中的图形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图形随处可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四,“找朋友”,将大小不同的图形发给学生,让学生为黑板上的四种图形找朋友,并展示在黑板上,以轻松娱乐的游戏进一步加深小朋友对四种图形的辨识。

    其五,“拼图形”,首先展示用四种图形拼成的美丽图案。引起学生对图形拼组的兴趣,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拼组图形,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课堂小结

    再次识记四种图形,以巩固新知。

    为了这节课的展开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和不够成熟,暴露出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

    1、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太多太碎了。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要是精炼、简洁的,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但是我的语言却显得多而杂了,是没有经过仔细的锤炼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让我的语言也能够变得简单、具有启发性。

    2、这次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耽误了点时间,所以整堂课我都像在赶时间一样,()教学过程进行的太快,留给学生的时间就更短了。而且在课堂上更关注了自己的教学过程,给学生的关注不够。

    而这个小小的意外也更暴露出了我的心理素质太弱的现实,没有随机应变的处理发生的事件,而让这个意外大大影响了我的教学进度,一味的往前赶课,让我的课堂成为了一场马不停蹄的不成熟的展演。

    3、数学语言的表述不够严谨。在课堂的教学中有一些我之前不太确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确定以后再开始上课,导致在课堂中出现了不够严谨的数学语言。再以后我一定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先请教讨论清楚再呈现在课堂上。

    4、设置的问题不够有效。在课堂上我发出的部分问题,孩子回答的让人啼笑皆非,都是因为问题设置的不够好的原因。其实也是我不太懂得应该怎样设置有效的问题,我会边学习边改进。

    5、评价语言太单调了。老师们都说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具体,但是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词穷,不知道要怎样具体的评价学生,有的时候觉得学生回答的答案不好评价,就不评价了,这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我相信实践出真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汲取营养,不断的成长。向狼借路教学反思线的认识教学反思先学后教教学反思

    jK251.COm精选阅读

    教案推荐: 景阳冈教学思考篇二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教案推荐: 景阳冈教学思考篇二》,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改编的。本课篇幅较长,同时又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无畏,机智敏捷的英雄性格。

    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教学。

    课文的重点段是“武松打虎”,这部分是抓动作。打虎过程中最为惊险的是老虎进攻时“扑、掀、剪”三招,武松只用一招,以“闪”应之。这个“闪”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机智敏捷,勇敢无畏。然后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的“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武松机智敏捷,勇敢无畏的高大形象。

    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我采用的是由段到句,由句到字,由字到视频,层层深入,让武松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打虎前写喝酒,抓语言见特点,先让学生浏览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学生体会到武松具有倔强豪放的特点。上冈部分抓人物的心理描写见特点,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在写作时,也要为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的特点。

    最后的小练笔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安排恰当,方法得当,令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节课的教学,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有限,做到了长文短教,但不能把这篇经典名著读得有滋有味,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

    2022教案推荐 《影子》教学思考篇二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2教案推荐 《影子》教学思考篇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太阳和影子已有的经验进行猜、画,但这并不证明学生的原始认识都是正确的,老师没有加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并且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这样就揭开了本节课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师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带到阳光下,让他们亲身经历画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的特点,预测影子在阳光下的变化,再通过玩踩影子的游戏,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追逐,会让他们感受到影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且通过影子游戏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特点,让学生将活动中的感悟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归纳整理。

    然后,带领孩子们再次观察物体的影子发生了变化没有,与自己的预测相不相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安排学生讨论。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少的发现,让他们用语言把观察到的叙述出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从而找出影子的变化规律。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信心百倍,极力去探究,努力做一个成功者!

    总的来说,这节课老师并完全没有按编者的意图去设计,而是巧妙灵活的把第一环节设计成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猜、画,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预测对不对之后再进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中间的教学过程也是围绕“提出问题、进行预测、想办法解决问题、交流汇报”等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使用的记录观察影子的方法,属就地取材,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些不易控制之处,引导学生探究更准确的方法,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更严谨的态度去探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后探究活动中去,下课的铃声不是科学探究的终点,课后有着更广阔的时空有待学生去探究。

    【教案收藏】 语文期末教学思考篇二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收藏】 语文期末教学思考篇二》,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这样做。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必修5册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 、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长期执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臵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讲述;

    ② 大量训练;

    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

    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臵,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教案必备] 数学教学思考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教案必备] 数学教学思考》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

    我校数学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一定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验才能称之为经验。课改已进入第二学期,教师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教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3、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好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一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计划,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使“导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入。

    4、发挥传统优势,搞好数学特色建设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一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每月口算等级赛、学期连环题比赛;有每两周一期的数奥起跑线;有数学小论文比赛;有数学手抄报比赛;有的数学竞赛。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活跃份子和能手,为学校特色建设出了一份力。

    [推荐教案]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思考之二


    随着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案该怎么写?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推荐教案]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思考之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学科对我来说不是专业,再加上地理学科在学校、社会、家长、包括学生在内都视为 “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来尝试着教学。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课本都背下来,让他们在内心里敬佩老师,受其感染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是现在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主动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

    4.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是非地理专业老师,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地理学科知识面牵涉甚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时往往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样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什么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把握好每一节课重难点。对于部分需要记忆的内容强调学生必须死记硬背。缺乏一种形象无意记忆方法。这样就是把知识变死了,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距新课改理念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以我满腔的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自己的岗位,要具有永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素质,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所选择的职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教案推荐: 《旋转》教学思考壹篇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推荐: 《旋转》教学思考壹篇》。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后画出来。这是学生在认识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后的动手操作,内容不多,但感觉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它又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作为支撑,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看收费站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再结合课前就让学生观察的钟面指针的转动,来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接着我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有60度角的三角尺,并把直角所在的顶点定为A点,然后让学生把三角尺在随堂练本上绕着A点旋转90度,并将旋转前的图形和旋转后的图形都画下来,然后进行比较。生 1 说:“旋转前后两图形完全一样。” 生 2 说 :“ 旋转前后三角尺的位置变了,但是有一个点还是连着的。 ” 我告诉学生:这是旋转中心。生 3 说:“三角尺的一条长直角边原来是竖着的,后来横着了。” 我追问:旋转前后两者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时很多孩子都能说出互相垂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在刚才旋转三角尺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我看到很多学生的眼睛在转,“要绕着一个点转”,一个学生说。“要注意是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旋转后图形大小不能变”,学生陆续举起了手,说得真不错,看来刚才的听课他们还是挺用心的。“我们还要注意旋转的度数”我接着补充了这一点,然后在黑板上板书:点、方向、度数,告诉学生这就是旋转三要素,我们在画图形的旋转时要注意这三点。紧接着我又请了几位同学上黑板用三角尺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绕A点旋转是指A点固定不动,并让演示的同学边演示边说旋转时与A点相邻的两条边转到了什么位置,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练习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助功能,让学生先自己画,然后四人小组交流画的情况,有学生不能很准确地画出图形,这时候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充当起了小老师:

    1 、你可以用直尺照着书上的样子把它按顺时针旋转 90 度,然后再画在书上。

    2 、你可以用手按住书上 A 点,然后按顺时针旋转书后将看到的图形画到书上。

    3 、记住原来竖着的边旋转后变成了横着的,横着的旋转后变成了竖着的。听着孩子们想出的点子,感觉他们真的很可爱、很聪明。学生完成书上的小旗图逆时针旋转90度后,我又补充了一个任务:你能再试着画出顺时针旋转90度的情况吗?有一些同学把小旗画错了。“你用三角尺帮助转转看”,在我的启发下,好几位同学很快发现了问题,不好意思地改了过来。

    课前我预想这部分内容一定很难上,可能要把学生转昏了,一节课下来我对孩子们还是挺满意的,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有时“小老师”的作用不亚于我的喋喋不休,孩子们其实也很聪明,他们会借助实物帮助自己感受图形的旋转。当然班上还有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没有真正学会,这在作业中就能反映出,对他们还需要手把手进行辅导,尽量让每个学生不掉队。当然,我的`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也要做相应的提高。

    数学统计教学 优秀教案推荐


    一、内容:统计(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93、94页)教学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三、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

    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四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

    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

    四、教学反思

    首先,统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会统计的作用意义,我为学生创设了“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和水果这样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而且还保证了全班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其次,在课堂上我能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如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每次统计数据之后,我都让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所得到的数据,并让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来提问。这样就比较开放,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某个框子所框住,而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自己想提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无形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各尽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统计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我在第一环节安排的是统计各种颜色的气球各要买多少,而第二个环节安排的是在只能买一种水果的情况下进行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和统计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个环节中,因为吃西瓜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用“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的涂色操作无法完成。但我没有去回避这个问题,既然已经产生了何不如顺水推舟地告诉学生因为吃西瓜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再去添格子往上画会太麻烦、不美观。但到了二年级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之后,我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方便了。这样一来学生就感悟到了原来生活中的统计知识真的是奥妙无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练习画统计图,我就按预设中的内容进行,把另一班的学生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信息提供给他们,作为新的学习材料来涂色。这样一来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使这节课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观,为今后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打下了伏笔。

    第四,这节课有一个小小的环节体现了“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在讨论用哪种记录方法整理数据时,学生们谈到了用图形来记录的方法,也谈到了用“正”字的方法,其实在统计数据时用“正”字的方法是比较优化的。但当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时,到黑板上来记录的学生都用了“打勾”的方法,而其他学生也差不多用的是“画圆”、“画△”的方法。就在这时我发现离我最近的那个叶学生(属于班上的尖子生)是用“正”字的方法在记录。我当时就在想如果黑板上的另一个学生用的是“正”字的方法那多好呀!可以直接把这两种方法作一个比较。可我又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吗?于是我就让他们记录后数一数喜欢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果然不出我所料,正是叶学生统计的最快。于是我就让叶介绍他的记录方法,并问他你为什么数得那么快,把他得体验向全班同学公开。然后我再让大家记录一次,进一步体验到划“正”字方法的好处。这样就由一个人的体验带动了全班学生的体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

    第五,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时地追问。当我问学生你对统计图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回答:很美、很漂亮、高高低低的。我就接着追问,为什么画出的条形会高高低低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效果也很自然、很轻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课堂总结: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推荐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思考其一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荐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思考其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真的为学生考虑了吗?我的教学设计真的是为了学生而设计的吗?他们真的能适应我的教学步骤吗?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在观察着学生们课堂中的表现。经过观察、思考,我才猛然间意识到,似乎我并没完全做到位学生考虑。

    想起前几天校长分享培训感受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的一位特教老师的课堂。记得校长说,那个老师真的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设计、课件等等真的就是为了学生而设计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课堂的精彩。那时我脑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我为了准备公开课时候的情景,似乎在准备公开课时,在写教案的时候,我脑中第一个想法不是在想,我的学生能学会这些知识点吗?这节课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多吗?而是在想,怎么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怎么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呢?于是就会动用卡通、设计情节等等。可是仔细思考下来,这些卡通、情节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可是这些东西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呢?似乎没有,只是单纯的为了让他们进入到课堂,可是最后的结果往往并不尽人意。课堂中,学生是很积极的和老师进行互动,但是最后结束,他们往往记住的是那些卡通人物,而对于知识点记住的却是少之又少,课后去反思这节课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些,而是单纯的觉得,我们这样的孩子,本来就学的慢,没记住很正常的,下节课再讲一遍啦!于是同样的知识,有时候甚至能讲半个月。

    现在想来,孩子始终学不会,是不是因为我并没有真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呢?他们并不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对他们来说,这些知识老师教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们学的很慢很慢。

    想起之前读书分享的时候,刘老师说过对于数字的教学,她说每天都在教学生认识数字,可是学生们总是记住这个数字,就忘记另一个数字了,为什么呢?知道她在书上看到,要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这样会让学生学得更快。于是,她就让学生认识钱币上的数字、遥控器上的数字,最后的结果就是,好多学生都记住了平时记不住的数字。这是不是就是因为从学生的身边出发了呢?所以,这样的学习对他们意义更大,于是很快就记住了!

    我想,为学生考虑并不单单为通过他们的不同水平简单的分成A、B、C、D组,而是还有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对他们来说那些是有意义的,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什么吧!

    [推荐教案] 《因数与倍数》数学教学思考写作范例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推荐教案] 《因数与倍数》数学教学思考写作范例,供大家参考。

    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有两点最深的体会:研读教材,走进去;活用教材,走出来。《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a÷b=n表示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样编排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30和36的因数,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又明确了像36当两个因数相等时,只写其中的一个6。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在编排上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毕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本来计划因数与倍数(12-14页)一节课讲完,实际操作一节课只能揭示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12-13页)。下课后,与 成老师交流,她与我有同感。可从各种资料上看了许多教学设计,都是在一节课讲3页,我想,新内容概念多,一节课讲完,学生确实吃不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打好前面的知识基础,第二课时讲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一个数的倍数特征自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并且还有充足的时间对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倍数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强化所学知识。

    所以我认为,课堂容量大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缺少当堂反馈的时间,过大的容量使学生学的不够深入。我们教师总是想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其实这样反而会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也使老师无法照顾差生,知道差生接受的程度,今后要多思考怎样合理安排。

    [教案必备] 司马光教学思考篇二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教案必备] 司马光教学思考篇二》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今天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现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感悟,敢于质疑,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很好,能够按照既定的预设来学习。但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存在一定问题,组长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把问题铺设好,并且按照老师问题的序号顺序来交流。个别组员交流不积极,需要小组成员一句一句提示,这都需要改进;

    教学环节中,学生读、准确停顿读、个人读、小组读表现都很好,这给理解打好了基础。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时,学生能够根据课下注释、文中插图进行帮助性理解,几个孩子还能根据文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一儿登瓮”中的“登”字,学生组词“攀登”,在这里就是攀登到了瓮的顶上),这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现代汉语组词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表现。

    也有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我环顾了每个小组,发现问题最多的是“众皆弃去”。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把“弃”理解为“放弃、抛弃”,这是联系现代汉语的结果。可是,在这里,“放弃、抛弃”又似乎不准确。我抓住孩子们汇报时的故事情节,指导孩子:“想一想,一群几岁的孩子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有的孩子说他们会害怕,有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就是“众皆弃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害怕,所以都跑开了。这样一个问题,正可以引出“众儿”与司马光的不同,再相机让孩子说一说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说出了“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中,几个孩子把“一儿登瓮”理解成了“一个小孩儿登上一块石头,然后掉到了水缸里”,这是受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影响,可是文言文中并没有说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领孩子理解这句话,“登瓮”是登到了瓮的顶上。可是,紧接着一个孩子讲故事,就说这个孩子登到了缸里。问题又来了,我们重新回到这句话,体会究竟是登到了瓮顶还是进了瓮里。虽然在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们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可是学习就是这样,只有不断改进、思考,才是学习的过程。

    拓展环节的设计有些难度,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徐孺子赏月》比《司马光》难理解,个别字词理解起来困难,让他们自己讲就更难了。我想,当下正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办法——请教每组旁听的老师们啊,这不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于是,孩子们在注释、请教中学习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组巡视时发现,每组有一到两个同学能够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阅读的设计,本身就有让孩子运用已学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产生对文言文的喜欢。所选题目虽有些难度,但孩子们探索的态度不变,依然在认真地研究,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态度。

    整个课堂,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不好。大家总是在别人发言时表情默然,没有专注的表情,更没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推荐教案] 数学优秀教学思考(篇二)】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