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课件推荐: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
  • 课件推荐: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

    发表时间:2022-07-19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推荐: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特征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什么特征

    JK251.com延伸阅读

    教案范文: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怎么写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站收集了《教案范文: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怎么写》,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3的倍数的特征”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感知3的倍数特征的原理。

    2、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较迅速地判断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3、初步体会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把24、35、75、120、345、780、276、434填入相应的集合圈中。

    为什么2、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字就可以了?

    2、猜想特征

    你认为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个位上是3、6、9的数

    (2)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3、导入新课

    二、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一)百以内3的倍数的特征

    1、圈一圈,想一想。

    2、交流

    (二)拓展与验证

    (三)得出结论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原理

    四、练习拓展

    1、把复习题8个数中3的倍数填在相应的圈内。

    2、判断各数是否是3的倍数?

    332 666 876 264 111 222。

    3、判断各数是否是3的倍数?你是怎么想的?

    96332、24153、56093。

    4、综合应用

    (1)一个数,同时是2、3、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几?

    (2)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小又是多少?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请举例说明。

    2.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

    二、探索新知

    1.5的倍数的特征

    (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

    (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合作交流

    先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语言不要做统一要求。

    (1)验证

    (2)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2的倍数

    (1)独立学习

    (2)汇报交流,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3)验证

    3.揭示奇数和偶数

    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猜数游戏。

    规则: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是否为2或5的倍数还是奇数、偶数。

    2.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具备什么条件?

    3.用0、5、8组成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又有因数5

    四、全课小结

    一、作业

    课本相关练习。

    板书: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之一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之一”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先独立思考,想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板书设计:

    的倍数的特征导学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使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4.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小棒、计算器、数位表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前面同学们已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能用3、4、5这三个数字来组成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吗?(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组数,教师板书出学生组数的情况:354、534。)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样组数呢?同样用这三个数字,你们能组成是5的倍数吗?(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出:345、435。)你们是怎样想的呢?(设计意图:这样采用组数的方法,既复习了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又可为下面学习新的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新知学习(一)设疑引入如果仍用这三个数字,你们能否组成是3的倍数的数吗?请同学们试一试。(教师根据学生组数的情况板书出:543、453。)这两个数是3的倍数吗?(学生通过试除验证,得出这两个数都是3的倍数。)从这两个是3的倍数的数来看,你想到了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在研究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时,会很自然地想到看个位上的数。这里正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巧妙地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学生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二)制造认知矛盾刚才同学们是从个位上去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的,那么个位上是3的数,它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我紧接着举出13、23、46、126、49等数让学生试除判断,从而由此引导学生推翻假设。)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几个数个位上的数字,个位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但它们的结果有的是3的倍数,但有的数却不是3的倍数,那么我们能从个位上找出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吗?(三)设问激趣我们再看看刚才的那3个数字,你们还能利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然后再看看它是不是3的倍数,好吗?(学生再通过3、4、5这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通过试除发现:所组成的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通过刚才的发现,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教学小陷阱,引导学生提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假设,然后推翻假设,引发认知矛盾,并再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的设计不仅有效地避免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且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四)操作中发现规律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活动,要求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1.活动一: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张数位表,先请同学们拿出其中的3根小棒,在数位表上摆出一个两位数或三位数,然后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例如:用3根小棒摆出两位数:个位摆1根,十位摆2根,组成21)请把摆出的数填在下面的表中:

    小棒的根数摆出的数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

    学生完成操作并填写表格。问:你摆了哪些数啊?(根据学生回答,填表)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吗?(请在表里画 )追问:用3根小棒能摆出一个不是3的倍数的数来吗?(通过这样的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有学生认为能摆出一个不是3的倍的数来,就请他自己在下面摆一摆,然后一起验证,再下结论。2.活动二:再请同学们拿出5根小棒,按刚才的方法在数位表上摆出几个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摆出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合作操作并填写表格。)问:用5根小棒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吗?追问:用5根小棒能摆出一个是3的倍数吗?(学生验证后回答)(设计意图: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来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改变了以往先列举几组3的倍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归纳特征的教法。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更好地经历了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先让学生用3根小棒摆出3的倍数,学生非常投入地去摆数,结果成功了。再用5根小棒去摆,可就是摆不出3的倍数来,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学生的困惑越大,继续研究的欲望就越强,从而为探索出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3.活动三: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小棒的根数摆一摆,再按照刚才的摆法把结果填在表格里,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从摆小棒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合作完成活动,并在小组里交流。)问:你选择的是用几根小棒摆的啊?结果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如果小棒的根数不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4.活动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3的倍数的一些特点,谁能归纳一下是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吗?得出结论: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任意选取小棒数量来进行实验和全班学生的汇报,让学生自主地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进一步丰富前两次活动得出的结论,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从而更好的获得相应的知识。)5.看书质疑(通过活动总结了结论,再让学生看书,来发现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三、达标检测:通过实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你能运用这一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吗?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的第4题。(简单说说理由)2、说一说。(同桌间合作,一问一答,1人随便说一个数让另1人猜该数是否是3的倍数。要求所说的数尽量别超过4位,然后调换角色。)3、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它们各有几种不同的填法?□74□5□4465□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填数方法:(1)先看已知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多少;(2)如果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那么未知数位的□里最小填0,要填的其它数字可依次加上3;如果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不是3的倍数,那么未知数位的方格里可先填一个最小的数,使它能与已知数位上的数字的和凑成是3的倍数,要填的其它数字可在此基础上依次加上3。4、玩学号小游戏(上课前已分工好,按顺序一个号码代表一个学生,即学号)同学们刚才的题目完成得很精彩,最后我们再来玩一个小游戏。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是多少吧?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学号的游戏。请听:如果你的学号是2的倍数请你站起来;如果你的学号是5的倍数请你站起来;如果你的学号是3的倍数也请你站起来。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好象站起来2(3)次哦?你为什么要站起来2(3)次呢?请你用一句话说明理由。(重点突出30号、60号)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小结,得出新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各种趣味性强的练习,既让学生内化了3的倍数的特征,又让学生能从游戏中轻松的获得知识,而且内容一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延伸性。另外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乐趣。)四、学习小结通过这节课,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的倍数的特征基础练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1、填一填:

    (1)个位上是()个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的数,都是5的倍数。

    (2)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零也是()。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3)在三位数中,最小的奇数是(),最大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大的偶数是()。

    (4)能同时被2、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2、判断:

    (1)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不是0就是5。()

    (2)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3)最小的两位偶数是12。()

    (4)同时是2、5倍数的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

    3、下面的方框内填几有因数2?填几有因数5?

    35□

    填()有因数2;填()有因数5。

    4□0

    填()有因数2;填()有因数5。

    2、5的倍数的特征组数、猜数游戏

    (1)用2,4,0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三个数。

    ①是2的倍数。

    ②是5的倍数。

    ③同时是2、5的倍数。

    (2)猜数。

    ①一个三位数,它是最大的,而且是2的倍数。

    ②一个三位数,它同时是2和5的倍数。(请写出三个)

    2、5的倍数的特征拓展练习

    我们家的门牌号是5的倍数,而且是与408相邻的偶数。

    你知道我们家的门牌号吗?

    实用教案:生物的特征教学思考推荐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实用教案:生物的特征教学思考推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首先介绍了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之——观察法,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解了观察的基本要点及注意的事项,然后,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向学生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生物?那些非生物?(建筑物,树木,花草,课桌,小鸟,蝴蝶,黑板,....),有同学站起来说:“建筑物,课桌,黑板是非生物,树木,花草,小鸟、蝴蝶是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至于什么是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征,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和确切,我仍给予了及时的鼓励,目的是鼓励学生敢说,在观察之后我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最后,通过修正,总结,归纳,得出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

    其次,在讲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时,我提问:“植物是怎样获取营养物质的?”答案,有阳光,空气,水,无机盐,土壤等等,我告诉他们,土壤只是给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的载体,而阳光仅仅提供能量,但植物的生存是需要物质的,仅有水和无机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机物,那有机物将从何来?有同学就说:“植物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于是同学们结合小学学的光合作用知道的植物获得营养的途径:吸收外界的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是怎样获得营养物质的?”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动物获得营养的方式总结出: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需要以植物或其它动物为食来获得营养。在讲生物能排出身体里产生的废物时,我发问:“动物怎样排出身体里产生的废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理现象得出人和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排尿,出汗,呼出气体。植物能否排出身体里产生的废物?有同学回答:“植物通过落叶带走部分废物”.在讲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我请同学们找出动物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例子,同学们回答踊跃,如兔子看见狼会跑,猫看见老鼠会追。。。。。。我又问,是不是不能移动的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反应?回答是否定的,同学们很快找出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例子,像含羞草被触动叶子会卷起来,向日葵会葵花朵朵像太阳,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接着我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病毒,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同学们知道了病毒是生物,但不具有细胞结构。也知道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最后是总结和检查效果阶段,通过提问及做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堂效果。

    我在教学中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足之处:本节课能够使用实物来进行教学,注意师生互动,但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全体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不积极,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了比较、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但是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调等。

    2024教案:《快乐的春节》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这篇《2024教案:《快乐的春节》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设计背景

    本活动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的语言教育打好基础。在活动中让幼儿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的认知,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 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 学会用恰当的语句表达祝福的话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过春节的情景

    难点:愉悦,感激等性情的语言组织与表达

    活动准备

    过春节时的热闹场面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春节时人们的庆祝活动,出事图片

    互动问题:

    1.图中人们在做什么?他们过得二十什么节日?

    2.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二.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互动问题:

    1.在过春节的时候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3.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三.我是小小演说家

    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四.结束活动

    互动,听音乐边唱歌曲《新年好》边做律动

    教学反思

    1. 大班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做为幼儿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而受益终生。

    2.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够积极发言,使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开展下去,平时不说话的孩子也能够才与活动。

    (2)对优势专业发展的反思:我对班上幼儿比较了解,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语言水平,因此在把握教育内容上成为孩子的最好引导者。

    (3)对师幼互动的而反思: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对不爱说话的孩子降低要求,因此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3. 对活动效果的评析

    整个活动幼儿情绪良好,积极参与,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一方面,使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4.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基本活动中适时加入一些视频短片,让幼儿对过春节时还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心存感激之情。

    公倍数的教案分享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那大家担不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公倍数的教案分享,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公倍数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运用。

    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能积极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倍数,谁能举例说几个3的倍数?

    生:3的倍数有3、6、9、12、15,…

    师:2的倍数呢?

    生:2的倍数有2、4、6、8、10,…

    师:3和2的最小倍数各是几?

    生:都是它们本身。

    师:那么,为什么在说倍数时要加省略号呢?

    生: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加省略号。

    (师出示教材第51页数表,在这张数表中有50个数。请同学们用△标出4的倍数,用○标出6的倍数。)

    (生操作圈数)

    师:谁能说说4的倍数?

    生:4的倍数有4、8、12、16、…,48。

    师:6的倍数呢?

    生:6的倍数有6、12、18、24、30、…,48。

    师:在圈数时,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12、24、36、48。这些数既用△标出,又用○标出,所以它们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二、顺理成章,概念

    师:那么,能否给这些数起一个名字吗?

    生1:我起的名字叫共同的倍数。

    生2:这个名字太长了,叫公倍数更好.

    师:这个名字起的好,在数学上把这些数都叫做公倍数,那么谁来一下什么叫做公倍数?

    生3:公倍数就是这几个数共同有的倍数.

    师:那么,在这几个数的公倍数中,谁给"12"也起个名字?

    生4:它是最小一个,所以它的名字叫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倍数呢?

    (师生共同讨论)

    三.方法,实际应用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公倍数的?

    (学生的发言,板书:枚举法)

    师:在寻找最小公倍数时,经常用到枚举的方法。下面请用这个方法作第51页的填一填。

    (学生练习,在他们汇报时,,教师应指导集合圈的写法。)

    师:谁来汇报的结果?

    (学生展示各自的练习)

    师:在做这一题时,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1:我认为用书上的方法寻找最小公倍数太麻烦,所以我不用这个方法也能求出6和9的最小公倍数。我在想6的倍数,想到8这个数时,就发现它也是9的倍数,那它一定是6和9最小公倍数,这样就不用写到50了。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不过应该从9的倍数找起会更快。因为9的倍数比6的倍数大,会找的更快。

    生3:我发现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就是3×5得到的,所以求最小公倍数就用两个数相乘就行了。

    生4:我不同意,6和9相乘得54,而6和9的最小公倍数时18。

    生5:我发现54要是除以6和9的最大公因数3就是18了。

    师:那么,,同学们对这几位同学的发现有什么看法?不妨通过几组数来考证一下这几位同学的想法,从而一下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第3题,学生独立求最小公倍数,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求3种类型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52页的第4题,讨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四、收获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又掌握了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的方法。

    公倍数的教案 篇2

    本节课,我充分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上课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

    1.让学生按号数先进行报数。

    2.请号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站到教室左边。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站到教室的右边。(并把对应的号数填到黑板上)

    3.为什么12号、24号、36号和48号两边都要站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此为数学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我在设计练习题时,先按书中的内容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题,以适当重复来控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计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都有,必做题起点稍低,让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正确辅导,一次次地去获得作业练习的成功;选做题有一定难度,对差生不做要求,可让优生产生兴趣尽力去完成,做到“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中游赶得上、下游丢不了”,真正让全班学生练中有乐、练有所获。

    公倍数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会求存在互质和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5、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必须包含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以及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我们学习了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那些知识?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数倍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大家的自学,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合理?

    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 研究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还有其他理解吗?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

    6和9最小的公倍数是( ),6和9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2、 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呢?

    以30和40这两数为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1)交流反馈例举法。

    (2)交流反馈分解质因数法。

    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 ) 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

    用分解质因数法怎样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为了简便,通常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短除算式的?

    分别提问: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还有不理解或者还有什么建议?

    20和30 7和9 5和8 6和12 3和24

    交流反馈:

    具有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任意选择两个数组成一组,并说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判断:

    有一袋果糖,无论分6人,还是分5人,都正好分完,这袋果糖至少有多少粒?

    通过自学和交流反馈,你有什么收获?

    公倍数的教案 篇4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师板书: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生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如10与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10与20都2得20与40,再乘3得60与120,(板书如下)

    生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生:中间交叉的地方不能只填最小公倍数,它们公有的地方应填它们的公倍数。还要填24 36…

    生:我发现4与6的公倍数就是最小公倍数的1倍、2倍、3倍、4倍…,有无数个。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法研究最大公倍数。

    生6: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仍能用短乘法。(生6不服气的走上讲台,边板演边讲。)

    生:他是已知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又瞎凑的。(其他同学异口同声。)

    生:似乎有这种嫌疑。(生笑)但我们评价别人,要指出不足,更要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4乘3,而用6乘2呢?

    生:我们小组把4与6分解质因数,4=2×2,6=2×3,比较4与6的质因数我们发现4比6少了一个质因数3,,因此用4去乘它缺少的3。6比4少了一个质因数2,而用6去乘它缺少的2。

    师:你们小组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能讲得再慢一点吗?

    生:我能很形象的讲清楚。(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4与6的最小公倍数肯定要4与6所有的质因数,4=2×2,6=2×3,所以4与6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两个2,一个3,也就是2×2×3=12。因此要求4与6的最小公倍数只要用(2×2)×3或2×(2×3)。(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师:这么难的知识被你讲得形象生动,真了不起!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去乘它们独有的质因数就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如下)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短除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板演并讲解:先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再用3去除,3与5互质。所以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生讲解师板书)

    师提问:用什么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把哪些数相乘?为什么?

    做一做 用短除法求30与42的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解答过程。

    (评析:“探讨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时有惊人的发现。教师是如何使这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主要是实现以下“四化”:1、探索自主化。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很多,而且利用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理很难理解。教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2、教学情感化。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3、师生平等化。教师只是先生―先于学生生成知识,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互动平台,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平等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也才会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4、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利于学生反思元认知,学生互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因此学生能评价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学生评价有时会片面、肤浅甚至偏激。这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始终围绕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这节课教师正式调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者。)

    公倍数的教案 篇5

    教学要求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求出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将练习十五的第五题做在书上,做完后集体修订正。

    2.回答问题: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是?

    3.求24和32的。

    4.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12和36 4和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板书课题: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先让学生用上节课学的方法分别求出这两组数的。

    (2)观察结果:通过这两组数的,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3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判断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解答出来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五的第6题,先让学生写,再让学生说,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再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说出它们的,并订正。

    3、做练习十五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再点几名学生讲打或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8题。

    课题三:求三个数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重点: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区别。

    教学难点:

    会求三个数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求下面各组数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时,点几名学生说怎样求两个数的)

    5和8 7和28 12和16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怎样求三个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求三个数的)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4。

    (1)请同学们把8、12、和30分解质因数,并指出公有质因数是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8=222

    12=223

    30=2 35

    (2)分组讨论。

    ①8、12、30的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如果先取这三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再取每两个数公有质因数1个2和1个3,最后取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5 ,(22235)这些质因数是否包含了8、12和30所有的质因数?

    ③8、12和30的是多少?

    (3)归纳:8、12和30的,必须包含这三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每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2和5),这些质因数积(22235=120)就是8、12和30的。

    (4)求三个数的的方法。

    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的方法大同小异。(板书短除式)

    8 12 30

    ①先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

    ②再用什么数作除数去除?(重点指导:另一个数要移下来)

    ③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④最后怎样做就可以求出三个数的?

    (5)比较求三个数的与求两个数的有什么不同?(先可让学生说,然后老师归纳)

    相同点:都是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都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不同点:求两个数的时,除到两个商是互质数这止;而求三个数的时,要先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再用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商中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两两互质)为止。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75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五的第12题,先让学生看,再指出它的错误,使学生明确:错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还没有找完。在用6除时把8移下来,就等于在里多取了一个质因数2。

    3.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学生口答。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五的第10、11、14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十五的第21__~23__题。

    课题四: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教学要求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分清求最大公约数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正确地求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

    教学重点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不同点。

    教学用具在投影片上画好教材第80页的表格(留空备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做练习十六的第1题,先让学生将能被2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3整除的数用○圈起来;能被5整除的数用□圈起来,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很快说下面每组数的。

    5和7 9和45 9和12 2、3和11 8、10和40 3、4和6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5。

    (1)出示例5(点2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8 42 28 42

    7 14 6 7 14 6

    2 3 2 3

    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是: 42和28的是:

    27=14 2723=84

    (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和的比较)

    (3)出示留空的表格。

    先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说,再点几名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归纳填表。

    (4)看表上的不同点回答。

    为什么它们在计算时不相同?

    使学生明确:①因为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只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所以只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②而两个数的不仅包含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还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所以要把这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也就是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它们的。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然后点几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六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的异同点。

    五、课堂作业。做练习十六的3、4、5、6__题。

    公倍数的教案 篇6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

    公倍数的教案 篇7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如例1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12厘米、18厘米、24厘米,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最后让学生说明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2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6和9的公倍数,学生说了三种方法,一是先找9的倍数,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二是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是先找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9的倍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6和9的倍数和公倍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

    学生在月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印有月历纸、多媒体。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导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 学生在预先发放的月历纸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

    2、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1、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铺墙砖。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公倍数的教案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最小公倍数》。

    (一)教材分析

    “最小公倍数”是通分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采用“找”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掌握了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阿凡提的故事中,体会、探索、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一课是数学的基础课,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列举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整合点: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他们的方法。作为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把大容量的信息呈现给我们的孩子!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以趣激疑、引出课题

    通过体育课上报数的形式,感知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初步感知公倍数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交流

    通过四个步骤达到探索交流的目的。

    1、体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首先对教材的情境图进行了加工,从学生喜爱佩服的阿凡提帮工人讨工资的故事引入,目的是通过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常识,采用日历上圈一圈,本子上写一写、画一画等方法找到阿凡提取钱的日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汇报,发现巴依老爷的休息日实际上就是4的倍数,账房先生的休息日就是6的倍数,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要在集合圈里用省略号表示出来。除此以外,还可以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形象直观的演示,一方面突出了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然后,我又把教材中的情境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内容出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时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3、归纳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的过程,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感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归纳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4、看书质疑。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质疑。

    (三)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首先出示书P90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并总结规律。使学生知道倍数关系和互质数关系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从而明白实际情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依据。

    然后是打电话游戏。

    这个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与学生现实密切联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四)、课堂小结、总结归纳

    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谈谈这堂课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运用这单元学习的知识,也给你的朋友编一个谜语,让他们猜猜你们家的电话号码。

    这个环节通过新知的运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放松学生的心理,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充分体现“玩中学,做中学,学中悟”的理念,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学会。

    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是比较枯燥的内容。本节课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获取了丰富的知识。

    谢谢!

    公倍数的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 学 流 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交流

    展示

    4、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5、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4、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

    检测

    公倍数的教案 篇10

    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依照学生预习、阅读课本进行教学,老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部分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觉得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调查询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太麻烦了”。

    今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我在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

    一、仍然是将预习前置。

    二、动手操作,想象延伸。

    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感知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的有利途径。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动手铺,铺后想,想后算,算后思。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分组操作,用除法算式把不同的摆法写出来。

    以直观的操作活动,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公倍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思考: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三、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先用“列举法”教学“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在学生相对较熟练的时候尝试让学生直接说出公倍数与公因数;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后面的阅读知识,但不要求学生使用。

    四、在教学了用“列举法”“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的知识之后,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将求“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合并训练。通过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扩倍法等其它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欢,掌握较好。

    生物的特征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1.生物的录像。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8.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9.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10.生物体能遗传变异11.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教学后记: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教学反思: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课件推荐: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月度范文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